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新爆出的我國已經可以探測到F22,如果是這樣是不是就說明隱身戰機意義不大了?
5
回覆列表
  • 1 # 論道今朝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試問,當今世界有幾個國家研製出反隱身的預警雷達和反隱身的火控雷達?到目前為止,也就中國研製出最多的反隱身雷達,除此之外就是瑞典有反隱身的米波雷達和美國仿我國JY-26的反隱身雷達。

    上圖為美國仿我國JY-26的TPY-X陸基遠端多工雷達

    我國外貿型的JY-26和JY-27,以及瑞典、美國的反隱身雷達都是對隱身目標的探測距離很有限,精度也不高,並不能作為防空系統的火控雷達引導防空導彈,只能作為警戒雷達使用;由於對隱身目標的探測距離有限,往往容易被敵方在防區外摧毀掉;敘利亞購買我國的JY-26就曾經遭到以色列F-35戰機在防區外打擊。有反隱身預警雷達並不代表能夠使用防空導彈有效攔截隱身戰機,同時必須要有引導防空導彈攻擊隱身目標的反隱身火控雷達,以及相應的先進戰機和預警機才行。要達到這些條件,目前世界上除了中國還真沒有哪個國家能做到。

    上圖為我國YLC-8B三座標雷達

    我國有地基超視距天波雷達和海地波雷達,從400~5000公里距離的超大範圍,從高空、中低空和超低空立體空域預警的新體制雷達網路。

    上圖為我國SLC-7有源相控陣雷達

    另外,移動式的YLC-8B反隱身雷達和SLC-7反隱身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是解放軍裝備的撒手鐧;YLC-8B是UHF波段三座標雷達,不但能反隱身預警,而且探測精度和定位精度非常高,能夠引導戰機和防空導彈攔截隱身目標;SLC-7雷達是L波段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精度更是與火控雷達無異,用來警戒和引導防空導彈攻擊隱身和非隱身目標兩不誤。

    再說,我國量子雷達和微波光子雷達更是世界獨一無二,反隱身更加優秀,而且是不受任何干擾。空警500和空警600預警機都具備探測隱身目標的能力。

    我國反隱身手段多種多樣,放眼世界也只有我國具備這種能力。難道說我國有能力對付隱身戰機,殲20就不重要了?盾牌堅硬、矛也鋒利不衝突。就算等其他國家有了反隱身雷達,隱身戰機的價值也不會失去;反隱身作戰不是靠一兩座雷達就能發揮作用,需要一個完整的體系才能真正有效發揮出作用,而這種體系不是隨便哪個國家能夠實現的,目前就連強大的美國都做不到,更何況其他國家呢?

    其實,隱身戰機和反隱身雷達共存並不矛盾,就像現在的普通雷達和非隱身戰機共存一樣,防空系統不也照樣難以對付非隱身戰機嗎?超低空和防區外攻擊,就是普通雷達應付不了非隱身戰機的缺點。每一種裝備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只有找對方的缺點,並利用對方的缺點,不斷改正並完善自己,才能在戰爭來臨時獲勝。

  • 2 # 孤影劍客

    當然不是了。

    反隱身雷達,就是針對隱身戰機而專門研製的,目的就是讓隱身戰機原形畢露,能被雷達探測到,但是,能看到隱身戰機,卻並不意味著能擊落隱身戰機,更不意味著隱身戰機失去了作用。

  • 3 # 笑談古今中外天下事

    從1991年海灣戰爭開始,隱形飛機在空戰中大顯身手。它們把可探測訊號減至最低,躲過雷達的監視接近攻擊目標,大大提高了命中率。它們的出現曾讓舉世皆驚。然而,有矛必有盾,有隱形就有反隱形。來無影去無蹤的隱形飛機給防空技術出了一道世界性難題,現在這個難題有答案了!

    據美國《國防新聞》5月14日報道,委內瑞拉防空部隊用從中國引進的JY-27雷達發現了一架美國F-22試圖接近委內瑞拉領空,並向這架美國戰鬥機發出了警告。據Avia Pro網站報道,在事件發生後,委內瑞拉軍方於5月12日向美國空軍發出了警告,稱如果任何美國飛機試圖侵犯該國領空,委內瑞拉軍方隨時準備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向其開火。

    再往前推的話,還有兩次。

    看來,美國所謂的F-22、F-35隱身戰機,在反隱身雷達面前也不那麼隱身了。

    所謂的隱身飛機並不是在天上看不見,而是雷達波很難探測到,這就得益於其特殊的設計,隱身飛機一般都是菱角分明,這樣雷達波打在上面就容易被散射掉;而且外面塗了特殊的隱身塗料,可以吸收掉部分的雷達波,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減少反射。即使這樣,也並不是就不能被雷達探測到,傳統雷達可能在比較遠的距離上無法探測,或者由於反射的目標不明顯容易被忽略掉,但當目標接近時候,還是可以發現的,比如我發現普通戰機可能在400公里外就看見了,現在隱身飛機我可能需要等它飛到200公里或者更近的距離才能看見。

    資料圖

    隱身飛機也不是對所有雷達都隱身。拿反隱身雷達來說,都說反隱身了,那它就一定有方法來治隱身飛機。一般而言,隱身飛機只對特定波段的微波隱身,如果波長超過或小於這個範圍的值,那隱身飛機就失效了。現在我就針對這個特點研發出波段可以調整的雷達,就在一個範圍內不斷調整波長,你躲過這個波長也躲不過那個波長,到時候在我火眼金睛面前還不是暴露無疑。而且傳統雷達也可以將傳回的雷達波進行放大處理,這樣原來容易被忽略的訊號我也能把它顯示出來,讓它更加靈敏,這樣也可以做到反隱身。

    從雷達波的反射特性而言,波長越短反射性越好精度越高,波長越長繞射能力更佳但精度不行。而且不同的雷達波長對同一大小的目標而言有著不同的反射特性。如圖所示:當目標尺寸為雷達波長的10倍以上時,雷達的回波特性傾向光學散射,當目標尺寸為雷達波長的1~10倍時,回波強度則呈現震盪趨勢,而與目標外形無關。這就為隱身飛機的破解留下了一扇門。

    隱身戰機的針對物件主要是地面防空/空空導彈的火控雷達,這些雷達為了兼顧雷達的體積和探測的精度通常都工作在X(25~37.5mm)或者S(75~105mm)波段。可以將這些波段的反射訊號以光學反射的方式集中到少數幾個角度上去,以避免被雷達接收到高強度回波。然而戰機的體型大小是有限的,其外部大型零部件的尺寸都在米級的尺度範圍內。中國研製的反隱身雷達選擇了0.5米波長,正好在震盪散射區的範圍之內,避免了光學反射對訊號的嚴重削弱。

    但是這個震盪散射有個嚴重的問題,就是面對不同形狀的目標,其回波是嚴重不穩定的。訊號強度忽高忽低,而且回波形狀也不穩定,這就嚴重妨礙了對目標性質的判斷。而且米波本身的探測精度也不夠高,在早期計算機技術並不發達的年代,要處理這種不穩定的回波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是美國專家曾經表示此路不通的原因所在。

    珠海航展上展出的出口型YJ-26米波警戒雷達

    然而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雷達的處理能力越來越強。而且隨著相控陣雷達體制的實現,以往只能發射一個波束的雷達現在可以控制雷達單元陣列上的收發元件各自進行雷達波的收發,同時收集目標的大量回波資訊進行綜合處理。在計算機的支援下,就能從不穩定的回波中檢測出隱身戰機了。

    現在中國已經拿出了兩種米波級警戒雷達用於出口。而自用品的效能自然更強,據傳陣列規模是的出口品的一倍,在不增加功率的情況下,信噪比就比出口型增加了一倍,當然配合更高的功率可以輕易實現更好的效能。

    所以部署在山東的反隱身雷達就成功發現了美軍到韓國輪訓的F-22戰機,並引導了中國戰機對其進行伴飛。讓美國人不得不撥出專款升級F-22以提升對米波雷達的對抗能力。

    當今世界的反隱形雷達主要包括無源雷達、外輻射源雷達、有源雷達這三大類。無源雷達又稱被動探測雷達,被動探測雷達就是自身不輻射電磁訊號,而是藉助外部訊號源也就是隱形機本身散發的訊號源進行探測。被動探測雷達由於不發射電磁波,所以雷達本身不易被敵方偵察系統發現,生存能力較強。此外,被動雷達不需要高功率發射機、收發開關等相關電子裝置,因此被動探測雷達的成本費用很低。

    被動探測雷達的典型代表就是捷克泰拉斯公司研製的維拉雷達,維拉雷達現在已經發展出四代,它第二代就是大名鼎鼎的“塔馬拉”雷達,該雷達曾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發現美軍的F117隱形飛機,並且鎖定該機最終將其擊落。

    現在的維拉雷達已經發展到第四代,維拉-E雷達分為固定型和機動型,其中機動型最先進。機動型維拉-E雷達由4個分散部署的分站組成,其中一個分站是指揮控制中心,通常部署在中央地帶。其餘3個訊號接收站分佈周邊。指揮控制中心部署可接收和分析來自訊號接收站的資料,並擁有完整的通訊系統和指揮系統。

    中國現在發展的反隱形雷達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被動探測雷達,典型代表室YLC20、DWL002雷達,另外一類就是在最近幾年才發展出來的有源相控陣預警雷達,典型代表是JY-26、JY-27A、YLC-8B、SLC-7型雷達。在今年2月的時候,曾有媒體報道中國雷達發現了美國的F22戰機,結合中國雷達的實際部署情況,可以說是JY-27A和YLC-8B這兩款雷達發現了F22。

    JY-27A反隱形雷達的工作波段是VHF頻段,屬於米波雷達。YLC-8B雷達採用UHF工作頻段,一般稱為分米波雷達,而這兩種雷達波只要輻射功率足夠強,就完全可以在F22的機身等較大的部件上,如垂尾、平尾以及機翼前後緣上產生電諧振,從而形成較強的回波。而且F22戰機表面塗覆的吸波材料塗層對於分米波和米波來說,也是完全無效的。這便是YLC-8B和JY-27A這兩款雷達能夠發現F-22A的主要工作原理。

    但是據筆者所知,上面的兩款雷達並不是當前中國最先進的反隱身雷達,當前中國效能最先進的反隱身雷達應該是JL3D-91B米波反隱身雷達,該雷達的最大特點就是探測距離較遠、電子對抗能力強,而且可以在陸海空多鍾平臺實現機動部署。綜合而言,中國的反隱形能力在現階段可以說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但是隱形機也是在快速發展中,我們的反隱形雷達也要與時俱進,否則不進則退。

    【J20對抗F35,F22構想】

    不同於傳統的隱身戰機之間不會交戰的論調,我認為正是要己方隱身戰機才能最高效的殲滅敵方隱身戰機。

    在己方的陸基反隱身雷達的導引下,J20透過資料鏈獲取敵方隱身戰機的方位與運動狀態,J20憑藉自己隱身優勢(對方沒有反隱身雷達支援),雷達靜默狀態繞至敵方隱身戰機運動側面,高空高速逼近至30~60km距離後開啟雷達,捕捉敵機隱身較差的側方位後轉入跟蹤(雷達跟蹤距離比截獲距離要長,轉入跟蹤後對方更加無法逃脫),直接在必殺距離(30~40km以下)發射PL15將敵機擊落。

    此構想中,在面對隱身最強的J20正面方位,F35的EODAS光電系統在廣域掃描的模式下難以對逼近的J20做出預警反應,雷達也是同理,而F35或F22只有在J20開啟雷達發起攻擊的那一刻才會發現已經逼近到必殺距離的J20,此刻再進行OODA,做出反應轉向開啟雷達捕捉J20,已經晚了。

    蘇35裝備的OLS-35光電雷達效能,光電對於環境與迎頭尾追狀態等都有較高要求

    F-35裝備的EODAS光電系統是繼承自紅外版本的MAWS(導彈迫近告警系統),在廣域預警的功能上,我不認為EODAS能夠大幅度超越傳統紅外MAWS的迫近預警能力(傳統MAWS對來襲導彈作用距離約為10~20km),而採取了紅外隱身措施的殲20同樣能壓縮EODAS的發現距離,如果按照EODAS能夠提供40~50km的預警距離估算,則不影響結論。

    需要指出的是,F35的超音速機動效能似乎並不出色,相較於F22宣傳中碾壓傳統三代機的超音速機動效能,F35的超音速能力顯得非常平庸。而超音速機動效能又直接和戰機的走位能力掛鉤,在空戰中躲避來襲導彈有著重要作用。

    洛馬官方宣傳的5g過載包線圖

    平飛包線圖,f35沒有非加力超音速能力

    對於J20,F22這種擁有對三代機超音速機動效能碾壓優勢的戰機來說,即使是沒有隱身能力,也能夠憑藉著極其優秀的走位能力在與三代機的空戰中佔據絕對優勢。而F35則在這方面顯得較為平庸。

    對現代空戰過程感興趣的可以去玩玩或者看看DCS WORLD的遊戲影片等,雖然遊戲資料不一定準確,但對於直觀理解現代空戰導彈戰模式幫助很大。

    【J16,J10C,J11BG對抗F35,F22構想】

    對於非隱身的裝備了AESA的戰機來說,地面反隱身雷達提供的支援雖然不能讓他們主動對隱身戰機進行進攻,但也可以讓他們至少不會被輕易擊落。

    在沒有反隱身雷達的資料支援下,非隱身戰機會陷入單方面的視野盲區,隱身戰機可以憑藉視野優勢直接逼近到危險距離甚至必殺距離,對非隱身戰機使用少數的一枚或兩枚導彈便可完成擊殺,但如果非隱身戰機知曉了隱身戰機的位置和航向,只是在接近到一定距離前雷達無法燒穿其隱身,則非隱身戰機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隱身戰機就不得不在接近過程中額外消耗空空導彈,來迫使非隱身戰機進行規避機動損失高度和速度,從而為自己在接近後擊殺非隱身戰機創造條件。

    而F35在內建模式下僅僅能夠攜帶四枚AIM120D空空彈,在這種情況下擊落一架非隱身戰機就顯得十分捉襟見肘了,對於最高速度僅有1.6馬赫,備彈四發的F35來說,要擊落一架已經有空戰準備(開啟加力加速至1.6~1.8馬赫,40000英尺以上高空迎敵)的頂級三代機,即使是三代機在接近到雷達燒穿隱身距離之前無法發射導彈還擊,只是進行基本規避機動動作(即簡單的F-POLE機動,三九線下高),這四枚AIM120D也有不小的機率全部都打水漂,或者被三代機接近到雷達燒穿距離內鎖定。

    對於F22這種備彈較多,自身超音速效能非常強的隱身戰機來說,三代機即使是有反隱身雷達資料支援,也無法做出太多有效的反擊了,但至少可以儘量避免交戰,掉頭開加力跑路還是不難的。

    【結語】

    ·隱身戰機並不是無敵的,它一樣也依賴於合適的體系支援,會陷入劣勢,也會取得優勢。

    ·反隱身體系主要依賴於各類反隱身雷達平臺,中國的各類反隱身陸基雷達,工作在特殊波段的預警機等,在己方的反隱身體系支援下,己方的隱身戰機將會發揮出更加強大的威力,非隱身戰機的生存性也會大大提高。

    ·隨著我國周邊可能面臨的隱身戰機威脅日益加劇,國土反隱身雷達體系會成為我國A2AD體系的一大重要支柱。

    ·殲20多造,快造,好造,東風多快好省GKD,把敵機殲滅在機場上和把敵機殲滅在空中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 4 # 同心園8

    不能這麼說,目前的反隱身雷達只能夠粗略跟蹤隱形飛機,並沒有能力引導導彈擊落隱形飛機,所以隱形飛機在面對非隱形飛機時還是有很大的優勢的!

  • 5 # 李曉偉

    不會

    什麼是米波雷達?波長大於一米小於十米是米波,而發射這種波長的雷達就是米波雷達。米波雷達探測隱身戰機是一種諧振現象,生活中有一種現象叫做共振,也就是外部施加的頻率與內部震動頻率一致,就會發生共振現象。

    物理學上叫做共振,但是由於發生在電磁領域,所以叫諧振。這種現象會導致飛機回波增強,導致隱身失效。

    科索沃戰爭時期,南聯盟用p18警戒雷達跟蹤到了f117,並且f117被擊落,那麼這導致隱身技術失效了嗎?

    顯然沒有美國依然在發展F22 F35,如果真如你所說,那麼你想說的是美華人傻嗎?

    米波雷達最大的缺陷是精度差(相比與毫米波),沒有辦法用於制導導彈,沒有辦法形成反隱身的防空系統,目前反隱身雷達還不能作為系統出現,所以不會導致隱身戰機失去價值。

  • 6 # 張琮明

    我並不認為耗費巨資研製的隱身戰機就此便無用武之地了。隱身戰機與反隱形雷達屬於矛和盾的關係,這兩者會互相競爭、改進,不應該認為有了反隱形雷達,隱身戰機就走向末日了。這會是長期交替發展的過程。各種武器隱身化是大趨勢。

  • 7 # 一葉楓流

    軍用轟炸飛機的出現,導致高射炮的出現。轟炸機沒有因為高射炮而失去價值。反倒是效能不斷提高。

    雷達的出現,催生了電子對抗和超低空轟炸,直到出現隱身作戰飛機。

    武器發展過程中,矛與盾的對抗,過去從沒有停歇,將來也不會停止。

    現在的所謂米波雷達只是“發現”,還沒有達到搜尋跟蹤的程度。不能跟蹤就不能制導武器去攻擊。這還是在沒有電子對抗的條件下。如果隱身技術加上電子對抗,加上反輻射武器,雷達本身也是被打擊目標。

    沒有一種武器是萬能的,也沒有終結者武器。核武器的終結性是體現在地球使用上面。如果人類真的跨出地球,在太空長期居住,核武器就不再是終結者武器了。

    所以五代機即使能被發現,就會有隱身效能更強的六代機出現。隱身與反隱身成為新的技術對抗領域。

  • 8 # 那年那月那兵說

    反隱身雷達體積巨大

    就目前來看,中國在反隱身雷達研究方面已領先於美國,同樣也領先於世界,除了在珠海航展上公開展出過的反隱身雷達,中國還在積極的研究更先進的量子雷達,並且量子雷達的原理樣機已經完成,已進入實用化研製階段。

    反隱身雷達技術的出現就說明隱身飛機失去價值了嗎?顯然不是的,舉一個例子,反坦克導彈出現的時候,人們也對坦克的生存產生過憂慮,但時至今日,各種先進的反坦克導彈層出不窮,而主戰坦克還是活的好好的,並沒有因為反坦克導彈的出現而消亡。世界是充滿矛盾的,有矛就會有盾,隱身飛機的出現必然會導致反隱身雷達的出現,這是一個矛盾的整體,也是武器發展的客觀規律。現在的反隱身雷達體積巨大,只能選擇陸基部署,不能裝上艦艇和飛機,可以說在反隱身雷達體積小型化之前,是不可能對隱身飛機的發展產生實質性影響的。

  • 9 # 虹攝庫爾斯克

    本人關注這個反隱身雷達已經有2年了,2017年就買了本吳劍旗關於該雷達的著作《先進米波雷達》閱讀完,寫了好幾篇文章,但這個裝備當時還沒有引起那麼多的關注,現在重新給大家科普一下,下面是我的詳細結論:

    圖1 吳劍旗報告會現場

    一、吳劍旗的先進米波雷達先進在哪裡

    大家都知道米波可以和隱身飛機形成共振,大大增加回波能力值,從而發現隱身飛機,但是傳統的米波雷達存在四個問題,導致其可靠性不是很高,也無法充當主力雷達使用。這四個問題分別是。

    一是米波雷達難以實現目標的跟蹤和識別。

    二是雷達的探測威力區不連續。

    三是米波雷達無法測高

    四是抗干擾能力差。

    而在相控陣雷達技術出現後,吳劍旗發現了該技術和米波雷達結合的妙用,也就研發出了所謂的先進米波雷達,可以反隱身。解決這四個問題的方案可以歸納為四條:一是數字波形;二是自適應演算法;三是部署地建模;四是頻率管控;,在外場試驗中,該雷達達到了預定效果,具體原理限於篇幅在這裡就不多說了,大家可以購買《先進米波雷達》那本書去看。

    圖2 先進米波雷達一書

    二、先進米波雷達為什麼作用有限

    歷史上出現過無數的隱身飛機殺手,但沒有一次真正的有效,先進米波雷達也是如此,雖然吳劍旗先生的報告會上說了這種雷達監測到了F-22,但是那是在和平時代,在戰時就完全不同了。特別是當隱身飛機置於作戰體系進行體系攻防時,先進米波雷達的作用就要打個大問號了。主要是因為先進米波雷達在體系作戰中仍然存在以下四個問題:

    1、無法彌合作戰單元和探測單元之間的鴻溝

    即使先進米波雷達可以看到隱身飛機,引導己方飛機去作戰時,如果這架飛機的機載雷達無法掃描到隱身飛機,戰場仍然是一邊倒的局面,同樣也無法引導地空導彈作戰,這就好比一個指揮官告訴你對手在哪裡,但是你卻看不到。

    2、機動性差,無法上預警機

    相同成本下米波雷達的面積超過傳統雷達的80倍,這種雷達無法使用移動平臺進行搭載,即使採用了先進的數字陣列雷達技術之後天線縮小不少,這種先進米波雷達撤收和展開時間也極長,一般不會小於1h,在戰時非常容易第一時間被打掉。大型雷達也無法搭載在預警機之上,這導致在如果單純只靠這種雷達作為預警網路主體即使可以發現隱身飛機,戰役上也處於被動防禦態勢,結果只能是重複多次的貝卡谷地84:0。

    圖3 北卡谷地之戰說明沒有預警機有多可怕

    3、抗干擾能力還是不夠強。

    先進米波雷達抗干擾性只是相對的,由於波長較長、波束較寬,這就決定了其頻率捷變、波形變換等速度與常規雷達無法相比,因此對其截獲干擾的難度遠小於同樣體制下波長更短的雷達,而且該雷達在解決抗干擾能力時使用了電磁頻譜管控措施,限制一些相同波段的電子裝置使用,但在實戰中,敵人可不會聽你的。

    4、對部署地形的依賴程度過大

    先進米波雷達在解決測高難度和威力區不連續時使用了部署地建模的方法,實際上就是把雷達部署周邊的地形都測量一遍,得到精確的數字地理模型,讓雷達的回波訊號處理計算機對周邊環境心中有數,這在雷達部署在幾個選好的陣地時是沒問題的,如果野戰機動隨便選陣地的話,效果就要大大降低了。

    圖4 先進米波雷達不能讓隱身飛機退場

    實際上,吳劍旗在《先進米波雷達》那本書裡講,早在2013年,澳洲召開阿德萊德召開的國際雷達會議上,吳劍旗就作為雷達專家就先進米波雷達做了專題報告,世界上雷達專家們早就知道了,早不是什麼秘密。

    最後想說的是,吳劍旗公佈的那段航跡看起來似乎很厲害,但你怎麼知道人家的F-22當時沒有帶龍勃透鏡?

  • 10 # 我的團

    雷達和作戰武器本身就是一對冤家。一個要探測對方,另一個要讓你探測不到。

    在航空領域隱身飛機和反隱身雷達就是這麼一對冤家。

    當隱身飛機剛出現時可以無所顧忌的闖入對方的空域大開殺戒,但是當反隱身雷達出現後,隱身飛機的日子就沒以前那麼好過了。但是也不能說隱身飛機就此失去了價值,現在的反隱身技術還不成熟,雷達對隱身目標探測的距離有限,火控雷達更近,如果遇到干擾效果更是難以令人滿意。

    現在就說隱身戰機過時,實在是太早了。再說隱身飛機的隱身效能也可以改進的。

  • 11 # 青山綠水23149

    感謝邀請,反隱身雷達的出現是本國的一大亮點,是該國的航空走出了一大步,但對五代機來說沒有多大應向,如果在反隱身雷達的基礎上奈米化,裝在五代機上,五代機從航程隱身掛彈等各方面很優秀,使五代機變千里眼超出隱身雷達探測的距離,在加上預警機的配合用長航程道彈也能打到目標。

  • 12 # 大水

    有意義的,現在的中國米波雷達雖然可以發現美國F22戰鬥機,但是從發現到最終擊中F22還缺了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這就是火控制導環節。

    大家都知道米波雷達精度差,即使經過數字化改造後,比原始二戰米波好很多,精度從原來的XX公里升級到幾公里,確實是一個很不不錯的提升。

    但是雷達波不能殺死F22,必須依靠導彈才能殺死,這個時候需要高精度的X波段雷達,但是隱身飛機主要針對這種波段設計,飛機很難被遠距離發現。

    X波段雷達,精度可以達到幾十米,這使得導彈遠距離命中成為可能

    即使F22被米波雷達遠距離發現了,其實也不是多大的事情,米波雷達頻段太窄,旁瓣效能差,非常容易干擾,所以,對於預警F22的襲擊有好處,但是要真是拿下F22來,還是真的很難,人家裝備一個小小的干擾機,就可以使得米波雷達失效。

    實際上來說,中國米波雷達的進展,僅僅是給隱身飛機提了個醒,並沒有全部翻盤,實際上美國也在開發針對米波頻段的隱身設計技術,號稱可以全頻段隱身。

  • 13 # 暮陽雨桐文

    不會,這就是矛和盾是相互存在的,只是先後而已!應運而生!相生相剋!隨著時間推移,二者都會不斷進步和演化!二者在進攻和防禦中都會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隱形戰機作為進攻兵器將會發揮無可替代的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忠誠,相貌,財富,學歷,哪個是你擇偶首選,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