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振華

    韓愈是中唐時期的一代文宗,《春雪》便是他的佳作,全文如下: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這首詩確實是描寫春景的。因為首句寫人們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一個“都”字,透露出這種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中,“驚”字最宜玩味,它寫出了人們在焦急的期待中終於見到“春色”萌芽而新奇、驚訝、欣喜的神情,十分傳神。雖然春色姍姍來遲,但畢竟就要來了。詩人則是把早春二月裡的風光,描繪的極為生動,也非常的細膩,充滿了一種真摯的情感。

  • 2 # 愛文言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韓愈在朝中任史館修撰,知制誥。對於到過嶺南的韓愈來說,北方的春天來的稍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長出來,作者便借鑑岑參《白雪歌》之意,創作了七言絕句《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春雪》是以輕快、擬人的筆法描寫北方春景。此詩於常景中翻出新意,知微見著,靈動活潑。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新年即陰曆正月初一,這天前後是立春,所以標誌著春天的到來。新年都還沒有芬芳的鮮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們分外焦急。立春之後,下場桃花雪,給人帶來欣喜,一個“都”字,流露出這種急切的心情。“驚”字最值玩味。它寫出了韓愈在焦急的期待中終於見到“春色”的萌芽的驚喜神情。此外,“驚”字狀出擺脫冬寒後新奇、驚訝、欣喜的心情 。這一“ 初”字,含有春來過晚、花開太遲的遺憾、惋惜和不滿的情緒。從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華”,一抑;後句“初見草芽”,一揚,跌宕有致,波瀾起伏。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兩句表面上是說有雪而無花,實際感情卻是:人倒還能等待來遲的春色,從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卻等不住了,竟然紛紛揚揚,穿樹飛花,自己裝點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開)未來,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遺憾,但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不也照樣給人以春的氣息嗎!詩人對春雪飛花主要不是惆悵、遺憾,而是充滿了欣喜。一個盼望著春天的詩人,如果自然界還沒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來。這就是三、四兩句的妙處,它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可謂神來之筆。“卻嫌”、 “故穿”,把春雪刻畫得多麼美好而有靈性。詩的構思甚奇。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彷彿有了人的美好願望與靈性,同時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似乎也給人春的氣息,為詩歌增添了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渲染了熱鬧的喜悅氣氛,這就是運用擬人手法的妙處。初春時節,雪花飛舞,本來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的原因,可是,詩人偏說白雪是因為嫌春色來得太遲,才“ 故穿庭樹”紛飛而來 。這種翻因為果的寫法,卻增加了詩的意趣。“作飛花”三字,翻靜態為動態,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鬧,一翻再翻,令讀者目不暇接。

    清代劉公坡在《學詩百法》評價:"作詩實寫則易落板滯,空翻則自見靈動。唐詩中韓愈《春雪》一首,可謂極空翻之能事矣。”可謂中肯之言。

  • 3 # 黃土情愫

    韓愈的《春雪》是以雪起興,表達了人們在漫長的等待中,終於感悟到了春的氣息。當詩人看到飛雪中初萌的春芽,那種驚訝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生。雖然春天姍姍來遲,但報春的綠芽的確給人們帶來了希望,帶來了無限的生機。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華,

    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

    北方的春天總是姍姍來遲,初春之際依然是一派蕭然之景:春寒料峭,衰草無芽;流水殘冰,枯樹無花。春雪紛紛大地蒼涼,忽見綠色不勝驚訝。

    《春雪》,是以初春之景,寄託了人們對春天和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

  • 4 # 令如9

    春雪【作者】韓愈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春天讓人聯想到欣欣向榮,聯想到和風細雨,聯想到草木蔥蘢,譬如以下的詩句: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很多的文人墨客都著眼於明媚芬芳的景色來直接表現春天的美好,而韓愈這首春雪卻獨闢蹊徑,別樹一幟,處處稱奇:

    一奇為盼春,新年都未有芳華。氣候日暖,時節已過,經歷了一季的凜冬酷寒,人們早已滿心期待著春朝的繁花似錦,但大地萬物看上去還似那麼蕭條,枝葉枯敗,黑白黃灰,唯不見色彩斑斕,徒留遺憾。

    二奇為驚春,二月初驚見草芽。就在這朝朝暮暮的企盼之際,有一日忽然在某個角落發現有一叢嫩黃色的草芽冒出頭來,那麼柔弱不堪,卻又讓人欣喜異常。這是春釋放出的一個訊號,是萬靈窺視的一雙眼睛,相信只要耐心等待,這小小的草芽必定會化作春草燦漫的整個山野!

    三奇為怨春,白雪卻嫌春色晚。等待總是需要時間的,有的人善於隱忍,有的人卻未必就這麼有耐心了!春之佳人遲遲不肯露面,企足翹望,柔聲召喚,夜半祈禱,佳人卻依然擺足了姿態。這不,連白雪都看不下去了!

    四奇為化春,故穿庭樹作飛花。片片雪花從天而降,穿堂繞樹,宛如朵朵白色的花朵和蝴蝶般蹁躚飛舞,輕柔白潔,輕盈芬芳。花非花,雪非雪,花雪兩相宜。擁入懷中,附在額頭,雙手輕捧,隨即融化為冰涼晶瑩的水珠,沁人心脾。

    綜上,這首詩不僅工警奇巧,而且以“盼春”“驚春”“怨春”“化春”為主題環繞銜接,相互映襯,更顯得春光遲緩,猶如一位迤邐而來遲遲不肯露面的絕代佳人,自然應屬於描寫春景的上乘之作。

  • 5 # 原卉詩詞

    說《春雪》是描寫春景,不如說它是期待春景。

    全詩為: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首句說:新年都還沒有芬芳的鮮花,巳經使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們分外焦急了。—個"都"字,便透露出大家的這種急切心情。笫二句從側面說二月無花。—個"驚"字值得玩味,使讀者體會到了詩人在焦急中終於見到草芽,那是春色的萌芽啊!詩人為之而驚喜,春色雖然姍姍來遲,但他畢竟就要來了。第三四句從表面看好像是說有雪無花,其實詩人真正要表達的是:人似乎還在等待遲來的春色,但雪卻等不住了,竟然飄飄蕩蕩,穿樹飛花,自己裝點出了—派春色。這春雪不照樣給人們以春天的氣息嗎?

    在寫作手法上,頭兩句"未有芳華"為抑,"初見草芽為揚。—抑—揚,跌宕騰挪,波瀾起伏。後兩句採用浪漫主義手法,自然界春未到,詩人即用他的生花之筆為我們幻化出了—片春色。雪花飛舞,本是春前常景,詩人卻把他說成是雪花嫌春太遲,故而自"作飛花"以扮春景。把靜態翻作動態,把春前的冷落翻成春中的熱鬧,真可謂筆下生花了。

    今天讀韓愈的《春雪》詩,似乎給了我們另—層啟示:雖然我們今天還處在疫魔的寒威下,但有黨中央的精準施策,有科學家,醫家的全力以赴,有全華人民的齊心合力,這些不正是融融的春風嗎?更何況,春的腳步巳加快向我們走來。祖國的春天—定會按時到來。

    讓我們與韓文公—道,期盼和迎接春天吧!

  • 6 # 猛哥說

    一代文宗、中唐文壇領袖韓愈的《春雪》作於元和十年即815年,韓愈時年48歲。這首《春雪》以寫初春的雪景,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擔憂和期待舒展個人抱負的心情。

    《春雪》韓愈(中唐)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第一種心情:對國家命運和時局動盪的擔憂。

    春天代表希望和新的開始,而新年到了也立春了卻春寒料峭,不見生機盎然。以白雪飛舞暗語自己的心情。

    韓愈創作《春雪》當時,有一個宏大的歷史背景。

    元和九年(814)年九月,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其子吳元濟逆立父職。並派兵掠奪四鄰,切斷了向長安的歲賦之路,擁兵自重。一時釀為朝廷重患。

    加上吳元濟與淄青節度使李師道互相勾結,殺害了朝廷主戰派宰相武元衡,御史中丞裴度也受傷。

    幾個月後,韓愈作了這首《春雪》。

    第二種心情:為國效力的個人抱負。

    作《春雪》的當年韓愈晉升為中書舍人,作者把白雪擬人化,故穿庭樹作飛花。表現了自己渴望春天早日到來,施展個人抱負的進取精神。

    面對當時的時局,唐憲宗決心討伐藩鎮,但是形勢十分複雜,各路征討淮西的軍隊久未有功,朝中主戰派與主和派爭論不休。在此關鍵時刻,韓愈上言,堅決支援主戰派宰相裴度,指出淮西“殘弊困劇之餘,而當天下之全力,其破敗可立而待”,現今關鍵即“在陛下斷與不斷耳”,力促憲宗下決心平定叛亂,並條陳用兵策略和平叛方略,得到憲宗和裴度的賞識。

    元和十二年(817年),在討伐淮西叛軍四年後仍然沒有結果的情況下,宰相裴度親自掛帥出征,並提請朝廷任命韓愈為行軍司馬,作為隨員一同出征。在征討淮西的過程中,韓愈積極輔佐宰相,立下大功,回朝後,被授予刑部侍郎。

    綜上,結合當時的時局和作者個人經歷,韓愈這首《春雪》是借景抒懷,表達了對國家的擔憂、期待施展個人抱負的心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很多人討厭摩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