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2分鐘看世界

    中國也才有這一幅,

    歐洲早期是教會神像畫,

    中期宮廷是宮廷肖像畫,

    荷蘭開始鄉村畫,

    到後期印象派風景畫,

    畫的最多人物的還是教會畫。

    而且歐洲所謂古代,

    長期沒有形成,

    大都會城市,

    沒有產糧地,

    人口一直上不來。

  • 2 # 猴哥說風水

    拍賣女奴(讓-萊昂·熱羅姆 1884)

        (作品表現了畫家對奴隸們的憐憫和同情之心以及對奴隸制度的不滿。畫面上,被剝去衣衫的女奴們,裸體站在臺上被拍賣,臺下是競相競價的商人,他們伸出手指,暗喻買奴隸的價格。女奴們茫然地望著這一切,聽憑命運的擺佈。

  • 3 # 蘇大海弘揚傳統文化

    中國的傳世國寶《清明上河圖》記錄了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的繁榮景象,而在歐洲也有一幅被人們稱作“歐洲的清明上河圖”的作品,它的出現甚至比張擇端的繪作更早!

  • 4 # 先鋒藝術史

    宋人張擇端的“神品”名作《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繪畫史上的煌煌鉅作,是中國及世界繪畫藝術的瑰寶。展現了11世紀中國都市生活的生活面貌,是中國古代風俗畫的最高成就。同樣在11世紀的歐洲,有一副廣泛反映當時人民生活面貌的就是《貝葉掛毯》,只不過這個一副掛毯,而我們的是繪畫作品。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些《貝葉掛毯》

    初識貝葉掛毯

    貝葉掛毯是11世紀製造於英國的刺繡作品,作品利用精湛的技藝講述了黑斯廷戰爭的故事。掛毯在英法兩國的歷史上一直都佔有重要的地位,貝葉掛毯是一件藝術珍品,可以為歷史學家們解讀當時的戰爭,研究當時的物質文化史提供充分的線索,也可以讓美術史家們更好地瞭解中世紀的歐洲藝術。

    貝葉掛毯長 70 米,高半米,現存於法國北部貝葉鎮的貝葉掛毯博物館。掛毯以亞麻布為底,使用了多色的繡線,講述的故事是黑斯廷戰爭。貝葉掛毯上有 623 個人物、55 條狗、202 匹戰馬、49 棵樹、41 艘船、超過 500 只鳥和龍等生物,約 2000 個拉丁文字。 該掛毯飽受戰爭之苦,多次輾轉與英法之間,最後,拿破崙將它送到了法國大教堂,二戰後,它又被英國從德國取回。

    貝葉掛毯上的諾曼征服事件

    貝葉掛毯,描繪1066 年的諾曼征服事件,後來成為諾曼人的代名詞。威廉和哈羅德在1066年10月14日進行的這場大戰在歷史上被稱為“黑斯廷斯戰役”。戰役發生的地方也被叫成“灰蘋果樹”,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哈羅德當時以這棵特別的樹作為標誌,來集結自己的軍隊。巴約掛毯是用線性順序進行繪畫,這就意味著可能同時發生的歷史事件也會在掛毯的畫面上進行先後排列。

    從掛毯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戰場上大量的投擲物雨點般落下,諾曼大軍闖入英格蘭邊境,英軍和諾曼人屍橫遍野,其中一些屍體已經被斬首。隨著戰事的展開,一些強盜出現了,他們在剝取屍體上的衣服和物品;在陡峭的山坡或深溝前面,士兵們人仰馬翻;弓箭手躲在低矮的地帶不停地放箭……儘管採取的是漫畫形式,但掛毯內容描繪的卻是戰場上的殘酷畫面,其中充斥著混亂和恐懼。此外,貝葉掛毯中還展示了諾曼人的重要要塞、城堡以及羅馬式教堂,體現了從西西里王國的建立到與拜占庭和穆斯林之間文化的碰撞,見證了諾曼人在改變他們所征服社會的同時,也在被這些社會所改變。

    總結

    掛毯所描繪的主角“征服者”威廉在英國稱王后將英國引入了歐洲大陸的習俗,英國從文化、商業等多方面,向歐洲靠攏。所以,貝葉掛毯可以看作是“英國作為歐洲國家的出生證”。

    繪畫在一定程度上,要比文字更能反映真實的歷史。在所有人類繪畫中,幾乎都具備了記錄的功能,不僅中國有《清明上河圖》,歐洲也有《貝葉掛毯》,這無疑是一個有效的例證。

  • 5 #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應該沒有,不然歐洲那位老太太也不會把她當廢品賣。《清明上河圖》從歐洲找回是在一次很偶然的機會里遇見的。八國聯軍洗劫圓明園時,這幅畫失蹤了。後來,咱們國家很有名的文化界人士,有次在歐洲街上遇見一位歐洲老太太清理廢品賣,扔出了這幅長卷。長卷打開了,滾動著展開裡面,正好到他腳跟前,他一眼就認出這是《清明上河圖》,便從老太太手中弄來了。我對古今中外的畫,情有獨衷,都愛看,愛體味,也留下一些印象。印象當中,歐洲沒有古代長卷畫,都是便於在牆上掛的鏡框式畫。如果有,我感到奇了。《貝葉掛毯》雖長,但不是因為藝術成就傳世的,而是由於史料價值傳世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補下韓寒的書,可以推薦幾本必讀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