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信的petter

    聽過一句話叫做,歷史是個被人隨便打扮的小菇涼!

    歷史的長河裡埋藏了多少的秘密,多少英雄好漢的心機被忘記,我們能看到的只是有人想給我們看到的東西。比如大家知道的潘仁美,楊家將。誰是忠,誰是奸。大家回答絕對一樣。可惜的是歷史上正真的潘仁美是忠義有能力的大將,楊家將更多的是虛構的!

    再如,大家熟知的海瑞,這位絕對是正真意義上的清官,可是這位清官所到之處,哀鴻遍野,為何呢?水至清則無魚。海瑞兩袖清風,他希望所有的人都和他一樣,可是畢竟大多數人都是貪圖享樂的,所以他到哪裡做官,哪裡的富商,官員寧可啥都不要,都要跑路,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匪夷所思?可事實偏偏就是這樣的。海瑞總是被罷官,也至於後來有個戲曲就叫海瑞罷官,沒辦法呀,他在哪裡做官,哪裡就維持不下去了!

    再比如三國的人物,誰是奸,曹操呀,白臉。誰是忠,劉備,關羽,張飛!可是曹操真的是奸臣嗎?人家在漢獻帝沒有吃,沒有穿的時候把他接過來。不管他有啥目的,曹操一輩子都是自稱丞相,沒有稱帝的。對漢獻帝始終是以禮相待。而劉備一直說光復漢室,最後自己先過了一個皇帝癮再說。

    總結一下,我說這麼多的意思,就是,歷史上那麼多,忠臣良將或者是奸逆小人,我們看到的不一定就是事實,看待歷史,我們需要辯證的去看,帶著思想去看,你會發現,歷史會比你看到的有趣的多!

  • 2 # 平凡149045776

    歷史是一本厚書,一場大戲,演繹出很多的英雄、梟雄甚至狗熊,至於各自的歷史定位如何界定,誰來界定?尊崇的還得是勝者為王敗則賊的真理公式,笑到最後才是硬道理。歷史人物本沒有絕對的奸與忠,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出人頭地,權傾朝野,甚至唯我獨尊。當然,他們都為自己準備了很多華麗的外衣和美妙的說辭,混淆視聽,使一些真糊塗者霧裡看花,似懂非懂,似清非清。假糊塗者們興雨作風,道理不言自明。歷史又是一個大車輪,滾滾向前不可抗拒,歷史人物的是非功過當代不應該評論,也沒有資格評論。因為審視者的站位不同、角度不同,需求不同,公式不同,得出的結果就不能相同,歷史都是勝利者寫的,真偽俱存,雖然智者難騙,但也必須留心。星轉鬥移,朝代更替,新的勝利者成了新的答題人,事無完事,人無完人,答案中不可避免的也會出現一些認知的、常識性的、或者技術性的失誤,需要批評。真正的、有資格的、客觀的閱卷者還是歷史和萬歲的人民,而不是勝利者本身。

  • 3 # 滄浪水清纓濁足

    “好人好報”是我們每個人最樸素的願望,然而縱觀歷史,事實卻總與人們的願望背道而馳:奸佞小人常常得志顯貴,忠臣良將卻往往壯志難酬。這種情況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一、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忠臣良將易得而賢君明主難遇。歷史上賢明有德的君主寥寥可數,多數為平庸短視之輩,在其眼中忠臣無利可用,良將有謀需防,不如小人用的舒心暢意。

    二、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忠臣由於其單一的價值追求,表現在對原則底線的堅守,即使自身所處的環境逐漸惡劣,也固守己道,難撼其志。奸臣則不然,趨利避害,唯利是圖,毫無底線,生命力自然就比較強一些。

    三、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忠臣追求的境界高尚,周而不比,在其眼中奸臣的趨炎附勢竟是如此鄙俗,以至心生厭惡,與其共事尚難接受,同流合汙更是不可能。曲高自然和寡,意見自然難容,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

    四、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既是忠臣,在其看來國家的利益必然大於生命的意義,當二者無法兼得,捨生取義就是唯一的歸宿。

    五、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

    由於價值取向背離,忠臣奸佞勢同水火、彼此難容。忠臣恥於暗箭傷人,奸臣善於背後下手。忠臣的光明磊落必然會招來奸臣的詆譭中傷,如果再得到君主的支援,忠臣自然難有善終。

    歷史上忠奸之間的鬥爭從未間斷:屈原與靳尚,伍員與伯嚭,岳飛與秦檜……不勝列舉。 讀史每每見到忠臣難得善終,不禁切齒頓足、扼腕嘆息。然心靜之後,亦為其慷慨就義而心生欽佩。應感謝這些英雄讓我們能夠在漫漫黑夜中看到一絲光明,在烏煙瘴氣中感到一縷清風,在意志消沉中獲得力量,在碌碌無為中體會另一種人生。

    以上是我對“為什麼忠臣大多都難以善終?”這個問題的淺薄見解,忘多批評指正。

  • 4 # 風嬙遙度天際

    關於忠臣為什麼往往沒有好下場已有不少文章探討,原因已說的非常透徹了,之所以在這裡畫蛇添足是因為我發現他們都沒有跳出忠臣的圈子說忠臣,這裡要從忠臣和姦臣的對比中說明為什麼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

    忠臣往往有自己的原則,忠臣往往為原則所累,而奸臣沒有,或者說奸臣也有自己的原則就是以自己的利益為原則,從以自己的利益為原則出發,奸臣可以無所畏懼地裝逼,皇帝怎麼高興就怎麼來,只要對自己有利就行。

    向皇帝獻媚的實質是向權力獻媚,向權力獻媚的原因是權力不受約束,越靠近權力就越發財,君不見現今日忠貞之士日少而諂媚之人越來越多,其實只要給權力套上龍頭就可以扭轉,不過當權的不願意給權力以約束,可是他們忘了,權力不可能永遠在自己手上,不給權力以一定的約束,有朝一日自己也可能成為權力的受害者。

  • 5 # 細說簡史

    狡兔死,走狗烹;走鳥飛,良弓藏。這就是著名的“范蠡定律”。這個定律主要講的是功臣良將備受猜忌,導致自己下場悲慘的事。歷史上很多忠臣良將跟隨皇帝一起打天下,例如諸葛亮,姜子牙,韓信。但是在君主稱帝之後極少數可以善終,特別出名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殘害跟隨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

    鞏固皇權

    朱元璋殺功臣,是在當時歷史背景和歷史環境下,所做的符合當時實際的決策。不能等同於他濫殺無辜,也不能完全認為其沒有問題。正因為開國勢力的覆滅,使得朱元璋之後的一段時間,皇權不會受到嚴重威脅。將可能的權利爭鬥,消弭於無形。

    得以善終

    1、正面講就是說霍光、諸葛孔明,羊祜、岳飛之類,但其實也不乏“聖君”當權,功高蓋主之輩。例如姜尚姜子牙,韓信,徐茂公,徐達等這些人。所以透過舉例,不難發現其實所謂功高蓋主的這些人也沒有全都被當權者殺害,反而會有善始善終。其次,有些“忠臣”死是因為功高蓋主被殺的嗎,也不全是,你比如你例子中的陸遜干擾立嗣,比如多爾袞權高欺主。再有西方歷史上也不乏功高蓋主者,但是西方有點不同的是基本熟悉的功高蓋主者例如亞歷山大大帝、漢尼拔、凱撒、拿破崙。到最後都成為了主或本身就是最高權利繼承者,所以可見也不是全都下場悲慘。

    2、然而,這方面做的最好的應該是成吉思汗。《元史·木華黎傳》:詔封太師、國王、都行省承製行事,賜誓券、黃金印曰:“子孫傳國,世世不絕。”分弘吉剌、亦乞烈思、兀魯兀、忙兀等十軍,及吾也而契丹、蕃、漢等軍,並屬麾下。且諭曰:“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賜大駕所建九斿大旗,仍諭諸將曰:“木華黎建此旗以出號令,如朕親臨也。”成吉思汗對木華黎不吝封賞,信任有加,而木華黎也從沒有不軌的念頭,哪怕成吉思汗親帥主力和四個兒子遠征萬里之外。成吉思汗對於木華黎的承諾也沒有食言,木華黎的子孫在元朝出任高官的有很多,有安童、霸突魯、拜住等等出將入相。

    結語

    說到底,皇帝三軍之主,和平之後不免被架空。開國之君只能強行續命,或如高祖廢相殺將,或如太祖獨孤求敗,雖窮奢極欲,豈非真龍天子乎?

  • 6 # 歷史知道點

    在古代“十年寒窗苦讀”為的是博取功名,有“功名”就離不開“利祿”,正所謂:“人為財死 鳥為食亡”。當官為政不免就會走上唯利是圖之路,阿諛奉承、狼狽為奸的奸臣之路。而能以治國安邦為己任的人少之又少,於是就呈現出:古往今來貪官如黃河之沙,清官鳳毛麟角。貪與清,奸與忠必然成為敵對,奈何忠言逆耳加之君主身邊奸臣過多,兩者相鬥忠臣往往就成為了失敗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母豬胃炎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