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若水韓流

    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適時也!劉備在沒有形成氣候之時,沒人反他。第一個背離劉備的人是徐庶,給劉備打了幾天零工,後被曹操賺至許昌。這人不是主動判劉備的,而是他母親被曹操挾持才走的。

    劉備看到了想要留住人才,其實是很難的!所以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後來曹操大兵壓境,劉備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走夏口,卻始終不肯拋下新野民眾。這是為什麼?因為這當中有許多部眾的家眷,這些部眾跟著劉備劉備就有希望,以至於劉備連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不顧,也要保全這些部眾的家小,所以這些人才死心塌地的跟著劉備。

    你所說的叛將,不外乎糜芳、傅士仁、糜竺,劉封、孟達諸將。說他們是叛將,恐有失偏頗。糜芳傅士仁奉命守南郡、公安,關羽只給了不足一萬的老弱殘兵,如何守住,投降也是迫於無奈。劉封孟達的上庸近在咫尺,而關羽剛愎自用,不肯前去,他二人又有什麼辦法,聯絡又聯絡不上。孟達之所以反,是因為劉備遷怒於他二人,殺了劉封,把孟達逼反了!所以至始至終都沒有人反劉備,是他自己把事做絕了,還有關羽!

  • 2 # 魁哥說歷史

    三國時期,劉備起點最低,但最終卻成功建立蜀漢,成就帝業,令大家十分驚奇。劉備之所以能達到如此成就,其實除了他自己頗有才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的仁義。正因為他以仁德自居,善於籠絡人心,才使得大批才俊爭相跟隨,但是也有不少叛徒。

    同其他主公相比,劉備手下出現的叛徒絕對不是最多的。真正叛徒最多的是曹操。從曹操起家到成為天下間最強諸侯的過程中,曹操手底下的叛亂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就連和曹操互相托付性命的兄弟朋友,都曾反叛過。只不過曹操能力極強,又非常的有運氣,成功的平定了這些叛亂,並建成了最強的魏國,所以大家對背叛曹操的人知之甚少。

    那麼是不是就說劉備手下沒有叛徒呢?當然不是!劉備手下的叛徒雖然不是最多,但也不在少數。劉備以仁德自居,善於籠絡人心,為何背叛他的人仍然不在少數呢?分析這三點不難理解。

    一、統治內部問題

    劉備雖然仁義,大家也知道這個事實,但劉備畢竟是大老闆,接觸的人都是比較少的,真正接觸人多的是他的屬下,比如關羽之於荊州,張飛之於閬中。劉備手下出現最出名的叛亂有四場,第一次是糜芳傅士仁乃至整個荊州的叛變,第二次是張飛手下叛變,第三次是孟達的叛變,第四次是黃權的叛變。

    大家都知道,關羽雖然武力高超,軍事能力很強,但他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性格高傲。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關羽始終未能團結荊州諸郡,使得大家對他意見頗多。早在襄樊之戰前,荊州諸郡就有一次大規模的叛亂,對東吳之兵完全不做抵抗,要不是劉備及時出手相救,荊州在這次作戰中,就會完全丟失。不過經過此戰後,關羽也沒有得到教訓,還是沒有安撫好人心,甚至連自己最親近的屬下都開始有了異心。

    襄樊之戰時,關羽在前方奮勇殺敵,結果後方著火,孫權派兵偷襲了荊州,關羽撤軍回防,原本是想據城力守,重奪荊州的。可是沒想到,傅士仁、糜芳叛變,直接將南郡公安二城拱手相讓,關羽失去了城池,只能退走麥城,最終被俘身亡!

    傅士仁是劉備的老部下,糜芳是劉備的二舅哥,在之前劉備最困難的時候,二人都是堅定跟隨,從沒有叛變,現在劉備坐擁二州,實力大漲,他們可以說是頗有前途的,為何會臨陣反叛呢?必定和關羽有關。

    同理,張飛之死,範疆、張達也是因為被張飛逼迫太緊,為求自保,才出手殺掉張飛,投降東吳的。

    上庸孟達,之所以投降曹魏,一方面是怕劉備懲罰,一方面則是和劉封不合。而之後的黃權投降,也是因為夷陵大敗,歸路被斷,既不能迴歸蜀漢,又不能投降死敵東吳,最終無奈投靠了曹魏。

    從這四大叛變事件中可以看到,這些人的叛變大多都與劉備無關,都是形勢逼人,被其他人逼迫而為,完全是蜀漢的統治階級內部問題。

    二、蜀漢太弱小

    同曹魏和東吳相比,蜀漢的國力太弱小了,雖然劉備仁義,但仁義也不能當飯吃啊,長期來看的話,蜀漢根本就沒有實力一統天下。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跟著劉備,如果能發家致富,做大做強,那麼就註定會有很多人跟隨。但如果長遠來看,跟著劉備落不到善果,大家也都會棄他而去。

    三、當時的社會氛圍相對寬鬆

    現在我們只要說到叛變,都會對其十分痛恨,以為不齒。然而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這種行為的影響卻不是非常的大。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大家都可以互相選擇,主公可以選擇臣子,臣子當然也是可以選擇主公的。

    當時社會,戰亂頻發,到處都在打仗,今天可能是跟著這個主公,明天戰敗,被編入敵軍,說不定就是另一個主公了,打來打去,大家就沒有了那麼多的的道德束縛了,在原來的地方幹得不舒服,完全可以選擇跳槽離去,而且一旦你去到新東家,說不定還能得到更好的待遇。

    總結

    三國時期,劉備以仁德自居,善於籠絡人心,所以有很多有才之士追隨劉備。劉備手下叛徒不少,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三個,一是蜀漢統治集團內部有問題,二是蜀漢太過於弱小,三是當時的社會氛圍相對寬鬆。

  • 3 # 楊家均

    深圳市意通順電子有限公司是做研發生產銷售家用工業燃氣報警器一氧化碳燃氣報警器的物聯網企業,公司有專業的研發團隊,,我們也可以定製燃氣報警器的哦,價格合理有需要的可以聯絡我18038044411公司在1688平臺的店鋪是https://vdodetector.1688.com/,不要的朋友也可以看看了解下的

  • 4 # 竹史鐵驪

    一天風雪訪賢良,不遇空回意感傷。凍合溪橋山石滑,寒侵鞍馬路途長。當頭片片梨花落,撲面紛紛柳絮狂。回首停鞭遙望處,爛銀堆滿臥龍岡。

    這首詩描繪的是劉備三顧茅廬時的情景。

    劉備雖然有桃園結義,三顧茅廬的好名聲,似乎成為古代愛才重才主公的典範,不過題主一點沒說錯,事實上,從劉備手下背叛的人,小將小校不計其數,光是特別出名的,就出過八大叛臣。

    是哪八大叛將(叛臣)呢?我們按知名度和重要程度由後向前一一道來:

    呂布岳父曹豹

    曹家是徐州大族,曹豹初為徐州牧陶謙的手下將領,後劉備入主徐州,曹豹也入劉備麾下;在劉備與關羽率軍與袁術交戰的時候,曹豹與張飛一同駐守下邳;期間張飛酒後暴打了曹豹,曹豹羞怒交集,聯合了自己的女婿呂布,從小沛進軍奪取了劉備的徐州。劉備計程車兵衣食無著,凍死餓死者眾多,以至於不得不回頭懇求呂布,給小沛駐紮。

    公安守將傅士仁

    《三國志》記載為“士仁”,《資治通鑑》記載為傅士仁,劉備調遣諸葛亮趙雲張飛入川支援後,傅士仁駐紮公安,與關羽糜芳共守荊州。但與關羽關係不睦,公元219年,呂蒙白衣渡江,守將傅士仁先降,又殺死關羽的催糧使者並誘糜芳一起投降東吳,關羽最終失援而死。

    兩次背叛的郝普

    劉備入川時,郝普為零陵太守,一方重將。孫權派呂蒙率軍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兩郡太守沒什麼節操,看見吳軍前來,便舉城投降了,只有零陵太守郝普堅守城池據敵。後被呂蒙佯裝見面騙開城門,不得已投降吳國。單刀赴會之後,劉備答應割讓長沙桂陽二郡給吳國,吳國也將他還給了劉備。後來呂蒙白衣渡江擊敗關羽,郝普再次歸順吳國,並升官直至廷尉。不過最後還是因為輕信他人而死。

    徐州大賢士陳登

    陳家同是徐州大族,陳矽陳登父子同在陶謙麾下效力,後陶謙死,陳登參與倡議由劉備繼任徐州牧,衷心擁戴。後來呂布襲奪徐州,陳登在名義上順從呂布,後陳登借出使許都機會,向曹操面陳擊破呂布之計,深得曹操嘉許,呂布身死後,陳登因殊功封伏波將軍,廣陵太守,甚得江淮間民心。

    傾家相助劉備的糜芳

    糜竺糜芳糜夫人都是糜家人,其家世居東海,富可敵國,本為徐州牧陶謙效力,後結識劉備。糜芳追隨兄長糜竺拒絕曹操任命,一同跟從隨劉備,從徐州輾轉鄴城汝南新野長坂坡江夏等地,奔波十餘年。劉備稱王時,任糜芳為南郡太守,可惜糜芳與荊州大將關羽不睦。因未完成供給軍資的任務,而被關羽追責,又在傅士仁逼迫下,他也投降了孫權,導致關羽兵敗被殺。

    叛來叛去的孟達

    孟達與法正是好友,兩人一起入蜀依附劉璋;當劉備入蜀時,孟達和法正也是劉備最早的支持者,後與劉封一起平定上庸。關羽圍樊城襄陽時,孟達與劉封皆不願發兵往救,因而觸怒劉備,劉封賜死,孟達迫於形勢,奔投曹魏,因為才幹在魏深得曹丕器重,官至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之後曹丕死,他又欲反曹魏而歸蜀漢,事敗而死。

    名氣最大的徐庶

    徐庶出身寒門。早年為人報仇流浪江湖,獲救後改名徐福為徐庶,拜師求學,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因為石廣元介紹,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名士來往密切。劉備駐紮新野時,徐庶主動前往投奔,但因母親被曹操所獲,一紙書信,徐庶便辭別劉備,轉投曹營。臨走時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儘管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典故,但難以改變背叛的事實。魏文帝時,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以一個寒門弟子做到如此官職,徐庶也確實是個聰明人。

    官職最高者黃權,投降時鎮北將軍

    黃權這人能力極強。他年輕時為郡吏,後因為能力強被劉璋召到成都擔任主簿。他曾勸諫劉璋不要接納劉備,因而被劉璋外放驅逐。劉璋敗後黃權歸降劉備,被封為偏將軍。在取漢中戰役有功,升為護軍。劉備稱漢中王時,黃權為治中從事。

    劉備伐吳時,黃權和趙雲一樣勸諫不可,劉備不聽。讓趙雲管後方糧草,讓他擔任鎮北將軍,在江北防備魏國襲擊。當曠日持久夷陵之戰劉備敗陣後,黃權退路隔絕,無奈之下率部降魏。被曹丕賞識,封為鎮南將軍育陽侯,加侍中使同車陪乘。後來一直做到了車騎將軍。

    這些背叛劉備的人中,有些人比如陳登,則要歸咎於劉備綜合實力不足,徐州都守不住,又如何能讓陳登跟隨?有些人比如黃權徐庶屬於被迫投降曹魏,其中尤以黃權為最,黃權投降後,連劉備都懊悔不已,承認是自己的過失。

    而其他幾個人,則是劉備對關羽張飛的信任重用過度導致,麋芳、曹豹,傅士仁,郝普,孟達,包括後來的範疆張達,這些人的背叛導致關羽戰死,荊州丟失,張飛被暗殺,曹豹的背叛,則讓劉備丟失了徐州。

    歸根到底,他還是隻信任關張這兩兄弟。而關張在綜合能力上,是有明顯缺陷的。對比一下曹操對夏侯惇(糧草後勤)曹仁(守衛型將領)曹純(虎豹騎)的使用,高下立判。

    古今同理。創業者和人才的關係,不是插頭和插座,拿到麾下就能夠即插即用的。

    除了這八大叛將,沒能保護好龐統,閒置馬超,入蜀後疏遠趙雲,這些憾事更加不一而足。

    劉備的確出身皇族仁聲在外,擁有善於籠絡人才不假,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和綜合難度更高的課題,就是怎麼用人怎麼留人,可以肯定地說:這方面,他確實不如曹操。甚至不如孫權。

  • 5 # 渡船的人

    三國時期劉備以仁德自居,其實都是假象,劉備是特別虛偽的人,籠絡人心本身就是一個假象。劉備摔孩子——籠絡人心!劉備是厚黑學行裡高手,假仁假義求借地盤,最後賴著不走,繼而搶奪地盤兒。為了自己的生命和自己所向往的最高權利,可以拋妻棄子。美其名曰棄小家為國家蒼生。實際上在為了天下蒼生的存活,他一點都不如他的兒子劉禪。到最後為了保住蜀漢子民,他放棄掙扎,投降曹操。從而有了一句成語傳了下來:樂不思蜀。

    劉備是草根出身,情大於法,沒有殺伐果斷的狠勁兒,做事情優柔寡斷,對於自己麾下的叛徒,沒有株連九族,沒有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這不是一個君王的霸氣與無情。兩國戰爭將士就得忠於自己的主子,劉備連自己的妻兒都能拋棄,卻對叛徒家屬仁慈。實乃沽名釣譽,收買人心,讓忠於他的手下對他忠心耿耿。一個人一旦背叛主子,就意味著主子還是有缺點了,正所謂:“良禽擇木兒媳,良臣擇主而事”。反過來再說叛徒就是人格的頹喪,做人喪失了底線,作為君主,必須讓叛徒家屬付出代價。

    劉備在用人方面,並不是特別信任,善於使用制衡與監督手段,最明顯的是在臨終之前對諸葛亮一番試探的話,明顯著害怕諸葛亮取代劉禪,故此用李嚴制衡諸葛亮。其實如果諸葛亮敢取代劉禪,一定有人殺死諸葛亮,劉備肯定暗地裡安排趙雲去幹這件事。我猜想劉備那麼聰明,卻一直不給趙雲手握重兵的權利,不讓他把守一座城池,必有原因。趙子龍是劉備貼身保鏢,趙子龍長坂單騎救主,讓劉備特別感激,可見趙子龍的忠心。

    叛徒麋芳,傅士仁,孟達,黃權,範強,張達等,讓劉備措手不及,又損失慘重。劉備集團的叛徒大於曹操和孫權集團裡出現叛徒的總和。劉備集團紀律和管理跟不上,主要還是劉備把拜把子兄弟看得太重,關羽的驕橫而看不起黃忠,張飛的暴力都沒有得到相應的懲罰。關羽在華容道立下了生死狀,沒有被斬首,而馬謖失去街亭就被殺頭了。將士們心知肚明,軍中無戲言!

  • 6 # 臨碣瞰海

    三國時期劉備以仁德自居,善於籠絡人心,手底下確實也出過叛徒,比如劉封、孟達、魏延等。但是,這算多嗎?其實不多!對比一下同時期的曹操,你就會知道劉備手下的叛徒確實很少。

    對於此事,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劉備的仁義應該不是假的。

    劉備失敗落魄的時候,那麼多百姓扶老攜幼追隨於他,足以說明他的仁義,因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一批優秀地武將對他忠心耿耿,不離不棄,也能說明他的仁義。

    連諸葛亮都能被他的真誠和仁義所感動,輔佐他三分有其一,直至稱帝。諸葛亮在後主時期沒有篡權自立,沒有把皇帝當成傀儡,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劉備的仁義持續地感化了他。因為被感化,所以才有千古的忠義。

    2、三分天下有其一,那麼大的地方,那麼多的人,出點叛徒很正常,這個世界的常態就是必然性裡面隱藏著偶然性。

  • 7 # masadhb

    這幾天重溫了一下新版的三國,發現這個版的對曹操和劉備的定義修改了不少,全集看下來,你會發現曹操奸的可愛,磊落,反倒是劉備,給人的感覺假仁假義,說得多做得少,真正講仁義時沒有幾次,也許手下也是看透了吧,真正給手下施仁義也沒有幾次!

  • 8 # 喜歡提問題

    這位仁兄,此言差矣。劉備手下並沒有人背叛他,所有人都對他死心塌地,很少有背叛的舉動。他從來都不靠權威以及利益來制衡別人,而是採取了‘攻心為上’這種更厲害,更高明的手段。他用‘桃園三結義″,把關羽以及張飛牢牢拴在自己身邊,讓他們從精神上依賴自己,永遠都不背叛他。還有一點很重要心胸寬不寬廣,能不能容得下那些頭疼的人,因為心胸越是寬廣,越能得人心,自然成就的事業就越大,比如說廖立,他經常上書指出劉備集團的問題,很多時候甚至直接評論劉備的得失。即使這樣,劉備也並沒有懲罰他,而且還給他說話的權利。這對日厲奪取益州,籠絡當地士民有很大幫助。除此之外多方採納別人的意見,不論他們的意見是怎樣時,劉備他都虛心接納。劉備與曹操不同的是,曹操在攻心上大多威逼利誘,軟硬兼施,而劉備攻心則是仁以懷之,德以報之,信心用之。包括他摔阿斗,讓趙雲對他忠心不二等等。

  • 9 # 以史為鑑

    不知道題主從哪兒得來的:三國之中劉備手下叛將最多!這一說法。在我看來,這完全是一個偽命題。三國志中記載最多的反而是曹操。

    我們先來說說劉備

    整部三國之中,劉備手下最著名的叛將只有兩位:害死關羽的糜芳以及投降曹魏的孟達。

    隨著鳳雛龐統的陣亡,諸葛亮和張飛前往益州支援劉備,留下關羽和糜芳等人鎮守荊州。

    大家都知道關羽的性格是瞧不起士大夫而非常愛護士卒,因此有意無意中得罪了劉備小舅子糜芳。

    在關羽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的時候,糜芳還不敢如何,但是等到東吳和曹魏夾擊關羽,關羽敗走麥城之時,糜芳落井下石,不提供補給也不出兵救援。等到關羽真死了糜芳又害怕劉備殺了自己,乾脆就叛變投降東吳。

    孟達更是一方諸侯,自持有兵有糧有地盤,在魏蜀之間給自己爭取最大利益,先叛蜀投魏,後來又叛魏投蜀。結果大意之下被司馬懿千里突襲,一舉斬殺。

    我們再來看看曹魏

    曹操起兵之時就屢次碰上士兵叛逃和親朋叛逃,甚至自己非常看重的人叛逃。

    三國志記載,曹操有一次剛招募了兩千士兵,半夜的時候士兵突然炸營造反,曹操手殺數人才止。

    還到龍亢,士卒多叛。-三國志

    曹操年輕時的好友張邈,倆人好到都互相托付妻子的地步了。結果因為曹操殺了名士邊讓,寒了大家的心,被陳宮說動張邈叛逃,投奔呂布。後來大家都知道,陳宮和張邈鐵了心和曹操作對,陳宮最後被曹操所殺,張邈全家都被曹操所殺。

    會張邈與陳宮叛迎呂布,郡縣皆應。-三國志

    曹操的別駕畢諶是個人才,張邈叛變時老母親也淪陷了,曹操就跟他說,你要是過意不去,就去投奔張邈吧,我不怪你。

    畢諶於是一邊痛哭流涕,一邊指天發誓,說自己絕不叛變。曹操很開心,結果這哥們出門就叛變曹操投奔張邈去了。

    還有曹操非常欣賞,親自舉薦的人才名叫魏種,兗州叛亂的時候,曹操跟手下人說:別人都會叛變只有魏種不會叛變。

    結果沒幾天就接到魏種叛變的報告,氣的曹操說走遍天下也要把魏種抓回來殺掉。

    當然畢諶、魏種二人最後還是受到曹操的原諒,才得以名列史書中,也算命大。

    再就是關羽水淹七軍時,跟著曹操起兵的五子良將之一于禁竟然投降了,這讓曹操不滿意了很久。最後被放回來的于禁也被曹丕逼死在曹操陵前。

    還有剛投降曹操就又反叛的張繡,更是害死了曹操長子曹昂、從子曹安民、大將典韋。

    更不用說,在曹操大本營中忠於漢室的伏完、董承等人的叛亂了。

    這麼看來,題主還認為劉備麾下的叛將最多嗎?

  • 10 # 兔吐2

    在戰閥紛亂的的年代,劉備當然有仁、有義。不然也成不了氣候,又怎能當蜀漢之主呢?可仁義之中也露出殺氣跟霸氣。這也是理所當然的。

    仁和義也是要利益來均衡的,而利益須要靠力量來維護,用智慧來實現的,如果做不到這些,光靠嘴給甜頭,到了生命存亡之時,手下的人及百姓得不到保護,或利益受到毀傷時,那末仁是靠不住的,義又在那裡呢?

    例如官渡之戰曹操領軍進攻徐州,曹兵一到,劉備就跑,連關張的面都來不及見。叫人不可思議。如果命都沒有,那仁和義有什麼價值呢?

    象孟達這樣的郡守,黃權這樣的名將,傅士仁這樣的老臣,都委以重任,連劉備最親的小舅子糜芳又何況不是呢?關鍵時刻卻做出另樣選擇。把大仁和大義拋到身後。想的是自已人的利益,這何嘗不是仁和義呢?這樣的小仁和小義被人們所不齒。答畢!

    於2018年11月10日午後發表:

  • 11 # 三國逐鹿
    劉備以德服人,為何手下會有叛徒?

    寧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是劉備的左右名,可以說劉備的仁德之心,古今少有。三國中有很多能表明劉備仁義之君的事例,其一就是徐州牧陶謙曾為討好曹操,因部下造反導致曹操父親等親人被殺,曹操一怒之下率軍攻打徐州,陶謙八方求救,然而袁紹、袁術、劉表等用兵幾十萬的諸侯紋絲不動,而劉備率關張趙只有區區幾千人,前來營救,其根本原因是劉備念及陶謙是仁德之主,曹操有篡漢之心,而陶謙曾三次讓徐州,劉備均拒絕,足見劉備仁義之心。

    其二荊州之主劉表病危,曾多次要把荊州交給劉備,諸葛亮也曾告誡劉備要取荊州,而劉備卻說與劉表是同族宗親,不可取荊州,就算劉表死了,還有其子劉琦,劉備斷然不做無義之事。後來劉琮投靠曹操,長坂坡劉備攜帶新野百姓,日行數十里。曹操鐵騎眼看就要趕上,但劉備卻說:寧可百姓拋棄我,我絕對不拋棄百姓,如此仁德之君天下少有。然而劉備雖然仁義,手下卻出了很多叛徒,如糜芳富士仁,範疆張達,以及孟達等,劉備以仁義自居,為何會出現叛徒,筆者認為大多是因為外部因素,與劉備的關係不大,以下做簡要分析。

    首先糜芳傅士仁叛亂投敵,是因為關羽的指責和威懾。糜芳本為陶謙的部下,後來跟隨劉備,劉備攻取漢中後,糜芳被任命為南郡太守,屯兵江陵,傅士仁屯兵公安。但二人均遭受關羽的輕視,大多是因為二人沒有什麼戰功,而又身居要職。關羽樊城大戰,糜芳傅士仁奉命供給糧草,但後來關羽的糧草供應不足,導致軍中缺糧,關羽以貽誤軍機之罪要出發二人,並聲稱回到荊州後絕不輕饒。二人本來就懼怕關羽,聽到訊息後更是慌慌不可終日,於是二人商議不如投奔吳國,另謀出路。由此看來,糜芳傅士仁的反叛,主要是由於關羽的追責和威懾,與劉備沒有太大的關係。

    其次範疆張達反叛,因不堪忍受張飛的侮辱。關羽死後,劉備舉全國之兵要討伐東吳,張飛聽到後大為振奮,便命令部下範疆張達只做白旗孝服,供三軍伐吳時使用,並限定三日之內要完工。二人以時間緊、任務重為由,請求寬限時日,但卻遭到張飛的責罵,並讓人拖出去重仗五十,二人被打的爬不起來,張飛再次下令要求一日之內便要做好,二人無奈只能應允。

    二人回去後商議,三日都不能完成的任務,限定一日,再加上二人有傷,根本來不及。於是二人商議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殺掉張飛,投奔吳國。於是二人趁張飛深夜熟睡的時候,將其人頭砍下,飛奔東吳去了。顯而易見,範疆張達的反叛,是由於張飛鞭策士卒,制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左右都是個死,二人只能投奔東吳,二人嗯跑也是被逼,顯然與劉備沒有太大關係,而劉備也多次告誡張飛,不要醉酒打罵士卒,早晚必有期禍,只是張飛一直不聽勸。

    再次孟達反叛,一者是受劉封的管制欺凌,二者是由於劉備的威懾,最主要是其就是和搖擺不定的人。劉備進攻三中,孟達奉命攻取上庸封地,因功勞卓著,孟達被委以重任,後來劉備因擔心孟達能力不足,或者傭兵自己,於是派遣義子劉封前去輔助孟達。劉封畢竟是劉備的義子,孟達對於劉備來說也不過是降將,因此孟達處處受制於劉封,劉封還伺機找孟達的麻煩,這一切孟達只能忍耐。

    後來關羽北伐樊城被圍,曾派遣廖化前往上庸求救兵,但劉封孟達以上庸剛被攻取,立足未穩為由,拒絕發兵救援,於是廖化前往成都求救劉備,後來關羽便被捕殺害。孟達本來就是個降將,更知道劉備關羽義結生死,因擔心劉備責怪,禍及自身,故而反叛劉備,投奔曹魏,而孟達在曹魏也收到曹丕的親切接見,並委以重任。由此看來,孟達是個左右搖擺不定的人,但劉備攻取益州時,孟達過不可沒,劉備因沒有看出孟達的性格,導致上庸反叛。

    你是如何看待劉備的?

  • 12 # 歷史簡單說

    題主這樣說是不對的,三國裡面,叛將的最少的恰恰是蜀國,而最多的卻是魏國,比如投奔到蜀漢的王平、姜維、夏侯霸,還有淮南三叛,好多是背叛了魏國投降了吳國,而吳國往魏國跑的,那也是相當多的。

    那我們來看看所謂的蜀國叛徒跟劉備有沒有關係。

    第一個,關羽,有些人說關羽投降了曹操,是對劉備的背叛,但是要知道在之前劉備可是帶著關羽、張飛投降曹操的,而關羽一打到劉備的訊息之後,就對張遼說,劉備與他有過誓言,生死與共、

    雖然曹操對他很好,但是他會報了曹操的恩之後,就會去尋找劉備的,所以關羽殺掉顏良之後,就將曹操的賞賜都封存了,去尋找此時在袁紹那邊的劉備。

    第二個,糜芳,傅士仁,我們就重點說糜芳吧,糜芳可是糜竺的弟弟,劉備的小舅子,糜竺的地位可是在諸葛亮之上,糜芳之所以會投吳,也是因為關羽的原因,也不是因為劉備的原因。

    第三個,孟達,孟達投魏,一方面是因為關羽和荊州,也是主要是被劉封給欺負了,才會投魏的,離開的時候還寫了一封信給劉備,解釋自己為什麼為投魏,而且後來又想叛魏歸漢。

    第四個,黃權,劉備伐吳的時候,黃權就勸諫讓他做先頭部隊,劉備坐鎮後方,但是劉備拒絕了,派黃權在江北防魏軍,後來劉備敗於夷陵,黃權歸路被陸遜阻隔,又不能向吳國投降,只能投降魏國。

    按道理說,黃權投降魏國,黃權在蜀漢的家人應該受到牽連,而劉備認為是自己對不起黃權,黃權沒有對不起他,對待黃權的家人往常,後來黃權的兒子還隨諸葛瞻戰死於綿竹。

    曹丕問黃權,你棄蜀投魏,是想效仿棄項投漢的陳平和韓信嗎?黃權說,劉備對我很好,我只是不能降吳,又回不去,才降魏的,我只是想活下去而已。蜀國投降的人說,黃權的家人被劉備給殺了,黃權說劉備不會這樣做的,後來果然跟他說的一樣。

    由此可見,蜀漢的這幾個叛將,並非是劉備的原因,而且他們的表現,其實也更能體現出劉備的仁德。

  • 13 # 南門太守

    三國時代各個陣營都有“叛徒”,曹魏有于禁等,孫吳有韓綜等,但相比而言劉備陣營裡的叛徒不僅數量最多,而且地位也都挺重要,叛變後造成的損害也最大,孟達、麋芳、傅仕仁、黃權、潘俊、張達﹑範強等都是蜀漢著名的叛徒。

    麋芳、傅仕仁叛變,劉備失去了荊州;孟達叛變,劉備失去了上庸三郡;張達﹑範強叛變,劉備失去了張飛。蜀漢由盛而衰,某種程度上就是由於這些叛徒造成的。劉備以善於團結部下、會帶隊伍著稱,為什麼他的手下反而叛徒更多呢?

    第一,劉備唱紅臉行唱白臉不行。

    劉備出身於草根,瞭解基層的艱辛,加上情商很高,所以很會與人打交道,這一點從青年時代就有突出的表現,《三國志》說劉備年輕時“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劉備除了跟關羽、張飛“恩若兄弟”,跟諸葛亮“如魚得水”,還吸引和團結了一大批人來追隨他,《三國志》說“士之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眾多歸焉”,“簋”就是北京簋街的那個“簋”字,有人戲稱是中國最早的火鍋。

    這樣的人很仗義,但往往也有缺點,那就是在朋友面前拉不下臉來。劉備很少當面批評人,更不要說處罰、誅殺手下了,認為馬謖不行,劉備也是隻給諸葛亮去說說,跟隨劉備出生入死的那些老戰友,劉備幾乎沒殺過一個。

    第二,蜀漢沒有懲治叛徒的機制。

    將領在前線帶兵打仗,如果出了問題損失會很大,所以自古以來就有很多機制來制衡、約束前線的將領。魏明帝任命司馬懿為大將軍,隨同任命書一塊下達的是徵司馬懿兒子為郎的詔書,不僅要把人留在洛陽,還要弄到身邊,表面上是照顧你家孩子給你個官當,其實是更好地看管起來。

    這幾乎是一種普遍規則,劉焉到益州任職,4個兒子裡有3個在朝廷做事,只有一個兒子因為有“狂疾”也就是精神病而得以留下自己身邊,那幾個兒子都有職務,但說白了是人質的角色。

    將領在外面打仗,家裡的人一般都會留在後方當人質,你在前面有什麼想法,必須考慮後方家人的安危。沮授在官渡之戰中被曹操抓住,曹操愛才,想收降他,但沮授堅持不肯投降,不僅不降,而且被綁住後還“大呼曰授不降也,為軍所執耳”。

    沮授為何“大呼”,這其實是一種保護家人的舉動,萬一有誰回到了袁紹那裡,報告說沮授投降了,那就危及家人的生命,沮授臨死前故意“大呼”,是告訴世人“我沒有投降”。

    有跡象表明劉備在這一點上比較“開通”,比如孟達,肩負著上庸三郡的安危,家眷卻不在成都,孟達的家庭情況不太清楚,但他至少有一個兒子叫孟興,在孟達投降曹魏後,孟興被曹魏那邊任命為尚書郎。

    還有麋芳,自己腦子一熱就投降了,家眷是不是在成都不清楚,但成都有個哥哥麋竺,麋竺給劉備來個了“負荊請罪”,劉備竟然不再追究了。

    黃權投降後,曹魏那邊馬上傳言劉備“誅權妻子”,在曹魏大概這是常規舉動,但黃權“知其虛言,未便發喪”,黃權還說“臣與劉、葛推誠相信,明臣本志。疑惑未實,請須後問”,一問之下果然沒有,劉備不僅沒有追究黃權的家人,黃權的兒子還繼續在蜀漢當官,最後與諸葛瞻一起戰死於綿竹。

    第三,蜀漢內部有一定“叛徒基因”。

    劉備不太追究部下叛變,除了性格上的因素外,還與劉備集團的歷史有一定關係,在劉備創業過程中,包括劉備自己在內就有過多次“叛變”的經歷。

    劉備初投公孫瓚,後離公孫瓚改投陶謙,雖算不上“叛變”,但也是改變了門庭。後來劉備又投呂布、叛呂布,投曹操、叛曹操,投袁紹、叛袁紹,不斷地改換門庭,劉備自己知道這樣做都是迫不得已的,所以當部下出現類似情況時,劉備一般不會那麼痛恨。

    劉備手下的關羽也有過叛而復歸的歷史,關羽到了曹操那裡,殺了人家袁紹的大將,再回頭投劉備,而劉備那時剛投的袁紹,按理來說關羽歸來後必被追究,但劉備若無其事,提也不提,因為他認為這沒有什麼。

    第四,劉備大起大落催生叛變。

    但說到底,形勢的變化才是催生叛徒的重要原因,早期情況即如此,劉備一路坎坎坷坷,這才造成他本人以及關羽的叛來叛去。

    到了後期,劉備取益州、佔漢中後本來形勢一片大好,但隨即又急轉直下,劉備接連遭遇戰略性失敗,這種戲劇性的變化在曹魏、孫吳方面基本上沒有發生過。

    劉備集團的大部分叛徒都出現在這個急速失利的過程中,嚴峻形勢面前人都有自保、求生的慾望,這也是叛徒出現的重要原因。

  • 14 # 馨話歷史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期的想法要求都不一樣,誰也不能保證絕對忠誠,普通朋友之間或許都有利益往來,更別說政治上的事了

  • 15 # 青雲水客

    這是個偽命題,劉備麾下叛將,除了糜芳孟達,並沒有多少武將,怎麼就很多了?幾天前看到有人說最多,被駁了一通,現在又改成了最多,題主你是有多麼執著啊。。。

    如果劉備這就算很多,那麼曹操麾下五子良將之首于禁怎麼說?司馬,難道不是三國第一叛將?官渡之戰後曹操燒掉了一大堆通袁武將的書信,就不是籠絡人心了?

    借題主寶地,為劉備正名。一一詳述劉備得幾大所謂黑點。

    第一,“漢室宗親”的身份。“中山靖王之後”這句話在無數劉黑的科普下已經不需詳解。這是個水分很大的宗親,但並不代表是假的宗親。

    有人說西漢的宗室蹭東漢的宗親,這就是無知了,光武帝劉秀本身就極為借重西漢皇室宗親身份,所以東漢是承認並繼承西漢宗室體系的。開州牧之始、割據蜀中的益州牧劉焉,八俊之一、帶甲十萬的荊州牧劉表,都是西漢宗室,並不比劉備高貴多少。唯一的區別是劉備不像他們一樣世居高位,但在講究門第的東漢,中山靖王之後並不是不能倚仗的身份。

    至於最多人說的真假難辨的問題,先不說當時存不存在家譜的問題,就單說,自漢獻帝以下,從曹操到袁紹再到孫權,大大小小無數諸侯,仇人也好顯貴也罷,從沒有人站出來質疑劉備得宗親身份,怎麼後人隨便一個莫須有,就給質疑了呢?順便科普一下常識,當你質疑某個事件的時候,應該是質疑的人倚仗證據來質問,而不是空口無憑反而讓被質疑方先出示證據的。劉備得漢室宗親身份是得到承認,這一點,後世無憑推翻,有耍流氓的嫌疑。

    第二,“假裝恩義,收攬人心”,這就是為黑而黑了,亂世諸侯,誰不收攬人心?至於假裝仁義,僅僅誅心之論而已。

    先不說是否假裝,有這麼一句話,人裝了一輩子蒜,也就真的成了蒜。就算劉備假裝,人家裝了一輩子,與真仁義又有何區別?有人拿劉備殺了誰誰誰來說劉備假仁假義,更是吹毛求疵,先不說是否錯殺,所謂好人做一件壞事便十惡不赦,壞人做一件好事就立地成佛。劉備殺個人就崩人設了,曹操滅族屠城放過幾個家眷就成為人性的光輝了?

    再者說,劉備假作仁義,曹操還假做寬宏呢?張繡降降叛叛,最後死的莫名其妙;于禁叛而復降,後期何其悽慘;連吾之張良都能一盒酥了,曹操不依然被某些人稱為寬宏有王者氣嗎?

    第三,借荊州有借無還。這就是豬隊友送的人頭了。

    劉備借荊州,其實只是借了南郡,而且後來也還了半個南荊,實為借債者楷模。被羅貫中這個豬隊友搞成了輸人輸理。。。。。。

    第四,稱帝。這一點也成了諸葛亮黑的狂歡點。。。

    說起來,黑這個的真是毫無歷史基礎可言,而且智商也明顯欠缺。

    從法理上,漢室宗親本來就有皇位的天然合法繼承權。東西兩漢都有皇室無嗣,宗室繼位的例子,在漢獻帝將大漢皇權拱手相送的時候,劉備作為漢室宗親挺身而出揚漢室大旗,合情合理合法,也給了依舊忠於漢室的人們一個可以追隨的旗幟。黑子們有沒有想過,劉備以振興漢室為己任,在曹丕篡漢的時候不趕緊稱帝正位,難道要像孫十萬一樣,向曹丕獻表稱臣做蜀王嗎?

    最後說,劉備不是完美的人,他有很多缺點,比如“高祖遺風”——不喜讀書,又曾與混混流氓等廝混於市井之間,強勢入蜀奪同宗之地,耗盡民力征曹伐吳等等。但他無疑是漢末諸侯中的一股清流,他從不主張屠城,深得民心;又百折不撓,以一介白身與曹操孫權等頂級門閥子弟爭霸天下,堪稱平民楷模。

    越是功利越是推崇曹操,越是浮躁越是鄙視劉備。這句話當然有失偏頗,但在當今階層逐漸固定的社會,劉備才是令人神往的俊傑,不是嗎?

  • 16 # 上將噯福斯

    劉備手下的叛將很少!

    在紛繁混亂的多三國時代,劉備手下的主要文臣武將都是非常忠誠的。極少有背叛劉備的。

    在從劉備起兵,一直到赤壁之戰,乃至佔領西川,劉備的手下只有一個叛徒,那就是曹豹,這個人本來不是劉備的部將,又被張飛灌酒,氣惱不過,才當了叛徒。其他再沒有背叛的。

    這是很了不起的,因為劉備屢戰屢敗,常常是寄人籬下狼狽不堪。在這樣被動的情況下,關羽,張飛,趙雲等不拋棄不放棄,願意跟著劉備一條道走到黑。這充分說了了劉備的人格魅力。

    劉備集團的所有重大叛亂,都與關羽有關!他的手下出了很多叛徒,直接葬送了蜀漢的大好局面。

    劉備剛剛打敗劉璋,奪取益州。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 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 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

    這一次,東吳偷襲荊州的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只有零陵郡太守拼命堅守。長沙,桂陽的太守直接投降!開城迎敵!

    東吳軍吃著火鍋唱著歌就奪取了大半個荊州。

    這一次,把劉備和關羽都氣的半死,從此就恨上孫權。

    但是,也充分暴露了關羽不善於團結人的致命缺陷。

    終於,幾年以後,這個缺陷無限放大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與曹軍大戰樊城,水淹七軍,威震中原。不想東吳又冒壞水,偷襲江陵。守將糜芳,傅士仁獻城投降!關羽後路被斷,軍隊迅速崩潰,最終兵敗身亡。

    短短三五年的時間,荊州主要官員兩次大規模投降,讓劉備直接丟掉了荊州。對此,鎮守荊州的關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而且,駐守上庸的孟達,劉封,都因為沒有救援關羽而受牽連。

    孟達畏罪,叛逃到了魏國。劉封被賜死。

    再後來,劉備為關羽報仇,大敗而歸。蜀國內部叛亂不斷,持續三年之久!

    唉,因為張飛的暴脾氣,曹豹背叛,劉備丟了徐州。因為關羽的驕傲,眾人叛逃,劉備丟了荊州。別人是坑爹,這二位是冷兄弟啊。

    但是劉備沒有怪他們,也算是重情重義了吧。

  • 17 # 東鳴4

    劉備的集團就像幫派,講義氣的打都不走,不講義氣的見利就跑,社團風氣太不專業,以講義氣為主。比較專業的是曹操集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肉蓯蓉和肉靈芝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