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復元心身健康

    “認清自己”是自我覺察和自我評價的結果。

    首先,要看“有些人”是否建立起這方面的自我意識,自我認知是一種比較高階的認知能力,對於教育程度低或者智力水平受限的人,可能終身也不具備這種能力。

    另外,“有些人”可能存在認知偏差,因為受到他人觀點或環境影響,對自身或他人的認識和理解有偏差,而表現出來的一種假象。

    (下圖兩隻貓看起來只是顏色不同嗎?其實,銀色的兩歲了,藍貓10個月,身高和體重也差一半)

    #心理有你## #生活心理學#

  • 2 # 心理諮詢師保樸蕊

    “不願意”說明本可以這樣做卻沒有這樣做,從主觀能動性來講也就是逃避和拒絕。其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認清自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認清自己”意味著先要坦誠自己、剖析自己,讓自己完全的呈現出來,然後才是慢慢的,逐項的分辨自己。換個角度來說,如果被他人這樣要求時,絕大部分人第一反應都是拒絕的。為什麼呢?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隱藏的部分,一旦自己拼命想隱藏的沒有了,就有一種在大眾面前被剝光的感覺。同理,被他人剝光和被自己剝光沒什麼不一樣,都是一個讓人極度難堪和痛苦的過程。“認清自己”不僅僅是認清自己的生理結構、性格脾氣,更多的是認清自己的骨子裡的優劣長短、內在的喜怒哀樂懼,當逐項認清自己的過程中,往往會“牽連”出個體不大愉悅的過往,甚至是血淋淋的創傷,這個過程除了痛苦,還有各種的難堪,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承受得了的。所以,個體本能的逃避進舒適區,拒絕“認清自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第二,“認清自己”後結果未必是自己想要的;

    每個人都渴望被認同和被需要,而被他人認同的前提是被自己認同。承續第一條內容,通常痛苦和難堪的過程很難讓人增強自我認同感,相反,只會增強自我否定感和鄙棄感。當結果不是自己想要的甚至是自己厭惡的時,自己是否有能力保持客觀的態度看待自己呢?這也是一個問題。

    不願意認清自己,完全可以理解。在某些方面過於苛責自己,只會增加自己的煩惱罷了,順其自然就好。

  • 3 # 5分鐘心理

    為什麼有些人不願意認清自己?

    並不是有些人不願意認清自己,而實際上是我們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完全地認清自己,心理學家透過研究發現,人的行為上的體現出的自我認識也就是自我瞭解,只在人的1/3。這也是因為人不能夠完全的瞭解自己,認清自己真實性的全部,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不斷的犯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比如之所以我們沒有完全看到自己全部真實的一面,讓我們在做某些事情上多以主觀的意識為主導,不能夠全面或客觀性的去分析這件事情我們是應該做還是不應該做,而其做後的後果是一個什麼樣的?

    其實,我們由於自我意識做存在的對自我保護性的偏袒思維,更是由於我們人的本身本性所存在的自我利益的最大化的思維,讓我們在遇到任何事情或者工作都不可能做出很準確的預設性判斷,但是當別人看我們的時候,有可能看的比我們自己要清晰一些,當然別人在看我們的時候,也絕非不無目的的去判斷,所以一樣存在著偏差,也就像我們判不了別人的時候,也同樣會有這樣的錯覺。

    我們常說一句話,“當事者迷”,其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在一件事情發生以後,如果對這件事情呢評價都需要第三方來鑑別,就是因為在這件事情上的雙方是否都有主觀與客觀因素存在而評價的從這一條來說基本上做不到,所以第3方在不在這件事情在其中的第三方,相對來說也不是絕對的較為公正一些。所以我們自己也好,他人也好,誰都不可能完全的認清自己,都是片面的看到自己的所謂真實的自己,如果我喜歡你,可能我看了你的優點就多一些,如果我討厭你,我自然會挖掘你的缺點和讓我討厭的一些事情,這就是人之間為什麼有芥蒂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有男盆友的的未婚女,喜歡一個有妻之人結果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