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韭菜長的快

    糧價這十幾年確實沒怎麼漲,主要原因就是糧食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果糧價過高,會影響很多低收入人民的基本生活,也會影響社會穩定性,所以國家一直對農民發放糧食補貼,也要控制糧價上漲;

    其次,外國農業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地廣人稀,機械化程序比較發達,種糧成本比較低,糧價比國內還便宜,在外圍影響下,國內糧食上漲也不可能。

  • 2 # 白刃行走

    這是個好問題

    一個商品的價格取決於供需,供給越少,價格越高。那麼我們來看看供給是不是發生了什麼變化呢?顯然,這些年中國的糧食產量是迭創新高的,不夠需求方面我們也不斷增加。但是,供給是否不足?

    一般情況下,一個商品的供給減少往往是因為成本上划不來,或者因為原材料不足導致價格上漲,而在生產糧食的基本要素中,農機、農藥等基礎產品的價格並沒有發生特別大的變化,只有人力成本上升了。

    但是目前的糧食主要還是靠機械,真正的人力成本佔比比較少,也就是說,人力成本的增加並沒有帶來糧食生產成本的上升。相反,如果考慮到通貨膨脹,實際上,糧食的生產成本是在下降的。

    一個商品的價格與其自身的供需有關,特別是對於糧食這種大宗商品來說,更是如此,長期來看,沒有什麼能強行改變。所以讓市場決定。

  • 3 # 銀行人蔡培錦

    其實這個問題比較簡單,中國的糧食有相當比例是進口的,國內的生產成本雖然逐步提高,但國外的生產成本變化不大,在有國外低成本糧食的衝擊下,糧食要漲價是比較難的。

  • 4 # 金融民工賴大炮

    首先,《漢書~食貨志》中出現了一個經典的經濟學現象那就是“穀賤傷農”,原本是說穀物糧食大豐收時農民並沒有因此而獲益更多反而因此受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糧食是一種缺乏價格需求彈性的商品,翻譯成人話就是人們並不會因為糧食價格變低原本吃一碗現在開始吃兩碗飯了,同樣的也並不會因為糧食價格高就不吃糧食了,人們對糧食的總需求是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的,如果糧食的總產量和供給超過這個水平就會出現產能過剩單價下降,這是抑制糧食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從現實情況來看,中國的糧食總產量已經連續多年屢創新高,糧食安全是國家戰略安全的極重要一環,國家鼓勵種糧並對糧食種植多年進行資金補貼,同時規模化集約化生產、雜交水稻等農業新模式新技術的推廣又進一步提升了糧食的產量,總體來說糧食產能已經超過了單純的糧食需求,過多的糧食正在逐步轉化為國家儲備或當做原料飼料用來生產其他商品。

    其次,要說到一個心理學的著名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1943年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是有層次的,由低到高分別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應用到這個問題上來說就是當人們在糧食短缺吃不飽肚子滿足不了最基本的生理和生存需求時,並不會刻意追求飲食的營養、精緻、多樣化,同樣的在十幾年前開始中國人民的經濟條件逐步變好都能買到足夠的糧食吃飽肚子的情況下,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僅僅用穀物糧食填飽肚子了。對於蔬菜、水果、肉類、禽蛋等這些糧食替代物的需求逐步提升,再加上從事繁重體力勞動的時間越來越少、健康瘦身等理念的日益流行,都進一步壓縮了對穀物糧食的需求抑制了糧食價格的上漲。

    最後,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推進中國在國際貿易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其中糧食進口貿易的規模還是非常大的。中國地理條件多山、多丘陵,耕地條件和土壤肥力相比於美國、巴西這些擁有大面積宜耕種平原地區的國家來說,同樣生產一噸糧食中國國內投入的成本要比這些國家高的多,再加上這些國家人口本身就比中國少,這就造成了在這些國家糧食價格更加便宜,中國也一直在大量進口巴西黃豆、美國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這也是一個導致國內糧食價格上漲緩慢的重要原因。

  • 5 # 種田人7813

    工業和農業是合二為一的組合,工業是和金錢掛鉤,農業單純,只和人的肚子掛鉤,金錢來自印鈔機,糧食用量永遠沒有金錢大,但糧食產出週期長,從種到收至少需要半年時間產一季,抵抗各種自然災害沒有誰能夠說完全有能力應對,但從古到今,人類還是不得不堅持,種糧永遠不會有立杆見影的功效,除非今後的人會有特異功能。

  • 6 # 財經瓜瓜

    商品的漲跌很大程度在供需關係,第二個是商品本身的價值,還有商品的重要性。

    那麼為什麼感覺糧食十幾年的價格依舊沒怎麼改變呢?

    第一:其實糧食的價格是有不斷的上漲的,只是收入的增長速度大於其漲價的速度,讓人產生錯覺

    第二:生活中的佔比權重下降,現在已經很少人考慮溫飽的問題,而且考慮生活質量了,所以糧食的個人用量是在減少的

    第三:產能的增加,記得小時候一畝地就七八百斤,現在最高的袁隆平“華南雙季超級稻年畝產3000斤”,普通的畝產都有一千三四斤

    第四:生產模式的改變,以前都是人工作業,粗放種植,土地使用和勞動力都有限,現在機器作業,規模化種植,效率提高了數十倍

    對於糧食價格應該漲價這個問題我覺得是不需要漲價的,但是會漲價

    第一:這是很多人忽略的一個問題,其實糧食是全球性需求的,而全球還有很多相對低收入的國家,例如柬埔寨、越南這些,他們也是以糧食為主,如果價格過高,那麼他們承受不起

    第二:目前沙漠蝗蟲已經危害到不少糧食主產國家了,印度、巴基斯坦等,所以今年的糧食肯定會減產,那麼需求不變的前提下,糧食減產會使價格上漲。

  • 7 # 冬雪148448260

    糧食價格這幾年變化不大,原因應該是這幾年全世界各地糧食產量比較穩定,基本滿足了人們生存的需求,有轉向於求精的趨勢,物以(希)缺為貴,應該是這樣理解吧……………(不用高談闊論)

  • 8 # 老劉105751014

    糧食是國之策,民生之大事。

    雞蛋可以漲價,百姓習慣了,豬肉漲價過高,百姓少買,也可以不吃。因為是副食品。

    民以食為天。歷朝歷代都把糧食放在首要地位,國家對糧食政策掌控的萬分到位,從收到賣甚至精細以“分或釐”之間。所以糧食的價格是獨立的,任憑別的東西漲價,可以飛漲上天,糧食絕不跟風,巋然不動!

    如果糧食爆漲,那可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糧食是國民經濟的“定海神針”。

  • 9 # 海色民生

    糧食,特別是米麵,是最基本的食物,價格絕對不能有劇烈變化,縱觀我國五千年曆史,只要糧食價格出現快速上漲,伴隨的一定是動盪,糧食價格是穩定的基礎。

    糧食價格並非沒有變化,只不過變得慢而已,因為單價較低,所以你感覺不到,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高價的精品,但是最基礎的糧價一定能讓最低收入的人負擔的起,這是我們幾十年發展的偉大成績之一,14億人吃飽飯並不容易。

    最近通脹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不少影響,水果,蔬菜,雞蛋,豬肉都在漲價,唯獨糧食價格保持穩定,因為這是底線。

    近期有人預測糧食價格會有大幅上漲,如果真出現這樣的情況,那代表經濟環境進一步走差,債務危機難以阻止。

  • 10 # 魏標城

    古人言,百物隨米價,小小手藝贏耕田,小小生意贏手藝,耕田種地就是最落後的,其實國家能走到今天,是有能力把地種上的,農民也會豐衣足食的,問題是路還沒走對,

  • 11 # 明月春風照王者

    糧食十幾年以漲八倍到十倍了,十幾年前面粉0.22斤,現在2.5至3元斤,好大米0.35斤,現在一般大米3.5元至4元,好大米8元左右!

  • 12 # 葉隨風飄0089

    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13億人的吃飯問題是一個最為標準的“天大事情”,絲毫不容出現任何問題。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政府歷來重視農業和糧食生產問題。始終把農業放在國民經濟的基礎地位,把糧食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基礎,改革開放前就提出了“以糧為綱”的指導思想。改革開放後,改革首先從農業、農村、農民中取得突破,並獲得成功,不但激發和推動了其他方面的改革,而且使我國糧食生產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實際上,中國以佔世界不到10%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0%多的人口。糧食安全一直是中國最重要的國家安全之一。10年來,我國糧食自給率穩定保持在95%以上,2008年夏糧生產實現連續5年增產。但與需求相比,中國糧食的品種結構尚有一定差距。為此中國政府已開始實施糧食戰略工程,強調要使我國糧食自給率穩定在95%以上,這將很大程度上對全球糧價起到穩定作用。對種糧農民進行財政補貼是我國政府“三農”政策的著力點,而保護農民種糧、鼓勵農民種糧的最終目的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糧價上漲正在慢慢演變成為一個糧食安全問題,不但對於世界糧食計劃署和糧食進口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對於我們國家來說,同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儘管面對著巨大壓力,但是糧食部門給出的承諾卻可以使我們對糧價穩定充滿信心。由於國內糧食供求基本平衡,國家又有足夠的庫存,所以即使糧價繼續上漲,也很難漲得離譜。

  • 13 # 重點直擊

    這是兩個問題,先說價格。

    其實這十幾年糧食價格是上漲的,在2000年的時候,小麥在0.6元/斤,大米0.7/斤,現在2020年小麥在1.2/斤,大米1.4/斤,漲幅在90%,當然相對於別的比如房價那是沒法比的!至於我們感覺不到糧食價格上漲,其實是因為從糧食到餐桌之間的幾道過手消化了微小的波動,再有就是很多人沒到市場上買過糧食,所以不知道而已!

    再說價格變動。

    糧食價格是不能隨物價上漲或者下跌的。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糧食作為一個社會的基礎,保持相對穩定是必須的!否則會對整個社會造成巨大的衝擊。特別是作為主糧的大米小麥,我們國家對保證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建立了國家儲備庫,並且將玉米大豆油菜都納入儲備,其目的就是穩定價格,保證安全。從2000年到2012年,每隔兩年國際糧價有一次鉅變,但是我們國家都平安度過。但是其中的過程波瀾詭非同步步驚心。到現在七八年的時間不管國內國際糧價基本平穩。這其中國家儲備起到了關鍵作用。

  • 14 # 雲嶺山川

    很多關心三農問題的朋友都感慨一斤糧食換不了一瓶水!改革開放以來糧食價格比率始終趕不上房價上漲的比率。我是個六十歲的老農民,種糧不掙錢,造成許多農民棄耕外出打工,國家雖然對農業有補貼,但是真正落到種地人手裡卻所剩無幾,建議提高糧食價格,振興中國農業為盼!

  • 15 # 農村人王哥

    糧食是不可能大幅度漲價的。現在來說大部分的農民都以種植糧食為主。糧食如果大幅度漲價,那麼針對大部分人來說收入就會提高。農民的收入提高,相對來說其他的行業也就會物價上漲。很容易造成貨幣膨脹。對於國家發展是很不利的。

  • 16 # 何安華168

    糧食一直都在漲價,是從農民手裡的收購價沒漲。謹以早點為例十幾年前武漢的熱乾麵一元錢現在四元錢。錢都被中間商賺走了,除了部分是用於人工漲工資外百分之七十都被商人老闆賺走了。大量進口並不見得是因為價格低而是因為進囗有很多利益鏈,散戶農民是沒法得到銷售保障的,這應該是國家在一些環節上管理出現的問題。

  • 17 # 相知倍真惜

    保障糧食供應,是國家一項重要民生工程。為了穩定糧食價格,政府對我國種糧農民都有補貼。落實補貼發到農民手中。

    古文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雖然現在也不要人人去種糧食,但我們還是要珍惜糧食資源,不浪費糧食。

    糧食之所以十幾年保持價格穩定,離不開政府出臺了很多扶持政策,目前,市場糧食價格穩定,不可能大幅漲價。糧食是關係千千萬萬老百勝的生活。老百姓能吃飽飯是生存基本條件。應保持價格穩定。糧食價格穩定,民心才穩定。

    感恩大地賜給天下人食物!感恩國家對人民的愛護!

  • 18 # 標峰理論評

    相信很多人都沒有仔細算過這筆賬,現在大家都在抱怨物價上漲十分嚴重,但僅僅是透過提高價格來提高農民的收入只能是治標不治本。而水稻和小麥的價格增長幅度有限,就算再提高几毛錢的利潤差也不可能讓農民發家致富。想要提高農民的單位收入就要透過技術上的變革解放勞動力。

    2.物價上漲幅度和糧食價格緊密相關

    本來在農民手中一元多錢的水稻經過加工、包裝等流程流入市場時卻賣出了2-3元的價格甚至更高。不可否認的是經銷商賺取了更多的利潤,但這就是經濟社會的本質,畢竟中間的成品處理也是產生費用的地方。而如果提高糧食的價格,那麼經銷商只能把中間的利潤嫁接到消費者身上,而物價上漲將會導致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3.大面積種植才是根本

    想要改變農村種植業的現狀,單單靠政府的調控還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想要提高農民的收入,那就要從種植的品種和方式上下手。努力提高糧食的產業化和商品化,拾起農村剩餘的荒地,採用大規模大面積的種植形式,透過工業上的技術幫助,來提高農民的收入。!

  • 19 # 幸福家庭68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最基本的所求。糧食不穩,其它都不穩。糧價變動,真是一動百動。倘若它隨物價而漲,是必會造成惡性迴圈,所以,我們要保護糧食安全。

  • 20 # 使用者4370251126386

    這十幾年糧價非但沒長,有的甚至降了不少。比如黃豆,在2008至2012年之間,黃豆收購價格每市斤都在2元至2.6元之間。但現在收購價格每市斤只有1.7元左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唇膏、唇彩、唇釉、唇蜜、唇釉怎麼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