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羽媽幸福成長記
-
2 # 樂知書易達理
面對這個問題,我講一講我自己的故事和感悟吧。
我非常愛自己的孫子,他的出生給我帶來了許多的快樂,欣喜。但隨著時間的腳步,他一天天長大。便生出許多的“不聽話”來,面對他的“不聽話”,自己經歷了一個艱難卻值得回味的過程。
一
弄壞玩具;
你剛擦完鏡子,他用舌頭去舔;
帶他出去玩,穿好衣服,一轉身的功夫,他脫了下來;
與小朋友玩時,打、咬小朋友;
小朋友做遊戲時把別人擺好的玩具打翻
給他餅乾不吃,小手成了粉碎機……
這時我並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總是用直接制止。有時還用打一下,吼一吼的方法強制制止,這時孩子是一臉的懵懂、滿眼的驚恐。
於是,我和孩子之間常常陷入一個怪圈:孩子“不聽話”――“讓”我發脾氣――孩子一臉的懵懂、滿眼的驚恐――我心疼懊悔――孩子“不聽話”——“讓”我發脾氣……
二
終於上幼了兒園,他的“不聽話”卻花樣不斷翻新起來,在接他的時候,我每天幾乎都能聽到老師的“告狀”。有時會“告”他一天之內的NN次“不聽話”:
不經老師允許往走廊跑;
活動時在隊裡推搡小朋友;
吃水果時往小朋友水果上吐口水;
把麵條纏繞在小勺子上旋轉,麵條飛得滿屋都是;
用手向上“頂”開啟的水龍頭的水,水花飛到牆上,鏡子上,他自己和小朋友的身上
大家蹲下做遊戲,在往起站時,他拉前面小朋友的後衣襟,結果……
這時,除了吼,打之外,又加了一項“講道理”:
比如:寶貝兒,你這麼做把鏡子和牆弄髒了,保潔阿姨會很辛苦;你把自己的衣服和小朋友的衣服弄溼了,小朋友就不和你做好朋友了,沒有好朋友多孤單呀; 衣服溼了,穿在身上很不舒服,老師得為你們換衣服,老師也很辛苦。你的……
三
在孩子大概6歲左右,兒子媳婦提醒我,別老和孩子“較勁”、生氣,上網看看別人怎麼管孩子的,兒媳婦還給我提供了一個育兒網站上的資料。這樣我開始接觸了現代的育兒理念,開始學習現代理唸的育兒知識,我開始“想弄清楚”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儘量理解孩子。
於是記起了他用手向上‘頂’開啟的水龍頭的水這件事發生後,我對他的一通教訓過程中,他突然打斷我說:“奶奶,水飛是不是和光的折射是一樣的?”我當時,氣得半死,嘚,我說了半天你一句沒聽進去,就很沒好氣的說:“是!但在洗手間不許胡來。”
把麵條纏繞在小勺子上旋轉,我批評他後,他一臉無辜地說:“我想知道一搖小勺上的麵條為什麼會飛出去呀!”
回想到當時孩子被我“忽略”到的語言,這時我心理一亮,我說了半天,他聽都沒聽進去,他的小腦袋在做著怎樣一個一個多有趣且有意義的聯想和探索呀!
學前班時,他的“不聽話”也不見減少,但我已經能夠控制情緒傾聽他“解釋”他的“不聽話”了:
統一排便不去,上課後請假上衛生間,然後在走廊玩不回班——是因為老師講課沒意思。
作業不寫完不允許到淘氣堡玩也“就”不寫——是因為不會寫,寫不好,老師讓重寫。
拿老師的小貼帖到處貼——是因為他自己沒得到小粘帖,想把老師的粘帖用完,別的小朋友也得不到了;
玩並弄壞自己的像皮——是想知道用多大的勁像皮彎到什麼程度,能使像皮斷開;
弄壞鉛筆——是想告訴家長,我的鉛筆不能用了,我沒法寫完作業,才沒完成作業;
繪畫課站到桌子上——是為了感受“變焦”後同學的繪畫,因為前幾天讀了一本《變焦》的畫本,自己想感受一下“變焦”。
……
傾聽,理解——讓我更瞭解孩子。當然,現在仍然有時也會在孩子“不聽話”時腦袋發熱,怒氣上升。但學習畢竟給我了許多的面對孩子“不聽話”勇氣、底氣。多了一份對孩子的理解,少了一點焦躁情緒。與孩子之間多了一分快樂,少了一點冷眼對峙。
孩子的小腦袋中,每天都在接受新事物,他們把自己接受的事物不僅僅是在大腦裡儲存起來,還在應用,在聯結,在轉化為技能。這裡有對人類道德規範、行為準則的確認、有時就是挑戰;有對自己能力的疑問,能力不及的迴避;有對知道的科學知識的瞭解的欣喜;有對這個他想要熟悉,要在其中更好生存的世界探索……我們如果不瞭解他們,我們的每一次對他們“不聽話”的不恰當的迴應,都可能是一次對他們的傷害。而更好的瞭解他們,給予他們的每一次正確的迴應,都是為孩子的生命之樹新增最好的營養。
但做智慧的父母真的不容易。對孩子的“不聽話”做出針對性的輸導,更需要父母設計出喜聞樂見的遊戲,創設合理的情境,“教”而不“說”。從而引導孩子成為一個懂得、接受並踐行人類道德規範的人,一個努力學習新知的人,一個掌握生存技能的人,一個想像力豐富能更好創造生活的人,一個甘願為人類的生存幸福奉獻一生的人。
現在我覺得,孫子的出生,不僅僅帶給我快樂和欣喜,還讓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一個生命的成長,讓我與兒女之間多了一份生命的聯結,讓我重新認識了孩子的“不聽話”正是那小小的生命成長的蓬勃朝氣。
-
3 # 金魚媽媽談育兒
1,認真傾聽孩子
當孩子表現出鬧情緒時,他已經產生了不舒服的感覺。這時候,如果父母能全神貫注、認真傾聽,孩子常常會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這也會讓孩子覺得更安心和安全,同時更願意向父母訴說更多的情緒。當然,這裡的傾聽一定是出於真誠的態度,而不是為了表現出傾聽而刻意做出努力。
2,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舉個例子,當孩子要離開遊樂場時,大哭大鬧著不肯走。此時孩子的情緒可能是捨不得、傷心,行為是大哭和不肯走。其實這種情緒很正常,但是當眾大哭大鬧往往會讓家長難堪。如果家長強行拖走孩子,那麼孩子會感覺到自己的情緒不被接納,也失去了一個學習處理情緒的機會。反之,如果家長不只是指責孩子,而是理解並接納他們的情緒,還能提出一個告別儀式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不捨。
孩子會接收到一個資訊“情緒是正常的東西,可以坦然地面對它。”今後遇到情緒時,就會積極地去應對。而如果孩子的情緒總是不被接納,那麼就會壓抑自己的情緒,也學不會如何正確地處理情緒。
如果孩子出現情緒反應,父母要先用同理心和傾聽的技巧,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知道你願意理解他的感受,就會慢慢將心情沉澱下來。
3,教孩子表達情緒很多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通常只會哭鬧、喊叫。就像說話一樣,表達情緒也是需要學的。如果家長能借鑑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方法,對孩子的情緒起到正面的引導作用,相信當孩子積累了足夠的情緒知識,也接納了自己的情緒,在表達和處理的時候就會容易和自然得多。
4,引導孩子調整情緒,思考解決方案等過了前三個階段,孩子的注意力大多已經開始轉移到實際的問題上來,而不是在原有的消極情緒上轉圈了。這時候,家長就可以和孩子來商量實際的解決辦法了。這個時候,可以聽聽孩子的想法,看看孩子打算怎麼辦,合理的家長可以多加鼓勵和讚賞,不合理的家長可以提出疑問,讓孩子自己發現問題和接受建議。
最後,要提醒家長的是,孩子的改變需要時間。培養情緒力是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一旦開始,就會漸入佳境。所以只要父母投入時間和耐心,學習運用技巧和練習,才能調好孩子的情緒體質,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有所選擇,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
4 # 悅一天
反覆的告訴孩子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情的理由,而不是簡單的要求。
一、孩子的記憶力在小的時候是沒有發育完全的。從孩子說話識字玩遊戲中其實就可以看出,孩子喜歡反覆的重複一個東西,什麼東西對於他來說都是全新的,他需要不斷的進行重複。隨意告訴孩子要遵守紀律,不是告訴一次就可以,要不斷的重複。
二、孩子答應了什麼事情,並不一定就真的理解了這個事情。如果只是簡單的要求,孩子會根據大人的語氣給予相應的迴應,但很可能並沒有理解你要表述的事情。比方說,要孩子晚上將書包衣服整理好,告訴孩子如果整理好了第二天早晨就能多睡十分鐘哦這樣的效果遠比簡單要求來的好,孩子就能明白整理這個行為對他來說的好處,願意主動去做。
最後關於叫孩子他不理人,更大的可能性是他被自己手上的遊戲吸引住了。這其實是孩子專注力很強的一個體現,家長應該儘量不打斷孩子的這種狀況,這樣有利於孩子以後在學習上也能專注。如果實在有事情,那麼應該採用前面的方法反覆告知孩子做事的理由。
-
5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孩童淘氣不一定是壞事,大多情況下可以有助於開發智力,所以小時調皮的孩子,一般比較聰明。
從某種意義來說,童年與淘氣是自然聯絡在一起的,沒有人會說大人淘氣,不聽話。淘氣只發生與孩提時代。如果孩子在童年時候一點也不淘氣,那麼這個人一輩子都不會有淘氣的體驗了。這難道不是遺憾的事嗎?老話說:“淘氣的小子是好的,淘氣的姑娘是巧的。”它是透過許多孩子成長髮展的經歷得出的結論。
淘氣說明孩子有活力,能量充足,有旺盛的精力,是健康活潑的。孩子一旦不淘氣了,往往是情緒較低沉的時候,很可能是不舒服或生病了。淘氣說明孩子心態寬鬆,心理上有安全感,情緒積極,心智活躍。淘氣說明孩子有探索周圍世界的積極性。孩子許多淘氣的行為都是處於好奇、想試探、想解疑,想證明自己。淘氣說明孩子天真活潑。而這正是孩子的可愛之處,一點不淘氣不是成小大人了嗎?
從創造教育來看,淘氣是有意義的。愛迪生小時侯孵蛋一事傳為佳話,說明愛迪生從小就好探索,好解疑。幸運的是,愛迪生有一位明知的母親。她對愛迪生的種種淘氣行為能給予充分的理解,而且積極地引導,使愛迪生的創造性得以充分發展,愛迪生才成就了日後的偉業。
怎樣善待孩子的淘氣,不聽話呢?
因材施教,這個階段與孩子多進行有效交流就顯得尤為重要。
淘氣一定要用到正處,即管理好自己,遵守規則為底線,反之說明孩子不畏懼父母,或者平時家長過於溺愛孩子,或者教育方式方法不適合孩子所致。
建議對孩子的頑皮應該採取科學的對待方式。適當的時候可以跟孩子一起玩,並跟孩子交流,聽聽孩子內心的想法。一起分享,以孩子能理解的語言教導孩子。此時特別需要耐心,要多言明道理,多去關心和指導,必要時應嚴厲起來,不能聽之任之。
首先,要區分淘氣不聽話與不良行為。淘氣是孩子天真、幼稚、活潑的表現,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舉動。淘氣的行為中會有不恰當的行為,但這是幼稚所致。而不良行為卻是品行問題,例如,攻擊性行為,不誠實行為,破壞性行為,惡作劇等。對淘氣大人要寬容和引導,但對不良行為卻不能寬容,要進行制止和糾正。有些孩子的不良行為,就是大人誤認為是孩子淘氣而忽視的結果。例如,孩子罵人,有的家長聽了一笑了之,覺得小孩子罵幾句是淘氣所致,不用管教。待到孩子滿嘴髒話時想管已經來不及了。
其次,要積極引導。為什麼對淘氣不聽話不能聽之任之呢?因為孩子缺乏對自我行為的把握能力,不能把自己的行為控制在適當的度上,所以有些淘氣的行為,因為缺乏調教而逐漸演變成了不良的行為。例如小孩出於淘氣把東西弄壞了,開始可能是好奇,想看看裡面是怎麼回事,但如果家長任孩子一再地弄壞東西,孩子的行為就可能演變成破壞性行為,既有意識地進行破壞了。所以調教孩子的淘氣行為也是很有必要的。
再有,有時孩子並沒有真正聽到您說的話,他在自己世界裡。和孩子講話前,孩子和您都要停下手中的活動。和孩子講話時,請您蹲下來,目光相匯,心靈相交。和孩子講話,要點明確,簡捷明瞭,方式方法適合孩子年齡特點,便於其接受,記憶和執行。和孩子講話後,請他複述您講話中要點。從中您可以看出他聽懂了沒有,聽進去了沒有。您再根據情況予以指導。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六大主張”,他提出:“解放兒童的頭腦,使其從道德、成見、幻想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雙手,使其從‘這也不許動,那也不許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嘴巴,使其有提問的自由,從‘不許多說話’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空間,使其接觸大自然、大社會,從鳥籠似的學校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時間,不過緊安排,從過分的考試製度下解放出來;給予民主生活和自覺紀律,因材施教。” 他的主張十分精闢。
祝您生活愉快!
-
6 # 純真的糖果
(原創)很多家長在孩子調皮不聽話的問題上吃了虧,但要透過一些育兒方法及時調整那你一定會看到一個懂事又乖巧的寶貝。我自己曾經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我家寶貝4歲左右時開始了調皮和不聽話的現象,我說玩好玩具就收好,而她呢偏偏把玩具擺的到處都是,這種情況持續了一個星期後我終於忍不住了,那天在她玩好玩具的時候,我就大聲吼到快收拾好玩具,不然不能睡覺,知道嗎?可是她呢沒有看見我一樣,還是在那自顧自的玩著其他東西。這讓我更生氣了,於是抱著她,把她放到玩具旁讓她收拾,這時她突然哭了說:“媽媽壞!我的小鳥馬上摺好了,看你把它弄壞了,”我這時才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影響了自己的行為,我馬上平復心情對她說:“抱歉啦,媽媽沒有看到你在做手工,那你能不能做好手工後把玩具收拾好呢?”她認真的點了點頭。
透過這事之後,我找了很多育兒的書籍來看,在書中我學到一、家長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很重要。孩子的調皮不聽話是他們在有了自我意識形成的一個過程,家長要多注意孩子的情緒。並且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二、多和孩子溝通。多和孩子聊天知道他們心裡想的,這就不難掌握孩子的動態了。三、引導孩子抒發自己的情緒。你在瞭解孩子心裡後儘量讓孩子的情緒向好的積極的方面發展,這樣就會做到大人和孩子之間的共鳴了!
這些是我個人的一些小體會,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
孩子春節過後就5歲了,十分調皮,上幼兒園老師反映說他紀律性差,不是很聽老師的話,在家也不怎麼聽話,叫他做事喊幾次他都不理你,自己想做什麼就做做什麼,我們教他不要做什麼事,他當時答應很好,過幾分鐘就當什麼也沒發生過,我都不知道怎麼辦了?
回覆列表
這樣的情況需要媽媽先學習了,媽媽改變了孩子也會改變。其實孩子的狀態是正常的天性,只是需要我們去引導,用在合適的地方。建議媽媽學習一下正面管教的相關課程,或者買正面管教的書籍學習。我們先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尊重孩子成長,用合適的方法去引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