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大道於史

    中華文字最早應該追述到距今8000多年以前的賈湖刻符吧,後來7000多年前的雙墩刻符,6000多年的半坡陶符和青墩刻符還有5000多年前莊橋墳刻符,骨刻文和陶寺朱文夏代水書。

    華夏文字的形成體系應該是夏末商初吧,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都屬一個體系,統稱為“大篆”。春秋戰國時,各國文字都有所不同,甚至各地文字也有差異,有的字有幾十種,甚至一百多種寫法。

    直至秦始皇書同文才結束了一朝多字的現象吧,才真正意義上的形成了大華夏的思想認知,不要糾結於多少文字泯滅,只要記得你是華人,你使用的是漢字就可以了……

  • 2 # 雲海文史苑

    中國文字的起源一直是一個迷,讓我們根據消失的文字,一起尋找漢字的形成軌跡

    賈湖刻符

    1987年,在河南舞陽的賈湖遺址(距今9000—7800年),考古專家從新石器時代墓穴中發現了龜殼、骨器上的契刻痕跡,認為“這些符號應該是一種文字”。賈湖刻符至少有十七個,其中龜甲上刻符9例,骨器上刻符5例,陶器上刻符3例,其特點均是契刻而成,後被統稱為“賈湖刻符”。

    雙墩刻符

    1986年,雙墩出土的600餘件種類繁多的刻劃符號(距今7000多年),就同期國內外文化遺存來說,都十分罕見,是驚人的發現。這些符號大都刻劃在器底部位,內容廣泛,涉及日月、山川、動植物等寫實類,狩獵、捕魚、網鳥、種植等生產類,記事與記數類,反映了生產、生活、宗教、藝術等廣泛的內涵。

    夏代水書水書是一種表意文字,其中還有一些假借字,甚至更原始的圖畫文字。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夏代。水書記述的內容大多為驅鬼驤災、祈福預言的內容,起源於水族古老的多神教宗教信仰,此外,還有大量天干地支、星象節令的內容。據統計,水書文字至少有500多不同的單字,如果加上一些字的異體字(就是一個字可以有不同的寫法,這種情況在甲骨文中也時常出現),可能會達到1600餘。水書傳男不傳女,掌握水書的人被稱為“水書先生”,或稱“鬼師”,最初應該是水族的祭司人員

    中國古代文字遺址記錄還有: 半坡陶符、青墩刻符、莊橋墳刻符、骨刻文、陶寺朱文,這些文字的出現,讓我們對文字的歷史長河浮想聯翩。

    中國古代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形成的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等文字,也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留給史學家力透紙背的研究

    契丹文是遼代契丹人為記錄契丹語而參照漢字創制的文字,屬於漢字的派生文字,在契丹族建立的遼國有官方文字地位。分大字和小字兩種。大字和小字都有表意和表音的成分,小字的表音成分比大字多。雖然大字和小字都沒有被完全解讀出來,但小字的研究比大字更為充分。

    西夏文又名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是記錄西夏党項族語言的文字。屬表意體系,漢藏語系的羌語支。西夏人的語言已失傳,跟現代的羌語和木雅語關係最密切。西夏景宗李元昊正式稱帝前的大慶元年,命大臣野利仁榮創制。三年始成,共五千餘字,形體方整,筆畫繁冗,結構仿漢字,又有其特點

  • 3 # 夏雨風

    中華幾千年,疆域萬千裡,有多少山頭就有多少語言,有多少語言就有多少文字。

    中國黃河丶長江流域都有先民的遺蹟,幾乎無處不開花,神密的三星堆文化,西藏高原的藏部落,蒙古草原的馬背文化,南方眾多的少數民族,大遼丶大夏丶大理丶契丹丶匈奴丶突厥等古代邦國,56個民族56朵花。

    花中有五顏六色,文中有七彩繽紛。上古倉頡造字,中華民族漸漸形成,在夏商周時代已在朝一統模式發展,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漢文字已趨於一體。但今天仍保留著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文字。所喜漢字漢文漢語是全中國標準語和國語。

    統一又包容,獨特而融合,正是中華各民族走向大團結的源泉。

  • 4 # 安徽大咖

    中國的文字很多

    1、漢字。現在中華民族通用的語言,包括中國大陸,港澳臺新加坡馬來西亞都在使用

    2、蒙文。(豎著寫的老懞文,主要使用地區在內蒙古。蒙古國使用另一種拼音字母。),在內蒙古等蒙古族地區使用。

    3、壯文。(指現代壯文,拼音文字,很年輕的文字,不到一百年。傳統壯字,少數傳統藝人在用。)。在廣西存在。

    4、藏文。(使用印度字母的文字。)西藏到處可見。

    5、滿文。(滿族文字,沒多少人認得了)。

    6、維文。在新疆。

    7、彝文。彝族文字。是成熟的象形文字。在四川雲南分佈廣泛。

    8、東巴文。納西族文字。是原始的較有體系的象形文字。在雲南麗江可以看到。

    9、水族文。是原始的象形文字。還不成體系的文字。在貴州都勻縣可以看到。

    10、北韓文。 中國與北韓邊疆地區、青島、大連地區

    11、俄文。中俄邊界範圍的城市。

    12、泰文。與泰國、寮國屬同一民族大類的民族。 使用泰文。 使用地區在雲南、廣西與緬甸、寮國、越南邊界地區。

    13、越南的文字。以前使用喃字,京族使用。現在使用拼音文字。

    還有許多文字,比如西夏文

    西夏文又名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是記錄西夏党項族語言的文字。党項族人在統治期間,創制了自己的文字——西夏文。據《宋史·夏國傳》記載:“元昊自制蕃書,命野利仁榮演繹之,成十二卷,字型方整”。從中得知,西夏文字由西夏大臣野利仁榮創制。

    野利仁榮學識淵博,熟悉歷史,曾參與謀劃了西夏建國前後典章制度的創制。1036年,野利仁榮秉承李元昊旨意,開始創制西夏文字。據說野利仁榮接受命令之後,三年閉門不出,悉心造字。他根據漢字的造字特點以及部分漢字部首和筆畫,參照融合了契丹文字的造型,經過三年努力,終於創制出頗具個性特徵的西夏文字。他奉命演繹的西夏文字“成十二卷,字型形方整,筆畫繁複”,約有5000多字。李元昊下令把野利仁榮所創制的西夏文字尊為“國字”,強行在國內推廣使用,規定西夏的官署文書、法律條令、審案記錄、買賣文契、文學著作、歷史書籍、字典辭書、碑刻、印章、符牌、錢幣、以及譯自漢、藏文的佛經等書籍文書,全部採用西夏文。與宋朝的外交文書,則採用漢字和西夏文並列。

    由於西夏文字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的,因此,看起來和漢字十分相似,也是方塊字,橫平豎直,書體形式也有真、草、隸、篆。西夏文製成後,統治者大力推行,成為當時西夏的官方語言文字。

    1227年,西夏亡於蒙古帝國,西夏文字也逐漸走上了湮滅之路。蒙古滅西夏後,仍刊印西夏文書籍。元明兩朝,西夏文仍在一些地區存活了大約三個世紀,其後人在一定範圍內延續使用至明朝中期,成為探尋西夏後裔蹤跡的有力佐證。直到明代後期,隨著党項族的消亡,西夏文成為無人可識的“天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途島海戰如果日本僥倖獲勝,能否改變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