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馬行空128039981
-
2 # 斷琴抿紅顏
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24歲的歐陽修參加禮部舉行的考試,晏殊是主考官,出題《司空掌輿地之圖賦》,面對這偏僻的命題,大多數考生做題都走偏了,唯獨歐陽修不光扣題精準,而且文采飛揚。於是,晏殊慧眼識珠,把歐陽修確定為“省元”,即第一名。從此,歐陽修就對晏殊以門生自稱,執弟子禮。
晏殊與歐陽修自此結下深厚的緣分,作為有知遇之情的師生,作為同時在朝為官的同僚,又作為當時共領時代風騷的文壇巨擎,兩人應該是惺惺相惜而又相互提攜的,甚至會產生許多文壇佳話,以至讓後人津津樂道。
宋仁宗時期,晏殊任職樞密使,掌握了當時的軍政大權。在一年冬天,下著大雪,晏殊邀請了幾位朋友在自己的府中設宴,一同飲酒作詩,共賞這美麗的雪景。當時歐陽修和陸經恰好登門拜訪晏殊,於是一同入座。幾杯熱酒下肚,晏殊興致正好,便邀請在座的朋友們一起作詩詠雪,歐陽修第一個作罷,便將詩呈給了晏殊,晏殊看完面色凝重,在場的人感覺到晏殊的神情不對,便拿過歐陽修的詩一看——“主人與國休慼,不惟喜悅將豐登。須憐鐵甲冷徹骨,四十餘萬屯邊兵。”眾人看罷,紛紛默不作聲。
當時,邊疆的對峙局面非常緊張,稍不注意就可能引發戰爭,而晏殊作為軍事大臣,卻絲毫沒有緊張之意,在府中飲酒作樂。晏殊心裡明白,歐陽修這是在提醒自己關心國家大事。但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諷刺自己,實在是太不留情面了,絲毫沒有把自己這個老師放在眼裡,於是晏殊心裡非常不痛快,便丟了歐陽修的詩,轉身回了書房,眾人見此情景,也紛紛打道回府。,應該體恤邊關將士疾苦之意,這本是學生對老師善意的提醒,但晏殊卻認為歐陽修不是情趣,大煞風景,而且當著眾人的面讓自己難堪!
惱怒的晏殊,從此疏遠歐陽修。
宋人魏泰在《東軒筆錄》中記載:歐陽文忠素與晏公無它,但自即席賦雪詩後,稍稍相失。晏一日指韓愈畫像語坐客曰:“此貌大類歐陽修,安知修非愈之後也。吾重修文章,不重它為人。”
此事雖然對晏殊歐陽修二人關係有所影響,但並未達到破裂的程度,後來發生的一件事,使兩人降至冰點。
西夏犯邊,晏殊主張妥協退讓,不與其開戰,而歐陽修則主張透過軍事打擊遏制西夏,師徒二人政見不合,在朝堂上多次爭辯。
李燾在《續資治通鑑長編》中記載:(晏殊)苦其(歐陽修)論事煩數,或面折之。
不久,宋仁宗任命歐陽修為河北都轉運使,諫官孫甫、蔡襄等人認為是晏殊背後搞小動作,排擠歐陽修,兩人聯名上奏皇帝,說歐陽修到河北,“於修之才則失其所長,與朝廷之體則輕其所眾”,請求皇帝把歐陽修留在朝廷。
晏殊則堅持歐陽修外派,孫甫、蔡襄二人聯名彈劾晏殊,導致晏殊被罷相,出知潁州。
孫甫、蔡襄二人主張留歐陽修和彈劾晏殊,都是出自公義,與歐陽修本人無任何關係,但晏殊卻認為是歐陽修慫恿二人彈劾自己,導致自己被罷相,從此,對歐陽修極為反感和厭惡。
後來,歐陽修多次以學生的身份寫信給晏殊,晏殊要麼不回,要麼草率地回覆一下,有賓客看不下去了,認為這樣太不尊重人了,晏殊回答道:“答一知舉時門生,已過矣!”
而在對待北宋王朝第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慶曆新政”的問題上,作為翰林學士的歐陽修跟隨在參知政事范仲淹、樞密副使韓琦、富弼之後,搖旗吶喊,極力支援。
對於這場涉及北宋政治、經濟的改革,作為“太平宰相”的晏殊從新政的開始到失敗,幾乎沒有任何明確的表態。但是,作為宰相,沒有表態,也就是沒有明確支援,這本身就意味著反對,屬於無聲的反對,而歐陽修追隨改革派那些言辭激烈的態度,更加導致了晏殊對歐陽修的反感。
當新政失敗,晏殊準備外放歐陽修為河北轉運使,卻遭到了諫官們的反對,強烈要求讓歐陽修留任,晏殊不為所動,諫官們也不罷休,乾脆聯名彈劾晏殊,最終使晏殊罷相,這又是歐陽修的緣故,因此,兩人的裂痕越來越大。
後來,晏殊去世,歐陽修又為老師獻上了一首《挽辭》,其中有一句“富貴優遊五十年,始終明哲保身全”,表明了他對晏殊一輩子的態度。老師都入土為安了,歐陽修還是直話直說,不肯掩飾自己過於苛刻的看法,難怪晏殊當初不喜歡他,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所以,我認為,二人沒有對錯之分,只是不是一路人罷了。
回覆列表
歐陽修,聽這個名字誰都知道歐陽修是著名的《醉翁亭記》的作者,這篇散文被編入了中學教材之中,成為了百世流芳的精典佳作。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為什麼對自已的老師晏殊卻恩將仇報呢?顯然,是有一定的緣故的,真實就是政見不同。我們知道歐陽修的一生,對他的人生軌跡上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一一那就是他主考兼老師晏殊。說起晏殊,在北宋幾乎無人不知,他可是著名的“神童”,5歲能學會了詩詞歌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破格推薦參加科舉考試。公元1004年,年僅14歲的晏殊參加殿試,受到了當時宋真宗的青睞,被破格錄用為進士。
由於年很小的晏殊又聰明好學,在仕途上基本沒有遇到什麼坎坷,到了宋仁宗時期,很快成為宋仁宗手下的重臣之一。
到了公元1030年,24歲歐陽修參加殿試,當時主考官就是晏殊,晏殊被歐陽修的文采深深地折服了,對於這樣的優秀青年人才,晏殊要敲打敲打他,在公佈張榜名次時侯,歐陽修驚訝地發現自已位列二甲第14名。這讓他很沮喪。不久之後,歐陽修得知晏殊為自已所做的事情,頓時感激涕零前往拜見晏殊。
後來,在當時的文壇上都是重要人物,不久之後發生了一件事情,讓兩人徹底反目成仇,從此老死不相往來。這件事是當時西夏騎兵不停侵犯邊境時候,作為當朝宰相兼自已的老師晏殊還在飲酒作樂,這時歐陽修再也按捺不住自已的火氣,寫了首《晏太尉西園賀雪歌》的七言古詩諷刺晏殊。從此,兩人的師生關係逐漸惡化。
最後,在西夏侵犯的戰略上,兩人又產生巨大分歧,晏殊主張對西夏一味妥協退兵,而歐陽修則主張對西夏大舉用兵。從此兩人之間成了政敵,這種情況直到晏殊去世為休。
綜上所述,我則認為歐陽修的仕途是他的老師一手提攜的,師恩浩浩蕩蕩,而歐陽修也不愧為學生十分敬重他的老師。師生情緣深似海無可非議,但後來同在朝廷任大事報效國家的仕途上,由於政見不同而產生師生之仇是難以避免的。因為師生的政治抱負達不到一致而產生恩將仇報,古今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