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認真胡侃

    我在深圳工作了十幾年了,這種情況真的是太稀鬆平常不過了,我曾經問過其中的原因,也不能說出個真實的原因,在此我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其實也是想得到真實的答案。如果一個企業因為各種客觀因素需要變更廠名和法人代表,無可非議,也是法律允許的。如果一個企業經常變更,這個企業一定是存在問題。如果企業轉型升級或股權變化,變更廠名和法人代表,是正常的現象。如果什麼都沒有發生變化,卻隔三差五變更廠名和法人代表,它一定是在規避一些東西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我知道的現象,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以此種方式應對勞動法保護工人的權利。這種情況大多數是想透過變更這些,淡化或消除員工的工齡,以便在勞動糾紛中把握主動權。提倡這種做法的企業負責人其實法盲,這些變更根本改變不了事實。

    二,透過變更廠名或法人代表,表示自己企業發生變化的假象,然後透過各種操作來規避各種必繳的費用。這種做法雖然不合法,但是操作得當,確實可以做到偷稅漏稅。

    三.老闆透過法人代表的變更,想卸責,透過變更法人為下屬或其他人。可能是法人的經濟原因,無法融資,透過變更就可以曲線救國。或者是工廠的各種不正規的管理,造成大量勞資糾紛,為避免損害自己的名聲而由下屬擋槍。

  • 2 # 默默耕耘的蟻族

    下面我們就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工廠每三年要進行名稱和法人代表的變更。

    《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提出,自2014年3月1日起取消企業年檢改為“年報”公示制度。

    註解:也就是說年檢改為企業每年自己上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抽檢你上報資訊的真實性。

    對未按規定期限公示年度報告的企業,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市場主體信用資訊公示系統上將其載入經營異常名錄,提醒其履行年度報告公示義務。企業在三年內履行年度報告公示義務的,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恢復正常記載狀態;超過三年未履行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將其永久載入經營異常名錄,不得恢復正常記載狀態,並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黑名單”)

    註解:是指你不主動上報的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資訊系統裡把企業狀態標註為異常,三年中企業每年報的話,就可以申請解除這個狀態,如果繼續不報持續三年,企業就被拉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裡

    如果是這樣的話,工廠就可以在這三年裡想怎麼生產就怎麼生產,用最低的成本獲得最高的利潤,這樣的話每三年重新註冊一個工廠的好處就多的很了

    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應對抽檢、上門督促你上報“年報”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

  • 3 # 歲月無痕否

    大家好,在這裡我就發表一下我自己的個人看法。

    第一,有可能像國家的几几五規劃一樣,這些廠可能是每三年為一個時期,如果這個時期的目標達到了就會調整股比,或者追加投資,該公司為有限公司或者股份公司,公司性質改變了當然要改名字了。

    第二,參股方或者全體股東認為上一個時期的名字不合適要求修改公司名稱,這種情況也是有可能的。

    第三,和法律打插邊球,有些廠有過不良記錄,或者稅務和財務上有問題,這時候更換廠名和法人代表來逃避稅務局的清查。

    第四,還有可能是為了逃避債務,讓債權人找不到自己從而逃避掉自己所欠的財務。

    總之,更改廠名和法律代表要麼是為了公司更好的發展,要麼就是和法律打插邊球逃避什麼。

  • 4 # 寧靜致遠hps

    一般換廠名的原因是企業轉型,改朝換代,欠資躲債,有過一次不良記錄,打政策擦邊球,皮包公司,迷信。

    換法人除上外還有有:違規違法犯罪的,人事正常調整的。

  • 5 # 80後的c先生

    本人也是工廠企業主,也是法人代表。

    關於這個問題最重要的原因是為了規避風險,比如債務糾紛,用工糾紛。最最重要的是避稅!現在很多企業如果本分按照規定交稅我可以說八成的實體工廠是沒錢賺的,那麼就只好打打擦邊球規避一些稅費了,但是稅務局每年會抽查,查出來企業會被罰的傾家蕩產。所以三年換個名稱,讓以前的公司自動進入黑名單。而且經常這樣做的老闆肯定自己不是法人代表。

    還有別的原因,但是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因素

  • 6 # 侖者之山

    第一,因為經營不善,而改做其他行業。

    第二,因為經營有略,企業升級。

    第三,還有大家想不到的一些,突出原因,比如因為社會關係,得罪一些特殊社會人員,根本不願意和其糾纏,而改名字或者換名字及法人。

  • 7 # 星峰財經

    大家知道當企業法人代表是有風險的,除了經營風險,可能會被上下游的廠家產生法律糾紛,法人代表的名字就會被列入涉訴名單,那麼企業的經營貸款什麼的都會有影響,哪怕是贏了訴訟。還有就是如果一個企業經營後登出,那是非常麻煩的,不及時登出,如果想新開公司作為股東,是不可以的。所以一個有多個經營實體的企業,通常會找人做企業法人代表。有些企業幾個股東會說好,幾個人輪流當法人代表。這是我的親身經歷,希望大家留言探討。

  • 8 # 月上柳梢後頭

    這型別的公司,莞惠深特別多,有很多甚至是一兩年一換,跟游擊隊一樣,騙幾家換一個殼

    2015年,想購買一套高低溫試驗箱,依當時我們所瞭解的,一般一套這類裝置根據規格,差不多10萬左右及以上。中間有一家東莞的公司聯絡上門,說他們的只要3萬多,我們初覺很詫異,後面聯絡過幾家莞惠深那邊的公司,價格都在三四萬左右,故以為原來公司(國有性質企業)負責的人吃回扣吃的很多。正準備定下來買的時,剛好一做工業主機板的供應商聯絡過來,聊到高低溫試驗箱,他聽說後,告訴我實情,說“這類公司都是游擊隊公司,你所聯絡的這些公司八九不離十的都是在一家工廠拿的貨,這些公司每一兩年就換個殼子,能騙一個是一個,我公司現在還丟著一臺,用了半年不到就壞了,聯絡他們人都不理,到現在公司都不存在了”

  • 9 # 深耕心田

    跟稅收有關係,改革剛開放,為了吸引外資,出臺:三免兩減半政策,前面三年全部免除稅收,第四、五年減一半,所以當時的大部分企業到了第三年就更換名稱及法人,來達到避稅目的。以當時廣東大部分都是來料加工企業,原材料及訂單兩頭都在外,國家是收不到什麼稅,但是解決很多就業人口,就業人員大部分都是內陸省份,廣東收益的是廠房租金,外匯差價,當地消費利益。當時的做法是無奈,不能用現在的眼光對待不同年代的做法。

  • 10 # 呂202002

    就是稅的問題!

    地方政府招商的政績觀不改變,這樣的事情還會更加多!

    三年稅收優惠到期,重新註冊個花不了什麼錢,還可以繼續享受優惠;換個法人,可以免責,很多麻煩都沒了。

  • 11 # 裕泰集團有限公司

    一句話解釋:稅務系統是允許初創立的企業頭兩年是虧損狀態,這樣就不用繳稅或者可以少繳稅。是企業合理避稅的一種策略。

    所以,社會上流傳著中國創業企業活不過3年的魔咒。其實,做生意的還是那幫人,只是換了一個公司名字和法人代表而已。看起來,當初的那個公司倒閉了,其實只是換了一個名字而已,公司還是那個公司,老闆還是那個老闆。只是我們看到的營業執照上面法人代表名字又換了另外一個人。

  • 12 # 熊貓投資

    企業在正常的經營過程中進行轉型的時候變更廠名或者是變更法人代表,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比如引進新的投資者或者原有的出資比例發生變化,新的控股人要求變更;再比如企業的主營業務發生變化,也可能會進行變更),法律上也允許這麼一個行為。但是這種情況並不會說很頻繁。頻繁變更的,一般都是存在問題的企業,你想,真正想做一家企業的,誰會這樣,畢竟企業的品牌樹立需要一定的時間及投入。那這些企業為什麼要這麼頻繁變更廠名及法人代表呢?

    遊擊企業

    打一槍換一炮,這是很多假冒偽劣產品生產者慣用的伎倆,這就好比我們在鄉村的街邊或者城裡的小店鋪上常常看到的清倉大甩賣的,雖然便宜,有的外表看上去還不錯,但是實際質量卻不行,常常用幾次後就報廢了,但是當你再去找他們時,卻早已不在那個地方經營了,所以所求無門。遊擊企業就和這些遊擊經銷商一樣,假冒偽劣產品銷售出去後,當收到的投訴電話越來越多時,就是他們改頭換面的時候了,到時候你再去找就找不到原來的那家企業了。即使找到變更後的企業,別人也會推脫已經轉讓了,你想起訴都起訴不了,原主體都已經不存在。

    逃避稅務

    比如公司有偷稅漏稅行為,或者有倒賣發票行為,一旦被查到問題就大了,頻繁變更可以降低被抽檢到機率。再者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稅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有些人一旦發現自己公司的金額做大了,就要換名重新變成小規模納稅人,以減少納稅。

    總結

    一般來說公司換名的原因主要是以上兩種,當然還有可能是坑員工(比如工齡重新計算等)或者其他原因等等,反正頻繁變更名字肯定不是好事,因為這樣會流失原有的客戶,一家企業只要是真正想做大做強的,就沒有人會這樣。

  • 13 # 魚重同學

    正常情況下,企業在正常的經營過程中由於轉型或其他原因(比如引進新的投資者、原有的出資比發生變化、新的控股人等),變更廠名和法定代表人是正常的,法律也允許這樣做的。但有的工廠一到三年就要變更一次廠名和法人代表這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這與企業每年要向工商行政管理機構提供的“年度報告”的規定有關。如果企業沒有按規定向工商行政管理機構提交資訊,將被納入到企業異常運營名單內,如果在三年內企業都沒有按規定提交資訊,就會被列入非法企業黑名單。所以每三年換一次,顯然是年度報告沒有得到妥善履行。不履行義務通常是為了避稅或者為了避免糾紛(如拖欠員工工資、公司債務等),只要進入黑名單,工廠就可以宣佈破產,並由正當理由解僱員工並解決糾紛問題。因此,如果是工廠名稱和法定代表人的異常更換,那絕對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逃避一些事情。

  • 14 # Leo聊影視

    1、有可能老闆信一些封建迷信;

    2、三年往往是一個職業經理人的任期,不行就被換掉了;

    3、改了名字和法人,可以躲掉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 15 # 小廖打野

    你好,為什麼有很多工廠三兩年的換廠名和法人代表,廠裡單子又不是沒有而且生意是越做越紅火還要換,這些主要是發生在一些比較大型的工廠,因為這樣的工廠投資大要大量的週轉資金,那什麼辦向銀行貸款啊,所以這樣的工廠經常換法人代表就是不想還錢給銀行

  • 16 # 初收小蒜財富

    從這個情況來看,工廠每三年換一次廠名及法人代表,這純屬於是逃避監管。

    怎麼這樣說呢?

    一、公司的廠名是一種無形資產,如果他在這個行業想做強做大,始終擁有廠名,那是必須的。只不過隨著企業的做大,可以將企業的性質進行更換,可以由一般的廠名改為有限公司等等。

    如果每三年換一次法人代表,以我的工作經驗和接觸的一些企業來說,一般屬於皮包公司,以開具發票為主,業務大部分為虛假,都是以幫助別人進行洗錢,淘貨等等。

    特別是這類企業,如果是商貿企業的話,那就毫無疑問,這個企業存在著重大違法嫌疑。

    商貿企業的許多業務兩頭在外,也就是說進貨在外、銷售在外。一般人很難接觸到它的實際真實業務,而這樣的公司在一個地方,一張辦公桌和幾個人員就行,如果這樣的企業眾多,監管部門也一下子無法查過來,在他們就要發現有問題時,三年一換,正好躲避了監管。

    二、如果是工業企業,對於這類企業經常變換廠名及法人代表的,也要高度注意,是不是冒牌貼貨、二是不是假冒劣質產品,三是不是三無產品等等?

    因為兩三年的一個週期裡,等到事情要暴露,他就已經所有的原來的進行了登出而更換,從而逃避監管。

    有些企業的法人代表,你看一下,也許法人代表只是一個虛名,或者一個年紀特別大的,到時候你要真正找法人代表時,這個人,也許是哪個邊遠山區的一個農民?

    所以,對於這樣的企業,我們一般的打工人員就不要為這樣的企業奮鬥而太多的投入,一發現苗頭,應該立即辭職,另找規範的企業。

  • 17 # 技經四座

    很多公司三年免稅,我知道的某公司,其實就有很多三個點的小公司和幾個有限公司組成,三個點的小公司開票滿額後,再以另一小公司開票,以此類推,可以省下10多個點的稅,經常更換法人,可以規避企業債務風險。

  • 18 # 何抱一

    真實案例,一個朋友在原公司被離職,他找了下一份工作。上班後,新廠給他交社保時,發現他上家工廠沒給交社保。一次他和人事閒聊時知道了這事,也知道了原廠做法不合法。他後來在網上聯絡我,問如果找原廠扯皮,可以拿回多少錢,我告訴他大概的金額和要準備的東西,叫抓緊去找原公司。他做事比較墨跡,拖了一段時間去找時,公司已經人去樓空了。

    很多工廠兩三年換一次廠名或法人代表,我估計你的意思是重新註冊新公司,原公司登出吧,像上面的例子,如果它更換廠名,法律責任跑不掉,但是它如果登出了,你就再也無法追究他的法律責任了

    所以,如果是登出原廠名和變更法人代表的話,可能有以下幾個考慮:

    1、之前有些用工成本應繳未繳,透過登出公司,洗脫法律責任。

    2、之前有些稅費之類應交未交,透過登出公司,逃避稅局追討。

    3、有些灰色事項,為了洗白,做這樣的操作。這裡順便提一句,主動讓你當法定代表人的事,最好不要答應。

  • 19 # 小美的生活日常

    與其說換廠名及法人,不如直接說經營不下去了 倒閉了,又重新開始,一般工廠都是一個法人一個廠名一直做下去,時間長了廠名就是廣告,不會經常換法人及廠名,如果真的是公司需要也可以加多一個品牌,稅務那一塊跟換了人也是差不多的,好不了多少

    成都有一家自媒體公司,不要說三年,一年不到就換幾次法人和公司名,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經營不守信用,他的產品出去麻煩太多,售後問題太多,又不願意去處理,或者根本就處理不了,但是客人又一直找他們終止合作,但她又不願意退回已收到資金,希望客人直接放棄,乾脆就直接玩失蹤或者換電話換廠名換法人,說原來的公司不在了,現在是誰誰誰.....換了公司名還是原班人馬繼續走之前的道路,更加誇大其詞的去誘導客戶合作,最後玩大了,有些商家找到電視臺曝光他們,結果警察一鍋端,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所以一般正常經營的情況下是不太會去更換,也有一部分是其它原因正常更換,但是極少數的,遇到經常更換的廠家,大家不管是合作還是打工都多留個心眼吧

  • 20 # 使用者5013830917827

    本人認為:主要是避稅,我在深圳特區待了十多年,這類的工廠我見過不少。

    當時特區為了吸引更多外資企業落戶深圳,其中有一項特惠政策是:新企業頭兩年實施免稅優惠。一些為數不少的企業老闆為了鑽特區的空子,採用每三年換一次廠名及法人代表來避稅。

    說實話,有如上操作的都是一些經營不好的小企業,那些經營得好,賺到風生水起的企業那肯隨便更改公司的大名呢?只有那些實力不濟,資金週轉不順暢的小企業才有這類不光彩的做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錢又沒有、女朋友又分手,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