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做夢的中國聰
-
2 # SMZ1981
判斷一個國家的衛生髮展狀況,有一個主要的依據,就是嬰幼兒,死亡率!鄰居有兩個孩子,一個爺爺奶奶帶,有個小毛病,立刻看醫生,總是吃點藥就好啦!一個上大專的母親帶,流鼻涕,發熱,腹瀉等毛病,總是說,網上說啦,讓多喝開水,不燒的厲害不讓吃藥,結果一有毛病總得住院,孩子小,抵抗力差,小病早看,早治,還是好些!
-
3 # 追瘋的葉子
之前有一位老醫生告訴我,千萬不要輕易給孩子輸液,一但形成習慣,以後孩子有個小毛病都得輸液不然好不了,我大兒子是給婆婆帶的,每次有個什麼事情就帶去輸液,這樣好的快,她也不用操心,後來生了小寶,在外地,感冒發燒咳嗽拉肚子都不需要打針了,他有一種新的治療方法,把中藥磨成粉,再調製好貼肚子或者氣管上,療效很好,就是比較貴,但是比起輸液真的強多了,寶寶不用受罪了,
-
4 # 言勸
確是有影響。小孩一生病動輒就輸液或吃抗生素,會導致小孩的抵抗力下降,對抗生素和輸液產生依賴性。
我帶孫子已經七年了,小孩子生病是有階段性的,零至三歲小孩子患病的頻率就高一些;三至六歲就相對少一點;七至十二歲就更少一些了;十二歲以後基本上就不容易生病。小孩子生病常有的症狀就是感冒發燒、咽炎、支氣管炎引起咳嗽,再嚴重了就是肺炎。
小孩子一生病,當父母的和爺爺奶奶就著急。一進醫院門就讓吊水輸液,孩子病好得快,但又來得快。有一次找了個關係較好的大夫,沒讓輸液,給開了幾種中成藥,並交待我們回家後多喝溫開水,發燒時搞一下物理降溫,腳板手心用酒擦一擦,額頭上敷一條涼水毛巾等等。看起來病晚了一兩天才好,但再次發病的間隔時間長多了。說明孩子的抵抗力強了。帶孩子七年,我總算悟出了一個道理:生病了能抗過就不吃藥,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小針絕不打吊針。能用土方就不吃藥,能吃中藥決不吃西藥,更不能吃抗生素和激素。
一些發達國家把輸液都視著一次手術,一般是不輕易輸液的。想想也是,一瓶子糖鹽水加上幾小瓶抗生素和激素,直接輸到人體血管裡,沒有什麼好處,只會後患無窮。長期輸液導致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過分依賴抗生素和輸液。有不少出國的華人總覺得外國的醫術不高、藥品不好,一個感冒要半個月才康復。殊不知是在國內長期使用抗生素和輸液,導致了依賴性和抗藥性。什麼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有病儘量還是遵醫囑,根據病情要輸液就不能不輸。
-
5 # 改天聊聊
我家大孩子是老婆帶大的,那時候剛結婚,我要忙著賺錢養家,平均一月四次醫院,一次三天。小的生下後,有時間關注感覺老婆就不是帶孩子的那塊料,盲目的聽這個那個去說,說白了就是不相信自己,自己茫然。孩子從小自己帶,吃飯穿衣洗澡睡覺,端尿端屎。每個細節做的越到位,不損傷孩子幼嫩的身體,孩子才能增強體質。說幾個關鍵點,孩子要如勤洗澡,洗澡就是讓孩子玩水,不是大人不停的搓,是小孩自己邊泡邊玩,偶爾介入洗頭和身體,不能讓孩子不開心。洗完暖氣吹乾頭髮和身體。夏天不用吹乾。吃飯飯量沒有定數,少了增加包子零食之類的。穿衣要適中,特別一天中不要變化太大(環境變化不大時)。端屎時不要亂動,關鍵時刻保持靜止,語言引導,孩子注意力才能集中。還有給孩子安全感和依賴感,要用實踐的科學方式,比如洗澡水溫可以自己坐進去洗一次,喝水溫也可以試,一次失誤就損傷了,十次百次只說明大人太無知太可惡。自己沒病時要口餵飯,傳遞些正常有益菌給孩子,這點不知對錯,但我孩子帶到快五歲總共進醫院也就六七次,二歲至五歲就進一次。平時有幾次喝2包黃那敏顆粒。總之我認為孩子不進醫院不只是少花錢,更重要的是給孩子健康打基礎,雖然賺錢少了,我認為值。打點滴要用辨證的思維對待。
-
6 # 天佑11111111111
這個問題我知道,打掉針對孩子影響很大的,打吊針是有依耐性的,只要打掉針的孩子,以後再感冒發燒咳嗽啥的,就必須打吊針才能好,即使吃再多藥都是徒然,還有打吊針小孩就會停止生長一個月,這是報紙上有明確的報道的,我們家寶寶剛出生得了肺炎,後來就掛水了,從那次以後,只要咳嗽就必須掛水,吃藥對他以無任何效果,只會越來越嚴重,後來寶寶體檢時真的幾個月一點都沒長,後來不打吊針 ,發現寶寶長一點了,真的有影響哦,還有就是心裡影響,寶寶恐懼的心裡,進入醫院就哭,寶寶也會有恐懼心的
-
7 # 小獸媽媽
我覺得影響還是有點的,不過也看孩子,有的孩子輸了一次液就好了也有的。
我看到的是,輸液輸了以後,不輸液身體就不好。
我同學的兒子,平均兩個月去一次醫院,而且永遠是咳嗽,不輸液就不好,所以,我覺得輸液不能輸。
我們老大六歲了,從來沒有輸過液,而且也沒喝過母乳,身體的確好。
我們家老二就做個手術因為要禁食,輸過葡萄糖,肺炎兩次都沒輸液。
最不忍就是看到輸液後逝去的小生命,都救不回來,太可怕了。
-
8 # 佛系育兒先育己
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但是有的醫生為了某些利益,透過輸液干預病情的治療。
舉一個例子:寶寶高燒不退的時候,輸液的治療主要成分是各種抗生素(頭孢,阿奇之類的),當然還有水等液體,因為感冒引起的發燒90%都是病毒性的,而抗生素對病毒是無效的,抗生素在這裡的作用主要是預防進一步的細菌感染,如中耳炎、副鼻竇炎、氣管炎、肺炎等,另外由於輸入了大量的液體,也會有利於寶寶退燒。
我們一定要明確,吊瓶中的那些抗生素,是不能殺死感冒病毒的!靜脈輸液就等於好得快?
我們一定要走出“打點滴”的認識誤區,輸液並不等於病情好的快,許多抗菌藥物口服給藥和靜脈給藥的療效在一定程度上是相當的,這是有大量醫學證據支撐的。
正確的靜脈輸液可以達到藥到病除的目的,但過度使用靜脈輸液很容易就會產生一些不良的副作用,尤其是對於發育不成熟的嬰幼兒。
-
9 # 萌萌噠女漢子121
危害一:導致輸液不良反應,發燒最常見
靜脈滴注的輸液反應包括髮熱、肺水腫、靜脈炎、空氣栓塞等。其中發熱是最常見的一種反應,常因輸入致熱物質(如致熱源、死菌等)而引起,多由於輸液瓶清潔滅菌不完善或被汙染、輸入的溶液或藥物製品不純,消毒儲存不良等所致。輕者發熱常在38℃左右,停止輸液數小時內可恢復正常;嚴重者初起寒戰,繼之高燒達40℃~41℃,並有噁心、嘔吐、頭痛、脈搏加快等症狀。
如果輸液速度過快,短時間內輸入過多液體,使迴圈血容量快速增加,心臟負擔過重,還會因迴圈負荷過重導致肺水腫,突然出現呼吸困難、氣促、咳嗽、咯泡沫痰或血性泡沫痰。
靜脈炎是由於長期輸注濃度過高、剌激性較強的藥液,或靜脈內放置刺激性大的塑膠管時間太長,而引起區域性靜脈壁的化學炎性反應;輸液過程中若無菌操作不嚴,也會引起區域性靜脈感染。空氣栓塞是輸液時空氣未排盡,橡膠管連線不緊有漏縫或加壓輸液輸血無人在旁看守時,可能發生的危險併發症。進入靜脈的空氣,首先被帶到右心房,再進入右心室,病人會感到胸部異常不適,隨即發生呼吸困難和嚴重紫紺。如空氣氣量少,則被右心室壓入肺動脈,並分散到肺小動脈內;空氣氣量多可引起嚴重缺氧,導致立即死亡。
危害二:過敏反應危及生命
輸液可引起過敏性休克,危及生命。過敏反應主要是過敏原刺激人體肥大細胞產生抗體(IgE),這種抗體如果長時間沒有過敏原的再次刺激會被人體免疫細胞清除,當致敏的IgE再次結合過敏原,抗原與抗體結合啟用肥大細胞,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緩激肽等慢反應物質,導致面板瘙癢、組織液滲出等血管病變。此時機體需要清除這些有害物質,釋放嗜酸性粒細胞來吞噬清除異物,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危害三:輸液微粒堵塞毛細血管
輸液中的微粒質量控制為限度檢查,也就是說有微粒是肯定的,無微粒是相對的,只是控制在一定的粒徑範圍內。微粒包括空氣中的煙塵、粉塵,生產過程中的玻璃屑,橡膠瓶蓋的橡膠微粒,輸液袋、輸液管中的塑膠微粒,藥物結晶及石棉纖維等。當這些微粒被帶入肌體,進入血液迴圈後,易堵塞毛細血管,造成區域性組織栓塞、壞死或引起肉芽腫。微粒超標可直接導致病人在半小時內死亡。
-
10 # 7號Athlete
唉,醫院不輸液也是沒有辦法,都是家長讓輸液的。好多醫院給小孩吃中成藥把,家長老是感覺治療太慢,都希望一天能好,所以才會給輸液這樣好的快。很多家長在孩子還沒有咳嗽個兩天三天的就慌的不行了,趕緊去醫院輸液。我本人就是一名小兒推拿師,往往很多人都是自願去醫院輸液,像推拿,吃藥家長感覺慢。像安陽的好多門診更可怕,直接把成人藥磨成粉讓孩子吃(往往可嘆息真的不知道管理人員都在幹什麼吃,這種門診也能開下去。唉~)。成人藥讓小孩吃傷腎傷肝傷脾胃,但是家長們還樂意去,沾沾自喜的說我們家孩子生病就吃了5天藥好了。吃這種藥真不如去醫院輸液。
-
11 # 應舍
不當的輸液治療將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危害(一)據統計用電鏡觀察每瓶輸入人體的液體裡有大約30萬個直徑在10--30?玻璃碎屑及橡膠微粒,而人體毛細血管直徑只有10?,所以這些看不見的微粒將沉積在肺臟導致肺功能下降,現代人肺功能下降、肺活量降低與此不無關係!危害(二)輸液過多過快將引起急性心衰,長期輸液將加重心臟和腎臟負擔,對健康帶來嚴重不良影響.危害(三)輸液過多往往伴隨著
抗生素
的大量濫用,導致人體菌群失調,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
降低以及細菌抗藥性的增加.這些都將對我們的身體產生嚴重的惡果!危害(四)如果消毒不嚴、操作不規範,因液體汙染引起過敏反應、輸液反應等,為此每年全國都有不少人付出生命!對策:一、去正規的醫院或診所看正規的醫生,根據病情用藥而不是為了其它去輸液!二、醫護人員規範操作,避免汙染和減少微粒的產生,同時使用合乎要求的液體、輸液器、注射器,儘可能過濾掉微粒。減少和避免輸液的不良反應發生。輸液打吊瓶,因其見效快、療程短而深受青睞,但是現在,很多人無論什麼病,也不管病情如何,紛紛要求輸液。特別是換季之時,感冒發燒的患者大幅增加,各大醫院輸液室人滿為患,而實際上,大部分患者是上呼吸道感染
引起的發燒,其實根本用不著輸液 -
12 # PSM藥盾公益
不管多大孩子,只要一有咳嗽、發燒的症狀,許多寶爸寶媽們就會心急如焚的把孩子帶到醫院,同時還要求輸液,而堅持選擇輸液的理由和目的往往都是“可以快點好”。
輸液真的是又好又快嗎?你瞭解輸液的風險嗎?普通感冒發燒,給孩子輸液扎針,真的靠譜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正確認識輸液,讓家長朋友們明白如何合理使用輸液。
口服與輸液——不同的兩種給藥方式口服:是把藥吃進去,然後透過腸胃吸收進血再發揮作用;
輸液:是透過吊瓶把藥慢慢滴進血管裡。
兩者是不同的給藥方式,但是“殊途同歸”,最終的目的都是讓身體內達到合適的藥物治療濃度。
能口服,不輸液輸液治療是現代藥物治療的重要手段,在治療某些疾病和挽救處於危重狀態或不能口服藥物患者的生命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輸液屬於有創操作,藥物沒有經過人體的固有的保護屏障直接入血,發生不良反應也更多更快,所以不論什麼藥,用藥原則都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
濫用輸液的風險有哪些?首先我們先說明濫用的意思,濫用指:胡亂或多度使用。也就是說不該用而用。因此我們下面談的風險是指濫用情況下,而合理和及時使用輸液是臨床重要的給藥途經。
濫用輸液,由於藥品進入體內沒有吸收過程,導致更容易出現藥品不良反應。2016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靜脈注射給藥發生的藥品不良反應占總例數的59.7%,包括皮疹、胃腸道反應及全身性損害,部分病例可出現過敏性休克等嚴重過敏反應,甚至危及生命。
再加上輸液中內毒素、不溶性微粒等其他誘因,還會增加輸液反應、靜脈炎、肉芽腫等風險。
因此,提醒寶爸寶媽們,切不可為了治療小病而濫用輸液。濫用輸液相當於“大炮打蚊子”,蚊子是死了,但既浪費了金錢,還可能誤傷孩子身體。
糾正錯誤觀念,提倡合理輸液開頭提到過,許多寶爸寶媽帶孩子看病時,主動要求輸液治療。這主要是由於對合理用藥和輸液風險認識不足,存在一些錯誤觀念,如“輸液能使病好得快”“醫生不讓輸液,就是不負責任”等,從而導致孩子過度輸液、錯誤輸液。
舉例:
對於普通感冒(醫學上稱“上呼吸道感染”)來說, 表現有打噴嚏、鼻塞、流鼻涕、發燒、嗓子疼、咳嗽等症狀,它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通常7-10天左右可以自愈,也沒有特效的抗病毒藥物。
但目前,濫用抗生素輸液治療普通感冒的現象還是比比皆是,要知道,抗生素對病毒感染是沒有作用的。隨著普通感冒病程的進展,有少數孩子可能會合並細菌感染可能,抗生素也應該是在明確有細菌感染時才使用,而且通常首先考慮口服抗生素來發揮殺滅細菌作用。另外,也沒有提前把抗生素用上來預防普通感冒細菌感染的說法。
普通感冒絕大多數不必輸液,那肺炎一定要輸液嗎?不一定。
無論是國內專家指南還是國外權威意見,都明確指出:輕度肺炎的孩子如果喝水和飲食可以保證液體攝入量,那麼就不需要常規靜脈補液。而即便有細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對於輕症的肺炎也是推薦首選口服治療。
對於細菌感染引起的重症肺炎或因嘔吐等情況導致口服難以吸收的情況下,才考慮靜脈使用抗生素。此外,即使已經開始靜脈使用抗生素,但當病情明顯改善且基本穩定後,建議及時改為口服抗生素完成用藥療程,這也稱為“序貫療法”。
當然,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最終還是要由醫生決定。
合理使用輸液≠盲目拒絕輸液“能口服,不輸液”,當兩者都可以選的時候,我們選擇口服來規避由輸液帶來的輸液反應、嚴重藥物不良反應、靜脈炎等風險;
注意另一方面,輸液有弊也有利,在治療嚴重感染或者急危重患兒時,輸液的給藥方式能夠及時將藥物送入血液,讓藥物更快地發揮藥效。
另外,當孩子不能進食或吞嚥藥物、或存在中重度脫水情況時,也需要透過輸液的方式高效地為孩子補充水分和營養、調節水和電解質及酸鹼平衡等。
因此大家一定要有理性的思維,我們提倡的是合理使用輸液,不該輸液時不濫用輸液,但該輸液時不要盲目拒絕。
小結一下,口服和輸液只是兩種不同的給藥方式而已,不是哪種更有效的問題,而是哪種治療方式更適合的孩子的具體病情。
孩子生病用藥,一方面是能口服儘量選擇口服,另一方面不排斥輸液,需要輸液時我們理性的接受,只要能做到合理使用。牢記這兩點,那麼寶爸寶媽們在實現孩子安全、合理用藥的道路上又邁進了一步。
感謝稽核專家:武漢兒童醫院 劉燕
以上由 武漢兒童醫院 梅豔 提供答案!
回覆列表
輸液治療儘管作用強、見效快,但它的危害和不良反應也很突出,不當的輸液治療將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危害(一)據統計用電鏡觀察每瓶輸入人體的液體裡有大約30萬個直徑在10--30?玻璃碎屑及橡膠微粒,而人體毛細血管直徑只有10?,所以這些看不見的微粒將沉積在肺臟導致肺功能下降,現代人肺功能下降、肺活量降低與此不無關係!危害(二)輸液過多過快將引起急性心衰,長期輸液將加重心臟和腎臟負擔,對健康帶來嚴重不良影響.危害(三)輸液過多往往伴隨著
抗生素
的大量濫用,導致人體菌群失調,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
降低以及細菌抗藥性的增加.這些都將對我們的身體產生嚴重的惡果!危害(四)如果消毒不嚴、操作不規範,因液體汙染引起過敏反應、輸液反應等,為此每年全國都有不少人付出生命!對策:一、去正規的醫院或診所看正規的醫生,根據病情用藥而不是為了其它去輸液!二、醫護人員規範操作,避免汙染和減少微粒的產生,同時使用合乎要求的液體、輸液器、注射器,儘可能過濾掉微粒。減少和避免輸液的不良反應發生。輸液打吊瓶,因其見效快、療程短而深受青睞,但是現在,很多人無論什麼病,也不管病情如何,紛紛要求輸液。特別是換季之時,感冒發燒的患者大幅增加,各大醫院輸液室人滿為患,而實際上,大部分患者是上呼吸道感染
引起的發燒,其實根本用不著輸液,吃些藥,多休息休息就會好。輸液本是為了治病,但是不根據病情就頻繁地掛上吊瓶,不但可能對病情不利,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更多損害。與口服藥物相比,輸液的過敏反應機率更高,更易產生耐藥性。 無論小感冒還是其他什麼病,人們總以為輸液打吊瓶最保險又省事,但卻有可能成為一種“輸液病”。據北大第一醫院血液內科的許醫生介紹,“輸液病”就是有些人得了一些感冒等小的疾病時,喜歡採用輸液的方式治療,導致以後再得同樣的病如果不輸液就不太容易治癒。因為輸液的相對藥量更大一些,而且不經過胃腸道吸收直接進入血液,效果可能更明顯。但是一般人得了感冒等病去醫院輸液,一天一般只輸一次,這樣就會造成本來應一天分三次或四次輸入的藥量一次性輸入了體內,輸完後血藥濃度要達到一個高峰,但過一段時間濃度就會降低,這樣就造成血藥濃度不穩定,以後就可能誘發細菌產生耐藥性。還有就是過敏反應。相對而言,口服藥要經過腸道吸收,將身體不需要的或對身體有害的物質過濾掉,之後才進入肝臟代謝,經過這樣一個過程之後就會降低血藥濃度,進而降低過敏反應發生的機率。而輸液時藥物直接進入血液,發生過敏反應的機率相對就大,而且快,甚至有些過敏反應是致命的。輸液藥品微粒過大,長期積累,易造成肺部堵塞,影響肺臟功能。相對於口服藥而言,頻繁地輸液可能還會對身體的一些器官造成影響。任何液體藥品在生產過程中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不溶性微粒,國家在這方面也有相應的標準。據北京婦產醫院婦幼保健院副院長丁輝介紹,國家《藥典》中規定的液體藥品中含有的不容性微粒直徑不能超過10毫微米。但是有調查卻發現,市場上銷售的很多輸液藥品含有的不容性微粒直徑都超過了這一規定,有的甚至達到50毫微米以上。人體最窄處的毛細血管是不超過10毫微米的,因此一旦輸液藥品微粒過大,就會在血管內造成堵塞。武警總醫院病理科主任紀小龍指出,藥品進入血液後,全身所有的靜脈血都要回流到一個屏障器官,即肺臟,它能起到過濾器的作用,所以只要是直徑大於毛細血管最窄處的顆粒都會被肺過濾出來,只能停留在肺裡。這些顆粒無法透過代謝排出體外,這樣就會造成肺部堵塞,肺部血管本來都是通暢的,這些顆粒積聚在肺部就使得氧氣交換不夠,人體呼吸困難。顆粒堵在血管裡無法被清除出去,這時身體自動地採取第二個處理辦法,就是將這些顆粒包起來,形成一個更大的團塊。輸液時如果經常輸不合格的藥品,肺裡就會積聚很多這樣的團塊。丁輝認為,我們平時輸的液體一般是每瓶250毫升或500毫升,如果按每瓶500毫升計算的話,只要我們所輸的藥品達到80瓶,就會在我們的體內留下5000多個那樣的團塊,致使肺形成纖維化,呼吸能力就會下降,同時可能影響全身的氧的供應。定期輸液預防心腦血管病效果值得懷疑 現在,一些中老年人定期到醫院輸點活血化淤、擴張血管的藥物,以預防血栓、冠心病或栓塞發生。但是這樣做有多大的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