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8
回覆列表
  • 1 # 王孝成醫生

    黃元御傷寒的已經是自己的東西了,未必是仲景先師願意,黃的觀點好像是迴圈無端,卻未必真的能反應黃元御本人的水平。

    真要學中醫,起步還是學五版中醫基礎理論,診斷學,方劑學,中藥學,同時看傷寒論,金匱要略,先看原文,再看諸家註解,我認為成無己和醫宗金鑑的比較中肯,平時再把醫話當小說看換腦筋用,很多醫家的思想在醫話裡,當有了基礎之後再學運氣,鈐法,內經,難經等,這樣適合大多數如我資質一般的學生,如果起手太高,容易成為空中樓閣,落不了地,試問好高騖遠的很多年輕人,你連基礎都不熟練,怎麼學鈐法?如何看病?還沒說西醫基礎呢!

  • 2 # 風箏_198112

    可以學,大師級吧。但我不喜歡,從不看他的書,覺得很多觀點不正確。還有張錫純的書,從不看,很多錯誤觀點,治好了他也不會明白真正原因,已脫離了中醫理論,把後世學醫的帶偏了,給中西醫結合開了個壞頭,把今天的中醫帶入了死衚衕。

  • 3 # 今古齊觀

    中醫之宗,唯有《內經》,

    諸家論著,盡出其中,

    發展傳承,各有其功,

    借鑑閱讀,收穫也豐。

  • 4 # 宜昌杜中醫

    我多年前買了黃元御醫學全集研讀,臨床使用了一段時間,感覺沒有一點用。於是放在一邊,置之不理了。

    個人覺得:胡希恕老師講的臨床最有用,立竿見影。

  • 5 # 湯湯171012563

    黃元御太醫。四聖心源,前人留給後人的經驗,直得拜讀,吸受精華,去除糟粕。決不能呆板應用。澤瀉白朮湯治療眩暈

  • 6 # 鄉村桃花源

    先師仲景提出了中醫的藥證模式,猶如數理化公式,心中有式,實際臨床中即不易走偏,其它人著作,可消化吸收,多學多看,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呲牙]

  • 7 # 中國古中醫學派

    黃元御理論厲害,屬於理論指導者,不同於一些歪理中醫。叔和誤了中醫幾千年,思路很多錯誤。後世中醫根據叔和歪理創造了很多邪說,這些邪說一直久盛不衰。

    溫病的理論,溫病條辨,現代學院派,時方派無不都在用這些歪理。疹子要發,頭疼要去風,一直以為是外部入侵,都是些廢物。名醫王孟英,葉天士也受這些歪理影響。但是這些大醫實驗過後,是用自己的經驗治好的。

    中醫是出自易經河圖,所有的中醫理論都是出自河圖,只有古中醫才是正統中醫。

    每個學派都有可取之處,也有很多錯誤。傷寒派,黃元御,陳修園看不起用熟地治病。不明白內傷原理,王孟英思路靈動,很多可取之處。

    如果要學習中醫理論心法,藥理作用還是看黃元御最好,但是醫案要少看,以免走入火神邪派思路。

  • 8 # 大魚2020

    認真研學幾年你就知道了,彭子益的圓周運動就是源於他的四聖心源,是四聖心源的發展,理論不重要,重要的知道那些花花草草在人體中的作用。學習任何一本理論,如果對本草經的藥不熟都學不懂。

  • 9 # 行蹇

    6我覺得但凡學中醫,多會從中醫的理論體系和中醫的實踐者去學習和認知。中醫的理論就是那些經典,如:《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等;中醫的實踐者們就是那些過去有歷史可查詢的,傳世的醫案和處方,如:孫思邈、李東源、黃元御、張錫純等,去認真的、反覆的學習,就會開卷有益,觸類旁通,多一層理解,就多一層領悟,但不可拘泥於此,否則就會頑固不化,應該認識到,時代是發展的、科學是進步的,環境是變化的,與時俱進才是正確的。

  • 10 # 營養改變菌群

    清代著名的醫學家、一代宗師、乾隆御醫黃元御卻有獨特的看法,他認為,“肝藏血,肺藏氣,而氣原於胃,血本於脾”。也就是說,人體氣血的根本是源自脾胃的。而且,黃元御進一步指出,“脾土左旋,生髮之令暢,故溫暖而生乙木;胃土右轉,收斂之政行,故清涼而化辛金”,於是就與“肝藏血,肺藏氣”緊密聯絡起來了。

    不僅如此,黃元御在對中醫基礎理論的很多認識和看法都與一般醫學家存在著某些差別,而且,黃氏在很多地方的認識都比較獨到,可以說是獨樹一幟,可惜很多人讀不懂。那麼,關於人體氣血的原本究竟是怎樣的呢?黃元御的獨特看法究竟又是什麼呢?接下來一起來看看黃氏是如何解讀人體氣血原本理論的密碼的。

    在人體臟腑中,肝的生理功能是藏血,而肺的功能是藏氣,但氣的本源卻是來自於胃,血的泉眼卻是來自於脾。脾土向左旋轉,生髮的命令就暢通無阻,於是天地溫暖而生乙木(肝);胃土向右旋轉的時候,收斂的政令立即執行,所以天地清涼而化成辛金(肺)。

    午陽到達一半的時候,就會有一陰衍生,陰生則午陽之氣下降,陰氣向右旋轉下降,就成了肺之金。肺之金就是心火清降的產物,所以肺氣清涼且有收斂的特性。子陰到達一半的時候,就會有一陽生長,陽生則子陰之氣上升,陽氣向左旋轉上升,就化成肝之木。肝之木就是腎水溫熱上升的產物,所以肝血溫暖而具有生髮的特性。腎水溫暖上升而變化成木,是源自胃土的左旋運動,是以脾為生血之本的;心火清涼下降而制化成金,是以胃為化氣之原的。

    氣統攝於肺,所以,凡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都是由肺氣所宣釋出施的,由肺氣宣釋出施的氣,如果在臟腑,我們常規稱之“氣”,如果在經絡,我們常規稱之為“衛”。血統攝於肝,凡是人體臟腑經絡的血,都是由肝血輸送流注的,由肝血輸送流注的血,如果在臟腑,我們通常稱之為“血”,如果在經絡,我們通常稱之為“營”。 由此,又有一個新概念了,就是——營衛。所謂“營衛”,其實就是經絡之氣血的代稱。

    當我們看到這裡,彷彿進入了一個深層次的境界,而且與一般中醫學家對中醫理論的認識不太一樣。不過黃氏對人體氣血的理論是高屋建瓴的,也是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的。只可惜幾百年來,後世醫家對黃氏的中醫理論繼承和弘揚的不夠,導致這樣高深莫測的理論基礎被深深掩埋。我們也殷切的希望,能夠更好的去傳承黃元御的中醫學理論。

  • 11 # 青年中醫張清雲

    黃元御老先生三十學醫五十一去世,共學醫二十載,寫了十三本醫書,去掉剛學醫的那幾年,基本上一直在寫書,我個人感覺他是一箇中醫理論家,不一定是一個臨床家,理論不等於臨床

  • 12 # 孫大聖是也

    他的書能把中醫說的很明白,所以可以學,可透過他的書入門,然後再看原版。藥方其實只是參考,沒必要生搬硬套,有思路即可。同時理論性的書還可以學習下華氏的《中藏經》

    實戰可以再參考下陳士鐸,傅青主的書。

  • 13 # 自學中醫小奮子

    黃元御大師是自學成才,我是大概看過黃元御的《四聖心源》,然後讀了《古圓運動中醫學》。感覺給學習中醫者一個新的理解中醫的思維方式,並且更好理解中醫,深研讀後應該能更好的學好中醫,能建立起主要中醫知識框架。

    建議先看《古圓運動中醫學》,然後在看《四聖心源》以及他的其他書。一個自學中醫人的小觀點,供參考。

  • 14 # wiwl12345678

    黃元御在中醫理論上做了比較系統的梳理和認識。可以學習,其中不乏灼見。但不能拘泥,中醫的根還是四大經典。對四大經典的理解可以說也有很多不同的認識。想要成為臨床家光讀他的書可不行。

  • 15 # 中醫臨證心法

    可以。不過更建議讀彭子益評註版,彭子益的圓運動醫理建立在黃元御的“天人解”、“六氣解”、“土樞四象”框架基礎上,糾正了黃的偏頗和不足之處(白璧微瑕),徹底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中醫根本。如果單看黃元御容易走上扶陽派的歧路。

  • 16 # 怪醫

    但若論醫,真正研究黃氏醫學的人並不多,原因很簡單,總感覺到讀黃氏醫學學不到實用的臨床東西。事實上是怎樣的呢?大學教授講中基,中藥,方劑,診斷要麼按本宣讀,要麼重視個人學術,甚至在學術界還有要求廢除中醫的陰陽五行的。說真正的,餘除了內經,傷寒論,周易,道德經等經典以外,至少讀過三百本以上的醫著,但若論法旨法理,除內經,傷寒論,金匱外,還沒有一家醫著真正能比得上黃氏醫學之一腔正理。讀素問懸解至少可以讓你少讀十年醫書。黃氏醫書高屋建瓴,這對初學中醫,尤其是中醫功底不紮實的中醫學者,本身就是挑戰。自黃氏後,詬病黃氏醫學的學者不乏名醫大家,事實上黃氏醫學背後的底蘊深意,恐真不是這些所謂的名家大醫能弄懂的。就筆者本人對中醫的認知而言,總結出中醫術技高低分三段九層,黃氏醫術應該在七八層右,幾乎與葉天士並對。其醫著的法旨正宗程度,幾乎無限接近經典原旨,此種醫家,確實是千古少有。而當下的專家教授,有很多是因為父母,老師,論文,排輩而上位的,臨床診病療效與農村無證自學的民間中醫幾乎都在同一個水平。說這話確實是貶低了很多院校公立醫院的醫生,不過本人沒必要胡言亂語,雖然本人的三段九層只是個人衡量標準,但實際情況是那些所謂的專家教授的醫術只有二三層,連診脈,基本的辨證都不會,診脈做樣子,患者一問三不知,可以說這樣的專家教授多了去了。隨便說幾條內經經文,傷寒論條文,一問三不知,根本上就沒有認真系統地學習過經典著作,這樣的專家教授,試問,醫術能有多高,能與黃坤載比嗎?反過來,不敢用薑桂附,反而說黃氏醫學怎樣怎樣不好?用一句罵人的話,還要不要臉。這就好比那些攻擊中醫的學者一樣,隨便舉個例,引證一二條經文條文就攻擊中醫,試問,他們當中哪一個認真系統地讀過內經,傷寒論,哪一個認真研究過中醫,純屬譁眾取寵,進而抬高知名度。非本人妄言,要是過三十年,五十年中國人真正沒了中醫你試試看。

  • 17 # Hi太極小生

    一本四聖心源,我看了十多年,現在還是天天看,你們說有用沒有用?說沒有用的是根本就沒有看明白。

    裡面的藥方就是個方向,是大體,是他的醫理。

    我這一輩子就看三本中醫書,四聖心源,醫學衷中參西錄,趙紹琴醫學全集。

  • 18 # 上帝聖約愛主守誡

    黃元御:一氣周流、一炁化三清!

    戊己中央土,故脾居未央宮、其餘臟腑居四周;脾土(電廠)居中軸生後天之中氣,其餘髒俯(電器)猶居圓周;中軸發動,圓周運轉;中氣升為陽,降為陰;升無力為陽虛,降無力為陰虛,升降皆無力則為雙虛。

    肝木居左、心火炎上、肺金居右、腎水潤下;中軸脾土生中氣左升右降(依次沿肝-心-肺-腎方向)流轉而驅動臟腑工作,曰“一氣周流”中氣圈。

    所以,(慢)病基本可分兩類:或為“虛症”、或為“瘀症”。中氣弱了為虛,電器(臟腑)失壓漸生鬱。

    聖經啟示:一把塵土變軀體,先天元炁入命門藏於腎而曰[命火],故腎因藏命火而為先天之本。命火點火於脾土,脾生中氣;一炁化三清“氣津血”。命火醒脾而化氣、藏於肺,潤肺而化津、藏於腎,溫腎而化血、藏於肝,舒肝而化神、藏於心,心神則君臨。

    注:黃元御(1705-1758)《四聖心源》中的四聖是指“黃帝、歧伯、秦越人、張仲景”。

    中醫自洽性理論的概念辨析:

    五臟(肝心脾肺腎)、五腑(膽腸胃盲膀);第六髒(心胞)對應第六腑(三焦)而互為表裡,心司五臟、焦管五腑。

    脾胃置於圓周的中軸,肝心肺腎在圓周。命火藏於腎、行於腦(心神)為君火。心胞≠心神,心胞經在戌,猶如胃經在辰,二者對沖;戌為火庫而炎上至腦,辰是水庫而潤下至腎。腦=心神。

  • 19 # 柳州鬼醫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並不是不可以學!

    而是你想學什麼?

    還有你憑什麼學?

  • 20 # tonyandpet

    我一直在研讀黃元御的內難解和四聖心源,把醫理與五行陰陽之相參互解,亙古未有超越者,而其治書嚴謹,論證透徹,辯證求真之態度更令人敬佩!張錫純評價為,若張志聰、徐大椿、黃元御、陳念祖諸賢,莫不率由仲景上溯《本經》《內經》之淵源,故其所著醫書,皆為醫學正規。我輩不敢攀比大師,亦不可以自之不明而非議經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擁有1000元現金,如何可以實現日入1元或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