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亮月半
-
2 # 阿丹151014015
第五十四回、賈母在“掰謊”痛斥佳人才子“私定終身”就是犯了王法的“賊情。
原文:賈母笑道:“……這小姐必是通文知禮、無所不曉,竟是個佳人。只一見了一個清俊的男人,不管是親是友,便想起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禮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那一點是佳人?便是。”知書識禮的官宦小姐,她們的“兒女私情”就如犯了王法的“賊情”。寶玉贈帕、黛玉題帕,一個是旁學雜收、滿腹文章的顯貴公子,一個是書香門第、通文知禮的俏麗佳人,寶玉對黛玉訴肺腑“睡裡夢裡也忘不了你”,黛玉題帕“尺幅鮫鮹勞表贈,為君那得不傷悲。”
“寶黛愛情”與賈母“掰謊”中的“佳人才子”私定終身的“賊情”真是絲絲入扣。賈母“掰謊”是嚴肅重申封信社全主流價值觀和道德規範,與封建時代主流文化的代言人癩頭和尚跛足道人的道德標準當然是完全重合的。
第二十五回、鳳姐寶玉逢五鬼以致生命垂危,“雙仙”來到賈府救命。
原文:那僧道:“長官有所不知,那寶玉原是靈的。只因為聲色貨利所迷,故此不靈驗了。今將此寶取出來,待我們持頌持頌,自然依舊靈了。”
“通靈寶玉”是“雙仙”夾帶進賈寶玉胎裡的一個“隨身記錄儀”,跟著賈寶玉“小黃片”《西廂記》《牡丹亭》之類“淫詞豔曲”看多之後不靈驗了,致使這個賈府“命根子”不能顯靈避邪保佑寶玉和鳳姐不受魔魘了。這個問題被“雙仙”發現後便親自來賈府“修理”即持頌“通靈寶玉”使其恢復了正常功能。
因為張道士提親寶玉摔玉、黛玉剪了玉上的穗子,寶玉說“我橫豎不帶他(玉),也沒什麼。”,之後寶玉不帶玉四天時間,金釧兒被攆投井死亡、忠順王府上門討要琪官、寶玉捱打。第二天(農曆五月初七)賈母誇讚寶釵“我們家四個女孩兒(三春黛玉)都不如寶丫頭”,寶釵配了金線、鶯兒絡上了“通靈寶玉”,就是給賈府“命根子”安裝上了“金屬遮蔽網”了。從此“通靈寶玉”再不受“聲色貨利”小黃片”“淫詞豔曲”等等的干擾了,正常工作平安無事的記錄下了“還淚案”直到任務結束即黛玉淚盡將亡時,離開賈寶玉仍然迴歸到青梗峰下去了。“寶黛愛情”由“共讀西廂”發端,黛玉情難自禁在劉姥姥遊大觀園行酒令時,不由自主的念出了《牡丹亭》、《西廂記》中的兩句“淫詞豔曲”來。
“良辰美景奈何天”出於《牡丹亭》“驚夢”一折,那是官宦世家小姐杜麗娘與書生柳夢梅在後花園牡丹亭畔、大梅樹下歡好的一場春夢。“紗窗也沒有紅娘報”是官宦世家小姐崔鶯鶯在焦急等待與張生幽會交歡時的迫切心聲。 寶玉對黛玉“訴肺腑”時也說到自己對黛玉的相思之苦,彼此相愛的迫切心願。
黛玉午睡時間自己唸唸有詞說的“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寶玉之後迴應的“好丫頭!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鴛帳,怎捨得疊被鋪床。”也是春情。寶玉對黛玉訴肺腑 “好妹妹!我的這個心事,從來也不敢說。今兒我大膽說出來,就是死了,也是甘心的!我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又不敢告訴人,只好挨著。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裡夢裡也忘不了你!”說的就是相思“春夢”。
“寶黛愛情”就是“私情”,寶玉贈帕、黛玉題帕是“私定終身”的鐵證,是違背封建社會主流道德規範的“賊情”、也是“聲色貨利”之一。這個是非常清楚的事實,否則《紅樓夢》怎麼會具備反封建的思想意義呢?
-
3 # 畫江湖QQ
阿丹專家自已為是,歪解紅樓啊!
“寶黛愛情”是“聲色貨利”,林黛玉害賈寶玉和王熙鳳中魔魘。“寶黛”要進一步發展,就是私通生米煮成熟飯,不然《紅樓夢》怎麼具備反封建的意義呢?
賈寶玉都已經和襲人初試雲雨情,還“小黃片”真是胡說八道!
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乃世外神仙也,啥時成了封建時代主流文化的代言人?專家又說了“金玉良姻”是由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說了算,滿嘴胡說八道!
阿丹專家的言論,也是“人云亦云”害人不淺!
-
4 # 大唐文苑
封建婚姻需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主婚戀在長輩與別人眼中是不正統、不道德的,是世俗人眼中的異類,屬於姦淫狗盜一類人。賈母認為的“賊情”不是聲色貨利,也是為個人慾望敗壞社會規範,打破正當綱常之人。比“聲色貨利”要輕些。“聲色貨利”不包含感情,只是錢色交易,多出於婚外情,或利益勾當。賈母的“賊情”是兩情自主的姻緣之事,在封建時代是一些思想上先進之人,一些守舊禮的人不接受丶不認可。
-
5 # 醉言南行
我認為賈母口中所說的賊情與癩頭和尚所言的聲色貨利絕非一事!
《紅樓夢》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陳腐舊套 王熙鳳效戲彩斑衣”中,當賈母聽到要說的新書《鳳求鸞》的開頭之後,便斷定了書的內容。並洋洋灑灑地發表了一篇奇文《掰謊記》(王熙鳳語)。
與其說這是賈母的觀點,倒不如說是《紅樓夢》作者的看法,只不過借賈母之口說出來而已!
先看賈母所說的原文“這些書都是一個套子,左不過是些佳人才子,最沒趣兒。把人家女兒說的那樣壞,還說是佳人,編的連影兒也沒有了。開口都是書香門第,父親不是尚書就是宰相,生一個小姐必是愛如珍寶。這小姐必是通文知禮,無所不曉,竟是個絕代佳人。只一見了一個清俊的男人,不管是親是友,便想起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禮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那一點兒是佳人?便是滿腹文章,做出這些事來,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滿腹文章去作賊,難道那王法就說他是才子,就不入賊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編書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說是世宦書香大家小姐都知禮讀書,連夫人都知書識禮,便是告老還家,自然這樣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麼這些書上,凡有這樣的事,就只小姐和緊跟的一個丫鬟?你們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麼的,可是前言不答後語?”
其實讀過《西廂記》的就可知道,賈母所批的情形和《西廂記》的內容一般不二:河南書生張生進京趕考途中在普救寺相遇相國小姐崔鶯鶯,一見鍾情,而無計親近。恰遇叛將孫飛虎率兵圍寺,要強索鶯鶯為壓寨夫人;張生在崔母親口許婚下,依靠友人白馬將軍的幫助,解除了危難。不料崔母卻食言賴婚,張生鶯鶯互生愛慕。後崔母覺察跡象,拷問紅娘,不得已勉強答應婚事,但令張生立即上京應試。十里長亭送別之後,張生到京考中狀元,於是皆大歡喜!
可見,於賈母來說,她是認為張生類的人如果有此行徑就是做賊;佳人做了此事更是鬼不成鬼,賊不成賊了!她認為此事的發生完全悖於常理,不應發生,也不能發生!
這一觀點,僅是作者要透過賈母之口說出來,還是賈母要指桑罵槐敲打誰呢?我認為這是賈母敲打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苗頭,表明了嚴正的否定立場!想來賈母身出名門望族,看其起居作派言談舉止,年輕時也必然是個王熙鳳一般的厲害角色,但其肯定更勝一籌,其藝術修養從評價寶琴和丫鬟雪地紅梅的場景就可看出十分的高超,想必年輕之時象《西廂記》之類的書沒少讀,所以一聽開頭便知結尾。賈母借批駁舊套陳腐,借東喻西,警告寶黛類的愛情不可萌生,是不是這樣呢?為什麼會這樣說呢?《西廂記》和寶黛二人有和聯絡呢?
《紅樓夢》第二十三回的回目是“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豔曲警芳心”:
那一日正當三月中浣,早飯後,寶玉攜了一套《會真記》,走到沁芳閘橋邊桃花底下一塊石上坐著,展開《會真記》,從頭細玩。正看到“落紅成陣”,只見一陣風過,把樹頭上桃花吹下一大半來,落的滿身滿書滿地皆是....
但從下文黛玉所引用的詞句“呸,原來是苗而不秀,是個銀樣鑞槍頭。”可知道寶黛共讀的其實是來源於唐代元稹的《會真記》的《西廂記》,只不過作者很可能鑑於《會真記》的悲劇結尾,明說是《會真記》,其實是《西廂記》,因為只有作為戲曲的《西廂記》才可論套來說!
原來慧眼如炬的賈母早就發現了寶黛已互生情愫,且從後來故事的發展來看,賈母是不支援寶黛在一起的,雖然後四十回是他人所續,但很多人相信前八十回的作者是列有提綱的。
賈母將張生與崔鶯鶯的結合及結合的過程看作賊情,但我認為這並非是癩頭和尚所說的聲色貨利。在《紅樓夢》第二十五回當寶玉為五鬼所魘之時,癩頭和尚對賈政說:“長官有所不知,那“寶玉”原是靈的,只因為聲色貨利所迷,故此不靈了。”然後又把玉拿在手中說:“青埂峰一別,展眼已過十三載矣!......可嘆你今日這番經歷:粉漬脂痕汙寶光,綺櫳晝夜困鴛鴦。沉酣一夢終須醒,冤孽償清好散場!”可知玉之所以失去了靈性是因為粉漬脂痕汙染的緣故,寶黛的愛情是不是歸於和尚所認為此類粉漬脂痕呢?我認為不是!
寶黛的愛情是純潔的,雖然是賈母所否定的,但不是僧道所否定的!
我認為,和尚所說的聲色貨利應該是寶玉和襲人的雲雨,和秦可卿的警幻之事,和王熙鳳的朦朧不清,對金釧兒的衝動,和秦鍾琪官的交好以及其他的世俗貪慾!
寶黛之間的愛情至真至純,至善至美!
寶黛共讀西廂,不但是最美的人間畫卷,也是大荒山無稽崖下青埂峰的風流故事,亦是上天仙界的不朽傳奇!
編輯
-
6 # 七月流火140400643
《紅樓夢》中,賈母“掰謊”的情節,是在小說的五十四回。說的是這一年元宵節,榮國府家宴中,請了兩個女先兒說書。因說的是“才子佳人小說”的內容,賈母便對此類小說再行了一番批評。那個時候,才子佳人小說,大概己經形成一種模式,很俗套了。書中是這樣寫的:
賈母笑道:“這些書都是一個套子,左不過是些佳人才子,最沒趣兒。把人家女兒說的那樣壞,還說是佳人,編的連影兒也沒有了。開口都是書香門第,父親不是尚書就是宰相,生一個小姐必是愛如珍寶。這小姐必是通文知禮,無所不曉,竟是個絕代佳人。只一見了一個清俊的男人,不管是親是友,便想起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禮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那一點兒是佳人?便是滿腹文章,做出這些事來,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滿腹文章去作賊,難道那王法就說他是才子,就不入賊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編書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說是世宦書香大家小姐都知禮讀書,連夫人都知書識禮,便是告老還家,自然這樣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麼這些書上,凡有這樣的事,就只小姐和緊跟的一個丫鬟?你們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麼的,可是前言不答後語?”
在這段評論中,賈母因才子佳人小說中,男女主角“偷訂私盟”的行為,有違封建禮法,而對其進行了批判。並把這種不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偷訂私盟的兒女之情,稱之為“賊情”。對這種行為進行批判之後,賈母還特意表白了一下:“別說他那書上那些世宦書禮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們這中等人家說起,也沒有這樣的事,別說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謅掉了下巴的話。所以我們從不許說這些書,丫頭們也不懂這些話。這幾年我老了,他們姊妹們住的遠,我偶然悶了,說幾句聽聽,他們一來,就忙歇了。”
賈母對才子佳人小說的批評,還是很有眼光的。可是他所說的賈府沒有這樣的情況,大概是一廂情願的,在她老人家的眼皮底下,這種事情就在發生著。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情感,就是這種情況。而且,他們的行為,也正是在《西廂記》這樣的文學作品影響下產生的。才子佳人小說雖然有些俗套,但在思想內容上,卻反映在封建禁慾主義思想控制之下,人性對禮教的反抗。賈母的批評,反映了人的正常情感和封建禮教的衝突。從這個情節中可以看出,把賈府內部分成木石前盟派,和金玉良緣派,並把老太太當成木石前盟最大的保護傘的看法,恐怕未必正確。
《紅樓夢》中男女之間的感情真正和禮法產生正面衝突的,一是林黛玉和賈寶玉,二是司棋和潘又安。他們情,大概也算得上“賊情”吧?
但“賊情”確實和“聲色貨利”沒有關係。不但沒有關係,而且還相反或是衝突的。聲色貨利其實就是金錢財富等與物質相關的。而“賊情”大概只與情感相關。《西廂記》中的張君瑞和崔鶯鶯,不是因為貪圖對方的家財而“偷訂私盟,淫邀豔約”的。《牡丹亭》裡的柳夢梅和杜麗娘的結合,也與物質無關。因此,賊情和聲色貨利沒有任何關係。
《紅樓夢》第二十五回中,賈寶玉和鳳姐遭遇五鬼做祟生命垂危,這是一僧一道出現,搭救二人。其中的和尚曾對賈政說:“長官你那裡知道那物(通靈寶玉)的妙用,只因它如今被聲色貨利所迷,故不靈驗了。你今且取它出來,我持頌持頌,只怕就好了。”
《紅樓夢》中關於賈寶玉的前身神瑛侍者和所謂的石頭是一個人還是兩個,歷來是有爭論的。個人覺得,他們應該是兩個人。石頭只是跟隨神侍者下凡的隨軍記者,《紅樓夢》故事的見證者。願因很簡單的。太虛幻境的一干神仙們下世歷劫之後,還是要回歸太虛幻境。石頭不在太虛幻境之中,經歷過這段故事後,依然回到情埂峰下做它的石頭去了。這樣才有了《石頭記》。
石頭成了通靈寶玉之後,在人格上與賈寶玉合二為一。通靈寶玉雖說能除邪祟,但關鍵時刻並不管用。賈寶玉之所以遭遇五鬼,並非五鬼無緣無故的找上門來。是馬道婆做法所致。馬道婆之所以這樣幹,為的就是錢財貨利,這一點,二十五回寫的很明白。因此,五鬼就是“錢財貨利”。賈寶玉因錢財貨利受難,就是通靈寶玉為“錢財貨利”所迷。
在《紅樓夢》的浪漫主義架構中,林黛玉和賈寶玉下世是為報恩還淚而來。恩未報,淚未還,賈寶玉不可能被害死而離開人世。當初警幻仙子,是委派一僧一道安排寶玉下世,絳珠還淚之事,因此,寶玉遭到邪祟之時,僧道二人,必然出現。
因此,“賊情”確與“聲色貨利”無關。通靈寶玉被“聲色貨利”所迷之時,在賈寶玉來說,恰恰是沒有賊情之時。寶玉在沒有被聲色貨利所迷之時,心心念唸的都是林妹妹。當他被迷之時,心裡還有林妹妹嗎?
有寶玉在,賈府是一個情的世界。如果沒有賈寶玉,榮國府只是一個“聲色貨利”的世界。
回覆列表
封建朝代,舊禮教比較嚴重,凡不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主婚戀在長輩與別人眼中是缺乏道德的,不是正人君子與賢良淑德女子。是別人眼中的異類。是男不正經女不守婦德之人。是屬於姦淫狗盜一類人。不是長者眼中的優良之人,合乎社會倫理秩序規範的人。賈母認為的“賊情”不是聲色貨利,也是為個人慾望敗壞社會規範,打破正當綱常之人。比“聲色貨利”要輕些。“聲色貨利”不包含感情,只是錢色交易,多出於婚外情,或利益勾當。賈母的“賊情”是兩情自主的姻緣之事,在封建時代是一些思想上先進之人,一些守舊禮的人不接受,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