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久久11f

    這道題挺難回答的,需要有很深的文化功底,或看過儒林外史。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范進同學,這位同學我們都很熟悉,被收入教科書。范進我們都學過,還有一個是周進同學,還有個王冕小哥哥給大家介紹一下。

    元朝末年的王冕,從小替人放牛,勤奮好學,他畫的荷花惟妙惟肖,並且他博覽群書,才華橫溢。他不願意接交朋友,更不願求取功名利祿。縣令登門拜訪,他躲避不見;朱元璋授他“諮議參軍”的職務,他也不接受,心甘情願的逃往會稽山中,去過隱姓埋名的生活。明朝立國,推行八股制度,王冕不禁感嘆:以八股文形式取士的制度不僅不會為國家選到真正的人才而且讀書人恐怕也只有這一條榮身之路了。這是一代文人碰上了厄運!王冕是反對八股取士、自甘清貧的隱士,然而在當時的社會里,像王冕這樣的人實在太少了。文人們所走的是一條醉心於科舉功名的歧路。

    明憲宗成化末年,山東兗州府汶上縣有一位教書先生,名叫周進,他為了能夠出人頭地,榮耀鄉里,屢次參加科舉考試,60多歲了,卻連秀才也未考上。 一天,他與姐夫來到省城,走進了貢院。他觸景生情,悲痛不已,一頭撞在了號板上,不省人事,被救醒後,滿地打滾,哭得口中鮮血直流。幾個商人見他很是堪憐,於是湊了二百兩銀子替他捐了個監生。他馬上就向眾人磕頭,說:“我周進變驢變馬也要報效!”不久,周進憑著監生的資格竟考中了舉人。頃刻之間,不是親的也來認親,不是朋友的也來認做朋友,連他教過書的學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爺”的“長生牌”。過了幾年,中了進士,升為御史,被指派為廣東學道。在廣州,周進發現了范進。為了照顧這個54歲的老童生,他把范進的卷子反覆看了三遍,終於發現那是一字一珠的天地間最好的文章,於是將范進取為秀才。過後不久,范進又去應考,中了舉人。當時,在家裡倍受冷眼,妻子對他呼西喚東,老丈人對他更是百般呵斥。當范進一家正在為揭不開鍋,等著賣雞換米而發愁時,傳來范進中舉的喜報,范進從集上被找了回來,知道喜訊後,他高興得發了瘋。好在他的老丈人胡屠戶給了他一耳光,才打醒了他,治好了這場瘋病。轉眼功夫,范進時來運轉,不僅有了錢、米、房子,而且奴僕、丫環也有了。范進母親見此歡喜得一下子胸口接不上氣,竟一命歸了西天。胡屠戶也一反常態,到處說他早就知道他的女婿是文曲星下凡,不會與常人一樣的,對范進更是畢恭畢敬。後來,范進入京拜見周進,由周進薦引而中了進士,被任為山東學道。范進雖然憑著八股文發達了,但他所熟知的不過是四書五經。當別人提起北宋文豪蘇軾的時候,他卻以為是明朝的秀才,鬧出了天大的笑話。

    科舉制度不僅培養了一批庸才,同時也豢養了一批含官汙吏。進士王惠被任命為南昌知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詢問當地的治安,不是詢問黎民生計,不是詢問案件冤情而是查詢地方人情,瞭解當地有什麼特產,各種案件中有什麼地方可以通融;接著定做了一把頭號的庫戥,將衙門中的六房書辦統統傳齊,問明瞭各項差事的餘利,讓大家將錢財歸公。從此,衙門內整天是一片戥子聲、算盤聲、板子聲。衙役和百姓一個個被打得魂飛魄散,睡夢中都戰戰兢兢。而他本人的信條卻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朝廷考察他的政績時,竟一致認為他是“江西的第一能員”。

    高要縣知縣湯奉,為了表示自己為政清廉,對朝廷各項法令嚴加執行。朝廷有禁殺耕牛的禁令,湯奉不問因由,竟然將做牛肉生意的回民老師父活活枷死,鬧得群眾義憤填膺,鳴鑼罷市。事發後。按察司不僅沒有處罰湯奉,反而將受害的回民問成“奸發挾制官府,依律枷責”之罪。如此“清廉”的知縣,一年下來居然也搜刮了八千兩銀子。

    官吏們貪贓枉法,而在八股科舉之下,土豪劣紳也恣意橫行。舉人出身的張靜齋,是南海一霸。他勾通官府,巧取豪奪。為了霸佔寺廟的田產,他唆使七八個流氓,誣陷和尚與婦女通姦,讓和尚不明不白地吃了官司。

    科舉制度造就了一批社會蛀蟲,同時也毒害著整個社會。溫州府的樂清縣有一農家子弟叫匡超人,他本來樸實敦厚。為了贍養父母,他外出做小買賣,流落杭州。後來遇上了選印八股文的馬二先生。馬二先生贈給他十兩銀子,勸他讀書上進。匡超人回家後,一面做小買賣,一面用功讀八股文,很快他就得到了李知縣的賞識,被提拔考上了秀才。為追求更高的功名利祿,他更加刻苦學寫八股文。不料知縣出了事,為避免被牽累,他逃到到杭州。在這裡,他結識了冒充名士的頭巾店老闆景蘭江和衙門裡當吏員的潘三爺,學會了代人應考、包攬訟詞的本領。又因馬二先生的關係,他成了八股文的“選家”,並吹噓印出了95本八股文選本,人人爭著購買,五省讀書的人,家家都在書案上供著“先儒匡子之神位”。不久,那個曾提拔過他的李知縣被平了反,升為京官,匡超人也就跟著去了京城,為了巴結權貴,他拋妻棄子去做了恩師的外甥女婿,他的妻子在貧困潦倒中死在家鄉。這時,幫助過他的潘三爺入了獄,匡超人怕影響自己的名聲和前程,竟同潘三爺斷絕了關係,甚至看也不肯去看一下。對曾經幫助過他的馬二先生他不僅不感恩圖報,還妄加誹謗嘲笑,完全墮落成了出賣靈魂的衣冠禽獸。

  • 2 # 兩湖風輕雲淡

    儒林外史中的人物有:王冕、周進、范進、嚴致和、嚴致中、匡超人、沈瓊枝等。

    1、王冕

    王冕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作者據此進行了改編。王冕在小說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個小說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點,正如回目所說“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王冕作為一個士人作為一個“名流”,在他身上體現著中國士人的精神。

    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才。

    2、周進

    周進原本是個教書先生,對科舉考試極為熱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卻連個秀才都沒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來到省城開科取士的考場貢院,觸景生情,傷心欲絕,竟一頭撞到木板上,暈了過去。醒來以後,他滿心悲愴無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滿地打滾。

    這一幕被幾個商人見到了,他們出於憐憫,湊錢幫這個可憐的老頭兒捐了個監生。周進欣喜不已,向他們叩頭謝恩。後來,藉著監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舉人,接著又中了進士,到廣東為官。

    3、范進,出自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學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戶行兇鬧捷報》,是書中一個很有特色的人物。范進生於白廟村的貧窮家庭。

    《范進中舉》節選自清代傑出小說家吳敬梓的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第三回《周學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戶行兇鬧捷報》。

    透過描寫范進參加鄉試中了舉人一事,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生動地刻畫了他為科舉考試喜極而瘋的形象,又以岳丈在范進中舉前後的極其鮮明的肢體動作和言語表情上揭示了世態炎涼。

    4、嚴致和

    嚴致和即嚴監生,清雍正朝規定,秀才中凜生,凜生被選入國子學稱貢生,次於凜生、凜生選入國子學成為監生,而且當時一些未能入府、州、縣學而欲考舉人者,可以出資捐一監生資格參加鄉試,或直接出錢捐一監生,此種情況統稱之為捐建或者例監。

    嚴監生就是書沒讀過太多,他這個監生也是花錢捐來的監生。他最被人熟知的橋段莫過於臨死前那兩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幾個侄兒以及奶媽怎麼也猜不中嚴監生到底說的是什麼,而趙氏一語道破,原來是燈中有兩莖燈草,嚴監生怕它費油才使得嚴監生難以閤眼,待趙氏挑去一根,嚴監生便一口嚥了氣。

    5、嚴致中

    嚴致中是一個貢生,經考選等方式進入設於京師的國子學以後就稱為貢生。這類人社會地位相對較高,嚴貢生也是因為自己是個貢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嚴監生,入監者一般要求“學行端莊,文理悠長”,但是在作者筆下的嚴貢生卻恰恰相反,是一個十足的衣冠禽獸。

    嚴貢生的第一次出場是在第四回中,范進在服喪期被張靜齋勸說一同前去湯知縣那裡“打秋風”,剛到高要縣坐定準備喝些茶水,嚴貢生便進來搭汕。

    當得知二人是要去拜見湯知縣時,便開始稱自己與湯知縣是老相熟,又編造了一段與湯知縣相遇的故事,還誇讚湯知縣的為人,只是為了顯現對湯知縣的瞭解。

  • 3 # 磊磊一觀視界

    清代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以及諷刺的真實和稱著於世。作品描繪了一批社會底層的封建文人,生動地描繪了封建制度下八股取仕下文人的悲慘命運。考上功名的人較多,如王冕、周進、范進、嚴致和、嚴致中、匡超人、沈瓊等人。其中考上功名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周進和范進。周進努力一生,直到年邁才考取功名。在這種“學而優則仕”的背景下,大部分文人把讀書當成敲門磚,為了金錢,為了財富,為了權利,一頭扎進科舉的洪流之中。就如范進,多次參加科考。甚至飽受科舉的折磨,最終才有《范進中舉》後高興的瘋了,這件荒唐的事情。

  • 4 # 司祥5798SI

    《儒林外史》是清朝時期的著名諷刺小說,它揭露並諷刺了當時社會生活中的矛盾。並反映了封建社會下人們的生存狀況以及精神面貌,塑造了許多經典人物。

    周進:山東兗州汶上縣人,進士,官至國子監司業。

    他是一位教書先生,對科舉考試極為痴狂,到了花甲之年連個秀才都得上,不知道是讀書不用功,還是腦瓜兒笨,就是屢考不中,心情可想而知。有一次,跟別人去省城,看到人家都在貢院裡開科取士,觸景生情很是傷心,正好身邊有一木板,便一頭撞去。誰知這一撞好運上頭,幾個商人正好路過,看到此人滿地打滾,嚎啕大哭。便上的問明情況,動了惻隱之心,湊錢給這個可憐之人捐了個監生。後來他藉著監生的身份,居然中了舉人,而後又中了進士去廣東當了官,位居國子監司業。

    范進:范進中舉,我們在上學的時候都讀過。此人五十歲,連秀才都不是。家裡窮的揭不開鍋,臘月裡還穿著單衣凍得直打哆嗦。說來也巧,正好碰到了周進,讓他想起了自己的以前,在惺惺相惜之下,將他錄為秀才。後來又成了舉人,便造就了《范進中舉》這場癲狂鬧劇。

    嚴至和就是嚴監生:他書也沒讀多少,也是用錢捐了個監生。他在書中有一段最為人知的橋段,就是臨死前他的兩根手指不放下,嘴裡說著聽不明白的言語。他的幾個侄兒和奶媽都沒猜到透他的心思,只有旁邊的趙氏明白裡邊的原委,原來燈中有的莖燈草,嚴監生怕費油,實終難以閉眼待趙氏挑去一根,他才嚥了這口氣。

    匡超人:原名匡迥,溫州樂清縣人。小時流落他鄉,在社會中到處遊蕩,受別人的影響,逐漸發生了變化,偶然在杭州遇見了馬二先生,在他的影響下,也把科舉作為人生的唯一出路。最後成了秀才,完成了人生中的一次逆襲。

    古人的科舉制度就成為了讀書人獵取功名富貴的唯一途徑。

    《儒林外史》是吳敬梓的成名之作,本書揭落了科舉制度以及制度下士人醜惡的嘴臉入手,進而諷刺了封建官吏的昏庸無能。地主豪紳貪吝刻薄,附庸風雅名人的虛為卑劣,以及整個封建禮教的扭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佛教四大天王與封神榜中魔家四將的關係,他們的寶物代表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