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願為氣球

    一行禪師的書,都很不錯。

    非常貼近生活,也非常口語,不晦澀,但同時能讓整個身心靜下來。如果能跟著他的方法正念呼吸、正念進食、正念行走……念念分明,會發現日常的生活也會很安詳,人不會那麼焦慮,而是注重當下,充滿感恩。

    他的書,根基還是佛家理論,但鑑於佛學太過於龐大精深,十分難讀,一行禪師的書則不一樣。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解決生活中大多數心理問題,讀來受益匪淺,不僅能讓心靜,私覺對抑鬱症患者也是極為有效的。

    例如《你可以不生氣》。可以幫助和家人、伴侶、同事等相處,在人群中哪怕遇到不開心的事,升起憤怒的情緒,一行禪師教會我們,像照顧一位小朋友一樣去照顧自己的憤怒情緒,不與情緒對抗,以一個“定”的旁觀狀態,去觀察自己的情緒,對情緒保持一種覺知,是照顧它的前提。

    再例如《和自己和解》。俗話說: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去治癒。一行禪師在這本書裡提到,童年遭受的不幸,很多也是父母曾經遭受的,父母從他們的父母哪裡繼承到這份傷痛,再轉嫁到我們身上。我們身上不僅僅是我們自己,還有祖祖輩輩一脈相傳的東西。父母對我們的傷害,不是我們和父母形成對立的緣由。在我們這一輩,便可以照顧自己身上受傷的自己、受傷的父母、受傷的祖祖輩輩,我們內心深處,還有受傷的他們。我們照顧好這些受傷的小人,一是能不再次將之轉嫁到我們的下一代,二是治癒自己的同時,也能幫助治癒父母,他們也是受害者。

    一行禪師所有書裡都提到正念,會教你呼吸術,即冥想,幫助專注於當下此時。每天堅持冥想,哪怕只有5分鐘,都會受益終生,可以讓內心逐漸保持平和。

  • 2 # 初墨閱

    如果對佛教的東西不是特別抗拒,可以看看宗薩蔣楊欽哲仁波切的《正見》。

    作者是藏傳佛教的導師,也是一位聞名影壇的導演。

    讀者可以透過閱讀此書明白一些佛教真正要義,去除一些對佛教模糊不清的認知。瞭解四項真理(四法印)一切和合事物皆無常(諸行無常),一切情緒皆苦(諸漏皆苦),一切事物皆無自性(諸法無我),涅槃超越概念。

    書中文字簡單易懂,但是也包含了深入淺出的層層奧義。在作者輕快的文字中引導我們眾生脫離苦痛的心願。走上放下執念,自我覺醒之路。

    有緣讀此書的人,透過作者的實證分析,都能更清楚地見識到佛教的精髓,了悟無常,解脫萬千煩惱,化解對無常世事的執著。

  • 3 # 鹹魚的讀書diary

    最近我在看張嘉佳《雲邊上的小賣部》真的超治癒,讀一下這本書,去感受親情的溫暖,找到生活的勇氣。

    2:一本很小的書——《365日》。

    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本畫冊。渡邊有子用一天一張照片,幾句簡單的文字,記錄每天的生活碎片。她有著料理家敏銳的嗅覺,嗅到日常生活裡的各種小物件帶來的小確幸。

    這是最難能可貴的。最喜歡前言裡寫的 : 為讀者提供另一種抵達幸福的可能。

  • 4 # 是三姑娘丫

    好書一起分享,好文章一起品讀,我是喜歡讀書的三姑娘。

    看書你首先得讓自己靜下來,那樣才能更好的閱讀每一篇文章。

    想讓自己心靜下來,讀散文是最好不過了。

    一 、賈平凹的《自在獨行》

    這是一本關於情感,愛好,社會,人生的獨行世界,有世俗的趣味,也有生活的趣味。我非常喜歡書中的一句話,“從容是真,寬釋是福。有敬無畏,樂以忘憂。”不要去在意生活中那些不喜歡的事和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活出真我!

    二、汪曾祺的《慢煮生活》

    汪曾祺先生也是一個妥妥的吃貨,懂吃,會吃,喜歡吃。在他的文章中,你會感受到滿滿的人間煙火氣。在快節奏的今天,很難靜下心來做一碗熱騰騰的飯菜,在忙碌的日子裡,都是靠著外賣。生活中的仍然需要儀式感,自己捯飭做出來的菜也許沒有外賣那樣美味,但是那是自己靜下心來,用雙手做的,即使不怎麼可口,你會有很大的成就感。

    三、林清玄的《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每個人都是曾經的少年,陪著外婆在田地裡嬉鬧的的畫面,至今記憶猶新。如今長大成人,褪去了少年的稚嫩,臉上堆滿了滄桑。願長大後的每個人,能抵抗生活的重壓,歸來是仍是那個少年。

    這位陌生人,生活是急躁不了的,慢慢來!能讓你靜心的只有你自己!

  • 5 # 動畫教育

    看到這個問題,我的想法就是心不靜能看得下書嗎?我覺得是不能的。看書也許能幫助到你,但我覺得這不是解決病根的方法。所以,我不會給作者推薦書籍,而是其它方法。

    首先,我覺得可以聽輕音樂,當我煩躁不安時,我覺得聽輕音樂是最好的了,你只須閉上眼睛什麼都不要想,就靜靜的聽就好了。然後,在睡一覺我就覺得沒什麼事過不去了,今天,依然是美好的一天。

    其次,如果輕音樂對你沒有效果,我覺得可以去外面逛逛,不要在家裡,然後在買一杯奶茶,邊走邊喝,當你喝奶茶時,你就會覺得好開心,因為奶茶是甜的,沒有什麼能阻擋。如果,這時候你手裡有本書,我相信,就算你身在鬧市你的心也是安靜的。

  • 6 # 畫成圓

    嗨,陌生人,可以靜下來的書有很多哦。

    《奇諾之旅》

    含有人生意義的像是寓言故事一樣的,你可以看一下~

  • 7 # 月老也要休產假

    <<我的26歲女房客>>還可以看,就是有點虐心,<<雪國>>都可以

  • 8 # 瑩大大說

    想讓心靜推薦讀詩。這裡推薦幾本安意如的古典詩詞系列《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常》、《陌上花開》。

    這書不是單純的詩歌鑑賞,而是一種風格獨特,感情豐富的散文隨筆,優美的語言,配以唯美的插圖,描繪出一幕幕古詩背後動人的故事。

    《人生若只如初見》

    才子佳人的浪漫愛情,總是令人嚮往。還記得小時候看還珠格格,很喜歡裡面的臺詞“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還妖貓傳的時候想到白居易《長恨歌》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對楊貴妃與李隆基的悽美愛情,作者寫道:

    悲劇的開始往往毫無徵兆。命運伸出手來,把種子埋下,幽秘地笑著,等待開花結果的一天。“溫泉水滑洗凝脂,夜半無人私語時。”大明宮韶華極盛時,誰會料到,結局竟是馬嵬坡前“一掊黃土收豔骨,數丈白綾掩風流”?

    命運伸出手來,我們無能為力。有些愛要用一生去忘記,恨,一樣會模糊時間。

    若,人生若只如初見,多好。他仍是他的曠世名主,她仍做她的絕代佳人,江山美人兩不相侵。沒有開始,就沒有結束。

    《當時只道是尋常》

    本書講納蘭詞。納蘭容若“豪放是外在的風骨,憂傷才是內斂的精魂”。“人是懂得回憶的動物,寂寞是因為失去。只是,很多事,當時只道是尋常”。

    蘇聯詩人曼德爾施塔姆說:“二月,足夠用墨水來痛哭。”,而十年似乎“足夠用來懷念”。一年兩年太淺,五年太短,二十年太長,就算能活一百年都已經過了五分之一。即使等得到也已經心上生苔蘚。十年,十年剛剛好,足夠用來懷念,又不會太浪費。如果來得及,你我還可以趕在華髮未生、心血未涸之前,重逢。

    蘇軾在十年之後寫下悼念妻子王氏的《江城子.乙亥記夢》,其他的話還沒出口,起句“十年生死兩茫茫”已將悽惶擴大到無盡。而容若的結句說:“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更將淒涼意深深蔓延。

    《陌上花開》

    從關關雎鳩到倉央嘉措,品讀詩詞的優美與纏綿。

    樂府詩裡面說得好“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心悅君兮君不知",怨不得誰,恨只恨你我緣分不夠深,只夠同船渡,不夠共枕眠。

    "心悅君兮君不知",這樣的寂寞無可言說,不是沒有遺憾的,但,也不都是遺憾。遇到讓自己仰視之人,已是不易。還能奢求更多嗎?心儀一個人,是我一個人的事。就讓我,站在角落裡偷偷看著你,心有餘響,口不出聲。

  • 9 # 雄輝文化

    我讀了一本《誰動了我的乳酪》,它重新重新整理了我以前生活、工作中的觀點,也讓我的心靜了下來,現在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一、《誰動了我的乳酪》書中告訴我們人生猶如迷宮,每個人都在其中尋找自己的“乳酪”——穩定的工作,豐厚的收入,健康的身體,和諧的人際關係,甜蜜的愛情,美滿的家庭……那麼,我們是不是也在享受自己的乳酪呢?由此,我也靜下心來,想想自己的“乳酪”……

    二、《誰了我的乳酪》其中一個章節感覺就是自己,“故事背後的故事”——每個人對“乳酪”都有不同的理解,我們之所以對它孜孜以求,是因為我們認為它能夠給我們帶來幸福和快樂;如果我們得到了自己嚮往已久的“乳酪”,就很容易沉迷其中,從而喪失勇氣和鬥志;如果我們失去了它,那麼我們將會受到莫大的痛苦和傷害。讀完這段話,引起了共鳴,自己也曾經為得失而迷茫、徘徊……

    三、《誰動了我的乳酪》讓我深切體會到,這本書對自己的幫助,從故事中的四個主人公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隨著故事的展開,我的觀察進一步深入,最終的發現對自己來說大有裨益。

  • 10 # 詩的遠方1314

    《超越孤獨》:一個人,尤其是現代人,必然身處與環境、他人、自我、社會的種種關係中,面臨著種種生命的困惑。克里希那穆提以其獨特的觀察和領悟,探討並有力應答了這些人生問題。

    每個人都會遭遇各種情緒和情感問題:孤獨、恐懼、驕傲、憤怒、慾望……又總是想擺脫束縛達至心靈的自由。本書是克里希那穆提對這種人生境況的思考。作者以其獨特的觀察和領悟,應答了現代人所面臨的種種人生困惑。

    《人間草木》:這是一部寫給所有文學愛好者的最珍貴的名家經典作品,本書透過精選汪曾祺先生的多篇經典散文,作品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顯示出沈從文的師承,堪稱當代小品文的經典,讓讀者足不出戶便能領略一代散文大師作品的風采。

  • 11 # 紅塵彌勒

    別扯了,你自己要是不自行先靜下來,就是給你推薦個金山銀山也無濟於事。

    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藉口,言說自己就是憑藉外部力量讓自己平靜下來,其實這話更像是自欺欺人,自己給自己下套子,找臺階。

    一個人很難透過外部力量促使自己發生本質性變化。哲學論述中的“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本”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老話說:心靜自然涼。這是個人的修行和定力左使決定的,和藉助外力根本不是一回事兒。

    甭管是不是陌生人,哪怕是你身邊的人,要是指給你一條心靜的路線,也未必起到什麼作用,就是因為他不是決定性因素,也解決不了你內在的困惑。

    但也不得不說,看書,平心靜氣的看上一本書,倒是可以催生你的這種狂躁和困頓,但這前提是你得看得進去,而不是狂躁到心無寧思,油鹽不進。主宰者在你個人,這個道理再淺顯不過,你應該心知肚明。

    說句真心話,世上任何一本書,都不可能讓一個狂躁的人停下來寧靜得像一座雕像,也根本沒有這樣的功用,只是藉助文字的力量,給你以外來的啟蒙與開智,卻不可能從內部攻破你焦躁不安的個性堡壘。

    一個人安靜與否,確實和個人修養有著極為緊密的的關聯,一個聞喧享靜、靜水流深的讀書人,永遠不會狂躁到爆裂,內部強大的知識力量足以讓他迅速恢復平靜,但這平靜的前提條件,依然是肚裡有貨,眼中不空,而不是像一個被掏幹了心的悶葫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神獸”放假了,你們是怎麼管理孩子假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