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i走咯

    下午3點半,照例是研究中心發放水果的時間,王護士長推著餐車,笑嘻嘻的向我走來,笑得我脊背發涼。她神秘的塞給我兩顆冬棗和一根香蕉,又神秘的離開,躲在以為我看不見的門後觀察我,好像我是個瘋子,又好像我是個傻子。

    我看著手裡熟悉的形狀,心想別不是以小人之心度淑女之腹,便偷偷上網搜尋起來。這麼一搜我才發現,原來最近網上熱傳香蕉和棗一起吃會看到“人生的走馬燈”,口腔中產生類似臭蟲、蒼蠅、洗潔精、雞屎等奇怪的味道。

    看著網友們天花亂墜的描述,我徐徐笑了起來。

    香蕉與棗同食的奇異味道引發了一場全民狂歡。多年來,平民們一直以為世界上只有酸甜苦鹹鮮五種味道,發現新味道就像發現了新大陸。

    他們有所不知的是,這種味道在精英圈子裡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因為精英的味覺,天生就比平民豐富得多。

    2

    普通人困於經濟窘迫與視野狹窄,所認識到的味覺型別一隻手就數的過來。再多的美食,也不過是酸甜苦鹹鮮的排列組合,這樣的人生就像坐井觀天一樣,枯燥,慘淡。

    只有真正的精英,才敢為人先,嘗試那些無人問津的禁忌之物,才能品出埋藏在層層惡臭下的天堂滋味。雕爺牛腩那句“屌絲們天天吃盒飯,你們的味蕾都還沒開啟”,話糙而理不糙,一語道破了天機。

    帝堯時,江湖河泊裡有一種八足甲蟲,不僅挖洞使稻田缺水,還會用螯傷人。一位名為巴解的督工隨大禹到江南治水,才第一次品嚐了螃蟹的鮮美。最開始,平民們不僅不敢吃螃蟹,更是吃不慣螃蟹,正是在精英巴解的帶領下,才漸漸愛上了螃蟹的滋味。為了表達感激,他們在解字下面加了個蟲字,稱之為“蟹”,這才有了今天食蟹的傳統。

    《禮記正義》中寫到:“天子日食大牢,則諸侯日食少牢,大夫日食特牲,士日食特豚。” 味道作為一種習俗,就像其他流行文化一樣,最開始都是隻有精英才有資格與能力玩賞的東西,之後才流入民間。

    對於一個一輩子沒吃過豬肉的人來說,他的世界裡從來就不曾有過培根的焦香和裡脊的酥脆,出於對陌生事物的懼怕和嫉妒,他很可能先入為主的認為豬肉令人作嘔,不能食用。

    同理,一個一輩子沒吃過屎的人,他當然會先入為主的認為屎令人作嘔,不能食用。

    然而,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你沒有吃過屎,怎麼就知道屎一定不好吃呢?

    3

    作為一位美食愛好者,我經過多年研究,得出了一條不為人知的真理——味覺數量是因人而異的,越是功成名就的人,能感受到的味道越多,而越普通的人,能感受到的味道則越少。

    在大學室友馬斯洛的建議下,我將此理論命名為“董事長的味覺層次理論”,以金字塔影象呈現。

    處在第一級的人基本沒有味蕾這個器官,只能接受糖、油和鹽的味道,浸淫在碳酸飲料與垃圾食品的毒害中,整天為了鹹甜月餅鹹甜豆腐腦鹹甜粽子鹹甜湯圓鹹甜西紅柿炒雞蛋大打出手,真是可憐,可嘆。

    處在第二級的人味蕾尚未開啟,仍然喜歡吃火鍋和螺螄粉,但是已經開始試探一些認知範圍外的味道。香蕉和棗只是第一步,他們廣泛出現在快手等影片平臺,將自己嘬釘子,舔鐵,吃燈泡的心得分享給大家,具有崇高的科學家精神。

    處在第三級的人,已經跳出了平民的階層,他們的味蕾敏感嬌弱,能夠清晰的分辨出聖培露氣泡水和屈臣氏蘇打水的區別,98.9%和99.2%的黑巧克力的不同,勃艮第五環和五環外紅酒的差異,是味覺進化史上的智人。

    處在第四級的人,早已進入了普通人避之不及的味覺領域,無論蟒蛇、蜘蛛、穿山甲甚至是福建人,不問鳥獸蛇蟲,無不食之,站在了食物鏈的頂層,這種人我稱之為廣東人。

    處在第五級的人,不滿足於普通食材,開始同類相食,遊離於法律之外的不毛之地。像心理醫生漢尼拔博士,古典,優雅,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能邊聽哥德堡變奏曲變把訪客大卸八塊。

    而處於終極境界的人,我只聽說過為數不多的幾位,比如郭敬明、大張偉和唐七三位老師,擅長把別人拉出來的東西又重新吃進去,經過消化吸收再創作,又以新的面貌拉出來。

    這個我稱之為“吃屎”的過程,如果不是克服了心理和生理雙重障礙,透過哲學思辨而對屎祛魅,普通人是絕對無法完成的。所以,他們才是真正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精英。

    不過,沒有天賦味蕾的普通朋友也不必過於沮喪,因為人生就像一盒比比多味豆,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不會吃到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款的氣墊BB或者CC比較補水,遮瑕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