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0
回覆列表
  • 1 # 嶺上霏霏

    怎麼說呢,算是封建糟粕又或者民俗的一部分吧。

    后土,簡單的說就是土地神。用西方的說法就是蓋亞女神,大地之母。可是我們東方的土地神是男的哦,下面開始引用經典: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雲:”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實受氏姓,封上公,祀為貴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玄冥,土正曰后土。……獻子曰:社稷五祀,誰氏五官也?對曰:少暤氏有四叔,曰重,曰該,曰修,曰熙,實能金木及水。使重為句芒,該為蓐收,修及熙為玄冥,世不失職,遂濟窮桑。此其三祀也。顓頊氏有子曰 黎、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此其二祀也。後為社。稷,田正也。有列山氏之子柱,為稷。自復以上祀之。周棄為稷,自商以來祀之。

    春秋戰國的時候那會佛教還沒傳入中國,道教也還沒產生,所以沒有地獄冥府的概念,所以人死後到底去了哪呢?一般理解為是迴歸了大地之母的懷抱,也就是歸后土神管理。流傳到後世引申出來了后土神的概念,也就是在地府之外其實還有個后土神,眾所周知中國人是實用主義者,感覺到有用的都拜拜不管信不信。

    順便插一句,后土神和土地神是兩個概念,后土你可以理解為自然或精靈崇拜人的死後歸隱處,土地神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土地公公,各地的城隍廟山神廟之類,算是人死後到土地神這報道匯合,然後土地神再把你轉送給后土神。所以明清的時候大片的墳地也要祭后土神。

    三代很好理解,按風水的說法,一個人墓地風水的好壞能決定後人三代的福禍。這個引申開來就太多了,不是短短的問答能夠說清楚的。

  • 2 # 今古雜誌

    墳地的后土和三代是什麼意思?

    在墳地後方立“后土碑”,是我國民間的一個風俗傳統,最早形成於唐宋時期。

    東漢王逸在註解《楚辭》“招魂”篇中“魂兮歸來,君無天下此幽都些”一句時,是這樣註解的:“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稱幽都”。

    從上述王逸註解可見,古時,人們不僅把后土尊為“大地之母、后土神”,且認為“天為陽地為陰”,后土神主掌“幽冥地府”;由於自漢代《楚辭》編撰成書以來流傳較廣,加上屈原在民間的影響,對王逸的“註解”后土主掌幽冥地府的說法比較信任,逐漸形成了自唐宋就已經相沿成俗的傳統,就是:在建墓、上墳、舉辦喪禮時,都要祭祀后土神的風俗。

    明代《道藏》的《儒門崇理折衷堪與完孝錄》卷八“祠后土”記載:“按古禮,無所謂后土氏者,惟唐《開元禮》有之。溫公《書儀本》《家禮》本書儀,喪禮開塋域,乃窆與墓祭俱祀后土”。《家禮》中又記載“祀以後土,恐其潛竊也”……

    從上段文字簡述,可以確認,“建墳祀后土”的習俗確是自唐代已經成俗沿襲而來,在墳地立后土碑之意:一是祭吿“后土神”,二是祈禱護佑之心願!至於墳地中的“三代”,應該是大多數的說法“希望先人護佑子孫”的心願!

    《帝王世紀》記載:帝嚳以句芒為木正,祝融為火正,蓐收為金正,玄冥為水正,后土為土正。是五行之官分職而治諸侯……

    從上述可知,在上古時代后土是一個人名,被帝嚳任命為“土正”,因為有功,被後來的人祭祀。並逐漸被後人尊為“后土神”。漢代帝皇開始祭祀后土,建“后土祠”,《淮南子.天文》記載:中央土地,其帝黃帝,其佐后土……

    漢代,開始形成統一的信仰:“后土被視作黃帝之佐,成為主掌承載萬物之土地的神話人物”。漢文帝時,國家統一祭祀地只,地只,即后土,“冬至祀太一,夏至祀地只”……

    山西運城萬榮縣的“后土祠”,被認為是后土祠之冠,自漢代到宋代,歷朝皇帝先後24次親臨萬榮祭祀后土。

    由於“后土”二字在上古時期的象形文字裡,均代表女性的某一行為和身體上的一個部位,且‘後’字在母系氏族社會代表女性酋長的稱謂,故後世所祭拜的后土神為女性。

    在道教神話中,后土神的全稱是“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只”,為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帝,為掌陰陽生育、大地山河的女神。

  • 3 # 樹德漢碩

    自小尊承傳統習慣,每年都春秋二祭,特別在清明時節,都上山拜祭墳地敬祖先。每個墳地後面都另立有一圓地堆,稱為后土,拜山祭墳要祭拜后土,我祖先墳中,有好幾個用磚砌成的大墳,是較老的祖先,每次祭拜人特多,不但背後有後土,前有前土,右有右土,左右左土,曾問過長輩,后土是什麼意思,老人說,入村先拜社,祭墳先拜后土,后土與社都是土地神,是人對土地的尊敬。我們祖先墳四方有土堆,就是告訴人們,以此為界,不得入侵。你看,幾百年來,誰敢入侵半點,都在四堆外另造不敢越界半步。原來后土除了是土地神外,還起來分界作用。

    記不起在那看過,后土文化比黃帝文化還早,還傳后土是人,據考證,山西運城的一個后土祠是最古老的一個,遠早於黃帝時代。人對天地之崇拜從來就有,說對后土的崇拜,后土文化早於黃帝文化我信。人們對土地的崇拜是自始就有,村寨敬社,墳地敬后土,社與后土都是人對土地的崇敬,一是陽人佔地就立社,一是陰人(死去的人)佔地築墳就立后土。這充分說明人們對土地有無限敬畏尊崇。

    天陽地陰,墳為幽冥地府,要佔地,不管陽間人社會,還是陰間築墳都要先拜土地神,敬拜土地,在陽拜社,在墳祭后土,祈禱心願,一則求土地神護佑平安,二則希望祖先有靈護佑後輩兒孫,三則祈福天地神靈,祖宗先輩護估後代兒孫平安發達,這大概就三代的意思吧。

    對社對后土的崇敬崇拜,並非全是源於封建迷信,多是出於人對土地的敬畏心理和對先人的孝敬,體現了人善而感恩之一面。我不迷信,但我不叛逆,所以,我年年都隨家人去拜社又敬天,還上山拜墳祭祖先。我這裡拜墳就要拜后土,這規矩亂不得,先後主次要分明的。

    后土也有人寫成厚土的。

  • 4 # 味哎兒

    活人居地為“社”,立標示用當地最佳宜木,1970年前就是每村的村樹。這是黃帝定下的規矩,替代黃帝沒入駐中塬前的,將酋長家族最佳人員奠入駐地地下為憑,證實自佔居地享有擁有權方式。

    社佔地是大地的一部分,命名為厚土,厚土在黃土嶺塬上可證土極厚。

    而葬亡故人的土為西北方,八卦上西北為“歸藏”。也為“歸髒”,即茅房建處,(商朝將西北方稱為鬼方)。其佔地定名為“后土”。

    從而,活人居厚土,死人居后土。統歸大地母親。神學歸土地爺或城皇。社也成神時以前王朝傳人為社神。所以周滅商後,商王為社神。

    葬地的墳地是第一禁地,歸祖廟宗祠祭拜本物處,民間為上墳,仕以上人物先供拜宗祠,再上墳供拜墳。王拜祭祖廟,上祖墳。

    這就是王保祖廟,諸侯保宗祠現象。

    因此先供拜:牌位,祖廟,宗祠,再:上墳或掃墓(春祭為上墳,秋祭為歸墓。上墳為添土,掃墓為除草。)

    所以先拜牌位廟祠,從而再拜土為后土了。

    這都是春秋戰國前延用的形式。

    而上墳掃墓幾乎僅致前三代,第四代漸不再拜掃了,但旺族保千年仍續家族譜的仍拜掃,僅一般人家三代後不多有拜掃的了。也就兒子帶孫子祭拜,孫子一般不再帶重孫祭拜爺爺的墳了。

  • 5 # 藤樹先生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有云:“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實受氏姓,封上公,祀為貴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玄冥,土正曰后土。……獻子曰:社稷五祀,誰氏五官也?對曰:少暤氏有四叔,曰重,曰該,曰修,曰熙,實能金木及水。使重為句芒,該為蓐收,修及熙為玄冥,世不失職,遂濟窮桑。此其三祀也。顓頊氏有子曰 黎、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此其二祀也。後為社。稷,田正也。有列山氏之子柱,為稷。自復以上祀之。周棄為稷,自商以來祀之。”

    簡言之,后土就是一個保護神,保護先人墓免受侵擾。是古人對先祖敬意,而想出來的一個保護神。而且古人注重孝道,對於這種保護先祖的神更加充滿敬意,所以古時候就有很多專門的寺廟供奉后土神。

    而這種習俗,在一些地區(特別是兩廣)比較流行,他們做好墳後,會在墳的背後堆一個土墩,由於是位於墳墓的背後,所以稱之謂“后土”,即墳后土堆的意思。這個后土的作用是防止別人侵葬。久而久之,在民間自然而然形成一條規矩:凡后土與墳墓之間的距離是不允許別人佔葬的。

    春秋時期,人們一般認為是人死後迴歸了大地之母的懷抱,也就是歸后土神管理。流傳到後世引申出來了后土神的概念,也就是在地府之外其實還有個后土神。而這個后土神可以說是先秦時期比較重要的神仙之一。由於佛教道教還未能形成,后土神就被認為是一個人死後會去的地方。

    后土神和土地神是兩個概念,是不一樣的,后土你可以理解為自然或精靈崇拜人的死後歸隱處,土地神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土地公公,各地的城隍廟山神廟之類,算是人死後到土地神這報道匯合,然後土地神再把你轉送給后土神。所以明清的時候大片的墳地也要祭后土神。 但是後來也有後天跟土地神混為一談的,這些都是後話了,信仰畢竟每個地方不一樣的。

    而三代很好理解,按風水的說法,一個人墓地風水的好壞能決定後人三代的福禍。這個引申開來就太多了,不是短短的問答能夠說清楚的。

  • 6 # 樂威堂

    我是廣東茂名化州的,我這裡的后土是一位鎮守保墓的神,男死者在(墓的朝向)左上方,女的在墓的右上方,聽老人說,后土是一位土神,連線家裡的土神,如果有人要祭祖的時候,要燒祖爐(我這每家每戶都分祖,神,灶君,土神)香,土神香,叫本家土神去找到守基土神,然後叫守墓土神放行,由本家土神帶回本家,然後再帶回去

  • 7 # 歸數齋術數

    先從字面發表一下意見,“後”字在秦漢之前的本意是指“不在位稱後,在位稱帝”。

    墳地中的“后土”,確實是在後部,有防禦作用,但要注意那是葬者頭之所在,也為祖宗地,起“立山”補充山龍不足的作用,也就是和先輩有關;

    至於墳地管三代,則是“朝向”的作用,多指明堂、朝案二山對後人直系三代的影響;

    各地風俗不盡相同,各派風水術皆有自論,但大致相同。

  • 8 # 臥龍居士是也

    對於新林地用上以後出生的人才起作用,林地是先天出生的人是後天,這就是老爺發孫子之道理。對於以前出生的好無作用,所以愚民慎之,不要想信邪說。

  • 9 # 我是小甘

    "墳地的后土和三代是什麼意思?"這個問題,一般是說家族墓地的風水地理知識的問題。

    這裡墳地的"后土"是指這個墓地的管轄範圍,一般稱為后土神位,這個后土神位就是指土地公或者土地神的意思。

    這裡的墳地"三代",一般是指死者同輩分的為第一代,比如死者的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死者的兒子為第二代,死者的孫子為第三代,統稱為"三代"的意思。

  • 10 # 使用者孟長法

    人死後,有很地方都有傳說,還有來世,還有另一個世界,這個問題幾千年文化當中在世的人是沒有看到過,只有靈魂是真有的,但是運氣好的人看不到,當然人的頭腦是千變萬化,夢中夢見各種各樣的事物,人人都有,關於墳地后土對保佑三代兒孫也是傳說,沒能親眼所見,只能做的,人類以天時地利人和六字過一世是好不過的了。

  • 11 # 南山輝哥

    墳地的后土是什麼意思呢?

    民間認為,人死入土,就是投入后土的懷抱。大地之神后土,是幽明世界的主宰。〈楚辭——招魂〉:“君無下此幽都些。“王逸注:“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都歸后土管轄。曾問過長輩,后土是什麼意思,老人說,入村先拜社,祭墳先拜土(后土),后土與社都是土地神,后土信仰源於中國古代對土地的崇拜,並且也是人死後的保護之神:大地之母,這大地之母是與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合,她是主宰大地山川的女性神仙。

    后土與皇天是相對的大地之神,后土即大地之母,皇天即社,也就是老百姓說的土地公。

    上古有所謂“五行之官”、後流變為“五行之神”,“后土“就是其中之一。五行之官分別是:木正句芒,火正祝融,金正蓐收,水正玄冥,土正後土。這五大官員,分別支配著金木水火土的開發和使用。金木水火土各正,都分別支配著金木水火土方面的專家,他們利用各自的自然屬性及其自然規律,來為人類服務。他們死後,他們的靈魂,就被“祀為貴神”,分別充當金木水火土之神。木正句芒為木神、火正祝融為火神、金正蓐收為金神,水正玄冥為水神,土正後土為土神。這就是“五行之神”。這也是所謂的“五祀”。后土就是指土神后土,大地之母的意思。

    清明節祭墓或埋葬逝者為何要先祭后土?

    清明時節,都要去墳地祭拜祖先。祭墓之時都有先祭祀后土的風俗,從上古一直到近代,都存在。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二雲:“今葬,必於其側立石,題‘后土之神’。臨葬,設酒脯祀之。大地之神無處不在,埋葬死者之前,先用祭祀之禮敬拜后土之神,然後才能埋葬逝者。

    人們在陰宅安置“后土”,可視為透過信仰的形式傳遞生命觀和宇宙觀,它反映出人們認識中的大地之母是人類生死途中的維護者,她哺育人的一生與收藏人身、最後是人身化去軀體同歸於土,與黃土融為一體,人們因此對地母神明敬拜有加。後人在春秋祭墓時“聯同”已逝先人展開對后土的崇拜,是透過信仰的實踐去演練和神化人的生命來源、生長過程與歸宿的源頭。

    這背後的淵源,涉及華人世界在《周易》時代已經總結出:傳播與遺傳著祖先賦予土地的感性經驗認知:“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認為如何才是生前死後安身立命的文化抉擇。

    這裡的三代什麼意思呢?

    天陽地陰,墳為幽冥地府,要佔地,不管陽間人的社會,還是陰間築墳都要先拜土地神,在陽拜社,在墳祭后土,祈禱心願:一來求土地神護佑後代兒孫平平安安;二來希望祖先有靈護佑後輩兒孫茁壯成長,人才輩出。三來祈福天地神靈,祖宗先輩護佑後代兒孫興旺發達。這裡的三代,就是透過祭拜后土之神、祖先,希望後輩兒孫三代得到祈禱心願的佑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裡特別特別痛苦時,你們會找誰傾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