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軍95141
-
2 # 心越寬越好
一部書成為經典,然後還能流傳幾千年,事實上是個奇蹟,原因上很難有準確答案,大體上不外乎有兩個原因,一是幸運,二是價值。易經的流傳方式和科學技術知識的傳遞方式是不同的,甚至可以用很不科學來描述,但無論科學還是不科學,事實上就是流傳到現代,而且如果再說句大膽的猜想,估計再流傳上千年也有可能,問個大實話問題,大家都能看懂嗎?為什麼看不懂的東西不是扔掉而是一直流傳呢?易經難道不會是皇帝的新裝?但無論你是質疑還是推存,事實上是易經還在流傳之中。
我們再從兩個方面談一下易經的價值。一方面我們來看一看常用成語,比如物極必反,三陽開泰,群龍無首,陰差陽錯,錯綜複雜………真不少,出自哪裡呢?另一方面,我們來看幾個詞彙,比如吉,兇,無咎……是不是和我們的生存密切相關?是不是隱藏著我們既擔心受怕,又充滿期待的問題和答案?我們每天都在想我們的想法和行動是對了還是錯了?甚至我們不期望始終是對的,但最起碼結果是“無咎”,我們要不要有所參考有所指導呢?
-
3 # 使用者上坪農夫
對於《易經》能夠傳承千年以上的時間,確實是一個文化傳奇。這是中華民族的光榮,也是世界各民族的榮幸。但這種光榮與傳奇是如何達成的呢?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關鍵在於對它的文化價值的認同。《易經》的核心價值又在哪呢?這個答案千百年來已經有了許多的答案,但有沒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才到今天還有許多人在質疑著。
我認為《易經》這本典籍的核心智慧就在於“做事”這兩個字中。眾所周知,《易經》是由中民族遠古哲人所編著的,而且還不是由一時或一人所為。由於那種人類處於長遠古洪荒年代裡,中華民族的遠古先人與世界各民族一樣,各種生存技能極為低下,各種資訊也是極為貧乏的情況下,人們透過不斷總結前人的生產與生活經驗後,中華民族逐步地編著成了《易經》、《道德經》等這樣一些經典鉅著,西方學者卻編著了一部《聖經》。跟《聖經》相比之下,中華民族的的《易經》在用它之人所進行的占卜後,並進行的的一系列的推理過程中,顯示出來原本不具備有的的哲理思辨,僅這一點就是《聖經》不能比擬的。我認為,《聖經》這種故事說教型完全比擬孔子的《論語》更適合些,都是勸人如何做一個完美之人,而且與《易經》相比較還是直觀些,也不存在占卜與其後的哲思論辯。
大家也知道,《易經》是由陰陽、三畫卦及先天八卦演變後的六十四卦,與一些簡單的文字組成的一本書籍。這六十四卦具有對人世間各種即將出現的跡象進行預測的功能——占卜,因此有利於當時的奴隸主對需要處理的大事件進行參考,決定。進入封建社會以後,由於《易經》的占卜預測作用被延伸到人個體的生活中存疑進行操作,才有以後的算命活動。不管怎樣《易經》原本就是遠古智人用占卜為奴隸主預測即將開展的大事件進行預測,以提供是否可行或如何進行的參考意見。它跟《聖經》一樣,具有豐富的神文化色彩,也是神文化的產物。
因此,《易經》是一部勸人做事,勸人在最佳時機做成功之事的典籍。
-
4 # 艾淑華33
易,變化之理!易有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則小成。引而深之。觸類則長之。天下之能勢必矣。
-
5 # 易思維
易學思想來自於對自然界的觀察研究,透過對宏觀、中觀、微觀的反覆研究觀察後高度凝練總結了萬事萬物的本質現象、執行規律、執行法則,集中體現在陰陽、五行、八卦為一體的思想上!故來自於自然的道理在自然不絕的情境下自然能千秋萬代!
-
6 # 八卦小一
易經之所以能流傳就在於它是門玄學。它有著超乎想象的好玩。它能讓人入迷,讓玩八卦的深深陷入其中,無法自拔。它涉及面太廣太深,可以說天下萬物都在周易八卦之中。只要你踏入,你就會忘記自己,所以勸大家切莫玩得太走火入魔了。
-
7 # 智慧的小粉絲
一切可以稱為經的典籍,肯定有其核心智慧所在。中國有《易經》,西方有《聖經》,《易經》能流傳千年,那麼,它的核心智慧是什麼呢?我認為《易經》裡包含的陰陽原則,平衡原則,變化原則就是它的核心智慧。
-
8 # 易觀且知
其核心的智慧就是易經完美解決了社會演變的規律。當你琢磨透了易經,就會驚奇地發現易經的偉大,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社會規律,其實幾千年的古人已經將琢磨透了。透過易經就可以推演出了整個的社會人生哲學體系,當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下面,我藉助物理學中的熵增定律來解釋一下易經的核心思想,看完就會明白了!~~
“如果物理學只能留一條定律,我會留熵增定律。”
說這句話的人叫吳國盛,清華大學的科學史系主任。
薛定諤也說過類似的話「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薛定諤在其名著《生命是什麼》中的觀點)
愛丁頓爵士也曾說:“我認為,熵增原則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無上的。如果有人指出你的宇宙理論與麥克斯韋方程不符,那麼麥克斯韋方程可能有不對;如果你的宇宙理論與觀測相矛盾,嗯,觀測的人有時也會把事情搞錯;但是如果你的理論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我就敢說你沒有指望了,你的理論只有丟盡臉、垮臺。”
(注:但愛丁頓說自己是除愛因斯坦之外,世界上唯一一個真正懂相對論的科學家,雖然看起來有點能吹,但應該也挺牛)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熵增定律?為什麼它如此重要?它到底對我們有什麼巨大影響?
因為它揭示了宇宙的終極演化規律。
這個規律包括我們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演化規律,生命裡又包含著個人和群體的演化規律。
熵增理論的主要論點是,在孤立系統中,熵會一直增加,這意味著其中的總能量不增加,但能量會自發地從能量高的地方向能量低的地方傳遞,空間會從有序變得無序。演化的最終結果,稱之為熱寂。
什麼是孤立系統?整個宇宙是一個孤立系統,太陽系也可以被看作一個孤立系統。
什麼是非孤立系統?我們生活的地球就不是,所以地球上會有熵減,所以地球上會出現生命,會出現生態系統。
說了這麼多,和易經有什麼關係呢?
接著往下看~~
一、陰陽的概念因為地球會源源不斷地接收來自太陽的能量,所以地球上會出現熵減,這就保證了地球不會持續冷卻下去。
這就是說,只要一個系統能夠持續地從外界獲得能量,就會出現熵減的情況,將溫度維持在一定的範圍內。
我們知道,地球的公轉和自轉,決定了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時間接收來自太陽的能量是不同的,所以在地球上會出現寒來暑往、晝夜更替。
這就有了陰陽的概念。
立天之道陰與陽,最初先哲們對陰陽的定義就是以接收到的太陽的能量多寡來劃分的,知寒來暑往,知晝夜交替,則知陰陽也。
地球不僅接收來自太陽能量,而且持續在向外太空耗散能量,所以對地球來說,不僅有熵減,也有熵增,他們是同時進行的。在一段時間內,接收的能量大於耗散的能量,氣溫就會上升;而接收的能量小於耗散的能量,氣溫就會下降。
推而廣之,不僅在自然生態系統中,社會生態系統也是如此。我們可以將支撐社會生態系統執行的動能變化,用熵增理論來解釋。
如果推動向上發展的動能強於導致向下發展的動能,整個社會生態就會呈現上行的發展態勢;反之,如果推動向上發展的動能弱於導致向下發展的動能,整個社會生態就會呈現下行的發展態勢。
二、剛柔的概念當地面接收到來自太陽的能量後,會有相當一部分能量被地球吸收,並轉化為其他各種可以被利用的資源,尤其是各種生命體,擔負了主要的轉化太陽能量的重任,植物的光合作用源源不斷地將太陽能轉化為生物能,又透過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鏈,維持動物界的繁衍。
人是各種資源的利用者和受益者,只有獲得自然界的各種資源,人類才能夠維持生存和繁衍。
到這裡,就產生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任何時候,可以被人利用的資源都是有限的,有限的資源必然引來激烈的競爭,競爭的結果就是實力強的會獲得更多、更優質的資源,而實力弱的則獲得相對少的、劣質的資源。
當人們獲得資源後,就會對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以維持生存和發展,這個時候由於人們相互之間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就會和睦相處,還會相互幫扶,互通有無。
這就有了剛柔的感念。
立地之道柔與剛,先哲們對剛柔的定義就是透過對土地上的資源如何進行競爭和利用來劃分的。
推而廣之,所有人們對資源的競爭和利用,都可以用剛柔的概念來解釋,除了土地之外,比如市場、權力、職位、配偶等,都可以成為人們競爭和利用的資源。
用熵增理論來解釋,可競爭的資源被不斷創造的過程,就是熵減的過程;而資源被利用和消耗的過程就是熵增的過程。
三、仁義的概念人是群居的動物,人們為了共同的利益相互聯結在一起形成集體組織,透過發揮社會集體的力量,人們能夠更有效地抵禦外來的侵襲。
為了維護社會秩序,人們建立了公權力機構,透過制定法律約束那些不法的行為,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透過社會分工協作,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人們不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透過商品交易就可以獲得自己並不生產的產品和服務。
為了提高集體組織的凝聚力,就需要塑造共同的價值觀,在集體組織管理和建設方面達成共識,維護領導和規則的權威,用法律去約束每一個人,以維護社會的正義。
相反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之間的共同利益也會喪失,社會治理混亂會導致政治腐敗,法律無法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貧富差距兩極分化會導致社會發展陷入停滯,人心思變,價值觀撕裂,相互之間矛盾衝突不斷,嚴重的話就會出現社會動盪,甚至是戰爭。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整個集體組織積極推動社會變革,對社會資源進行重新最佳化配置,建立更公平的制度,以平衡各方的利益,化解相互之間的矛盾衝突,讓社會變革和發展能夠更公平地惠及到每一個人。
這就有了仁義的概念。
立人之道仁與義,先哲們對仁義的定義就是以社會集體的關係狀態來劃分的,社會的建設與發展需要強大的凝聚力,所以導之以義,人們需要得到更公平地對待,所以濟之以仁。
用熵增的理論來解釋,人們團結在一起,創造和維護共同的利益,是一個熵減的過程;而當人們價值觀撕裂,矛盾衝突導致相互消耗攻擊,尤其是社會的動盪和戰爭會極大地消耗社會財富和人的生命,這就是一個熵增的過程。
四、八卦的概念以上是天道、地道、人道,各有熵減和熵增兩種狀態,相互組合,就有了八種不同的卦象,這就是八卦的概念。
用熵增的理論來解釋,對於任何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生態系統,必然會遵循八卦的規律進行演化。
(為了表述的方便,以下會用趨勢維、基底維和結構維來分別表示天道、地道和人道,用同一態來表示熵減,離散態表示熵增。)
五、64卦的概念如果以某個社會主體的視角來看,每個人或組織所面臨的生態系統是不一樣的,整個生態系統還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內部生態和全域性生態。
內部生態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內部社會環境,它可以是社會主體所處的家庭內部環境,也可以是社會主體所處的工作單位的內部環境,也可以是社會主體所處的行業內部環境,也可以社會主體所處的社會階層的內部環境,也可以是社會主體所處的國家內部環境。
全域性生態相對於內部生態而言,包含了內部環境以及與內部環境存在相互聯絡和相互作用的外部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全域性社會生態,比如相對於家庭或工作單位的社會環境,相對於企業的行業環境,相對於社會行業或社會階層的國家環境,相對於國家的國際環境。如果站在全域性空間的視角看內部空間,所對應的就是和具體的事件相關聯的具體的社會主體所處的內部環境。
用易經的概念來分析,全域性生態就是易經中的上卦,內部生態就是易經中的下卦,無論是內部生態,還是全域性生態,都包含了趨勢維、基底維、結構維三個維度,他們疊加在一起就是六個維度。
人們所面臨的社會生態的每個維度都包含同一態(熵減)和離散態(熵增)兩種不同的態勢,用同一態和離散態分別對社會生態中的每個維度進行賦值,就能夠得到64種不同的生態局勢。
透過內部生態和全域性生態兩個視角對具體的事情進行分析,就可以確定整件事情所處的狀態、發展演變的方向和最終產生的結果。
-
9 # 道能文化
《易經》作為群經之首,自然是有著它極其重大作用的,正如題目所問,否則他怎麼能夠傳承幾千年。
《易經》在民間有兩種傳播形式,一種是書房派,典型的就是臺灣曾仕強國學教授,他把《易經》之理運用落地到事業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淋漓精緻。另一種是實戰派,也就是我們生活中各種流派的預測師,風水師等。
這兩種形式的存在都合理,而且也符合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法理,書房派是陽,是一種文化,是用來廣泛傳播的,讓大部分人能夠從中感受到我們國學的博大精深。而實戰派是陰,是一種具體落地的實操,服務的群裡會受各種條件的限制,不能夠廣泛操作,也同樣讓人們對它有著無比敬畏之心。
這兩種形式,從根本上都是來服務於我們人類,只是形式不一樣,那麼受眾自然也就不同。
那麼為什麼《易經》之理能夠有這麼能量呢,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它闡述的《道》理,這個道不是人道,而是天道,也就是自然規律,宇宙自然。是一切事物的最核心的本質,只要能通達《易經》的智慧,就能夠掌握自然法則,也就能夠掌控人世間的一切發展規律!
-
10 # 於雁鳴的哲學與易經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易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把這個問題弄明白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就清楚了。
易經的本質首先是科學書,其次是哲學書,最後是占卜書。
科學書是說,易經首先應用的是數學的基礎,它是二進位制的表示形式,八個單卦是八個數字,每一重卦是一個數字,六十四卦是六十四個數字,並且他們滿足二進位制的運算規則,是標準的、成熟的二進位制體系。
然後是易經揭示了事物運動的週期與規律,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都是一個迴圈的事物運動週期,在其中還表示出不同的事物運動階段,這樣的週期與階段還可以用立體的形式表示,構成易經的三維詮釋方式。
最後,在上述基礎之上,可以總結出易經的核心規律,即01537624的運動規律,這是一個事物運動的普遍規律,由這個規律構成易經的主體結構,構成易經的邏輯關係,構成易經更高可靠性的依據。這個規律掌握與規定著所有的事物運動,是推動歷史車輪轉動的無形的巨大力量。
哲學書是說,易經闡釋了眾多的人生哲理,有人從易經中總結出四個定律、八個規律、25個天規等,最多的是64個準則。事實上,在對易經進行全面的理解與透析之後,可以將每一爻精煉為一條哲理,64卦就有384個以上的哲理,這些哲理是指導人們行為與思維的準則,有了這些哲理就可以掌握事物運動的規律,可以明辨前進的方向與方法,可以徹悟人生的真諦,並且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易經、更廣泛的宣揚易經,更尊崇易經的價值。
占卜書是說,有了上面科學書、哲學書的基礎,想將此書與事物運動分開也不可能了,而且,有了事物運動週期與規律的基礎,有了哲學的思想與方法,透過易經對事物運動進行有效的預測成為了可能,並且預測也具有了科學的依據,有了它前瞻的合理性,所以易經也是一本占卜書。這裡要注意的是,占卜是易經次要的功能,也是不能擺脫的功能,這時要注意有些人將它功利化,虛幻化甚至罪惡化,這就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易經是中華民族的璀璨瑰寶,在明確了它的性質之後,我們應該懷著崇敬的心情加以繼承,更應該本著負責任的態度進行宣揚,使中國千年的古文化在全世界發射出更加絢麗的光芒。
易經的形式:
《易經》的整體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卦象部分,就是數學部分,也就是自然科學部分;一是卦義部分,就是哲學部分,也就是社會科學部分,兩部分的完美結合構成了整體的理論與整體的結構。數學部分又分象與數兩部分,象是卦象,是易經的基本表示形式,是顯現的,數是卦象表示的數字,是內涵部分,是不顯現的;卦義部分又分卦義與哲理兩部分,卦義是易經的闡釋部分,是顯現的,哲理部分是內涵的,不顯現的,是哲學與規律部分。
在邏輯結構上採用的是週期與迴圈的形式:
六爻是一個小週期,它的迴圈形成六十四卦的整體結構與形式;八卦是一箇中週期,它的迴圈形成八宮的整體結構與形式;六十四卦是一個大週期,它的迴圈形成事物運動的無盡形式,也就是太極。
上述這些內容清楚了,就知道科學書的內容指引人們正確的認識世界,許多科學家根據這些內容得到了許多正確的結論;哲學書的內容更是教導人們正確的認識世界,端正方法,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掌握規律把握運動,為後人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至今仍然流傳的許多思想與方法都是來自於易經;占卜書的應用就更加廣泛了,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都將易經的占卜作用看得非常重要,也應用的很廣,甚至到了一提起易經就立刻使人想起占卜的地步。
易經的每一種作用都在社會上起著重要的作用,三種作用合起來就是更加偉大的作用,這就是易經為什麼能夠流傳千年而不衰的原因。
-
11 # 一夫82
最早的《易經》,應該是上古時代的文化。多數人認為《易經》起源於伏羲、神農和黃帝的"三皇五帝"時期或更早。在此之前的遠古時代,當時還沒有文字,人們結繩記事,"一畫開天",是《易經》的早期芻形,現代人看來,是誰也讀不懂的無字天書。
後經周文王、姜尚、周公、老子和孔子的傳承和演繹,才趨於成熟。因此,我們現在研究的《易經》,應該是《周易》,其他還有《歸藏易》、《連山易》等等。我們熟悉的八卦也有先天伏羲八卦和後天文王八卦的區別。
特別到了漢朝,對《周易》的研究已成體系,人們對卦的象、數、理三個方面進行深入的探討,形成了三個大的分支。其中以焦延壽、京房最為著名。自此以降,歷朝歷代都有不少研究者,將中國古老的易經文化不斷髮揚光大,推向世界!
《易經》的基礎,就是中國傳統的太極陰陽理論演變成八卦,加上五行和天干地支學說融合的結晶。
太極的雙魚圖,是陰陽兩個元素的圓滿組合,陰陽互動,陰中抱陽,陽中抱陰,於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生生不息。因此,太極就是萬事萬物的總源頭。
八卦中的陰爻和陽爻排列組合,就成了三爻八卦:坎離艮巽,乾坤震兌。然後,剛柔相摩,八卦相蕩,又組合成六爻六十四卦。
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即金木水火土。將五行中的五個元素置於先天伏羲八卦或後天文王八卦中,再配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天干用來描述太陽的執行週期,地支用來描述月亮的執行週期),稱為納甲。於是,一個代表自然界萬事萬物規律的圖譜形成了,可以用她來解釋現世,也可以預測未來,其占卜算命的功能,自然就在其中了!
《易經》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蘊涵著華夏民族對自然和宇宙的哲學認知,歷來被稱為華夏文明之源,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智慧中之智慧,毫不誇張!
由於對《易經》文化的不夠了解,多數現代人僅僅認為她只是一部算卦的書,甚至稱為封建糟粕,忽視了她的文化意義和哲學意義。
學習《易經》入門並不難,難的是深入。如今,很多打著"易學大師"幌子的人,用來替人擇吉宅、取名字、看風水,收入頗豐呢!
-
12 # 酒罐11
易經的科學核心就是現在的電腦,電子計算機程式,就是北斗升空的資料與象徵,洲際導彈,超音速導彈等計算機程式的精華,人體看病找音的儀器……
-
13 # 易境2
易經為什麼能夠流傳千古?因為易經是上古人類仰觀於天文,俯察於地理,透過自然形成的形象思維對時空運動規律的演繹結晶。所以“易與天地準,故能彌天地之道”。“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
易經的核心智慧是什麼?易經的核心智慧存在於其結構主體64卦象之中。此64卦象就是時空萬物運動生成的資訊表象,是自然規律的實在模擬。其表現方式則是透過象數語言體現出來的。象數就是《易經》的靈魂,可以說如果沒有象數,《易經》就根本不會存在。
為什麼?浩瀚宇宙中運動的一切,紛紜永珍,令人眼花繚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因此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是故易者象也”!象不存則易不在!
比如,易經的結構體是64卦象,結構者其符號象數是圓內骨骼支撐“四方”象形成的“4”數,故其結構體則自然生成為4∧3=64數。為易經四方的骨骼框架。
同時“象”者乃時空8方能量運動交合凝聚生成,所以象的符號象數自然形成為“8”數,(以米字形構成九宮格)。那麼其存在方式n∧2同樣也必然生成為8∧2=64數。由此可見,易經結構體64卦象乃是象數運動自然形成的,是宇宙運動客觀規律的實在體現,而非人為意識邏輯的結果!
但是易經64卦透過空間二進位制規律演算,最大的數乃為63數,這與64卦象數的一點之差用象數思維方式怎麼樣來解釋才能合理?這個問題不用大家疑慮,易經的64卦象是作為資訊以氣象的方式生成於二維陰性世界中的,不用說二維資訊世界是一維無極世界能量輻射生成的,而無極世界的象為“○”態,其周長為6,故得其運動佔有空間的存在方式n∧2=6∧2=36。那麼這樣一來其作為能量輻射的方式映象對映到二維世界則必然會是36→63現象。所以二維世界的最大數字是63也就理在情中了!也可以說是運動的宇宙層次結構本體自然產生的必然結果!
至此《易經》的象,數生成的脈絡已經梳理清楚了,不過象是時空8方能量交合的凝聚,但是其能量又如何生成的呢?上面說到二維資訊世界的63數是由一維的無極世界能量輻射生成的,無極為“○”象,而“○”則又是無形之氣的表象,所以歸根結底,象還是由氣生成的!然而氣又是如何生成8卦象?這裡老朽請大家細心觀察一下本人展示的先天8卦影象:卦以自然數排列的先天順序是乾兌離震,巽坎艮坤,排列的軌跡在影象中隱藏為一條S曲線象,象形成數則為5數。這5數乃自然形成為五行氣數!由此可見8卦象歸根結底還是5行氣生成的。進一步來講,構成宇宙的本源存在就是氣!氣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是《易經》的核心所在!
以上是本人從象數理論的角度對《易經》為什麼能流傳千古產生的一家之見,目的是倡導大家本著易經原著,從易經的結構64卦象本體出發,用象數思維來學習易經,這樣可以少走彎路。不要酒精兌水賣,以自己擅長邏輯思維的優勢海闊天空,長篇大論的亂侃一通,使人不知所云,誤人誤己。學易經要多用形象思維,如果傳易精華,不言其象,不談其數,其理何來?又怎麼能度人度己!
-
14 # 啟鴻點卦5
上到王公貴胄,官宦富豪,下到販夫走卒,江湖術士,以及文人墨客,推崇《易經》是因為易經無論是王公 富貴 貧賤的各個階層,都能從中得到好處,無論朝代更迭,還是世事變遷。
王者用易經治國,臣公用易經進身,謀士用易經濟世,富豪用易經謀利,江湖術士用於算卦,民眾用於生產,方外之人用於修煉……
中醫 武術 節氣 謀略;風水 玄學 哲學 科學……這世上和世上沒有的,易經都有,有沒有易經沒有的?
沒有……
因為“易”是——變!變!!變!!!
生: 人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什麼?當然不是滿月,是取名字!名字是一個人的門面,一個人的社會符號,一個公民……最重要的,你是誰?在未來你影響家族,家庭。你是碌碌無為,一鳴驚人,還是雞犬升天呢?(價值)
學: 以自身的價值觀去教育孩子,本身就是最大的錯誤,當你帶著孩子闖紅燈,你無意識的教會孩子一個闖紅燈的習慣,埋下了一個慘痛的隱患——交通事故!!
拼: 我的文憑比你高多了,為什麼會混得比你差?專家會說你的價值觀不對,定位不對,時機未到,運氣不好命不能改等等, 眾說紛紜,而你呢,對世界,對社會失去了原有的熱情,質疑人生,社會,世界等等,所以有了為什麼而活著?落水到底救老媽還是老婆的疑惑!
定: 很遺憾,無論成功與否,你我都會進入40歲!因為你走路的響聲是輕是重,和醉酒沒有關係,但喝了酒別人就這麼認為!
…………
時間有日夜之分,有四季差別,有節氣變化……
人有兒童,少年,青年,老年……
社會有你,我,他,富,貧……
古往今來,趨吉避凶都看八字,有沒有想過你和你的名片,符號和你自己已經揭示了人生的每個階段,包括生活,生產,出行,學習,婚姻等,不管是命還是運,你能掌控,就是最大的幸福!
變——易的精髓!
易——變的規律!
-
15 # 樂逍遙238669129
易經不僅是一部占卜類書籍,它還是一部中醫學叢書,古代術士跟據易經所排出的卦象來判斷陰陽二氣的盛衰和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來判斷人體病變,有句話說,學中醫必先精驗周易說法。
-
16 # 當下永恆x開悟x覺醒
易經核心智慧,跟儒釋道一樣,涉及到終極生命意義:生命在於超越矛盾糾纏,超越生死,超越時空,圓滿自在,完美永恆!
從濃縮一切的陰陽魚影象就可以看出。
整個圓容含了一切矛盾對立變化。一切矛盾對立變化都在大圓中。大圓代表圓滿、永恆、容含一切。
從物質角度而言,大圓就是存在基礎背景,就是基本能量,沒有比他更基礎的了,一切都是基礎能量、背景所化,其小無內,其大無外,無形無相,圓滿自在、完美永恆。
從精神角度而言,大圓就是純粹精神、純粹覺知,一切人事物都是純粹精神或說純粹覺知中相。相有生滅而純粹精神、覺知無生無滅,超越生滅,其小無內,其大無外,無形無相,圓滿自在、完美永恆。
其實,從物質角度看與從精神、覺知角度看描述的是同一存在層面:圓滿自在、完美永恆的存在層面。被易經歸結為一個大圓。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橫看是“物質”,側看是“精神、覺知”,看的都是同一條“山脈”。
精神是物質中的精神,且物質是精神中的物質!這是陰陽魚圖顯示的。也是《壇經》六祖惠能要求弟子回答別人不失佛義的:別人問天,就以地對;別人問善就以惡對;別人問大就以小對……總之以矛盾一方對另一方。
精神是物質中的精神,且物質是精神中的物質!物質主義者,只看到了前半句(不全面):精神是物質中的精神,所以得出世界是物質的結論,看一切都是物質的(橫看成嶺)。唯心主義者只看到了後半句(不全面):物質是精神中的物質,所以得出了世界是精神的結論(側成峰)。所以這兩種人還生活在物質、精神的矛盾糾纏中,生活在物質、精神的生死輪迴中。
但圓滿自在、完美永恆存在層面是超越相、人事物層面的,超越結論,超越哲學、言辭的,即不可思議的。只是勉強思議而已。
生命的終極意義就是住進這圓滿自在、完美永恆中。
開悟(悟道、得道、聖)者就是成功的生活在完美永恆、圓滿自在層面(不可思議)的人。
如何進入完美永恆、圓滿自在層面?即如何開悟、得道?
由上分析可知,方法就是:沒有任何結論、哲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即沒有固定、執著的結論、哲學、三觀,即是處於本然中,無修無證、不證自明。做到即可開悟、得道!因為有結論就有反結論,有哲學就有反哲學……必然陷入矛盾糾纏、生死輪迴中!
-
17 # 風水大師潘太師
《易經》也稱《周易》,約形成於西周初年,是中國最古老,最深邃的經典,也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易經》又稱十翼"《彖》上下篇,《象》上下篇,《繫辭》上下篇及《文言》《說卦》,《序卦》與《雜卦》,《易經》六十四卦,可以視為社會,人生的六十四種變化中的現象,代表了世界萬事萬物的典型,真的經典永遠有用,經典永遠年輕。
-
18 # 詩領頭羊
所有的你們對【易經】都搞錯了。易經是算命的嗎?錯。
我實話告訴你們吧,1,【易經】是一本告訴我們如何保持自然生態體系的方法論,2,是一門醫學。告訴我們怎樣才是健康的和醫治有效的。3,是一門管理學。4,是一門自然科學。5,是資訊學。6,是概念學。7,是神學,它就是神的啟示。涉及到神鬼人三大學術。雖然整部易經只提及鬼神的只有一句。8,是一門預測學。9,是一門兵法等等。
-
19 # 緣起閣
《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是有一定的道理,凡是被多數人認可的理論體系,就會千古流傳,這肯定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核心智慧我認為就是陰陽之道,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一陰一陽謂之道”,也就是對道這個詞的最好定義了,易字從結構來看,上日下月,日是太陽,現於白天,為陽,而月是月亮,現於晚上,為陰,易經講日月之行,就是對應陰陽之道。
陽在取象中代表太陽、天、君子、大人、高、大、上、積極等一切正面的向上的事物,而陰在取象中代表月亮、地、臣民、小人、低、小、下、消極等一切負面的向下的事物,在易經中用陰陽進退之機,表現出君子與小人的博弈,就是分析事物的兩面性的相互作用的一種關係,陰陽運轉表明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盛極而衰的道理,比如到了正午太陽最熱的時候,此時就是陽極盛的時候,但這時候就會生陰,陰逐漸變強,從而到了晚上,到了凌晨子夜,陰盛極之時又會從中生陽,然後就是白天了,這是一種時間上的陰陽進退體系,易經更多的在研究君子小人之間的博弈,從而告訴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
比如分析乾卦為例,初九爻,就是最下面的爻位,古人用九代表陽,六代表陰,所以初九就是第一個陽爻的意思,初九告訴我們“潛龍勿用”,意思就是最下面的陽爻,被壓制,所以是潛藏的龍,不可用事;九二爻就是“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這個位置說明龍已經出現在大地,可以去拜訪君子謀求事業;九三爻“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就是說每天努力奮鬥,反覆自省;九四爻“或躍在淵,無咎”,意思是龍跳進深潭,沒有災難,君子處境從容;九五爻“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這個就是天子位置了,如日中天,也可能是九五至尊的說法來源;上九爻“亢龍有悔”,就是盛極而衰之意,孤立無援的情況。金庸前輩根據易經乾卦創造出降龍十八掌,以上六爻都在十八掌之中,看來金大俠對易經也是深有研究的。
易經對後世影響很大,很多名人都對其有註釋,不少術數研究都是基於易經,或者不基於易經也牽扯到易經上來,比如易經風水,其實易經和風水關係沒有那麼緊密的,都是好事者牽扯在一起的,學習易經並不難,我們不一定每個人都要學習到登峰造極,能夠為我所用,領悟其中的道理,指導生活實踐就已足以。
回覆列表
《易經》是《周易》的源本,是上古巫術文化的集華之本,更趨於神秘色彩。它只有象、辭之說,筮算之法,並無龐雜。而易文化的廣傳博大更多得益於和儒道相糅相融,經歷代聖賢竭精增力成為綿厚悠久的文化系統,並在思想上影響著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方式和道德思維。而作為中華即東方文明的主載,儒道皆以《周易》為首學,不僅影響中國也深植於東方文明圈中的日本丶韓越等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