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蠍子王
-
2 # 突發應急
太籠統了,患高血糖多久了?血糖多高?食物攝入過多是嗎?可否用上藥物?(藥物量不足?)???首先你必須一天之內測幾次血糖!餐前(空腹),餐後(1小時/2小時)。上午/下午都測?看每時段測出的血糖變化,特別是餐前與餐後相差大小?相差大證明你的胰腺受損很嚴重!相差小餐後十二點以內,證明胰腺功能還很好!就是證明你對自己的身體不負責任?貪食或賴動引起或忘記吃藥所造成的。如不糾正就很嚴重,糾正了沒什麼大不了的事。
-
3 # 夜闌聽雨47980961
後果會越來越嚴重易引發全身性疾病,從眼到腳,心腎等疾病更為明顯。但是也不要恐懼,只要接受正規的治療,血糖還是很好控制的,控制血糖是自己的事,所以平時自己多注意按時服藥,飲食上定時定量,不要依賴別人幫你想著控制血糖,這是很主要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
4 # 科學運動與健康
血糖長時間居高不下,久而久之就會引起一系列的併發症。
1.引發心肌病變。長期高血糖會造成細胞內鈣調節受損、線粒體功能喪失、糖基化終產物蓄積、細胞內代謝異常等。有研究表明當體外心肌細胞受到高糖刺激、 體內心臟處在高糖環境時,心肌細胞結構改變、凋亡等,從而導致心臟功能紊亂、心肌肥厚和纖維化。
2.造成糖尿病腎病。 持續的高血糖會產生大量的活性氧,蓄積於腎實質細胞中可致腎臟內基質重構、 組織纖維化,促進 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發展。此外由於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啟用,還會引起高血壓、腎小管細胞的凋亡,加重糖尿病腎病的進展。
3造成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研究表明,高血糖與氧化應激有關。高糖條件下,超氧產物會大量增加,當其產生速率大於移除速率時則可產生氧化應激。而氧化應激又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重要致病因素,因此高血糖時活性氧生成增加,而活性氧可啟動血糖異常代謝途徑,誘導氧化應激反應,加重視網膜的缺血缺氧及毛細血管微血栓形成。
4.引起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外周神經病變作為糖尿病神經病變最常見的型別,是由高血糖或胰島素缺乏引起的神經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新陳代謝紊亂、 神經血管功能障礙。目前認為外周神經病變的發病多涉及高血糖、多元醇通路、氨基己糖途徑、蛋白激酶C啟用、炎症等途徑。
5.造成糖尿病骨關節病。骨關節病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常見併發症。發病原因多是由於代謝紊亂及血管神經併發症而引起,以骨質疏鬆、骨關節炎、風溼性關節炎等病變型別為主。
-
5 # 糖人健康網
血糖代表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的血糖穩定在一個狹小的區間內,空腹血糖在4.4~6.1 mmol/L之間,餐後血糖在4.4~7.8 mmol/L之間。正常水平的血糖為人體新陳代謝所必需,對維持人體各組織器官的功能非常重要,而血糖過高或過低(統稱為“血糖異常”)均對人體有害。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高血糖及低血糖的種種危害。
一、高血糖有哪些危害?1、引起消瘦乏力、精力不濟
糖尿病人血糖升高,尿糖排洩增加。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及胰島素抵抗,血中的葡萄糖不能被轉運至細胞內被人體代謝利用,能量產生嚴重不足,導致病人疲乏無力、萎靡嗜睡,工作能力及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2、免疫力降低,容易繼發感染
由於患者處於高糖狀態,脂肪、蛋白質過度分解及營養不良,導致免疫力降低,容易繼發各種感染,如面板癤腫、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創面感染等等,而且感染往往難以治癒、創面久不癒合。
3、導致電解質紊亂及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時,病人尿量明顯增加,並從尿中帶走大量電解質,導致電解質紊亂。同時,由於高血糖病人存在糖的利用障礙,轉而透過分解脂肪產生能量,伴隨著脂肪分解,酮體生成增加,導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導致機體脫水及高滲狀態
高血糖使得大量葡萄糖隨尿液排洩,引起高滲性利尿,導致機體脫水。脫水造成細胞外液滲透壓增高,吸引水分由細胞內向細胞外轉移,嚴重腦組織細胞脫水可引起腦功能紊亂直至昏迷,臨床上稱之為“高滲性昏迷”。
5、導致胰島功能衰竭
體內長期高血糖狀態對胰島β細胞具有“毒性作用”,會加速胰島β細胞凋亡,導致胰島功能衰竭,致使病情進行性惡化。
6、導致各種血管、神經慢性併發症
糖尿病患者長期高血糖會損害血管(包括大血管及微血管)及神經(主要是感覺神經及植物神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足壞疽等慢性併發症的發生與發展。
除了高血糖,低血糖的危害也不少。
二、低血糖有哪些危害?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為主要特徵的代謝性疾病,血糖長期居高不下可以導致各種慢性併發症,因此,糖尿病人大多對高血糖比較關注和擔心。其實,低血糖對人體危害絲毫不遜於高血糖,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高血糖引起慢性併發症一般要經過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而低血糖對人體的嚴重危害則可能在短暫的幾個小時內發生,嚴重者甚至可以致命。
短期、輕度的低血糖只會使患者產生飢餓、心慌、出冷汗、乏力、顫抖等軀體不適感,一般不會對人體造成太大的傷害。嚴重(或長期)低血糖會對人體會產生較大的危害,主要表現為:
1、導致反跳性高血糖及血糖波動
低血糖會引起反跳性高血糖,進而造成血糖大幅波動,使病情變得難以控制。這是因為在發生低血糖的同時,體內的升糖激素(如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等等)分泌增加,導致低血糖後血糖反跳性升高 (蘇木傑反應),加劇血糖波動。現已證實:血糖波動的危害甚至比持續高血糖有過之而無不及,是導致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獨立危險因素。
2、導致精神錯亂及昏迷
血糖是機體最重要的能量來源,尤其是腦組織,其代謝活動所需的能量全部由血中的葡萄糖提供,因此,低血糖對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尤為嚴重,可使病人出現肢體抽搐、癲癇樣發作及精神失常,重者可導致昏迷甚至死亡。此外,長期反覆發生低血糖,還可造成智力下降及痴呆。
3、長時間低血糖可使患者變成植物人
腦組織活動需要依賴源源不絕的血糖供應,因此長期反覆的低血糖發作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不可逆的損害,引起病人性格改變、智力下降、痴呆等,嚴重的可成為植物人。
4、誘發心腦血管意外及猝死
低血糖還可以刺激交感神經興奮,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增加心腦血管意外的危險性。尤其是老人發生低血糖時,極易誘發心律紊亂、心絞痛、心肌梗死、腦中風等併發症,應格外小心。
5、造成意外傷害
由於低血糖導致患者頭暈、意識恍惚甚至昏厥,由此導致摔傷、骨折等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大大增加。
總之,不論是高血糖,還是低血糖,都會對患者身體帶來嚴重傷害。所以,一定要平穩控制血糖,儘量避免血糖大幅波動。
文章參考醫學界內分泌頻道,作者山東省濟南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主任 王建華
-
6 # 北藍健康之家
臨床上糖友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是:血糖為什麼總是降不下來?或是忽高忽低、反反覆覆?
糖友不妨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否存在以下13個問題。
1.控制飲食了嗎?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無論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也不管病情輕重如何,是否使用降糖藥物,都需要飲食控制,如果不注意控制飲食,藥物再好也難以使血糖保持正常。
但控制飲食不等於捱餓,飲食治療是要科學合理地安排飲食的量(指“總熱量”而不是單指“主食”)與質(指各種營養成分的比例),要求既能滿足身體營養所需,又能幫助血糖及體重的控制。
2.堅持運動了嗎?
運動是一劑免費的降糖藥,原因有三:
•運動本身是一個消耗能量的過程,規律性的有氧運動可以促進肌糖原的分解以及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
•運動還有利於降低體重,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強降糖藥物的療效;
•運動有助於緩解緊張情緒、保持心理平衡,減少血糖波動。
科學合理的運動有助於降低血糖。運動貴在堅持,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3.有無不良情緒?
不良情緒對血糖的影響很大,緊張、焦慮、煩惱、大喜大悲、過度興奮等情緒變化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升糖激素(如兒茶酚胺等)分泌增加,胰島素分泌下降,致使血糖升高。
因此,學會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十分重要。另外,生活不規律,過度疲勞也會引起血糖的波動。
4.是否處於應激狀態?
感冒發燒、嚴重感染、外傷、手術、急性心肌梗死或腦卒中等應激狀態或女性處於妊娠期、月經期等,皆可使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削弱胰島素的降糖作用,導致血糖居高不下甚至誘發酮症酸中毒。
5.睡眠好嗎?
糖友每天需要保證6~8小時的睡眠時間。長期失眠或熬夜會導致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抑制胰島素分泌,使腎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從而使血糖升高。
6.藥物選對了沒有?
糖友用藥切勿模仿他人,應因人而異,個體化用藥,醫生會根據您的糖尿病分型、胰島功能狀況,並結合年齡、胖瘦、有無併發症以及全天血糖譜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為糖友選用藥物,以確保安全有效。
7.藥物劑量是否合適?
藥量不足導致血糖不降很好理解,不再贅述,需要警惕的是後一種情況。降糖藥物用量過大,血糖降得過快過低,可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促進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反跳性增高。此時若繼續增加藥量,血糖反而更高,正所謂“矯枉過正”“物極必反”。
對於空腹血糖升高的病友,一定要先弄清是“降糖藥用量不足”還是“低血糖後反跳性高血糖”,若屬於後一種情況,則晚間降糖藥用量應適當減少而不是增加。
8.藥物用法是否正確?
降糖藥種類很多,用法各異,使用不當,事倍功半。
例如,磺脲類降糖藥最好於餐前半小時服用,這樣藥物的作用高峰與餐後血糖高峰恰好同步,從而使降糖效果達到最佳。
拜唐蘋的主要作用是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應當與第一口飯嚼碎同服,空腹服藥沒有任何效果。
糖適平、美吡達等降糖藥均屬短效製劑,應當一日3次餐前服用,如果每日1~2次口服,則很難使全天的血糖得到滿意控制。
瑞易寧、格列美脲等藥物均屬長效製劑,每日服用1次即可。
看看你的藥物使用方法對嗎?
9.是否出現藥物繼發性失效?
有些降糖藥物(如優降糖、美吡達等磺脲類藥物)服用一段時間後,效果逐漸減退,臨床謂之“口服降糖藥繼發性失效”,這是由於糖友的胰島功能隨著病程延長逐漸衰竭所致。
當糖友胰島分泌功能受損嚴重時,促胰島素分泌劑(如優降糖、消渴丸、達美康等)的作用效果就會大大降低甚至無效,因為此類藥物發揮作用有賴於胰島功能的存在。
因此,臨床遇到藥物繼發性失效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10.有沒有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機體對胰島素不敏感。對於身體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友,特別是在病程的早期階段,其血糖升高多是由於糖友對胰島素不敏感,而並非胰島素分泌量不足。
這類病友治療的首選藥物不是促胰島素分泌劑或者補充胰島素,而是應當選擇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等具有胰島素增敏效果的藥物,透過消除胰島素抵抗來改善對血糖的控制。
11.是否在服用對降糖有干擾的其他藥物?
有些糖友身患多種疾病,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其中有些藥物可拮抗胰島素的作用,削弱降糖效果。如糖皮質激素、b-受體阻滯劑(如心得安)、噻嗪類利尿劑(如雙氫克尿噻)、雌激素、甲狀腺激素等。
因此,有合併症的糖友在選用藥物時,要全面考慮,儘量不用或少用對降血糖有影響的藥物。
12.氣候因素對血糖的影響
臨床發現糖友的血糖受季節影響而變化,寒冷刺激可促使胰島素拮抗激素(如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多,肝糖原輸出增加,肌肉對糖的攝取下降,從而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
夏季炎熱多汗,應注意補充水分,否則血液濃縮也會使血糖升高。
13.是存在誤診誤治?
1型糖尿病主要見於兒童,但目前看來,成人階段發病的1型糖尿病(LADA型糖尿病)也並非少見,由於它的某些症狀與2型糖尿病頗為相似,再加上目前對胰島B細胞自身抗體的檢查尚未普及。
因此,常被誤診為2型糖尿病,而實際上它屬於1型糖尿病的一個亞型。
隨著患者胰島功能的快速衰竭,口服降糖藥會從病程初期的有效很快轉為無效,血糖也會從最初的控制良好,逐漸失去控制。
這類糖友應儘快調整治療方案。
血糖控制是一項系統工程,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血糖達標。只有醫患合作,共同分析,找準原因,因人制宜,採取相應措施,才能取得滿意的控糖效果。
回覆列表
到正規規醫院去。降糖很容易。要確診是什麼型糖尿病。怎樣服藥、打針、飲食控制、運動消耗、如何監控等常識。若這些都做到了,還降不下來???那後果就是
永遠睡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