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大學堂
-
2 # 張不叄讀秦史
現代人啊,放下手機和電腦,迴歸我們祖先的那些古樸的娛樂和遊戲吧。
先秦時期的娛樂,我把它大概分為文娛類、智力類、體育類這三種。
文娛類主要是歌舞表演了。周王室一直大力推廣音樂,對音樂的重視程度和周禮幾乎等同,以至於“禮樂”被相提並論。各國宮廷通行的音樂是“雅”和“頌”,一個是宴飲、朝會時奏,另一個在宗廟祭祀祖先時用,樂器包括鐘鼓等打擊樂,琴瑟等撥絃樂,笙竽等吹奏樂。最有代表性的是“鍾”,青銅鑄成,按音調高低並排懸掛在鍾架上,用木錘分別敲打,就能發出莊嚴宏大的“黃鐘大呂”之音。士大夫往往在宴飲中聽著編鐘演奏的樂曲,吃著鼎中的肉食,“鐘鳴鼎食”由此而來。
那時還出現了脫口秀的雛形,演員叫“優人”,多由侏儒擔任,他們往往能憑藉機智幽默去諷諫君王,類似中世紀宮廷裡的小丑。春秋時期楚國就有喜劇演員“優孟”,秦始皇時期也有笑星優旃。
智力類的娛樂主要是棋類,最主要的當然是圍棋,它至少春秋時期就出現了,我小時候課本里有一篇叫《弈秋》的課文,原載於《孟子》,說的就是魯國一個圍棋高手叫“秋”,教學生們下圍棋,孟子還說,“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再說另一種棋類遊戲“六博”,它類似於古代軍棋,對弈雙方每人六枚棋子,十二枚棋子或者是六黑六白一樣大小,或者是兩大十小,大小棋子顏色不同,大棋叫“梟”,小棋叫“散”,棋盤叫“局”,吃掉對方“梟”者為勝。廣州的南越王墓、河北的中山王墓都出土過六博的棋子和棋盤。
這種棋和圍棋並稱“博弈”,這就是這個詞的最早由來。《論語》就有孔子的名言,“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大意就是,整天吃飽了沒事幹,只好下棋。
體育類就更多了,舉幾個知名的:
蹴鞠,足球運動的前身,不過那時球裡面填的是毛髮,齊華人最喜歡玩。
投壺,這是經常出現在當時貴族宴會上的遊戲,大家酒足飯飽之後,輪流把箭矢投入酒壺,看誰丟得多。後來連民間宴飲也開始出現這種遊戲。
賽馬:大家都知道“田忌賽馬”的故事,不過貴族們賽的其實是“駟”,也就是四匹馬拉的車。
當你把這些專案都玩過一次之後就知道了,還是手機好玩。
回覆列表
由於缺乏系統的古代休閒活動的研究資料,我們只能根據對休閒娛樂活動的普遍理解來組織展品。在查閱大量相關書籍的基礎上,我們將展覽分為樂舞百戲、博弈娛樂、體育娛樂和民俗娛樂四個部分。
在古代,欣賞樂舞百戲是當時人們的一項重要消閒活動,也是貴族階層展示其財富的一種方式。後來樂舞逐漸演變成為一項專門的藝術表演形式,而不是一項嚴格意義上的休閒活動,但在古代生活中,它仍然是佔有重要地位的娛樂形式,我們選取了一些對大眾頗有影響的活動,如傀儡戲、皮影戲等展品。
博弈類專案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娛樂活動,也是中國古人崇尚哲學思想並將其融入休閒活動的一種體現,是能體現華人思想和哲學內涵的活動。為完整展示這項娛樂活動,我們選取了六博、雙陸、打馬格錢幣、象棋、圍棋以及詩酬、-具等文物作為展示內容,一方面展現出古代博弈類專案的社會參與程度,另一方面展示古代不同型別的博弈活動方式及演變過程。
體育娛樂是古代一項經久不衰的娛樂活動,是人們勞作之餘開展的體育運動,也是古人常見的休閒方式。中國古代流行對抗性不強、講究技巧的運動,這與中國的儒家思想相一致。在這種文化背景影響下,表現技巧的蹴鞠、步打球、捶丸等專案就成為當時眾多文人的愛好。本次展覽選取了一些表現此類活動專案的展品,讓觀眾在瞭解這些活動形式的同時瞭解其社會背景,達到增長曆史知識的目的。
民俗娛樂集大眾性和普遍性於一體,展覽中我們既表現了文人士大夫階層所喜愛的金石收藏、書畫創作等活動,也展示了在年節之際平民百姓前往廟會觀看雜耍、觀龍舟賽等活動,更有一些反映兒童遊戲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