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呂波歌》之於日語,就相當於《ABC字母歌》之於英語。“伊呂波”三個字其實是借用漢字作為日語的注音,用假名寫就是“いろは”(讀作yi ro ha)。
但《伊呂波歌》是平安時代所創,載於《金光明最勝王經音義》,跟五十音圖有所區別,是古典日語。只包括四十七個音,其中缺少“ん”,而“ゐ”(讀作wi)和“ゑ”(讀作we)現在已經廢除使用了。
這是一首富有禪意的七五調歌謠。要想解讀《伊呂波歌》,需要理解其中蘊含的《涅槃經》中的《無常偈》。
首先看原始版本的排列跟書寫,見下圖。
(圖一)
都是借漢字表音,對應假名見下圖:
(圖二)
這首歌謠的斷句和意義見下圖:
(圖三)
這樣可以看出共四句歌謠。
“色は匂へど 散りぬるを”一句中,“匂ふ”不是表示氣味,而是表示視覺上給人以美的感受。“ぬる”表示完成,相當於”てしまう”。“を”是逆接的接續助詞,相當於“が”或“のに”。這句意思是花開鮮豔,但終究都會落盡,末尾的逆接隱含了一種難以放下的痴迷。
“我が世誰ぞ 常ならむ”一句中,“我が世”就是我所在的世界。“誰ぞ……む”是一個反語表達,意思是“無論是誰都不”。這句話是說世間的一切,沒什麼是永恆的。
“有為の奧山 今日越えて”一句中,“有為”是佛教用語,指因緣所起的一切事物。“奧山”就是深山,比喻因緣紛雜,深不可測,難以擺脫。“今日”在平安時代讀作“ふけ”。這句意思是今天擺脫一切因緣所致,脫離凡世。
“淺き夢見じ 酔ひもせず”一句中,“淺き夢”是膚淺的夢,“酔ひ”讀作“ゑひ”,意思是迷醉。“じ”表示打消意志,意為“不想”,“ず”表否定。連起來就是不再想做那膚淺的夢,也不再迷醉。
整首歌謠可以這樣翻譯:花雖鮮豔終有盡,世間萬物皆無常。今朝放下紅塵事,不想醉夢空蹉跎。
這也應那四句偈詞: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己,寂滅為樂。
而且這首歌謠藏了一句話,見圖二排列中每行最後一個假名,連起來是“とかなくてしす”,即“咎なくて死す”,意思是沒有罪過,生命結束。可能是說,放下俗念,才能不惹塵埃,終得解脫。
《伊呂波歌》之於日語,就相當於《ABC字母歌》之於英語。“伊呂波”三個字其實是借用漢字作為日語的注音,用假名寫就是“いろは”(讀作yi ro ha)。
但《伊呂波歌》是平安時代所創,載於《金光明最勝王經音義》,跟五十音圖有所區別,是古典日語。只包括四十七個音,其中缺少“ん”,而“ゐ”(讀作wi)和“ゑ”(讀作we)現在已經廢除使用了。
這是一首富有禪意的七五調歌謠。要想解讀《伊呂波歌》,需要理解其中蘊含的《涅槃經》中的《無常偈》。
首先看原始版本的排列跟書寫,見下圖。
(圖一)
都是借漢字表音,對應假名見下圖:
(圖二)
這首歌謠的斷句和意義見下圖:
(圖三)
這樣可以看出共四句歌謠。
“色は匂へど 散りぬるを”一句中,“匂ふ”不是表示氣味,而是表示視覺上給人以美的感受。“ぬる”表示完成,相當於”てしまう”。“を”是逆接的接續助詞,相當於“が”或“のに”。這句意思是花開鮮豔,但終究都會落盡,末尾的逆接隱含了一種難以放下的痴迷。
“我が世誰ぞ 常ならむ”一句中,“我が世”就是我所在的世界。“誰ぞ……む”是一個反語表達,意思是“無論是誰都不”。這句話是說世間的一切,沒什麼是永恆的。
“有為の奧山 今日越えて”一句中,“有為”是佛教用語,指因緣所起的一切事物。“奧山”就是深山,比喻因緣紛雜,深不可測,難以擺脫。“今日”在平安時代讀作“ふけ”。這句意思是今天擺脫一切因緣所致,脫離凡世。
“淺き夢見じ 酔ひもせず”一句中,“淺き夢”是膚淺的夢,“酔ひ”讀作“ゑひ”,意思是迷醉。“じ”表示打消意志,意為“不想”,“ず”表否定。連起來就是不再想做那膚淺的夢,也不再迷醉。
整首歌謠可以這樣翻譯:花雖鮮豔終有盡,世間萬物皆無常。今朝放下紅塵事,不想醉夢空蹉跎。
這也應那四句偈詞: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己,寂滅為樂。
而且這首歌謠藏了一句話,見圖二排列中每行最後一個假名,連起來是“とかなくてしす”,即“咎なくて死す”,意思是沒有罪過,生命結束。可能是說,放下俗念,才能不惹塵埃,終得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