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堂前燕中醫

    黃芪,補氣昇陽、固表止汗、託毒生肌、利尿消腫為主。

    若要不上火,一是要對症,也就是有氣虛的情況才能用。二是要注意配伍,針對病機,起到協同增效作用。比如,配黨參,配當歸,配白朮,配防風,配防己、茯苓等等。三是要注意用量,少量氣薄向上向外,大量味厚向下向內。氣虛為主者,少量常服;氣陰兩虛或氣血俱虧者,合理配伍,加大用量。

  • 2 # 醫然為您

    【如何吃黃芪才不上會火?】

    很多的朋友經常泡黃芪喝,泡著泡著就上火了?為什麼呢?黃芪的性味、歸經、功能特點是什麼?

    黃芪性甘、微溫,主要歸肺、心、脾經,主要有補中益氣、利水消腫、消膿排毒、託毒生肌、固表止汗的作用。從黃芪的特點,你可能認為,氣虛、出汗、脾虛水腫的患者泡黃芪水喝就可以了,正是因為這個想法,才是有的患者出現了上火的情況。

    從它的性味特點可以看出:它善於應用於汗出而浮腫的患者,前人說黃芪主治“肌表之水”就是針對他來說的,黃芪所治的自汗,程度比較嚴重,常常衣服被子都溼了,有的吃飯時出汗更多,有的朋友睡夢中汗出,醒了的時候,就像被水泡了一樣,這些患者往往伴隨著有氣虛的表現時,使用效果才是最好的,也就是說伴有神疲乏力、氣短、身體沉重、浮腫等表現時,是最適合使用的。

    哪些患者最適合黃芪泡水喝呢?

    泡黃芪水喝,他是有一定的特定人群的,中醫講扶正祛邪,當身體虛弱時,就需要補之,有的中醫大家對適合喝黃芪的人的體質進行了一個總結:

    體型偏胖的,精神疲憊,面色黃暗,缺乏光澤;肌肉比較鬆弛,面板缺乏彈性,溼潤;腹部面板鬆軟伴脂肪堆積的,用手觸按時,沒有脹滿感;面部或下肢浮腫的朋友;形象的、通俗的比喻就是,喝黃芪的人,最好是像一個盛滿水的皮囊,水豆腐似的朋友是最適合的了。

    除了肥胖、氣虛患者外,長期的外傷出現的傷口不封口的也可以使用,黃芪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

    因為黃是偏溫性的,所以一些偏熱、消化不良、感染期發熱的、腹部脹滿、腹痛便秘的一些實證患者,如果服用,就會出現助熱的作用,上火就是這樣出現的,有的甚至使病情加重。

    如何吃黃芪才不上火?

    黃芪畢竟屬於一味中藥,所以在醫生指導下,對症才是最主要的;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當你不需要進補之時,使用黃芪一般就會上火的,

  • 3 # 大城小醫徐醫生

    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俗話說,“常喝黃芪水,防病保健康”,黃芪對人體有很好的好處,生活中有不少人,會經常用黃芪泡水喝。

    黃芪是“補氣王”,還兼具補血的作用,常喝黃芪水,補氣又補血,能幫助身體補益固本,對健康是十分有利的。

    黃芪雖然性溫,但是喝多了是有可能上火的,可以將黃芪和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草藥一起搭配著飲用是可以預防上火的。

    下面具體介紹黃芪與哪些搭配可以清火。

    1、黃芪和菊花

    黃芪性溫有著補氣的作用,可以將黃芪和菊花一起搭配著喝。菊花性微涼可以將菊花和黃芪一起泡水,起到補氣並且用菊花中和黃芪性溫的作用。

    2、黃芪和金銀花

    金銀花是黃芪的黃金搭檔,搭配著一起泡水喝,可以改善上火的問題。金銀花性寒有著清熱解毒的功效,金銀花可以治療風熱感冒和咽喉腫痛。將黃芪配上金銀花喝可以不上火,並且還能加強黃芪解毒排膿的作用。冬天的時候很多人會面板瘙癢,金銀花和黃芪一起泡水,可以緩解面板瘙癢的症狀,還能為身體祛溼排寒,促進身體排毒,幫助我們身體減肥等,對身體益處非常多。

    3、黃芪和蒲公英

    蒲公英的寒性非常強,如果體質本身就偏熱像或者很容易上火,飲用黃芪可能會很容易出現上火。如果容易上火的人可以將黃芪和蒲公英一起飲用,能增強解毒排膿的作用。

    4、黃芪和梔子

    梔子有很好的清火的作用,梔子還能治療咽喉腫痛,將梔子和黃芪一起搭配著飲用可以降低黃芪的溫性,起到補氣下火的作用,預防上火。

    5、黃芪和荷花

    黃芪雖然能補氣解毒但是性溫,荷花也是大家常用來泡水的中草藥。如果想預防黃芪泡水上火,可以將黃芪和荷花一起泡水飲用。

    6、黃芪和苦瓜片

    苦瓜有著下火的作用,苦瓜片也是重要飲片,將苦瓜片和黃芪一起飲用可以預防上火。

    7、黃芪與山楂

    山楂是常見的食物,很多人喜歡把山楂當零食吃,其實山楂的吃法很多,也可以拿來和黃芪一起泡水喝。山楂和黃芪一起泡水喝,可以改善上火的問題。山楂的味道很好,和黃芪一起喝,還能夠起到調味的作用,喝起來味道會變好。山楂有健胃消食和養護血管等作用,常用山楂和黃芪一起泡水喝,可以起到健脾養胃,促進身體血液迴圈,提高免疫力,促進排便等等作用。脾胃不好的人,可以經常喝點山楂泡黃芪,脾胃會慢慢的變好。

    最後提醒,每天黃芪服用的量不要過大,一般在十克左右,同時服用時間不要太長。其次用藥要對症,黃芪主要是用於氣虛的患者,如果有溼熱或者是內熱以及陰虛燥熱等要避免使用。

  • 4 # 董德春談健康

    大家對黃芪都非常熟悉,它是一個補氣的中藥材,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很多人喜歡用黃芪來泡水喝,想要以此來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但是有些人喝了一段時間的黃芪水以後,會出現口乾舌燥、流鼻血等等上火的症狀 ,那麼怎麼樣吃黃芪才不會上火呢?

    一黃芪加麥冬:黃芪性甘,微溫,具有補氣昇陽,利水消腫,養血生津,固表止汗等等作用;麥冬味甘、苦,性微寒,能夠養陰生津,潤肺清心;兩者在一起搭配,既能防止服用黃芪後引起來的上火,又能養陰潤燥,生津止渴。二黃芪加菊花: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清肝明目的作用,黃芪能補中益氣,利水消腫;如果兩者搭配在一起,不但能補氣、養肝明目,還能減少黃芪引起來的上火。

    我們在吃黃芪的時候可以搭配像菊花、麥冬等等一些性味偏涼的中藥材,這樣可以讓黃芪的藥性變得平和一些,服用黃芪的時候就不會出現上火的情況了。

  • 5 # 左撇子說醫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用黃芪泡水代茶飲來養生,說經常喝黃芪水不僅可以增強身體抵抗力,而且還可以補中益氣,但是許多人在吃用黃芪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上火的情況。他們就覺得奇怪,怎麼別人吃黃芪就不會上火而自己吃黃芪就上火呢?黃芪應該如何吃才不會上火呢?下面,我就跟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

    一,為什麼吃黃芪會上火呢?

    在中醫裡,每一種中藥都有藥性,其中可以分為熱性、溫性、涼性、寒性四種,而黃芪的藥性,根據《中國藥典》裡面記載:黃芪性味甘,溫,功能主治補氣固表,利尿託毒,排膿,斂瘡生肌。

    從這裡可以看出黃芪的藥性是溫性,而溫性的藥物就是具有溫補的作用,是一種能夠減輕或消除寒證的中藥,就如《神農本草經》裡面說的:“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當我們的身體出現了大量的寒邪,比如身身體怕冷或者出現身體出現冷痛等,就可以使用溫補的中藥來緩解症狀以及進行治療。

    但是溫補的藥物它有一個特點,就是在吃用的過程中容易引起上火的症狀,比如會造成患者出現口腔潰瘍、口苦咽乾、失眠多夢、牙齦出血、口臭、牙痛、小便短黃、便秘、脾氣暴躁等上火症狀。

    因此,許多人在使用黃芪的時候往往容易出現上火的症狀。另外,還有一些人,本身就是體內有熱的,比如有陰虛火旺的人、體內有溼熱的人、體質陽熱偏盛的人、體內食積明顯的人,這些人如果還服用黃芪,那麼無疑是火上燒油,只會使症狀更加嚴重。

    所以,在吃用黃芪的時候,還要看自己是否對症,不對症的話,不僅不能治病,反而還會對身體無益。這也是文章開頭提到的,為什麼有些人吃用黃芪沒上火,而有些人會上火,甚至有些人還會出現許多不適症狀。就好似人參這個大補之藥,可不是任何人都能吃用,甚至有些人吃了人參引起了生命危險,正如這句話說的一樣:“人參殺人無過”,不要以為人參就是好東西,不適合的人吃了對身體也無益。

    二、如何吃黃芪才不會上火呢?

    首先,在吃用黃芪的時候應該要注意把握好用量,可以參考《中國藥典》裡面的建議使用量,而且在使用黃芪的時候,最好就是在中醫大夫的指導下合理使用。

    其次,為了減緩藥物的溫性,往往可以搭配一些寒性或者涼性的藥物一起使用,使藥性變得平和,這樣不僅可以儲存黃芪該有的功效,而且吃了還不容易出現上火的症狀。

    那麼應該如何搭配呢?

    ①黃芪與西洋參搭配泡水:西洋參的藥性是味甘、微苦,涼,正好可以緩解了黃芪容易上火的特點,而且西洋參還具有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的功效,使補氣的效果更好,並且還可以體內有虛熱、內熱、口燥咽乾等症狀的人飲用,也就是與西洋參搭配之後,上面提到的陰虛的人、體內有熱的人也適合飲用。同時,還可以根據需要加入一些枸杞子會更好!

    ②黃芪與菊花搭配泡水:菊花的藥性是味甘、苦,微寒。具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的作用,因此與黃芪搭配使用,不僅可以緩解黃芪上火的症狀,而且除了補氣的功效之外,還可以平肝明目,也是不錯的搭配。

    ④黃芪和蒲公英搭配泡水:蒲公英的藥性是味苦、甘,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的作用,兩者搭配使用,不僅可以有效改善有效黃芪容易引起上火的問題,而且還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毒的功效。

    總的來說,我們在使用黃芪的過程中 先要看是否適合自己的質,吃用黃芪是否會引起上火的症狀,特別是對於那些陰虛火旺、體內有溼熱、體質陽熱偏盛、體內食積明顯等人群,是不適合服用黃芪的。不過如果真的需要服用黃芪的話,那就應該在中醫大夫辨證開方的情況下,搭配一些寒涼的中藥一起使用,這樣才能改善黃芪容易引起上火的問題。

  • 6 # 文傑說健康

    黃芪作為一味補氣藥,這些年以高性價比被很多人選擇。黃芪為根莖類中藥,一般主產於新疆,內蒙古,甘肅等地。黃芪甘,微溫。歸肺,脾經。功效:補氣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託毒排膿!用於:脾氣虛弱,中焦失運出現的食少,便溏,乏力,神疲,體倦。中氣下陷,臟器脫垂。肺氣虛弱,咳嗽無力,氣短,呼吸淺短。表虛自汗,盜汗。氣虛水停,浮腫尿少。氣血虧虛,傷口癒合不好。

    黃芪甘溫,很多人使用黃芪會出現上火的症狀,如何避免上火,應該根據使用黃芪想達到什麼作用而選擇!

    使用黃芪為了補氣,而出現上火,可以配合西洋參,黃芪甘溫,補氣。西洋參微寒,益氣,兩者配合,可以相互制約,達到共同補氣而不上火的作用!

    使用黃芪為了健脾,防止上火可以配合茯苓。黃芪可以補脾胃之氣,茯苓可以健脾利水,兩藥相須為用,可以共同達到健脾作用,還可以利水而取溼。茯苓甘,淡。可以防止黃芪燥。

    黃芪還可以配合麥冬,麥冬養陰生津,可以制約黃芪的溫熱。防止黃芪上火,還有好多養陰的中藥可以配合,選擇要根據目的,作用而選擇。還有不可選擇太過寒冷藥物,最好以微寒藥物,相互制約,共同作用!

  • 7 # 臨床營養科譚濤峰主任

    《神農本草經》中把黃芪列為“上品”。黃芪能夠幫助我們改善氣虛、血虛、脾虛等。黃芪比較溫補,適合大多數人,尤其是氣虛和陽虛的人,經常喝黃芪水,會增強體質,慢慢變得健康。黃芪如果應用得當,是不會上火的。

    那為什麼有人喝黃芪會上火?喝完黃芪水上火了,很有可能是這幾個原因。

    一方面,不妨問問自己,最近吃得是否過於油膩、辛辣、生冷?有沒有壓力過大、焦慮煩躁?若您有這些情況,上火多半是這些引起的,而不是喝黃芪水造成的。

    另外,黃芪作為中藥材,喝之前要了解其禁忌。比如陰虛火旺的體質,如果不先滋陰,就盲目飲用黃芪水,補氣效果不但不好,上火的情況反而會更嚴重。

    再有,感冒發熱、有溼熱的朋友,經期、懷孕的女性朋友都是不能飲用黃芪水的。

  • 8 # 全科吳醫生

    黃芪是一味補益的中藥,臨床上用於氣虛的治療,氣是由腎中的精氣、脾胃吸收水谷之氣和肺吸入的清氣結合而成,《景嶽全書》雲:“夫生化之道,以氣為本......人之有生,全賴此氣”,氣虛包括肺氣虛、心氣虛、脾氣虛、腎氣虛、肝氣虛等等,肺氣虛則容易氣短、腎氣虛則容易腰膝痠軟、脾氣虛則消化不振......我們老百姓也喜歡用黃芪煲雞湯滋補身體。但是呢,補益類藥物藥性大多都偏溫熱,長期過多服用或者陰虛火旺特質之人服用容易出現“上火”症狀。

    小時候我堂弟家裡的一隻老母雞不下蛋了,他家人就將其宰了煲雞湯,我們當地人煲雞湯喜歡放一些黃芪等補益類中醫,結果我堂弟喝完後當天晚上就出現流鼻血,我們村裡人都說這是補過頭了。

    那麼,如何吃黃芪才不容易上火呢?1.身體需要時才吃黃芪

    黃芪不是人人都適合,身體也不是隨隨便便就需要滋補,只有身體虛弱才需要吃黃芪補氣,如果本身體質就陰虛火旺,比如面色赤紅、小便短黃、大便乾結、經常流鼻血、經常口舌生瘡等等,這時候還吃黃芪無異於火上澆油。所以,吃黃芪之前最好先經過中醫醫生辯證,並且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2.用量不宜過大

    補藥用量都不宜過大,用量過大身體無法消受則容易“上火”,用量一般在10~15克之間就可以了,最好不超過30克。

    3.時間不宜過長

    一般來說我們不建議過長時間服用黃芪,過長服用很可能會導致陰損及陽,建議短期間斷服用,最好連續服用不超過2周。

    4.與一些藥性偏寒之藥搭配

    比如蒲公英藥性就偏寒,所以有些人服用蒲公英後容易出現腹瀉、解爛便、怕冷等症狀,黃芪與之搭配就不會那麼容易上火;另外,菊花、金銀花也是常用的涼藥,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黃芪與其搭配也能相互中和,預防上火。最後,除了中草藥之外,有一種食物也可以降火——苦瓜,黃芪與苦瓜搭配也能預防上火。

    總之,黃芪作為一種補益類中藥,如果服用不當確實容易導致上火,所以不要隨隨便便服用,如果服用也不宜服用過多、過久,可以與一些藥性偏寒之藥搭配來預防上火

  • 9 # 中醫杜川

    黃芪是一位很好的補益肺氣的藥物,如果肺氣虧虛的人群,可以透過服用黃芪達到補肺益氣的目的。但是生活中有些人發現服用後會出現所謂上火的現象,比如口乾舌燥、面部面板長痘,嚴重的甚至會出現流鼻血。這種情況是為什麼呢?我們如何避免服用黃芪不上火呢?

    一、不適合使用黃芪的人群

    服用黃芪,要有嚴格的適應症。以下幾類人群不適合使用。

    1 、陰虛人群不適合使用。

    體型消瘦,舌質偏紅舌瘦小,舌面幹,津液少。心煩失眠,口燥咽乾,性情急躁,手心、腳心發熱,心胸煩熱。符合以上特點人群體質多是陰虛狀態,這類人群不適合使用用。

    2 、溼熱明顯人群不用。

    容易口乾口膩,舌苔多黃膩,大便容易稀溏,怕熱易出汗,頭昏頭重,食慾不佳,身體困重或痠痛,長期嗜酒之人。這類人群不適合使用。

    3 、體質陽熱偏盛人群不用

    面板易生瘡,怕熱,口乾口渴,大便易結燥,尿黃。舌紅,舌面多幹燥。以上人群多陽熱偏盛,不適合使用黃芪。

    4 、食積明顯人群不用。

    平時易出現腹脹腹痛,食慾低下,噯氣反酸,舌苔厚膩。體內有食積,不適合使用黃芪。

    二、如何使用黃芪不上火呢?

    1 、黃芪加陳皮

    平時有肺氣虧虛,容易疲倦乏力,說話聲音低微,容易感冒受涼,怕吹風,怕冷。同時還有脾虛夾溼的表現,比如食慾下降,腹脹,口稍膩。舌淡舌胖,舌苔薄白。

    黃芪和陳皮是一個很好的搭配,黃芪健脾補肺益氣,而陳皮行氣化痰,俗話說,氣有餘便是火,如果體內有痰溼瘀堵,經絡不通,補氣不會達到理想的效果,反而會氣滯形成新的鬱熱,反而出現所謂上火的現象。可以使用黃芪15-20克,陳皮10克。

    2 、黃芪加三七

    如果氣虛的同時也有血瘀,比如平時除了肺脾氣虛的表現以外,還有胸悶,胸痛,頭部刺痛,舌下靜脈曲張,舌質紫暗,面板乾澀。這可能是有瘀血阻滯的表現。黃芪加三七也是很好的搭配。黃芪補肺益氣,三七活血化瘀通絡,經絡通暢,補益氣血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黃芪15-20克,三七6克。

    3 、黃芪加知母

    如果你肺氣虛、脾氣虛症狀比較明顯,但是呢,也沒有明顯的痰溼瘀堵,也沒有明顯的血淤氣滯,服用黃芪以後仍然有所謂上火的現象。這種情況可以用黃芪和知母搭配使用,民國中醫大家張錫純的升陷湯中就有黃芪和知母,知母性偏涼,能夠很好的制約黃芪的燥熱,也能夠達到黃芪的補氣效果。黃芪15-20克 、知母10克。

    以上三種搭配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酌情選用,但是臨床情況千變萬化,比較複雜,如果能夠有專業醫生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處方會達到更好的療效。

  • 10 # 小金侃養生

    說到黃芪,這是我們最熟悉的一種中藥材了吧,在生活中我們是會經常的吃到黃芪的了,不少人每天都會把黃芪用來泡水喝了,想要以此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而且的確是有一定好處的,不過黃芪性熱容易上火,那麼黃芪怎麼吃不上火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黃芪應該怎麼吃吧。

    黃芪怎麼吃不上火

    黃芪是屬於性熱的一種中藥材了,因此我們在服用的時候就容易出現上火的情況了,這對於我們的健康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所以就需要我們學會服用的方法才行了,直接把黃芪泡水喝的確容易上火,所以就要搭配著服用了,我們可以搭配枸杞、菊花、茯苓一起服用,這些中藥材的性味普遍寒涼、平和,因此我們在吃黃芪的時候就可以搭配這些中藥材一起服用,這樣就可以抵消掉黃芪的熱性,讓藥性變得平和,我們服用了也就不會出現上火的情況了哦。

    黃芪的禁忌人群

    對於黃芪這樣的中藥材來說,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去服用的了,我們在吃黃芪的時候也存在一定的禁忌人群哦,首先對於身體容易發熱的人群來說,黃芪就是不太時候去服用的了,反而是會導致問題更加嚴重的哦,而且對於經期的女性朋友們來說,黃芪同樣是不太時候服用的了哦。 黃芪的功效 我們服用黃芪的好處還是比較多的哦,特別是可以幫助我們增強身體的免疫力了,同時還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提高身體素質,起到改善新陳代謝的作用,是我們在生活中可以堅持去服用的一種中藥材了哦,對於我們的健康是很有好處和意義的。

    上面介紹的就是有關黃芪的情況了,可以發現我們服用黃芪這樣的中藥材,還是很有好處的,可以很好的增強我們的身體素質哦,不過我們在服用黃芪的時候也存在一定的禁忌,特別是要注意服用黃芪的方法,這樣才可以更好的避免出現上火的情況,影響我們健康哦。

  • 11 # 綜合內科張醫生

    黃芪,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可用於補脾健胃、補肺益氣、固表止汗等,也是人體氣虛必用的一味補氣藥,尤其適合氣虛脾溼型的人;

    從季節來說,正常人最好春天不要食用黃芪,因為春季人們易受外邪入侵,而黃芪是固表之藥,藥效會將病邪裹在體內,難以釋放,於己不利。

    如果服用黃芪,最好能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配伍其它藥物,陰虛患者使用黃芪,可以配伍養陰藥使用,如生地、熟地、麥冬、玉竹等;溼熱患者可以配伍清利溼熱藥,如黃連、黃芩等;熱毒熾盛的患者則可配伍清熱解毒藥,如黃連、梔子等。

    食用禁忌

    1、高熱、便秘實熱證者忌用,陰虛有熱者宜慎用。

    2、黃芪分為兩種:一種是生黃芪走表,用於表虛自汗及氣虛易感冒者。二是炙黃芪(炮製)用於健脾胃、補肺、補氣血。

    認識黃芪,合理應用,避免出現上火症狀!

  • 12 # 三七8113

    如何吃黃芪才不會上火?

    黃芪飲片近幾年比較暢銷,很多人都用黃芪泡水喝,認為有無病強身,有病治病的功效,並且無副作用,適合任何人服用。這種片面的認識往往會造成不良的後果,有損健康。現就黃芪的功能主治以及用藥禁忌略作簡述,供大家參考。

    中藥有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四氣),是以這四種藥性對治疾病的,對治的基本原則就是寒則溫之,熱則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黃芪味甘性溫,為補氣昇陽藥,為補虛藥,生用益氣固表,用於衛氣不固的自汗,並能治療虛性的風水水腫。炙用補氣昇陽,用治脾肺氣虛的中氣下陷證,還有益氣養血,益氣攝血,益氣行滯,益氣生津的功效。從以上黃芪的功能主治,我們得知,黃芪是溫性的補氣藥,所對治的是脾肺氣虛或中氣下陷證,以及氣虛血虧證。以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治法原則來看,黃芪只適合氣血虛虧證,並非是人人皆宜的保健品。

    黃芪性質溫升,可以助火,又能補氣固表,這些功效是柄雙刃劍,對氣血虛虧,表衛不固,肢寒畏冷是良藥,但對外有表邪,內有積滯,氣實胸滿,陽盛陰虛,上熱下寒,肝旺多怒卻有不良副作用。如單味使用,會出現咽喉腫痛,眼晴充血,流鼻血,低熱盜汗的症狀。那麼,如何服用黃芪才不會上火呢?首先,應對證用藥,如本身有氣血虧虛證,服用黃芪是不會上火的。如若身體健康,氣血充足,也就無需服用黃芪。如若有陰虛盜汗症狀,可用黃芪配伍生地,熟地,黃柏同用,不可單味使用。兌而言之,只要把握住黃芪的對證功效以及使用禁忌,是不會上火的。

  • 13 # 女王朱瓊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歡用黃芪泡水喝,每天喝點它對身體免疫力的提高還是有幫助的,因為黃芪是非常珍貴的藥材,尤其是那種野生的黃芪營養價值會更高,但是有的人為什麼喝它會出現上火,臉上長痘、便秘呢,其實這和它的喝法有關係,那麼黃芪怎麼喝才不會上火?

    喝黃芪容易上火嗎?

    黃芪本身就是一種非常溫補的藥材,服用對身體保健是有好處的,而且黃芪具有很強的利尿消腫的作用,但畢竟它是一種藥材,肯定是不能多吃的,服用過多的話會出現身體一些不適症狀,比如會出現口乾舌燥,上火煩躁,還會引起口腔潰瘍等,有的人吃多了黃芪還加重了腎臟的負擔。

    黃芪怎麼吃不會上火?

    1、黃芪搭配當歸

    黃芪最好是不要單獨來服用的,最好是需要搭配其他的藥材這樣吃才不會上火。可以搭配當歸這樣的藥材來喝,當歸本身也是婦科的一大聖藥的,這樣的搭配對於婦女的補充氣血是非常有幫助的,能減少氣血不足的問題。

    2、黃芪搭配紅棗

    女人氣血不足的時候就可以服用紅棗這樣的食材,黃芪搭配紅棗能減少氣血不足問題,而且還能改善身體氣虛問題,對於一些身體稍微弱的人是有幫助的。

    3、黃芪搭配人參

    人參可以說是非常大補的食材,黃芪如果搭配人參的話對於補氣是非常有好處的,而且人參對於大補充元氣的作用,黃芪正好也能補充元氣,特別是對於大病初癒需要補充元氣的人來說是非常有好處的。

  • 14 # 大賢良醫

    黃芪甘溫純陽,一般長期吃容易上火,一般採取配伍其他藥物的方式中和其陽性,保留其藥效,但配伍之後會有不同主要功效的表現,介紹幾種配伍,供大家選擇:

    黃芪與不同藥物配伍,會發揮不同的功效:

    1、 升麻、柴胡 。 主治:脾虛中氣下陷導致的經常性腹瀉,脫肛,胃下垂等;

    2、山藥 。主治:氣虛脾弱導致的食少便溏,乏力等;

    3、白朮、防風。 主治經常自汗容易感冒的,表虛證患者;

    4、茯苓。主治:氣虛水腫,尿少的患者;

    5、穿山甲、皂角刺。主治:癰瘡腫毒,成膿排出不暢者;

    6、當歸。主治:氣血不足,血虛發熱的患者;

    7、桂枝。主治:氣血不足導致的肌肉麻木、酸脹等症;

    8、川芎、地龍。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的中風病人;

    9、附子。主治:用於陽氣虛弱者,功效顯著。

    一般配伍寒涼藥物,可減輕黃芪的陽性,但配伍之後,兩種藥物相互作用,會減弱一部分療效,增強一部分療效,所以大家應用的時候,建議根據自己的症狀,進行搭配,以達到,改善身體狀況,保健的目的。

  • 15 # 養生的智慧

    說通俗易懂些

    補黃芪就好比給水管加壓,氣上來了就有勁。但是,水管裡面有東西堵住了就會爆裂開來這叫上火。

    真中醫不光要會如何加壓(補黃芪),而且要學會處理應急事件(清除管道垃圾)。

    就這樣!

  • 16 # 金匱真言

    黃芪是一味常用的補氣藥,補氣的作用非常好。黃芪性溫,味甘,溫性就容易產熱,積累在體內就會“上火”。而且黃芪可以提升人體內的氣,氣往上走也會引起“上火”。很多氣虛的人,單獨吃黃芪就會出現“上火”,口苦、咽乾、口渴,甚至心煩失眠,口腔潰瘍。

    怎麼服用黃芪才不會“上火”呢?需要合理的搭配,這一點我們可以參考古人應用黃芪的經驗。在補中益氣湯中,黃芪搭配了炙甘草、當歸等藥物,這麼補氣才不容易“上火”。炙甘草可以將氣“封存”在脾胃內,緩和黃芪補氣的力量,同時使黃芪補氣的時間延長,使藥力緩慢發揮。

    黃芪、配伍當歸就是當歸補血湯,黃芪是補氣的佳品,當歸是養血的首選,兩者一個走氣,一個入血,是補益氣血的良好選擇。有了充足的血液,補進去的氣就會有所依附,不至於上升的很厲害。而且血液有滋潤、濡養的作用,使氣不至於太過溫燥。

    張錫純也喜歡運用黃芪,為了使黃芪不至於燥熱,因此他用等量的知母搭配黃芪,這一用藥方式,體現在他的升陷湯之中。升陷湯治療大氣下陷,但是應用黃芪怕生熱,於是配伍知母,預防黃芪生熱。知母性柔潤,可以滋潤乾燥,而且知母性寒,寒則能清熱,防止黃芪生熱。

    因此黃芪補氣雖好,大量或長期服用如果有上火的情況,並不是一件壞事,而是配伍不當。同樣說明氣得到了補充,但是沒有被很好利用。

  • 17 # 石詩史事

    黃芪的藥用歷史十分悠久,早在《神農本草經》上就有黃芪的記載,“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現代人更是把黃芪看作"補氣聖藥",經常用黃芪泡水喝。但是黃芪吃多了,就容易上火,那麼為什麼吃黃芪會上火?如何吃黃芪才不會上火呢?

    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肺經和脾經。黃芪的功效有很多,主要是益氣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託毒生肌。主治內傷勞倦,脾虛洩瀉,肺虛咳嗽,脫肛,子宮下垂,吐血,便血,崩漏,自汗,盜汗,水腫,血痺,癰疽難潰或久潰不斂,及一切氣虛血虧之證

    黃芪雖好,但中醫講的是辨證論治,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使用黃芪。有文獻記載,蘇軾就是誤服了黃芪,離奇去世的。清代醫家陸以湉的《冷廬醫話·慎藥》中記載了蘇軾以前被貶居海南,後來宋徽宗繼位,大赦天下,蘇軾奉旨復任朝奉郎。

    在北歸途中,天氣酷暑,蘇軾久在海外,覺舟中熱不可堪,夜間露坐,冷飲過度,中夜腹瀉暴下,至次日清晨疲憊倦怠,自忖暴下傷氣,於是吩咐下人煮黃芪粥而食,才感覺好了一些,過度,中夜腹瀉暴下,至次日清晨疲憊倦怠,自忖暴下傷氣,於是吩咐下人煮黃芪粥而食,稍覺舒適。又逢米元章約明日為宴,宴後瘴毒大作,暴下不止。又加胸膈作脹,不欲飲食,夜不能寐。七十一日從儀真出發,十四日疾稍增,十五日熱毒轉甚,之前所服諸藥悉數停用,改以參苓瀹湯,不料病情更重,氣息微弱而不安枕蓆。在與其友錢濟明的書信中他說:“某一夜發熱不可言,齒間出血如蚯蚓者無數,迨曉乃止。困憊之甚。細察病狀,專是熱毒根源不淺,當用清涼藥,已令用人參、茯苓、麥門冬三味煮濃汁,渴即少啜之,餘藥皆罷也。”服藥至七月二十一日竟有生意,二十五日疾革,二十七日上燥下寒,氣不能支,二十八日竟然薨逝。

    陸以湉認為暑氣傷身,吃了冷飲,不宜服用黃芪,如果誤服黃芪,會出現胸脹熱癰,牙齒出血的現象,根據陸以湉的推斷,蘇軾就是誤用妄補黃芪,導致病重不能治。正如陸以湉所云:“士大夫不知醫,遇疾每為俗工所誤。又有善談醫事,研究不精,孟浪服藥以自誤。如蘇文忠公事,可惋嘆焉!”

    黃芪作為溫補藥,不當使用黃芪,就容易出現上火的徵象,一般會出現口乾、牙齒出血、咽痛、口腔潰瘍,更有甚者會有失眠、心煩的現象。

    那麼,如何服用黃芪,才會不上火呢?

    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辨證論治,不要看到用黃芪的好處,就隨意自行使用黃芪,可以找醫生看了,遵醫囑用藥。只有證型對了,並不是中藥沒有不良反應,用錯藥也有不良反應,應引起重視。對於表實邪盛,氣滯溼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的人,應該慎服黃芪。

    二、黃芪屬於溫熱性質的藥物,可以適當搭配涼性藥物,讓黃芪的藥性變得平和一些,這樣服用黃芪後,就不那麼容易上火。比如說可以搭配金銀花、蒲公英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萬元能買什麼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