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芸婷—婚姻家庭諮詢師

    首先我們先要找到害怕人說你的根源在哪裡?很多人都有情緒的按鈕,也就是被說道那個點,就會有情緒,其他還好,那個點也有可能是小的時候父母經常指責你的地方,或者是小時候受到傷害的地方,當你聽到人家再說你,就會讓你想到小的時候被指責的情景,讓你感到受傷,你害怕的不是人家說你,而是害怕自己受傷,所以想要逃避,所以建議你可以去諮詢下專家,找到這個根源,才能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哦

  • 2 # 正心正念幸福家園

    活在需要被認可,被讚美或者被愛當中,苦的是自己的心,如果別人的言論你不與之相應,又如何能夠起波瀾呢?所以還是在於自己內在的不自信,所以容易被外境擾動,修自己吧

  • 3 # 芝士繪心說

    經常害怕別人的批評和議論,有時候導致晚上失眠,請問怎麼解決?1、經常在意別人的評價,甚至導致失眠,這種情況可能陷入敏感下的自動化思維模式

    不知道你是不是會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工作例會上被老闆點名批評,就覺得臉上火辣辣的,開會完畢之後,甚至覺得同事在議論自己。如果這件事對自己比較重要,甚至會徹夜失眠想這個問題,到底是哪裡做不好,懷疑自己。

    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心理反應,因為我們日常中都希望給別人留下好印象,把事情做得好。

    但過於敏感,過度在意別人的看法就會帶來壓力。而很多時候這些壓力是自己給自己的,並非外在施壓。

    就拿剛才的被領導批評的例子說,工作是我負責的,大家也都知道,而這工作卻被搞砸了,我就會想是不是會被同事看不起,他們是不是在議論我,我以後還是不要見他們了。

    而在我完成一連串思考中,真相也許是,大家在開會時,往往不會在意老闆說了什麼,沒人在意我做得好不好,反正關他們什麼事?

    所以大多數煩惱,從心理學角度看,內心戲太多,在各種擔心很難跳出局面時,就陷入了自動化思維模式。

    2、為什麼會出現自動化思維模式?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優秀的年輕短跑運動員,在事業生涯頂峰的時候,不幸遭遇車禍截肢了,不能再繼續奔跑,他就認為自己人生徹底完蛋,甚至出現抑鬱症,狂躁症。

    那這他來說,從小鍛鍊短跑,取得優秀成績,以及別人對他的認可和期望,就導致他產生一種認知偏差:生命中只有短跑,我得不斷跑出新成績。

    而遭遇不幸的時候,他的自動化思維就被啟用 —— 腿斷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失去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美國著名臨床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里斯在2005年的一篇論文裡,提過三種由認知偏差形成的核心信念。

    1、無論任何情況,我一定要完成重要任務,並得到他人的認同,否則我就是一個不值得尊重、不值得被愛的人。2、無論任何情況,別人一定要公平地對待我,否則他們就是卑鄙無恥的小人。3、我所處的任何情景,都要依照我要的方式進行,立即滿足我的慾望,且不會要求我付出太多東西。否則我就無法容忍。

    這些核心信念其實每個人都存在,只是有些能控制,有些比較難控制,

    就像之前的案例,老闆在會上批評你,自動化思維就出現了——會覺得委屈,不公平。甚至在同事議論紛紛的時候,跳出的是第二個認知偏差:不管怎樣別人一定要對我公平。

    3、怎麼解決自動化思維煩惱和壓力?1、有意識的覺察到這是自己的內心戲

    在產生那些自動化思維,自我懷疑,害怕,焦慮,失眠時候,要有一個意識認識到:我的自動化思維又出現了!

    並且可以畫下面的表格,當什麼事情出現時,自己的情緒是怎樣的,想法是怎樣的?

    比如,在被老闆批評時候,就寫上

    1、外界事件:被老闆會上批評

    2、情緒反應:焦慮,窘迫,煩惱……

    3、自動化思維:那麼簡單我都做錯,大家一定認為我能力不行,會鄙視我

    2、在跳出內心戲時,多問自己一句“是真的嗎?”

    我們總怕一言一行,都會被別人注意到。尤其當自己犯了錯,總覺得別人看自己的眼光,都帶著一絲鄙視和揶揄。

    在被批評後,自己開始內心戲:哎呀,我做得不好了,被批評,別人肯定在議論小瞧我了。

    那這時候可以試一下多問一句:這是真的嗎?

    然後用平常心去和別人交流時候,也許會看到別人根本不在意你是不是犯錯,甚至會鼓勵或者提出友善意見,下次做得更好。

    3、列自我肯定清單

    過於在意別人看法,其實也是一種玻璃心的表現,是內心不堅定,對自己自我認知不夠深的表現,那麼要提升自我認知,就試一下記錄自我肯定清單的方法。

    試一試:每天臨睡前,記錄下自己這一天中做得好的3件事情,寫下得到的讚揚,以及一點一滴的進步。甚至可以把本子命名為【我的成就書】。

    然後,時時翻看,讓自己建立更充分、更全面的自我認知。

    很煩惱都是來自我們內心,內心解決了,外面的世界也就好了。

  • 4 # 舒你心懷

    不要在乎別人對你的評價,因為你是你,別人是別人,你做了什麼事,說了什麼話,對生活的態度等等一切都是取決於你自己,別人左右不了你。如果你是確實做錯的,你就要接受批評,並改正過來。

    一、不要去在乎他人的議論,做自己喜歡的事。

    一個人最痛苦的就是活在別人的世界裡,去在乎他人對自己的議論,會因別人的話語讓自己徹夜難眠,茶飯不思。我們要消除內心的垃圾,不要在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覺得正確的事你就堅決做,錯誤的就杜絕。

    勇敢的做自己,不需要為別人改變自己,不能成全了別人而委屈了自己。

    二、樹立起相信心

    照鏡子可以增強人的自信心,你可以對著鏡子看看自己,對著鏡子說:人之所以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方式就是去勇敢的追逐夢想,不怕千萬人阻擋,就怕自己投降,多說一些正能量的話可以鼓勵自己,增強自信心。

    自信的人相信自己,走哪裡都可以萬丈光芒,閃閃發亮。

    三、不要胡思亂想,讓心靜下來。

    煩惱可刪除,快樂可複製,內心的情緒沒調整過好,就會時時讓自己忐忑不安,到晚上難以入睡,影響睡眠質量。因此,你可以透過聽輕緩的音樂,或者聽半小時的喜馬拉雅山來調整自己的心情。

    內心平和下來,聽勵志的音樂,讓自己的內心堅強且自信,生命就屹立不倒

    四、正確的認識自己,完善自己。

    在意別人的批評,如果別人批評你是對的你就要接受,不對的就不要在乎。人都有犯錯的時候,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否定犯錯的態度。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正確的認識自己,批評你是有理的你要學會坦然接受並改正,人都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

    做人樂觀,不要有憎恨人的心理。心胸開闊,你就會活得很快樂,心胸狹隘,活著就辛苦。

    五、臨睡時喝杯溫牛奶,吃根香蕉,泡泡腳。

    臨睡的時候喝杯溫牛奶,牛奶有促進睡眠,鎮靜安神的作用,晚上喝牛奶有利於身體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

    香蕉可以給人制造開心的激素,排除內心憂鬱的情緒。

    晚上泡泡腳可以改善區域性的血液迴圈,驅除寒冷,既解乏,又有利於睡眠。

    六、保持一顆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

    消除消極悲觀的心理。學會凡事多往好處去想,學會坦然的面對一切,學會積極的看待一切。不要太在乎別人的評價,對方批評得有理,你就要接受,改正過來正是給自己進步的機會。

    心態好的人,精神樂觀,態度積極,不逃避,正視一切。不在乎評價,勇敢做自己。

    總結:正確的認識自己,相信自己,對的堅持去做,錯的改正過來。人沒有十全十美的,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才能活得通透,自在,灑脫。

  • 5 # 玄靈雀心理驛站

    反正都已經發生了,愛咋咋地唄。

    問問自己,對生命有影響嗎,對三年後有影響嗎,如果沒影響,那就不算事

  • 6 # 思念的盒子

    這個問題,其實我們也只能說讓你放寬心,讓你不要在意,其實我覺得這些話真的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難。但是說再多能做的,還是聽到別人的批評以後認真思考,他說的對不對,對的話那就努力改啊,如果他說的不對,那就做給他看你是對的!晚上睡不著就可以學習,看書或者思考如何讓自己過得充實點,而不是因為別人幾句話就否定自己,讓自己變得頹廢。加油!你可以的!

  • 7 # 近在遠方默默

    有這種心理,大多是小時候被父母批評太多,無論做什麼事,無論做得好與壞,總被父母責罵,或者你看看誰,誰都比你優秀,“沒有人比你那麼笨了!”因此,常常懷疑自己,我沒敢去做,我不會做得好。一但去做了,又怕做錯,怕被別人批評。於是,就常變得焦慮不安。

    我曾有個這樣煩燥的情緒,因為當天別人一句不中聽的話,當時又不敢回擊,過後又不甘心,覺得受辱受委屈了,整個晚上思來想去,沒法安睡。後來這種焦慮心緒,竟因為晚上忙於照顧兒子而慢慢緩解了。

    我們過於敏感而脆弱,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害怕受到傷害。我們不敢過橋,害怕橋會突然塌下來;不敢點火燒菜,怕火災……聽老人們說,七、八十年代農村剛剛使用電,就是簡單的照明用電,連電燈泡都不敢開,怕觸電。

    還有更好笑的事,在農村長大的我,第一年到外地念書,學的是企業財會專業,當時學校有了第一批大塊型電腦286,所有操作都是鍵盤操作(還沒出現有滑鼠)。第一節電腦課,面對鍵盤,老師叫按哪個鍵,我就按哪個鍵,然後是很緊張,生怕按錯鍵電腦就爆炸似的。現在想起來,還覺得當時的自己真是好笑。

    任何事,我們都要學會去熟悉,去面對。有很多科學家,發明家,要成功研究一樣事物,也都要經歷上百上千甚至上萬次的試驗。

    被別人批評算什麼,我又不是聖人,哪能無錯?在被批評的同時,我們要學會思考,想想為什麼有的人會做得好?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只要批評不是惡意的,對於我們的進步會有幫助。如果是惡意的,就當他放屁好了!

    害怕批評和別人的議論,一是缺乏自信心,二是太過要求完美。我們都要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我們要相信自己有優秀的一面。我們從來不是活在別人的世界裡的,我們有我們的生活和追求。

    晚上睡不著時,放一段舒心的音樂聽聽。

  • 8 # 月華享瘦心理

    事實上,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批評和議論經常縈繞在腦海當中,由此又衍生出許多負面消極的想法,就像編排電影一樣。也因此生出許多恐懼,害怕,擔憂,情緒受影響,難以入睡。

    1.想要解決問題,首先我們需要辨別這樣的煩惱是如何產生的。

    當我們聽到批評和議論的時候,我們能夠感到恐懼,害怕,擔憂的情緒,就會誤認為,是批評和議論讓人恐懼,害怕,擔憂,從而失眠。

    譬如,最近綏芬河輸入的病例很多,同樣是這一件事情

    有人認為“太恐怖了,我感覺很不安全”。隨即感覺到恐懼,害怕,擔憂的情緒。

    也有人認為“太好了,又攔截了一個,把感染源都識別出來,我們才會更加安全”。這個人感覺到的是輕鬆和安全。

    同一件事情,想法不同,情緒不同,是否影響睡眠當然也不同。所以隨時隨地去監測自己的想法如何影響情緒,為解決問題找到方向。

    2.批評和議論一直會存在,與其抗拒,不如順應,接納它們的意義

    我們當然都希望被充分接納,被認可,被肯定,可是批評和議論同樣具備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同樣,對於自己的批評和議論,也會有一份獨特的意義。它們可能會讓我們反思自己是否做得不夠好,提示我們可以改進的方向,畢竟這個世界上本就沒有完美的人。

    3.思考為什麼會如此在意批評和議論,讓自己有個成長,認識自己的機會

    張德芬說過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換句話說,自己的情緒反應,行為反應,跟外界的批評議論無論,只跟自己的內在有關。

    什麼樣的人才會特別在意,對批評和議論念念不忘呢?事實上,是那些內心否定自己,能量不足,不相信自己,安全感不足的人才會如此。

    所以,外界的批評和議論是幫助自己來成長,來認識自己的。

    4.批評和議論一直存在,那就把它們當成資源,來更好地幫助自己

    從批評和議論當中,我們可以認識到自己對自己的否定,缺乏安全感,自我價值感低。

    大多數害怕批評和議論的人,在小的時候都有過被否定,被打壓的經歷。一個從來沒有被讚美過的人,時時刻刻都會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在聽到批評和議論的時候,更是感覺到人生的挫敗。

    這樣的人生體驗,行為模式沒有突破,就會一直存在,直至我們成人,甚至是一輩子。

    批評和議論出現的時候,也是我們在重複過往模式的時候,同時也是一個突破的時候。批評和議論當中,我們也可以找到自己做得好的部分,即使只是一點點,都是值得肯定的。

    能夠從批評和議論當中找到改進的方向,本身也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是終生的還是可以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