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94暖心小哥

    1.袁闊成:1929年出生,遼寧營口人,評書藝術大師,享譽海內外,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闊成"之說。代表作《三國演義》《西楚霸王》《水泊梁山》等,語言生動幽默,內容新、語言新,風格自成一體,已於2015年去世。

    2.單田芳:中國著名的評書大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從藝半個多世紀,錄製了很多大家都很喜愛的作品,《隋唐演義》《三俠五義》《亂世梟雄》等,開創了評書走向市場的先河。就在2018年九月,單田芳於11日下午3點30分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世, 享年84歲。

    3.陳青遠:瀋陽城南紅菱堡子人。誕辰:1923年,農曆癸亥年二月。逝世:1988年8月28日。六歲起即隨父親陳仲山學唱東北大鼓,九歲開始登臺,十五歲起正式掛牌,十六歲起行藝遍及東北三省。1987年10月,帶病進京出席全國評書座談會。錦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他“著名評鼓書表演藝術家”的榮譽稱號,稱他“雅俗共賞,德藝雙馨”。

    4.連闊如:出生在二十世紀初,是評書演員連麗如的父親,王玥波的師爺。原名畢連壽,號樂天居士,1903年6月25日出生於北京安定門。1927年拜評書藝人李傑恩為師,學說《西漢演義》。1934年在北平報連載評書《三十六英雄》。1940年在廣播電臺播講《東漢演義》與《全本隋唐》。1949年表演的新書《夜渡大渡河》受到表揚。1954年在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開始播講評書《水滸》與《岳飛傳》。1957年錄製長篇評書《三國演義》。1963年,從宣武說唱團退休。1971年8月18日,因患腸癌逝世。

    5.王少堂:評話藝術家,“王派《水滸》”的代表人物。20歲時成為揚州評話界四大名家之一。代表作品《武松》、《宋江》。7歲從父學藝,9歲登臺,12歲以家傳武松十回正式從業,在揚州書壇嶄露頭角。此後,王少堂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不僅繼承父親的書藝,而且繼承了伯父的優點,並且兼收同行之長,終於繼承並完善發展了王派《水滸》,自己也成為了揚州評話一代宗師。

    6.劉蘭芳:1944年生於遼寧,隨母姓,六歲學唱東北大鼓後拜師學說評書。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79年開始,先後有百餘家電臺播出她播講的長篇評書《岳飛傳》,轟動全國,影響海外,後又編寫播出《楊家將》《紅樓夢》等30多部評書,多次獲國家級文藝大獎及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三八紅旗手”等稱號。

    7.田連元:1941年出生於長春,出身於說書世家。因父病,輟學從藝,沒有獲得一紙文憑。他靠借讀同學的課本,自學完成了初、高中、大學的文科課程,並在學藝之暇,遍讀名篇雜著開拓視野。1985年他錄製的長篇評書《楊家將》在全國各地電視臺交換播出反響強烈,首開了長篇電視評書的先河。代表作品:《隋唐演義》《楊家將》《瓦崗寨》等。

    8.連麗如:中國煤礦文工團評書演員,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主要作品有:《水滸傳》、《紅樓夢》等。從1993年至今,她多次赴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新加坡國際廣播電臺播出連麗如播講的《紅樓夢》也同樣受到了聽眾的熱烈歡迎。連麗如是第一個把評書藝術帶到國外的藝術家,也是第一個嘗試用評書來演播《紅樓夢》的人,受到了國外華人的讚譽。

    9.張少佐:1962年出生於河北定興,評書研究所掌門人、黑龍江省曲藝家協會理事。1980年張 少佐參加綏化文工團。後師從袁闊成。評書研究所掌門人、黑龍江省曲藝家協會理事。1989年開始在電臺播講評書,其中評書《大明劍俠》獲得"全國交換一等獎"。2007年8月15日,國際奧委會名譽主席薩馬蘭奇出席國際公平競賽獎頒獎儀式並親自為中國評書演員張少佐頒獎。

    10.田戰義(田佔義):1982年,田戰義陸續與沈永年等人合作創作長篇評書“秘密列車”、“虎門硝煙”、“林祥謙”、“民國風雲”、“李自成”、“絕密行動”以及古書新說“古今通鑑”等評書。對於田戰義播講近代史評書方面的成績,《東方文化整合》“中國評書藝術論”一書“名家評點”中稱:“田戰義是近年來播講近代史評書成就最高的演員”。

  • 2 # 想要小錢錢

    袁闊成,單田芳,陳青遠,連闊如,王少堂,劉蘭芳,田連元,連麗如,張少佐,田戰義。

    1.袁闊成:1929年出生,遼寧營口人,評書藝術大師,享譽海內外,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闊成"之說。袁先生的現代評書,可以說內容新、風格新、語言新,給聽眾流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他也是評書藝術改革的帶頭人,他勇躍雷池,首先撤掉書桌,使評書由高臺教化的半身藝術,變為講究氣、音、字、節、手、眼、身、法`步的全身藝術,為弘揚民族文化藝術做出了可貴的貢獻。代表作《三國演義》《西楚霸王》《水泊梁山》等,語言生動幽默,內容新、語言新,風格自成一體,已於2015年去世。

    .2單田芳:中國著名的評書大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從藝半個多世紀,錄製了很多大家都很喜愛的作品,2012年,在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1954年走上評書舞臺。1979年5月1日,單田芳重返書壇。1995年,單田芳成立了北京單田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07年1月26日,單田芳宣佈收山,《老店風雲》是他的收山之作。2011年,出版了自傳《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其作品《隋唐演義》《三俠五義》《亂世梟雄》等,開創了評書走向市場的先河。就在2018年九月,單田芳於11日下午3點30分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世, 享年84歲。

    3.陳青遠:瀋陽城南紅菱堡子人。誕辰:1923年,農曆癸亥年二月。逝世:1988年8月28日。六歲起即隨父親陳仲山學唱東北大鼓,九歲開始登臺,十五歲起正式掛牌,十六歲起行藝遍及東北三省。1987年10月,帶病進京出席全國評書座談會。陳青遠曾為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曲協遼寧分會常務理事、錦州市曲協副主席,曾當選遼寧省和錦州市政協委員,遼寧省文聯委員。錦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他“著名評鼓書表演藝術家”的榮譽稱號,稱他“雅俗共賞,德藝雙馨”。

    4.連闊如:出生在二十世紀初,是評書演員連麗如的父親,王玥波的師爺。原名畢連壽,號樂天居士,1903年6月25日出生於北京安定門。1927年拜評書藝人李傑恩為師,學說《西漢演義》。1934年在北平報連載評書《三十六英雄》。1940年在廣播電臺播講《東漢演義》與《全本隋唐》。1949年表演的新書《夜渡大渡河》受到表揚。1954年在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開始播講評書《水滸》與《岳飛傳》。1957年錄製長篇評書《三國演義》。1963年,從宣武說唱團退休。1971年8月18日,因患腸癌逝世。

    5.王少堂:評話藝術家,“王派《水滸》”的代表人物。20歲時成為揚州評話界四大名家之一。代表作品《武松》、《宋江》。伯父金章、父玉堂均為揚州評話藝人,擅說武(松)、宋(江)、石(秀)、盧(俊義)4個“十回”。7歲從父學藝,9歲登臺,12歲以家傳武松十回正式從業,在揚州書壇嶄露頭角。此後,王少堂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不僅繼承父親的書藝,而且繼承了伯父的優點,並且兼收同行之長,終於繼承並完善發展了王派《水滸》,自己也成為了揚州評話一代宗師。

    6.劉蘭芳:1944年生於遼寧,隨母姓,六歲學唱東北大鼓後拜師學說評書。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79年開始,先後有百餘家電臺播出她播講的長篇評書《岳飛傳》,轟動全國,影響海外,後又編寫播出《楊家將》《紅樓夢》等30多部評書,多次獲國家級文藝大獎及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三八紅旗手”等稱號。

    7.田連元:1941年出生於長春,出身於說書世家。因父病,輟學從藝,沒有獲得一紙文憑。他靠借讀同學的課本,自學完成了初、高中、大學的文科課程,並在學藝之暇,遍讀名篇雜著開拓視野。1985年他錄製的長篇評書《楊家將》在全國各地電視臺交換播出反響強烈,首開了長篇電視評書的先河。代表作品:《隋唐演義》《楊家將》《瓦崗寨》等。

    8.連麗如:中國煤礦文工團評書演員,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主要作品有:《水滸傳》、《紅樓夢》等。從1993年至今,她多次赴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新加坡國際廣播電臺播出連麗如播講的《紅樓夢》也同樣受到了聽眾的熱烈歡迎。連麗如是第一個把評書藝術帶到國外的藝術家,也是第一個嘗試用評書來演播《紅樓夢》的人,受到了國外華人的讚譽。

    9.張少佐:1962年出生於河北定興,評書研究所掌門人、黑龍江省曲藝家協會理事。1980年張 少佐參加綏化文工團。後師從袁闊成。評書研究所掌門人、黑龍江省曲藝家協會理事。1989年開始在電臺播講評書,其中評書《大明劍俠》獲得"全國交換一等獎"。2007年8月15日,國際奧委會名譽主席薩馬蘭奇出席國際公平競賽獎頒獎儀式並親自為中國評書演員張少佐頒獎。

    10.田戰義(田佔義):1982年,田戰義陸續與沈永年等人合作創作長篇評書“秘密列車”、“虎門硝煙”、“林祥謙”、“民國風雲”、“李自成”、“絕密行動”以及古書新說“古今通鑑”等評書。對於田戰義播講近代史評書方面的成績,《東方文化整合》“中國評書藝術論”一書“名家評點”中稱:“田戰義是近年來播講近代史評書成就最高的演員

  • 3 # 金色十二月

    老一代:袁闊成,陳清遠,連闊如,姜存潤,單田芳,劉林仙,田連元,劉蘭芳,連麗如

    將來最有可能成為青年一代評書大家的非王玥波莫屬

  • 4 # 我們就這樣走過

    小時候天天聽評書小說,那時候聽單田芳的評書最多,但最喜歡的還是袁闊成老師的,代表作《三國演義》那是任何人都講不出那個味道的,印象中他的評書中好像從來沒說錯過,別人甚至會把人物都說錯,總之聽袁老師的評書就是一種享受,他才是我心目中的評書大師,不知有沒有人認同

  • 5 # 王暉嗨

    湖北評書很有地方特點,何祚歡是代表人物,但現在何老已老,就沒有新人出現,只怕這門藝術要絕後了。評書有相聲演員發揚,但湖北評書誰來續承

  • 6 # 河南夏邑老玉米

    我是六零後,聽評書是我們消遣的方式中最重要的,沒有之一!聽劉蘭芳先生的《楊家將》《岳飛傳》是我每天必備的功課劉蘭芳王印權先生的《岳飛傳》是我買的第一本圖書劉蘭芳先生的評書有毛病,特別是在人物構畫方面有不足,但是是我最美好的回憶

  • 7 # 海過天空

    喜歡聽傳統評書的應該是八十歲以上的文化不高的老工人,那些老年知識分子或公務員喜不喜歡我不清楚。因為我父親(88歲)就喜歡聽評書。我是一位七O後談不上喜歡聽評書,因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文化娛樂較少也和大人一起聽評書。最先聽到的是劉蘭芳的《岳飛傳》《楊家將》至今印像很深。後來因為父親的緣故陸續聽到袁闊成的《三國演義》單田芳的《三俠五義》《童林傳》《封神演義》《白眉大俠》等比較多不一一列舉,連麗如的《劉秀傳》《伍子胥》田連元的《小五義》張少佐的《南京保衛戰》,以上六位應該是比較著名的評書表演藝術家,等我到了七八老十也要繼承傳統重溫童年記憶聽聽這些評書。

  • 8 # 菩提祁葉賽廣孝

    (不排名)常傑淼、李鑫荃、姜存瑞、連闊如、於樞海、袁闊成、劉立福、張化侑、於海寬、於海龍。

    注:單田芳、田連元、劉蘭芳為西河門。連麗如先生也能在這十人中,名額所限。袁田先生沒有師父,不能排進去。

    年輕人一輩中:王軍、王玥波、郭德綱不錯。

    南方評話中最愛陳政奇先生。

  • 9 # 手機使用者58353357202

    袁闊成老先生的評書巜烈火金鋼↗那叫個好聽。尤其是書中的肖飛買藥一節當時是聽了一遍又一遍。前段時間還在網上找到又聽了幾遍。

  • 10 # jacky小哥

    清末京城著名說書人袁靄棠(袁闊成祖父),袁氏三傑(袁傑亭,袁傑英,袁傑武)連闊如,袁闊成,單田芳,田連元,劉蘭芳,連麗如。

  • 11 # 愛上網的喵喵

    前輩的評書家們,聽他們的書,如仰觀日月經天,如俯察江河行地,大開大闔,有滄桑自在一醒木、有摺扇漫談驚飛龍……[祈禱][祈禱][祈禱]

  • 12 # 楊柳飄絮

    單田芳老師,他說的白眉大俠,童林傳都是小時候最愛聽的。還有一個叫袁闊成,講的三國演義,也挺好。有個女的叫劉蘭芳,講的什麼忘了,反正小時候也經常聽,印象中她好像說書時偶爾會唱幾句。別的忘了

  • 13 # 朕只是個臥底

    袁闊成、單田芳、田連元、田佔義、連麗如、劉蘭芳等.評書從小聽到大,每天中午晚上,我們地方臺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評書和廣播聯播節目,還有中央三臺中午的評書節目都聽,一直聽到上大學以後!

  • 14 # 積武145333984

    我只聽單田芳,偶爾聽袁闊成也僅限於他的三國,其他幾位也都是聽過一半次再也不聽了,尤其是張少佐,本來是算能夠上得了檯面的後起之秀,但確實差強人意,沒特色沒絕活,缺一點文化底蘊。

  • 15 # 流浪大饅頭

    遼寧省是評書發揚光大的地方,牛人都在這個省。當代評書應該有郭德綱一席之地了,沒聽過的可以聽一下。十個我數不出來,我個人心裡能排上號的只有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袁闊成,郭德綱。劉寶瑞算到了相聲門裡沒辦法,要不然他老人家絕對鼻祖級別的大家。

  • 16 # 陳陣35

    我更喜歡山東的薛中銳,六十年代他的《烈火金剛》、七十年代的《漁島怒潮》、《大刀記》、《林海雪原》等,到現在記憶猶新。他曾出演過《康熙王朝》的索額圖等許多電視劇。

  • 17 # 孤獨的心56035063816

    怎麼樣的演員才是藝術家呢?我個人認為只要他們的聲音能讓我永遠懷念,自然也就會讓我認為他們是藝術家了;既如此每個人喜歡的角度不同自然每個人心中的十大藝術家自也不同,所以說只要他們曾經都為百姓奉獻過,自然也就可以享受藝術家的稱號。

  • 18 # 不露的鋒芒

    第一陳清遠,代表作《大隋唐》《三鬧汴梁》第二袁闊成代表作《三國演義》《水泊梁山》第三連闊如,代表作《東漢演義》第四單田芳,代表作《百年風雲》《白眉大俠》第五劉蘭芳作表作《岳飛傳》第六王剛,代表作《夜幕下的哈爾濱》第七曹燦《李自成》第八連麗如康熙大帝第九劉林仙《薛剛反唐》第十田連元《水滸小八義》

  • 19 # 風規自遠gtm

    第一名非劉蘭芳莫屬,當時我們上初二,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聽劉蘭芳說岳飛,晚上八點再聽一遍。劉蘭芳老師字正腔圓,字字清脆,聲聲宛轉,聲情並茂,或緩或急,忽高忽低,抑揚頓挫,激情四射,且岳飛的光輝形象躍然紙上,閃閃發光!同學們課間放學途中,津津樂道,樂此不疲,就是晚上做夢,都想到練一身武功,打敗金兀朮,精忠報國!

  • 20 # zhao120955

    小的時候放學回家6點準時在電視機前聽評書,什麼楊家將,三國,岳飛傳,薛家將,大明英烈等等一晃都過去30多年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朋友因為我長得太帥時常自卑,我該如何消除她的自卑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