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世界上第一粒維生素片是誰發明的?
3
回覆列表
  • 1 # 健康運動中心馮春雷

    1933年瑞士化學家Tadeus Reichstein發明了維生素C的工業生產法。

    維生素(英語:Vitamin)是一系列有機化合物的統稱。它們是生物體所需要的微量營養成分,而一般又無法由生物體自己生產,需要透過飲食等手段獲得。維生素不能像糖類、蛋白質及脂肪那樣可以產生能量,組成細胞,但是它們對生物體的新陳代謝起調節作用。

    缺乏維生素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適量攝取維生素可以保持身體強壯健康;過量攝取維生素卻會導致中毒。

  • 2 # 馬冠生馬上營養

    維生素,也叫“維他命”,是維持生命的要素之一。

    1、維生素是一大類的有機物。根據它們的溶解性可以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兩類。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D、E、K;水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1、B2、B6、B12、煙酸、葉酸、泛酸、膽鹼和維生素C。

    2、各種維生素在人體內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維生素A可以維持正常視覺、維護面板的健康、促進骨骼發育,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B族維生素參與能量的代謝等。

    3、維生素是機體新陳代謝所必需的一類營養素。維生素本身並不能產生能量,也不能代替其它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物和礦物質所起的作用,過多地服用並不能使身體更強壯、更有活力。

    4、人體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很少,但缺乏時會引起缺乏症。例如缺乏維生素A時面板粗糙,角膜乾燥、發炎,嚴重的出現夜盲、乾眼病甚至失明。維生素B2缺乏可以引起眼炎、口角炎、舌炎和皮炎;缺乏維生素C可導致壞血病;孕婦懷孕早期缺乏葉酸可以引起胎兒神經管發育畸形。

    5、人體對維生素的需要有一定的量,並不是越多越好。過多的水溶性維生素可以隨尿液排出體外,但過多的脂溶性維生素會在體內積聚,會引起中毒,同樣會影響健康。

    6、人體不能合成維生素,必須從食物中獲得。如果膳食安排得當,一般不會缺乏維生素。不同的維生素來自不同的食物,在日常飲食中要吃多種多樣的食物,以獲得充足的各種維生素。

  • 3 # 夜春0393

    維生素(vitamin)是人和動物為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需從食物中獲得的一類微量有機物質,在人體生長、代謝、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生物的生長和代謝所必需的微量有機物。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兩類。前者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後者有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人和動物缺乏維生素時不能正常生長,併發生特異性病變,即所謂維生素缺乏症,補充維生素可以買湯臣倍健的多種維生素片,根據不同年齡段打造的維生素片,營養價值更高。

  • 4 # 老素

    維生素不是藥,一吃就見效。

    簡單易懂是解釋就是,維持生命的元素。缺一不可。缺少了就會有某些系統零件出現故障。

  • 5 # 素食星球

    維生素 K 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所以需要一定的脂肪輔助吸收,它最廣為人知的功效是凝血。

    身體裡許多凝血因子的合成需要維生素K的參與,如果人體內缺少它,凝血時間將延長,嚴重可能血流不止或大出血,因此,維生素K被叫做“凝血維生素”。

    實際上,維生素 K 對於強健骨骼、預防心臟病和穩定血糖及控制糖尿病,甚至預防癌症都相當重要。但由於它的作用不怎麼為人所知,日常補劑裡也很少專門提到它,維生素K又被稱作“被遺忘的維生素”。

    我們的日常飲食怎麼科學補充這種維生素呢?今天來盤點維生素K含量較高的蔬菜:

    【 1 】

    深綠色蔬菜

    葉菜的好處我們說過太多,在常見的綠葉菜裡,羽衣甘藍的維生素K含量尤其高,半杯羽衣甘藍就有444微克的維生素K,遠遠超過了一個成年人一天的建議攝入量。

    【 2 】

    納豆

    納豆就是經過發酵的大豆,發酵食物不僅富含益生菌,對腸胃好,可以補充維生素B族,比如大家關心的維生素B12,今天又多了一個好處:富含維生素K!約55克的納豆就有500微克的維生素K。

    【 3 】

    香蔥

    沒想到平時拿來做菜的調料和配菜也有怎麼多益處,半杯新鮮蔥花就有103微克的維生素K,吃蔥的小夥伴,下次可以多撒一把,不吃也沒關係,多吃點深綠色蔬菜同樣可以。

    【 4 】

    孢子甘藍

    半杯抱子甘藍有78微克的維生素K,差不多是日常建議攝入的98%,而且抱子甘藍正好是秋冬時令菜,還是國外感恩節、聖誕節餐桌上經常出現的食材,趁上市趕緊買來嚐嚐吧。

    【 5 】

    大白菜

    冬天吃大白菜,應季養生,如今還能順帶補充維生素K,半杯切好的大白菜就有82微克的維生素K,已經超過了日常建議攝入量呢。

    【 6 】

    西藍花

    西藍花渾身上下全是寶,可以算是最平價的“超級食物”之一了,半杯西藍花就有46微克的維生素K,已經佔到了日常建議攝入的58%。

    【 7 】

    西梅

    新鮮西梅當然最好,不過西梅嬌嫩不易儲存,現在也不是正吃西梅的季節,大家挑選曬乾的梅乾也可以,不過記得看成分表,不要選擇那些加了許多新增劑的梅乾,半杯西梅乾就能滿足日常所需的65%(約52微克)。

    【 8 】

    黃瓜

    補水神器黃瓜的維生素K含量也相當豐富,一根中等大小的黃瓜就有49微克的維生素K,這差不多就是61%的成年人每日所需,而黃瓜的含水量也相當高,很適合乾燥的冬季給身體補補水。

    【 9 】

    羅勒

    這種西餐中常見的香料,一大匙就有36微克的維生素K,佔了日常所需的45%,幹羅勒比較好購買,也容易儲存,當然,如果小夥伴可以買到新鮮羅勒,或者自家就種了幾盆,新鮮的羅勒葉更營養,香味也更加濃郁。

    對成年男性來說,每天需要約120微克的維生素K,女性則是90微克,因此對比上述的蔬菜,要想達到每日標準線其實非常簡單。

    不過最後再提醒大家,維生素K是脂溶性維生素,千萬別水煮清蒸就完事,記得搭配健康脂肪一起吃哦。

  • 6 # 健康學院

    維生素是人類維持正常生理活動所必須的一種有機物質,是六大營養物質之一。如果微生物缺乏,便會發生代謝失調,稱為維生素缺乏症。

    根據維生素溶於脂肪或溶於水中的溶解性質的不同,將分為兩大類。

    溶血性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

    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PP、泛酸、維生素B6、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

    目前發現的維生素有20多種,生理功能各不一樣。

    在溶脂性維生素中,維生素A具有 維持眼睛在暗處的視覺能力,維持上皮組織結構的完整和健全,促進兒童的生長髮育的作用。維生素D參與鈣磷代謝,促進骨組織的鈣化成長。

    維生素E可能與生育和肌肉的營養有關。

    維生素K促進正常肝臟合成凝血酶元等,有促進凝血的作用。

    水溶性維生素的功用是多方面的,概括為三個方面

    透過酶發揮對代謝的調節。如維生素B1是構成糖氧化中一種酶的輔酶成分,維生素B1缺乏時,影響此酶的合成,使糖代謝發生障礙,導致經營養不良,往往出現末梢神經炎。所以對患末捎神經炎的病人,常用維生素B1治療。

    參與造血作用:如維生素B12和葉酸等,缺乏這些維生素可引起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維持細胞間質的正常結構和通透性:如由於某種原因長期缺乏維生素C,可發生牙齦及皮下出血,嚴重時可得壞血病,所以維生素C又叫抗壞血酸。

    缺乏症:乾眼病、夜盲症。

    維生素D

    缺乏症:兒童易患佝僂病,成人得軟骨化症。

    維生素E

    生理功能:促進正常肝臟合成凝血酶元等。

    缺乏症:血凝障礙,容易出血。

    維生素B1

    生理功能:促進糖的氧化,增進食慾。

    缺乏可引起:多發性神經炎。

    維生素B2

    生理功能:構成黃酶的輔酶成分,在生物氧化過程中起著傳遞氫的作用。

    缺乏症:口角炎、舌炎、角膜炎、陰囊炎。

    維生素PP

    缺乏症:癩皮病(包括皮炎、腹瀉和經炎)。

    泛酸

    生理功能:構成輔酶A的成分。

    缺乏張:尚不明確。

    維生素B6

    生理功能:構成氨基酸轉氨酶的輔酶成分。

    缺乏症:尚不明確。

    葉酸

    生理功能:與蛋白質、核酸合成、紅細胞的成熟有關。

    缺乏症: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維生素B12

    生理功能:與紅細胞的成熟有關。

    缺乏症: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惡性貧血。

    維生素C

    生理功能:參與細胞間質的形成。

    缺乏症 :牙齦及皮下出血,嚴重時患壞血病。

    希望綜上所述可以幫得到您。

  • 7 # iseul護膚

    維生素A主要功效:透過促進膠原質的再生,防止日曬對面板造成的傷害,減輕面部雀斑和黑點。

    維生素B主要功效:能幫助恢復面板保護層,保持面板溼潤,幫助減少外部環境對面板造成的刺激,緩解皺紋增生,減輕色素沉著。選擇使用含有煙醯胺成分的複合維生素B護膚品,減少面部皺紋的效果更加明顯。

    維生素C主要功效:美白,中和自由基。促進膠原質的產生,改善面板的肌理、保持肌膚彈性,並增加光澤。

    維生素E主要功效:抗氧化劑,清除自由基,減少UV光傷害,對保養面板很有好處。 常見食補維生素,直接塗抹養分是最快速、有效的保養方法。ISEUL多維營養面部精華,含有17種維生素與礦物質,能有效改善都市女性面臨的肌膚問題,補充肌膚所需的營養。

  • 8 # 花舞688

    相信寶媽們都給寶寶補充過各種維生素,但是對於維生素的缺乏能引起什麼疾病?寶媽們都知道嗎?

    維生素缺乏會引起的疾病   

    維生素A:夜盲症,角膜乾燥症,面板乾燥,脫屑 維生素B1:神經炎,腳氣病,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生長遲緩 維生素B2:口腔潰瘍,皮炎,口角炎,舌炎,唇裂症,角膜炎等 維生素B12: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維生素C: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維生素D:兒童的佝僂病,成人的骨質疏鬆症 維生素E:不育,流產,肌肉性萎縮等

    服用維生素的注意事項   

    如果在空腹時服用維生素,會在人體還來不及吸收利用之前即從糞便中排出。如維生素A等脂溶性維生素,溶於脂肪中才能被胃腸黏膜吸收,應宜飯後吃用,才能夠較完全地被人體吸收。 相信相信寶媽們都給寶寶測過。

    維生素分佈   

    維生素A:動物肝臟、蛋類、乳製品、胡蘿蔔、南瓜、香蕉、橘子和一些綠葉蔬菜中。維生素B1:葵花籽、花生、大豆、豬肉、穀類、野生食用菌黃滑松茸中。 維生素B2:肉類、穀類、蔬菜和堅果中。   維生素B12:豬牛羊肉、魚、禽、貝殼類、蛋類中。 維生素C:檸檬、橘子、蘋果、酸棗、草莓、辣椒、土豆、菠菜中。 維生素D:魚肝油、雞蛋、人造黃油、牛奶、金槍魚中。 維生素E:穀物胚胎、植物油、綠葉。維生素K:綠葉蔬菜中。

    小貼士:想讓我們的寶寶不缺維生素,該從小養成不挑食的習慣,葷素搭配,每天攝入各種蔬菜,水果,肉類。尤其是未成年的寶寶,我們應儘量不讓寶寶喝碳酸飲料,吃油炸食品,醃製食物,熏製食物,最好是在自己家裡做的飯菜,一日三餐保證都是新做的飯菜。

  • 9 # 宜糖60秒

    維生素A

    增強免疫系統,幫助細胞再生,保護細胞免受能夠引起多種疾病的自由基的侵害。它能使呼吸道、口腔、胃和腸道等器官的黏膜不受損害,維生素A還可明目。

    維生素B1

    維持人體的正常新陳代謝,以及神經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症為腳氣病。

    維生素B2

    與能量的產生直接有關,促進生長髮育和細胞的再生,增進視力 B2又名核黃素。人體缺少它易患口腔炎、皮炎、微血管增生症等。

    維生素B3

    它不但是維持消化系統健康的維生素,也是性荷爾蒙合成不可缺少的物質。缺乏症: 糙皮病。

    維生素B5B5又稱泛酸。抗應激、抗寒冷、抗感染、防止某些抗生素的毒性,消除術後腹脹。維生素B6它有抑制嘔吐、促進發育等功能,缺少它會引起嘔吐、抽筋等症狀。維生素B9又稱葉酸。葉酸參與細胞增生、生殖、血紅素合成等作用,對血球的分化成熟,胎兒的發育(血球增生與胎兒神經發育)有重大的影響。避免半同胱胺酸堆積可以保護心臟血管,還可能減緩老年痴呆症的發生。維生素B12保持健康的神經系統,用於紅細胞的形成。缺乏症為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維生素C
  • 10 # 餘厭208804161

    維生素,又名“維他命”,簡單理解為“維持生命的營養素”。 維生素攝入不足會引起許多營養素缺乏病。隨著營養科學的發展,科學家發現補充維生素不但可以預防上述缺乏症,而且對健康還有更重要的意義。每種營養素對人體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生理功能,比如: 維生素A(包括β -胡蘿蔔素)除了可以維持視覺正常外,還可以促進骨骼和牙齒正常發育、促進生長髮育、提高機體免疫力; 維生素E對於心血管系統疾病、腫瘤、衰老等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維生素C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抗氧化物質,可以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具有降脂、降壓、抗動脈粥樣硬化、抗癌、抗衰老等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透過飲食來獲取維生素以維持機體的正常新陳代謝,但是不少上班族往往會因為忙碌的工作而隨便吃吃,這種不合理的飲食結構會造成維生素攝入不足。每當因缺乏維生素而引起各種併發症時,醫生或營養師都會建議額外補充一些維生素營養補充劑,比如湯臣倍健多種維生素,含16種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每天只需吃一片,即可滿足人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幫助人們改善亞健康。而且還針對各人群而調整了成分,以起到最佳的補充效果。所以無論是透過飲食還是維生素營養品,都需要保證攝入足夠的維生素。

  • 11 # 良醫濟世

    維生素的主要功能是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不產生能量,雖然需要量不多,但因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須由食物供給。

    維生素的分類

    維生素種類很多,根據其溶解性可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D、E、K,水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族和C兩大類,其中脂溶性維生素可儲存於體內,無須每日供給,因其排洩較慢,缺乏時症狀出現較遲,過量易中毒;水溶性維生素易溶於水,從尿中排洩迅速,不易在體內儲存,必須每日供給,若體內缺乏可迅速出現相應症狀,但過量常不易發生中毒。

    脂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A:它促進生長髮育,維持上皮細胞的完整性,增加面板黏膜的抵抗力,為形成視紫紅質所必必需的成分,促進免疫功能,它來源於肝、牛乳、魚肝油、胡蘿蔔素等。維生素D:它調節鈣磷代謝,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維持血液鈣的濃度,有利骨骼礦化,它來源於魚肝油、肝、蛋黃、人面板日光合成。維生素E:它促進細胞成熟與分化,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劑。它來源於麥胚油、豆類、蔬菜。維生素K:它由肝臟利用、合成凝血酶原,它來源於肝、蛋、豆類、青菜、腸內細菌合成。

    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B1:它構成脫羧輔酶的主要成分,為糖代謝所必須,維持神經、心肌的活動功能,調節胃腸蠕動,促進生長髮育。它來源於米糠、麥麩、豆、花生、酵母等。維生素B2:它是輔黃酶的主要成分,參與機體氧化過程,維持面板、口腔和眼的健康。它來源於肝、蛋、乳類、蔬菜、酵母等。維生素B6:它為轉氨酶和氨基酸脫羧酶的組成成分,參與神經、氨基酸及脂肪代謝。它來源於各種食物中,也可在腸道由細菌合成。維生素B12:它參與核酸的合同,促進四氫葉酸的形成,促進細胞及細胞核的成熟,對生血和神經組織代謝有重要作用。它來源於肝、腎、肉等動物食品。葉酸:活性形式四氫葉酸是體內轉移“一碳基因”的輔酶,參與核苷酸的合成,特別是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有生血的作用,胎兒期缺乏會引起神經管畸形。它來源於綠葉蔬菜、肝、腎、酵母較豐富,乳類次之,羊乳含量甚少。維生素C:它參與人體的羥化和還原過程,對膠原蛋白、細胞間隙合質、神經遞質(去甲腎上腺素)的合成,類固醇的羥化,氨基酸代謝,抗體及紅細胞的生成等均有重要作用。它來源於各種水果和新鮮蔬菜。維生素PP:它是輔酶I和輔酶II的組成成分,為體內氧化過程所必需;維持面板、黏膜和神經健康,防止癩皮病,促進消化系統的功能,它來源於肝、肉、穀類、花生、酵母。

    歡迎關注天壇醫院、阜外醫院、兒研所、北大口腔醫院醫學博士團隊!祝您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 12 # 海上名醫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維生素又叫“維他命”,可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K等)及水溶性維生素(如B1、B2、B6、葉酸、B12、煙酸等),脂溶性維生素可以大量在人體肝臟內儲存,水溶性維生素是人體無法自行製造合成的。近年來,市面上各類維生素製劑“百花齊放”,無論是愛美的女性還是注重養生保健的老年人,都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一陣購買維生素的狂熱中。這一切皆歸咎於維生素在體內含量不多,卻是對人體意義非凡。由於維生素的缺失,會導致身體各種微量元素的缺乏和不平衡。就像身體中的鹽分或者水一樣,都是我們人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要平衡膳食來有效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然而,維生素並不是越多越好,盲目補充維生素可能導致中毒。

  • 13 # 天智星智道

    看了這個你就懂了

    NO. 1|壹

    維生素沒有被發現前

    在發現維生素存在的很久之前,人們就認識到,透過使用某些食物,可以保障健康的身體。

    古埃及人知道食用肝臟可以幫助減輕夜盲症,而現代醫學指出維生素A缺乏是導致夜盲症的罪魁禍首之一。然而,文藝復興時期航海技術的進步讓很多船員長時間無法獲得新鮮水果和蔬菜,並導致常見的維生素缺乏症。

    蘇格蘭外科醫生James Lind

    1747年,蘇格蘭外科醫生詹姆斯·林德(James Lind)發現,柑橘類食物有助於預防壞血病。壞血病是一種特別緻命的疾病,透過讓人體膠原蛋白形成通路受阻,導致傷口癒合不良,牙齦出血,劇烈疼痛最後死亡。

    1753年,林德醫生髮表了他的關於壞血病的論文Treatise on the Scurvy,該論文建議使用檸檬和酸橙來避免壞血病。這個措施被英國皇家海軍採用,也因為這個舉措,英國水手的暱稱叫做limey(和“青檸”的單詞lime類似)。然而林德關於壞血病的建議沒有被19世紀在北極考察中的皇家海軍接受。

    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保持在船上良好的衛生習慣,定期鍛鍊和保持船員計程車氣,可以防止壞血病。當時在北極考察皇家海軍認為,壞血病不能透過新鮮食物來避免。結果,北極考察隊繼續受到了壞血病和其他缺乏症的困擾。

    羅伯特·法爾肯·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

    在20世紀初,羅伯特·法爾肯·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在南極進行了兩次探險,壞血病也困擾著船員們,當時流行的醫學理論則認為,壞血病是由“汙染”的罐頭食品引起的。

    NO. 2|貳

    維生素作為營養元素複合物首次被獨提出

    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期,剝奪研究(透過剝奪被測試群體應該獲得的某種營養元素,來研究營養元素作用的研究)幫助科學家分離和鑑定了非常多的營養元素(後來的維生素)。有科學家發現,來自魚油的脂質可以用於治療老鼠的佝僂病,而這種脂溶性營養物被稱為“抗佝僂病A (antirachitic A)”。在“維生素”這個詞出現之後,治癒佝僂病的營養元素被最先命名為“維生素A”,後來被改名為了現在大家熟知的“維生素D”。

    俄羅斯醫生Nikolai I. Lunin

    1881年,俄羅斯醫生Nikolai I. Lunin 在塔爾圖大學(university of Tartu)研究了壞血病的影響。Lunin醫生分別飼養了兩批小鼠,他給一批小鼠餵養牛奶,另一批餵養當時所有牛奶已知成分混合物(即僅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鹽和水的混合物)。最後僅接受人工混合“牛奶”的小鼠死亡,而由天然牛奶餵養的小鼠正常發育。

    Lunin醫生得出的結論是“除了這些已知的主要成分之外,牛奶等天然食品必須含有少量對生命至關重要的未知物質”。然而,他的結論被他的顧問古斯塔夫馮·邦吉否決了,甚至在其他學生轉載Lunin的成績之後,也沒有承認。除此之外Cornelius Pekelharing在1905年在荷蘭醫學雜誌上也發表了類似的結果,但這些結果卻沒有得到廣泛報道。

    維生素B

    在東亞,拋光白米是中產階級的常見主食,與此同時,因缺乏維生素B1而導致的腳氣病(beriberi disease)也在廣泛流行。

    1884年,受過英國訓練的日本帝國海軍醫學家高木兼Takaki Kanehiro觀察到,腳氣病在低階船員中肆虐,而這些船員經常只吃米飯,但食用西式飲食的官員,卻沒有這些腳氣病的憂慮。在日本海軍的支援下,高木兼找到了兩艘戰列艦的機組成員,嘗試了一個實驗:一部分船員只喂白米飯,另一部分則餵食肉,魚,大麥,大米和豆類。僅吃白米的船員中,有161人患有腳氣病,並有25人死亡;而另一組食用複合食譜的船員,僅有14例患有腳氣病,無人死亡。這使得高木和日本海軍確信飲食是腳氣病的原因,但他們錯誤地認為充足的蛋白質可以阻止腳氣病。

    在此之後,腳氣病的詳細病因仍然在研究學習中。1897年,克里斯蒂安·艾克曼(Christiaan Eijkman)發現用糙米代替拋光稻米來餵養雞,可以預防雞中傳播的腳氣病。第二年,弗雷德裡克·霍普金斯(Frederick Hopkins)提出了“輔助因子accessory factors”的假設-即除了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部分食物 含有少量能夠維持身體正常技能的因子,後來霍普金斯和艾克曼於1929年因為他們的發現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10年,日本科學家鈴木梅太郎Umetaro Suzuki分離出了歷史上第一種維生素複合物,並將這種從米糠中提取的水溶性微量營養複合物命名為偏酸(後來為Orizanin),並在日本科學期刊上發表了這一發現。

    日本科學家鈴木梅太郎Umetaro Suzuki和他發現的偏酸(後來為Orizanin)

    當這篇文章被翻譯成德文時,翻譯中未能說明這是一種新被發現的,人類從前未知的營養素,因此梅太郎的發現沒能得到太多宣傳,也沒能讓大眾獲得更多瞭解。

    1912年,波蘭出生的生物化學家Casimir Funk在倫敦分離出同樣的微量營養素複合物,這個微量營養素複合物被現在的人們稱為“維生素B3-煙酸”。在分離工作成功後,Casimir Funk有了一個小的錯誤認知,認為他發現的營養複合物(現在的維生素B3-煙酸)是“抗腳氣病因子 ant-beri-beri-factor”,然而在21世紀的現在,人們已經知道了真正的“抗腳氣病因子”並不是Casimir發現的維生素B3,而是維生素B1,也被稱為硫胺素。 同時Funk在他的論文中提出了一個假設,即其他疾病,如佝僂病,糙皮病,乳糜瀉和壞血病也可以透過維生素治癒。

    NO. 3|叄

    “維生素vitamin”的名稱由來

    在Casimir Funk進行論文撰寫的時候,Funk的朋友兼讀者-布里斯托爾大學生物化學系的Max Nierenstein給Funk發現的複合物提出了一個類別名稱-vitamine。

    vitamine這個單詞,由vita(有“重要,生命”的含義)和amine(“胺”的意思,當時的人們認為這類微量營養元素都含有胺)組成。很快Vitamine這個名字稱為霍普金斯“輔助因子accesory factor”的代名詞。在1920年,Jack Cecil Drummond提出,可能不是所有的“vitamine維生素“都含有胺(特別是維生素A),所有“維生素vitamine”名字裡面的amine則不在合適了。於是“e”最終從“維生素vitamine”中被刪除,成為了現在人們口中的單詞“維生素vitamin”。

    英國化學家Sir (Walter) Norman Haworth(上)和瑞士有機化學家Paul Karrer(下)

    1930年,Paul Karrer闡明瞭β-胡蘿蔔素(維生素A的主要前體)的正確分子結構,並發現了其他類胡蘿蔔素。 Karrer和Norman Haworth證實了在1928年被Albert Szent-Györgyi發現的抗壞血酸(維生素C)的存在,對黃素的化學背景知識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從而確定了乳黃素的存在。而他們對類胡蘿蔔素,黃素和維生素A和B2的研究,使他們獲得了193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1931年,Albert Szent-Györgyi和研究員Joseph Svirbely懷疑“己糖醛酸hexuronic acid”實際上是維生素C,並向Charles Glen King提供了一個樣本,後者利用長期建立在豚鼠scorbutic測定實驗,發現了己糖醛酸hexuronic acid的抗壞血酸活性 。

    1937年,Szent-Györgyi因其發現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43年,Edward Adelbert Doisy和Henrik Dam因發現維生素K及其化學結構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美國生化學家Edward Adelbert Doisy和丹麥生化生理學家Henrik Dam

    1967年,George Wald與Ragnar Granit和Haldan Keffer Hartline因發現維生素A可以參與勝利過程,而被授予諾貝爾獎。

    美國科學家George Wald(左);瑞典科學家Ragnar Granit(中);美國生理學家Keffer Hartline(右)

    1938年,理查德庫恩因其對類胡蘿蔔素和維生素(特別是B2和B6)的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文獻引用

    Jack Challem (1997)."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Vitamins"

    Jacob RA (1996). "Three eras of vitamin C discovery". Sub-Cellular Biochemistry. Subcellular Biochemistry. 25: 1–16. doi:10.1007/978-1-4613-0325-1_1. ISBN 978-1-4613-7998-0. PMID 8821966.

    Bellis M. "Production Methods The History of the Vitamins". Retrieved 10 December 2018

    1929 Nobel lecture. Nobelprize.org. Retrieved on 10 December 2018

    Gratzer W (2006). " The quarry run to earth". Terrors of the table: the curious history of nutr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9205639. Retrieved on 10 December 2018

    Rosenfeld L (April 1997). "Vitamine--vitamin. The early years of discovery". Clinical Chemistry. 43 (4): 680–5. PMID 9105273.

    Carpenter K (22 June 2004). "The Nobel Prize and the Discovery of Vitamins". Nobelprize.org. Retrieved 10 December 2018.

    Suzuki, U.; Shimamura, T. (1911). "Active constituent of rice grits preventing bird polyneuritis". Tokyo Kagaku Kaishi. 32: 4–7, 144–146, 335–358.

    Combs, Gerald (2008). The vitamins: fundamental aspects in nutrition and health. ISBN 9780121834937.

    Funk, C. and Dubin, H. E. (1922). The Vitamines. Baltimore: Williams and Wilkins Company.

    "Paul Karrer-Biographical". Nobelprize.org. Retrieved 10 December 2018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38". Nobelprize.org. Retrieved 10 December 2018.

  • 14 # 町芒評測

    維生素是一類小分子有機物質,與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不同的是無需分解即可被吸收,並運送到全身各組織發揮他們的特定功能,一旦攝入不足,就會導致相關新陳代謝過程的紊亂,出現各種特有的症狀,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一)水溶性維生素

    1、維生素C

    維生素C即抗壞血酸,是最不穩定的維生素之一,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極易破壞而失去活性。實際應用時多使用其衍生物如抗壞血酸鈉、抗壞血酸鉀、抗壞血酸鈣等,所使用的抗壞血酸磷酸酯鎂、抗壞血酸棕櫚酸酯和抗壞血酸硬脂酸酯等的穩定性很高,有的甚至可作為高溫加工食品的營養強化劑。

    2、硫胺素

    硫胺素亦不穩定。用於食品營養強化的品種亦多是其衍生物如硫胺素鹽酸鹽和硝酸硫胺素等,日本尚許可使用硫胺素鯨蠟硫酸鹽、硫胺素硫氰酸鹽等。上述硫胺素衍生物的水溶性比硫胺素小,不易流失,且更穩定。它們主要用於穀類食品尤其是嬰幼兒食品的營養強化。

    3、核黃素

    核黃素在水中溶解度低,而核黃素磷酸酯鈉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核黃素約大100倍,便於分散在液體食品中。近年來,國外多用核黃素磷酸酯鈉代替核黃素強化液體食品。所以,高油脂的食品如人造奶油、花生醬等用核黃素丁酸酯較方便。本品同樣主要應用於穀類食品和嬰幼兒食品。此外,本品上可作為著色劑應用。

    4、葉酸

    葉酸在食物中含量甚微,且生物利用率低,易於缺乏,尤其對於孕婦、乳母和嬰幼兒更易缺乏,有必要進行一定的營養強化。商業上常用的葉酸強化劑為蝶醯穀氨酸,其穩定性較好,主要用於嬰兒食品、保健食品、穀物和飲料的強化。

    (二)脂溶性維生素

    1、維生素A

    用於營養強化的維生素A,既可以由將天然物中高單位維生素A油皂化後經分子蒸餾、濃縮、精緻而成,也可以用化學法合成。常用的品種為維生素A油,多是將魚肝油經真空蒸餾等精製而成。它們主要用於油脂如色拉油、人造奶油、乳和乳製品等的營養強化。亦可根據需要再麵粉中強化。

    2、維生素D

    利用維生素D來防治兒童佝僂病的發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中國曾取得明顯成效。作為維生素D強化劑應用的主要是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維生素D可用於強化乳、乳製品和人造奶油。在強化過程中一般採取稀釋的方法新增,一般稀釋倍數達到上千倍。

    3、維生素E

    商品維生素E強化劑產品溶於酒精和脂肪,不溶於水。除作為營養補劑添加於強化食品外,維生素E還作為抗氧化劑被廣泛用於油脂類食品、油炸食品、兒童食品、休閒食品中。

    4、維生素K

    維生素K通常很少缺乏。但人乳中維生素K含量偏低,且哺乳嬰兒腸胃功能不全,故可應用植物甲萘醌對嬰幼兒食品進行適當的營養強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秋天吃什麼可以補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