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滿豫看文化歷史
-
2 # 甲申十七年
楊修不是死於小聰明,是奪嫡站隊失敗。而且這個人出自弘農楊閥,是正崗的四世五公,在漢末比袁紹還要牛逼100倍。這樣的人,就是沒事曹操也看了不順眼,何況參與奪嫡呢?
-
3 # 漢唐悍匪
楊修的死因有兩點
1.作死 ,太愛揣摩猜測曹操的心理,曹操是梟雄心理理所當然的有點小黑暗,所以楊修的行為讓曹操難以接受(雖稱美,心甚忌之),尤其是楊修惡作劇般的分吃了曹操的酥糖,曹操表現的“雖喜笑,而心惡之”,至到曹操聽了楊修對他“夢中好殺人的習慣”做了點評後,老曹表現的“愈惡之”……
2.參與奪嫡,一般奪嫡這種高難度技術活的參與者都表現的很低調,行事風格都比較“陰惻惻”例如賈詡,曹操某日與賈詡聊天,曹操問賈詡“曹丕,曹植我該立那個為世子”
賈詡久久不語,打了個哈欠一副快要睡著的樣子,曹操急了“先別睡,給意見唄”,
賈詡無奈的說“我在想一個事”,
曹操忙問道“什麼事”,
賈詡幽幽的回答“我在想本初(袁紹)和景升(劉表)”。
曹操聞之哈哈大笑……
賈詡的高明之處在於……如果曹操立曹植,賈詡就會說“領導,當年是我建議你爹學袁紹劉表廢長立幼,我可是立了大功,你得給我升官發財”。
曹植喜曰“大善,如公所願”……
如果曹操立曹丕為世子,賈詡又會這麼說“領導,當年是我建議你爹不要學習袁紹劉表廢長立幼,我可是立了大功,你得給我升官發財”。
曹丕喜曰“大善,如公所願”……
反觀參與者楊修卻是光明正大,旗幟鮮明的支援曹植,為曹植指點江山,揮斥方遒一副“我不是針對你,我是說在座各位都是垃圾”。結果引起曹操強烈不滿“匹夫安敢欺我耶”……
不日“雞肋”……楊修卒
-
4 # 大河橋下流
有才的人大多都有恃才傲物的毛病,楊修也不例外。他從不知道低調為何物,無意間多次觸碰到曹操的禁忌之處。
曹操很賞識楊修的才華,把他調到身邊擔任主薄,幫自己打理內外事務。楊修辦事很得體,曹操挺滿意。
有一次曹操有事外出,楊修也一同前往,他們在路上看到一塊石碑,上寫″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幾個字。曹操問楊修:"你能猜出謎底麼"。楊修說:"早猜出來了。"曹操頓了一下說:″我先想想,你先別說。"走出很遠一段路,曹操才恍然大悟,他趕忙叫過來楊修,一對謎底,兩人英雄所見略同。曹操心底很不是滋味,幽幽說道:"我不如你啊。"
曹操找了些工匠來修建相府,過了些天,曹操閒著沒事就來看看工程進度,正好相府的大門剛建好,曹操打量了一下,取筆在門上寫了個"活"字就走了。工匠們都面面相覷莫名其妙。楊修看了看,對工匠們說:″門上寫″活"字,丞相嫌門大了。"曹操知道後,有些不高興,他只是想跟工匠們開個玩笑,可不知深淺的楊修偏偏要瞎摻和。
曹操收到一盒禮物,他寫了個“合"字便走了。楊修上前便吃便說:"丞相的意思是讓大家一人吃一口。"曹操得知後,心裡對楊修很厭煩。
曹操的兒子曹丕和曹植都有希望接曹操的班,曹操經常出一些題目考兩個兒子,楊修多次替曹植謀劃過關。曹操得知此事後,十分憤恨。
經過深思熟慮的曹操,給楊修安了一個"交關諸侯"的罪名,定了死罪。屢次作死的楊修臨死前對人說:″我自認為死得還是有點晚。″
曹操的疑心很重,最怕被人窺透內心的秘密,而楊修卻很能揣測曹操的內心。這讓曹操十分不安。
曹操最討厭外人捲入兩個兒子間的爭奪,楊修恰恰在這上面又栽了一個大跟頭。
曾在曹操帳下任文學掾的司馬懿,才智不輸楊修,但因他善於韜光養晦,最終成功的竊取了曹魏的江山。聰明外露的楊修,卻聰明反被聰明誤,最終害了自己的性命。
-
5 # 大雪無痕66028667
楊修之死,不冤,曹操雖有嫉才之嫌,但作為一軍統帥,肯定要殺伐果斷,才能令行禁止,所以楊修自作聰明,暴露了天機,死而不冤,正確的做法是看破而不說破吧!
回覆列表
楊修是東漢末年的一位文學家,學識淵博,但是長久以來,人們所關係的並不是他的文學成就如何,不是他有什麼文章著作流傳於世,而是他的死因。楊修之死有一個非常流行的說法,那就是很著名的雞肋事件。很多人也認為,楊修之死絕不僅僅是這麼一件事情那麼簡單,應該是楊修經常因為在曹操面前耍小聰明,一點一點在曹操心裡種下了殺機的種子,直到最後因為雞肋這件事情終於爆發出來,但是,事實當真是如此嗎?
曹操之子曹丕和曹植被曹操的部下當做是繼位者,各有一派,互相爭鬥,自然楊修也離不了站隊了,而他站的是曹植一邊,曹植是文學大家,政治上與文學水平簡直端不上臺面,算不得政治上的有力競爭者。曹丕政治素養極高,被曹操預設為繼位者。
曹植和楊修其實算是緊密相連的,曹植如果勝出,楊修自然水漲船高,但是如果曹植敗了,楊修也不會有好結果。然而天不遂人願,曹植鬧出了司馬門事件,當時曹操南下指揮戰事,曹植竟然開啟了司馬們在御道賓士,要知道,司馬門是隻有天子或者天子使者才能走的,擅闖者那可是死罪。儘管曹植沒有死,但是曹操接班人的人選已經確定下來了,曹植再也沒有任何翻身的機會。
其實,在楊修向曹操打曹丕的報告的時候,他就已經惹上死罪了,之後曹植失敗,為了保證日後不發生兄弟相殘的事情,楊修更是不能留,但是礙於楊修的才能,曹操又真的是不想除掉他。最終,還是在自己死之前,找了一個理由殺了楊修,也無怪楊修臨死之前說的那一句:“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楊修之死,的確是很多年來,無數人爭論的一個話題,因為《三國演義》的緣故,很多人都把楊修的死歸為一次“雞肋事件”,也有人結合很多楊修之前的事蹟,認為這是因為楊修總是在曹操面前耍小聰明,自己的這些伎倆在曹操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時間一長,曹操嫉妒心起,最終找了一個藉口把楊修處死了。
實際上楊修只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罷了。說他自作聰明,只不過一個是小說創造的藝術形象,再加上有意抹黑曹操,故而有了這麼一種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