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虹30958201
-
2 # 康愛線上
我們俗稱的“腸癌”一般指大腸癌,包括結腸癌、直腸癌,是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因其發病部位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臨床症狀及體徵,早期多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僅有不適、消化不良、大便潛血等。隨著癌腫發展,大便習慣改變、腹痛、便血等症狀逐漸出現。
結腸癌最早出現的表現為排便習慣改變與糞便性狀改變,具體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腹瀉,便秘或者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糞便中帶血、膿或者黏液;其次,腹痛也是早期症狀之一,常為部位不確定的持續性隱痛,或者僅為腹部不適或腹脹感;第三,有腹部腫塊,多為瘤體本身,有時可能是梗阻近側腸腔內的糞塊;最後,是腸梗阻症狀,出現時大多已經是結腸癌的晚期症狀,腫瘤導致腸腔縮窄或者堵塞腸腔所致。
直腸癌的早期常無明顯症狀,直至癌腫破潰形成潰瘍或感染時才有一系列症狀發生,如:直腸刺激症狀,表現為便意頻繁,排便習慣改變,肛門下墜感、排便不盡感、裡急後重感;腸腔狹窄症狀,表現為大便變細、變形,在圓柱狀的糞塊表面帶有凹槽,直至排便困難;癌腫破潰感染症狀,糞便表面帶血與黏液,出現膿血便。
對於排便習慣改變、腹痛、便血等症狀要引起高度重視,尤其是既往有痔瘡病史者,不要輕易地以為只是痔瘡出血而掉以輕心,如果出現出血加重、反覆不愈等情況,務必及時就醫。
-
3 # 沒病不求醫
腸癌包括結腸癌、直腸癌,最近這些年發病率持續增高,我們國家每年大約有40萬例新發病人,與胃癌發病人數差不多。
腸癌也呈現早期、晚期預後相差非常大的特點,早期5年生存率可達80%以上,晚期5年生存率只有10%左右。
和腸道最相關的是食物的消化及糞便的排出,所以,一旦腸道發生癌變,我們可以第一時間透過排便發現異常。
排便時出現這四種異樣,警惕腸癌!
異常一、排便習慣改變
平時排便很規律,可能一天一次到兩次,但是最近卻持續一天3、5次的出現便秘或者腹瀉,出現排便習慣改變的情況,這時就一定要警惕大腸癌。
異常二、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
大腸癌的患者大便次數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沒有糞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盡、裡急後重的感覺。
部分患者可在便秘後出現腹瀉,或僅為大便開始時乾燥而末端變稀,或反覆交替出現便秘與腹瀉。
異常三、血便
便血也是大腸癌的早期症狀之一,右半結腸癌病人中肉眼可見的便血者佔36.5%。
對於長期便秘的中老年人來說,一旦發現糞便的顏色發暗發紅或者伴有大量的粘液或者膿血,要警惕腸癌,最好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
值得重視的是,痔瘡也會導致便血,但是痔瘡引起的便血顏色鮮紅,血不與糞便相混合,多沾在糞便表面,也可表現為大便前後的滴血。這要學會區分。
異常四、便便變細
正常的大便呈圓柱形,垂直從肛門排出,如果癌腫突出在直腸腔內,壓迫糞便,則排出的大便往往變細,形狀可呈扁形,有時變形的大便條上還附著有一絲絲血痕。
提醒,患上腸癌的人,常有三個共同點
第一,患上直腸癌的人,往往都愛高脂肪飲食。
現在不少人偏愛高脂肪飲食,至於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則從來不吃。
大魚大肉,是很多人的最愛,但是長期高脂肪飲食,你很容易會發現,自己的大便變得越來越乾結,排便也變得越來越困難。
醫生提醒,高脂肪飲食會抑制腸道蠕動,導致便秘的發生,大便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延長,發生腸癌的風險就會升高。
第二,患上直腸癌的人,往往都不愛運動。
運動有助於胃腸蠕動,如果你不愛運動,不僅體重難以控制,腸道蠕動的功能也會變差,發生直腸癌的風險自然會升高。
第三,患上直腸癌的人,往往都愛吸菸。
長期吸菸不僅會誘發肺癌,對腸道的損害也比較大,因為香菸在燃燒的過程中,會釋放焦油,尼古丁,苯並芘,這些都是致癌物,長期吸菸,也會誘發直腸癌。
保護腸道,預防癌變,做好“3個字”
第一字:吃
豆芽,含有的葉綠素,可防治腸癌,尤其是直腸癌。
中醫認為,豆芽味甘,有清熱解毒、利溼通下等作用。因此,日常多吃點豆芽,對於腸道健康,十分有益。
菌菇類,包括冬菇、香菇、金針菇、木耳等。科學家發現,食物中,許多菌菇類,都含有抗癌物質,能起防癌功效。
比如,冬菇中,所含的多糖體,抗癌率非常高。黑木耳、白木耳所含的多糖體,也是一種抗癌的有效物質。菌菇類食物中,富含的粗纖維和鈣等,都有防癌作用,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力。
因此,保護腸道健康,多吃點菌菇類,十分有益。
蘆筍,含有硒和植物纖維等,可用來防治多種癌症。
蘆筍中,含有組織蛋白等營養物質,可使細胞生長正常化。而維生素C和纖維素,可增強細胞間質,成為阻止癌細胞生長的第一道障礙,此外,還可促進腸蠕動,減少腸壁對食物中膽固醇的吸收,促進致癌物質排出體外。
第二字:喝
溫開水,可潤腸通便,促排毒,減少腸道負擔。
腸道,喜歡溫熱,因此,溫開水,是最佳選擇。35-40攝氏度左右的溫水,是胃腸最舒服的溫度。
奶汁草茶,對排除腸毒,改善上火引起的便秘等有幫助。
奶汁草的藥用價值很高,具有清熱解毒、去火消炎等多種作用,許多中成藥中都有奶汁草的成分。將其泡水代茶飲,可以很好地幫助腸道排毒、消炎。
秋冬季,攝入熱量多,人容易上火便秘,此時也可以透過飲用奶汁草茶得到很好的緩解。
卡斯尼根茶,可以平衡腸道菌群,預防腸道疾病。
相關研究表明,卡斯尼根富含一種可溶性膳食纖維,對保養腸道,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腸炎有不錯的幫助。可促進有益菌的數量,抑制有害菌生長,從而改善腸道內微環境。
長期飲用,可增強宿主免疫力,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減少腸道內有害物質的產生與積累,抑制細菌毒素的產生等生理功能。
第三字:動
有研究表明:經常鍛鍊的人,罹患腸道息肉的機率降低16%,發生較大息肉或癌變息肉的危險降低30%。因此,生活中,要注意,多運動。
轉腰腹,早起後,做做簡單的轉腰運動,可有效的改善便秘。
腰腹,對上下消化道都影響非常大。適當的進行腰胯的轉動,可促進胃腸的蠕動來治療便秘。
卷腹,可增強腹部運動,從外在來給腹部壓力,讓便便能夠更好的排出去。
卷腹和仰臥起坐不同。上半身和腿部,向腰腹部位置靠攏,形成一種卷腹的效果。每天早晚堅持,先堅持50個,再慢慢的加量。
敲走,一邊敲打腰部兩邊,也就是帶脈的位置,再一邊走路。
經常敲擊帶脈,能提高排毒能力,改善便秘。手握空拳,輕捶自己的腰部兩側,每天堅持敲打300次。
-
4 # 愛護120
當“便便”發生哪些變化的時候,提示腸道疾病的發生。
“便便”顏色改變
說到這,必須給大家科普一下正常的大便顏色是怎麼樣的了,顏色金黃色或者棕黃色比較正常,但是人體大便的顏色,可能會隨飲食結構的改變,同時發生顏色和形狀上的改變。就好比如吃了紅色的火龍果,第二排便的時候你會發現“便便”的顏色是紅的,這是正常的情況。
“便便”形狀改變
正常的大便形狀是,表面光滑,較柔軟形似香蕉。說到大便的形狀相信大家都不是很陌生,有時大便會很乾燥,很多多人會誤認為是缺水導致的,有時大便不成形別人會誤以為是。但是當便便出現變細、長時間不成形、或者顆粒狀大便的時候,就要提高警惕了,這很可能是腸癌給出的提示!
排便習慣的改變
當出現排便時間及次數的改變的時候也要提高警惕,這也可能是腸癌發出的提示。當體內有癌的時候會出現“裡急後重”的感覺,就是很有便意但是卻拉不出來,這種症狀也是要提高警惕的!
腸癌的發病率在我國逐年上升,而它的致死率也是很大的,如果家中有癌症史且腸胃本身不好的朋友,一定要定期體檢,及時發現異常及時治療,真的很重要!
-
5 # 袁蘭933
我國每年新發40萬腸癌,醫生忠言:從現在開始就要謹記這3件事 腸癌是我國高發的癌症之一。據相關的調查顯示,我國發生結直腸癌的機率能夠達到40萬人。尤其是45歲以上的人群,是高發結直腸癌的年齡。 在這個階段更需要預防結直腸癌的發生,那我們具體應該怎麼做呢?希望你從現在開始,就要謹記以下這幾件事,才可以更好地幫助你預防這種癌症。 從現在開始就要謹記要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是維生素的一種,但對於45歲以上的人群來說,不要缺乏這種維生素。在一項調查上發現,如果我們機體缺乏維生素D,那麼發生結直腸癌的危險還會增加到1/3。 但對於維生素D充足的人來說,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會讓結直腸癌的發生危險降低,這主要就是因為維生素D是我們骨骼健康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同時,它也跟我們的細胞生長等組織有關,是腸道健康的一部分。 因此,補充維生素D變得尤其重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就是可以去外面曬太陽,在中等強度的陽光下曬太陽即可。如果是想要食補的話,就可以選擇深海魚、動物內臟等食物也是理想的食材。 從現在開始就要謹記別長期食用高脂肪低纖維的食物: 結直腸癌的發生機率在我國非常大,雖然患上這種癌症並不是一種因素引起的,而是透過多種不健康的方式,或者是還有一些不能夠明確的因素,最終才會誘發這種疾病。 但在這些危險因素當中,已經被確定的是跟食用高脂肪低纖維的食物有關。針對於這一點,就需要我們減少食用高脂肪的食物,如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材,如肥肉、五花肉、肉湯等等,同樣的這也是痛風患者需要警惕的。 與此同時,要新增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穀物、豆製品、雜豆、海藻硒等等,可促進腸胃蠕動,給腸胃減輕壓力,從而預防結直腸癌的發生。 從現在開始要謹記做好體檢工作: 對於腸癌的高危人群,如45歲以上的高發人群,還有有腸癌家族史的人群,都不要忽視它的存在,最好的健康選擇是每年去做下相關的體檢,這樣還可以更好地避免腸癌的發生。 當然,以上說的那些不健康的方式,也要改正,這樣才可以做好保障工作,對身體健康來說才會多一層屏障,讓我們更安心。
-
6 # 何醫生說胃腸
俗話說,身上有癌,大便先知。腸癌是癌症的一種,並且跟大多數癌症一樣,及早的發現與治療,效果也是最好的。不過消化道的癌症,通常都沒有什麼特別的症狀,身體可能感覺不到異常。但是我們可以根據排便出現的異常,來判斷是否出現了癌症。
大腸癌三大早期症狀
第一種,大便的習慣發生變化。正常人每天排便次數在1-2次,很有規律,如果排便出現異常,次數增多,每天都在3-5次甚至更多,而且排便的時候總感覺排不乾淨,又很容易出現腹瀉,與此同時會有一些腹痛、腹脹的感覺,那麼就要考慮是不是腸癌了。
第二種,大便的形狀發生了改變。正常我們的大便是圓柱形的,不大不小。如果排便時發現是變得很細,或者越來越扁,這有可能是腸道內的腫瘤,壓迫到了周圍的組織,造成排便困難,排出來的大便呈細條狀。所以不能大意,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定要及時的到醫院檢查。
第三種,有便血的問題。這個就很明顯了,正常情況下是不會有便血的,如果發現大便呈暗紅色,並且伴隨著腹痛,那麼就有可能是發生了腸癌。當然犯了痔瘡也會便血,只是血的顏色是鮮紅的,並且不與大便結合,一定要分辨開來。
所以,每次上廁所排便,衝馬桶的時候彆著急,先觀察一下便便,如果出現一些不好的訊號,一定要能夠接收到。
消化道發生腫瘤癌症的時候,大多沒什麼特徵,所以往往一檢查就是晚期,所以,預防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那平時該怎麼預防呢?這裡給大家簡單的說一下。
主要是飲食方面的,消化道疾病,多是由於病從口入,不要吃一些生冷辛辣的食物,比如一些刺激性的芥末,酸辣粉等等食物,都會對胃粘膜造成傷害。另外吃飯時候吃得太快,嚼兩下就嚥下去,吃得快的同時飯量也會比較多,這就大大增加了腸胃的負擔,不利於消化吸收。另外要注意飲食的衛生,基礎的飯前便後洗手要做,不要去不乾淨的蒼蠅館子吃飯,有可能會染上幽門螺桿菌。
總的來說,平時我們生活中,要多觀察身邊的事情,出現變化了要及時發現,如果排便時出現以上這三種情況,應該及早的到醫院檢查,發現問題及早的治療。
-
7 # 腫瘤科齊醫生
一:排便習慣改變
(1)排便頻率改變
正常人排便的頻率是一天1次,或者三天1次,一天3次等,只有沒有任何不適症狀,都屬於正常現象
排便頻率的改變指的是正常排便的頻率突然增加或者減少,也就是突然出現便秘或者腹瀉的時候,則提示腸道出現了一些問題。
(2)排便性質改變
正常的排便是質軟成型的,突然大便特別乾燥,或者是大便呈稀水樣的性質改變,也提示腸道出現了問題。
二:黏液膿血便
因為腸道癌變的時候會破壞腸壁的正常組織,從而出現區域性炎症,發作的時候就會出現區域性的分泌物比較多。表現為粘液便,或者腸粘膜破壞的時候會出現一些膿血便。
所以出現粘液膿血便的時候也會提示腸道出現一些炎症或者腫瘤
三:腹脹、腹痛、貧血
如果一些癌變表現為區域性炎症時候,它可以表現為區域性的腹脹。
如果癌細胞已經侵犯到了腸壁的基層甚至周圍組織的時候,則會表現為腹痛的症狀。
如果腸道癌變時間比較長,則會出現慢性的出血。時間長了之後,則會出現一些貧血的表現。
所以出現以上排便習慣的改變時,則提示可能是大腸癌的徵兆。
-
8 # 影像科豪大夫
結直腸癌在中國是高發腫瘤,但是早診早治可顯著改善預後。
早期糞便會有哪些異常訊號呢?1.顏色改變:大便帶血或黑便 這裡要除外痔瘡和食用豬血、羊血等食品,胃、十一指腸潰瘍和腫瘤也可以出現黑便,需要內鏡鑑別和診斷。
像這位男性患者,75歲,大便帶血伴腹痛兩個月,CT發現乙狀結腸佔位,內鏡病理證實為高分化腺癌,及時切除痊癒!
2.性狀改變:大便變細或粘液便 大便變細常見於左半結腸和直腸癌,因為腫瘤使管腔變窄擠壓糞便。
3.習慣改變:大便次數減少,排便時間改變等,有時會有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這種情況也可見於腸結核,需要結腸鏡鑑別)。
此外,上述糞便異常如果伴有近期體重減輕,應立即去醫院預約內鏡檢查,爭取早診早治。對於結腸癌,大約20%有家族聚集性,因此結直腸癌患者的一級親屬應重點警惕,尤其是40歲以上男性。此外,有些遺傳綜合徵如林奇綜合徵和家族性腺瘤樣息肉增生者,是明確的結直腸癌高危人群。
結腸癌的預防措施結腸癌的預防,包括高危人群定期體檢、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等;此外有研究發現,食用堅果可增加結腸癌患者無症狀生存期,包括杏仁、核桃、榛子、腰果、核桃等,其機制尚不明確。
-
9 # 練磊醫生
隨著全球環境的日益惡化及中國國民飲食習慣逐步西化,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習慣,讓中國的大腸癌發病率逐步上升,而大腸癌本身是一種可預防的疾病。雖說早期大腸癌的症狀並無特異性,但亦可從細節上洞察它的存在。
如何在源頭上杜絕大腸癌的衍生,我們可從觀察大便開始。
1)大便次數改變:增多或減少
正常人的大便次數大概是在3次/天-3天/次之間,人排便次數的習慣一旦改變,增多或減少,則需要提高警惕。
2)大便性狀改變:腹瀉或便秘、變細
左半結腸(橫結腸左區、降結腸、乙狀結腸)的糞便已成形,若腫瘤生長在此腸段的患者,多伴有便秘或腹瀉交替出現,而且大便上時常伴有黏液或血液;當腫瘤逐漸長大時,甚至出現梗阻現象。
早期直腸癌的症狀多數是便血,與痔瘡相似;晚期由於腸道變狹窄,則大便會出現變細、變扁,甚至出現梗阻。
3)大便顏色改變:便血
便血的症狀多數表現為持續性、慢性帶黏液血便,和糞便混合在一起。
右半結腸腸腔較寬,腸壁薄、腸腔內容物多處於半流質狀,血與半流糞便混合在一起,在腸道逗留的時間稍長,故表現出暗紅色血便。
80%的直腸癌伴有便血的性狀,多數為鮮紅色血便。
大腸癌病灶並非所有均會出現便血,而腸道出血又未必皆有癌症引起,因此無論出現便血、大便習慣改變等情況均需及時就診,以便早日對症治療。
-
10 # 娜娜19261
腸癌就是發生在結腸和直腸的惡性腫瘤,發病多在40~46歲,大多數癌腫可在直腸指檢是觸及。 腸癌早起常無自覺症狀。排便習慣改變和大便帶血是最早出現的症狀。 1,排班習慣與糞便性質改變,大便次數增多與便秘交替出現,糞便帶膿血活粘液。 2,腹痛,常為持續性,定位不清的隱痛。 3,便意頻繁肛門墜脹,裡急後重,排便不盡。大便變形,變細。
-
11 # 杏花島
通常臨床上所說的腸癌指的是大腸癌,包括直腸癌和結腸癌,在中國惡性腫瘤發病率之中僅次於胃癌和食管癌。目前大腸癌的發病機制仍然不是很明確,但是認為與高脂低纖維飲食、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等有關,近來也有專家學者認為結腸菌群的紊亂亦和大腸癌的發生存在一定的關係。
大腸癌,首先常會表現在排便習慣和糞便形狀上,最突出的表現是血便,或者是粘液膿血便伴有裡急後重。也有的患者會表現為便秘,且頑固難以治癒,大便的形狀也會改變,以變細為主。當大腸癌發生於右側結腸時,查體可觸及腫塊,血便表現為血與便相混合而呈紅褐色;當大腸癌發生於左側結腸時,腸梗阻較易發生,且血便表現形式為鮮血覆蓋於糞便表面呈鮮紅色。
大腸癌除排便異常的臨床表現外,還會有腹痛、腹部或直腸的腫塊等,有的還會有貧血、低熱等全身表現,晚期結腸癌患者還會有進行性消瘦、腹水、惡病質等表現。內鏡檢查是目前為止能夠確診大腸癌最好的方法,而最常用的篩選方法是便常規+潛血。關於結腸癌的治療,手術治療是第一選擇,這也是本病早期根治的唯一方法。手術能否根治也直接關係著本病的預後,據有關資料顯示,本病未經有效治療的患者自然平均病程不到1年。由於本病在早期的症狀主要是排便習慣和糞便形狀的改變,因此早期易被忽略導致發現時已經是晚期。鑑於此,在我們發現糞便隱血試驗陽性時一定要提高警惕。
本期答主:王亞敏,醫學碩士
-
12 # 麻醉超人鋼鐵俠
腸癌,即大腸癌,又分為結腸癌和直腸癌,近年來,中國大腸癌發病率逐年上升,2015年中國大腸癌發病率佔全球24.3%。
大腸癌早期症狀多不明顯,易被忽略,而排便習慣的改變,如排便次數增多、腹瀉、便血、便秘等,常常為最早出現的症狀。
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改變:常為本病最早出現的症狀,多以便血為突出表現,或有痢疾樣膿血便伴裡急後重,有時表現為頑固性便秘,也可表現為腹瀉與糊狀大便,或腹瀉與便秘交替。
直腸刺激症狀:便意頻繁,排便習慣改變,便前肛門有下墜感,排便不盡感,晚期有下腹痛。
腸腔狹窄症狀:腫瘤侵犯至腸腔狹窄,初時大便變細,當造成腸管部分梗阻後,有腹痛、腹脹、腸鳴音亢進等不全腸梗阻表現,腹痛多見於右側結直腸癌,表現為右腹鈍痛,可出現餐後腹痛,結直腸癌併發腸梗阻腹痛加重。
癌腫破潰感染症狀:大便表面帶血及黏液,甚至膿血便。
右側結直腸癌以全身症狀、貧血和腹部包塊為主,而左側結直腸癌以便血、腹瀉、便秘和腸梗阻等症狀為主。
糞便潛血試驗方法簡便易行,可作為普查篩查或早期診斷的線索。
凡是遇到病人有便血、大便習慣改變、大便變形等症狀,均應行直腸指診。
-
13 # 胃腸健康科普ZZPO
你好我是一名胃腸外科醫生,癌症發病率在當今社會是越來越高發,許多疾病是“病從口入”,所以腸癌患者也是越來越多,所謂腸癌也就是常見的大腸癌,即結直腸癌多見。
那麼腸癌患者最常見的症狀有哪些呢?
1、腹痛,可以表現為長期間斷性腹痛,不規律,疼痛有時候可以自行緩解。
2、不明原因消瘦,貧血,有時需查腸鏡才能發現病變。
3、腹部包塊,當腸道腫瘤比較大時,有時患者可以自行觸及腹部包塊。
4、排便習慣改變,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等。
5、大便異常改變,也就是通常所見的粘液血便或者膿血便。這個是最直觀的可以大便腸道疾病的方法,許多患者也會因此而就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往往容易被誤診為痔瘡,而耽誤病情,所以需要多注意觀察。
如果有排便異常的患者需要多注意觀察,及時當正規醫院就診,向醫生描述糞便性狀,有時可以發現大問題。
-
14 # 兒科醫生鮑秀蘭
警惕便便的這5種情況,可能是腸癌的訊號
1、排便習慣突然改變
如果平時排便很有規律,卻突然出現持續的便秘或腹瀉,就要引起重視了,情況嚴重的話要及時去醫院。
2、排便時有血
大便時候有血大部分人不以為然,認為只是上火或痔瘡。
這裡需要注意區分痔瘡和腸癌。痔瘡除了便血,還會有肛門疼痛、瘙癢等症狀,而大腸癌的這些症狀不明顯,主要表現為血液呈鮮紅色,若不及時治療,血就會變成暗紅色且呈粘稠狀。
3、大便形狀改變
發生在直腸末端或肛管的癌腫,長到一定大時,常使大便變細、變扁或有溝槽。當痔瘡比較大時也有大便形狀的改變,但痔瘡所帶的血在大便表面,呈鮮紅色,不與糞便相混。而癌腫所帶的血、粘液、糞便則是混合在一起。
4、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便秘和腹瀉一般不會同時出現。一般情況下,腫瘤長在靠近肛門的位置時會使腸道變窄,糞便就會難以透過,從而形成便秘。而腸道變窄,大腸為了讓大便迅速排出,腸道活動加劇,也可能會引起腹瀉。
5、腹部有疼痛感和不適感
腸癌所引起的消化系統症狀一般表現為腹脹、消化不良等情況,疼痛的部位多出現在中下腹部,程度有輕有重,這主要是因為腸梗阻造成的。
-
15 # 家庭醫生名醫線上
腸癌屬於大腸部位出現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早期一般沒有症狀,或者症狀不明顯,所以腸癌的患者會忽略了早期的病症,忽略了病情,導致大腸癌疾病加劇,很多大腸癌患者一發現患癌,就是晚期疾病了,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因此,平時一定要注意密切關注大便的變化情況,早日發現腸癌,早日治療,有助於徹底治癒,改善生活狀態。
那麼腸癌患者會釋放出什麼樣的糞便訊號呢?
1、腸癌患者首先表現在排便習慣和糞便的形態變化上,可能會出現血便,血與便相混合而呈紅褐色,或者是粘液,伴有膿血便,裡急後重,腹部墜脹感等情況。還可能表現為腸梗阻、便秘,大便的形狀也會改變,以變細、乾結為主。
腸癌在早期易被誤診為痔瘡。便血時,建議及時去醫院做大便潛血等檢查。如果大便潛血結果呈陽性,說明直腸或者結腸有問題,需做結腸鏡檢查,將纖維結腸鏡伸入到結腸起始部位回盲部,檢查結腸和直腸腸腔,並在檢查過程中進行活檢判斷,以排除腸癌的風險。
2、除了便血、大便便秘等排便異常的臨床表現外,還會有腹痛、直腸腫塊等,有的還會有貧血、低燒等全身表現,晚期腸癌患者還會有進行性消瘦、腹水、腹痛、面色枯黃等表現,可以結合這些訊號來綜合判斷是不是有腸癌的症狀。
-
16 # 小影大夫
前兩天看寫了一份結腸癌的片子,可惜的是已經引起了很嚴重的併發症,腸梗阻了才來就診。患者,男71歲,停止排便排氣5天(腸梗阻典型症狀),做了CT發現結腸癌。腸癌越來越大,正常的管腔被堵著了,那麼糞便或者被消化的食物,就過不去。腸道內的氣體過不去,表現為沒有放屁,就是沒有排氣,糞便過不去,就是沒有排便。腸梗阻典型的症狀就是停止排便排氣。上圖為71歲老人家,因停止排便排氣就診,發現腸癌伴腸梗阻。
老人家,好幾天不排便,不放屁,並且有腹痛的症狀時,這個要及時就醫,有可能是腸梗阻,老人們引起腸梗阻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腸癌。
得了腸癌,糞便會有什麼提示?1.大便性狀改變
以前沒有便秘腹瀉的,最近出現了這些症狀,要警惕。因為隨著腫瘤的長大,腸腔變窄,就會出現便秘,或者大便變細的改變。腫瘤刺激管壁,會出現腹瀉的症狀。
2.血便
血便是大腸癌最常見也是最容易發現的症狀,癌症長出來,表面破潰出血,跟糞便混合在一起,表現了血便,如果早期就出現了血便,那麼很幸運,可以發現早期的腸癌。但是有些癌症出血量少或者不出血時,就很難發現早期的腸癌,很多都是長大了侵犯周圍組織出現症狀才被發現,可惜這時候已經是中晚期。腸癌很容易出現肝臟轉移。
以上兩個是發現早期大腸癌最重要的兩個症狀,平時大便時,要注意觀察下自己糞便,但是現在很多都是坐廁,一衝就沒,沒機會也沒多少人特意去留意自己的糞便。回眸一看,或許就是你生命的轉折點。
另外還有重視自己體重的變化,無明顯誘因下出現體重下降,比如半年體重下降了10公斤,要注意癌症可能。
要發現早期腸癌,還得做腸鏡。以上症狀時,已經是很晚期的腸癌。要想早期發現腸癌,必須得做腸鏡。早期發現的腸癌,手術治療效果非常好,大多數能治癒。有結腸息肉和結腸癌家族史的朋友,更加要體檢腸鏡篩查腸癌。第一次沒問題,可以三到五年再做一次。有腸息肉的,建議儘早切除,並且要隨診。
-
17 # 張浩醫生
腸道分為大腸、小腸,小腸又分為空腸、迴腸和十二指腸,大腸又包括直腸、結腸,小腸主要是負責營養的吸收,大便的形成關係最密切的還是結腸直腸。並且小腸的癌症比較少見,佔不到所有腸道癌症的3%,一般也不會有大便的異常。下圖是腸腺癌的CT影象:
1、結腸癌:一般會出現大便習慣突然間的改變。大便習慣,包括每日排便的時間、大便的次數、大便的性狀等,正常大便是一日一次,色黃質軟,無不消化的食物。結腸癌大便會突然間間出現改變,例如由正常的大便出現便秘,大便質硬,色暗,多日一次,或者數日不行。或者由正常大便變為大便質稀不成形,色淺,一日數次。這些都是大便的改變,結腸癌除了出現大便突然間的改變外,還會伴有腹部脹滿疼痛,大便可能帶有血液或者膿液。
2、直腸癌:也是會出現大便習慣的異常改變,除了跟結腸癌一樣的變化外,直腸癌的大便一般會隨著腫瘤的增長而越來越細,因為直腸是糞便的最後一個通道,如果腫塊壓迫了腸道通道,會使得糞便形狀變扁,變細,同時大便無論是否軟硬都會帶血,或者膿液,大便時肛門會有一種重墜的感覺。晚期的話,腫瘤阻塞腸道,則可能出現排便梗阻。腫瘤侵犯到周圍的器官組織如膀胱、尿道等,還會出現小便的改變,尿頻尿急尿痛等。下圖是直腸癌的PETCT影象:
大便異常只是直腸癌、結腸癌等癌症的一個表現,並不能完全透過這一個症狀判斷癌症,還是要結合其他的症狀以及臨床相關檢查的,如果大便形狀持續改變,或者便血,排便次數短期增加明顯,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
18 # 普外科曾醫生
你好,作為一名胃腸外科醫生,我來回答一下,腸癌一般指的是大腸癌,因為小腸癌罕見,大腸癌發病率極高,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
得了腸癌,糞便中可能會存在以下的訊號:
(1)大便帶血或者黑便這是最常見的訊號,腫瘤組織比較脆弱,大便透過的時候,會造成癌細胞損傷,小血管破裂出血。如果腫瘤比較靠近肛門,可表現為便鮮血,如果腫瘤距離肛門比較遠,出血比較少,可變現為黑色的柏油樣的大便,出血量極少的情況下,肉眼無法看出來是否有出血,需要做一個大便的化驗,如果大便潛血試驗陽性,說明有少量的出血,應該進一步的做腸鏡檢查,明確出血部位,以及出血的原因。
(2)大便變細隨著腫瘤不斷地往腸腔生長,可造成腸道狹窄,導致排便困難,大便變細。如果一箇中年男性,突然出現大便變細,排便費勁,便秘等情況,一定要小心大腸癌的可能,需要儘早去醫院做檢查,明確診斷。
(3)腹瀉大腸癌的患者,還可以表現為腹瀉,由於腸道腫瘤對大腸的刺激,可導致腸道蠕動加快,可引起大便次數增多,腹瀉,腹痛等情況,還可以出現腹瀉與便秘相交替表現,40歲以上的男性,如果無緣無故的出現腹瀉或者便秘,需要警惕腸癌的可能。
(4)大便中存在腫瘤DNA腸道腫瘤的患者,癌細胞會不斷地發生脫落,在大便中會發現一些腫瘤特異性的DNA片段,利用高科技的檢測技術,可以在腫瘤的極早期診斷癌症,而且無創,不需要像做腸鏡那樣。目前已經有過個實驗室在開展類似的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透過簡單的化驗大便來早期診斷癌症,不用做腸鏡那麼痛苦。
-
19 # 深藍醫生
作為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糞便的變化的確能反應出大腸癌的重要資訊。
一、大便形狀的改變
尤其是直腸癌患者,因為距離肛門較近 ,大便在形成的末段,由於受到了直腸腫瘤的影響,有可能出現大便的形狀改變,比如:大便變細,大便不成形等。
二、排便習慣的改變
普通人可能大便每日一次,或大便每兩日一次,一般都會比較規律,當結直腸發生癌變時,由於腸道受到刺激,會使大便排出受到影響,可以出現大便次數增多,或因為腫瘤堵塞,大便排出不暢,甚至是大便不通,形成梗阻。
三、大便便質的改變
不管是結腸癌還是直腸癌,都有可能出現大便的便質變化,可以出現大便稀薄、膿血便,大便帶血,或出血等。
四、伴隨症狀
除了大便的改變以外,由於腫瘤的刺激,或瘤體逐漸增大,結腸癌患者可以伴隨出現腹部可以移動的包塊,或伴有腹痛、腹脹,食慾不振,噁心;有慢性出血的患者,還會伴有貧血,表現為乏力、顏面口唇蒼白等 。
總之,大腸癌因為排便習慣的改變或出血等,部分可以早期發現 ,但需要與痔瘡相鑑別。
-
20 # 張之瀛大夫
其實在臨床上確實有很多朋友會問一些與腫瘤相關的問題,雖然我是一名心內科醫生,但是對這方面的知識確實是認真學習過,腫瘤相關的知識,無論是病理學還是外科學,還是影像學,都是要重點講授的內容,而且實習的時候,也確實到腫瘤科實習過,所以,我相信我的回答會讓我的患者受益,也一定對手機前的您有一定的幫助,所以,我會對腫瘤專業的知識有所涉及。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腸道的解剖,其實,腸道可以分為小腸和大腸,小腸包括了十二指腸(十二指腸又分為球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空腸和迴腸,而大腸包括了盲腸、闌尾、結腸(結腸又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直腸和肛管。這是我們腸道的大致解剖。這其中,容易發生癌變的地方主要是在結腸和直腸。
那麼如果腸道發生了癌變,在糞便上有什麼表現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1. 便中帶血或者出現黑便,有時候出血量比較少,肉眼不能發現糞便顏色的異常,但是做大便的實驗室檢查可以發現潛血試驗是陽性的。
2. 大便形態有可能改變,比如說變細,這是大家可以理解的,腫瘤長在了腸腔裡,越長越大,腸腔變細,所以糞便也會變細。
3. 大便次數的變化,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便秘,但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腹瀉。
4.但是確實有一部分腸道腫瘤患者,在糞便上是沒有什麼明顯變化的,尤其在腫瘤體積比較小的的時候,希望大家知曉。
5. 除了糞便的變化之外,我們還要注意全身的變化,如乏力、體重減輕、腹部腫塊等等。
無論如何,我們要對我們的大便引起注意,對我們的腸道負責,對我們的健康負責。必要的時候去肛腸外科門診就診,或者有時候藉助於影像學檢查或者腸鏡等。
回覆列表
大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交替出現。便血、濃便血、白色便、黑色便、紅色便、黃色便(棕色便正常)都是不正常的,有可能是腸胃、直腸出了問題。解完大便要看上一眼,對自己負責任。早預防、早治癒、早健康。把疾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