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想詢問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希望各位可以解答
8
回覆列表
  • 1 # 穆烏拉

    首先,原生家庭對每個人的影響必然存在,它就像我們的空氣一樣被我們吸收融化在生命當中,它的影響也是無孔不入的。但凡事都是一體兩面。影響也一樣有正面負面。

    其次,我們客觀看待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正確去認識,合理對待。

    第三,對於不好的影響不是不能改變。想要改變,首先你要能覺察到問題,對生活有一定的敏感度,當你能從生活我中感知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時候,就會去學習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也會有決心去做出一些調整。

    最後,原生家庭的影響是兩面性,要客觀看待,要改變那就是漫長的過程,但只要有愛的環境,人自然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 2 # One有隻兔

    很多人在長大成人後能看到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甚至在自己的行為、意識多維度都有原生家庭的影子。

    可以說原生家庭塑造出最原始的你,家庭的深遠印象可能伴隨著一生。原生家庭對你的傷害不應該被迴避。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怎麼去看待和應對這些傷害,而不是採用原諒、怨恨等方式繼續應對。

    這是我們認識到原生家庭影響的第一步。第二步我們開始學習、開始總結這些是怎樣受到影響的。第三步開始預測受原生家庭影響我將出現什麼行為。第四步則是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理性分析我所希望的狀態,這將有利於我們不再侷限於原生家庭的不利,而主動去去成長為更好的狀態。

    原生家庭造成了我們的現在。但原生家庭只是給了我們一個起點,在這個起點上,你需要自己做出努力,讓自己成長,對自己負責的。

    願你被愛溫暖治癒

  • 3 # 幽思墨嵐

    您這樣問說明你認識到了原生家庭對於人一生的影響。當一個嬰兒降臨到一個家庭之後,這個家庭送給孩子的除了看得見得衣食住行之外,還有一個捆綁孩子一生的“咒語”。這個“咒語”有的是“幸福寶典”,有的是“黑暗魔盒”。此“咒語”如影隨形,深深的融入你的童年記憶,它影響著你談戀愛,融入你婚姻家庭,也投射到你的為人處世之中,甚至會讓你的一生圍著它轉圈圈。 你仔細想想,你對於一件事情的判斷和處理方式,都是依靠什麼?是不是你頭腦裡藏著一種聲音一種信念,在引領者著你。甚至您談戀愛都要受之影響吧。

    諮詢師榮偉玲說過:“戀愛是親子關係的複製,如果童年幸福,我們更可能複製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們更可能複製痛苦。”親,我既然稱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為“咒語”,那就絕不是簡單複製啊,並不是說你有什麼樣的父母然後你就找什麼樣的戀人,而是你心目中會有一個“理想中的父母”形象,比如來說吧,如果你老爸愛喝酒,而且酒後耍酒瘋,那麼你挑選的老公絕不是嗜酒如命的人。這僅僅是原生家庭影響的冰山一角。

    讀到這,您千萬不要誤以為我贊同原聲家庭終身影響論。既然我說它是“咒語”,凡是咒語都有破解之法的。那就是“看見”,就想人們抗擊新冠病毒一樣,必須先把病毒提取出來,看到它,然後才能去研發特效藥去治療,研發疫苗。當看見的時候,在尋找真愛做法器,戳破後就會改變,逐漸就能解脫不受她控制了。比如說吧如果你的老婆總是抱怨你,猜疑你,一晚回家她就西斯底裡,如果你足夠愛你老婆,那麼,請跳出來看一看,她的這種不安全感是不是來源於原生家庭,如果發現這一點,你就不會因此苦惱了,因為你知道她吵鬧得原因並不在你,然後一如既往的愛她,給予她足夠的愛,幫她認識到這一點,當她認識到問題的真正原因時,會做出改變,這種魔咒就會不攻自破了!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啊!

  • 4 # sing77

    大家都知道植物長勢與土壤環境關係密切。

    原生家庭類似我們每個人的“土壤環境”,我們從原生家庭誕生、生根發芽、生長......

    所以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很大,塑造著我們的人格。

    具體來說原生家庭對我們每個人的影響主要包涵以下幾方面:

    1、早期母嬰關係會決定我們的依戀模式。

    英國精神分析師約翰.鮑爾比(Bowlby)透過大量實驗研究建立了依戀理論。他提出早期嬰兒照顧者及時迴應嬰兒的需求,恰當的滿足,就能建構起安全依戀關係,嬰兒成人後,安全依戀內化為模式。(即上圖中安全型依戀模式)

    反之,嬰兒如果遭到忽略、誤讀甚至虐待,則會發展出不安全依戀模式。(即上圖中迴避/疏離型、痴迷/焦慮型、混亂/恐懼型依戀模式)

    依戀模式會在成年後的親密關係中複製、重演,影響甚至決定著親密關係的質量。

    2、原生家庭的撫養者(一般是父母)會在很多方面起到示範作用,我們會習得很多父母身上的特質(這其實也是一種複製)。

    如父母會示範夫妻相處模式、如何對待孩子、如何應對挫折、甚至說話的方式、語氣等等。

    孩子經年累月置身原生家庭環境,天天耳濡目染,受到薰陶,所以俗話說“什麼樣的家庭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孩子出於對父母天然的愛,會無意識的認同父母,重複父母行為模式,即使是意識層面並不認可的行為,也可能像DNA一樣神奇的傳承下來。

    3、原生家庭塑造和影響我們的信念系統、三觀。

    這是教化的力量。

    如類似“吃虧是福”這樣的信念會從父母的話語、行為裡不斷給予孩子教導。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他們傳遞的一切,孩子都非常容易接收和內化。

    這也是家庭甚至家族文化的傳承。

    不過雖然一些核心信念會透過家庭傳遞,但是教育可以起到一定的塑造和改寫作用。

    4、童年時期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會內化為成年後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童年時期父母對我們的評價也會極大影響我們的自我認同

    作為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不僅外部世界的認識一部分靠觀察和自我感知,更大一部分靠父母教導;內部世界的認識,即孩子的自我認識也相當大程度需要父母來進行定義。

    父母常接納認同孩子,孩子就會接納認同自己;

    父母常挑剔否定孩子,孩子就會挑剔否定自己;

    ........

    孩子最初的自我認同度和自我形象的樹立離不開父母眼光、言語的“雕琢”。

    父母覺得我們是好孩子,我們就真的認為自己是好孩子;

    父母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就會有較強的自我價值感,相信自己值得被珍愛。

    總之,原生家庭決定著我們應對外界的方式。

    上文只是做了簡單概述。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也有心理學家有“父母即命運”的說法。

    然而,即使如此,並不代表我們就會絕對受困於原生家庭的影響。

    心理諮詢裡的精神分析流派、家排等等心理學技術都有助於重新認識和理解原生家庭問題,做出調整、修復和療愈。

  • 5 # 有為先生

    擺脫是不可能擺脫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擺脫

    只能勉強裝作了樂觀開朗的樣子維持生活這樣子

    人先見天地,再見眾生,最後見自己

    自我覺醒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了

    我們終其一生,很大一部分的努力,是在試圖治癒自己的童年

    彌補自己兒時受原生家庭影響造成的性格缺陷

    後來就變成大眾熟知的那些

    父母的脾氣秉性、為人處世風格

    會潛移默化的複製到後輩身上烙下印記

    童年缺少關愛的,多半會有討好型人格

    童年缺少母愛的,多半會有戀母情結

    缺父愛的更喜歡大叔,經歷過貧窮的對財富有更多執念

    等等等等

    而這些這些經歷,幾乎是我們性格的養成的條件

    或喜或悲或好或壞,是這些經歷造就了現在的我們

    它紮根在我們的意識裡

    誰都沒有辦法

    在我18歲之後,意識到自己身上很多惡習和缺點

    承襲自父母一輩,和原生家庭

    而除此之外其他因素對我的性格影響是微乎其微的

    粗鄙的語言習慣,大大咧咧的性格,不會正常的表達愛

    父母脾氣暴躁 = 我時常難以掌控自己的脾氣

    父母性格呈現極端多面性 = 我性格古怪多變

    從小父母不和、出軌、離婚 = 我對愛情和婚姻沒有信任感

    幾乎沒有受到過任何誇獎 = 即使自己已經在優秀的水平線上也內在自卑

    成長的過程中感受經常被忽略 = 嚴重討好型人格,希望全世界都喜歡自己

    諸如此類,很多,當我越來越難以“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

    我在自己眼裡越透明,我越討厭自己

    於是我開始悄咪咪的閱讀心理學的書籍,試圖修正自己的性格缺陷

    於是遇到任何讓我不理性的事都恨不得寫在紙上先透徹分析

    於是我把自己的缺點列了出來,試圖東施效顰的去模仿那些生性開朗Sunny的女孩

    我強制用第三者視角觀察自己的性格、習慣、處世之道,肢解到支離破碎

    我藏起所有的真實想法,就好像是天大的見不得人的事

    我把自己包裝成了我以為完美的樣子

    但是並沒有什麼卵用

    我在模仿那些天生自信的孩子和剛認識的同學談笑風生時

    並不快樂

    我在假裝自己家庭幸福美滿的樣子只講那些幸福的片段給朋友聽時

    我並沒有從心底裡覺得自己幸福

    我也始終意識到,我無法透過對抗來真正解決自己的那些,自知而難以自制的缺憾

    我也無法從根本上變成自己理想中,有著和自己缺失人格相反特點的完美人

    一邊討厭自己,一邊改變自己,最後變成偽裝自己的樣子,我還是不喜歡自己

    因為那並不是我

    其實想開了就好了,既然看清自己又無能為力,那索性就去看看這個世界吧

    當我一個人開始旅行見到各種各樣的人,一次次打破自己的思維禁錮

    當我試著認識更多的朋友,知道原來人的性格差異可以這麼不同

    當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邏輯都有自己的缺點

    當我知道那麼多經歷過不醒,和比我更惡劣童年的人,依舊充滿熱忱的活著

    當我見到那些缺點和優點並存,但人格魅力爆棚,深深吸引我的朋友們

    我想像他們一樣恣意灑脫放飛自我

    我一直都覺得,隨性的美,是最能吸引人的

    因為我所經歷的,都是我該經歷的

    一切的不堪都不足以成為我討厭自己的理由

    硬掰才容易矯枉過正過猶不及,陷入一個自我較勁的死迴圈裡

    後來發現自己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時而陰暗鬼祟,時而調皮狡黠,時而卑賤時而狂妄的樣子,其實也還不賴

    真正想要改變什麼的時候,不如先去擁抱它

    但這並不代表我不會改變,也不曾改變,只是心態不那麼緊繃,見過更美好的世界,更美好的人,變得更好只是水到渠成

    其他那些不重要的,就不要過分糾結

    會讓自己變形的

    這不是病,其實是命運,但願大家都能跟自己和解

  • 6 # 華萊麗

    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是終生的。

    這個影響如果是積極的向上的好的方面,將是我們終生的財富。但是,如果是負面的影響,將會造成我們人生的極大負擔和困難。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說過。不幸的人是用一生治癒童年。幸運的人是用童年治癒一生。

    如果我們不幸,有不幸的童年。也不要氣餒。要相信愛的力量,是可以治癒我們的心理創傷。愛的力量是無窮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癮是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