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小小百科全書

    曹操究竟是忠還是奸,這個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以我的角度來看,曹操既非忠臣,又非奸雄。說到底曹操只是一個亂世時期崛起的梟雄式的人物。從歷史上看,曹操這個人是經歷了很大的轉變歷程的。最開始曹操確實是一位漢室的忠實擁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時局的變化,曹操也成為了篡漢軍閥的一員。不過曹操內心之中始終都有一個疙瘩,這也是曹操終身沒有篡漢自立的原因。

    曹操是靈帝時期入朝為官的。由於曹操出身於官宦之家,因此曹操的起點就比較高。剛入仕的曹操就在首都洛陽為郎。當時的曹操一門心思的想要報效國家,他對於貪官汙吏,不遵循漢朝規章制度的人極為痛恨。因此曹操當上官後,行事鐵面無私,不論高官顯貴,只要違法犯罪者曹操都絕不留情,一律處理。也因此曹操得罪了很多人。雖然曹操的爺爺是宦官,但曹操對於宦官群體事實上是非常痛恨的。也因為曹操的鐵面無私導致他最終被權貴給罷官去職。

    在沉寂了幾年後,曹操再度被漢靈帝徵召。當時的曹操更是嫉惡如仇,因為當時朝廷宦官當道,曹操認為朝堂之上滿是奸邪小人,正直的官員都會被人暗算謀害,忠貞之輩也得不到重用。所以曹操又憤而上書漢靈帝,希望漢靈帝可以撥亂反正。但漢靈帝對於曹操的忠謹之言卻沒有絲毫的採納。之後曹操又數次上書勸諫漢靈帝,但最終都無功而返。也正因為如此,曹操的熱血也開始慢慢冷淡。後來趕上黃巾動亂時期,曹操立功受封之後因為大力整頓吏治,結果又得罪了權貴,成為了少數派。因此曹操再度被逼迫罷官。

    中平五年時期,漢靈帝也不知道為啥突然又明智了一下,為了鞏固政權,漢靈帝開始組建西園八校尉,曹操因為家世被封為典軍校尉,曹操再度步入政壇。但次年後漢靈帝就去世了,之後又爆發了外戚和宦官爭鬥以及董卓亂漢。此時的曹操開始徹底覺得漢朝沒救了。因此在看到董卓亂漢之後,天下群雄漸起之時,曹操也開始招募自己的軍隊,開始在亂世中爭霸爭奪自己的地盤。此時的曹操已經對漢室不抱任何希望了。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漢室氣數已盡。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囚禁漢獻帝,以漢獻帝之名義為自己謀私利。但曹操內心中卻依然對漢室有一份情。歷史上曹操實際早就具備了稱帝自立的實力。但曹操卻一直沒有那麼去做。除了曹操不願意悲傷篡漢惡名之外,更多的是曹操不願意親手終結漢室。這說明曹操對於漢室多少還是有一份感情的。總的來看,曹操之所以從忠臣變為奸臣,還是因為漢朝自身造成的。如果漢室爭點氣,那麼曹操必定是一個漢朝的鐵桿兒擁躉。曹操的轉變和漢室的無力迴天有著直接的關係。

  • 2 # 上將軍潘鳳

    我是歷史小明王,我來回答。

    曹操這一生的經歷可謂是豐富多彩,但是歷史上對他的評價確實褒貶不一,關於他到底是奸還是忠我認為可以分三部分去概括,至於結果是什麼每個人心裡應該都會有相對的評價。

    熱血青年的愛國者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東漢末年朝廷已經對地方完全失去了控制能力,這時候加上董卓入京把持朝政,那時候的曹操是典型的愛國憤青,他人為董卓罪大惡極,如果能把他剷除就勢必能還天下太平,於是他起了刺殺董卓的心思,雖然最後計劃失敗但是也完全可以證明青年時候的曹操絕對是一個忠臣,雖然平時喜歡耍一些小聰明,但是在大節大義上他是不含糊的。

    權力導致的心理變化

    刺殺董卓的計劃失敗之後他逃之夭夭,後來在同族諸多猛將曹仁,夏侯等兄弟率領幾千子弟兵前來投奔曹操,有了這個本錢他開始號召全國各路英雄一起討伐董卓,後來推舉袁紹為盟主,他自任奮武將軍。同年二月董卓被擊敗後脅持漢獻帝逃離洛陽並且把這千年古都焚燬,董卓雖然失敗但是軍事實力還在,大家對他的西涼軍還是非常忌憚的,由於這個討賊聯盟實際上也是一盤散沙,大家都害怕消耗自己的實力基本都是出工不出力。曹操在對董卓的討伐中遭遇大敗,本人也被暗箭射傷,幸好被堂弟曹洪解救才得以逃命。後來董卓逆賊被義子呂布所殺,漢獻帝千辛萬苦逃出魔抓,曹操得知此等訊息後立刻一路急行軍去接漢獻帝,此時經過諸多戰爭的他已經明白了這個亂世皇帝的重要性,他迎接到漢獻帝后表現的畢恭畢敬,漢獻帝感動的淚流滿面他以為大漢中興有望了,實則他又一次掉入了狼窩並且再也出不來了。

    徹底的奸雄之路

    有了招牌好辦事,曹操得到漢獻帝之後就開始以皇帝的名義去搶地盤,一路上過關斬將無所不能,加上手上兵精將猛謀士如雲,在官渡之戰大敗袁紹七十萬大軍一舉奠定統一北方的基礎,後來形成三國鼎立之後此時的曹操早就不把漢獻帝放在眼裡,一個傀儡皇帝唯一的作用是可以以他的名義去佔據出師討伐劉備,孫權的優勢,人性是十分複雜的,從愛國青年掌握權力之後變成了權臣,後來又膨脹成了奸雄,試問有幾個人能抵擋住權力的誘惑呢?不過曹操終其一生並沒有篡漢自立為帝,而是做了魏王,為什麼不篡位我想是不想給天下人留下最大的罵名吧,後來曹丕繼位之後漢朝才正式宣告滅亡。

  • 3 # 南方生活號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市)人,太尉曹嵩之子,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曹魏政權的締造者。舉孝廉出身,歷任洛陽北部尉、頓丘令、議郎,拜騎都尉,鎮壓黃巾起義,遷濟南相,一郡清平,遷典軍校尉。組織關東諸侯聯軍討伐董卓,遷東郡太守,拜為兗州牧。迎接漢獻帝,拜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司空,遷丞相,挾天子以令不臣。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基本統一中國北方地區,推行有效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穩定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促使中原地區政局穩定、經濟向好。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病逝於洛陽,終年六十六歲,諡號武,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善長詩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民生疾苦;散文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建安文學,魯迅贊之為“改造文章的祖師”;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 4 # 歷史百家爭鳴

    對於曹操,歷史上褒貶不一,有人覺得他是個功臣,他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天下統一的基礎,有人覺得他是個奸臣,挾天子以令諸侯。對曹操的點評,有一句話很有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這是品評家許劭對曹操的一個評價。那我們應該怎麼看待曹操呢。

    個人覺得曹操是個能臣,因為在當時那種天下亂世中,群雄逐鹿,曹操能夠在群狼之中殺出一條血路,並統一北方,這是他能力的一大表現。只是他在當時還是漢臣,他做的一切在表面上都是為漢朝。即使曹操功高蓋主,權勢遠比漢獻帝大,可是他對於漢獻帝來說,只是一名臣子,在世人看來,曹操作為一名臣子,卻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做的一切很多都是為了自己,而不是漢朝。所以不少人就對曹操進行批判,完全是個奸臣,與其他漢臣來說,曹操根本就是給自己打天下,想的肯定不是漢室。當然《三國演義》也有推波助瀾的作用,羅貫中在書中偏向於劉備,對曹操有詆譭之意。但從曹操的一生之中來說,他不算是忠臣,因為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一直利用漢獻帝,甚至在有時候威脅到漢獻帝的生命,這樣說來曹操是個奸臣。在傳統君臣觀中,曹操就是個奸臣,對君主不忠,但不能抹去曹操的功績。

    不過個人挺欣賞曹操的才華,他在不少詩中顯示出個人的氣魄,文學素養相當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希望火起來的動漫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