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炎斌北斗5

    老豆

    廣東話稱謂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 2個義項

    老豆,即老頭,在廣東話裡用來稱呼父親,甚至當面也這樣稱呼,如向客人介紹自己的父親,習慣說“這是我的老豆”。

    名稱老豆出處三字經釋義爸爸、父親適用地區香港、廣東、廣西(廣府文化圈)

    粵語流傳

    香港迴歸祖國後,內地與香港的交往交流更加頻繁、廣泛。因此,瞭解和應用香港的稱謂[1]風習很有必要。用粵港俗諺說,就是“人入鄉隨俗,船進港隨灣。”香港是中文及英文都通用的地方,香港因毗鄰廣東,人們在各種社交場合中習慣使用粵語,所以,在稱呼時既有地方習慣,又夾雜有英語的音譯。香港同胞對陌生人男士一般稱“先生”,女士稱“小姐”、“太太”,中年婦女稱為“小姐”也無妨。年紀大的下層市民稱“師奶”、“阿嬸”更顯親切。在非正規場合,對中年以上的男人可稱“阿叔”、“阿伯”,對年輕男女可稱“哥哥”、“姐姐”。對男性來說,稱“兄”的頻率很高,甚至年紀大的稱年齡小的也喜歡以“兄”稱呼。香港同胞除極相熟外,不宜在姓氏前冠以”老”字,一般相熟男人亦可稱“老友”,但“工友”、“大姐”、“姑娘”一類稱呼已不合時宜。對於注重圖吉利、討口彩的香港同胞來說,有的稱謂是大有禁忌的。香港的中老年女性就忌稱“伯母”,說是“伯母”與“百無”諧音。百無意味著一無所有,是窮光蛋。無論做生意的人或是普通家庭婦女,都忌諱這種稱呼,而稱之“伯孃”就顯得親切多了。

    稱謂變化

    香港同胞雖然生活接近西方化,比較開放,但他們的日常語言、生活習慣還保留著一些古老傳統的忌諱,如果不熟悉他們的習慣,在人際交往中恐怕會發生不快。內地群眾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妻子或丈夫時,往往會說“這是我愛人”。但對香港同胞來說,這個稱謂是說不得的,“愛人”的稱呼在英語中是指“情人”,俗為“相好的”。

    詳細詞義

    據說

    不少到祖國內地探親旅遊的香港同胞,聽到內地許許多多的老夫老妻互稱對方為“愛人”,有的大惑不解,有的失聲而笑,有的心裡自問“難道這麼多老人都在談情說愛嗎?”原來,在香港只有戀愛的男女才互稱“愛人”,而介紹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和別人相識時,一般說“他是我的先生”,”她是我的太太”,稱別人的丈夫和妻子時,也是“你的先生”、“你的太太”。

    解釋

    不明就裡的人一聽稱自己父親為老老豆什麼,似乎有些不大尊敬.不大有禮,其實不然。要知道“老豆”可不是”老頭”,“老豆”應是“老竇”。這是引用了“五代”人竇禹鈞教子有方,後來五子登科的故事,以表示對父親極端尊崇。翻閱舊《三字經》,裡面有這麼一段三字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據釋,竇燕山,姓竇名禹鈞,燕山是他的出生地,官居右諫議大夫。竇禹鈞操守清廉,當仁不讓。建義塾,請名儒以教貧士,尤其教子有方,五子(長儀、次儼、三侃、四俑、五僖)經他悉心教養,皆出仕成名,號為竇氏”五龍”。明清以後,《三字經》這本兒童啟蒙必讀的教材問世。自此,書中的典故膾炙人口,廣泛流傳。於是,竇燕山成為世人景仰的”模範父親”,人們往往把教子有方的“父親”喻為“老竇”。由於粵方言的“豆”與“竇”同音,故此“老豆”遂被作為對父親的尊稱。

    其他稱謂

    在香港,人們對政府機關公務員、警察等習稱“阿sir”,女性稱“miss”、“madam”。小商店站櫃檯的稱“老細”、“事頭“、“事頭婆“。工人、藝匠、服務匠等稱“師傅“。男侍應、售貨員可稱“夥計”,但不如“老友”好。女侍應仍稱“小姐”。香港對職銜稱謂“某經理”、“董事”者很少見。多數稱“某先生”,介紹時則說“這是(職銜)某先生”。惟對在教育界任職的人士則以職銜相稱.如稱之“某校長“、”某主任”以示尊重。對上司或官員常稱“某slr“,如果你稱之為“同志”那恐怕就讓對方感到好笑了。也許你會產生疑問“同志”的意思不是泛指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嗎,再說內地使用頻率較高的稱謂也是“同志”。可在香港,“同志”這一稱呼不但很不吃香,而且說不定還會引出麻煩來。香港同胞習慣把“同志“視之為同性戀者,於是乎就有“男同志“、“女同志”之稱,也就是男同性戀者或女同性戀者的別稱。而在幾個年前,香港有一個流傳於江湖圈的稱呼“老同志”(簡稱“老同”),卻是指一般吸毒的人士。後來,又被稱為“道友”。

    提示

    由此可見,在內地的尊稱或習慣稱呼,到香港不一定行得通。但是我想,隨著香港與祖國內地的人事頻繁交際往來.以及歷史的前進.差異的磨合,彼此的稱呼一定會不斷得到理解,甚至相互引用。

    參考資料

  • 2 # 東方創為

    爸爸叫老豆是廣東人的口頭用語,廣東人經常說媽咪我老豆呢,在我們外地人看來管自己的爸爸叫老豆是一種大不敬的稱呼,讓人笑話,這裡老豆可沒有老頭的意思,相反是對父親的一種尊稱。

    這是引用了五代人竇禹鈞,教子有方,五子登科的故事

    竇禹鈞又名竇燕山,自幼喪父,從小非常孝順自己的母親,不敢違背母親的意思,立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從此以後,竇禹鈞更加努力修身積德,後來結婚生了五個兒子,因為他家教很嚴,所以兒子們都很循規蹈矩,和睦雍熙,滿門孝順。竇禹鈞教子有方,五個兒子都先後中了進士,大兒子竇儀,官至尚書,次兒竇儼,位至翰林學士,三兒竇偁,官參知政事,四兒竇侃,任起居郎,五兒竇僖,位左補闕,還有八個孫子,也都很貴顯。當時侍郎馮道贈詩一首雲:“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樁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竇禹鈞本人,也做到諫議大夫的官職,享壽八十二歲,臨終前預知時至,向親友告別,沐浴更衣,談笑而卒。

    後《三字經》中有這樣的四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寥寥四句,將竇禹鈞培養出五名進士的家教“成績”勾勒出來,並傳揚至今

    竇禹鈞是教子有方的典範,現在廣東地區稱父親仍為‘老竇’。因竇與豆音相同,所以慢慢的就改為老豆了。

  • 3 # 喜慶有你

    在廣東香港等粵語地區。粵語中的“老豆”不是“老頭”,而是“老竇”。

    “老竇”其實引用自“五代”人竇禹鈞教子有方,五子登科的故事,是對父親的尊稱

    竇燕山,姓竇名禹鈞,燕山是他的出生地,官居右諫議大夫。據說竇燕山到三十還是膝下無嗣。有一晚,他夢見祖父對他說:“汝命中已該絕嗣,壽亦只在明歲,及早行善,或可少(稍)延。”竇燕山於是戒奢克儉,行善佈施,積了不少功德,果然陸續生了五個兒子。

    後來五個兒子還相繼登科,身濟卿相,號稱“竇氏五龍”,一時傳為佳話。而竇燕山本人也活到八十三歲,壽終正寢

    由於粵方言的“豆”與“竇”同音,故此“老豆”遂被作為對父親的尊稱

  • 4 # 東秋妮

    《老豆》

    ----馮提莫

    你可知否?從前我們一樣是老朋友,像個孩子躲在你的身後,其實你很溫柔,我不願看你偶爾的淚流,因為你是我生命的綠洲,寫給你的歌有多期待我出色演奏。舊相簿裡的你已經白頭,如今我更珍惜那些擁有,溫暖在我胸口,送給我最愛的老豆!

    最近,我偶然聽到這首歌時,眼眶溼潤了!

    老豆是廣東人叫自己爸爸的習慣口頭用語,

    跟別人介紹時,就會講:

    “哩個喺我老豆!

    要知道“老豆”可不是”老頭”,“老豆”應是“老竇”。

    這是引用了“五代”人竇禹鈞教子有方,五子登科的故事,以表示對父親極端尊崇

    翻閱舊《三字經》,裡面有這麼一段三字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竇燕山,姓竇名禹鈞,燕山是他的出生地,官居右諫議大夫。竇禹鈞操守清廉,當仁不讓。

    建義塾,請名儒,以教貧士,尤其教子有方,五子(長儀、次儼、三侃、四俑、五僖)經他悉心教養,皆出仕成名,號為竇氏”五龍”

    明清以後,《三字經》這本兒童啟蒙必讀的教材問世。自此,書中的竇氏典故膾炙人口,廣泛流傳。

    於是,竇燕山成為世人景仰的”模範父親”。

    人們往往把教子有方的“父親”喻為“老竇”

    由於粵方言的“豆”與“竇”同音,故此“老豆”遂被作為對父親的尊稱。

    祝天下所有老豆,保重身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先鋪強化木地板還是先上牆頂面面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