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eekr護膚
-
2 # 奉節家庭
面對孩子說謊,作為家長首先不要如臨大敵,需要認真分析孩子的謊言。
一、幼兒期分辨不出夢境和現實區別的“謊言”
幼兒期,孩子所謂的“謊言”有的並不是孩子故意在“說謊”,而是孩子還不能分辨出想象中的場景和真實場景的區別,孩子的謊言也許是出現在夢境中的,但是幼兒分辨不出夢境和現實。比如孩子說某小夥伴打了他,但是一核實根本就沒有這麼回事,也許就是他的夢境。遇到這樣的“謊言”家長千萬不要斥責孩子。可以告訴他什麼是夢,做夢是怎麼回事兒,透過有趣的講解,讓孩子逐漸區分清楚夢境和現實。
二、趨利的謊言
有的孩子在做錯了事情後,受到了懲罰。在後面的生活經歷中,為了逃避受到懲罰,有的孩子於是就用編造謊言來逃避懲罰。這樣的謊言,作為家長在教育中的引導尤為重要。
1、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要有敢於擔當的意識,犯了錯就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需要注意的是教育不能簡單粗暴,要輕言細語,耐心教導,讓孩子心服口服。
2、要明確的告知孩子,犯錯了還用謊言隱瞞錯誤又增加了錯誤,是錯上加錯。
3、最後在懲罰力度也要適度加大。
4、需要家長和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多進行溝通交流。平等和諧的親子關係,往往孩子就沒有壓力以謊言來應對犯錯帶來的恐懼感。
三、善意的謊言
面對善意的謊言,家長和孩子多溝通增進理解。這類謊言具體情況各不相同,有溫情、有感動,多多溝通理解即可。
所以作為家長,面對謊言,應該進行理性分析,不同的謊言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引導教育。同時家長也要做好表率和榜樣,相信孩子就一定能在誠實守信的環境裡快樂成長。
-
3 # 達人推薦
第一,做榜樣。
第二,禁責罵。
第三,明原因。
不要責罵的下一步,就是弄清楚孩子為什麼要說謊,他說謊的原因是什麼。父母要做的事情就是耐心聽孩子說完他的原因,聽完之後也不要立即評價或者教育,你要做的是引導,引導他自己發現自己的錯誤,自己改正。
第四,忌否定。
明原因之後不要否定孩子的做法,更不要覺得孩子已經會熟練說謊話了,之前或者之後會不會還說,這個父母要尤其注意,孩子和大人不同,他聽不懂潛在的意思,你需要明白的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但弄清原因之後,你就可以針對這個先抑後揚,也就是先批評再肯定。
第五,重溝通。
只要父母和孩子加強溝通,就算孩子犯了什麼錯,他也會向父母勇敢的承認錯誤。怕的就是孩子和父母不溝通,或者少溝通,這樣的話孩子一旦犯錯,肯定會想到說謊來避免責罵的。
-
4 # 探索205709867
守先,你要知道孩子為什麼說謊,從孩子說謊中找原因,找到原因後,告訴孩子說謊的危害,一個孩子做錯事可以原諒,說謊的孩子是不能原諒的,時間長了知道你說謊,失去了別人對你的信任,得不償失。
-
5 # 劃雪無痕
以改正說謊習慣為目的,以教育引導為方式,以溫馨溝通為橋樑,讓孩子從內心強大,培養孩子自信而不自大,自謙而不自卑,好學好讀書的好習慣
-
6 # 娛樂神探
入園後:孩子出現說謊問題家長如何處理
“媽媽,老師讓每個小朋友都帶一個有卡通圖案的髮卡到幼兒園。”小米說的有理有據,當媽媽把髮卡遞到老師手上,看著神情詫異的老師,媽媽才意識到:“寶貝竟然在說謊!”遇到這種現象,你會不會心急如焚,生怕寶貝沾染上壞習氣,難以糾正?別太著急。
第一種是圓夢性質的“撒謊”。當某些特別強烈的願望無法得到實現的時候,孩子就可能透過這樣的方式來表達。如果是這種情況,請先別急著去戳穿他的“謊言”,要知道,你的孩子,只是在透過這樣的方式來滿足他的心理需求。
第二種情況可能是為了逃避懲罰而撒謊,比如說孩子是因為好奇,在好奇心求知的驅動下做錯事,害怕老師或者家長的批評選擇逃避說謊,孩子會把自己犯的錯誤推到其他的小朋友身上或者是小寵物身上。
第三種情況當正面的表達無法吸引大人的關注時,小朋友可能就會用這種錯誤的方式來引起家長的注意,這個時候不要批評孩子需要和孩子共情,先接納孩子的情感。
第四種情況,由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心智發育的水平還比較低,他們有時候會把一些事件、人物、時間、地點等搞混,這個時候不要給孩子蓋棺定論,直接給他一個撒謊的標籤。
第五種情況,為了保護某個人,孩子可能會說出善意的謊言,這樣的謊言不會傷害自己或者他人。
家長遇到上述情況,先別急著批評孩子“你怎麼能撒謊?”,先來心平氣和分析一下,孩子的這種表現,是屬於哪一種情況,是善意的謊言,是為了圓夢還是孩子的記憶混亂,家長要搞清楚再區別對待。
切忌先入為主,如果總是給孩子負面的評價貼標籤,造成負向強化就得不償失了。
從孩子一出生,孩子心靈就是很純真的,孩子開始接觸社會,只要沒有誘惑,孩子就不會拿說謊為難自己,因為孩子天生就不會說謊。孩子說謊其主要是:一、模仿大人,二、出於壓力,每個孩子最開始的謊言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孩子寧可把事實真相藏在心裡,也不告訴家長,這個說明家長和孩子相處時出了問題,孩子開始不信任家長,排斥家長,作為家長就要反思了,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否則往後跟孩子會產生一系列的麻煩。許多家長就是容不得孩子有任何錯誤,一犯錯就說,似乎不說家長就覺得孩子不懂得改,不說就沒有盡到做家長的責任。孩子犯了錯心裡就很難過了,家長這個時候需要做的就是理解,比批評孩子更能讓孩子記住教訓。你們有什麼辦法嗎?
回覆列表
孩子說謊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孩子渴望獨立的一個標誌,因此大人應平靜的、坦然的面對孩子的說謊,正確的引導幼兒擺脫說謊、學會真實。孩子說謊的目的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正確的引導真的非常重要!
一、出於自我保護說謊
不少家長都遇到這樣的事,孩子打壞或弄壞了東西,常常推到小動物或別人身上,或者乾脆裝著不知不承認是自己乾的,這事實上是趨利避害,保護自己,逃避大人的懲罰和訓斥,面對這種情況,大人千萬別一個勁的盤問孩子,那樣只會使幼兒把謊話編得越來越圓。我們應當為孩子創造一種說真話的寬鬆環境,告訴孩子人都會犯錯,應當勇敢的承認,下次注意了就行了,開學不久我班一位幼兒把我的電子錶拿去了,當他父母發現時,他卻說是他撿的,教師和孩子父母的共同努力下,讓其主動歸還於我,並且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類似的情況。
二、因為想象而說謊
他們的吹噓可能只是把心中的願望表達出來。幼兒在三四歲的時候,見聞比較廣泛,感情比較豐富,語言能力逐漸發達,容易陷入多姿多彩的幻想中,而且時常把想象和現實混同起來,說出想象的東西表達自己的渴望。比如,我家的電冰箱有房子那麼大;我在家裡見過大象、熊貓。前者可能是貪吃,後者可能是想到動物園。又如一孩子曾對我說,他有一個和我人這麼大奧特曼,其實他就是想擁有一個很大的機器人。面對這些謊話,我們要分析這些話的原因,進行解說、糾正,還可適當的滿足孩子的願望。
三、想討好大人而說謊
有的孩子會說:“爸爸做的湯比媽媽做的湯好喝。”“××的裙子很漂亮。”其實爸爸做的湯卻不如媽媽做的湯好喝,××的裙子也很一般。當孩子這樣說或許是為了引起父母對其的注意,或許是想討大人高興。這些謊言都是善意的,只要不過分,大人笑笑就行了,不必去戳穿它。孩子會說恭維的話,表現了他已有了照顧別人感覺的意識了。例如我班有個叫楊猛的小朋友,只要她穿新衣服或打扮很漂亮的時候她就會說:“老師,我覺得今天你好漂亮哦!”其實那天老師的衣服非常一般,只是希望引起你的注意,並誇她的衣服漂亮或打扮漂亮。
四、想博得讚賞而說謊
孩子都喜歡聽好話,都願意得到爸爸、媽媽、老師和其他人的誇獎。有時為了博得他人的讚賞,就會說假話。這樣的謊言要及時揭穿,不能讓孩子賞到說謊的甜頭,要給孩子講清楚,希望得到別人表揚是對的,但要靠自己的努力,而不能靠說謊去換取。
五、希望引起別人注意而說謊
有些孩子在正常情況下,無法引起別人的注意,因而去以誇張的言詞將別人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如科學課上,老師問大家:“你們有沒有見過大象?大象會做什麼?”在一大堆回答之中,就有人發出驚人之語:“我騎過大象。”“我看過飛的大象。”等等,對於想象力豐富的孩子而言,其實不必過於苛求,不必要求孩子句句真話,有時聽到一些誇大的童言童語,以一種崇拜、驚喜的眼光看待,可以滿足幼兒愛表現的心理,也能給生活增添一些樂趣。
幾種謊話要警惕,一種是家長的行為誘導說謊,大人說謊,一旦被孩子識破,孩子就會感到說謊是一種樂趣,跟著模仿。還有一種是隔代護短,唆使說謊,有時孩子犯了錯,祖父母主動承擔下來,這對孩子的成長危害較大,應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另外對性質惡劣的謊言,大人要堅持原則,巧妙戳穿,不能讓孩子“得逞”,即使“得逞”也要堅持糾正。 那麼我們應如何減少幼兒的誇大其詞或說謊呢?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多充實幼兒的生活經驗 藉著參觀、旅遊、閱讀、實際操作的機會。帶領幼兒多看、多聽、多接觸不同的人、事、物、地。這樣可以縮短幼兒的想象世界和實際生活的距離,說出來的話就比較真實可靠了。
二、不要刻意去戳穿孩子的“牛皮”或嘲笑他們的誇張 如遇到孩子不好好吃飯而強調:“不吃飯就不會長高喔!”這句話可能會激起孩子的想象,說道:“那我要長得向長頸鹿一樣高。”對於這樣的答案,家長不要急著把孩子拉回現實,“胡說八道,哪有人長得和長頸鹿一樣高,那不成怪物了嗎?”而可以順著他的話去:“對你要多吃點才會長得很高喔。”這樣,既滿足了孩子的想象空間,也達到了家長要他好好吃飯的目的,還不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從理解接納或一笑了之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誇張或說謊,而不要以生氣、責罵的方式逼他說實話,甚至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玩吹牛,想象遊戲,帶自己回到童真的年代,也幫助自己進入孩子的想象世界,還能和孩子關係更加親密。
三、瞭解孩子愛誇張和說謊背後所蘊含的意義 引導他說出內心的感覺,心平氣和的聽聽他說說自己的感覺和期望。針對問題的關鍵,才能解決問題。讓幼兒明白何為合理的要求,也避免孩子遭拒絕時心理的不平衡。 一定要正確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