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好風讀書
-
2 # 江湖夜雨92
如果調整一下語序為,邊邑戍客望,會更深刻一些。邊疆的戍客,遙望著千里之外渺茫的故鄉,不僅愁容滿面。這樣解釋,不更合理嗎?咱們回顧一下這首詩。
前四句描繪了邊塞獨特壯美的風光,明月皎潔,雲海蒼茫,長風浩浩,吹度邊關。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後人評價其格高氣渾,雄渾之中,又有幾分閒雅。
中間四句用典故,極寫邊塞戰爭的艱苦激烈,戍客很少能全身而退。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白登是山名,漢高祖劉邦北征匈奴時,被匈奴騎兵圍困在白登七天,靠張良的計謀才死裡逃生。可見戰爭的殘酷。青海灣指唐朝和崛起的吐蕃激戰的地點。中間四句,看似平常,實則極其沉痛,為戍客的思鄉做鋪墊。
最後四句,水到渠成,抒發了戍客的思鄉之情。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結尾兩句,戍客想象了遠在家鄉的思婦,在高樓月夜,思念丈夫的情景,意境深遠。
結束語:用邑還是色對本詩都沒有什麼影響。我最喜歡的是前四句的雄渾,大氣,浪漫,閒雅。 -
3 # 亦有所思
必須是邊色!
理由極為簡單,因為全句是“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所謂戍客,就是遠離家鄉守衛邊境的將士官兵。所謂邊色,就是邊關的景物或風景。
因此,在邏輯上,正確的解釋是,將士站在城牆上望著城外的天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家鄉,併產生了歸鄉之意。
如果是邊邑的話,那麼全句就是“戍客望邊邑”,邊邑就是邊城,邊關之意。那麼在邏輯上只能是將士站在邊城之外望著邊城,不由生出了歸鄉之意。這個邊城之外的解釋就太多了,一是向北出城,回頭而望,這是要上戰場麼?臨近戰場,怎麼還有心情去想念家鄉,拼命殺敵活下去才是正理。
如果是向南出城,則必然是回鄉之路,所以也不存在思歸一說。雖然小可的解釋多少有些牽強之處,然而不難看出,如果用“邊邑”的話,漏洞太多,遠不如邊色來得妥貼一些。
李白的其它詩裡也有“邊色”一詞,比如《送族弟綰從軍安西》“君王按劍望邊色,旄頭已落胡天空”,所描寫的也是主人公站在城頭上按著長劍望著城外北方的天空。
高適有“夕陽連積水,邊色滿秋空”,飛卿有“從來千里恨,邊色滿戎衣”,賈島有“調角寒城邊色動,下霜秋磧雁行疏”。
如果要區別倒底是“邊色”還是“邊邑”,除了詞語解釋以外(一個強調邊關的風景,一個側重邊關的邊城),也就是一個更傾向於城外的天空或景物,一個僅限於站在邊邊城樓之上。
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拼命地看全詩,然後分析出來!
-
4 # 虎氣生生
李白的《關山月》是一首樂府五言詩,有些版本是“戌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有些版本是“戌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由於年代久遠,李白這首詩歌的原文真跡,無據可證!
戌邊士兵,背井離鄉,保家衛國,“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王翰有詩云:“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訴盡了身處邊塞苦寒之地將士命運的兇險殘酷!
從文學藝術方面來說,“戌客望邊邑”比“戌客望邊色”要好一些,想象一下:在蒼茫苦寒的邊塞,戌邊士兵遙望邊城,思緒飛往家鄉,親人可安好?“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此情此景催人淚下……。
回覆列表
《關山月》中應該是“戍客望邊色”。
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唐詩鑑賞辭典》是“邊色”;清代蘅塘退士編的《唐詩三百首》是“邊邑”;好風翻了手邊的其它書,以“邊色”居多。
全詩如下:
關山月
[ 唐 ]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關山月》是樂府舊題,這首詩寫戍者思鄉之苦。
其中“天山”指的今甘肅省西北部的祁連山。匈奴人稱天為祁連,又祁連山與今新疆境內的天山相連,故有此稱。
詩歌前四句描繪出一幅的雄渾壯麗的場面。寫出了茫茫邊地空曠冷寂、荒涼蕭索,而又動盪不安的特點。“萬里”等詞寫出空間的廣闊。
接下來的四句化用漢高祖劉邦的“白登山之圍”的典故,寫匈奴也就是邊疆的少數民族覬覦中原土地由來已久。拉長了詩歌悠長的時間背景。
在這樣宏大的時空背景下,寫駐守邊疆的人望著邊地的風景,因思念家鄉而臉色難看。“邊色”就是指“邊地的風景”。照應前面描寫的明月初升,雲海蒼茫,邊地寒風等景色。
最後兩句寫戍客的妻子站在高樓上望著丈夫,在等待中一聲接一聲嘆息,真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色”字之所以被誤寫為“邑”,一個主要原因是兩者字形相近。在各種體的書法筆體中,“色”字與“邑”更加相近。
另外一個原因是寫成“邊邑”在內容上也能說得通。所以在傳抄過程中這兩個字就混淆了,一些書法作品也寫“邑”。如下圖:
不過好風覺得“邊色”與前詩照應的更好。就如同“孤帆遠影碧空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樣的意境,景中生情。望著景想起人,也更符合中國古詩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