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幽靈aaaa

    滿清王朝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時刻,眾所周知,中華民族有數千年文明史,是禮儀之幫,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國民有著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強烈的民族自尊心,然而,自從滿清入關以來,為了鞏固他們的統治,滿清軍隊製造了許多慘絕人寰的屠城事件,“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他們屠殺漢族百姓的鐵證。

    除了武力征服外,滿清統治者還強迫中原地區百姓一律改穿滿清服飾,男人一律剃頭梳滿清長辮,制定“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政策,強制排除漢族士農子弟擔任朝廷要職,把漢族劃分為三等民族,強制推行“奴化教育”,使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民族禮儀和自尊心消磨殆盡。

    滿清統治時期,他們大興“文字獄”,透過修撰《四庫全書》之名,行毀滅中華文明之實,銷燬歷代珍貴典籍著作,肆意篡改歷代史書,使中華文明遭到破壞,多少傳世著作毀滅於斯。

    一、禁燬圖書統計。根據王彬等主編的《清代禁書總述》統計,僅僅是收錄的就有3236種圖書,現在只能看到書名,內容絕大部分已經不知道是什麼了。

    清代乾隆帝編纂四庫全書時銷燬了對滿清不利的書籍總數,據統計為一萬三千六百卷。焚書總數,15萬冊。銷燬版片總數170餘種、8萬餘塊。

    此外,滿清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割裂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的交流,使中華民族喪失了發展科學技術的大好時機,使數千年來領先於世界文明的華夏文明淪落到落後甚至於瀕臨毀滅的地步。

    滿清統治者對內殘酷鎮壓國內各民族人民的反抗,對外顯露奴顏卑膝的賣國嘴臉,慈禧太后竟然恬不知恥地向外國侵略者表明“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喪心病狂的醜態,割讓領土、賠償鉅額白銀,使堂堂中華文明陷入了不堪回首的“近二百年的屈辱史”

    宋朝自程朱理學大行其道之後,思想和科學領域開始全面滯後。到了滿清時期,八股文、文字獄的興起,統治者包括乾隆、康熙等為了維護穩定,無所不用其極。而同時期的歐洲,文藝復興、法國大革命、獨立宣言、拿破崙法典、牛頓力學、萊布尼茨數學等等已然成型。合理的現代民主制度開始逐漸普及。”

         中西方近代思想的巨大差異,導致了滿清時期開始的全面落後。奴性思維,大致就是清朝入關以後,透過對儒家文化中“忠君,順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一套加以改造,加強,以達到其奴化,奴役華人目的一套東西。

    華人奴性思維最強的時代,也就是在滿清統治時代,所謂是最親近的人是奴才,而外層的認,是連奴才都做不得來的。而這種思維的最直接體現,就是辮子。而到了滿清時期,更是透過儒家的這些學說,進行了相當的強化和修改,以至於人人都認為不平等才是對的,做奴才才是對的,他們輔之以屠刀,不怕你不認,最終將老百姓改造成了滿清滅亡還會不捨得剪掉辮子的那些人。

              這種奴化思維對中國摧殘的遺毒一直流傳到今天,看著電視上的那些飄來晃去的大辮子,看著一個個聖明無比的滿清皇帝引導著人們反覆的去崇拜權利,聽著一個個“主子聖明,奴才遵旨”的聲音,我們就覺得悲哀,華人頭上的辮子剪掉了,心中的辮子何時去除呢?

    梁啟超認為華人的國民性有五大特點:一、充滿奴性。二、甘於忍受暴虐,不敢反抗。三、沒有公德心,缺少良知。四、民智低下,沒有腦子。五、遇事退縮,缺乏進取精神。

    清朝的傳教士明恩溥,在中國呆了三十多年,接觸過中國各個階層的人,還會講中國多種方。他寫了一部《華人的氣質》,被認為是描寫華人性格最深刻的書,成了外華人來中國前的必讀書。明恩溥說:“華人如同帶著鐐銬的犯人,在專制的統治下變得麻木不仁,腦力衰弱,缺乏創造力。中國需要很多東西,歸根結底只有一個最迫切的需要——人格和良心。”缺乏獨立人格和良心,也是清朝國民性的一大特點。

    不管是外華人的觀察還是華人自己的批判,我們都可以確定一點:清朝時華人的國民性非常負面。

    清朝是賣國求榮屈膝投降的朝代,明朝是個揚眉吐氣浩蕩國威的朝代。從朱元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到鄭和下西洋,到萬曆滅日本威風助北韓立國。明朝的軍事外交可以說是清朝所望塵莫及的,清朝簽訂一千多個不平等條約,清朝的外交史寫著兩個字——恥辱。

    明朝的文化思想更是燦爛。四大名著三個在明朝,明朝編《永樂大典》是編書一字不刪,清朝編《四庫全書》是毀書寓禁於征。明朝不僅出了大思想家王陽明,而且明朝末年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提出了中國比較成系統的民主思想,清朝三百年禁錮思想文字獄,變法之時梁啟超不得不感嘆晚明思想的復活。清朝的思想停頓了三百年,民族文化史上的一大悲劇。

    明朝嘉靖三十一年曾旅居廣的葡萄牙人克魯士的話說:“中國比聽起來要大得多。”比如他所在的廣東省,每個小鎮都像城市一樣“極壯麗”。城市不但衛生清潔特別好,而且還有叫西班牙人連呼不可思議的“養濟院”,可以收留乞丐和殘障人士,還有“充足的大米供應”。如此國度,簡直是“全世界最富饒的國家“。

    到了清朝,英華人馬戛爾尼看到的是遍地驚人的貧困,在出使日記中寫道“自從被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 150 年裡,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

    清代對於中國是災難性的後果。將中國國運打至歷史谷底,徹底沉淪。滿清帶來了額外的東西,帶來了致命的改變。滿清帶來了閉關鎖國,禁絕交流,禁書毀書,篡書修史,禁錮思想,大興文字獄。為禍華夏甚烈。影響巨大深遠遺禍至今。

    滿清對華夏的影響功過摻半,耽誤了工業革命,誤我中華髮展200年,但不得不承認給我們奠定了廣域的疆土,打造了中華復興堅實的底盤,雖然內飾糟粕,但可升級的空間是巨大的。

    這能討論嗎?中華不須要強迫性的削髮易服,毀我中華文明,當時為什麼清朝平定中華用了三十年,因為人民有骨氣,起來反清。我們不但要反對削髮易服,更不願看到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照你的觀點,當年中國就不應該抗日,但中國當時國共兩黨全體華人為什麼要一抵抗,並付出三千萬人的巨大犧牲。因為人必須有血性。日本有一詩人曾對華人受胯下之辱的韓信崇拜提出絕然不同的看法,詩日:寧斬擋道人,不做胯下辱。這就是國魂。

    “厓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華夏”。蒙古和滿清兩次對中原漢民族的屠戮和征服,使得錚錚鐵骨之士全部消亡了,剩下全是苟且偷生的奴才,整個民族智力、體力、精神全面倒退劣化。遺禍至今,整個中華再難振當年的漢唐雄風。一個民族對另一個民族如此的屠殺加侮辱歷史上好像還沒有過,時代久遠了可以淡化,但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就可恥了。

    大清朝專制愚昧,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對百姓專橫跋扈,對洋人卑躬屈膝。什麼都不缺,就是缺骨頭。落後就要捱打嗎?同樣面對日本的侵略,為什麼甲午戰爭喪權辱國,抗日戰爭最終勝利?面對強大的日本工業實力和武器裝備,中國不再是那個唯唯諾諾的大清朝,而是不屈不撓的戰鬥到底,決不投降。因為是全民抗戰,國家覺醒了,民族覺醒了。基雅維利說得好:“造就最強大國家的首要條件不在於造槍炮,而在於能夠造就其國民的堅定信仰。”大清朝直到滅亡也不明白這個道理。

  • 2 # 微史春秋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逆境往往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可貴。

    一、明末清初,抗清也是漢民族仁人志士的一股趨勢

    “起兵慷慨扶宗國,豈獨捐軀為故王?二百年來遺恨在,珠申餘孽尚披猖。”

    這是後人詠歎張煌言的一句詩。

    對於那些豪傑,不甘神州陸沉的漢族志士,為家、為國、為民族、為漢文化而起來反抗滿清,這正是明末清初可歌可泣的趨勢,也許這股趨勢只是一股細流,但正因為如此才難得可貴。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唐太宗的這句話用在此時更顯得逆勢人物的可貴。

    很難說芸芸眾生識時務,順應歷史潮流,他們更多的是順大流而已,如此那些逆勢逆時的豪傑才是真丈夫。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不都是頑固的,相時而動的,也不都是大丈夫。

    在清初,那些識時務的是漢奸敗類,那些勇於抵抗的才是真英雄。

    二、歷史潮流用在清取代明這裡並不合適

    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存,逆之者亡。

    我們首先要清楚什麼才是歷史潮流。

    這個很難解釋,抽象點說,是符合社會發展的、是符合廣大人民利益的力量。

    再說直接點,封建制度取代奴隸制度,那是歷史潮流,資本主義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歷史潮流。

    腐朽的明朝走向滅亡,也是歷史潮流,但是滅亡之後,由清朝取代並不是歷史潮流,清朝只是明朝滅亡後,最終獲得勝利的一方罷了。

    如果說,明朝是舊的,清朝並不是新的。

    那只是一時的形勢罷了。

    失敗者也並非都是必然的,失敗者也是值得尊敬的。

  • 3 # 千年錄

    什麼是歷史的潮流?歷史的潮流是先進的取代落後的,分裂走向統一,正義的戰勝邪惡。張煌言和李定國是否是悖逆歷史潮流,我們應該區別分析。

    按照馬克思的理論,從人類發展史的角度看,張煌言和李定國是順應歷史潮流的,他們是先進階級的代表和守護者。明朝包括南明都是封建王朝,並且明朝後期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後金是典型的奴隸制國家,滿清入關初期是在迅速地從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張煌言和李定國護衛的是明朝,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制度的守護者,是順應歷史潮流的。不過,站在滿清的立場,張煌言、李定國等是悖逆滿清發展的潮流。

    從國家統一的歷史潮流上看,張煌言和李定國所的作為也要區別看待。站在明王朝的角度,他們是維護王朝的統一;現在清朝的角度,他們是在破壞統一。現在整個中國的角度,他們也是不合時宜的。明朝是大統一王朝,它曾經統治過的區域和當今相比少了新疆和蒙古,而它對東北和西藏的統治又是短暫的,總的來說,明朝的有效疆土和今天比是有缺憾的,而且所統治的民族和今天相比也少了很多。當今中國的民族組成和疆域面積可以說得益於清朝。

    從清朝統治的效果來看,清朝除了在民族構成和疆域面積方面有巨大貢獻外,其他的方面沒有多少值得稱頌的功績。清朝反而阻礙了先進思想和先進經濟的發展,給中華民族帶來了苦難和危機。如此看來,張煌言和李定國維護明朝的行為可能還是正義的,也就是符合歷史潮流的。

  • 4 # 遊逛歷史村

    把這個責任強加在這兩個人身上,是對這兩個人的苛責。

    首先我們看看什麼才是歷史潮流?

    歷史潮流,是無數不同的人做出的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決定的總體的歷史導向。處於歷史中單個的人,無法對歷史潮流的方向作出明確的判斷,不管這個人是多麼的睿智英明和高瞻遠矚。

    也有人認為歷史潮流是個偽命題。因為歷史潮流只是人們特別是當權者或者具有強勢話語立場的人附加給歷史的一個名詞。它其實是一種動態趨勢,一種不斷變化更新的東西。只有後來者才能看清楚這段歷史潮流。秦國老百姓無法預知不可一世的秦王朝會二世而亡,以及以何種方式滅亡。楚漢之際的老百姓也無法預料力量薄弱的劉邦會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別說老百姓了,就是處於權力中樞的當局者也料不到自己的結局。要不然趙高肯定會席捲財寶抽身遠遁,項羽也會折節下士,月夜追韓信了。

    所以說,如此責求這兩個人是很不恰當的。在明末清初那個大亂局,風雨飄搖的南明小朝廷就像一艘處於歷史漩渦中的小船,沒有人知道它會以何種方式駛向何方。

    打個比方,你身體裡面的細胞知道你想幹嘛嗎?糧倉裡的一隻蟲子知道馬上會被運往前線充當軍糧嗎?

    答案肯定是不知道。

    1644年4月25日,崇禎皇帝煤山自縊。三百年的大明王朝宣告滅亡。於危難之際建立的弘光政權黨爭腐敗自始至終,割據勢力明目張膽。而此時,清朝的多鐸,率領大軍直驅南京。虎狼之師兵臨城下,那些昔日的大明忠臣義士跪在大殿,宣誓效忠新朝。

    可誰又能知道,張煌言李定國這兩個官職卑微的人卻在最後關頭成為南明朝廷的中流砥柱。在萬難之中,為了大明王朝的一點火種,苦苦支撐到最後。隨著吳三桂弒君,大明王朝徹底退出歷史舞臺。李定國聽聞嘔血而死,張煌言從容就義。至此,一統江山的大清才真的是鬆下了一口氣。因為他們兩個人的死才是真的代表了明朝的亡。

    如果說統一程序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潮流,那麼這兩個人確實是逆潮流而動。但是中華民族的復興不僅僅要靠統一,還要靠民族的氣節,民族的精神。這兩個人,雖然是逆統一天下的歷史潮流,卻做著他們自認為應該去做,但大多數人不敢去做的事。

    如果說,一個人憑著良知去做事,卻是逆歷史潮流,那麼,這個所謂的歷史潮流不順應也罷。如果一個人昧著良心去做事,卻無形中順應了歷史潮流,那麼,這個歷史潮流該是多麼的荒唐!

    說到這裡,我突然對歷史潮流有了新的看法:歷史潮流應該是以順應民心為主線,以民族精神和良知為推動力量的具有雄大氣魄的全域性性的趨勢。

    挽南明狂瀾於既倒的張煌言和李定國責無旁貸挺立而出,解救腐敗透頂的明朝。從一個比較小的歷史程序中看,他們逆統一天下的大勢而不顧,與後金周旋到底,最終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可是他們所展現出來的忠貞不二艱苦奮鬥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卻是我們民族歷史潮流不可或缺的精神核心。

    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說,他們沒有逆歷史潮流,反而是以自己的氣節和品性主動順應了更廣闊的歷史潮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慈禧沒有發動政變奪權,同治皇帝繼續掌權清朝會不會延續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