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冬月的書影小屋

    被餘秋雨誇讚、易中天欣賞、林語堂偏愛,誰能不愛蘇東坡呢?

    餘秋雨在《山居筆記》中說,他最喜歡的古代文人是蘇東坡;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國》中表示,他最欣賞的古代文人是蘇軾;而著名作家林語堂先生更是蘇軾的忠實粉絲,甚至專門為偶像寫了傳記,即《蘇東坡傳》。

    由此可見,這位跨越千百年的文人蘇軾,在後世學者心中佔據著崇高的地位。

    1057年,20歲的蘇軾進京趕考。雖然在陰差陽錯之下只是第二名,但後來還是得到了歐陽修的驚讚:

    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這也是成語“出人頭地”的出處。

    從此,蘇軾的才氣逐漸開始名揚天下,踏上了一段文藝生涯。

    1、古文創作(散文)

    寫古文最牛的是“唐宋八大家”,即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和歐陽修。

    那到底誰最厲害,余光中先生在《散文的知性與感性》中是這樣說的:

    唐宋號稱八大家,而後世尤崇韓、柳、歐、蘇。其中道理,當有專家深入分析。若以知、感兼擅為多才的標準,來權衡八大,則蘇洵與曾鞏質勝於文,幾無美文可言。蘇轍最敬愛兄長,也確有幾篇傳世的感性美文,亦能詩,堪稱多才。剩下一個王安石,能文之外,兼擅詩詞,當然稱得上多才。不過就文論文,他筆下的感性固然勝於老蘇與曾鞏,但比之四大,卻也較為質勝於文。

    這也就是說,散文中最厲害的還是“千古文章四大家”,即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蘇軾又比韓愈、柳宗元厲害,最大的難題就是歐陽修和蘇軾哪位更勝一籌?

    我們可以從兩人的代表作《醉翁亭記》與《赤壁賦》說起,兩篇文章在知性與感性上都結合得很好。

    在《醉翁亭記》中,我們能感覺到歐陽修閒適的心境和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在《赤壁賦》中,蘇子與客人們發出了更深刻的人文關懷與哲學思考。

    相比較而言,“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國古代文人筆下還是比較常見的,而人文關懷與哲學思考就比較少了。

    所以在我看來,《赤壁賦》勝於《醉翁亭記》,蘇軾勝於歐陽修,立意更為高遠。

    《醉翁亭記》

    2、詞

    詞始於唐,而盛於宋。蘇軾也是宋詞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不僅自己創作了很多優秀宋詞作品,比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願,“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等,還對詞的變革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強調“以詩為詞”,強化詞的文學性,弱化詞對音樂的依附性,注重情感抒發以及表明志向。

    3、詩

    宋朝以詞聞名,詩卻是有些被後人瞧不起。事實上,蘇軾的詩走清新路線,為宋詩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

    當時,蘇軾和他的學生黃庭堅齊名,而黃庭堅呢還開設了“江西詩派”,成為宋詩中影響最大的一個流派。

    後來又出現了“中興四大家”,即尤袤、楊萬里、范成大和陸游四位詩人。

    4、書法

    眾所周知的書法“宋四家”指的是,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

    從這個排名來看,蘇軾是排在第一位的。而且他的同行黃庭堅也曾這樣評價他:

    “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蘇軾的書法代表作是《黃州寒食詩帖》,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而“天下第一行書”是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天下第二行書”是唐代顏魯公的《祭侄文稿》。

    5、繪畫

    蘇軾在繪畫方面也極有天分,他的繪畫雖然不是宋朝第一,但他的寫意畫確實是一絕。

    他的繪畫代表作《怪石枯木圖》,受到極高的稱讚。

    蘇軾《怪石枯木圖》

    蘇軾除了在古文創作、詩、詞、書法和繪畫上展露了巨大成就之外,他還是一位哲學家、思想家、佛學家、美食家,真的是貨真價實的全能文化巨人。

  • 2 # 崆峒龍泉君

    我喜歡蘇軾,是因為他是士大夫文人的傑出代表,是我最崇拜的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作為宋代中期以後無數文人騷客崇拜的偶像,蘇軾在文壇上確實是一位時代的標杆式人物,他在文學方面取得的戓就是有目共睹的。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各個朝代湧現出了無數彪炳史冊的文學大家,但能象蘇軾那樣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多個領域同時取得豐碩成果的可謂鳳毛鱗角屈指可數,其為人處世的態度和品行也為歷代文人所稱道。綜觀蘇軾的一生,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後尊崇和效仿:一,為上分憂為民紓困的政治情懷;二,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處世態度;三,文思泉湧著作豐富的文學才華和成就;四,不曲意諂媚不結黨營私的文人風骨。

    作為一代文豪,蘇軾有他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處世原則。百度百科對他的生平事蹟和文學成就有詳盡的介紹,在這裡不需要我過多浪費筆墨,否則就是犯了抄襲的嫌疑,會受到文友們的討伐。而且也會使文章拖沓過長,浪費文友們的閱讀時間,幹出出力不討好的蠚事。在這裡我只想和文友們一起探討蘇軾所處的時代和我們當今時代有幾多相似之處,作為一個文人又怎樣從蘇軾的人生經歷和創作實踐中得到啟發,創作出無愧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精品,為我們這個道德日益滑坡的社會貢獻出自己的精神正能量。

    蘇軾所處的時代和我們當今時代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都可以稱之為太平盛世,政治領導核心在經濟和民生方面力圖進行一些必要的改革,生產力得到了極大地發展,民生也得到了極大改善。所不同的是,蘇軾所處的時代資訊沒有現在這麼發達,與世界的聯絡也沒有現在這麼緊密。但當時的文人是深度介入政治事務的,有的文人的地位甚直處於政治的核心。或者屬於革新派,或者屬於保守派,手裡都握有極大的政治權力,在政治舞臺上進行著激烈地交量。蘇軾作為那個時代的文人,對於政治鬥爭的殘酷應該有著深刻的體會。不管是革新派還是保守派,因為政見不同都對蘇軾進行過打壓,也對蘇軾的心理造成過嚴重傷害。但蘇軾不畏權勢,敢於上書亮明自己的觀點,體現了一個歷史文人敢於擔當不計個人得失的政治操守。即使受到打壓,被貶到地方上進行鍛鍊,也不會產生悲觀情緒,仍然盡職盡守,俯下身子為老百姓做實事。在工作之餘,把自己的心靈感受用文字記述下來,為自已的人生增光添彩,為後人留下了關於那個時代的多姿多彩的藝術畫卷。一個人改變不了社會,但卻不能在人生低谷或者挫折中變得意志消沉,而應該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這一點蘇軾可以作為所有文人的楷模。

    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一個人的才華有高低,但只要有蘇軾那樣的人生境界,我們當今的文人就不會活得空虛寂寞,就可以在自己堅守的領域中有一些建樹。由於社會的發展,我們當今時代文人的政治地位已經不能和蘇軾所處的時代同日而語了,但並不是文人就變得一無是處。只要找準自己的定位,文人還是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既然選擇做了文人,就應該有文人的品質和風骨,就應該活出文人的樣貌。如果我們能以蘇軾為榜樣,以他的才學和人品來指導我們的創作實踐,那我們的文學作品裡就不會充斥著那麼多銅臭,我們的文化生態就會保持著健康,我們的社會風氣就會得到淨化,我們的人生境界就會變得異常開闊,我們作品的立意就會更加高遠。我喜歡蘇軾,是因為他告訴我一個文人的價值不是他有多高的政治地位,也不是他賺取了多少稿費,而是他在中華文明覆興的程序中所起的推動作用有多大,被社會進步人士認可的程度有多高。我喜歡蘇軾,是因為他身上有被我喜歡的各種品質。

  • 3 # 孤舟絃歌

    我很小的時候就喜歡蘇軾了。

    我還記得,高中的時候,語文有次考試有道開放題,讓用一句詩詞寫一下自己的理想。

    我填的“日啖荔枝三百顆”

    然後就被老師公開批評了(咳跑題了)

    這句詩就是蘇軾的。是他被流放海南的時候作的。

    小時候我一直是個心思很重的人,一度差點抑鬱,是蘇軾的樂觀帶我走出陰霾。

    你們想呀,要多麼有趣的人,才能在被流放的時候,還能寫出那麼有趣的詩。

    除了樂觀,蘇軾真的可以說是博學。他不僅是一位出色的文學家,畫家,書法家,歷史學家,還是一位美食家。

    他才華橫溢,文字豪放而富有詩意。最著名的《念奴嬌大江東去》,前半段恢宏大氣,後半段清新婉約。像極了史詩一般的合唱,鏗鏘而多情。

    他發明了東坡肉東坡肘子,到現在還是我很愛吃的食物。

    他此生真的非常不得志。“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等到天子想起他的時候。他已經年過古稀。

    明明應該像李太白一樣到處遊玩,作詩作畫的蘇軾,非要走進官場,然後因為烏臺詩案,被捲進了黨爭之中,一生都不得志。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可是你的年華呢,卻永遠在外放之中,在貶謫之中了。

    說了這麼多,依然難以描寫我對蘇軾的喜愛。可惜宋代的畫像太寫意,不知道蘇軾真容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 4 # 顏真孚

    我個人喜歡蘇軾是源自於他對很多理性事物的探討,小時候,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詩,從小聽到大,對其頗有耳聞。然後越到後來,越感覺蘇軾的品味很深邃,他能把"明月幾時有"變成家喻戶曉的話語,能夠被很多人引用並且作為歌曲流傳開來。蘇軾還有一點就是他的那種傲氣,他能夠站在全新的視角立足於政治領域,深受王安石和歐陽修的讚賞。他對形勢的判斷力也說明了他的卓而不群。

  • 5 # 魚悅龍門

    蘇軾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這一點,也是很多人喜歡他的原因。

    蘇軾21歲中進士,又在後來的制科考試中拔得頭籌,眼看著仕途順風順水,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烏臺詩案,蘇軾被貶黃州,仕途急轉直下,之後再貶惠州、儋州,距離權利中心越來越遠,處境也越來越糟糕。

    然而,這一切都沒能壓垮蘇軾。在黃州,他開始學著接納自己,與自己和解,用文字驚豔了落魄的時光,《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皆出於此時。

    到了惠州,蠻荒之地本無快樂可言,但蘇軾依然高歌“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把苦不堪言的日子生生過成了詩和遠方。

    儋州,差不多是要人命的地方了,再加上蘇軾年歲已高,外人眼裡,蘇軾是有去無回了。可是,蘇軾反倒覺得這裡就是自己的故鄉:“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樂觀如此,天奈他何?

    所以,回顧自己的一生,他豪氣沖天地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天妒英才,還是天祐英才?

    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說,是這幾次貶謫,讓蘇軾的作品不論從厚度還是深度,都有了迥異於以往的變化。然而歸根到底,還是豁達的態度拯救了他。

    樂觀如斯,坎坷的命運又奈他何?

  • 6 # 碧海輕帆

    蘇軾,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光芒四射的文人之一了,這麼說估計不會招人反對吧!他是華人心目中的最有文化的男人之一,是“男神”,是“偶像”。所以喜歡他的人千千萬萬,我也是其中一個。

    喜歡他的原因很多,而最直接的原因莫過於他是詩詞大家,留下了太多傳世佳作。最耳熟能詳的比如《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其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已是千年來人們最美好的願望之一吧!比如《卜算子 黃州定惠院寓居作》中“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這是人們用來表達不肯隨波逐流,不與世俗媚俗者同流合汙的獨立人格魅力的最佳語言了吧。再比如那首《定風波 》中“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用來顯示任憑風吹雨打,我自傲然於世的豁達樂觀的胸懷。等等很多很多詞句都是後人最為欣賞也常常引用的佳句吧。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

    喜歡蘇軾還有他對親情的重視,這莫過於他與蘇轍之間手足情深的故事了。

    喜歡蘇軾除了他在文化上的偉大成就,生活中的有滋有味、有情有義,更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人生態度,他做官可以造福百姓,學問可以做到傲視群芳,他為官時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向權貴低頭,他被流放荒涼之地時還能豁達開朗笑對人生,他簡直就是人們心中的楷模。這樣的蘇軾蘇老夫子,我實在想不出不喜歡的理由!我想太多太多人也和我一樣吧,這種喜歡也會一代一代的傳下去。蘇軾,男神,蘇軾不朽!

  • 7 # 鈺姐的書齋

    喜歡蘇軾的原因如下:

    一、蘇軾舉世矚目的才華。

    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少年成名,學識淵博,詩文書畫樣樣通。兩宋至整個中國歷史,無人能象蘇軾一樣,不管是古人還是今人,不管是學問淵博的還是目不識丁的,都非常喜歡和崇拜他。據說,在2000年,法國以《世界報》評選出十二位千年世界偉人,中國僅一人,那就是蘇東坡。這充分體現了蘇軾的世界地位,已衝出亞洲,走向世界了。

    二、蘇軾樂觀的生活態度。

    蘇軾的後半生雖然風波不斷、仕途坎坷、顛沛流離,但他所受的儒家與道家思想影響,造就了蘇軾別樣的、無可救藥的樂天派精神,仍然積極樂觀、勤政愛民、竭盡全力為百姓謀福利。蘇軾經歷“烏臺詩”案下獄,還差點被殺害,因王安石上書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故幸而從輕發落,被貶鳥不拉屎、窮山惡水的黃州。但他沒有就此沉淪,帶領家人,開墾荒地,貼補生計。蘇軾曾有一首詩: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蘇軾已在黃州已完全適應下去了。

    蘇東坡被貶嶺南,有人問他“試問嶺南應不好?”蘇東坡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這句話同樣體現了蘇東坡曠達的人生態度,他善於排解心中的苦悶,提倡順其自然,對於人生的困頓能夠安之若素。

    三、蘇軾可愛的吃貨本性。

    喜歡蘇軾還因他是美食家,一枚很接地氣的、妥妥的吃貨BOY,再怎麼簡單的食材,也能被他做出饕餮美味。最著名的就是家喻戶曉的“東坡肉”了,是在他貶黃州時摸索出的一套獨特的烹飪方法。他在黃州,為官清廉,頗受百姓愛戴,過節時,百姓常送他豬肉。他將五花肉切成大塊,加蔥、姜、醬油、料酒,慢慢細燜,煨製成酥香味美、肥而不膩的紅燒肉,分與每戶,獲得了很大聲譽,並能與朋友們喝將過來,吃將過去,真是相當的愜意。從此民間把這種紅燒死肉命名為東坡肉,成為我們的傳統的名菜,與蘇軾的詩詞、書畫、品格一同流傳至今。

    四、蘇軾豁達的為人處世

    蘇軾的性格率真 、孤傲 、豁達、超脫,是個有理想、有政治抱負的人。蘇軾的為人處世也和他的性格是相同的率真、直白、堅守原則、豁達大度。蘇東坡曾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雅量,不計較吳味道的冒名偷稅漏稅之罪,而是為其赴京趕考提供方便,可謂胸懷寬闊,令人可敬可佩。蘇東坡的“雅量”是充滿了人情味。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句話表達出了蘇東坡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鬆、喜悅和豪邁之情,體現了蘇東坡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

    綜上所述四點,是我喜歡蘇軾的原因。

    (因蘇軾一生故事及詩詞良多,本文未再做更多的擴充套件,以免失去重點)

  • 8 # 煙波一夢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

    在大文豪蘇軾的文學作品中,我們可以充分領略到他的才情,他的情趣。蘇詩中,他毫不掩飾地表達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在他眼中,極為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自然現象已上升為人生哲理;“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人生的感受已轉化為理性的反思。蘇軾一生屢經坎坷,生活閱歷極為豐富,這種深刻的人生思考使他對沉浮榮辱始終持有冷靜曠達的態度,體現了他多情善思的個性氣質。

    與蘇詩一樣,蘇詞中也常常表現他對人生的思考。《水調歌頭》中,入世與出世的矛盾苦悶,力求超脫自適而不斷追求的心路歷程,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蘇軾曠達的胸襟和樂觀的情致;《西江月》中,雖深切感到“人生如夢”,但並未因此否定人生,而是始終保持著樂觀的信念和超然的人生態度。他的這種人生態度,成為後人景仰的正規化——進退自如,寵辱不驚。在詞的創作上,蘇軾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提高了詞的藝術品味,開豪放派一宗,這和他狂放不羈、灑脫飄逸的個性氣質不謀而合。

    蘇軾為人為官,很受當地百姓的愛戴,時人常曰“東坡處處築蘇堤”。他和藹可親、幽默機智的形象留存在後人心中,從“東坡肉”的由來便可知一二。他還自釀“真一酒”,“為我醉宗資”;荒僻的惠州,在他眼裡也是一座寶地,並言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即便到了蠻荒之地儋州,依舊談笑風生,一首關於茶道的七律《汲江煎茶》,正是他通達從容的人生態度。

    蘇軾積極的人生態度,以及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勇氣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 9 # 龍戰於野888

    上善若水,中國古代文人能夠深得其中妙處,並身體力行的當以蘇軾為最。人生三次遭遇貶謫,從黃州到廣東惠州,再到海南儋州,蘇軾離北宋王朝的權力中心日益遙遠,但他皆能以隨遇而安的心態,迅速適應,並樂在其中。做人如此,豈不快哉!

    一、蘇軾的三次貶謫經歷

    在重文輕武的大宋王朝,恐怕沒有那個家族比蘇軾父子三人更能引人注目了。然而,往往樹大招風。

    1、第一次貶謫

    公元1079年,四十三歲的蘇軾上任湖州知州剛剛三個月時間,便以寫詩抨擊朝廷的罪名,被押往京城御史臺受審,最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就是所謂的烏臺詩案。

    從靠近太湖的湖州一把手,到黃州的小小閒官,打擊蘇軾的既有生存環境的一落千丈,也有政壇上的嚴重失意。蘇軾苦悶過,甚至抑鬱過,《黃州寒食帖》把他當時的心境表現得淋漓盡致。但蘇軾很快調整過來,《念奴嬌·赤壁懷古》即為心態由悲傷轉為自信,樂觀,豪邁的表現。

    六年後的1085年,宋哲宗繼位,司馬光得到重用,蘇軾也得以重返朝堂。

    2、第二次貶謫

    蘇軾是個真性情的人,對於不合理的事,他不會沉默到底。正是由於反對舊黨執政的相關做法,尤其是盡廢王安石變法措施的做法,蘇軾表達了不同的意見。於是1089年,蘇軾再次外放杭州。舉世聞名的蘇堤,便是此時由蘇軾主持修築。

    幾年後,蘇軾再次被貶廣東惠州。此地在當時已屬未開發的煙瘴之地,對於一般人,這樣的遭遇可能會讓人崩潰。然而蘇軾卻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曠放與豁達。

    3、第三次貶謫

    蘇軾的第三次貶謫地,遠在"天涯海角",海南島上的儋州。放逐蠻荒的蘇軾並沒有沉淪,相反,他在當地極為重視教育,以此教化當地人民,使本來以蠻荒,落後為特點的儋州,變成人傑地靈的地方。

    “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這便是蘇軾對該地的褒獎之詞。

    蘇軾的一生就是“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恬淡與寧靜。如同上善之水一樣,蘇軾在這個世上,瀟灑地來,瀟灑地走。

    做人,不就是應該有這份灑脫嗎?!

  • 10 # 千山奇松

    蘇軾,蘇東坡,唐宋八大家之一,中國文壇史上一顆璀璨的巨星,與唐代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並駕齊驅,蜚聲中外。

    談到蘇軾,首先便想到他的人格魅力。讀者從他的文選中便可發現,對他的高風亮節品行便會讓人肅然起敬!

    蘇東坡立場堅定、觀點鮮明、一生剛正不阿。他才高八斗卻屢遭人奸人陷害,從莫須有的“烏臺詩案”開始屢次被貶,他在《自題金山畫像》的尾聯中這樣寫道:“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三個地方就是宋朝的蠻夷之地,蘇東坡一生的大好年華便耗盡在這三個州里,詩人與同僚們談及一生卻如此淡然。其實蘇東坡先生不管到那裡,都一根筋為民悉心辦事,舉薦賢良,他的境界高遠,不為困,境所擾,他敢吃、善喝,在蠻荒之地開發出許多美食,如在海南把外貌醜陋的海鮮食材推廣到全境共享,解決了生活困苦問題。後人推出了“東坡肉”“東坡魚”“東坡餅”等美味佳餚,都是蘇東坡的傑作。當然,這些地方菜也是當地人民對蘇東坡的懷念和景仰發揚光大的。蘇東坡一生樂觀向上,對逆境常抱“一蓑風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感悟。

    蘇東坡對待上司的態度也是愛憎分明的,他一向與宰相王安石政治觀點相左,但在王安石失勢時又能直言他改革中的合理部份,建議推廣採納,不計前嫌,這是最難能可貴。

    再說蘇軾的才華,他的詩、詞、歌、賦畫、對聯韻味含蓄,頗富人生哲理又不拘一格,聲情並茂,膾炙人口。《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思念亡妻,“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一開篇就令人垂淚。《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篇如Teana之音,讓人明白一個道理“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一生體恤百姓疾苦,蘇軾有一次在杭州參加80老翁張先娶18歲小妾的婚筵,蘇東坡對滿頭白髮的張先敬酒時戲出上聯:“一樹梨花壓海棠。”意在諷刺老夫少妻的奇婚,贏得了眾人喝彩,至今傳為佳話。

    蘇軾才華橫溢,在中國文學史上達到巔峰,他的傑作上千,粉絲過億。世世代代的人都在學習他、崇敬他、懷念他、喝彩他!

    附蘇軾詞《定風波》乙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商業險100萬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