回覆列表
  • 1 # 雨農299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不可能全對。

    在宏觀世界,唯物佔上風。

    在微觀世界,唯心佔上風。

    粒子狀態是物質

    波狀態是意識

  • 2 # 龍龍230636354

    要看怎麼理解觀測,物質的定義如果只實用於有質量的實物就是電磁波也成立了意識範疇,廣義理解意識也是物質的一種就不存在矛盾,甚至矛盾本身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物質了

  • 3 # Jy02225740

    人造光源如燈泡做的干涉實驗,到觀察階段,也就是光透過雙縫後,如果只粗略的放了塊板在後面作為觀測,得到的是波的特質,也就是干涉特徵,但是如果以平行光如太陽光作為光源,光透過雙縫後,得到的是粒子的特性,單縫實驗也一樣。以單個粒子透過雙縫來做實驗,據實驗人員介紹,粗略觀測,看到的是波,觀測得越精細,觀測到的結果越往粒子特性方向上靠攏,所以很多人就以為光有粒子和波的特性,你觀測他他就是波,觀測越仔細精細,他就是粒子。這其實和實驗嚴謹精細有很大關係,特別是設及到微觀領域。就像看美女,咋一看挺漂亮,仔細看變醜了,道理差不多。但雙縫實驗有那麼多大佬背書也不是沒有道理,如量子糾纏確實存在,我們這些半路出家的民科,也就提出一些粗淺的質疑當娛樂,不過科學也是在質疑中不斷進步的。

  • 4 # 山谷裡的回聲

    科學是一條接近真理的漸近線 永遠無法觸及真理,很多東西不是不科學而是 科學暫時沒有開發到,我們可以叫它“負科學”而不是不科學,人在意識領域儘量要有寬廣的心態,不要總在 唯心 唯物 迷信 迷不信 中迷失自己 放棄了更廣發的空間能量

  • 5 # 徐巖松

    雙縫實驗,體現著量子糾纏共生原理,也擁有波粒二象性特性。物質與相對觀察著大小,決定物質運動狀態是粒子性還是波動性 ,一切物質都有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的特性取決於相比較觀察著大小。物質相對於觀察著體積越大,越表現粒子性。相對觀察著體積越小,越表現于波動性。舉例:地球相對於觀察個人,顯示粒子性。但相對於銀河系,地球的運動狀態顯示波動性。電子相對於原子核顯示粒子性,但相對觀察的人,就表現波動性。光子也是一樣,真對觀察的個人,顯示波動性,但在相比較微觀的原子,電子類面前就表現粒子性。 用一個初中的知識舉例來說宇宙,一個數軸,中間是0,右邊正數無限大,左邊負數無限大。右邊代表正宇宙從零趨向無限大,左邊負宇宙從零趨向無限大。兩個無限大的宇宙如果合二為一的話,宇宙總能量為零,如分開單個宇宙就趨向無限大。總結:宇宙分兩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宇宙。單個宇宙的物質和能量從零趨向無限大。但合在一起的宇宙總物質和能量為零。兩個單獨宇宙執行方式是相互繞行。正宇宙當中任何一個物質和能量,在負宇宙當中都能找到一個相反的物質和能量存在,比如正宇宙的你在相反的宇宙當中也存在一個相反的你。你死了另一個你也死了。這也體現現在的兩個粒子纏繞理論,一個粒子的狀態也同時影響另一個粒子狀態,跟距離無關。從哲學的角度,零等同於有,也就是無中生有,同時無限大也可變成零。零生萬物。也符合中國道教的。無中生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符合中國道教陰陽魚的八卦圖宇宙觀。這就把零,無限大,運轉,正負,陰陽。互生互滅。等概念全部包含進去了。

    編輯

  • 6 # 山左水右351

    任何物質、類物質、場物質、物質場、暗物質等均有內在的本質屬性”靈魂”。靈魂,作為一種非經驗性或非實驗性的(內、外)宇宙存在,是被唯物主義所排斥卻又被唯心主義所推崇的概念。唯物與唯心,儘管各自在其理論建構中互有容許和滲透,但二者在研究物件及價值極端性上是極其堅定和分明的。雙縫延遲干涉實驗,只是可見物理現象界的一種對光源穿過規定介質或區間採取了人為選擇的主觀任意性而分別導致波和粒的結果。光源的物質速比及量比釋放模式、時效是決定著實驗結果的重要因素。雙縫邊緣對光或光束的光子規模以及光子之間的引斥摩擦和熱力系數的互動與響應,又是構成干涉的又一因素。雙縫延遲實驗是一種純物質的觀察行為,其精密性和對流動光子的有效約束性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波、粒不同現象的出現與雙縫攝入量、同束光子之間的作用、光子集合與單子經過雙縫的姿態和資訊制肘有關。同時,雙縫延時實驗的邏輯性是否受到經驗的誘導和干涉也是需要思維介入的問題。總之,雙縫延時實驗依舊無法用唯心主義的思維去統攝和觀照。它也許是經驗世界裡的經驗在某種條件下的彎曲<非扭曲>和變形,但波、粒特性的表達對光來說,的確可以作為對形而上學的敬意。

  • 7 # 迦祥時空量子

    其實恰恰相反,實驗只會證明唯物論,證明了意識的物質性和能動性,能動性不代表唯心主義。有些人以為宣傳了唯心就可以離佛陀更近,其實也是相反。

    人類對物質的認識是逐步加深的,從已知的伽利略,哥白尼,直到近代的愛因斯坦,現代的霍金,每個時代都認為自己認識的真理。雙縫實驗的歷史也是量子力學的歷史,量子力學就是從雙縫實驗發展來的。

    其實粒子不只是我們想象的實體,還是場,原子以下都不是實體,實體也是我們的誤解。場與粒子相生,這是一個統一體,場是基礎,沒有質量沒有能量,只是簡單的時空基本態,這個時空基本態就是時空結構。我們檢測的時候,檢測儀器也是場,這個場就影響了粒子,粒子因此發生變化。不管在哪個地方,場是空間分佈的,一樣可以影響。

    意識也是一種場,這個場也可以影響粒子。既然可以影響粒子,就證明了意識的物質性和能動性。

  • 8 # 奔騰系列之狂奔的蝸牛

    雙縫干涉延遲實驗不是唯心主義。

    1.其實這個實驗有過數次修改的,先是“雙縫干涉實驗”,發現粒子的“波粒二象性”。這個已被科學證明了。

    2.後又進行了雙縫干涉延遲實驗,發現粒子可以自我干涉並且會因觀察者的加入而改變其執行狀態。這就要說玻爾的測不準原理與海森堡的量子不確定性原理了,因觀測而產生的粒子動量的改變(光子動量干擾),導致無法同時測量一個粒子的位置與速度,這也是被理論證明了的,即長波觀測動量小,無法確定粒子的精確位置,短波觀測動量大,就無法精確測量粒子的運動速度。

    3.最終於1979年為紀念愛因斯坦誕辰100週年而在普林斯頓召開了一場討論會上,由愛因斯坦的同事約翰·惠勒提出“雙縫干涉延遲選擇實驗”的構想並試驗成功,這個實驗才是真正的詭異,最終就是一句話——現在的觀測可影響粒子過去的執行軌跡,即當下的觀測改變了過去。玻爾也說過:“任何一種基本量子現象只在其被記錄之後才是一種現象”。如果我們不在粒子執行軌跡的末端參與觀察,單粒子的執行軌跡只是單一的一條線路,而我們一旦參與觀察,則粒子之前已經走過的路線則變成了兩條。

    個人更傾向於認為,“雙縫干涉延遲選擇實驗”表明微觀層面的粒子運動是處於平行宇宙中的。我們無法說明箇中原因,但對結果可以進行分析。

    第一,“雙縫干涉延遲選擇實驗”即便表明粒子被人類參與觀測以後,會改變粒子之前執行的軌跡,但粒子之前改變軌跡的那一刻起,一個新的宇宙分支就會出現,也就是平行宇宙,而我們仍然在這個宇宙裡沿著原本的路線向前走,過去的改變絲毫影響不到我們的現在。

    第二,自人類持續、大量地觀測宇宙也就始於200多年前,這麼短的時間裡因觀測而產生的微觀向宏觀層面擴散的蝴蝶效應還遠遠達不到能改變宏觀世界的程度,因此我們的觀測對宇宙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的。

  • 9 # 終於養活了巴西木

    我覺得即便是意識可以影響微觀粒子的表現,也不能說是由於某一個人的觀測或者影響能夠改變宇宙的歷史及未來,宇宙的歷史是由這個宇宙中所有觀測者共同決定的,是一種疊加態,由於高度的疊加,造成宇宙其實只有一個歷史,不會出現平行宇宙,至於實驗中的單一粒子出現在兩個宇宙中的現象對於宏觀宇宙來講沒有意義。

  • 10 # 太陽E10000

    原本支援唯心論的人會以這個實驗為依據,但至少我不這麼認為。雙縫實驗只對微觀尺度物質起作用,而任何觀察都會干涉實驗過程中的微觀物質而令其狀態塌縮為確定。

  • 11 # stemmer

    宇宙不繫列八:光不走直線。

    導讀,上篇:光速不可改——光無加速度,瞬時速度不可改,無關參照系。

    光不走直線,族光走直線。

    序:光,認識世界離不開光,越瞭解光,越瞭解世界。搞清楚了光的德性,離真相只剩下光的距離,雖然永遠追不上光,但可以接受向你邁近的光。

    上:主流觀點——光之歷程。

    一、寧折不彎,蠟炬成灰淚始幹。

    睜開眼晴,看到可見光,眼前的世界一目瞭然。曾以為,光是眼睛中發出的,也曾以為,光是眼睛的專利。

    後來發現,還有不可見光,還有紅外線——感覺溫暖,熱;還有紫外線——面板曬黑,曬脫皮。盲人也認得太陽方向。

    麥克斯韋,讓人們明白,可見光僅是電磁波的小部分子民。光即電磁波。

    恰值中秋,送每個人心中一輪美好的圓月,祝福大家團團圓圓。銅鏡,光直線反射,照出鏡中人。水中望月,兩月競相圓。小孔成像,倒影告訴人們,筆直的光,光筆直,“光直線傳播”。

    教師節剛過,傳經送道者,燃燒自己,傳播文明,蠟炬成灰淚始幹,敬尊師重道者一願,順利安康。小孔成像,燭火成倒影,歷史將文化傳播者尊成偶像。

    二、牛頓經典力學——“光是粒子”。

    光,直射、反射、折射、散射。古希臘時代,人們傾向於把光看微小成粒子流。牛頓,用三稜鏡將白光分成了七彩光,讓人們知道彩虹不是神仙幫忙。牛頓研究運動寫下了《數學原理》,然後,光粒子說,長時成了主流學說。

    三、惠更斯、胡克——光是縱波。

    胡克,發明顯微鏡,將人們帶進微觀世界的胡克,與牛頓較量叫板,認為光是一種在以太中傳播的縱波。惠更斯繼承胡克思想,引入了“波前”概念,成功證明和推導了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引進橢圓波概念,解釋牛頓的“牛頓環”——透鏡與玻璃平板接觸處的彩色同心環,《光論》出版,標誌光的波動說達到頂盛。

    四、托馬斯•楊——光的波長

    托馬斯•楊研究牛頓環,被波深深打動了,進行了一系列實驗——楊氏雙縫干涉,用光波的干涉效應來解釋牛頓環和衍射現象,試算了波長,出版了《自然哲學講義》,卻在近二十年無人問津,反被攻擊為“荒唐”、“不合邏輯”,撰寫了反駁論文,無處發表,自印,據說“只賣出了一本”。卻不知,後來的,雙縫延遲觀察實驗帶來的關於世界本質偉大論戰,整整一個世紀過去,依舊沒完,超距糾纏。

    五、菲涅爾——光是橫波

    菲涅爾參加希望透過粒子說解釋光衍射懸賞徵文,卻給出了光是波的論文,用嚴密的數學推理,圓滿解釋了衍射問題,令比奧、拉普拉斯、泊松等粒子說擁護者評委會成員深深驚歎。評委之一波動說的捍衛者阿拉戈的關鍵堅持,泊松亮斑實驗完美成現,成了烏龍事件。後來,菲涅爾又作出了石破天驚的假設——光是橫波,發表了《關於偏振光線的相互作用》。題外話:用光的偏振性質否決的——貝爾不等式——實驗,暫時結束了愛因斯坦與玻爾的偉大論戰,終將覆盤再論戰。

    六、麥克斯韋——波動方程組

    麥克斯韋開天闢地,發表了三篇關於電磁理論的論文,二十個方程,構建了電磁理論大廈,與牛頓經典力學大廈並肩,後被赫茲的電磁感應實驗證實,被赫茲等人整理出著名的麥克斯韋方程組,成為科學之美的典範。經典力學、經典電動力學、經典熱力學構建了華麗雄偉的殿堂,曾差點讓開爾文誤判,普朗克的導師甚至勸說普朗克不要再花時間去研究這個已經高度成熟的體系。

    七、普朗克——能量一份份

    開爾文在經典物理學殿堂中,頑固出名,開言就說:“The beauty and clearness of the dynamical theory,which asserts heat and light to be modes of motion,is at present obscured by two clouds…… ”兩朵烏雲的傳說開始了——以太丟失、紫外災難,催生了相對論、量子力學。

    維恩從經典熱力學粒子說出發,給出黑體輻射維恩分佈公式,短波符合,卻在長波內失效;瑞利、金斯從經典電動力學波動說出發,給出了瑞利—金斯公式,長波符合,卻在短波上出現“紫外災難”,經典力學與經典電動力學,開架。

    經典熱力學,在其中積累了六年的普朗克,苦思冥想,整合維恩、瑞利—金斯公式,湊出一個合一的普朗克公式,一公佈,當晚,魯本斯就比較與實驗結果,發現十分精確地與實驗值相符合。後來,普朗克從統計力學立場,假設了,能量發射與吸收,不連續,一份份。

    1900年12月14日,量子誕辰。

    八、愛因斯坦——光量子

    愛因斯坦從普朗克的量子假設出發,提出了光量子的假說,解釋了光電效應。

    普朗克與愛因斯坦實為量子力學鼻祖,卻因吃驚猶豫和偉大論戰都被人當成了量子力學的反對派。向普朗克和愛因斯坦在量子力學上的成就致敬。

    九、玻爾——波粒二象性

    後來,偉大論戰及混戰開始:巴爾未公式——氫原子譜線、玻爾軌道、泡利不相容、德布羅意波、海森堡不確定性、波恩矩陣力學、薛定諤波動方程、狄拉克方程,最後自旋與糾纏開始了,玻爾和了稀泥——波粒二象性。

    小結:光是什麼?糾纏不清。:

    下、迴歸本源——光不走直線

    物理光學之父——菲涅爾。菲涅爾用實驗證實了泊松亮斑的存在,之中,人們不可忘了阿拉戈的支撐,更應記得惠更斯。

    惠更斯在1678年給巴黎科學院的信和1690年發表的《光論》一書中都闡述了他的光波動原理,即惠更斯原理.惠更斯原理認為:對於任何一種波,從波源發射的子波中,其波面上的任何一點都可以作為子波的波源,各個子波波源波面的包洛面就是下一個新的波面。

    光,傳播途中每一點都是一個次波點源,發射的是球面波,對光源面發出的所有球面波積分,當光源面遠大於波長時結果近似為等面積、同方向的柱體,即表現為直線傳播,實際上也有發散。

    赫茲電磁感應實驗,有個現象,值得深思,在光的照射下,電磁感應——光電效應,更易發生(背後的因,另文)。

    小結:用球面波解釋雙縫延遲實驗,與唯心主義,超距糾纏沒有半毛錢關係。

    總結:光不走直線,簇光走直線

    預告,宇宙不繫列九:奇點不是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腰間盤突出怎麼練股四頭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