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潮閱

    前景大好的洋務運動毀於一旦,是發展的方向不對,還是封建的腐朽。

    洋務運動——李鴻章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戰敗,大清王朝幾十年的洋務運動就這樣破了產。投入了多少人力物資。換來的卻是這樣結束的方式。在這之前的鴉片戰爭等,雖然也是打敗了,但我們還是保留了實力了。我們知道了世界的差距,不能在坐以待斃,所以我們雄起,搞起了各種軍政改革,這裡最重要的就是建造了亞洲最強的水師集團:北洋水師。雖然我們要槍沒槍,要炮沒炮,但我們有錢啊。多少白銀都存在我大清王朝的國庫裡面,我們從英國,從德國哪裡購買一系列非常領先的軍艦回來,還僱傭了英國的軍事指導員過來指導。在一個水兵的口述中,我從未見過如此巨大的東西。當時的“定遠號”、“鎮遠號”的排水量差不多達到八千多噸。這個是什麼概念,我都已經在用4G網速了,你還在2G階段。到了21世紀,中國現役的戰鬥艦都沒有怎麼多,所以這兩艘艦可以說是鐵甲威龍般的存在,艦上的軍官通通去英國留學回來,當時英國的海軍學院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學院。

    "定遠號"戰艦

    那時我們兩艘戰艦,不害羞的說是亞洲第一了,比日本的戰艦大了不止一半。你日本戰艦就算對它群毆估計也打不沉,艦上滿滿的重灌甲,實際上也沒有打沉。我們戰敗完全的信心裡的失敗。日本艦隊處處不及我們,但在開戰的時候,我們遭遇了突襲。當時的什麼士氣,軍心,清政府戰鬥的決心全都敗了。在剛開始戰鬥的時候,被擊沉的“致遠”號,“定遠”號和“鎮遠”號是儲存了下來的,但是保留下來的實力卻不敢跟日本在戰鬥了,封建的腐朽導致軍官非常懦弱。

    甲午戰爭,日本戰勝後,對清國百姓

    接下來日本軍隊就開始登入我們領土了,軍隊人心惶惶,無心戰鬥。在港口上的炮臺被日軍輕易的奪取,這些炮臺本來用來保護北洋水師,誰知卻調轉槍頭炮擊我們艦隊。後面的故事就不多說了。最後北洋水師整個家底敗光,你說是武器落後嗎?當然不是,反而是亞洲最強。你說是沒有錢嗎?當時清政府一年收入起碼有個一億多白銀,一艘戰艦也就一百多兩銀子。可當時清政府的腐敗到了極致,隨便把建圓明園的幾百萬兩和慈禧過生日的錢拿出來擴充軍備,再買多幾搜戰艦。它不香嗎?至於以後戰敗賠了怎麼多錢!是腐敗,為何不能充滿昂揚的鬥志呢。賠給日本的兩億多兩白銀都能買下整個世界的海軍了。真是奇恥大辱!

    馬關條約簽訂

  • 2 # 魔王的魔法

    根本原因在於清朝腐朽的政治制度造成的,這是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發起挑戰的失敗。

    當然當時也有很多具體細節原因

    1、政令不通

    中日戰爭中,清朝北洋水師雖然從戰鬥力看,不亞於日本,但是北洋水師僅僅是在水師建立的制度上學習了歐美資本主義,在高層指揮系統上並沒有學習其精髓,仍採用的中國傳統的下級請示上級,上級許可之後再戰的制度,這樣放在和平時代是非常有效的,但是放在戰場上,等同貽誤戰機,畢竟瞬息萬變,無法下令的指揮官,焉有不敗之理。

    2、清政府的畏戰

    當時日本的獠牙露出的時候,清政府是有所察覺的,但時不想與之戰鬥,清政府還抱有天真的先發,認為國際各國會調停,而相反日本是有預謀的,看到清政府無動於衷,自然得寸進尺,戰爭形勢已經不可避免,而清政府擔心高層擔心自身利益,不提倡戰鬥,自然導致無法下定決心與日本戰鬥,戰機被貽誤,自然會敗。

    3、高層的意見不同意

    可以說清政府的失利很大程度在於滿清貴族與漢族之間存在隔閡,慈禧太后希望過好生日,滿族大臣希望排擠漢臣,而漢臣又相互打壓對方,敵人未來,己方已經方寸大亂,焉能不敗?

    4、日本戰鬥素質高

    在戰鬥過程中,日本充分發揮了自身的裝備的優勢,而中方則是以天國自居不可一世,戰備不足,人員訓練滯後,自然在戰鬥過程中無法先手,而被後手之後,由於戰鬥訓練的弊端,也造成自身跟不上戰爭節奏,被擊潰也僅僅是時間問題了。

    綜上所述,中國北洋海軍即便裝備不差,可是從上到下的不重視是導致失敗的直接原因。

  • 3 # 北洋海軍炮手

    北洋海軍只有在1888年成軍時期曇花一現的亞洲第一,而進入19世紀90年代就迅速的衰落了下去。所以,在大東溝海戰的時候,北洋海軍早已不是什麼裝備先進的海上軍事力量了。

    北洋海軍成軍時代正是利薩海戰大行其道的時代,利薩海戰實力較弱的奧匈帝國海軍將艦隊排成橫隊,衝破義大利海軍艦隊從而取得了勝利。所以,這一時期,海軍艦艇排橫隊作戰,戰艦也大多將大口徑主炮佈置在船艏。但是這麼做造成的缺點就是炮位少,而且主炮射速慢,往往開完炮後需要五六分鐘才能再次開炮。利薩海戰奧匈帝國和義大利海軍的陣型圖

    而北洋海軍的成軍思路以及戰術完全是按照利薩海戰來的,即以橫隊作戰,衝破敵軍隊形,亂戰,用大口徑主炮、魚雷甚至船頭的撞角來擊沉敵艦。而且海戰的時候也是按照這個思路來排的隊形,不過實際上這也是北洋海軍的戰術選擇,就像日本以縱隊為戰術選擇一樣。北洋海軍的接敵陣型

    只不過進入19世紀90年代,隨著中口徑速射炮的出現,海軍作戰方式又重回縱隊作戰,以兩舷密集火力輸出來擊敗敵軍。日本海軍軍艦就基本上是按照這個思路建造。而相比之下,由於以翁同龢為首的清流為了給李鴻章添堵而搞出的《停購船械》案限制,北洋海軍除了平遠之外未增加一條新的戰艦,由於長年高強度的訓練以及巡視海防的任務,使得艦上裝置損耗嚴重缺無法更換,比如說致遠正是因為水密門的橡膠損壞導致海水湧入鍋爐導致鍋爐爆炸,進而沉沒。日本人關於致遠決死衝鋒的繪畫,可見此時致遠由於進水傾斜嚴重,從船頭犁開的浪花來看可見其衝鋒時開足了馬力。不過有意思的是這幅描繪致遠衝鋒的西方銅版畫裡,衝鋒的戰艦竟不是致遠,艦艏像也不是北洋海軍的龍紋,更像日本海軍得菊花紋章,可以說是一個黑色幽默。

    更何況煤炭也是個大問題,清政府沒有建立起軍用煤炭供應制度,導致朝廷雖然給海軍每年一筆購買煤炭的經費,但是煤礦把優質煤炭用於出口賺外匯,給海軍供應的都是劣質煤炭。劣質煤炭燃燒不充分,不僅會導致戰艦航速降低,甚至會加速戰艦鍋爐的損耗。有資料表明,北洋海軍很多戰艦在開戰之前鍋爐就即將報廢。

    而且炮彈也是個大問題。北洋海軍的開花彈都是裝填黑火藥,而日本海軍的開花彈裝填的都是苦味酸火藥。苦味酸火藥非常活躍,一碰就著,當時誰都不敢用,只有日本人敢用。從北洋海軍戰艦中彈起火以及日本軍艦彈藥殉爆起火的黃煙來看,可以印證日本海軍大量裝備苦味酸火藥這一點。更何況北洋海軍戰艦數量以及炮位總數尤其是速射炮數量都不如日本,尤其是日本當時還訂購了前無畏戰列艦“富士”、“八島”,如果戰爭晚了幾年北洋海軍就更不是對手。所以海戰在開始前就輸了。

    富士級前無畏戰列艦,裝備4門12英寸主炮和10門6英寸副炮松島艦,裝備一門320毫米主炮和12門4.7英寸副炮,特點是主炮在菊花上,海戰時主炮命中率為0,還被平遠給廢掉了。由於是旗艦以及極高的辨識度,得到了海軍將士的重點照顧,不僅被打的彈藥殉爆,還把伊東祐亨嚇得劃出不管旗放棄對艦隊的指揮。本級艦共三艘,分別是松島、嚴島、橋立,只有松島主炮在後,本級艦在海戰中,大口徑主炮命中率為0。定遠號鐵甲艦,裝備4門12英寸主炮和2門6英寸副炮,主炮佈置在左右舷,兩門副炮分別佈置在船艏和船尾,跟松島比起來可謂是火力貧弱。自爆後的定遠。定遠艦管帶劉步蟾吞鴉片自盡,幫辦楊用霖舉槍自盡。穹甲巡洋艦致遠穹甲巡洋艦靖遠,從照片可見靖遠掛了海軍提督旗,再加上沒有維多利亞塗裝,可以確定此時是被稱為“副提督”的顧問琅威理在接艦回國時候的旗艦。

    致遠級裝備210毫米主炮三門和兩門6英寸副炮,主炮和副炮都是早期速射炮,本級艦的出現標誌著縱隊戰術的復興,只可惜火力依然貧弱。本級艦可透過兩根桅杆的橫桁來辨識,致遠的橫桁比靖遠低。經遠級裝甲巡洋艦,典型的船頭對敵,210毫米主炮兩門,6英寸副炮兩門,無尾炮,有資料表明經遠級有在戰前家裝120毫米速射炮作為尾炮。

    由此可見,北洋海軍總體上火力貧弱,只有官兵的軍事素質還拿得出手。海戰當中北洋海軍曾經一度衝亂日本海軍本隊,將扶桑、比叡、赤城、西京丸包圍,並重創比叡和赤城,尤其是赤城和西京丸,被認為是運載攻擊正在鴨綠江口解除安裝登陸陸軍的運輸船而被重點攻擊。大口徑主炮打出了5%的命中率,這個命中率只有英國海軍在演習中才能打出來。平遠更厲害,不僅主炮十中三,而且一度單挑松島,並打廢了松島的主炮,最後因為中彈起火不得不退出戰場滅火自救。甚至有炮手被彈片削去了腳後跟仍然奮勇作戰,甚至福龍的水手冒著密集的速射炮爬上甲板操作小口徑速射炮向西京丸射擊。

    可以說,北洋海軍將士們駕駛著即將報廢的戰艦,承受了五個小時密集的彈雨而沒有崩潰,重創了松島、比叡、赤城等艦,粉碎了日軍攻擊登陸陸軍的企圖。他們用他們的戰鬥贏得了對手的尊敬,他們對得起這個國家,對得起祖國的海洋,對得起海軍這個高貴的軍種。他們浩氣長存!萬古流芳!立於威海的北洋海軍忠魂碑

  • 4 # 雪千尋161557355

    凡是不把根本原因歸結到人的問題,都不是根本原因。

    如果清政府的腐敗是根本原因,請問清政府為何能收復新疆?為何能打贏法軍?

    所以清政府腐敗和落後的政治制度都不是根本原因。應歸結到人的身上

  • 5 # 這些歷史要讀

    事實上,當年北洋水師的裝備並不先進,而且還落後於日本聯合艦隊不少。

    這百年來,我們總說北洋水師是亞洲第一,世界第八,都說北洋水師如何先進、如何強大,說日本海軍是要比北洋水師要差的……將甲午戰爭的失敗歸咎於清政府的腐敗,歸咎於體制的僵化等等。

    但大家有沒有真正去對比過,甲午海戰中雙方投入的戰力,有沒有真正瞭解日本聯合艦隊的真實實力呢?

    先看看下圖:

    看到了嗎!日本聯合艦隊的各項資料,都明顯優於北洋水師,兵力更幾乎是北洋水師的兩倍,火炮也多出了近百門。而且日本聯合艦隊的軍艦普遍都比北洋水師的軍艦年輕,配備更先進、射速更快的艦炮。

    反觀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號雖噸位龐大,但下水已經12年了,加之年久失修,不過是空有其表而已。旗艦尚且如此,各艦之戰力就可想而知了。

    也就是說,當年日本聯合艦隊無論是參戰兵力、裝備水平、火力配備,還是站前準備等各方面都領先北洋水師。

    即便如此,北洋水師的將士在此戰爭還是盡到了最大的努力。水師提督丁汝昌,不管危險堅持在甲板上指揮,鼓舞軍心;“致遠”號管帶鄧世昌更是率全艦撞向“吉野”號,最終全員壯烈殉國。此戰,北洋水師損失5艘軍艦,而日軍雖有多艘軍艦受創,但未沉一艦。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雖敗,但將士們的民族氣節贏得了日軍的敬重,更值得我們後世敬仰!

  • 6 # 天下會會天下

    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海戰,成為中華民族永遠的痛!

    在我們眼裡的“蕞爾小國”日本把正在中興路上的大清給狠狠打殘了,從此大清國的國運徹底沉淪。

    戰爭之前,中日兩國的國運、氣勢都在上升期

    我們先來共同回憶一下,甲午海戰之前的中日態勢。大清朝滿朝的中興氣象,由法華人督建的漢陽鐵廠已經出鐵,北洋的招商輪船已經投建,全國大修鐵路,開採萍鄉煤礦。

    1868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日本成為君主立憲國,日本在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的口號下,招聘外國專家,大力發展教育,培養科技人才,建立起軍工、礦山、鐵路、航運等,日本開始產業革命的高潮。

    戰爭之前,中日兩國的軍事準備

    當時李鴻章已經透過間諜獲悉日本製定了《征討清國策》,已經證實了日本準備第一步攻佔北韓,作為進攻清朝的跳板;第二步佔領臺灣,作為控制東南亞地區。

    北洋水師也在整軍備武,定遠、鎮遠兩艘主力艦都需要換克虜伯新式後膛炮,按照英國教官的要求,認為北洋水師要對付日本海軍,最低限度要增加幾艘快艇,快艇上配備速射炮。這些直到開戰前都還被戶部的翁同龢扣在奏摺堆裡,留中不發。

    軍事上,日本的軍艦航速16節,快於定遠的14.5節;但是日本的軍事理念是火炮射速重於口徑,日本向英國定製的鐵甲巡洋艦吉野號航速22.5節(該艦艇原為北洋水師定購,因為北洋水師缺乏經費而棄購,北洋水師樂觀認為日本人買不起),吉野號當時裝備有最新式的速射炮。

    在開戰前,北洋水師軍艦老舊,鍋爐破損,艦炮使用穿甲彈,射速慢,威力低。而日本海軍裝備了大批新式戰艦,炮火口徑不如北洋水師的情況下,裝備了速射炮,開發出了新型炮彈,在總體噸位上也超過了北洋水師,在海戰上佔據極大的優勢。

    中日兩國的朝廷及士氣差異大

    北洋水師脫胎於李鴻章的淮軍,有著驕兵悍將的習氣,威海營務黃瑞蘭膽大包天,將購買炮彈款項擼進自己口袋,李鴻章不發現的話,無人敢舉報。可見北洋水師遠談不上是一支現代軍隊,是一隻有現代裝備,有現代制度,無現代理唸的封建軍隊。

    還有一點就是戶部的翁同龢和李鴻章有仇隙,對北洋水師購買彈藥的要求置若罔聞,海戰爆發後,彈藥嚴重匱乏,甚至出現炮彈裝不進膛的情況。

    儘管北洋水師士氣高昂保家衛國,但也只是部分人。戰爭開後,北洋艦隊竟然出現了臨陣逃跑的船隻,更有將領竟掛日本軍旗投降。

    戰爭結果

    雖然主艦鎮遠、定遠二艦,戰場上被密集三百多炮的情況下居然都沒有被破防,但是經此一役,北洋艦隊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廣甲逃離戰場後觸礁,幾天後被自毀)五艘軍艦,死傷官兵千餘人。

    中日甲午海戰是國家綜合實力較量的結果,儘管當時的列強一致看好大清,英國甚至準備聯合大清共同對俄發難,一場大戰下來,虛胖的大清被徹底撕破了虎皮。

    大清的中興被證明是虛弱的,大清從此失去了成為世界強國的機會。

  • 7 # 武器裝備秀

    關於戰鬥細節以及戰略戰術的論述文章太多了,個人認為,無論北洋水師採取什麼戰術,最終都難逃一敗。即便我們穿越時空把日軍的戰術覆盤給北洋水師,仍然無法挽回敗局。原因無他,沒有靈魂、缺乏戰鬥意志的軍隊註定失敗。

    由於雙方裝備大致在一個技術水平上,沒有代差,因此甲午勝敗的關鍵在於戰鬥意志。而日軍能夠臥薪嚐膽而後一竿子捅翻大清海軍,不得不令人深思。有人會說,那些力戰殉國的海軍將士難道就不愛國,缺乏戰鬥精神嗎?並不能這樣理解,誠然北洋海軍中愛國官兵為數不少,可是軍隊從來都是團結才能體現出戰鬥力。腐敗頹喪的大環境讓北洋海軍中暮氣沉沉,缺乏鬥志的官兵大有人在。正是這種意志的不統一、不堅定葬送了本就岌岌可危的國運。

    沒有戰鬥意志的軍隊是沒有靈魂的,空有優良的裝備卻無法發揮應有的戰力。日軍從甲午海戰三年前就開始以北洋艦隊為假想敵日夜操練,各種針對性訓練不一而足。然而北洋水師卻沉浸在亞洲第一艦隊的想象中無法自拔。結果,誰強誰弱,大炮一響便見了分曉。

  • 8 # 程氏子

    看到還有人說李鴻章一個人在對抗日本一個國家的,不得不感嘆電視劇影響力真大!

    事實上北洋海軍累計花費清廷近一億兩白銀打造,與花費不到六千萬兩白銀的日本艦隊只強不弱。儘管日本艦隊用的是速射炮,而且艦速快,可是有興趣的可以查一下當時中立方的記載,這點改進不足以改變清強日弱的實質差距,尤其還是在鐵甲艦稱雄的年代!

    那麼甲午戰爭為什麼清國敗了還敗的如此慘,可以說是顏面掃地底褲都輸了呢?問題其實更多是在於人,而不是裝備!

    首先,北洋改建於李鴻章的淮軍,所以實際上等同於李鴻章的私軍,所以清廷對此實際上還是很提防的!所以在組建北洋時還組建了南洋,可惜南洋就是後孃養的,朝中無人,所以北洋一家獨大。也因此北洋海軍成形後,清廷除了一年八百萬兩白銀的海軍軍費外(南北洋共享),不再撥給任何經費,這也是翁李之爭的原因!而日本則步步緊逼,舉全國之力打造海軍,此消彼長之下,差距只會越來越小!

    其次,北洋上下貪汙腐敗和享樂主義橫行!李鴻章貪汙腐敗是出了名的,甲午戰爭時北洋海軍用的還是開平煤礦高價買進的煤渣,而日本艦隊用的卻是同一個地方低價進口的精煤,這個開平煤礦就是李鴻章名下的!而北洋海軍用的炮彈就更有意思了,名義上都是進口的開花彈和穿甲彈,後來被換成裝沙子的穿甲彈和全沙子的實心彈。最後連這些都不好好弄,直接從國內剛起步的製造局弄,以至於連炮膛都塞不進去,更別提爆炸了,這個製造局自然也是李鴻章名下的!清廷一年的海軍軍費是八百萬兩白銀,南洋連個零頭都沒有,幾乎大頭盡歸北洋,這也是甲午戰爭時南洋坐視不理的一個原因。即便如此,北洋猶以數年沒有添置一艘軍艦之名索要經費,而實際上北洋海軍最強鐵甲艦定遠號賣到中國也才一百七十萬兩白銀!同時期李鴻章名下財產數千萬兩白銀,送給一個小妾的別苑造價一百萬兩白銀,送給慈禧修圓子起步就是三百萬兩白銀,還真是沒錢!除了李鴻章,北洋上下將領吃喝嫖賭抽幾乎不用舉例了,軍紀敗壞是出了名的,就連李鴻章親自視察都還有人醉過頭的,就這軍紀只怕開星艦也得跪!

    最後就是將領的無能了!甲午戰爭打到一半了,李鴻章還在盼著列強調停,之後更是棄海保船被人一鍋燴!而葉志超丁汝昌一陸一海構成北洋兩大支柱,結果一戰下來,葉志超連日本人面都沒見著就跑了八百里,逃跑速度讓人歎為觀止!而丁汝昌本為陸軍,對海軍一無所知,指揮無能累死三軍,還好他有廉恥之心自殺謝罪!這兩個最高將領都如此酒囊飯袋,就更別提下面了,即便北洋有鄧世昌這類一兩個也於事無補!這些人無才無德,不過是靠李鴻章的寵信舔居高位,能打仗才有鬼了!

    以這樣的北洋海軍想打贏上下一心的日本海軍,還不如指望颳大風吹沉日本艦隊更靠譜呢!

  • 9 # 嘯鷹評

    北洋水師的裝備先進嗎?

    可以這麼說,在北洋水師成軍的時候,北洋水師在全球範圍之內還算不錯,但是,19世紀的海軍發展是日新月異的年代,是一個戰艦下水及落後的年代,在那個年代就沒有最先進都戰艦,因為最先進的戰艦,永遠在船臺上待著。

    所以在1894年,北洋水師已經成為了一隻落後的海軍,他們沒有配備任何的速射炮,北洋水師面對日本聯合艦隊的的優點分別是訓練水平和大口徑火力(說白了還是定遠鎮遠。)

    你沒有看錯,北洋水師的訓練水平是全球有目共睹的,(北洋表示退役是什麼不存在的?水兵那都是訓練了多少年的老司機,閉著眼都能發射的那種....

    然後就是定遠鎮遠這兩條8000噸級的鐵甲艦了,

    加起來有八門305毫米L25的克虜伯12寸炮。

    剩下的嘛英國海軍在4000噸以下級別的戰艦之中,可以說是被碾壓的,畢竟北洋水師值得一提的,只有定遠鎮遠,至於剩下的,靖遠,經遠,致遠 濟遠,平遠 ,一條比一條落後。

    經濟,政治,軍事,全線gg北洋玩個蛋...

  • 10 # 達o芬奇密碼

    十年前北洋水師是最先進裝備。十年後,日本購買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旗艦速射炮。北洋水師四艘軍艦全是被吉野號速射炮擊沉。但日軍也損失慘重。雙方自行撤離戰場。北洋水師無法修復軍艦。只能堅守不出儲存實力。日軍敢於挑戰兵家大忌,艦船對要塞。用艦船攻佔山東半島,包圍北洋水師基地。北洋水師堅持半個月,山東巡撫見死不救,丁汝昌自殺,北洋水師被迫投降。

  • 11 # 夢迴唐朝210246503

    在甲午戰爭中海軍戰敗問題不是獨立的,當時的北洋艦隊裝備在先進也不能獨立完成對日本的戰爭的。甲午戰爭一直是華人心中無法抹去的痛,一百多年來各類學者專家政軍界都進行了深入研究。從國運升降到世界大勢,從朝堂決策到將士戰鬥,從中日兩國首腦到中日兩國軍事對比,到歷史學家從各類歷史專家窮搜歷史檔案都對希望對甲午戰爭做出最公正的解讀。下面我就這個問題說一下我的看法,我認為甲午戰爭的失敗的責任在北洋的統帥李鴻章身上。李鴻章從軍起家,累功至封疆大吏應當從中日宣戰前就積極備戰,而他呢在陸軍方面倒是積極防禦在海軍方面黃海大戰後就嚴令北洋水師不得出海作戰,希望兩軍配合守住中國邊境。他以為日本拉長補給線後在中國邊境會形成對峙局面這樣他就能儲存實力名義上打贏這場戰爭,他沒料到陸軍不堪一擊,節節敗退。海軍主動放棄了制海權後被包圍在威海衛海軍軍港。北洋艦隊在被日本陸海軍包圍後只剩下全軍覆沒的下場了。其實後世解密的檔案當時的北洋艦隊的軍備完全可以和日本艦隊一戰的,日本艦隊也沒有佔多大優勢,日本國也是全國上下勒緊褲腰帶開戰的,如果李鴻章有鎮壓太平天國時的雄心,在日軍拉長補給線時主動出戰襲擊日本的本土炸燬港口,打亂日本脆弱的經濟打擊日本國民堅持戰爭的信心那日本在海外的軍隊就成了甕中之鱉了。哪怕再慘也慘不過甲午戰敗的後果了。中日甲午戰爭未必比左宗棠收復新疆有多大難度,左宗棠在收到收復新疆的命令時手裡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前有沙俄支援的叛軍阿古柏後有李鴻章等政敵背後捅刀,全靠左宗棠上下籌劃才打贏的。李鴻章手握北洋海陸軍和他一手建立的近代企業難道比左宗棠還慘嗎???後世的各種專家尋找各種原因減輕李鴻章的責任做事後諸葛亮,如果把自己帶入當時的左宗棠的角色不更能證明李鴻章的無能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呂布曾救過劉備,劉備為何卻要恩將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