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豹眼看歷史

    司馬懿被稱為晉朝的奠基者,這是很正確的歷史定位。

    在司馬懿死後,把權力、爵位傳給了其長子司馬師。但由於司馬師沒有兒子,在司馬師病逝後,把權力交給了其弟司馬昭。之後,司馬昭把其子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為繼子,繼承司馬師的香火。

    據《晉書·武帝紀》記載,司馬昭特別寵愛司馬攸,認為自己是代替他擔任相國職位的,並且說,自己去世後,要把晉王的王位還給司馬攸。而且常常說:“這是景王(司馬昭被封晉王后,追尊司馬師為景王)的天下,我怎能去分享呢?”

    “中撫軍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發委地,手過膝,此非人臣之相也。”

    這就是說司馬炎不是一般的相貌,那是帝王之相啊,命中註定要做帝王。

    由於大臣們的堅持,司馬炎就被立為了太子。

    對於司馬昭來說,司馬炎、司馬攸都是他親生的兒子,而且特別寵愛司馬攸,立誰都可能出於司馬昭的本意,並非是絕對的做作,天下父母愛小兒嘛。

    就像曹操要立曹丕、曹植為儲一樣,都是親生的兒子,將來享受的待遇都一樣。

    司馬師沒有兒子,即便司馬攸做了帝王,也少不了司馬昭的一個帝王封號。

    但對大臣們來說,就不一樣了。司馬炎、司馬攸都是繼承人可能的人選,自然會排班站隊。最終誰能上位是不一樣的,最大的問題是權力的分配。

    司馬炎能夠上位,就足以說明在大臣中的認可度更高,也就更具備勢力。

    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昭也不敢率性而為。

    同樣的情況也出在袁紹家。袁紹寵愛小兒子袁尚,就把長子袁譚過繼給袁紹的兄長袁基,以便將來讓袁尚作為繼承人。從古時的禮法而言,過繼出去的兒子是沒有繼承權的。一般而言,不會把長子過繼出去的,袁紹違背了這個規則,招致禍亂也是情理中的事。

    司馬昭在這一點上,就比袁紹高明一些。

    司馬昭接受了司馬師的相位,但晉公、晉王的爵位是魏帝曹奐封給司馬昭的。雖然說,沒有司馬懿、司馬師打下的基業,司馬昭不可能得到這樣的封爵。但情感不能代替禮法,爵位的繼承更是權力的再分配,從來如此。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不可能不清楚這個道理,如果他真的偏愛司馬攸,那就應該把司馬炎過繼給司馬師。如此一來,就像袁紹那樣,把司馬攸作為繼承人。

    但袁紹家的情況,也很可能在司馬氏家裡出現,司馬昭死後,司馬炎先跟司馬攸幹起來。

    司馬昭立司馬炎為嗣,暫時解決了權力的爭鬥,但並沒有根本消除隱患。

    司馬昭死後,司馬炎自然繼位。之後,接受魏帝禪讓稱帝,建立晉朝,立司馬衷為太子,賈南風為太子妃。

    司馬炎認為太子司馬衷昏庸無能,不宜作儲君,大臣和嶠等人也這麼認為。

    在司馬炎立嗣的問題上,司馬駿、衛瓘、和嶠等認為晉武帝之弟齊王司馬攸仁孝慧敏,主張廢衷立攸。但遭到楊皇后和賈充、荀勖等人的強烈反對。

    楊皇后是太子之母,賈充是太子的老丈人,自然不會允許把太子廢掉,把帝位讓給人家。最終晉武帝也不能捨子立弟,於是遣返司馬攸回到封國,齊王司馬攸憂病而死。

    看來,司馬攸也不適合做帝王,這點挫折都承受不了如何做帝王?

    看看他爺爺司馬懿是如何韜光養晦的,忍耐了幾十年,最終把曹操、曹丕、曹叡祖孫三代全部靠死了,才等來了出頭之日。

    再看一下司馬氏後期的八王之亂,只要司馬攸多活幾年,機會就來了。沉不住氣,就說明不適合這個工作,不能僅僅用沒有那個命來解釋。一切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只靠天上掉餡餅是不可以的。

    由此看來,司馬昭死後,由司馬炎繼承司馬家族的事業,既符合禮法,也符合政治需要。而且司馬攸更不適合做繼承人,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不能韜光養晦,不能不屈不撓,是走不到最後的。

    就司馬攸的性格,是無論如何不能繼承帝位的。否則,司馬炎死後,楊氏外戚及賈南風宗族,會把司馬攸整得更慘。瞭解賈南風手段的友友,就會替司馬攸出一身冷汗,這裡就不多說了。

  • 2 # 電視劇裡看歷史

    司馬攸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有些陌生

    司馬攸是西晉的宗室,西晉武帝司馬炎的同父義母弟弟,司馬懿的孫子,司馬昭親兒子同時也是司馬師的義子,據史料記載,當年司馬師無後(有女無子),而司馬攸出生在司馬炎之後,也就是說當時的司馬昭已經有了兩個兒子,所以司馬懿拍板讓司馬攸過繼到司馬師一脈,以延續其血脈。

    當時司馬師是司馬昭的兄長,其父司馬懿死後掌握了曹魏實際大權,因此司馬攸對此也是沒有異議,然而後來,事情有了變化

    正值壯年的司馬師突然去世,權力自然到了司馬昭手中。對於後繼之君,雖然司馬昭更偏愛小兒子,還說過自己死後會將權利還給司馬攸。但司馬昭這些話,其實只是一些官樣文章的鬼話算了。因此司馬攸在法統上是司馬師的兒子。如果司馬攸當了皇帝,那帝國的皇室就是司馬師家而非司馬昭了,雖然是兄弟,但是在皇位面前,還是得分清楚一點為好。

  • 3 # 東東歷史

    雖然司馬昭傳位給下一代的時候假惺惺的要給司馬攸,但是兩個原因導致司馬昭也就是做個樣子。

    1、司馬攸和司馬炎都是司馬昭的兒子,但是司馬攸過繼給了司馬昭的哥哥司馬師。如果司馬攸即位,法理上與司馬昭沒啥關係。

    2、司馬炎是長子。這在古代很重要。

    不管歷史書上如何描述司馬炎的賢能,不管司馬昭找了多少個理由。這事情都是牽強的。

    個人覺得綜合能力司馬攸是超過司馬炎的。

  • 4 # 經典守望者

    這個問題非常好,它涉及到了西晉初年皇位繼承的核心問題。眾所周知,西晉皇朝的建立是經過了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人前仆後繼的努力才將權力從曹魏家族中篡奪了過來。其中的關鍵點就是司馬師英年早逝後,司馬昭作為弟弟接下了司馬師的地位。但是,如何對待和正視司馬師的地位就成為了重要的皇權法統問題。由於司馬師沒有兒子,司馬昭就把自己的兒子司馬攸過繼給了司馬師充當養子,但這卻造成了晉朝繼承問題上的關節點。

    司馬師的地位特殊是因為他對於司馬氏家族奪權有重大貢獻。司馬炎建立皇朝後,破例追封司馬師為景皇帝。這與東吳孫權僅僅追封兄長為王的情況,司馬氏家族顯得豁達了很多。可司馬師的養子司馬攸的地位就尷尬了。從法理上講,他是晉朝景皇帝之子,也具有皇位繼承權。他又是司馬炎的同母兄弟,所以對於司馬炎的皇位有直接影響。司馬炎在建國後對司馬攸也是十分忌憚。

    司馬攸在建國後受封為齊王。他出則為將,入則為相,謙虛謹慎,很得人心。後任為鎮軍大將軍,加任侍中,代理太子少傅,數年後改任太子太傅、司空。他過人的能力和威望以至於群臣中有人建議司馬炎立司馬攸為繼承人。司馬炎感到司馬攸對於政權的威脅,就聽從了司馬攸政敵的上書將齊王放回了封地。司馬攸因此悲憤交加,鬱鬱而終。

    司馬攸不能繼承皇位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他是司馬炎的同母弟弟,由他繼位會造成國家政權從大宗轉為小宗。而且,司馬攸和司馬炎都有親生兒子,根據父死子繼的原則,在有親生兒子的情況,是不可能由弟弟繼承皇位的。

  • 5 # 羽書遲

    晉朝初年的皇位繼承繞不開的人物是司馬昭的次子司馬攸。司馬攸有兩重身份,血緣上是司馬昭的次子,司馬炎的親弟弟,法理上是司馬師的繼子,司馬昭的侄子,司馬炎的堂弟。

    按照封建社會繼承製度,立子以嫡,無嫡立長。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獨攬魏國朝政,魏國名存實亡。司馬懿死後,其嫡長子司馬師繼任。司馬師沒有生育兒子,於是過繼了弟弟司馬昭的次子司馬攸為子。司馬師去世前,出於各種考慮,沒有傳位給司馬攸,而是傳給了司馬昭。司馬昭在位期間,常有傳位給司馬攸的考慮,但最終因反對聲浪太大而作罷。

    為什麼司馬昭沒有傳位給司馬攸,而是傳位給長子司馬炎,這與廢長立幼無關,主要出於三方面考慮。

    首先司馬家得國不正,更不能在繼承製度出問題。當年司馬師有繼子卻傳位給弟弟,這是嚴重違制,但因司馬昭有強大的掌控能力,沒有出現問題,如果一而再,再而三改變繼承製度,會引發嚴重的內鬥,這對於得國不正的司馬家而言後果很嚴重。很可能走向分裂。

    其次司馬炎身邊聚攏了一大批支持者,他們堅定阻止司馬昭傳位給司馬攸。司馬昭如果打算傳位給司馬攸,必定要打壓司馬炎及其支持者,勢必會動搖司馬昭一系的統治,甚至內部嚴重割裂對抗,傷害司馬家的統治。

    其三,司馬昭還是有私心在裡面。畢竟司馬攸雖然是自己的兒子,但已過繼給司馬師,法理上是侄子。如果傳位給司馬攸,意味著江山從此不司馬昭一系傳承。司馬昭的歷史地位,甚至在祭祀方面的地位卻會降格,這是司馬昭不願接受,也難以想象的。

  • 6 # 歷史縱橫帝

    導讀:這段歷史不但是西晉皇室的家事,更深刻影響到了西晉的國祚的長短和華夏文明的變遷。司馬炎和司馬攸不但都是司馬昭的親兒子,而且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弟。況且從司馬攸遠比司馬炎優秀,最終司馬昭選擇了嫡長子司馬炎沒有選擇更優秀的司馬攸。司馬昭選擇司馬炎除了嫡長子的身份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司馬攸已經過繼給了大哥司馬師。司馬師去世後司馬攸繼承了司馬師的爵位,延續司馬師的香火。司馬昭這個決定是個大錯誤;而晉武帝司馬炎沒有立司馬攸為黃太弟而是選擇立白痴兒子司馬衷為太子直接葬送了西晉的江山。也把北方徹底陷入五胡亂華的悲慘時代,從這方面說司馬昭和司馬炎都是司馬氏的罪人。好不容易得來的江山,就因為他們兩個錯誤的決定把西晉這個大一統的國度變成了短命王朝。西晉司馬氏與建立燕國的鮮卑慕容氏一樣有大量優秀的人才,可惜沒有合理搭配最終下場悽慘

    司馬氏的當家人司馬懿是古代難得的壽星,他憑著長壽熬死了曹操、劉備、孫權魏蜀吳開國君主。不但如此即使在曹魏時期長壽老頭司馬懿又熬死了曹丕、曹叡,直到曹芳執政時期才去世。如果按照司馬氏資源的最佳配置世系傳承應該是這樣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攸,因為無論是司馬師還是司馬攸論優秀程度都大於同時代的司馬昭和晉武帝司馬炎。可惜天不佑人,武韜武略都非常優秀的司馬師作為第二代司馬氏的實際掌權者四十八歲就去世了。

    更可怕的是司馬師沒有子嗣,過繼過來的兒子司馬攸(司馬昭)才剛剛10歲不足以擔當司馬氏第三代領導人的角色(注意此時司馬氏還僅僅是晉王,沒有篡位)。為了司馬氏的有序傳承,司馬師才打破了父死子繼的傳統採用了兄終弟及由弟弟司馬昭繼承了晉王爵位。PS:跟歷史上的孫策一樣,把權力傳承給了弟弟孫權。

    這下麻煩了,司馬昭去世前沒有按照規矩傳給司馬師的繼子司馬攸(也是司馬昭的兒子)。司馬昭按照傳統把司馬氏第四代族長的身份傳給了嫡長子司馬炎,而不是更優秀的司馬攸。這才有了晉武帝司馬炎寧可傳位給自己的傻兒子司馬衷(就是那個何不吃肉糜的傻子皇帝),也不給弟弟司馬攸。這才釀成了司馬皇族內部的八王之亂,進而形成五胡爭相進入中原西晉滅亡的局面。

    司馬昭傳位為何沒有給更優秀的兒子司馬攸,而是給了相對平庸的兒子司馬炎

    司馬攸是司馬昭的次子,也是西晉書法家。與晉武帝司馬炎一奶同胞,類似雍正王朝中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褆的關係。而且司馬攸從小聰明伶俐,所以才被過繼給沒有子嗣的伯父司馬師。所以從小就受到爺爺司馬懿的喜愛。如果按照清朝康熙調教弘曆的套路的話,司馬攸必然可以作為聖孫作為第三代當家人傳承司馬氏。可惜此時司馬氏還不是皇族,上面還有曹魏。再加上爺爺在去世僅僅四年後,“父親”司馬師也去世了。司馬師為了司馬氏的順利傳承放棄了自己10歲的“兒子”司馬攸,採用了兄終弟及的方式傳給了弟弟司馬昭。這下司馬攸的“聖孫”夢醒了,只能看著自己的父親坐上了家主之位。

    《晉書》記載:“少而岐嶷。及長,清和平允,親賢好施,愛經籍,能屬文,善尺牘,為世所楷。才望出武帝之右。”

    按說司馬昭接的是哥哥的班,等自己百年之後應該傳給司馬攸。一者司馬攸也是自己的兒子,況且武韜武略都超過長子司馬炎;二者司馬攸已經過繼給了哥哥司馬師,如果從報恩的角度上講也應該把族長的位置傳承給司馬攸。畢竟都是自己的骨肉,手心手背都是肉嘛。

    可惜事情沒有那麼多應該,在司馬氏謀朝篡位幾成事實的情況下司馬昭有更多的考量。因為作為晉王的司馬氏代替曹魏已經成為必然,如果是個族長的位置傳給司馬攸也未嘗不可。但是這很有可能是皇位傳承,就會涉及到帝王世襲的傳承了。

    古代對於香火傳承有嚴格的規定,既然次子司馬攸已經過繼給哥哥司馬師了那麼繼承的就是哥哥這一支的香火。如果自己把晉王位傳給司馬攸,很可能就會造成接下里皇位的傳承到哥哥司馬師的一支。司馬攸如果繼位以後當了皇帝,他會追認自己為皇帝還是追認哥哥司馬師為皇帝呢?古代為了皇位傳承父子反目、兄弟手足相殘的例子比比皆是:玄武門之變、燭影斧聲等等不勝列舉。所以司馬昭肯定想把皇位傳承放到自己這一支裡。所以即使司馬攸再優秀,司馬昭不可能把晉王位傳給司馬攸。

    其次司馬炎才能雖然比不上弟弟司馬攸但是也不太差,更重要的是司馬炎是司馬昭的嫡長子。這是華夏王朝最正統的傳承方式,如果司馬炎日後取得了皇位一定會追認自己作為帝王享受皇家香火祭祀。所以他不敢賭傳給次子司馬攸後是否會有這待遇。事實上果然長子司馬炎篡位稱帝后追封父親司馬昭為晉文帝,廟號太祖。四季享受皇家香火祭祀。而司馬攸僅僅被封了齊王,僅僅三十六歲就鬱鬱而終。

    小結:

    可惜胸有錦繡的齊王司馬攸因為生不逢時錯失了“聖孫”的待遇,又因為“父親”司馬師早逝被迫失去了繼承人的身份。到晉武帝司馬炎晚年寧可把皇位傳給傻兒子司馬衷(晉惠帝,也就是那個何不食肉糜的傻子),也沒有傳給優秀的弟弟司馬攸。不但沒有傳位給司馬攸的打算而且還百般打壓,讓司馬攸僅僅三十六歲就鬱鬱而終。但是晉武帝司馬炎也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在他去世後僅僅20多年西晉滅亡。

  • 7 # 梧桐樹縱談文史

    要想講清楚這個問題,就要細從頭說,因為這牽涉到政治倫理和道德禮制,要回答司馬昭為何沒有傳位給司馬攸之前,首先要說一下司馬師在死前為什麼不傳位給司馬攸。

    司馬懿透過“高平陵政變”掌權後不到三年就病死了。他死後,其長子司馬師就理所當然的繼承了他權臣的位子,這沒有任何問題。但司馬師死後,位子卻傳給了弟弟司馬昭,問題就來了。因為按照古代的禮制,父子相承,立子以嫡,無嫡立長,司馬師雖然沒有親生兒子,但是他有繼子,他的繼子是弟弟司馬昭的次子司馬攸。在古代,如果沒有兒子,繼子就是當然的繼承者,按道理司馬師的位子應該傳給司馬攸。

    司馬師繞開司馬攸直接傳位給司馬昭,在今天看來很正常,因為司馬攸說穿了也是司馬昭的兒子,兒子不應該和老子爭位嘛。但在古代,這其實是嚴重違制的。當然司馬師傳位給司馬昭並沒有出現問題,因為有司馬師的遺言,而司馬昭太強大了。在禮制面前,政治現實顯得更重要,當時的情況,也不由得司馬師傳位給司馬攸。

    在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雖然誅殺了曹爽等人,掌握了曹魏朝廷的大權。但是,不管是司馬懿還是司馬師,都遭到了曹魏勢力的激烈抵抗。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淮南三叛”了。在司馬師去世的時候,司馬攸只有7歲左右。面對曹魏內部複雜的環境和激烈的鬥爭,一個不到8歲的小孩,顯然是無法應對的。在此背景下,為了確保司馬氏的地位穩固,相對於年幼的司馬攸,在當時稱為最適合繼承司馬師權力的人選。再加上司馬昭早年就跟隨父親司馬懿對抗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北伐,多有戰功,因能力不俗、經驗豐富,已累官洛陽典農中郎將,封新城鄉侯。

    從禮制上看,司馬昭的繼位是非正常的,他如果把位子傳回給司馬師一脈,是尊崇禮制的表現。為什麼他不這麼做呢?

    首先,司馬昭還是有私心在裡面。雖然司馬攸也是他的兒子,但是已經過繼給了司馬師,從法理上看,司馬攸成了他的侄子。如果傳位給司馬攸,意味著江山不再由司馬昭一脈傳承,司馬昭在晉朝歷史上成了過渡性人物,歷史地位大受影響不說,連祭祀方面都會嚴重降格,這是他萬萬不能接受的。傳位給司馬炎,則司馬昭世世代代受到尊崇,只要晉朝仍然存在。

    其次,禮制問題。前面說了司馬師傳位給司馬昭是違反禮制的,因為他有繼子。當位子傳給了司馬昭,則司馬昭一系成了大宗,禮制的傳位之法又是指向司馬炎的,如果司馬昭強行把位子傳給司馬攸,那麼司馬攸反而成了違反禮制繼位的人,同樣有合法性的置疑。這就是一錯再錯,後果更加嚴重。

    另外,就是司馬炎周圍有一大批支持者,這批人說穿了也是司馬昭的忠實擁護者,他們會堅決為司馬昭一系護盤,也堅決不同意司馬昭按個人情感傳位給司馬攸。當傳位問題成為一個尖銳的問題時,司馬昭只能選擇知錯能改,儘管他非常喜歡司馬攸,但這不是簡單的廢立問題,而是涉及到大局和興亡的大問題。

  • 8 # 農民工歪說古今

    為什麼司馬昭死後繼承司馬家族事業的不是司馬攸而是司馬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司馬攸到底是什麼人。

    司馬攸,晉文帝司馬昭嫡出次子,晉武帝司馬炎一母同胞的親弟弟。按理說,司馬炎是嫡長子、司馬攸是嫡次子,依照“嫡長子繼承製”原則,司馬炎作為司馬昭的繼承人沒有任何疑問。問題在於一次過繼程式,因為司馬昭的胞兄司馬師一生雖然生了孩子五個孩子,卻都是女兒。在那個只有男丁才有繼承權的時代,司馬師只得從胞弟司馬昭的兒子中過繼一個作為嗣子,司馬師過繼的這個嗣子就是司馬攸。在中國古代宗法層面,過繼嗣子等同親子。換言之,從過繼給大爺司馬師開始,司馬攸理論上已經不再是司馬昭的兒子,而是他大爺司馬師的兒子!

    如果是一般情況下,這種過繼並不會造成下一輩的繼承問題,因為理論上司馬攸已經不再是司馬昭的兒子,他無權繼承司馬昭的晉王之位。可問題又來了,司馬昭本身就不是司馬懿的嫡長子,他的胞兄司馬師才是司馬懿的嫡長子兼繼承人。司馬昭是以“兄終弟及”形式接的司馬師的班,而這正是問題的癥結所在,通俗講就是原本應該是司馬攸繼承的江山被他親爹司馬昭給繼承了。如此一來,司馬昭把江山傳給誰就比較糾結了!按照“嫡長子繼承製”江山理應是嫡長子司馬炎的,可司馬昭的江山本就應該是司馬攸的,不是嗎?到底讓誰接班?司馬昭糾結了……那麼,司馬昭為何最終決定將晉王之位傳給司馬炎呢?

    形勢需要

    司馬昭去世時,司馬氏雖然徹底架空了曹魏皇帝,但是還沒有正式改朝換代,司馬昭面臨著曹操同樣的形勢——江山來路不正。接下來由兒子改朝換代是必然,對於晚年的司馬昭而言,穩是第一位的,只有政局穩定才能保證政權平穩過渡。可一旦立司馬攸為儲,司馬炎與司馬攸兄弟鬩牆很難避免,加之司馬炎背後的楊氏家族推波助瀾,司馬氏很可能就此陷入內亂,這顯然不是司馬昭願意看到的。

    大宗轉移已成事實

    雖然司馬攸名義上屬於嫡長房,是原大宗之後。可問題是,在司馬昭“兄終弟及”之後,司馬氏的大宗已經由嫡長房轉移到了嫡次房,彼時的司馬昭才是大宗,作為大宗嫡長子的司馬炎是名正言順的大宗合法繼承人。

    彼時的司馬氏已經完全架空了曹魏皇帝,改朝換代只是時間問題。對於司馬昭而言,給後世確立一個皇位傳承的標杆才是當務之急。一旦將晉王之位傳給原大宗之後,等於是給了後世埋下了內亂的禍根。不僅司馬炎與司馬攸之間會禍起蕭牆,司馬氏後世的帝王們也可能會有樣學樣,一旦遇到類似情況,內亂幾乎是必然!與其如此,倒不如將這種內亂的可能性扼殺於萌芽之中,皇位必須由大宗之後繼承,管你原來是不是大宗,只要大宗轉移了,就只能按新的大宗來論!畢竟大宗轉移這種事在歷朝歷代都是非常常見的,司馬昭不得不提前考慮所有可能得負面影響。

    各派政治勢力的角逐

    雖然有前面提到的兩點,但司馬昭依然是糾結的,畢竟司馬攸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這時候,平衡合派政治勢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司馬攸的岳父賈充作為弒殺曹髦的策劃者深得司馬昭的信任,勢力也越來越大。如果再讓司馬攸成為繼承人,賈氏外戚勢力繼續做大幾乎是可以預見的。司馬昭雖然信任、重用賈充,但作為“帝王”,對臣下的一切信任都是有限度的,他不可能坐視賈氏家族做大。

    與此同時,對賈充有成見或存在利益衝突的朝臣幾乎都倒向了司馬炎。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立司馬攸為儲,朝臣兩派勢力爭鬥幾乎無法避免。為了避免賈氏家族做大、也為了避免大規模的群臣派系鬥爭出現,適當壓制賈氏家族勢力是必要的。立司馬炎為儲,既可以避免賈氏家族做大,又可以利用司馬炎背後的楊氏家族制衡賈氏家族,形成新的權力平衡,一舉兩得,司馬氏可以永遠居於不敗之地。

    只可惜,司馬昭算得到眼前,卻看不到未來,最終司馬氏還是毀在了賈氏家族手中……但賈南風弄權是後來的事了,司馬昭畢竟不是神,他只能看到眼前,哪裡看得到孫子輩的事情。

    司馬昭的私心

    除了政治原因,司馬昭的私心可能也是一個方面。司馬攸雖然是司馬昭的親生兒子,但他已經被過繼給了大爺司馬師,理論上他是司馬師的兒子。如果司馬攸繼承了晉王之位,將來改朝換代成了皇帝,司馬師才是“皇帝他爹”,司馬昭這個“叔叔”到底該如何定位?追尊“父親”司馬師為皇帝理所當然,但追尊司馬昭這位“叔叔”為皇帝,總歸有那麼點兒名不正言不順,不是嗎?

    即便司馬攸追尊司馬昭為皇帝了,太祖的廟號司馬昭肯定是撈不著的。到頭來,很可能司馬師後來的世宗就是司馬昭的了,而司馬昭的廟號太祖恐怕就只能是司馬師的了……很顯然,司馬昭不可能接受這樣的結果!自己忙活一大通,結果讓胞兄司馬師成了太祖,自己卻成了“宗”……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現實權力平衡、給後世樹立標杆,亦或是維持政局平穩等諸多方面而言,司馬昭傳位給司馬炎都是最佳選擇。與此同時,如果傳位給名義上的“侄兒”司馬攸,司馬昭本人的歷史定位也成了大問題。只有讓兒子接班,司馬昭才是名正言順的“晉太祖”,讓司馬攸接班,太祖只能是司馬師,司馬昭作為“叔叔”,充其量恐怕也只能是個“宗”了。於公、於私,司馬昭都只能選擇司馬炎而不是司馬攸。

  • 9 # 袁衛宇

    司馬攸是晉文王司馬昭的二兒子,因為司馬昭的哥哥-晉景王司馬師沒有兒子,於是司馬昭就把司馬攸過繼給了司馬師。這樣司馬師名義上就有一個兒子了。在宗法上,司馬攸是司馬師的兒子,而非司馬昭的兒子。

    司馬攸之所以無法繼承司馬家的事業,原因是多方面的。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原因:

    司馬師倉促去世,司馬攸太年幼

    司馬師執政時,司馬家架空曹魏,謀朝篡位的趨勢已經很明顯了。這引起了一些忠於曹魏的官員和將領的反對。鎮東將軍毌丘儉及揚州刺史文欽起兵討伐司馬師,司馬師二話不說,立刻率領大軍鎮壓。

    雖然很快就把毌丘儉和文欽鎮壓下去了,但就在這時卻發生了一個意外讓司馬師喪了命。文欽之子文鴦帶兵突襲司馬師的大營。文鴦勇冠三軍,表現異常勇猛。倉促之中,無人敢和文鴦接戰。司馬師受到嚴重驚嚇,眼疾發作,眼珠“奪眶而出”,司馬師疼得要命,他怕自己大喊大叫亂了軍心,於是矇頭咬住被子,一聲不吭。一個月之後,司馬師因為眼疾而病死於許昌。

    司馬師去世時,司馬攸只有10歲。所以司馬師臨終前把權力移交給弟弟司馬昭,而不是兒子司馬攸。10歲的司馬攸顯然無法承擔起帶領司馬家的重任,而這個責任必然落到年富力強的司馬昭身上。只有司馬昭才能帶領司馬家向前衝,他也成為司馬家的大家長。

    司馬師倉促去世,司馬攸太過年幼。如果當時司馬攸成年,當然是會繼承司馬師的事業。但司馬師去死時,他只有10歲,司馬師顯然無法把事業託付給他,只能託付給司馬昭。

    而且司馬師臨死前向司馬昭移交權力時,根本沒有提及司馬攸。這說明,司馬師已經預料到他死後,司馬攸基本上失去了繼承資格。

    在失去司馬師庇護的情況下,年幼的司馬攸很難繼承司馬家的事業。這一點在後來也得到了證明。司馬攸的命運,在司馬師死亡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他註定不可能是司馬家事業的繼承人。

    司馬攸競爭不過司馬炎

    司馬昭接過司馬師的衣缽之後,不僅是司馬家的大家長,還是曹魏的實際領導人。司馬篡魏的態勢非常明顯,曹魏肯定是撐不住的。曹魏滅亡後,肯定是司馬家的天下。

    所以司馬昭面臨繼承人的選擇問題。誰來繼承他的事業?當然是嫡子最有資格了,也就是司馬昭的正妻王元姬所生的兒子。王元姬給司馬昭生了5個兒子,但活到成年的,只有長子司馬炎和次子司馬攸。

    雖然司馬攸也是司馬昭的兒子,但早就過繼過了司馬師,宗法上是司馬師的兒子。所以只有司馬炎才是司馬昭唯一的兒子。

    繼承人究竟是選司馬炎,還是司馬攸?這對司馬昭而言,顯然有點難。

    司馬昭非常喜歡司馬攸,在自己的房間裡給司馬攸專門弄了一個座位,甚至多次聲稱要立司馬攸為太子。

    初,攸特為文帝所寵愛,每見攸,輒撫床呼其小字曰"此桃符座也",幾為太子者數矣。-《晉書·司馬攸傳》

    司馬昭也承認自己繼承的是司馬師的事業,還多次說這天下都是司馬師打下來的,等他死了以後,要把事業交給司馬攸。

    初,文帝以景帝既宣帝之嫡,早世無後,以帝弟攸為嗣,特加愛異,自謂攝居相位,百年之後,大業宜歸攸。每曰:"此景王之天下也,吾何與焉。"-《晉書·武帝紀》

    然而司馬昭只是口惠而實不至,在繼承人這個問題上,司馬昭其實更看重司馬炎。

    更關鍵的是,司馬炎不僅是嫡子,還是長子,也就是嫡長子,顯然比嫡次子的司馬攸更有優勢。而且司馬炎本人能力出眾,大臣都支援司馬炎作為司馬昭的繼承人。

    (司馬昭)將議立世子,屬意於攸。何曾等固爭曰:"中撫軍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發委地,手過膝,此非人臣之相也。"由是遂定。-《晉書·武帝紀》

    司馬炎比司馬攸擁有更多的優勢,司馬攸難以和他競爭。

    西晉建立後,司馬攸曾距離皇位非常近

    司馬昭死後,司馬炎逼曹魏的最後一個皇帝曹奐禪位於自己,建立了西晉王朝。

    西晉建立後,司馬炎一口氣封了27個王爺。其中司馬攸被封為齊王。當時司馬炎的兒子門都未成年,也沒有立太子,處於穩定政局的考慮,司馬炎下令這27個王爺都留在京城,不去藩國就藩。所以司馬攸也就留在了京城,而沒有去齊國就藩。

    後來,司馬炎選定的繼承人是自己的兒子司馬衷,司馬衷是個弱智白痴,眾所周知,顯然無法承擔其振興晉朝的重任。而司馬攸“素有賢名”,所以很多大臣希望司馬炎立司馬攸為皇太弟,作為司馬炎的接班人。

    這顯然是不被司馬炎所接受的,司馬炎當然希望自己這一脈的人繼承皇位,而非司馬攸那一脈。司馬炎很難接受司馬攸作為自己的接班人。

    儘管如此,支援司馬攸繼位的人還是很多,並且在朝中形成了一股勢力。特別是晉武帝晚年曾病重,支援司馬攸的勢力企圖利用司馬炎患重病的機會,擁立司馬攸上位。

    可是,就在這些人緊鑼密鼓地幫司馬攸奪取皇位時,司馬炎居然奇蹟般地好了,使得這些人謀立司馬攸上位的計劃破產。

    這也是司馬攸距離皇位最近的一次。

    司馬炎忌憚司馬攸,刻意打壓司馬攸

    司馬炎病好之後,對朝中大臣謀立司馬攸上位一事非常厭惡。不過司馬炎並沒有把處罰支援司馬攸的大臣們,而是把矛頭指向了司馬攸。

    為了穩固司馬衷的地位,司馬炎強令所有藩王立刻去藩國就藩。當時司馬攸正好也病了,就請求暫緩去齊國就藩,司馬炎派御醫診治以後,回報司馬炎稱司馬攸身體無恙。

    司馬炎聽到御醫的奏報,覺得司馬攸是裝病,勒令司馬攸立刻啟程。司馬攸只得抱病去齊國就藩。中途司馬攸的身體越來越不行,最終病死於途中。時年36歲。

    對於司馬攸,司馬炎顯然是抱有很大戒心的。當初司馬昭立世子的時候,司馬攸是他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雖然最終司馬攸競爭失敗了,但司馬炎還是對他不放心。特別是西晉建立後,看到朝臣極力擁護司馬攸繼位,司馬炎顯然很難容忍。

    司馬攸死後,司馬炎假模假式地哭著,侍中馮紞說,司馬攸死了,是社稷之福,有什麼可哭的呢。司馬炎居然就停止了哭泣。

    帝哭之慟,馮紞侍側曰:“齊王名過其實,而天下歸之。今自薨隕,社稷之福也,陛下何哀之過!”帝收淚而止。-《晉書·司馬攸傳》

    當初王元姬病重時,曾對司馬炎說,“你弟弟性格急躁,你這個做哥哥的又不夠寬容。我很擔心走了以後,你會容不下他。特意叮囑你,別忘了我說的話。”

    及太后臨崩,亦流涕謂帝曰:“桃符性急,而汝為兄不慈,我若遂不起,恐必不能相容。以是屬汝,勿忘我言。”-《晉書·司馬攸傳》

    很不幸,被王元姬言中了。司馬炎對朝臣非常寬容,唯獨對自己的弟弟司馬攸很不寬容。這其中的原因,當然是司馬攸對司馬衷的繼承人地位構成了嚴重威脅,以至於司馬炎難以容忍,刻意打壓他。

    司馬炎顯然不可能把司馬攸立為自己的繼承人,勢必會打壓他。

    總結

    司馬攸無法繼承司馬家事業的問題,是多種原因造成的。直接原因是司馬師倉促去世,留下年幼的司馬攸。根本原因則是司馬昭對司馬攸口惠而實不至,在立世子的關鍵時刻選擇了司馬炎。

  • 10 # 人者仁義也

    人都是有私心的,尤其作為父親的司馬昭,父親的私心在歷史上處處可見,你只能夠用人之常情來形容,雖然類似於劉邦和李世民這樣的明君可以扭轉自己的情慾,但是對於向司馬昭這樣的來說太難了。

    我為什麼說父親的私心呢?我給大家看日本戰國時期的豐臣秀吉,豐臣秀吉在織田信長去世之後吞併織田信長的舊部,最後統一了日本。當時豐臣秀吉是沒有兒子,怎麼辦呢?豐臣秀吉把自己的外甥作為自己的養子,以便繼承家業,但是豐臣秀吉晚年的時候生出了一個兒子,也就是豐臣秀賴,在這個時候,豐臣秀吉的選擇就有兩個,第一個是繼承讓養子繼承自己的家業,以便維持穩定,第二個是讓自己的親生兒子接班,但是親生兒子太小了,很容易被其他人攻擊。最後豐臣秀吉殺了養子全家和很多大臣,在自己去世之後,五歲的豐臣秀賴繼承了大權。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豐臣秀賴被老奸巨猾的德川家康打敗了,最後被迫自殺。這個故事放在司馬昭身上同樣適用。

    司馬昭的長子是司馬炎,次子是司馬攸。司馬師只有女兒沒有兒子,所以當時的司馬師想找一個世子,而司馬攸這個人很符合要求,按照《晉書》的記載司馬攸清和平允,親近賢才,樂善好施,同時喜歡讀經書古籍,能夠寫文章,尤其是司馬攸寫的書信,因而成了當時的模範文章,小時候就比司馬炎強出百倍。司馬懿在世的時候,就十分喜歡司馬攸,征討淮南一叛的王凌的時候,司馬懿就帶著司馬攸,司馬師後來把就把司馬攸作為自己的嗣子。

    但是司馬師去世的太早了,而且去世很突然,帶了政治上的暗波湧動,最後司馬家的忠臣和司馬家推舉司馬昭成為司馬師的繼承人,穩定了司馬家的局勢,這也使得司馬昭成為司馬家的掌權者,司馬炎成為下一任繼承者的可能性遠大於司馬攸。

    司馬師按照歷史的記載,他的眼睛上就有瘤疾,經常流膿,在征討淮南二叛的文欽和毋丘儉的時候,受到了文欽之子文鴦的進攻驚嚇,導致眼睛直接從眼眶裡迸出來了,是強撐著病體鎮壓了淮南二叛,再回到許昌的時候,司馬師撐不住病體去世了。司馬師去世的時候,司馬家十分驚慌,這個時候魏帝曹髦試圖拆散司馬家,他命令尚書傅嘏率領大軍回到了洛陽,司馬昭留守許昌,最後是傅嘏站在了司馬昭一邊,他暗不發喪,假傳司馬師的命令讓司馬昭在許昌統領大軍,全軍進發洛陽,逼迫魏帝曹髦承認事實,由於司馬昭帶著大軍回到了洛陽,曹髦承認這個事實,司馬昭成為了當時司馬家的真正掌權者。

    其實司馬昭在司馬攸和司馬炎之間也有過搖擺,但是最終司馬昭選擇了司馬炎,臨死前他要求司馬炎好好對待兄弟司馬攸,但是司馬攸最終被逼死。

    司馬昭在一開始還是在司馬攸和司馬炎之間搖擺不定,司馬昭說司馬家的大業本來就是司馬師奠定的,現在司馬攸作為司馬師的嗣子是應該繼承司馬家的大業的。後來和群臣商量立世子的時候,一開始司馬昭說是司馬攸,但是何曾等人抗議,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司馬炎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而且頭髮很長,散起來到了地上,手長過膝,這不是人臣之相。前面已經說過司馬炎的聰明真的比不上司馬攸,而且後面的理由簡直是扯淡,但是司馬昭為什麼聽進去了呢?因為司馬昭就像讓自己的兒子當自己的繼承人唄。

    司馬昭的私心其實按照生物學來講是出自自己的基因本能,每一個人都有把自己基因傳遞下去的衝動,並且給與自己的所有資源,這也是為什麼父母對我們這麼好的原因所在,司馬昭也不例外,他只是想把自己的權利和財產留給自己的長子而已,而不是已經出繼給司馬師的兒子。

  • 11 # 貓爺歷史觀

    司馬攸是司馬昭的次子,晉武帝司馬炎的同母兄弟。司馬攸的大伯司馬師死的早,而且沒有留下子嗣,所以司馬攸後來就被過繼給了司馬師。

    司馬師是司馬懿的嫡長子,雖然司馬攸是過繼給司馬師的,血緣上司馬昭才是他的親生父親,但就政治而言,司馬師才是他的父親,所以理論上司馬攸也應該是司馬家族的嫡長子,在繼承法上擁有優先權。

    司馬懿死後,他的長子司馬師接過了司馬家族的重擔,成了大當家。但司馬師和自己的父親比起來雖然在謀略上也不差,可是壽命卻跟司馬懿差遠了。司馬師剛接過大任不到四年,便病重而死了。

    司馬師死後,按照次序司馬懿的次子司馬昭接過了司馬家的大旗,並逐漸掌握了朝政。有句話叫,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這話的意思是說,司馬昭這個人的野心人所共知。

    儘管司馬昭在接替哥哥司馬師時,一再的表示,在他百年後一定將權力還給司馬攸。說是這麼說,但其實一開始司馬昭怎麼想的人盡皆知,縱然他說的再冠冕堂皇,他死後還是會傳給自己的長子司馬炎。

    雖然司馬昭和司馬師都是司馬懿的兒子,並且還是同母兄弟。但司馬家族取代曹魏是早晚的事,試想如果司馬炎繼承大權成為皇帝,那麼未來的晉帝國的第一家庭就是司馬昭一家。但如果司馬攸繼承了權力,未來司馬家取代曹魏成了皇帝后,那麼晉帝國的第一家庭就成了司馬師一家。

    雖然司馬攸在血緣上是司馬昭的次子,但說到底政治上的父親是司馬師。政治在很多時候是大於血緣的,司馬昭雖然有野心,但他的有生之年並沒有完成稱帝任務。

    可能司馬昭活著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了一點,那就是他的有生之年不大可能徹底取代曹魏了。所以,儘管當初他信誓旦旦的說百年後要把權力還給司馬攸,但臨死前稱帝的夢想沒完成,所以無論如何也不會把權力還給司馬攸的,而只會選擇自己血緣和政治上的共同兒子司馬炎。

  • 12 # 靈石蘊

    晉朝是奇葩

    司馬炎建立晉朝後,追尊出去三個帝位:爺爺司馬懿叫宣帝,父親司馬昭叫文帝,大伯司馬師叫景帝。其實按照一般思路,也是別家開國皇帝乾的事,追尊的應是直系血親,他大伯司馬師頂多封個王就成了,就像劉邦、李淵、朱元璋他們一樣

    司馬炎為何追尊大伯為帝

    司馬家的事業由司馬懿奠定基礎,他於349年高平陵政變時誅殺曹爽三族,掌控了曹家的帝位,以此給司馬王朝奠基。而司馬師呢,在高平陵政變時鎮壓都城,穩定後方,司馬懿死後,又領曹魏全國兵權,先後擊敗諸葛恪、夏侯玄、文欽等內外兵亂,期間還廢曹芳改立曹髦為帝,可以說,司馬家的江山是司馬懿奠基,是司馬師打下的。司馬昭呢,雖然也是奠基人之一,但他更多的是繼承,繼承哥哥司馬師,繼承父親司馬懿

    功勳如此,地位如此,司馬炎不得不追尊大伯為帝

    再說司馬攸是誰

    司馬攸是司馬昭二兒子,早年過繼給了哥哥司馬師,因為司馬師自己沒有子嗣嘛。司馬師死後,繼承司馬家的其實應該是司馬攸,但255年時,司馬攸還不到十歲,根本無法掌控當時局勢,不得不由司馬昭繼承家產,進而執掌曹魏三軍

    用司馬昭自己的話說,我是替司馬攸掌管家產的,以後還得還給他

    此景王之天下也,吾何與焉

    事實上,這是司馬昭早期想法,255年司馬昭繼承家產後,還尋思著立司馬攸為世子。但過後不久,其幕僚一句話,讓其打消了那念頭,轉而立大兒子司馬炎。幕僚說

    中撫軍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發委地,手過膝,此非人臣之相也

    意思就是說,如果立老二司馬攸,老大司馬炎必反。既然這樣了,那還有什麼再考慮的呢,反正都是自己兒子,為了避免兄弟內亂,不如立老大算了……如此,司馬炎上位,從256年起,就作為世子培養,組建班底

    等到265年司馬炎去世,司馬攸又如何能和司馬炎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人有哪些休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