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高原雲4

    包青天生於公元999年,卒於1062年,包大人屬宋朝廬州人士,一生嫉惡如仇,秉公執法,深得百姓讚譽和愛戴。包公患病到死亡,僅僅13天,據現代科學考證得出結論:包大人屬於正常病故。

  • 2 # 尉霖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熟悉的旋律將那個面龐黑黑,額頭頂著月牙的包拯呈現在我們面前。殊不知真實歷史中的包拯,可是白白淨淨的文弱書生模樣,不過其剛正不阿的勁頭確如民間傳頌那般。

    包拯出身於官宦之家,自幼受父母影響頗深,為人忠誠厚道。他在北宋仁宗年間得中進士,其仕途就由知縣開始做起。

    包拯一直以“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自勉約束自己,其心中只有家國百姓從不顧惜自己,一心為民請命敢於犯上直諫。

    包拯就憑著自己的清正廉潔忠君愛民之心,一路升遷至開封府尹。

    包拯沒有傳說中的尚方寶劍,沒有龍虎鍘可一樣為百姓審奇獄斷冤案,成了百姓心中可以伸張正義的青天大老爺。

    包拯很少笑,對向自己行賄之人更是一臉陰沉,其剛勁硬性就連皇親國戚都怵其三分。因而民間傳言用錢買不通的只有閻王老爺與這個鐵面包老頭。

    也許正因為包拯如黃河水清一樣難得笑臉,以及難以疏通的個性,才有了傳說中面黑如炭的經典造型。

    包青天美名四方傳頌,宋仁宗亦是大為讚賞其為國為民不畏強權的剛正,一直信任重用包拯。年近七旬已經官至樞密副使的包拯,依然殫精竭慮操勞國事,終有一天包拯口吐白沫暈倒在朝堂之上。

    仁宗得知包拯病倒親派太醫診治,並送來湯藥。

    可包拯病症日重一日,彌留之際的包拯將只有五歲的兒子包綬叫到眼前,留下家訓遺囑,如果子孫日後為官貪汙腐敗,不得入包家族譜,死後不得埋葬祖墳,為訓誡子孫,要將此家訓刻在院中照壁上日夜提醒。

    只有短短十三天,千古賢臣包拯因病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四歲。其家人深怕包拯生前得罪人太多,怕有人報復挖其墳墓,就造了二十一口棺材,出殯之日一起抬出四方城門,分散造了二十一處墳墓,何處是真正的包公墓一直是謎。

    直到包拯逝後九百多年,國家才發現真正的包公墓,並透過檢驗證實墓中確為包公骨骸,但在其骨中檢驗出汞元素含量超過正常人指標,一時間古已有之的關於包拯被人毒害致死的傳言,再次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那包拯包青天是怎麼死的呢?且聽有書君為你梳理分解。

    一,宋仁宗毒殺說。

    曾有人說包拯得病後,宋仁宗御賜湯藥害死包拯。

    可是我們翻閱大量史料找不到任何宋仁宗想加害包拯的理由。宋仁宗就是傳說中被狸貓換太子的那位皇帝,真實的宋仁宗為政清明,是歷史上屈指可數以仁治國的明君。宋仁宗知道包拯性直說話直來直去,對其冒犯之言從不以為逆。

    有一次宋仁宗的寵妃張貴妃,想為其叔父張堯佐謀求宣慰使的肥差。雖說張堯佐為官也屬清廉,但包拯認為張堯佐資質平庸,擔不得宣慰使重任,直接上疏七次嚴辭反對宋仁宗對張堯佐的任命。據說當時君臣關係弄得相當緊張,包拯口若懸河諫言,唾沫星子都飛到仁宗臉上了,仁宗氣的臉色發白,但其並未發怒依舊聽從包拯之言撤銷自己的任命。宋仁宗回宮後無奈的對張貴妃說了一句,你總想著為叔父謀求宣慰使肥差,卻忘了御史是包拯啊。

    我們試想包拯朝堂之上如此冒犯皇親國戚,如此耿筆直諫令仁宗下不來臺面,可是仁宗都未治包拯不敬之罪,他又為何在包拯老病之時害他呢?

    其實包拯就是宋仁宗為鞏固政權樹立的一面旗幟,如果沒有宋仁宗的信任支援,就沒有包青天的威名。

    宋仁宗與包拯兩人是君臣,更像朋友惺惺相惜互相成全,於情於理仁宗都不可能害包拯。我們再看仁宗朝湧現出的賢臣歐陽修、范仲淹等人,如果沒有宋仁宗的仁德,又何來他們的名垂千古?如此仁君要害包拯於邏輯亦講不通。

    包拯逝後,宋仁宗悲痛萬分,下令輟朝一日全部官員皆去包家弔唁,又給包拯只有五歲的兒子加封官職,並賜包拯孝肅之名。

    如果宋仁宗害死包拯,他又為何如此悲痛?他又為何善待其家人?他又為何賜給包拯如此高的評價?

    就如朋友逝去,再高明的演技亦演不出那種痛徹心扉的悲傷。我們從包拯逝後宋仁宗的表現,就可斷定宋仁宗根本不可能害包拯,不然宋仁宗就是神,其演技超乎常人想象。

    而且我們於史書中,根本找不到任何宋仁宗害死包拯哪怕蛛絲馬跡般的記載。有書君覺得,此說於情於理於史都講不通,這只是一個毫無根據的懷疑而已,根本站不住腳。

    二,仇家毒殺說。

    曾有人覺得包拯屍骨中汞含量超標,而且包拯只病了短短十三天就撒手人寰,應是被得罪的仇家害死。

    但是古代為保持死者容顏不老,經常在死者棺材中放入硃砂防腐,宋仁宗痛失愛臣,下令在包拯棺材中放入硃砂防腐應屬大機率事件。再有硃砂在古代還是一味中藥,小劑量使用有治病功效,科學家研究發現包拯生前確曾服過含有硃砂的中藥。

    因而硃砂作為防腐劑與中藥被包拯使用過,其骨骸中汞含量超標就成必然了。由此科學家斷定包拯並非被別人下毒害死,並非直接死於汞中毒,而是正常生病死亡。

    有書君覺得,硃砂有清心火安神等功效,再根據包拯發病的症狀,很可能是年老心臟病發之症。再說包拯當時已被民間神話,即使他得罪再多仇人,誰又敢加害這個連神鬼都怕的剛勁之人?包拯確應正常死於心臟病之類老年性疾病。

    包拯雖逝,可其子包綬及後世子孫嚴尊其遺言家訓,清廉為官清白做人,將包公精神延續至今。

    斯人已逝,包拯已成為一種清官象徵,包公精神已成為中國歷史文化一種主流的精神價值,其傳奇故事永流芳。

  • 3 # 幫你製作短影片

    於包拯當時在開封逝世時的情況,墓誌銘上記載為:“嘉佑七年五月己未,方視事,疾作為歸。上遣使賜良藥,辛未,遂以不起聞。” 從以上記載可知,包拯從發病到亡故僅有13天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他還服用了“上遣使賜良藥”。

    由於包拯生前敢於諫諍,不畏權貴,執法不徇私情,受到貪官汙吏的仇視,又這樣突發性地去世,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懷疑和關注,即包拯究竟是病死?還是服藥後被毒死的?

    最近,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安徽省博物館等單位合作,利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產生的同步輻射,對包拯遺骨進行了研究。發現包拯遺骨中鈣、鐵、汞元素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高,而砷和鉛的含量均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低或相近。 眾所周知,古代的毒藥主要有砒霜(砷)、硃砂(汞)等,它們都具有“劇毒”的性質,包拯遺骨中砷含量較現代人低,可以初步排除包拯生病時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藥物的可能性,至於包拯遺骨中汞含量較現代人高,這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古人為儲存屍體(防腐),在棺木中放入硃砂,由於硃砂對骨頭的侵蝕和汙染引起汞含量增高;另一種可能是包拯生前曾服用小劑量含汞藥和食品。

    同步輻射的研究結果,排除了包拯生前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藥物的可能性,但不排除服用小劑量含汞藥物或食品的可能性。分析結果支援包拯屬正常死亡的結論 。

    但是,從生病13天就死了、還是服用了皇帝賜的藥後突然死亡, 還有檢測結果遺骨中鈣、鐵、汞元素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高和 死後出殯的要21口棺材分別從七個城門而出、很明顯包拯知道死了仇家也不會放過自己、怕別人找到他的真實墳墓故設疑冢,這幾點來看,包公真的可能是被仇家換了御賜的藥、是被毒死的。

  • 4 # 傑哥故事匯

    包拯,民間一般都稱之為包青天,又因為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包拯去世之後,諡號”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

    包拯是北宋名臣,著名大清官,斷案能手,生於公元999年,去世於公元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人。包拯出生在廬陽一個官宦家庭,祖父是一個普通的農民,父親包令儀於太平興國八年考中進士,後來官至刑部侍郎,與文彥博的父親文洎同供職閣中,遂結為世交。值得一提的是,包拯還算是名門之後,其祖輩是楚國忠臣申包胥,包拯為申包胥的第三十五代孫。

    官宦世家,家境殷實,包拯自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加之兄弟三人,長兄包瑩、二兄包穎均早前去世,所以父母更是對其極為重視。在嚴苛的教育下,包拯於天聖五年考中進士。按照當時的制度,中進士就可以當官了,但是包拯是個孝子,硬是等到自己三十六歲父母萬股之後,才正式出任天長縣知縣。上任不久,就因為斷了一個奇案從而聲名遠播。

    慶曆元年,包拯調任端州知府。端州出產硯臺,當時端州製造的硯臺,每年都要進貢給朝廷。所以不大不小算是一個肥差,此前的知府大多時候都會在進貢之時,將數目報大,從中剋扣不少的煙臺,贈送給當朝權貴,謀取私利。但是包拯上任之後,進貢的數目該是多少就是多少,絕不貪汙一方硯臺,從而成就清正的名聲。嘉祐六年,任樞密副使。

    此後包拯累遷監察御史,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貴。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

    包拯清正廉潔,尤以斷案公正,善斷奇案聞名百姓。據說他府衙前有一座鼓,但凡有人敲響這座大鼓,都可以直麵包拯,親自向他陳訴案情,然後包拯必定會公正斷案,尋求真相,給報案人一個交待。包拯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

    包拯墓葬位於安徽省合肥市東郊大興集。包拯墓誌銘上關於包拯的離世,是這樣寫的:”嘉佑七年五月己未,方視事,疾作為歸。上遣使賜良藥,辛未,遂以不起聞。從發病到死亡,只過了十三天,是什麼病情來的如此迅疾而猛烈。而且最引人注目的還有”上遣使賜良藥“,賜良藥不久之後便去世了。這一切的一切都給包拯的死染上了疑問,包拯真的是自然病死的嗎?包拯在世之時,鐵面無私,敢於直諫,故此得罪的貪官汙吏絕對不少,包拯有沒有可能是被殺而不是自然死亡呢?

    為了解開這個謎團,現代專家對包拯的遺骨進行了研究。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安徽省博物館等單位合作,利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產生的同步輻射,對包拯遺骨進行了研究。發現包拯遺骨中鈣、鐵、汞元素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高,而砷和鉛的含量均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低或相近。

    這倒不一定,古代人有些時候會用硃砂來儲存屍體,而硃砂就是含有大量的汞。另外也不排除包拯生前經常服用硃砂等物。亦或者是皇帝所賜靈藥,有可能是古代煉藥士所煉”靈丹妙藥“。而這一類丹藥中,通常硃砂都是所需之物。還有也不排除被毒殺的可能。

  • 5 # 小卡妹

    愛看電視劇的朋友肯定知道包青天的故事,很多影視劇中都喜歡翻演他的故事。包拯,民間一般都稱之為包青天,又因為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包拯去世之後,諡號”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

    包拯是北宋名臣,著名大清官,斷案能手,生於公元999年,去世於公元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人。包拯出生在廬陽一個官宦家庭,祖父是一個普通的農民,父親包令儀於太平興國八年考中進士,後來官至刑部侍郎,與文彥博的父親文洎同供職閣中,遂結為世交。值得一提的是,包拯還算是名門之後,其祖輩是楚國忠臣申包胥,包拯為申包胥的第三十五代孫。

    官宦世家,家境殷實,包拯自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加之兄弟三人,長兄包瑩、二兄包穎均早前去世,所以父母更是對其極為重視。在嚴苛的教育下,包拯於天聖五年考中進士。按照當時的制度,中進士就可以當官了,但是包拯是個孝子,硬是等到自己三十六歲父母萬股之後,才正式出任天長縣知縣。上任不久,就因為斷了一個奇案從而聲名遠播。

    慶曆元年,包拯調任端州知府。端州出產硯臺,當時端州製造的硯臺,每年都要進貢給朝廷。所以不大不小算是一個肥差,此前的知府大多時候都會在進貢之時,將數目報大,從中剋扣不少的煙臺,贈送給當朝權貴,謀取私利。但是包拯上任之後,進貢的數目該是多少就是多少,絕不貪汙一方硯臺,從而成就清正的名聲。嘉祐六年,任樞密副使。

    此後包拯累遷監察御史,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貴。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

    包拯清正廉潔,尤以斷案公正,善斷奇案聞名百姓。據說他府衙前有一座鼓,但凡有人敲響這座大鼓,都可以直麵包拯,親自向他陳訴案情,然後包拯必定會公正斷案,尋求真相,給報案人一個交待。包拯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

    包拯墓葬位於安徽省合肥市東郊大興集。包拯墓誌銘上關於包拯的離世,是這樣寫的:”嘉佑七年五月己未,方視事,疾作為歸。上遣使賜良藥,辛未,遂以不起聞。

    從發病到死亡,只過了十三天,是什麼病情來的如此迅疾而猛烈。而且最引人注目的還有”上遣使賜良藥“,賜良藥不久之後便去世了。這一切的一切都給包拯的死染上了疑問,包拯真的是自然病死的嗎?包拯在世之時,鐵面無私,敢於直諫,故此得罪的貪官汙吏絕對不少,包拯有沒有可能是被殺而不是自然死亡。

    為了解開這個謎團,現代專家對包拯的遺骨進行了研究。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安徽省博物館等單位合作,利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產生的同步輻射,對包拯遺骨進行了研究。發現包拯遺骨中鈣、鐵、汞元素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高,而砷和鉛的含量均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低或相近。

    這倒不一定,古代人有些時候會用硃砂來儲存屍體,而硃砂就是含有大量的汞。另外也不排除包拯生前經常服用硃砂等物。亦或者是皇帝所賜靈藥,有可能是古代煉藥士所煉”靈丹妙藥“。而這一類丹藥中,通常硃砂都是所需之物。還有也不排除被毒殺的可能。

  • 6 # 呆萌小索隆

    提起來清官,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包青天”包拯,你們也是這樣嗎?包拯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在公事上,他斷案公正,行事廉明,不畏權貴,行事決斷。在生活中,討厭花言巧色之人,自己也從不趨炎附勢,竟然連同親人友人也斷絕書信來往,只是為了防止徇私舞弊。可見其清明程度不一般。

    包拯在當時的年代,在當時也是有權力地位的,是有官品階級的,但是他在衣食住行,日常用品上,可跟平民百姓一樣,甚至還不如平民百姓呢,也曾有很多文人寫過關於包拯的文章,都是讚美之詞。小編還學過講述包拯的文言文呢。在世人的口中,包拯清廉到或許在親人朋友眼中他是不近人情的,但是在世人眼中他就是“包天大老爺”,沒有他斷不了的案,更不會斷出冤案。

    在百姓口中難得一見的好官,不僅如此,他的清名還流傳千古,成為廉官的代表。能贏的百姓的好評,但這也代表著他在同僚中不受歡迎,官員間相互包庇這一套在包青天那壓根不管用兒,誰有罪,他不管權位有多高,官職比他高多少品,他照樣敢治罪。正是由於他這,因此當時的高官貴族都不敢太過放肆,甚至是忌憚於他,當時的幼童孺婦皆知道他的名聲。京城裡流傳一句話,想要用錢賄賂官員辦事的,只有閻王爺跟青天大老爺這兒行不通。

    按照當時的舊制度,訴狀的人的人都不能直接到衙門裡訴訟案情。但是包拯就改變了這個制度。他打開了正門,讓是來告狀的人都能夠直接到他的跟前來講述事實。因此當時辦案的小官吏都不敢欺下瞞上。在當時一些名門望族,財大氣粗,竟然私下的侵佔了惠民河,來給自己建造園林與樓房。使得當時的河道堵塞不通。又恰逢當時下大雨。由於河道不通,包拯就把那些貴人們間的園林與閣樓全部拆掉了。這也正面的反映出了,包拯他不畏權勢的性格。

    他對於那些做假的人更是嚴厲,在當時有人拿假的地券來謊報自己擁有的田地數,於是包拯就毫不留情地拆除他。包拯在當時得罪了那麼多的權貴。因此,世人對包拯當時在開封去世存在疑慮,。懷疑他是否是正常死亡,因為據史書記載包拯從發病到去世只有十三天的時間。並且在這段期間根據記載他還服用了皇上賞賜的良藥。於是就這樣突然的離世,不得不讓人懷疑他的真正死因

    那麼包拯到底是正常病死呢,還是被毒藥毒死的呢?最近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安徽省博物館等單位合作,利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產生的同步輻射,對包拯遺骨進行了研究,結果科學證明包拯是正常死亡。

  • 7 # 精彩影片片段餘小波

    韓德讓影視形象

    在華夏的歷史上,甘心為異族效勞的人不少,有些人被卸磨殺驢,有些人也被異族賞賜了不少東西。

    然而只有一個人,可以說是華夏幾千年歷史裡混的最好的“漢奸”。

    他混得有多好?

    他不但被異族皇帝封了王,而且還公開睡了皇帝的老媽,基本上等於皇帝的後爹,而且死後還被這個皇帝葬在他自己父母墓地旁邊!

    他是誰?

    他就是遼宋時期的韓德讓。

    韓家起家於河北玉田,是當地大族。

    韓家發跡,源於韓德讓的爺爺,韓知古。

    耶律阿保機掠奪中原時,韓知古被參與出戰的述律平的哥哥欲隱掠得(當時人口就是財富,當年韓知古才六歲),當然就歸了述律平家,成了述律平家的一個家奴。

    後來他的地位提升了,就變成了家臣。

    這個人能力很大,在幾年的契丹內地生活中,“契漢兼通”,辦事能力極強。

    在眾多家奴中,韓知古表現最為突出。因為他誠實、能幹,在述律平出嫁的時候,作為陪嫁人口他被轉到耶律阿保機家。

    有一段時間,耶律阿保機不怎麼重視他,他就賭氣逃走了,到其他地方去打工當僱傭。

    後來,被找回來,耶律阿保機與他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談話。

    耶律阿保機在跟他談論一些重大話題後,發現他是個人才,就留在自己身邊當參議。

    久而久之,韓知古就成了述律平和耶律阿保機的心腹。

    從此,韓家就成了遼國的大族。

    到了韓德讓這一代,韓家已經非常富貴,韓德讓的父親被封為燕王,還被授予遼興軍節度使。

    蕭太后的影視形象

    乾亨四年(982),遼景宗駕崩,享年35歲。其子梁王耶律隆緒即位,皇太后蕭綽(燕燕)攝政。這一年韓德讓42歲,蕭綽30歲。

    在景宗駕崩,聖宗即位這一關鍵時刻,蕭綽孤兒寡母,諸王林立,形勢極其險惡。此時,是韓德讓與耶律斜軫(蕭綽的姪婿)等心腹扶助皇太后、新皇上順利的度過了難關。

    那麼接下來就要說一下韓德讓與蕭綽的關係了。

    史料記載,韓德讓與蕭綽年輕時是情人關係,某一年韓匡嗣已經得到蕭思溫的允諾,為兩個人定下了終身,但是,事有意外,皇家為王子選妃,耶律賢看中了蕭綽,後族蕭思溫也巴不得與皇室結親,所以蕭綽就許配給後來的景宗耶律賢。

    蕭綽雖然嫁給了王子,但是,婚後她發現王子耶律賢患有痼疾(小時候,因為他爺爺遼世宗被殺的那一夜,他被嚇著了,因此患有疾病,或許就是抽瘋病),心裡有些遺憾。

    舊情難捨,她與韓德讓就仍然保持著密切的情人關係。

    蕭綽這個人很霸道,據說她還把韓德讓的媳婦(李氏)給殺了,等於斷絕了韓德讓與其他女人的關係,叫韓德讓死心塌地的服從自己。

    韓德讓家族墓地

    韓德讓為了情人事業和韓家的興旺也就忠心耿耿地跟定了蕭綽。

    公元999年9月,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故去,身為契丹南院樞密使的韓德讓又兼知北院樞密使事。這就是通常大家知道的,韓德讓集兩院樞密使於一身(期間邢抱朴出任南院樞密使兩年),是名副其實的大丞相。這一年韓德讓49歲。

    公元1004年12月,澶淵之盟簽訂,“諸軍解嚴,是月班師。皇太后賜大丞相齊王韓德昌姓耶律,徙王晉。”自此韓德讓在姓氏上轉為“耶律”。

    公元1009年12月,蕭綽逝世,享年57歲。這一年韓德讓69歲。

    公元1011年3月,“大丞相、晉國王韓德讓薨。”其享年71歲。

    韓德讓死後,陪葬在乾陵(遼景宗陵,今遼寧北鎮市附近),而且挨著蕭綽墓。

    古往今來的漢奸不少,但是能達到這樣水平,而且還不屬於篡權奪位的,只有韓德讓一人。

  • 8 # 遺產君

    包拯在民間一般都稱之為“包青天”,又因為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也稱“包待制”、“包龍圖”等等,是北宋的大清官,斷案能手,他剛正不阿,深受百姓的愛戴,傳說包拯甚至還可以日審陽間、夜審陰間,為了維護正義,誰都不怕,這麼一個深受百姓敬佩的人物,體的最後結局是如何呢?

    包拯之所以鐵面無私,執法如山,這和他所處的那個年代有很大的關係,有一位英明的君主,他一生嫉惡如仇,不畏權貴,並最終能得以善終,都離不開宋仁宗的愛護和鼎力支援,正所謂忠臣遇明君。

    歷史上的包拯為老百姓辦了許許多多的好事,姑且不談,今天只談談他最後的結局。

    包拯一生娶了兩個妻子和一個小妾,第一任妻子姓張,婚後沒幾年就去世了;第二任妻子是董氏,史書上稱董氏是包拯的賢內助,但她們都沒有為包拯留下兒子,只有包拯的小妾滕孫氏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才得以延續香火。

    包拯於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病逝,享年六十四歲,宋仁宗追贈包拯為禮部尚書,諡號“孝肅”,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

    歷史上對包拯的死因有多種說法,有人說他生前得罪了太多的權貴,被政敵惡意報復的可能性較大,所以他可能是非正常死亡,據史料記載,包拯是突發疾病而死,從發病到去世不到兩個星期,在這期間,皇上專門派人給他送來了藥物,所以不存在被權貴以及貪官汙吏陷害的可能,何況宋仁宗也沒有必要在包拯行將就木的時候去害他,因此包拯死因成謎。

    1973年有關部門對位於合肥市大興集的包拯家族墓園進行搶救性發掘,根據墓誌銘確定了包拯墓,裡面有一具楠木棺材,內有少量頭骨和四肢骨,結果安徽省博物館和有關權威機構,對包拯的遺骨進行了檢測,發現包拯遺骨中鈣、鐵、汞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高,而砷和鉛的含量均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低或者相當。

    古代的毒物主要有砒霜(砷)、硃砂(汞)等,經檢測包拯遺骨中砷含量低,,可以排除包拯服用過含砒霜成分藥物的可能性。

    至於鉛含量高,一般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古人為儲存屍體,在棺木中放入硃砂,由於硃砂對骨頭的侵蝕和汙染而引起汞含量增高;另一種可能是包拯生前曾服用小劑量含汞的藥物或者食品。

    專家們經過縝密的檢測後排除了汞中毒的可能性,確定了這些汞和秦始皇一樣是用來儲存屍體,防腐用的,至於包拯為何這麼快就去世了,大家一致認為包拯可能是突發心臟病或腦溢血等急性病而引起的。包拯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清官,他實現了所有官員的終極夢想,那就是名垂青史,人們都對他交口稱讚,皆因他心憂百姓,替群眾當家做主。
  • 9 # 小小嬴政

    包拯是壽終正寢,享年64歲。從各種史料上看,這樣的說法沒有什麼可以懷疑的,他死的時候,或者死之前,也沒有什麼其他詭異古怪的事情。而他死時的年齡,在古人裡,也算是高壽了。

    所以,諸多資料表明,包拯在去世之前,身體還很好,得到朝廷重用,而且沒有受到排擠。然後,就病死了,對於這麼一個有很大名氣的人,如果真有什麼奇怪的事情,史料上不可能不體現一些蛛絲馬跡,所以包拯應該算是壽終正寢。

    包拯,也叫包青天,那是因為他不畏權貴,為民請命,而且十分清廉,所以,老百姓就把他叫做包青天,這是一個十分正面的評價。

    對待演義中的歷史人物,我習慣性的存了五分不信,畢竟,演義和小說基本一樣,有的真實性高一些,大概就是三分虛,七分實,還有很多演義故事,則虛構的成分實在是太多了,更主要的是,這些虛構的故事往往還有一些原型,甚至能夠在歷史書上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因此,幾乎有了以假亂真的地步。

    演義中的包青天,斷案破案第一,不畏權貴第二,為民請命第三,博學多才第四,這個排名,是根據民間對包公第一印象排名的,畢竟,幾乎所有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塑造包公的形象,都逃不出這四個方面,而尤以破案,最為引人注意。

    而歷史上的包青天,我看過一些正史上對他的記載,雖然也有一大段筆墨來記載了一件割牛舌案件,這個案件的偵破過程很詳細。但我讀完之後,總有點釣魚執法的感覺。

    原因在於,包拯為了找到案犯,故意讓原告(姑且這麼說)把牛殺了賣肉,接著就釋出了一條命令,說嚴禁宰殺耕牛,結果那人的仇家在舉報時,包青天就把人家拿下,一審訊,還真是割牛舌的人。包拯給的解釋是,這人敢割牛舌,一定和那人有仇,我這才將計就計,破了這個案子。

    這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包公的斷案水平,但從現代觀點來看,這種手段,實在稱不上高明。但惜墨如金的史書中,能夠記載這麼一個案例,很能說明,在當時,包公斷案水平是很高的。

    繼續翻看史料,以及後世對包拯的評價,我們就會得出另一個排名,在歷史中,包公犯顏直諫第一,不畏強貴第二,為民請命第三,斷案破案第四。從一些人,比如他的同事歐陽修評價,包公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

    而包青天的犯顏直諫,在歷史上,可以和另一個魏徵相提並論,魏徵犯顏直諫到興頭上,李世民就別想回宮休息。而包拯犯顏直諫到了興頭上,唾沫星子都能噴到趙楨臉上。若說是犯顏直諫,包公還要勝過魏徵半分。

    而李世民和趙楨都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開明,最能虛心納諫的皇帝,所以,包拯和魏徵,都沒有因為犯顏直諫受到懲罰。

    包青天敢犯顏直諫,懟皇帝,自然敢懟大臣,懟皇親國戚,他當御史的時候,彈劾人簡直成了家常便飯,而且,包青天的彈劾,是一種持久戰,也就是說,只要包青天認定這個人有問題,要彈劾你,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

    史料記載中,有一個叫王逵的倒黴蛋犯了法,被包公一連彈劾了七次,宋仁宗實在沒辦法,這才把王逵給貶官。因為包公這種精神,老百姓給包公一個鐵面無私的稱號,戲劇裡為了體現這種特性,給包公畫了個大黑臉。而歷史上,包公不醜,也不黑。

    老百姓給包拯抹黑,但心裡卻十分敬重他,重要比很多人拼命給自己搽粉,老百姓在心裡罵孃的好。

    至於包青天在正史中的其他特點,比如為民請命,比如斷案破案,歷史上他沒少做過這樣的事情,在各類演義小說民間故事中,也沒少說明,自然也不必贅述。

    說了這麼多,還得回到問題上,從上面看,包青天正如老百姓給他的稱號,是一個剛正不阿的好官,也是一個也是一個有政績有能力的清官。他趕上了北宋王朝,甚至是中國封建社會中,政治風氣最開明的時代。不能不說,包拯真的很幸運。這樣一個好人,在這麼一個好時候,壽終正寢也是很合理的一件事情。

  • 10 # 亮仔學史

    說到歷史上的清官,包拯、海瑞的名字一下就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人稱“包青天”的包拯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包拯因為曾經做過天章閣待制和龍圖閣直學士,又被後人稱作“包待制”與“包龍圖”。

    在小說演義之中,包拯面板黝黑,為人正直,剛正不阿,善於斷案,一頭虎頭鍘斬盡貪官汙吏,每每戲劇演到此處,百姓無不拍手稱快,讚揚包大人的秉公廉明。

    而小說演義基本都是七分真,三分虛,但包青天的人物設定也基本複合了包拯的歷史原型。

    包拯乃現在安徽合肥人,仁宗年間考中進士,歷任監察御史、轉運使,他多次主張朝廷更新吏治,解決冗兵冗官的痺症。後來權知開封府,在天子腳下,遍地權貴,而包拯則秉公執法,按國法辦事,從不偏袒放縱,權貴們也知道包拯是鐵板一塊,在他治下的開封,幾乎很難碰到權貴仗勢欺人的情景。

    包拯能夠如此辦事,自然少不了宋仁宗的支援,宋仁宗對包拯的能力極為欣賞,又敬佩他剛正不阿的品格,終其一生,包拯都是宋仁宗極為信任之人,包拯在64歲時死在了樞密院副使的任上,宋仁宗為他輟朝三日,以示哀悼,並且追諡他為“孝肅”。

    而從包拯病發到離世,僅僅經歷了十幾天,這讓一些人開始猜測包拯的死因,畢竟如此離奇的逝世,不免不讓人產生懷疑。

    有人說,包拯因為得罪了權貴而被人在藥中下毒,這種猜測一直持續了千百年,直到1973年考古的發現才粉碎了這一說法。

    在合肥大興集的一處古墓之中,發現了關於包拯的墓誌銘,經過專家的鑑定,此就是宋代“包青天”的墓葬,後來對棺材內屍骨的監測,包拯的屍體並沒有出現砷含量過高的現象(砷含量是砒霜中毒的重要指標)。

    屍骨只是比平常人的汞、鉛含量高一點,專家懷疑這有可能是包拯下葬時使用了硃砂以防止屍骨腐化而導致的。因此經過專家的猜測,包拯基本屬於壽終正寢,有可能是患有心腦血管的突發疾病而溘然長逝,畢竟在古代,64歲的年齡也算得上是高壽了。

    包拯為官清廉,不阿諛奉承,至今人們還在傳說他的故事,包公祠至今香火不斷,是歷代為官者的終生楷模。

  • 11 # 有書共讀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熟悉的旋律將那個面龐黑黑,額頭頂著月牙的包拯呈現在我們面前。殊不知真實歷史中的包拯,可是白白淨淨的文弱書生模樣,不過其剛正不阿的勁頭確如民間傳頌那般。

    包拯出身於官宦之家,自幼受父母影響頗深,為人忠誠厚道。他在北宋仁宗年間得中進士,其仕途就由知縣開始做起。

    包拯一直以“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自勉約束自己,其心中只有家國百姓從不顧惜自己,一心為民請命敢於犯上直諫。

    包拯就憑著自己的清正廉潔忠君愛民之心,一路升遷至開封府尹。

    包拯沒有傳說中的尚方寶劍,沒有龍虎鍘可一樣為百姓審奇獄斷冤案,成了百姓心中可以伸張正義的青天大老爺。

    包拯很少笑,對向自己行賄之人更是一臉陰沉,其剛勁硬性就連皇親國戚都怵其三分。因而民間傳言用錢買不通的只有閻王老爺與這個鐵面包老頭。

    也許正因為包拯如黃河水清一樣難得笑臉,以及難以疏通的個性,才有了傳說中面黑如炭的經典造型。

    包青天美名四方傳頌,宋仁宗亦是大為讚賞其為國為民不畏強權的剛正,一直信任重用包拯。年近七旬已經官至樞密副使的包拯,依然殫精竭慮操勞國事,終有一天包拯口吐白沫暈倒在朝堂之上。

    仁宗得知包拯病倒親派太醫診治,並送來湯藥。

    可包拯病症日重一日,彌留之際的包拯將只有五歲的兒子包綬叫到眼前,留下家訓遺囑,如果子孫日後為官貪汙腐敗,不得入包家族譜,死後不得埋葬祖墳,為訓誡子孫,要將此家訓刻在院中照壁上日夜提醒。

    只有短短十三天,千古賢臣包拯因病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四歲。其家人深怕包拯生前得罪人太多,怕有人報復挖其墳墓,就造了二十一口棺材,出殯之日一起抬出四方城門,分散造了二十一處墳墓,何處是真正的包公墓一直是謎。

    直到包拯逝後九百多年,國家才發現真正的包公墓,並透過檢驗證實墓中確為包公骨骸,但在其骨中檢驗出汞元素含量超過正常人指標,一時間古已有之的關於包拯被人毒害致死的傳言,再次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那包拯包青天是怎麼死的呢?且聽有書君為你梳理分解。

    一,宋仁宗毒殺說。

    曾有人說包拯得病後,宋仁宗御賜湯藥害死包拯。

    可是我們翻閱大量史料找不到任何宋仁宗想加害包拯的理由。宋仁宗就是傳說中被狸貓換太子的那位皇帝,真實的宋仁宗為政清明,是歷史上屈指可數以仁治國的明君。宋仁宗知道包拯性直說話直來直去,對其冒犯之言從不以為逆。

    有一次宋仁宗的寵妃張貴妃,想為其叔父張堯佐謀求宣慰使的肥差。雖說張堯佐為官也屬清廉,但包拯認為張堯佐資質平庸,擔不得宣慰使重任,直接上疏七次嚴辭反對宋仁宗對張堯佐的任命。據說當時君臣關係弄得相當緊張,包拯口若懸河諫言,唾沫星子都飛到仁宗臉上了,仁宗氣的臉色發白,但其並未發怒依舊聽從包拯之言撤銷自己的任命。宋仁宗回宮後無奈的對張貴妃說了一句,你總想著為叔父謀求宣慰使肥差,卻忘了御史是包拯啊。

    我們試想包拯朝堂之上如此冒犯皇親國戚,如此耿筆直諫令仁宗下不來臺面,可是仁宗都未治包拯不敬之罪,他又為何在包拯老病之時害他呢?

    其實包拯就是宋仁宗為鞏固政權樹立的一面旗幟,如果沒有宋仁宗的信任支援,就沒有包青天的威名。

    宋仁宗與包拯兩人是君臣,更像朋友惺惺相惜互相成全,於情於理仁宗都不可能害包拯。我們再看仁宗朝湧現出的賢臣歐陽修、范仲淹等人,如果沒有宋仁宗的仁德,又何來他們的名垂千古?如此仁君要害包拯於邏輯亦講不通。

    包拯逝後,宋仁宗悲痛萬分,下令輟朝一日全部官員皆去包家弔唁,又給包拯只有五歲的兒子加封官職,並賜包拯孝肅之名。

    如果宋仁宗害死包拯,他又為何如此悲痛?他又為何善待其家人?他又為何賜給包拯如此高的評價?

    就如朋友逝去,再高明的演技亦演不出那種痛徹心扉的悲傷。我們從包拯逝後宋仁宗的表現,就可斷定宋仁宗根本不可能害包拯,不然宋仁宗就是神,其演技超乎常人想象。

    而且我們於史書中,根本找不到任何宋仁宗害死包拯哪怕蛛絲馬跡般的記載。有書君覺得,此說於情於理於史都講不通,這只是一個毫無根據的懷疑而已,根本站不住腳。

    二,仇家毒殺說。

    曾有人覺得包拯屍骨中汞含量超標,而且包拯只病了短短十三天就撒手人寰,應是被得罪的仇家害死。

    但是古代為保持死者容顏不老,經常在死者棺材中放入硃砂防腐,宋仁宗痛失愛臣,下令在包拯棺材中放入硃砂防腐應屬大機率事件。再有硃砂在古代還是一味中藥,小劑量使用有治病功效,科學家研究發現包拯生前確曾服過含有硃砂的中藥。

    因而硃砂作為防腐劑與中藥被包拯使用過,其骨骸中汞含量超標就成必然了。由此科學家斷定包拯並非被別人下毒害死,並非直接死於汞中毒,而是正常生病死亡。

    有書君覺得,硃砂有清心火安神等功效,再根據包拯發病的症狀,很可能是年老心臟病發之症。再說包拯當時已被民間神話,即使他得罪再多仇人,誰又敢加害這個連神鬼都怕的剛勁之人?包拯確應正常死於心臟病之類老年性疾病。

    包拯雖逝,可其子包綬及後世子孫嚴尊其遺言家訓,清廉為官清白做人,將包公精神延續至今。

    斯人已逝,包拯已成為一種清官象徵,包公精神已成為中國歷史文化一種主流的精神價值,其傳奇故事永流芳。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12 # V587累

    包拯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在公事上,他斷案公正,行事廉明,不畏權貴,行事決斷。在生活中,討厭花言巧色之人,自己也從不趨炎附勢,竟然連同親人友人也斷絕書信來往,只是為了防止徇私舞弊。可見其清明程度不一般。

    包拯在當時的年代,在當時也是有權力地位的,是有官品階級的,但是他在衣食住行,日常用品上,可跟平民百姓一樣,甚至還不如平民百姓呢,也曾有很多文人寫過關於包拯的文章,都是讚美之詞。小編還學過講述包拯的文言文呢。在世人的口中,包拯清廉到或許在親人朋友眼中他是不近人情的,但是在世人眼中他就是“包天大老爺”,沒有他斷不了的案,更不會斷出冤案。

    在百姓口中難得一見的好官,不僅如此,他的清名還流傳千古,成為廉官的代表。能贏的百姓的好評,但這也代表著他在同僚中不受歡迎,官員間相互包庇這一套在包青天那壓根不管用兒,誰有罪,他不管權位有多高,官職比他高多少品,他照樣敢治罪。正是由於他這,因此當時的高官貴族都不敢太過放肆,甚至是忌憚於他,當時的幼童孺婦皆知道他的名聲。京城裡流傳一句話,想要用錢賄賂官員辦事的,只有閻王爺跟青天大老爺這兒行不通。

    按照當時的舊制度,訴狀的人的人都不能直接到衙門裡訴訟案情。但是包拯就改變了這個制度。他打開了正門,讓是來告狀的人都能夠直接到他的跟前來講述事實。因此當時辦案的小官吏都不敢欺下瞞上。在當時一些名門望族,財大氣粗,竟然私下的侵佔了惠民河,來給自己建造園林與樓房。使得當時的河道堵塞不通。又恰逢當時下大雨。由於河道不通,包拯就把那些貴人們間的園林與閣樓全部拆掉了。這也正面的反映出了,包拯他不畏權勢的性格。

    他對於那些做假的人更是嚴厲,在當時有人拿假的地券來謊報自己擁有的田地數,於是包拯就毫不留情地拆除他。包拯在當時得罪了那麼多的權貴。因此,世人對包拯當時在開封去世存在疑慮,。懷疑他是否是正常死亡,因為據史書記載包拯從發病到去世只有十三天的時間。並且在這段期間根據記載他還服用了皇上賞賜的良藥。於是就這樣突然的離世,不得不讓人懷疑他的真正死因

    最近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安徽省博物館等單位合作,利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產生的同步輻射,對包拯遺骨進行了研究,結果科學證明包拯是正常死亡。

  • 13 # 牧之兵家

    包拯被百姓稱為包青天,生前受到百姓的喜歡和愛戴。可謂是深得人心,包拯去世的之後,後世被稱為包孝肅。這個名稱是祭祀包拯的專祠。後面的孝肅是當時的皇帝宋仁宗在包拯死後賜給他的諡號,肯定包拯忠孝的一生。回顧下包拯的一生,他最後是怎麼死的呢?

    包拯調任端州知府,端州出產硯臺。端州每年都要進貢給朝廷。這也是個好差事,此前有很多的知府在進貢之前。專門會把進貢的數目報大,從中自己拿上。送給朝廷的官員,自己從中謀利。在包拯上任之後,進貢的數目該是多少是多少,沒有貪汙。塑造百姓心目中清正的名聲。很快,管制就上升了。他歷任三司戶判官,京東,山溪,河北路轉運使。受龍圖閣學士,河北都轉運史等。後被召入朝廷,又去了開封府,全御史中丞等。包拯幹過的事也不少呢,在電視裡面只知道他在開封府。他也是一步一步走上來的,踏實,堅持一貫的行事作風。

    包拯清正廉明,鐵面無私。辦了很多的案子,是不少百姓的偶像。開封府前有一座鼓,只要有人敲響這座大鼓,直接就可以見包拯,向包拯陳述案情。他不會看你是什麼身份,只要你有冤情。就可以擊鼓報案。他會查詢事情的真相,給報案人一個交代。敢於調查,不懼怕權貴。願替百姓打抱不平。所以有了後來的包公,包青天的名稱。連皇上都敢審問,可見包拯的正直。

    公元1062年的時候,包拯病逝了。去世的時候64歲,皇上給他封了諡號。還親自弔唁包拯,不上早朝一日。就能看出包拯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包拯的墓地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拯的墓誌銘關於包拯的離世是這樣寫的:嘉佑七年五月已末,方視事,疾作為歸。上遣使賜良藥,辛未,遂以不起聞。從發病到死亡,短短13天。是什麼病情來得這麼迅速而猛烈。最引人矚目的是,給包拯賜了良藥。賜了藥不久以後就去世了。這是包拯死因讓人疑惑的地方,他真的是自然病死的嗎?還是包拯生前得罪了人,有人故意把包拯害死的。 為了解開這個原因,現代專家對包拯的遺骨進行了研究。利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產生的輻射,對包拯的遺骨進行研究。研究發現包拯遺骨中的鈣,鐵,汞的元素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高。汞大家都知道,就是水銀,是劇毒物品。是否說明他是中毒生亡呢?這倒不一定,古代人會用硃砂儲存屍體,硃砂李敏鎬有大量的汞,還有皇上賜的藥 。也有可能是靈丹妙藥,這一類丹藥中含有硃砂,所以包拯就不是被毒死的。

    現代專家也得出了結論,認為包拯是自然死亡的 。相信這也是大家希望看到的結果,百姓的好官怎麼會被毒死。大家有機會可以到包拯的包公祠看看。

  • 14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包青天是宋朝著名的清官,他剛正不阿,斷案如神,愛民如子,被老百姓稱之為“包青天”。

    在正史的記載中,包拯斷過三大件要案:“割牛舌案”、“匿金案”和“真假太子案”。其中宋朝第一大案——“真假太子案”的告破,讓包拯的一夜成名,包拯贏得了“斷案神探”綽號。

    除了斷案,耿直的包拯只要是有利於國家的措施就要支援,只要是不利於國家的措施就要反對。因此,他的官越做越大,但他的抨擊之言也越說越多。他的一生都在彈劾其他官員,據後人統計,因他彈劾而丟官罷職的官員多達三十餘人。這三十個人很多都是炙手可熱的高階官員,其中,甚至包括了宋仁宗的國丈。“包彈劾”之名也是世人皆知。

    而歷史上,宋仁宗與包拯可謂是君聖臣賢,兩人譜寫了一段又一段歷史佳話,比如包拯勸諫宋仁宗時,說到精彩之處時,唾沫星子四處飛濺,噴到了宋仁宗趙禎的臉上,宋仁宗只是偷偷地用衣袖擦了擦。

    包拯出生在合肥長在合肥大,最後,死了也葬在了合肥。“龍圖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報國盡忠,臨政無阿。杲杲清名,萬古不磨。” 這是世人對包青天的評價,短短的幾句卻包含了後世人們對他的崇高敬意。

    包拯墓全稱包孝肅公墓園,位於合肥市內包河南畔林區,與包公祠緊緊相連。墓園面積1200平方米。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包拯靈柩由他的女婿護送老家合肥,墓地在公城鄉。

    1973年4月,安徽合肥鋼鐵廠二廠因為改擴建需要,要把附近所有墳墓都遷走,於是由安徽省博物館工作人員組成的考古隊開始對包拯墓進行搶救性挖掘。

    然而,考古隊員在解讀包拯墓誌銘時,卻引起軒然大波,因為墓誌記載的包拯死因,實在過於離奇,讓人難免惡意猜測包拯或死於非命。

    包拯墓誌:嘉佑七年五月己未,方視事,疾作為歸。上遣使賜良藥,辛未,遂以不起聞。

    1062年5月己未日,包拯還能處理政務,然後就因疾病在家休息,宋仁宗派人送來“良藥”。但不到半個月,包拯的病情突然惡化,很快一命嗚呼。

    包拯服務了皇帝送的藥物不到半個月而死,因此,引起很多人的懷疑:是不是宋仁宗毒殺了包拯。

    為了解開這個千古謎團,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安徽省博物館等機構,用先進的同步輻射X射線熒光分析技術並配合其他研究手段,對包拯頭骨進行微量元素含量測定。

    得出的結論是:包拯頭骨中汞含量為0.14,比現代人的含量高。

    訊息傳出,舉世譁然。大家都知道,“砷”與“汞”都是劇毒之物,是古代殺人利器,其中砒霜、鶴頂紅中都含有大量的“砷”,而硃砂裡含“汞”。

    包拯頭骨中含汞量超標,說明存在汞中毒可能,這似乎可以證明包拯真是被皇帝謀殺的。

    然而,學者研究後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包拯並非死於汞中毒。理由是超標的汞含量還不足以令人致死。包拯頭骨中汞含量超標,很可能是使用了硃砂,以儲存屍體之用。

    要知道包拯去世時,天氣炎熱,想要把包拯屍骨從河南運到老家合肥,肯定要進行防腐處理。於是使用了防腐良藥——硃砂。而包拯下葬之後,硃砂最終滲透到了包拯身體裡,從而導致其頭骨汞含量超標。

    專家的結論出來,世人都感到欣慰,被視為神人一般的包拯屬於正常病故,並非是毒殺的。

    現如今,包拯離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他的後代共有十多萬人,主要集中在安徽和江蘇一代。

  • 15 # 美玉的光彩

    傳說是病死的,臨死囑咐兒子用鐵 棺材。實際還是想用木頭棺材,因為兒子是犟種,你說抓雞他偏抓狗。兒子想沒聽過父親的話這回聽一次吧。用了鐵棺材,結果世上再再無包青天。這是傳說,不必當真。

  • 16 # 老曹覌天下

    包拯包青天是病亡的,他一生憂國憂民,不畏強權,為民申冤,伸張正義,為民除害,除暴安良。多次為民請願,放糧救災,關心民生飢苦,為園國分憂最後積勞成疾,病故於任上,、享年六十四歲。

    死後全國悲痛,朝野上下無不哀怨,只有極少數作奸範科,奸臣小人竊喜。

    他的死使後來宋朝奸臣當道,走向腐敗,走向衰落的開始,最後滅亡。

  • 17 # 聰明遠山8k

    古人活七十歲,稱為古老稀。包大人64歲,壽終正寢,算是正常死亡。

    歷史的記載也沒有說包大人是意外死亡的,象包大人這都人民愛戴的清官,他也是擁護皇權的,忠於皇帝,忠於職守。只要皇帝老子保著他,他在官場一般不會意外死亡。

  • 18 # 小可愛8Q7H

    得病而死。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樞密院視事時,突然得病。 同月二十四日(7月3日),包拯病逝,終年六十四歲。仁宗親臨弔唁,併為其輟朝一日 。追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 19 # 億度設計

    演義裡的包拯是個傳說,傳說包青天像韓擒虎、魏徵結局一樣做了閻王爺。民間最認可地府神君,就是包拯。在《新白娘子傳奇》裡,白素貞為了讓許仙起死回生還和包青天討價還價的,也算夠腦洞大開了。

    傳說是故事不是歷史,歷史上包拯,晚年官位達到頂峰,可他並不開心,因病殉職,他的死因還一度出現爭議。

    第一、歐陽修幫了包拯也害了包拯。

    歷史上的包拯,祖上南唐人,出身於書香門第,兄弟三人,他是老小。包拯沒有月牙,長得也不黑,品學兼優,就是脾氣不好,太耿直!

    歌詞說他“鐵面無私辨忠奸”一點都不錯,他是一個原則性很強的人。1050年,天章閣待制、知諫院的他向龐太師的原型張堯佐開炮了。張堯佐是張貴妃她大爺,老張的弟弟就是國丈張堯封,張貴妃就是後來的溫成皇后,當初溫成皇后姐妹同時入宮,後來張貴妃憑著美貌與智慧,機會與努力,脫穎而出成為人生大贏家。

    張堯佐憑著世上只有侄女好的裙帶關係,業績不突出,脾氣和升職突出,擔任給事中、端明殿學士,被任命為三司使。這本來就惹人非議,出身貧寒,通宵法律的張堯佐就有點飄了。其實他飄也沒問題,但包拯開始勸宋仁宗。宋仁宗給了包拯一個面子,把張堯佐降成戶部侍郎了。

    這可把美人的心給傷了,為了博張貴妃一笑,宋仁宗給張堯佐送了一份更大的禮物。讓張堯佐身兼四職淮康軍節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靈宮使,還有賜兩個兒子為同進士出身。

    包拯、吳奎、陳昇之、王舉正就勸宋仁宗不要搞裙帶關係,尤其是包拯,激動的唾沫星都噴到趙禎臉上了。宋仁宗知道包拯的脾氣,一心為公,又是學習魏徵,只好讓他三分。張堯佐四職免了三職,只剩下一個虛職的節度使。

    五年後包拯因舉薦的人犯了錯,自己也被牽連,老包“發配”到池州為知州。這事很可能就是渴望讓學神馮京成為乘龍快婿的張堯佐,他這個準國丈的手筆。一年後他就做宋朝直轄市開封市“市長”——權知開封府。這個職務之前張堯佐幹過,這裡需要說的是,開封府尹的這個職務類似於市委書記。

    如此位高權重,還是有人幫忙說話的,說話的人正是連中三元、唐宋八大家的宋朝之手歐陽修。包拯這個“市長”當了一年的樣子,歐陽修就接任了。歐陽修和蘇軾是老鄉都是四川人,他跟河南商丘人張方平、宋祁關係特別鐵,尤其是他和張方平兩人還同歲,那關係簡直就是捨命陪君子的地步。

    包拯彈劾張堯佐,是職責所在;包拯彈劾張方平,就是“職業病”了。蘇軾最崇拜張方平,把他當成諸葛亮,當成自己永遠的老師。包拯彈劾張堯佐是裙帶關係,彈劾張方平又是什麼原因呢?他彈劾張方平強買強賣,強取豪奪。具體是,張方平以跳樓價買到一棟樓,為什麼那麼便宜,您給解釋解釋?張方平只得從宋朝副相兼財長上下課。

    比包拯大一歲的宋祁繼而任宋朝副相兼財長,包拯又彈劾了。宋祁也是學神,他原本是狀元,可宋朝的“武則天”劉娥認為弟弟就是弟弟!弟弟怎麼能排到哥哥的前面呢?原來宋祁有個哥哥叫宋庠(原名宋郊),兄弟倆都是學神。因為劉娥一句話,宋祁這個第一名後面加個零變成了第十名,不過留下了千古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他哪裡知道自己上任沒兩天,計相身後包拯惱了。包拯彈劾他在四川任職時,喝酒沒有節制,招待費超標之類的。宋祁黯然下臺。

    這讓歐陽修很生氣,你包拯為什麼總彈劾三司使(計相)?張堯佐、張方平、宋祁他們下來,是不是你想幹啊?翰林學士歐陽修立即上疏,說包拯這是《左傳·宣公十一年》的蹊田奪牛。還怕這個典故皇帝、包拯不熟悉,還做了一番解釋,人家的牛踩了你的苗了,你就把人家的牛牽走,有你這樣發財的嗎?

    歐陽修這話很重,包拯很尷尬,為了避嫌他表示絕不接手,可宋仁宗非讓他幹,他聖命難違,只得權知。權知就是代理,主持工作之意。

    大概過了一年,包拯轉正了,可沒幾天又讓他到樞密院擔任副使,當時擔任樞密使的是張昇。

    此時的包拯心裡是鬱悶的,受那麼多委屈,轉正沒幾天就到樞密院任副職(降職)了。

    宋仁宗讓他去擔任禮部侍郎,包青天這次拒絕了,而且也生病了。在1062年的五月,先是楊家將楊業弟弟楊重潤的後代——龍圖閣直學士、吏部員外郎兼侍講、知諫院楊畋病亡。據包拯墓誌銘記載,包拯生病時,宋仁宗還特地賜了良藥,沒過幾天包拯就薨了。

    第二、包拯的死出現了爭議

    1062年7月3日,包青天在工作中仙逝。包拯從生病,然後吃皇帝的賞賜的藥,沒過幾天就撒手人寰。

    熟悉歷史的都知道,明朝的諸葛亮劉伯溫,就死於朱元璋之手,但事兒是胡惟庸辦的。胡惟庸請御醫給劉伯溫送救命藥,誰知很快卻讓料事如神的劉伯溫隕落。朱元璋這樣對待劉伯溫,趙禎會不會這樣對待包拯呢?還真讓人有點懷疑。

    包拯為人過於耿直,得罪了很多人。別的不說僅僅是彈劾張堯佐,就把張貴妃、趙禎他們得罪了。最讓趙禎傷心和憤怒的是,包拯上奏讓宋仁宗早立太子。

    包拯晚年還是御史中丞的時候,面聖奏事,問仁宗:皇太子的位空那麼久了,天下人都很擔心, 皇上為什麼一直不立太子啊?仁宗很生氣,什麼天下人擔心,是你擔心的吧。你擔心什麼?擔心我壽命短,還是要不了兒子啊?仁宗沒好氣地說:你這是要立誰為天太子?包拯看到誤會了,也有點生氣回到:我佔著位沒啥本事,乞求早立太子,也是為大宋的千秋萬代著想。老大問問要立誰,這是懷疑我啊?我都是七十來歲的人了,也沒兒子,我可不是邀功求賞造福子孫。仁宗心有慼慼然,假裝很開心地說:以後再說吧。

    宋仁宗很悲傷,兒子生了好幾個都夭折了。包拯也很傷心,因為他的長子包繶20歲就去世了。宋仁宗這一以後再說,意味深長,包拯有生之年是看不到新大宋的新太子。包拯薨逝後不久,宋仁宗立趙宗實太子,1063年宋仁宗駕崩了。

    太子的事兒,看著是天下的事兒,其實皇家的私事兒。包拯出工作需要,為天下計,這樣問會讓皇帝非常生氣。若不是宋仁宗脾氣好,還有包拯功勞太多,要不然包拯就會倒大黴的。從宋仁宗在包拯去世後,很快立太子來看,宋仁宗很生氣,那麼給包拯送要命的“救命藥”,從邏輯上說得通。

    更有一種說法,說老包出土遺體,經過醫學檢測發現了砷超標。砷超標說明包拯和劉伯溫、光緒年間一樣,有可能是被毒死的。可經過專家分析發現,包拯遺體的有毒的化學元素超標,並非是為人下毒所導致,而是遺體防腐的原因。

    包拯的晚年還是比較幸福,還老來得子,只是和歐陽修鬧得尷尬而已。

  • 20 # 自由的雲朵wH

    得病而死,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樞密院視事時,突然得病,同同二十四曰(7月3日),包拯病逝,祥年六十四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戊戌變法”為何只推行了短短百餘日,就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