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圖,好些筆法都模糊不清,該怎麼處理?請教各位方家
18
回覆列表
  • 1 # L123生古

    1.找到本字帖其他的相同字參考

    2.找到本字帖其他字的部首相同學參考

    3.熟悉本字帖的點畫筆法後,再用原筆意填補

  • 2 # 田宗連

    如果是初學者,模糊不清的字暫不要寫。練了一段時間,有了基礎,對某種碑帖上的字比較掌握。破損不嚴重可以透過啟功說的透過刀痕看筆痕。另外可參考其它字型相近的寫法。現代今人好的仿體也可參考,但一定要寫出你所學的碑帖的風格結構筆法,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國漢字很多,一般人三到五千字就可用,但專業書家最起碼要熟練掌握八九千上萬字的字法。這涉及到文字問題,應該懂一些。

  • 3 # 麓風軒

    書法臨帖的時候,遇到原帖模糊不清的地方,如何處理?這個其實好辦,三招就可以化解!

    首先,對於初學者,遇到字帖上原帖模糊不清的地方,直接跳過去寫下一個字即可。因為這個時候初學,不必要去碰硬骨頭,先挑簡單的練習手感。如果此時老是糾結在一兩個字上,無疑會打擊自信心。

    其次,臨帖有了一定基礎之後,回頭再來破解這些模糊不清的地方。殘破,一般都是單個字,或者單個字的個別筆畫不清。當臨完整篇之後,可能會發現同樣一個字在別的地方也有,或者模糊不清的筆畫在別的地方也出現過,那隻要按照清晰的那一個臨寫即可。

    最後,如果上面這個辦法還行不通,比如說通篇都沒有出現過相同的字或相同的部件,或者你覺得困難甚至麻煩,怎麼辦?那麼直接搜尋一些名家的臨摹之作進行參考即可。

    比如說臨寫《王獻之玉版十三行》,其中有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初學者碰到的問題,前人同樣早就碰到過,別人已經解決了, 你搜索一份名家臨摹比較逼真的,按照別人寫的臨摹即可(當然,只是參考模糊不清的個別字,總體還是要臨摹原帖)。

    所以說,臨帖的時候,遇到原帖模糊不清的地方,不是什麼難事,好辦!

  • 4 # 楊志勇68

    如果你是剛開始學書,選書一定要注意。必須是高畫質的。本身經驗不足,再加上碑帖漶漫不清,肯定是無從下手。啟功先生曾言:透過刀鋒悟筆鋒。用筆還不熟悉,是悟不出來的。

    還建議選帖時,要找放大版的,這個也很重要。因放大版的纖毫畢現,用筆的輕重提按,一清二楚。這樣便能做到心中有數,進步會更快。

    個人建議初學書法,先練帖後學碑。因帖能清楚的顯現出作者用筆的絞轉,墨的乾枯濃淡。甚至作者的情感,都能顯現出來。

    碑由刻工雕後,就要變形,再經過千年的風吹雨打,又變一次形,精妙處都看不到,很難學精。如先學帖,有一定功夫再學碑。透過刀鋒去悟,便能學其精髓,使書藝達到更高境界!

  • 5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碑帖,字畫殘缺不全、模糊不清的情況是很長見的,但是,對深入研究範本單字書寫技法,尤其是筆法動作、字型結構特點,不會有什麼大的影響,只是那些破損的字,究竟是什麼樣子看不準了,對研究整體章法稍微有點點影響,但問題不大。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只需採取下列方法就可以了。

    第一,自制一張筆畫表。在正式臨摹之前,將帖上的典型筆畫單獨肢解下來,按照點、橫、豎、撇、捺、挑、折、鉤八種筆畫型別,分別歸集在一起,逐個反覆練習,熟悉筆畫寫法。如圖:

    第二,直接放過去,挑選字口清楚、字畫完整的字練習,重點把筆法、字法弄清楚。其實,有幾十個獨體字、合體字就足夠用了。

    第三,用學過的筆畫或偏旁部首,依據結字法要則進行組合。也可以參考一下已有的該帖無缺字版修繕本。

    以上是我的學習心得,僅供參考。

    附:本人的《修繕本九成宮》:

  • 6 # 西廨七叔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就我個人而言,在臨帖時如遇到字跡模糊的字,如果字跡完整但模糊,我會根據帖中相同的字進行處理,如果不能看清楚完整的字,通常我會跳過。

  • 7 # 書畫之道

    臨帖其實並不一定要求臨摹的“像”,其實“意”比“像”更為關鍵。原貼模糊不清的地方,我們要根據全文的筆法結構去歸納和總結,在臨摹中補齊筆畫,切不可依樣畫葫蘆。

    該貼的“都”字,左下部分缺失,但是在實際臨摹中,可以根據整體的筆畫筆法,和字型結構,將缺失的部分補齊,這一點在臨帖中是必不可少的。

    臨帖切不可依樣畫葫蘆,要注重“意臨”。

    很多人臨摹《蘭亭序》,都喜歡把補的筆畫,錯字,覆蓋墨的地方,都一五一十的臨摹下來。其實作為觀賞或者追求形式,導師無可厚非。但是在書法教學中,還是不建議如此。就像臨摹碑帖,破損缺失的地方比比皆是,難道還不成都要畫出來。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

    現在的書帖大多都是從以前的石碑上拓印下來的。是被歷經千百年,難免會破損、缺失甚至裂開。所以拓印下來的貼也並非完美的,往往都伴隨著殘缺和空白。

    作為一個臨帖的書法者,一定要養成讀貼的習慣。臨摹之前,先將整篇貼讀一遍,做到心中有數。對內容的筆法結構都要有一個歸納和總結。這樣在實際臨帖中,遇到缺失或者空白。就能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補齊。這一點是一個合格臨帖者應該具備的。

    所以,在臨帖中,遇到模糊不清、殘破缺失,都要有一個自己的處理構思,切不可依樣畫葫蘆或者直接跳過。不管是臨帖還是書法創作,都需要不斷的理解和領悟,才能真正懂得書法的奧秘。

  • 8 # 翰墨書道

    臨帖過程中遇到模糊不清的點畫或字的如何理解處理,要看自己臨摹層次如何。

    初學書法,一般情況下都是按照字帖去臨摹學習的,字帖上的字都是經過千挑萬選的,而且都是按照技法訓練要求去選擇的,不是臨摹通篇古代書法作品,是不會遇到有字形模糊的。一般都是在臨摹通篇古代作品時,才有可能遇到類似問題。對於初學來說完全可以跳過去。

    如果在具備一定功夫以後,就是基本掌握原帖點畫與結構特點的基礎上,完全可以參照有關偏旁部首和類似結構字形自己設計出來一個接近原帖氣韻風格的字形來補上。如此還可以鍛鍊自己對原帖的理解能力與創作能力。

    當然也可以就像文徵明補蘇東坡《前赤壁賦》的作品那樣去補寫,這就需要更高階的書法造詣了。

    文徵明補寫的《赤壁賦》其水平就非常高超。

    在我們具備一定或者說有把握處理好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按照原帖風格自己造一個。

    首先要搞清楚模糊不清的是一個什麼字,不妨查詢一下原帖中有沒有相同的字,有自然好辦沒有的話,可以借其它字中有相同偏旁部首按照其結構規律去組合。

    如果是字中的點畫模糊,同樣可以借其它原帖中相同的筆畫去補上,一般來說這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

    在有一種情況是自己完全可以寫一個即可,特別是在臨創結合創作作品時,完全可以這樣做。如果類似題主附圖作品中的情況,就可以這樣做。

    如“難”字的草字頭和“中”字內部的模糊不清。完全可以靠對原帖的臨摹學習經驗與掌握的一些規律,透過想象,彌補。

    如果確實無法辨認的字形,可以查一些參考資料,看一下是什麼字,在去補寫。採取補寫的做法,一般來說都是具有一定書法功夫者的做法,初學來說,在通臨時跳過即可。

    下面我們看一下書法高手對王羲之的《平安帖》中缺失部分的處理情況。

    這是原件,全文是:此粗平安修載來十餘 日諸人近集存想明日 當復悉來無由同 增慨

    其中有“此粗”、“日諸人近”、“來無由”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我們看一下他們是如何做的。

  • 9 # 龍銘書客

    這種情況在碑刻拓印的帖中出現較多,主要原因是殘破引起的。當在原帖中出現模糊不清的地方時,我認為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來處理。

    一、參照原帖其它完好的地方來推測;二、尋找同一作者的墨跡版互相印證;三、憑藉對原帖風格的深入學習,按原帖風貌補足模糊不清的地方;四、請教“明師”(明白的老師);五、如果模糊嚴重,實在不能還原,那也不必生搬硬套,跳過去就好了,偶爾一兩個字沒有學習不影響大局,等基礎打牢了再回頭寫殘破模糊的地方就容易了。

  • 10 # 素清雲

    臨帖時遇到這種模糊不清的地方我建議是跳臨,一開始沒有臨帖基礎是很難自己處理好的。如果題主堅持要每個字都臨下來也不是沒有辦法的,下面我將羅列一下如何能夠自行判斷模糊的筆畫的方法。

    從帖中清楚的字中勤加練習進而把握帖中的結字和筆畫規律

    臨帖的目的就在於學習筆法和帖中的字法,因此一開始如果太糾結模糊的字就會使得臨起來不連貫影響學習狀態。所以必須從最有感覺最清楚的幾個字開始入手,不要嫌清楚的字少,帖中的五六個其實能代表其風格特點。只要題主仔細臨摹和總結,定會發現帖中筆法和字法特點。做到這些,對於判斷模糊字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或者說用帖中的風格進行創作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筆法、字法的一些規律

    這裡我在羅列一些書法中筆法、字法的普遍性規律,題主可以參考者選擇。楷書筆法中無非起、行、收、轉、折,起筆根據帖的風格不同又有切方筆和藏圓筆,行筆都是中鋒行進,轉和折多見於橫折豎鉤筆畫中,方一點便是折,圓一點就是轉。其中關健處還在於起、行、收、轉、折的連貫性搭接,這些沒有做到字即容易散。再說字法,楷書中主要是魏碑及唐楷,魏碑結字風趣天真奇古。所以它的字形結構多疏密有序,正斜得當,向背相關,主筆開合。唐楷多空間布白停勻,字形方正。當清楚筆法、字法的規律後你就可以有規律的分析,把控模糊不清的字的筆畫和結字特點。

    模糊不清的字還可以採用借用的方法

    以上是需要更長時間,且對學習的積累有一定要求的,題主若想短期就見效果,不妨採用借帖中清楚字的筆畫過來進行搭配。但是題主要注意的是並不是可以隨便借用帖中筆畫的,不然寫出來的字就會輕重不當,空間疏密不合理。因此在借用時首先需要把握其基本字形特點,把握大感覺,然後再帖中找字形感覺類似的字,用相同的輕重筆畫處理方式來進行搭配。一開始難免會有不和諧的因素在裡面,所以題主需要多搭配,多嘗試,這樣寫出的字就會很符合帖中風格。

    以上個人經歷拙見,題主可以作為參考,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 11 # 劉煜坤居士

    1.跳過法。如果是初學者,可以暫時跳過去,往下接著寫,如果糾結於這一個字,可能會浪費更多的時間,同時,也會磨滅我們的興趣,倒不如一開始碰到模糊的字的時候,直接跳過,繼續往下臨帖,保持好的心情和情趣,這樣不至於產生厭帖的情緒,等我們慢慢熟悉了這本字帖,再回來研究,反而更有興趣。

    2.聯想法。這個方法就是根據我們平時所寫的字,聯想一下平時的寫法,直接寫出來,當然,這個方法可能沒有事實依據,但至少比我們在那裡苦惱,浪費時間要好一些吧,而且,我們接著寫下去,會讓整個篇幅的氣韻流動起來,這樣寫出來的字會更有古意,等以後,也可以再來詳細的研究這個模糊的字。

    3.借鑑法。這個方法是最科學,也最靠譜的方法,所謂的借鑑法,是根據作者的其它字帖,來看看有沒有相同的字出現,如果有相同的出現,那麼,我們可以就採用這個字的寫法,畢竟是一個人寫的,所以還是有很重要的依據的。

  • 12 # 墨林自牧

    字帖的字跡模糊,甚至看不清,殘破,都是很正常的。這有人為原因,也有自然原因,這是無法避免的損失。

    臨帖的時候,儘量臨習比較清楚的字,如果模糊不清,也不影響。我就結合我的臨帖經驗來分享一下我處理此問題的方法:

    1. 略過。直接略過,學習接下來清晰的字。不要去糾結這個字,因為純屬空想。

    2.如果不想略過,你可以查詢一下作者其他作品裡面此字的寫法,最終結合上下文揣摩這個字最終的結體形態。

    3.如果說此模糊字型沒法在作者其他作品裡面找見,你也可以查一查同時代的著名書法家對此字的寫法來參考,最終結合字帖行文確定筆畫和大致筆意。

    4.要是以上方法都不行,那麼你就只能藉助書法字典去查了。

    其實,只要不是太模糊,一般用心揣摩還是可以的的,就是氣韻無法揣摩。初學只要不是太較真,一般都會越過此字,等到學的很好了,才會反過來去研究模糊的字,殘破的的字。

  • 13 # 神韻軒書法

    先將帖中清晰的,標準的筆畫單獨臨熟。再臨清晰完整的單字,理解分析結構特徵。有了這個基礎,就可舉一返三的寫出不清哳的筆畫和結構。不清晰的碑帖為自由發揮臨帖水平提供了空間。

    另外其它名家臨的清晰墨跡版,也可參考。初學不能故意去追求殘缺石花的那種質感效果,不易學到精髓。反到會形成習氣。

    《孔羨碑》是三國魏隸書碑刻,黃初元年(220年)建於兗州,今在山東曲阜孔廟。

    此碑用筆厚重,方整闊綽,骨力遒勁,行距字距密,氣勢雄強。開六朝分楷先河。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上圖為《孔羨碑》區域性。)

  • 14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這個問題非常常見,需要考慮的點就比較多。

    臨帖是最好的學習書法的方法,選帖是臨帖比較重要的步驟。

    臨帖非常非常非常的重要,選帖也非常非常非常的重要。

    一般來說,古代的帖子都有殘破錯漏。

    王羲之被尊為書聖多年,可是他的字也不都是完整的。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也不是後人臨寫的,並且《蘭亭集序》的臨本也有破舊殘破的。

    那麼臨寫某些字帖遇到模糊不清的地方,最好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跳過。

    只要碑文拓片,基本上都有會模糊的。《九成宮醴泉銘》學習的人非常的多,如果初學者遇到不清楚的,那麼跳過去不臨。

    臨帖最基本要追求像,不清楚的字不要自己創造。

    著名書法家柳公權的“臣”字,如果這個字模糊了,你會怎麼寫。

    你自己創造,絕對不會像柳公權這樣寫“臣”。

    一人有感

    為什麼有些人追求“善本”,追求越早的拓本,一個是歷史收藏價值,一個是實際的書法價值。

    對於初學者來說,臨帖最重要的事情,臨得像不要亂創造。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到自己的文章讚的數量比閱讀量高,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