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搞
-
2 # 木不林
他怎麼不知道,那時候又沒資產轉移,和珅能跑哪去?最後他貪的還不是重回帝王家。乾隆虛偽,要做十全老人怎麼能反他一手提拔的官的貪?
-
3 # 筱陳看歷史
知道,只不過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為兒子留點積蓄,以至於後來嘉慶帝一上位,就直接抄了和珅的家,和珅也比較可憐,幫人家存了那麼久的銀兩,還得落到賜死的下場!
-
4 # 再別撒馬爾罕
乾隆肯定知道,不過和珅沒有貪汙8億兩白銀,正史記載大概幾百萬兩,對於和珅這個兼任中央幾個核心部門的負責人,再加上內務府總管這樣的肥缺,算是正常範圍。和珅官場生涯不到二十年,貪汙八億兩,相當於國家財政都給他了,怎麼可能
-
5 # 東華觀影
和珅貪汙,乾隆當然心知肚明,但是皇帝講究的是帝王之術:一、和珅是很有能力的,乾隆很多事仰仗他來解決;二、皇帝要使自己權利牢固,就是要平衡各方勢力,如果滅掉了和珅一派,清流派做大,皇帝豈不有被架空的危險;三、和珅雖然貪圖錢財,但忠心還是有加的,屬於皇帝的親信,不用擔心其反叛;四、和珅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必要的時候隨時可以收拾他。
終上幾點,皇帝可以縱容著他,因為皇帝的最大職責就是保證自己的江山永固,牢牢抓住國家的主導權,人民的利益往往放在其次。 和珅雖不會治國統軍,無甚功業,但卻特別擅長於揣摩帝意,迎合君旨,玩弄權術,還會為皇上聚斂銀錢,供皇上支付各種不便公開動支國庫的費用,故能博取皇上歡心。正因為和珅擅長逢迎,摸透了也迎合了乾隆晚年志得意滿、好大喜功、愛聽諛言、文過飾非、自詡明君的心理,按其旨意辦事,又善於斂財以供皇上享用,所以受到特別寵信,成為乾隆帝的惟一心腹和代理人。
和珅為官20餘載,貪汙的錢物折算下來超過了10億兩白銀,相當於當時清朝15年的財政總收入。和珅以自己這樣的赫赫有名的“輝煌成績”,成為了歷史上貪官的代名詞。
和珅的主子,就是當時的乾隆皇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聖君,在治理國家方面做出了巨大成就,開創了康乾盛世。這麼聖明的一位帝王,怎麼偏偏就會對和珅的鉅貪視而不見呢?我不是史學家,也不是政治學家,所以,自己的理解難免會出現粗淺或昏悖,就當作是茶餘飯後的閒談吧。
首先,和珅成為鉅貪,對於乾隆與和珅來說,是雙贏的事情: 在古代的封建社會,國家處罰最嚴厲的罪行是謀逆造反。犯了反逆的大罪,絕對屬於十惡不赦,不僅僅是要滿門抄斬,還有可能被誅九族。一個國家在平和時期,什麼樣的人會謀逆造反?往往都是身居高位有實力的大官。眾所周知,官員所追逐的,無非就是兩樣,權與利。如果把權當作是最大的慾望和追求,這些人所看重的,不僅僅是對所有社會財富的佔有,更在於實現在精神上對社會的統治。一般而言,只有皇帝站在作為國家領袖這一特定的位置上,才能達到這樣的境地。如果一個官員有這樣的慾望和念頭,便是大逆不道,便是有謀逆之心。這樣的官員對於皇帝來說,是最危險的,也是真正的敵人,因為對自己的皇權統治產生了威脅,進而有取代自己成為新的皇帝的可能。所以,對於這部分人,皇帝決不會姑息,進行打擊也是絕不手軟的。 官員中的另一部分,就是以追逐和佔有物質財富為主要目的的那些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貪官們。此類人的貪腐程度,與和珅一樣,是和自己的職位高低密切相關的。在最初和珅從一個卑微貧寒的書生成為一個不起眼的小官時,是根本不敢奢望得到成箱的珠寶玉器和成堆的金燦燦、白花花的金銀的,或許,有人給他送上兩箱水果之類的土特產、請他到飯館撮一頓便會心滿意足、感激不盡。隨著得到皇帝的賞識被節節提拔,官越做越大,得到的好處便越多,在物質財富方面愈發地表現出了極強的佔有慾。在對於權力的認知和態度上,不是為了謀取更大的權力,而是為了更好地為自己攫取物質財富提供更大的便利。實事求是地講,他們個個都是飽讀史書並透過層層選拔才得以成為官員的社會精英,清楚地知道如何才能得到權力,靠自己的努力,更主要是靠真正的權力核心就是皇帝的給予。所以,他們便會想方設法取悅皇帝,不讓皇帝對自己設防,於是,在思想上絕對忠於皇帝,在行動上絕對服從和服務於皇帝,不遺餘力地維護皇帝的統治地位。當付出這樣的辛勤和努力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終於博得龍顏大悅,便被賞賜了更高的職位,進而得到了更多更好的撈取好處的機會。然後,再開始新的一輪迴圈,繼續堅持不懈地取悅皇帝,得到更大的官位,撈取更多的好處。和珅無疑是這些官員的成功的代表,直至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最高位置,可謂是登峰造極。 可以說,和珅是個特別務實的人,也是個特別有原則的人,在對物質財富的佔有上可以極度放縱,但在皇權上,是絕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他對於皇帝的“忠”,實際上有兩層含義:一種是對皇帝允許和庇護自己斂財的感恩,一種是維持現狀以便於自己斂財可以更長久。和珅即便是做了全國最大的官,但他所形成的“忠君、斂財”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並沒有發生改變。不僅如此,和珅的所謂的成功,也成了當時官員隊伍學習的楷模和效仿的典範,也慢慢演變成了當時的為官之道,各級各類官員都紛紛如此操作,於是,才有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之說。這說明,當時和珅的這種“經驗”,是被大家所接受和認可的。這些貪官們雖然橫徵暴斂、魚肉百姓,但對於皇帝卻是忠心耿耿。貪的是國家的錢,皇帝不追究,別人自然就不能怎樣,所以,這些人才得以心安理得、肆無忌憚。 和珅的官位高,權力大,勢力也大,圍著自己轉的“和系”的官員就必然很多。在過去,官員之間的這種“結黨”行為是嚴厲禁止的,但和珅卻平安無事,這也正說明了乾隆皇帝早就把和珅看透了。和珅儘管位居群臣之首,但和皇帝比起來,也只不過是如來佛手心裡的孫猴子而已,鬧不出什麼妖蛾子來。況且,金錢是一柄雙刃劍,和珅手裡聚斂的這筆特別巨大的財富,一方面是富有的滿足,從另一個角度講,是對他形成了牽制和壓力。正所謂“高處不勝寒”,和珅既然挖空心思地積累這麼多的財富,就更怕失去它,而能真正讓這筆財富留下來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皇帝。所以,精明的和珅清醒地知道這一點,他不想讓自己以及自己擁有的財富成為不穩定元素,便會自覺地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更加地忠於皇帝。和珅與其他中央和地方的官員所結成的無形的關係網,也是純粹靠金錢來維繫的。這些人結成的這張網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構建能夠順利得到物質財富的一條渠道,而不是為了營造與皇帝抗衡的另一個權力核心。對於這個圈子的建設,和珅作為主導者,是不可能讓其變成有謀逆政治主張的非法組織,而只是互相利用和制約的鬆散結合,不但不會危及皇權,相反,他會在圈子裡傳播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讓更多的人認同這樣的“忠君”思想,進而,讓乾隆的皇權統治更加牢固。於是,在這個思想的主導下,和珅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在這個圈子裡做自己的財富領袖,而乾隆皇帝可以高枕無憂地做自己的最高統治者。兩者平安相處,互利雙贏。
其次,乾隆皇帝或許有“肉爛了還在鍋裡”的想法。 在封建社會,社會財富的所有權都屬於皇帝,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便是給予某些大臣一些土地、房屋、金錢,也是賞賜的,是一種使用權的暫時轉移,根本所有權還是屬於皇家的。不僅僅是這些物質上的,就連所有的公民,也都是皇帝的臣民,生殺予奪,都掌握在皇帝手裡。 和珅貪財,聚斂了驚人的財富,這樣的事情英明的乾隆皇帝不可能不知道。之所以聽之任之,一方面有上述第一個原因之外,另一個原因,無非就是讓和珅暫時代管一下罷了。國家真的要是需要了,可以隨時將之拿回來,一道聖旨,和珅不敢不從。 另外,這筆巨大的財物放在和珅家裡,皇帝很放心。因為那個時候還不存在貪官向海外潛逃那一說,也還不可能將貪汙的鉅款秘密轉移到海外的金融機構。所以,貪汙再多的錢物,也只好藏在自己的家裡。不論是國家的大金庫還是個人的小金庫,“肉爛了還在鍋裡”,反正都是皇家的,乾隆皇帝深深知道這一點,便不會視做一塊心病了。 再而言之,那個年代還沒有發行紙幣,都是金屬貨幣。而且,那個時候也沒有銀行,不可能存在銀行裡吃利息,所以,和珅貪汙受賄的成堆的金銀便只好堆在自家的庫房裡。這樣,也相當於為國家的金庫節約了場地。況且,和珅所貪汙受賄的錢物中,有很多是那些價值不菲的古玩字畫、奇珍異寶。如果將這些寶貝放在宮裡的庫房,那些管庫的太監們因為不是自家的東西,便不可能會特別經心,常年的蟲蛀鼠咬、發潮黴爛,肯定會對這些寶物造成損害。尤其是那些古字畫,有可能遭到滅頂之災。而放在和珅家裡,他是個視金錢比生命還重要的守財奴,肯定會嚴加看護,特別精心地來保護,保證不會有任何毀損的。和珅的貪婪,也決定了錢物在他的府上是隻能進不能出,拿出去比割自己的肉還疼,更不會施捨救濟老百姓。如果說是清官,就不好保證了,不僅沒錢,即便真的有了錢,根本存不住,轉手就發給下面的百姓了。作為政府,從老百姓身上搜刮錢財肯定會引發人民的不滿。而借貪官的手,搜刮了民脂民膏,百姓的怨言更多的是發洩在貪官身上,對於皇帝的形象損傷不大。如果象徵性地把民憤極大的貪官處決了,還可以得到百姓的頌揚。而那些贓款贓物,自然是要收繳國庫的。這樣,作為帝王,就可以名利雙收了。事實也證明,乾隆皇帝的判斷和抉擇是正確的。
第三,乾隆皇帝不缺錢。 清朝貪官的大量產生,是與當時國家的政治、經濟等大環境是有關係的。和珅所得勢的時期,是康乾盛世的後期。總的來看,國家很富有,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能得到保證。最最關鍵的,當時是一個和平發展的時期,從康熙後期到雍正,再到乾隆,國家已經有近百年沒有進行過大的戰爭了。大家都知道,在封建社會里,戰爭是對一個國家財力物力人力消耗最大的事情。因為是冷兵器時代,打仗主要靠的是人力。倘若有了戰爭,便會在全國範圍徵兵,徵走的都是青壯年的勞動力。以人力為主的農業,一旦勞動力缺失和減少,就會對產業造成巨大的損傷,國家的財政收入就會大大銳減,國力自然就會減弱。有時候,一場戰爭就足以毀掉一個曾經輝煌的王朝。比如唐朝的一場“安史之亂”的內戰,便把上百年積澱的繁榮昌盛給打沒了,唐朝也自此走向衰落。
在乾隆時期,國家是相對和平的,沒有任何的大戰爭,國家便沒有什麼特別大的開支。再加上那個時候是以第一產業即農業為綱,第二產業很不發達,國家也沒有什麼重點投資和重大工程專案,所花費的財政經費,主要是日常的行政辦公經費、人頭費和撥付的賑災款項等。再加上乾隆身體好,長壽,國家超過半個世紀不修皇陵。國家不缺錢,就是皇帝不缺錢,於是,乾隆便不會挖空心思算計和珅家裡的贓款。從這個角度說,和珅成為大貪官,也算是一個特別的時代的產物了。
-
6 # 豫北老崔
縱觀歷史長河之中有為民請命的清官,也有魚肉鄉里的貪官。其中貪官多不勝數,貪的花樣也五花八門,要說貪官曆史之最我們不由的想到歷史第一鉅貪和珅。和珅貪汙白銀將近十億兩,各種黃金古玩珍寶是當時清政府的十五年的財政收入,我們後人有句話叫和珅跌到嘉慶吃飽。和珅如此貪汙,乾隆到底知道嗎?
乾隆帝是否知道和珅是鉅貪
乾隆肯定知道和珅貪汙,其實乾隆也明白和珅的能力。和珅在賺錢方面遠遠大於和珅的貪汙能力,我們只記得和珅是天下第一鉅貪同時也忘記了和珅的賺錢能力。在當時社會環境什麼掙錢和珅就掙什麼錢,比如經營工商業,當鋪,銀號,而且跟當時的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都有經濟來往。
乾隆在位後期,自稱十全老人自信心爆棚,沉迷於個人享受上,南下江南,建行宮等等需要消耗大量銀兩。而和珅在管理財政,斂財方面完全可以說是百年一出的人才,把大清的財政打理好的同時又能賺的大量錢財,乾隆享樂的銀兩可以說大部分由和珅貢獻而來,和珅是鉅貪乾隆比誰都清楚。
乾隆為什麼可以容忍和珅如此斂財
和珅其實是貧苦出身,起初在朝廷內並沒有根基,和珅升官發財完全是乾隆的提拔,乾隆在和珅心中威嚴極高。和珅貪腐乾隆比誰都清楚,其奢靡生活需要和珅銀兩的支援,乾隆知道和珅的忠誠,其出身也不會動搖大清根基。和珅拍馬屁的功夫可以說是一流,每次都能逗樂乾隆,在者和珅能力出眾可力壓其他臣子,但惟乾隆馬首是瞻。和珅當然也明白乾隆才是自己安身立命之本,所以他全部心思都用到揣摩聖心上,他在這上面花的功夫超過了所有人,以至達到了一種無人可及的境界。和珅對乾隆的瞭解甚至超過了乾隆的接班人嘉慶。
和珅是送給嘉慶的新手大禮包
乾隆後期多地出現反叛勢力,平叛需要大量的軍事支出,國庫虧空,自己又貪圖享受,有和珅貪財可以說完全解決了乾隆的後顧之憂。和珅貪的越多,民眾只會辱罵貪汙的和珅,並不會辱罵享樂的乾隆。乾隆知道自己去查處自己寵信的大臣,就是承認自己重用和珅的錯誤,反之留給嘉慶處理既能充足國庫,又能立下威嚴得到民心。
說白了和珅貪汙是乾隆預設的,一個王朝需要和珅這樣得官員才能更好的發展,和珅也只不過是乾隆留給嘉慶得新手大禮包而已,和珅為魚肉乾隆為刀俎。
。
-
7 # 名偵探多根
乾隆皇帝知不知道和珅貪汙?
我認為是知道的!
至於為什麼知道貪不處理?我想只要有幾個原因:
1、和珅不管是長相還是能力,乾隆皇帝都是很喜歡的,要不然也不會嫁女兒給和珅的兒子。
2、和珅對乾隆是很忠心耿耿的,乾隆皇帝能夠絕對控制得了和珅,所以不擔心他造反,和珅也從沒想過造反。
3、帝王之術,用和珅還平衡朝堂勢力,所以不殺他。
4、乾隆皇帝給嘉慶的親政大禮,殺和珅樹威信。
5、乾隆太喜歡和珅,想讓他陪葬,但“千古一帝”又不想揹負這個汙點,所以交代了嘉慶,只殺和珅一人,所以乾隆皇帝頭七過完,和珅給自己先過頭七就自殺身亡了。乾隆把女兒嫁給他兒子也是保住和珅家人。
-
8 # 王喜堂
乾隆皇帝當然心知肚明:帝王之術仰仗他來解決;鞏固皇權就要平衡各方勢力;和珅雖貪,但還是忠心有加;跑了和尚跑不了廟,必要時隨機收拾他。
-
9 # 無所不是說
和珅就是乾隆的一個寵物豬。有人喜歡狗,有人喜歡貓,而乾隆皇帝喜歡豬。豬,貪婪,賣萌,獻媚,享受。西遊記裡的豬八戒是一個完美的體現。乾隆喜歡的這個寵物豬,不僅討好了乾隆,供乾隆享樂。最重要的是乾隆知道豬養肥了是可以宰的。
-
10 # 小星星123456
乾隆肯定知道和珅貪汙,第一點,和珅貪汙的數額之大能抵清朝朝廷的二十年稅收,不管這個說法是不是真的,但誰都不能否認和珅貪汙的數量大,而一個能夠開創乾隆盛世的皇帝,不可能連這麼明顯的事情看不出來。第二點,乾隆在主政前期對貪腐還是很痛恨的,當時也查抄不少官員,後來有了和珅這個得力干將,在政務上有所懈怠,對貪汙之事很多都是交給和珅處理!而和珅在很多時候都是從輕發落!如果和珅不是貪汙,那就是結黨營私。乾隆會饒得了和珅嗎?第三點,乾隆後期也有不少戰事,戰爭一響,黃金萬兩,這些戰爭經費大部分都是和珅籌措的,可以說是幾次解了乾隆的燃眉之急,而這些錢又怎麼可能一朝一夕就能籌措出來!第四點,乾隆前期勤勤懇懇的工作,讓整個清朝走向鼎盛。如此的豐功偉績讓乾隆有些忘乎所以啦!開始好大喜功啦!花起錢來大手大腳。六下江南,大力營造圓明園!如此巨大的開銷都是和珅在籌措。如果說乾隆不知道和珅使用了非常手段,又怎能滿足乾隆皇帝的巨大胃口?
-
11 # 歷史棉花糖
這個問題我們在正史中肯定是不可能見到記載乾隆說"我知道他貪汙,我不知道他貪汙"云云了。所以也只能是推測各種可能性。
從歷史上看,和珅可是做到了十八世紀的世界首富了(這個並非杜撰,臺灣學者劉燦梁教授做過報告)。這個很顯然靠公務員工資是辦不到了。所以從常理不貪是不可能,但是乾隆爺不知道這事?
我們看看他到底有多少財產(實際上不都是貪汙來的,也有經營當鋪、綢緞莊等賺來的)
從《抄和珅家產清單》中,我們可以看到和珅斂財是如何瘋狂:
房屋3000間,田地8000頃,銀鋪42處,當鋪75處,赤金60000兩,1000兩一個純金大元寶100個,100兩一個銀元寶56600個,銀錠900萬個,洋錢58000元,制錢150萬文,銅錢150萬文。吉林人參600餘斤,玉如意1200餘柄,珍珠手串230串。桂圓大珍珠10粒,大紅寶石10塊。大藍寶石40塊,銀碗40桌,一米以上高的珊瑚樹11支,綾羅綢緞一共有14300匹,毛呢嗶嘰珊20000板,狐皮550張,貂皮850張,還有其它各種粗細皮56000張,銅器和錫器361000件,名貴瓷器10萬件。鏤金八寶坑床24座,西洋鍾460座,四季好衣服7000件,家人606名,婦女600名。摺合白銀11億兩。出自《人性的盲點—中國歷史上十大文臣之死》。
乾隆可是明君啊,可以說乾隆皇帝就像玩他手上的玉扳指一樣把和珅玩弄於股掌之上。這麼多財產,乾隆不可能不知道。康乾盛世不是白來的。
那麼這就引申出幾個問題:
和珅為什麼貪汙?他是怎麼貪汙的?
乾隆為何不制止?貪汙也有什麼好處?
首先,乾隆皇帝也貪玩啊。多次出遊,還幾乎每次都泡個妞回來。哥們,旅遊和泡妞你認為要不要花錢。錢從哪來?國庫?你想遺臭萬年嗎,國庫的錢是國家的,你用來泡妞是不行的。只能是私房錢,哪來私房錢?和大人給啊,和大人哪來的,不是很明顯了嗎。其實康熙皇帝當年就寫過小紙條給當時的江南造,大意是說"兄弟,該貪就貪點,我老去你家玩都不好意思了"(劉心武品紅樓夢中提過此事)。
真是有其爺必有其孫啊。而且據歷史記載紀曉嵐也是貪汙過的。但這都沒影響康乾盛世的歷史評價。
所以貪汙?可以理解為皇帝對下屬的額外補貼和手裡的小辮子。不聽話這個是大事,用你這個就是小事。
再說了大家工資一樣,沒有超額利益,哪有小弟死心踏地跟你?額外給人家好處人家才使出額外的勁頭啊。
貪汙的不管,那是都是皇帝手下能幹事能臣。
其次,人家乾隆也看到了,和珅貪的錢可是都沒匯到外國銀行。都在他家後院藏著呢。乾隆一想這不是國家的小金庫嗎。和珅跌倒,我兒子就吃飽了啊。存著唄。民國流出財富多少?那會兒真是管也管不住了。這就是放水養豬的策略。現金財富腐敗流出是該重視的,很難養住了。
再次,如果不貪錢,你要貪什麼?我的龍椅嗎?乾隆一看這和珅只貪錢,不結黨。特別是不和那些外圍大將來往,乾隆爺放心啊,和珅肯定不會造反啊。而且和珅外語就會多門,什麼漢語,滿語,阿拉伯語,英語,甚至會梵文(因為乾隆爺喜歡佛學沒事還打坐,那個打坐的椅子據說在馬未都手裡收藏)。就是現在和珅這本事也是國寶級的。當時的少數民族事務外交事務都是和珅的。英國曆史曾記載和珅與英華人談判,評語是:溫文爾雅,辯才無礙。評價可以說非常高的。乾隆離不開和珅啊。
所以乾隆皇帝是知道的,但是不僅不制止,反而暗地裡是幫助的(留下聖旨解釋)。這其中的帝王心術,權謀手腕確實值得我們深思。對於一個公務員來講,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不要因為金錢而迷失自己。和珅輸只在一個"德"字。堅守初心,砥礪前行。
(圖片採自網路)
-
12 # 陳郡楚生
知道。
以乾隆皇帝的政治智慧和閱歷,他一定知道帝國官員和身邊的人的貪腐情形,只不過他個人不願意承認或嚴厲追究罷了。皇帝老子被稱為孤家寡人,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為帝王的孤單寂寞:看似富有四海,高高在上,實則孤單寂寥,可憐可悲。身邊的皇子和嬪妃,有幾個不怕他?身邊的宦官侍衛,有幾人不溜鬚拍馬?在乾隆皇帝身邊,也許只有和珅還能與他交交心,聊聊天,這樣唯一的一個親信,即使乾隆清楚和珅貪腐,他能治和珅的罪,殺和珅的頭嗎?難得糊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留待子孫去處理吧!
-
13 # 漫步者6080
和珅貪不貪,乾隆當然心知肚明;皇帝講究的是帝王之術,一和珅是很有能力的,乾隆很多事仰仗他來解決;二皇帝要使自己權利牢固,就是要平衡各方勢力,如果滅掉了和珅一派,清流派做大,皇帝豈不有被架空的危險;三和珅雖然貪圖錢財,但忠心還是有加的,屬於皇帝的親信,不用擔心其反叛;四和珅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必要的時候隨時可以收拾他。
終上幾點,皇帝可以縱容著他,因為皇帝的最大職責就是保證自己的江山永固,牢牢抓住國家的主導權,人民的利益往往放在其次。
和珅雖不會治國統軍,無甚功業,但卻特別擅長於揣摩帝意,迎合君旨,玩弄權術,還會為皇上聚斂銀錢,供皇上支付各種不便公開動支國庫的費用,故能博取皇上歡心。正因為和珅擅長逢迎,摸透了也迎合了乾隆晚年志得意滿、好大喜功、愛聽諛言、文過飾非、自詡明君的心理,按其旨意辦事,又善於斂財以供皇上享用,所以受到特別寵信,成為乾隆帝的惟一心腹和代理人。
和珅為官20餘載,貪汙的錢物折算下來超過了10億兩白銀,相當於當時清朝15年的財政總收入。和珅以自己這樣的赫赫有名的“輝煌成績”,成為了歷史上貪官的代名詞。
和珅的主子,就是當時的乾隆皇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聖君,在治理國家方面做出了巨大成就,開創了康乾盛世。這麼聖明的一位帝王,怎麼偏偏就會對和珅的鉅貪視而不見呢?我不是史學家,也不是政治學家,所以,自己的理解難免會出現粗淺或昏悖,就當作是茶餘飯後的閒談吧。
首先,和珅成為鉅貪,對於乾隆與和珅來說,是雙贏的事情。
在古代的封建社會,國家處罰最嚴厲的罪行是謀逆造反。犯了反逆的大罪,絕對屬於十惡不赦,不僅僅是要滿門抄斬,還有可能被誅九族。一個國家在平和時期,什麼樣的人會謀逆造反?往往都是身居高位有實力的大官。眾所周知,官員所追逐的,無非就是兩樣,權與利。如果把權當作是最大的慾望和追求,這些人所看重的,不僅僅是對所有社會財富的佔有,更在於實現在精神上對社會的統治。一般而言,只有皇帝站在作為國家領袖這一特定的位置上,才能達到這樣的境地。如果一個官員有這樣的慾望和念頭,便是大逆不道,便是有謀逆之心。這樣的官員對於皇帝來說,是最危險的,也是真正的敵人,因為對自己的皇權統治產生了威脅,進而有取代自己成為新的皇帝的可能。所以,對於這部分人,皇帝決不會姑息,進行打擊也是絕不手軟的。
官員中的另一部分,就是以追逐和佔有物質財富為主要目的的那些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貪官們。此類人的貪腐程度,與和珅一樣,是和自己的職位高低密切相關的。在最初和珅從一個卑微貧寒的書生成為一個不起眼的小官時,是根本不敢奢望得到成箱的珠寶玉器和成堆的金燦燦、白花花的金銀的,或許,有人給他送上兩箱水果之類的土特產、請他到飯館撮一頓便會心滿意足、感激不盡。隨著得到皇帝的賞識被節節提拔,官越做越大,得到的好處便越多,在物質財富方面愈發地表現出了極強的佔有慾。在對於權力的認知和態度上,不是為了謀取更大的權力,而是為了更好地為自己攫取物質財富提供更大的便利。實事求是地講,他們個個都是飽讀史書並透過層層選拔才得以成為官員的社會精英,清楚地知道如何才能得到權力,靠自己的努力,更主要是靠真正的權力核心就是皇帝的給予。所以,他們便會想方設法取悅皇帝,不讓皇帝對自己設防,於是,在思想上絕對忠於皇帝,在行動上絕對服從和服務於皇帝,不遺餘力地維護皇帝的統治地位。當付出這樣的辛勤和努力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終於博得龍顏大悅,便被賞賜了更高的職位,進而得到了更多更好的撈取好處的機會。然後,再開始新的一輪迴圈,繼續堅持不懈地取悅皇帝,得到更大的官位,撈取更多的好處。和珅無疑是這些官員的成功的代表,直至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最高位置,可謂是登峰造極。
可以說,和珅是個特別務實的人,也是個特別有原則的人,在對物質財富的佔有上可以極度放縱,但在皇權上,是絕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他對於皇帝的“忠”,實際上有兩層含義:一種是對皇帝允許和庇護自己斂財的感恩,一種是維持現狀以便於自己斂財可以更長久。和珅即便是做了全國最大的官,但他所形成的“忠君、斂財”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並沒有發生改變。不僅如此,和珅的所謂的成功,也成了當時官員隊伍學習的楷模和效仿的典範,也慢慢演變成了當時的為官之道,各級各類官員都紛紛如此操作,於是,才有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之說。這說明,當時和珅的這種“經驗”,是被大家所接受和認可的。這些貪官們雖然橫徵暴斂、魚肉百姓,但對於皇帝卻是忠心耿耿。貪的是國家的錢,皇帝不追究,別人自然就不能怎樣,所以,這些人才得以心安理得、肆無忌憚。
和珅的官位高,權力大,勢力也大,圍著自己轉的“和系”的官員就必然很多。在過去,官員之間的這種“結黨”行為是嚴厲禁止的,但和珅卻平安無事,這也正說明了乾隆皇帝早就把和珅看透了。和珅儘管位居群臣之首,但和皇帝比起來,也只不過是如來佛手心裡的孫猴子而已,鬧不出什麼妖蛾子來。況且,金錢是一柄雙刃劍,和珅手裡聚斂的這筆特別巨大的財富,一方面是富有的滿足,從另一個角度講,是對他形成了牽制和壓力。正所謂“高處不勝寒”,和珅既然挖空心思地積累這麼多的財富,就更怕失去它,而能真正讓這筆財富留下來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皇帝。所以,精明的和珅清醒地知道這一點,他不想讓自己以及自己擁有的財富成為不穩定元素,便會自覺地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更加地忠於皇帝。和珅與其他中央和地方的官員所結成的無形的關係網,也是純粹靠金錢來維繫的。這些人結成的這張網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構建能夠順利得到物質財富的一條渠道,而不是為了營造與皇帝抗衡的另一個權力核心。對於這個圈子的建設,和珅作為主導者,是不可能讓其變成有謀逆政治主張的非法組織,而只是互相利用和制約的鬆散結合,不但不會危及皇權,相反,他會在圈子裡傳播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讓更多的人認同這樣的“忠君”思想,進而,讓乾隆的皇權統治更加牢固。於是,在這個思想的主導下,和珅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在這個圈子裡做自己的財富領袖,而乾隆皇帝可以高枕無憂地做自己的最高統治者。兩者平安相處,互利雙贏。
其次,乾隆皇帝或許有“肉爛了還在鍋裡”的想法。
在封建社會,社會財富的所有權都屬於皇帝,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便是給予某些大臣一些土地、房屋、金錢,也是賞賜的,是一種使用權的暫時轉移,根本所有權還是屬於皇家的。不僅僅是這些物質上的,就連所有的公民,也都是皇帝的臣民,生殺予奪,都掌握在皇帝手裡。
和珅貪財,聚斂了驚人的財富,這樣的事情英明的乾隆皇帝不可能不知道。之所以聽之任之,一方面有上述第一個原因之外,另一個原因,無非就是讓和珅暫時代管一下罷了。國家真的要是需要了,可以隨時將之拿回來,一道聖旨,和珅不敢不從。
另外,這筆巨大的財物放在和珅家裡,皇帝很放心。因為那個時候還不存在貪官向海外潛逃那一說,也還不可能將貪汙的鉅款秘密轉移到海外的金融機構。所以,貪汙再多的錢物,也只好藏在自己的家裡。不論是國家的大金庫還是個人的小金庫,“肉爛了還在鍋裡”,反正都是皇家的,乾隆皇帝深深知道這一點,便不會視做一塊心病了。
再而言之,那個年代還沒有發行紙幣,都是金屬貨幣。而且,那個時候也沒有銀行,不可能存在銀行裡吃利息,所以,和珅貪汙受賄的成堆的金銀便只好堆在自家的庫房裡。這樣,也相當於為國家的金庫節約了場地。況且,和珅所貪汙受賄的錢物中,有很多是那些價值不菲的古玩字畫、奇珍異寶。如果將這些寶貝放在宮裡的庫房,那些管庫的太監們因為不是自家的東西,便不可能會特別經心,常年的蟲蛀鼠咬、發潮黴爛,肯定會對這些寶物造成損害。尤其是那些古字畫,有可能遭到滅頂之災。而放在和珅家裡,他是個視金錢比生命還重要的守財奴,肯定會嚴加看護,特別精心地來保護,保證不會有任何毀損的。和珅的貪婪,也決定了錢物在他的府上是隻能進不能出,拿出去比割自己的肉還疼,更不會施捨救濟老百姓。如果說是清官,就不好保證了,不僅沒錢,即便真的有了錢,根本存不住,轉手就發給下面的百姓了。作為政府,從老百姓身上搜刮錢財肯定會引發人民的不滿。而借貪官的手,搜刮了民脂民膏,百姓的怨言更多的是發洩在貪官身上,對於皇帝的形象損傷不大。如果象徵性地把民憤極大的貪官處決了,還可以得到百姓的頌揚。而那些贓款贓物,自然是要收繳國庫的。這樣,作為帝王,就可以名利雙收了。事實也證明,乾隆皇帝的判斷和抉擇是正確的。
第三,乾隆皇帝不缺錢。
清朝貪官的大量產生,是與當時國家的政治、經濟等大環境是有關係的。和珅所得勢的時期,是康乾盛世的後期。總的來看,國家很富有,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能得到保證。最最關鍵的,當時是一個和平發展的時期,從康熙後期到雍正,再到乾隆,國家已經有近百年沒有進行過大的戰爭了。大家都知道,在封建社會里,戰爭是對一個國家財力物力人力消耗最大的事情。因為是冷兵器時代,打仗主要靠的是人力。倘若有了戰爭,便會在全國範圍徵兵,徵走的都是青壯年的勞動力。以人力為主的農業,一旦勞動力缺失和減少,就會對產業造成巨大的損傷,國家的財政收入就會大大銳減,國力自然就會減弱。有時候,一場戰爭就足以毀掉一個曾經輝煌的王朝。比如唐朝的一場“安史之亂”的內戰,便把上百年積澱的繁榮昌盛給打沒了,唐朝也自此走向衰落。
在乾隆時期,國家是相對和平的,沒有任何的大戰爭,國家便沒有什麼特別大的開支。再加上那個時候是以第一產業即農業為綱,第二產業很不發達,國家也沒有什麼重點投資和重大工程專案,所花費的財政經費,主要是日常的行政辦公經費、人頭費和撥付的賑災款項等。再加上乾隆身體好,長壽,國家超過半個世紀不修皇陵。國家不缺錢,就是皇帝不缺錢,於是,乾隆便不會挖空心思算計和珅家裡的贓款。從這個角度說,和珅成為大貪官,也算是一個特別的時代的產物了
回覆列表
和珅為官20餘載,貪汙的錢物折算下來超過了10億兩白銀,相當於當時清朝15年的財政總收入。 和珅以自己這樣的赫赫有名的“輝煌成績”,成為了歷史上貪官的代名詞。
首先,和珅成為鉅貪,對於乾隆與和珅來說,是雙贏的事情。
和珅是個特別務實的人,也是個特別有原則的人,在對物質財富的佔有上可以極度放縱,但在皇權上,是絕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他對於皇帝的“忠”,實際上有兩層含義:一種是對皇帝允許和庇護自己斂財的感恩,一種是維持現狀以便於自己斂財可以更長久。和珅即便是做了全國最大的官,但他所形成的“忠君、斂財”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並沒有發生改變。不僅如此,和珅的所謂的成功,也成了當時官員隊伍學習的楷模和效仿的典範,也慢慢演變成了當時的為官之道,各級各類官員都紛紛如此操作,於是,才有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之說。這說明,當時和珅的這種“經驗”,是被大家所接受和認可的。這些貪官們雖然橫徵暴斂、魚肉百姓,但對於皇帝卻是忠心耿耿。貪的是國家的錢,皇帝不追究,別人自然就不能怎樣,所以,這些人才得以心安理得、肆無忌憚。
其次,乾隆皇帝或許有“肉爛了還在鍋裡”的想法。
這筆巨大的財物放在和珅家裡,皇帝很放心。因為那個時候還不存在貪官向海外潛逃那一說,也還不可能將貪汙的鉅款秘密轉移到海外的金融機構。所以,貪汙再多的錢物,也只好藏在自己的家裡。不論是國家的大金庫還是個人的小金庫,“肉爛了還在鍋裡”,反正都是皇家的,乾隆皇帝深深知道這一點,便不會視做一塊心病了。
第三,乾隆皇帝不缺錢。
和珅所得勢的時期,是康乾盛世的後期。總的來看,國家很富有,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能得到保證。最最關鍵的,當時是一個和平發展的時期,從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國家已經有近百年沒有進行過大的戰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