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混元形意掌門人

    因為《三國演義》的描寫,大家多會誤以為高平陵之變是司馬懿一個人掀翻了魏國朝廷。其實不然,司馬懿掀翻的是專擅朝政把持尚書檯的曹爽一黨而已,而滿朝文武幾乎全都站在司馬懿一邊。只不過政變的成果最後被司馬懿所竊取,讓人誤以為是司馬懿靠一己之力翻的身。

  • 2 # 北田共T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的時候是公元249年,以曹操那個年代的人來說,沒有多少人能和司馬懿一樣活的那麼大,基本上沒有人能活到公元249年的,所以大部分跟隨曹操的人基本上都已經去世。

    那麼當時跟隨曹魏的人都是什麼人呢?

    當時跟隨曹魏的都屬於開始的時候,跟隨曹操的文人的後代,或者是當地計程車族,當時曹丕繼位,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利,大肆打壓他們,造成他們的離心離德,當碰到一些事情的時候,不支援,不反對就行。所以很多人在這個時候都是保持中立的。

    司馬懿同屬於士族,所以當司馬懿發動政變的時候,很多人支援,也有很多人保持觀望的狀態,很少有人去幫助曹爽,所以造成了曹爽的失敗。

    魏明帝去世的時候,讓司馬懿和曹爽撫養孩子,直到繼位,但是曹爽大肆打壓司馬懿,引得其他人的恐慌,所以在司馬懿叛變的時候,沒有人幫助他。

    司馬懿屬於和諸葛亮差不多型別的人物,而曹爽和司馬懿相比就差了很多,所以在司馬懿便便的時候曹爽根本打不過他。

  • 3 # 南朝居士

    既然曹爽的親弟弟都開小差了,不幫曹爽,你憑什麼要求其他人幫曹爽?

    按理說,其他人開小差很正常,畢竟不是嫡系,可能不會被殺,但是,曹羲有這種想法,就不應該了。

    桓範勸的是誰?他勸的是曹羲,曹爽不用勸,他是賊首,必死的,所以根本不用勸他,桓範就勸他弟弟。

    但是呢?曹羲有種不切實際的想法,他認為他勸諫過曹爽,應該不會被殺吧?

    他這樣想也不是算錯,因為當初霍光廢劉賀的時候,龔遂因為勸諫過劉賀而被免死,

    但是,曹羲想多了。

    爽兄弟猶豫未決,範重謂羲曰:“當今日,卿門戶求貧賤復可得乎?且匹夫持質一人,尚慾望活,今卿與天子相隨,令於天下,誰敢不應者?”羲猶不能納。

    爽疑,羲又無言。範自謂羲曰:“事昭然,卿用讀書何為邪!於今日卿等門戶倒矣!”俱不言。範又謂羲曰:“卿別營近在闕南,洛陽典農治在城外,呼召如意。今詣許昌,不過中宿,許昌別庫,足相被假;所憂當在穀食,而大司農印章在我身。”羲兄弟默然不從,

    這裡寫曹羲的幾個詞,“猶豫不決”、“無言”、“俱不言”、“默然”、

    面對強敵,應該同仇敵愾,如果曹羲和他的嫡系振臂一呼,群情激憤,曹爽肯定有搏一搏的勇氣的,

    但是,沉默,這時候沉默有多可怕啊,垓下之圍時,楚軍也是沉默,沉默表示什麼?表示開小差在,想著這也沒我什麼事啊,估計不會殺我的,憑什麼要我跟著賣命?

    在當時,出來幾個嫡系在那裡沉默開小差,桓範、楊綜幾個在勸說,其他都是如辛敞、鍾會這些醬油黨了。

    面對生死抉擇時,什麼忠誠都是假的,活命才是最重要的,舊部?誰把舊部當回事了?你以為曹操舊部就是曹爽的人?司馬懿還是曹操舊部呢!

    曹爽自己的兄弟,自己的嫡系都想著活命,他有什麼辦法?

  • 4 # 鈺文話歷史

    我是隨緣,很開心來回答這個問題。

    高平陵之變,是屬於兵不血刃的一場有預謀的一場政變。這場政變的成功,直接導致皇帝曹芳成為了第二個漢獻帝。

    曹操,被譽為一代奸雄,雖然未稱帝,但是,不可否認,他實際上是一代雄主,雄才大略,英明神武。奈何曹家後人越來越昏庸,越來越不堪大任,到了魏明帝后期,整個曹家也只有曹爽是最優秀的了,但是他遠不如司馬懿,但是,魏明帝卻突擊提拔曹爽。《三國志》中記載:“帝寢疾,乃引爽入臥內,拜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與太尉司馬宣王並受遺詔輔少主。”其魏明帝心理很清楚,必須要把曹爽破格提拔為司馬懿等同的位置,才能制衡司馬懿,兩人共同輔佐少主曹芳,才能更好的保證曹家天下不會被司馬懿奪去。

    本來,就算不如司馬懿聰明,但是,只要老老實實的輔佐少主,不出大的差錯,不至於被司馬懿打敗。可是,就是先帝一手破格提拔起來的曹爽,不僅人昏庸,而且,還貪贓枉法,最後不得人心。

    其一,惡意奪去四朝元老蔣濟的兵權

    蔣濟作為曹魏的四朝元老,在大臣心目中有著極大的威望領導,可是曹爽奪去他的兵權,卻一言未發,但是他廢除禁軍中壘、中堅兩營校尉時候,他發聲了:“今吳、蜀未滅,將士征戰在外已數十年,男女皆怨,百姓貧苦。國家的法度,唯有濟世之才編改綱法流於後世,豈是平庸之輩可改之?”這也充分說明了,曹爽行事不得人心。

    其二,霸佔先帝嬪妃

    曹爽佔著自己權力極大,竟然想染指先帝后宮。《三國志》中記載“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將吏、師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為伎樂。”曹爽將先帝的嬪妃納入自己家中,供自己取樂。可以看出,曹爽無德。

    其三,索賄

    “以官易婦鄧玄茂。”是當時京城中流行的一句話,說的就是曹爽集團的鄧,當時有個小官,想要升官發財,然後,這個小官就將自己的小妾送給鄧,希望可以巴結鄧。然而,這只是曹爽主政下貪腐成風的一個縮影,曹爽主政時,曹爽集團的核心成員索賄。於是,全國貪腐成風,官員貪得無厭,百姓民不聊生。

    其四,霸佔田產

    當時有民謠諷刺說:“臺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當,一狗憑默作疽囊。”其實,指的就是曹爽集團的核心人物,百姓痛罵這些禍國殃民的狗,痛恨他們這幾人共分割洛陽、野王典農部桑田數百頃,及壞湯沐地以為產業。由此看來,曹爽集團是有多麼不合人心。

    就這樣,曹爽慢慢作死,直到最後,他竟然把太后軟禁起來,一個顧命大臣竟然將皇帝母親太后軟禁起來,這還了得,這可是死罪。於是,許多曹魏大臣紛紛與曹爽決裂,倒向司馬懿。曹爽一倒臺,於是,朝中在無人可以制衡司馬懿,司馬懿權傾朝野,發動一場兵不血刃的政變就很容易了。

    這也驗證了一個道理,不作死就不會死。不過最可憐的是,曹芳這個皇帝,成了傀儡皇帝,漢獻帝第二。也許,這也是曹家的報應吧,當年曹操將漢獻帝玩弄於鼓掌之間,幾十年後,曹魏天下的末代皇帝,曹芳也被司馬家族玩弄於股掌之間。

  • 5 # 小編虎哥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間是249年,此時距離曹操去世已經過去30年之久了。從歷史的角度看,30年時間並不長,那為何曹操當年那些老部下在當時都無動於衷呢?

    曹操的老部下主要包括三類人。第一類,是曹氏宗親;第二類,是那些出身寒門被曹操提拔重用之人;第三類,是曹操拉攏過來的世家大族。下面就來分別分析他們“不出手”的原因。

    一、曹氏宗親

    曹氏宗親又分為兩類。一類指的是“諸夏侯曹”,也就是夏侯惇、夏侯淵、夏侯尚、曹仁、曹洪、曹真、曹休這些人以及他們的後代。這些人在世時基本掌控著兵權,是維護曹操和曹魏統治的根基。

    其中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和曹操是同輩,他們在曹操去世前後不久也相繼去世,而他們的後人則混的比較一般,靠著父輩的影響能勉強混個一官半職,但能力就要差很多了。

    其中最典型的是夏侯惇的次子夏侯楙,就是被魏延諷刺的那位。夏侯楙娶了曹操的女兒,再加上夏侯惇的影響,所以他的官職很大,歷任侍中、尚書、安西將軍、鎮東將軍,還假節封列候,但能力很一般。魏延說他“怯而無謀”,曹魏說他“性無武略,而好治生(喜歡做買賣)”,說得不好聽就是個酒囊飯袋,而他的後人更是平庸無奇。

    而夏侯尚的兒子夏侯玄比較例外,他和曹爽是表兄弟關係,同時和司馬懿的關係不也錯,當時官居徵西將軍,總督西路兵馬。但他早先隨曹爽出征駱谷大敗,威信掃地,再加上手下那些將領,諸如郭淮都是司馬懿的親信,夏侯玄是指揮不動他們的。

    曹休、曹真是曹魏時扛大樑的人物,他們在世時把司馬懿壓制的死死的,但他們的後代相比司馬懿就差遠了。曹休的兒子曹肇,原本是曹睿託孤計劃中的一員,但最終被排擠出去,此後便退居二線了。

    曹真的兒子曹爽,被曹睿寄予厚望,他受命和司馬懿共同輔政。作為曹氏宗親中的代表人物,他起初表現還不錯,全面壓制司馬懿。但他大權獨攬,改革觸犯多人利益,再加上自己缺乏鬥爭的意志力,最終被司馬懿扳倒,全家被誅殺。

    另一類是曹操的直系後代, 也就是曹魏皇室宗親。他們雖然是曹丕、曹睿的親兄弟,但卻不被信任,處處遭到曹丕、曹睿的提防。

    曹丕登基之時就立下規矩,“藩王不得干政”,這就從法理上堵死了皇室宗親參與朝政的機會。同時,曹丕對自己的兄弟多加限制。他不僅規定藩王不得隨意離開封地,不得相互來往,還派駐一名使者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隨時掌握他們的動向。

    為防止他們久居封地發展個人勢力,曹丕每隔2-3年就會改變藩王的封地,也就是說這些藩王剛到封地一年左右就得考慮搬家的事情,也就沒心思和當地士人官員發展關係了。另外,曹丕還限制這些藩王的親兵,規定人其數不得超過300,而且大多數都是老弱,戰鬥力非常之差。

    曹丕的做法被曹睿延續。這樣做雖然鞏固了皇權,但從長遠來看不利於拱衛曹魏政權,如果皇帝年幼,權臣專權,後果不堪設想。曹魏宗室曹冏就看到了這一點,他寫下《六代論》向曹爽進言,希望曹爽可以授以宗室軍政實權,藉以抑制異姓權臣,鞏固曹魏統治。但卻被曹爽拒絕。

    而這些皇室宗親從內心來講是曹魏政權最有力的維護者,但無奈無兵無權,有心無力,只能坐看司馬懿架空曹魏。

    二、寒門將領

    曹操用人“唯才是舉”,他不拘於門第,只看中能力,因此提拔重用了不少寒門將領,如許褚、張遼、于禁、樂進、徐晃等人。他們跟隨曹操後展現出了出色的軍事能力,是曹操統一北方的中堅力量。

    不過這些人要麼先於曹操去世,要麼在曹魏建立後不久去世,沒有人能活到司馬懿發動政變之時。那他們的後代又作何表現呢?

    曹丕篡漢後的政治生態和曹操時期是兩回事。曹操重用寒門,而曹丕為了獲取政治支援卻重用世家大族,特別是採用了陳群提出的“九品官人法”,保證他們憑藉門第出身可以世代為官。因此這些寒門將領的後人在門閥士族當道的時代很難有出頭之日。

    比如許褚,擔任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的護衛工作,但他的兒子許儀卻只是個小小的牙門將,甚至在征討蜀漢時被鍾會所斬首。張遼、徐晃、于禁的後代,默默無名。樂進的兒子樂綝是混的最好的,他做到了揚州刺史,這是因為他拜於司馬氏門下。

    也就是說,這些寒門之後想要有所發展,必須選擇和世家大族合作,不合作就沒有機會。而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默默無聞的小角色,沒有多少能量和影響力。

    三、世家大族

    曹操雖然“唯才是舉”,並打壓世家大族,但隨著統治的穩定,他必須任用這些人來治理國家,因為他們不僅世代通讀經史,掌握著輿論話語權,還透過姻親和門第關係建立有複雜的人脈關係網路,有巨大的能力和影響力。

    曹丕篡漢時更是如此,他禪讓的流程就是由王朗、華歆、陳群、司馬懿等世家大族制定完成的,所以他必須重用這些人。甚至為了贏得他們的支援,曹丕還採用了陳群提出的“九品官人法”,保障了他們世代為官的特權。於是他們便成了左右曹魏政權的重要力量,曹丕、曹叡託孤之時,也必須有他們的位置。

    如曹丕的託孤班子為曹休、曹真、陳群、司馬懿四人。曹叡的託孤班子為曹爽、司馬懿二人。無論幾人,都是曹魏宗室和士族大家各佔一半,可見曹魏對他們的重視。

    那麼既然曹魏保障了他們的利益,那他們又為何無視曹魏被司馬懿架空呢?這就要怪曹爽了,因為他得罪了許多人。

    從年齡上說,曹爽是司馬懿的後輩,不過他們二人卻同為曹芳的輔政大臣。而曹爽是曹真之後,年富力強,為擴大自己的權勢,他的手段有些過激。

    為對司馬懿明升暗降,以司馬懿為太傅,把他排擠出軍界。為掌控禁軍,控制京城,他調任領軍將軍蔣濟為太尉,將自己的兄弟、親信安插在禁軍系統。為掌控政局,他主持進行了“正始改革”,重用親信何晏、鄧颺、丁謐、畢軌等人,控制了官員的選舉任命,進一步排除異己,任人唯親。

    更甚者,他為了完全控制年幼的曹芳,還將郭太后囚禁至永寧宮。至此,曹爽完成了大權獨攬。此後曹爽就得意忘形了,其生活驕奢淫逸,從宮中挑選才女、舞樂供自己享用。各地貢品都先由他篩選一遍才送入宮中。

    除了沒有大肆殺戮、擅行廢立之外,他和董卓別無二樣。因此他幾乎把朝野重臣得罪便了,包括許多世家大族。他們看到曹爽這樣下去勢必會影響自己的利益,最終倒向司馬懿這邊。

    結語

    由於年齡的原因,曹操重用的“諸夏侯曹”和寒門將領大部分在司馬懿發動政變時早已去世了。而他們後代要麼才能平庸,要麼默默無聞,在當時沒有多少影響力,只能坐看曹爽敗亡,司馬懿專權。而曹魏皇室宗親則一直受到嚴格的限制,他們無兵無權,雖然有心護國,但確實無能無力。世家大族則是因為受到曹爽的排擠壓制,對其極度不滿,最終倒向了司馬懿這邊。

  • 6 # 軍政史小研

    影視劇中的司馬懿形象

    其一,曹操舊部年邁失權;顧名思義,曹操舊部就是指和曹操一起打天下的那幫人。要知道,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的時候,那班人馬已經是老的老,死的死,你像蔣濟還被剝奪了兵權。所以,那個時候的曹操舊部在政治上已經無法制衡司馬家族了。

    影視劇中的曹爽形象

    其二,曹操舊部不滿曹爽;曹爽自擔任顧命大臣以來,仗著權勢倒行逆施,比如霸佔先帝后宮、大肆結黨營私、極力排除異己、貪汙腐敗,惹得天怒人怨,他的所作所為讓曹操舊部對他十分不滿。其三,司馬懿深得曹操舊部支援;稍微有一點基礎的人都知道,司馬懿也是曹操舊部啊,他早年追隨曹操征討天下,雖然曹操一直防著他,但是他在曹營也是有不少勢力的。影視劇中的司馬懿形象

    其四,司馬手執皇太后懿旨。司馬懿發動政變的時候,奉的可是太后的懿旨,太后可是皇家的人,難道那些曹操舊部不知道,誰才是天嗎?自然是皇帝,雖然皇帝在你曹爽手中,但那也是被你逼的,人家根本就不願意跟你玩。綜上,曹操舊部根本就不可能成為司馬懿發動政變的阻力。

    感謝垂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N卡好還是A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