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唐大寶家庭教育
-
2 # 春泥945
一、上輔導班是家長和孩子的事情,咱們要是不願意就可以不上。現在孩子的教育比較繁雜,條件也行對於優越。但是上輔導班漸漸成為一種趨向,家長們覺得自己孩子不上就落後了。實際上,我們完全沒有必要跟風。孩子的成績不可能都是滿分或者令人滿意,但是作為家長要有明斷是非的能力,不能看孩子考得差一點就要報班。
二、社會風氣是大部分孩子都在上,原因是家長在逃避教育責任。這種觀點可能會引起家長的不滿,因為家長覺得我是站在老師的角度。實際上孩子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基礎差、行為習慣差、學習習慣差、沒有榮譽感、家庭氛圍不好、學校教師管理差等等。我覺得這些原因中最關鍵的就是學習習慣、榮譽感和閱讀。下面排除學校的原因,就家庭原因分析。
就學習習慣而言,家長從小要注意有規律的生活、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陪伴孩子閱讀、教會孩子如何計劃時間等等;
就榮譽感而言,家長應該從小給孩子自己發揮的空間和獨立完成遊戲以及作業等的要求並予以表揚,這樣孩子們就會把自己完成事情和完成事情以後得到肯定的榮譽感,上學以後才會在乎在班級的表現,才會在乎榮譽。沒有榮譽感,任何刺激和鼓勵在孩子面前都是蒼白無力的。
就閱讀而言,不僅能增加孩子的資訊量、擴大知識面,還能讓孩子形成讀書是他最應該做的事情,而且是收穫最大的事情。也是有利於提高成績的。這樣的習慣養成以後,學習對於他來說便是一種樂趣。
如果這些好的習慣和氛圍都沒有的話,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這樣再多的補習也是無濟於事的。如果這些都能做到或者是大部分做到,那麼孩子可能就不需要去補習班了。
孩子上不上補習班,實際上是次要的。關鍵在於上面分析的原因要紮紮實實認真從小開始培養,長大才能省心。即使上輔導班,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和孩子共同商定來決定。這樣,在自願的情況下,孩子才才能真正得到收穫!
-
3 # yl隨心所欲
提前教育,別說高中,想上個好初中都是一堆稽核,稽核什麼,平時表現,班幹部,得獎情況,一半學生上不了高中,家長能怎麼辦
-
4 # 小清新09190813
我們早晨八點到十點兩個小時家教,其他時間都是自己自主學習,練字!每週三四五晚上六點到八點打籃球,其他時間游泳,偶爾出去玩一次,吃一次,暑假就這樣,還有二十二天開學了!
-
5 # 堅定的錫兵6
我認為家長們上輔導班主要的原因是來自於內心的焦慮。有個名詞叫劇場效應,要是在一個劇場裡有一些人站起來看,最後會導致大多數人站前來。上輔導班也是,一些人搶跑了,一堆人都跟著跑了起來。要不然落下來怎麼辦?其實這個觀點是錯的,你搶跑也不一定跑得遠,跑得快。
試想一下,一個上課都學不好的學生,到了輔導班就學好了?如果你這樣認為,道理是什麼?大多數情況下是家長花錢買心裡安慰,孩子懂事去上輔導班不給父母添堵,上課效果呢?
如果一個肯學的孩子,上課沒聽懂,下課了必須上輔導班才能弄懂知識點嗎?不需要吧?英語語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也就數理化會有不懂的,真正肯學的孩子,不會鑽研下多思考解出來嗎?要知道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全靠別人喂,不可能解複雜的題。為什麼學霸不是培訓班能培訓出來的,就是培訓班教不出獨立思考的能力。
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現在培訓班完全就是一門生意,老師主要的職責就是留存率,剩下的自己想吧。
家長們記住孩子的成績只是表象,不是學習好就是成績好,決定成績的是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他們在學習上投入的時間、精力,以及意志力。如果成績不好要從這四點分析哪裡有欠缺,而不是送到輔導班。還有獨立思考真的非常重要,到了高中你就明白了,不過那時明白怕是晚了。
肯定有家長說我家孩子上了輔導班成績提升了你怎麼說?我要說的是那是在輔導班背題了,背瞭解題方法,我知道新東方還有考試押題,別的輔導班估計也有,你要是覺得賺大了,我也無話可說。我的觀點是背題就是害自己,終有一日你會明白的。
-
6 # 鳳凰馨悅讀
孩子在成長中不僅包括身體成長,更主要的是他的語言、精神、氣質、思想等各方面的提高和發展。因而現在有許多孩子利用暑假補充知識無可厚非,只要安排得當,還是利大於弊的。暑假如何安排孩子學習,給出些建議:
1、讓孩子獨立完成暑假作業。
假期重在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孩子做完作業,不是由家長“把關”檢查作業正確與否,而是從旁給予對孩子進行獨立思考、自我判斷能力的正確指導,讓孩子學會收集、歸納和自我整理等的技能得到提升。
2、讓孩子在假期學會預習。
預習就是對要學的課本提前自學一個下,以便對書中內容有個初步的瞭解,也是培養自學能力的極好機會,從而能在開學時更好地學習。當然,家長應對孩子新課的預習加以督促和指導。
3、教會孩子學會及時複習。
每個人學到的新知識都需要及時進行復習,並且只要經過多次複習,才會在腦中形成永遠的記憶,最後才能真正為自己所用。
家長利用假期抽出時間陪孩子一起溫習,讓孩子感受複習帶給孩子的好處,只要孩子把複習獨立認真執行下去,便會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成績。
4、培養孩子廣泛的閱讀興趣
閱讀能闊寬孩子的視野,提升人生的境界,從而在困難面前,給予孩子無窮的前進力量。利用假期,有計劃閱讀歷史、經典名著,百科全書等,讓孩子以後成為一個有趣而且思維開闊的人。
-
7 # 寶媽育兒攻略
很多父母也想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假期可以痛痛快快的玩,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一,攀比嚴重,大家都在拼命學,你不學就要落後,別人去好大學,你只能去一般的大學。現實逼得家長不得不讓孩子每天上輔導班。
這就是電影院效應,前面的觀眾站起來了,你後排必須站起來,否則就看不到螢幕。
二,家長沒空陪孩子,學生有雙休,有節假日,寒暑假,但是家長不放假呀。把孩子單獨留在家,一是擔心安全問題,二是擔心孩子痴迷電子產品。權衡之下,只能把孩子送到輔導班,把寒暑假過成第三個學期;
但是上輔導班作用卻不大,投資大,收益小。很多高考狀元等學霸公開表示,從沒上過輔導班。輔導班花費時間多,價格又很貴,但是效果卻不一定好,真正的學霸從來不是靠補習出來的,而是擁有超強的自學能力,能自己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所以,家長不如減少一些輔導班,多花費些功夫幫孩子分析下他的優點和缺點,制定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計劃。
-
8 # 亮晶晶的貝殼
時代在變,觀念卻根深蒂固,怎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呢?想多了。
一、現在的社會已經發生改變以前的孩子假期沒有人管,只能自己找小夥伴玩,可以爬樹摘野果子,可以結伴去河邊游泳,可以抓知了、玩螳螂,可以隨意串門……由於沒有大人監管,所以漫無目的地享受假期。
現在的孩子,放假前學校就教育學生防火、防拐騙、防電等安全方面的教育,家長都要上班,社會競爭越來越強了,家庭經濟能力較之以前也有所提高,社會的教育服務機構也越來越多。為了不讓孩子浪費時間,去機構有人管理,還能增長能力,所以現在的確是很多孩子被安排進假期班學習。
社會變化,給現在的家庭提供了可能,報班成為大家的選擇。
二、家庭結構讓選擇更個性化二胎政策也是近三年的事情,之前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結構,這就讓家長的重心放在一個孩子身上,在經濟能力上也相對以前輕鬆,所以對孩子的成長髮展就更有個性化了。比如讓孩子更健康,可以參加體育運動興趣班,培養藝術氣質的可以報樂器、舞蹈、繪畫等。還可以參加傳統文化夏令營、軍事訓練基地、暢遊走天下夏令營等,讓每一次的選擇都豐富多彩。
以前的孩子沒有家長的指導,現在孩子的教育加入了家庭的因素,應該說教育進步了
現在的孩子也更有個性了,琴棋書畫信手拈來,舞臺展示落落大方,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三、社會競爭激烈每年暑假的中考、高考大家都有目共睹的,正如達爾文進化論那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機制,讓學生更有壓力和緊迫感。不怕同桌是學霸,就怕學霸放暑假,放假還不努力學習,就有可能被拋開隊伍,拉開距離。
以前買東西要跑出去,現在手機點一下就會送到家裡來,這飛速發展,說變就變,連全民上網課都已經實現了,大家怎麼不著急孩子的學業呢?送孩子上輔導班也成為解決家長焦慮的一種選擇。
四、孩子的世界也改變了以前的孩子的活動,和現在的已經不同了。看看現在的00後,職業都在變,直播、自媒體、電商、社群服務、人工智慧等,有些老職業消失了,新職業新起了,不知道還會有什麼職業會取代傳統職業。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沒有自己的空間,那是杞人憂天,恰恰相反,他們進入21世紀的新領域,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網路購物、點餐、配送等智慧服務,連紙幣的使用都被代替,又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們應該著眼未來。
未來的社會,屬於後浪,他們是時代的象徵,也是時代的主人。
-
9 # 果實累累
現在很多孩子都報輔導班了,有藝術類的,有文化類的,有些孩子還報了不止一個輔導班。
看著孩子們沒有屬於自己的假期,沒有自己的空間,覺得她們也很可憐。但是,現在社會就是這麼個情況,輔導班就在那裡,你的孩子不去上,別人家的孩子就去上,你心裡肯定著急,別人家的孩子去學習了,我也不能讓自家孩子落下功課,於是,孩子也去上輔導班了。
先不管孩子上輔導班學到知識還是學不到知識,別人家的孩子去學習了,咱家的孩子也去學習這樣才不會被落下。
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家長們也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怕自己的孩子將來無法立足於社會,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有些孩子上藝術類的培訓機構,自己願意去學,比如,舞蹈班、繪畫班等等,家長應該大力支援;
但是,有些孩子並不願意學,而是家長逼迫著去學習的,希望這些孩子的家長能和孩子溝通溝通,聽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
10 # 月是故鄉明Kelly
家長要有定力,怎樣做才對自己的孩子好就怎麼做,不要人云亦云,別人上補習班,就一窩蜂跟著上補習班。再怎麼爭搶,家長也必須接受將來大多數孩子還是普通人的命運。不如靜下心來,找準孩子的特長,有的放矢的發展自己的優勢,展現出獨特的自己更能立足於社會!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前期過度透支孩子對他們的未來發展極為不利,會導致各種心理問題,健康問題,後勁不足……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家長要給孩子相對寬鬆的空間,不要因為自己眼光的狹隘害了孩子!
-
11 # 過河小卒
都是一句話害的: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社會的壓力轉嫁到成人身上,成人的壓力再轉嫁到孩子身上。所有的壓力到最後轉化成繁重的學業負擔,壓得孩子們喘不過氣來。
上課做作業,應付一次又一次的大小考試。已經讓孩子們不堪重負了。可是節假日禮拜天孩子們也不能清閒,家長們給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班。學科知識需要補。興趣藝術也不能落下。人家的孩子家長花了大價錢讓孩子報班。人家的孩子比咱們孩子已經領先一大步了,咱們哪怕砸鍋賣鐵,也不能讓自己的孩子比別的孩子差。盲目的攀比心理,最後都使得家長不顧自己孩子的興趣愛好,不顧自己孩子的學業基礎如何,全都趕到輔導班裡忍受煎熬和折磨。
孩子們失去了自己的假期,沒有了自己的空閒。在他們本該絢爛多姿的童年裡,沒有遊戲,沒有玩樂,沒有課外書,沒有友誼。只有書本,只有考試,只有從一個輔導班裡邊出來,再進另一個輔導班裡的經歷,只有才放下電子琴,就去拿畫筆,才放下畫筆,又拿起滑板的經歷。這樣的童年真太折磨孩子們! -
12 # 北方青鳥
一味地上輔導班,剝奪了孩子思考的時間,不利於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但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有的孩子某一科弱,能找到輔導好老師的話,對於提高成績確實有幫助,那就可以上的,不提倡跟風、隨大流。
-
13 # 家長幫
隨著中高考形勢的改革和調整,現在從小學到中學的家長有必要認識到常規的輔導班,已經解決不了孩子的學習能力提高的問題。不能一學就會,一考就錯。在知能教育釋出的2021年青少年學習形勢展望白皮書中指出,孩子真的需要提高的是自主學習能力,這包括學習習慣的糾正,學習方法的指引,學習專注力的薰陶,學習效率的訓練,學習興趣的栽培,以及備考能力的提高。
-
14 # 第13空間
——孩子們處在角逐“分數”的“馬拉松賽場”上,苦啊!
放學了,孩子放下書包,奶奶就催做數學作業。
孩子邊整理書包邊回答:“哦,哦…”,接著說:“我是一個機器人,你們按什麼按鈕我就做什麼。”頓了一下又說:“爺爺按音樂,我就彈鋼琴;爸爸按英語,我就唸單詞;媽媽按舞蹈,我就練放腰;有時你們都來按,我就啊、啊、啊、不知道該聽誰……”。這是一個真實的場景。這是從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孩子口裡逬出來的聲音。
為什麼會這樣呢?很明顯,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變虎,人家周圍的人都是報著各種課外班,自己不報成嗎?接著,又聽到了左鄰家孩子報了什麼,右舍家也報了什麼,等等來自左鄰右居,社群里弄的各種報班資訊。於是自己也急忙給孩子選擇各種專案去報班。
還有去了學校,因為孩子們入學前就有了社會班學習的基礎了,所以課堂上的教學進度很快,假如你要不報社會班去加強,那就只有學校考試不及格的好果子吃了。家長們發現了這個漏洞後,原來堅持不報班的孩子也都又紛紛補報了。
隨後又發現,現在的小學一年級的數學課,教育部的教學計劃是每週四節課。學校在落實計劃的過程中,一般根據教學實際,每節課再安排一節自習課,讓學生在校內就能及時地把當天學習的內容得到鞏固。可是大家沒有想到的是,在北京,就是那部頒計劃的四節課,還說這是嚴格落實部頒計劃。這樣孩子對數學這門課程,由於接觸少也或是其他什麼原因,產生了厭學情緒。家長們急了,就多方打聽彌補的方法。最後發現了各種課外練習書。於是《5.3天天練》、《黃岡數學》、《學而思數學》等等的課外輔導教材就買回家裡來了。這就苦了孩子了。放學後,家長們都堅持不讓孩子出去玩,快速把孩子收回家,開始了各種練習。
練習一個接一個,輔導班一天接一天。每天基本上都是,關掉檯燈合上書,就慌慌去睡覺。第二天叫床就是叫不起。勉強拉起來,孩子直到進校門的那一刻,還是矇凇著眼,懶洋洋的走進校園……,望著孩子那蹣跚的遠去的步履,幾次暗暗的落淚!
有些時候想:孩子好苦,取消點課外學習內容吧。可經過與左鄰右舍的同學之間一比較,那門也不能取啊。
長嘆!可憐的孩子,就這樣堅持吧!站在小溪中,那能不溼鞋啊!
瞭望13號
2019.9.25
-
15 # 高情商密碼
其次輔導班的投入和產出很多時候不成正比,花費了孩子大量的時間,父母大量的金錢,結果學習成績提高的並不理想。這就是被動學習帶來的影響,孩子不願意學,再好的老師也難教。有些父母本身也不瞭解輔導班到底有沒有用,看到別的家長報名了,自己也跟著報,深怕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少了些什麼。有一種盲目攀比跟風的心態。
最後在時間上,還是應該給孩子一些自由。所以時間都用來學習真的好嗎?孩子不是機器,也許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勞逸結合的學習才能帶來更好的效果。孩子在學習時都有一個峰值,超過了這個值,其實就沒什麼效果了,更多的是一種時間上的浪費。
-
16 # 大象爸爸張老師
關於上不上輔導班因人而異!我重點想說說”孩子自己的空間和假期”!
開啟這個魔盒,不可否認其中很多裝的是“電子遊戲,賴在床上,吃冰激凌,喝飲料!”好不容易看見兩本作業,還是極不情願裝進去的!充斥著電子鴉片的頹廢生活算是正常的嗎?
學習型社會是人類文明和進步的表現!學習和玩樂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兩者不是對立的,在大學我見過各省市過來的優等生,他們不是不玩,更不是不會玩,而是他們玩的東西你不會!人家不加你玩!
且不說諸多科學家和成功人士以研究,實驗為樂。單就賺錢過日子來說,也有為活著與為生活的區別!求學階段,學習就是我們每天的日子,如果你的目標僅僅是為了一口飯,那就繼續在抱怨中掙扎吧,如果你想擁有一片藍天,主動出擊吧,找尋全新的自我!便一時的辛苦又算的了什麼?
-
17 # 為娘要上進
現在的很多孩子每天都上輔導班,基本上沒有屬於自己的假期,沒有自己的空間,在我看來,這完全是教育競爭的結果。
在我身邊所接觸的這些孩子來看,上輔導班的,還是分了兩種人。
一種是成績優異、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孩子,這些孩子吸收能力特別厲害,一點就透,這就需要格外的進行思維方面的拓展,進行超前的培優。比如我們這一屆厲害的,小學四年級就跟著數學競賽團隊訓練,才初一就拿了國賽金牌,再不濟的,也是初一就開始備戰五大學科競賽,這些都是各種學有餘力的人,如果不給他們進行格外的培優,僅僅就學著學校裡面的那一點課程,真的是浪費天賦。
而另一種,是成績不怎麼樣,需要進行補差夯實基礎,這上各種輔導班是必然的。我見過有同學家長,自己幾個人合夥請了有著極為優秀教學經驗的補習老師,在家中給幾個孩子單獨上課。但是,從我所見過的個例來看,補差的,極少有因為補課,就成績提上來了。
所以,這上輔導班,也是因人而異。
對於優秀的孩子來說,上輔導班,能學習到更大的知識,可以跟同學們一起攻克難題,對他來說是一種樂趣,他根本就不感覺苦。
而對於成績差的孩子來說,這上輔導班,簡直是一種折磨,哪怕天天被逼著去了輔導班,也基本上是處於應付的狀態。想一想,學校裡面一週五天課,這一週五天課的基礎知識都搞不透徹,還指望週末的時候一節輔導課就搞透徹?
許多時候,是我們大人感覺孩子苦,是我以為你苦。
其實現在的孩子,對於這種壓力,已經是習以為常,週末大多數的孩子都在進輔導班,他不去,還有點異類。
只要孩子不明確的表示出對輔導班的厭惡,當然還是上著輔導班比較好。以我孩子為例,小學階段,只給他報了一個奧數,其它的課程一概沒報。一上初中,跟別的同學差距一下就出來了,特別是開始的兩個月,他上英語課完全是雲裡霧裡,一點也聽不懂,所以他也要求我給他報上輔導班。
一年時間過去了,他習慣了初中的學習方式,跟別人的英語差距,也一年的時間追趕上來了,他就讓我給他將課外的輔導班停了。用他的話說,課外的輔導班對他現在根本沒用,花錢又費時間,還不如學校老師教得好,我也聽從了他的意見,停了外面的輔導班。
所以,這上不上輔導班,有不有假期,有不有空間,是個見仁見智的事,因人而異,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
18 # 語文思維
我覺得這樣的孩子可憐,這樣的教育可悲!
人一生的成長,分為若干個階段,每個年齡階段有每個年齡階段的任務。
而兒童時期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時期,孩子們應該在自己的玩樂中去享受快樂,去完成自己的成長。
可是,現在的孩子在輔導班度過,他們就失去了這個年齡階段,應該有的成長的快樂土壤。
大家既然明白這個道理,家長也明白這個道理,為什麼大家還要紛紛把孩子送到輔導班去呢?1.社會競爭壓力太大。開始是成績差的要補,後來成績好的也補。我不知道,何日才是補課的盡頭?我的一個學生,週末的4個半天都被安排滿。我說,我們佈置的週末作業怎麼辦?家長告訴我,晚上做。
2.家長沒有時間管孩子。孩子在家無事可做,而家長一天又忙得不亦樂乎,沒有時間管理孩子,所以就把孩子放到了輔導班。安全又還能學到知識。
3.減少孩子玩手機的時間。手機的普及和網際網路的普及,幾乎每個孩子都擁有了手機。手機的誘惑是成人都難以抗拒的,自控力差的孩子又怎麼能抵擋手機的誘惑呢?而家長或者沒有時間監管、或者是監管不下來。把孩子放到輔導班,隔斷多少時間算多少時間。我上面舉那個把孩子的週末填得滿滿的例子,就是這個原因。
4.家長管不住孩子,或者不懂孩子的學習。有的家長的觀念不對,對自己的孩子嬌生慣養,結果自己管不下來了,就把孩子交給老師,獲得自己的清淨。有的是自己無法輔導孩子,認為把孩子交到輔導班,就把孩子的未來放進了保險箱。
以上的補課都是不正常的補課,不理智的補課!
哪些孩子適合上輔導班?1.處在某一個問題上卡殼了,透過課堂和自己的努力都無法解決的,這需要上輔導班找老師幫忙突破。
2.孩子各科成績都很優秀,學有餘力,為了孩子成人後生活豐富一點,就可以去上一點興趣班。
3.高中畢業參加高考,如果走的是藝體,專業課程是需要上培訓的。
如果不是有針對性地上輔導班,那麼會帶來哪些危害呢?我觀察我的學生,有以下3種危害:
1.把學習興趣學習熱情補掉了。
2.養成了不好的行為習慣.
3.養成依賴的心理,缺乏自主性。
所以,我再次呼籲:請各位家長理智地、有針對性地補課。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熱情和能力,才是造就孩子美好未來的根本措施。
-
19 # 暉雪琳源
現在的很多孩子每天都上輔導班,基本上沒有屬於自己的假期,沒有自己的空間,你怎麼看?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了前段時間給我觸動很大的一家事情。
暑假的時候,我大學同學從北京回來了,有天晚上來我家做客。我在小區門口接她,一起回家的路上,她說“這都幾點了,已經晚上7點多了,小區裡怎麼這麼多小孩兒在外面狂奔和喊叫?這個點,小孩們不是應該在練琴,練書法,練舞蹈一字開嗎?”
我當時就震驚了,她嫌棄我們這個小區晚上沒有洋溢著此起彼伏的琴聲。
她說在北京,媽媽們都是一個教育實踐專家,媽媽們一定是帶小孩上過補習班、去過英語角、陪練過鋼琴小提薩克斯、在籃球架下上過籃、在棒球場上揮過杆,在舞蹈教室看孩子練基本功········
所以,除了孩子,媽媽們在耳濡目染的歲月裡,也被薰陶成了語數外樣樣精通、音樂繪畫都看得懂的全能媽媽。
現在,關於明星親子類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多了,我們在其中也不難發現明星們的孩子一個個也都琴棋書畫、十項全能,比如黃磊的女兒多多、李湘的女兒王詩齡·····
所以,現在的很多孩子每天都上輔導班,基本上沒有屬於自己的假期,沒有自己的空間,這是可以理解的,想想那麼多優秀成功人士的孩子都一樣在努力在學習,那麼自己的孩子不是更應該學習和努力嘛!
-
20 # 普通的李老師
【李老師觀點】
現在很多孩子每天都上輔導班,基本沒有屬於自己的假期和空間,的確是大部分孩子所處的現狀,對此我感覺累的不止孩子,還有家長,這種情況也是被現實所迫,雖不正常但很常見。
孩子每天都上輔導班的原因:我從一個輔導班老師角度來看,大多數孩子每天都上輔導班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家長工作忙無暇輔導孩子作業
我們那裡每年的作業託管班招生都非常容易,一方面與口碑好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巨大市場需求所決定的。身邊大多數家長都有自己的工作,即使孩子放學後能下班,往往也有很多包括家務在內的事要做,無暇顧及孩子作業。而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孩子的作業在無人監督狀態下很難自主完成,所以家長就選擇把孩子送入輔導班,學校上課時間是週一至週五,所以孩子這五天都要上作業輔導班。
2.家長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很多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已經奔走於各類輔導班之間,上了小學之後,除了每天的作業託管班外,週六日還會按照家長要求去上各類藝術輔導班,不管是學舞蹈、聲樂、主持、模特、書法還是跆拳道、武術、珠心算、作文班等,總之幾乎每一個孩子週六日都閒不成。縱觀周圍的孩子們,一個個都有一技之長,自家孩子怎麼能落下?所以,家長們就會想盡辦法讓孩子選擇至少一個課外輔導班來上,有的甚至多達幾個,孩子的週末比平時還忙。
孩子每天上輔導班的後果:不能直接武斷地說孩子每天上輔導班是好還是不好,因為我見過太多同樣上輔導班和不上輔導班的孩子,相互間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但是這和是否上輔導班又沒有絕對的必然聯絡。
基本上每天都上輔導班的孩子得到的結果包括以下幾個。
1.親子關係佳,避免家長輔導作業時的雞飛狗跳
因為是在輔導班內完成作業,輔導工作也由班內的老師完成,家長每天只需要按時接孩子回家即可,基本上大多數孩子家長都是開開心心地把孩子接走,孩子回家時因為已完成當天作業這一項大任務,所以也非常開心。因此這種狀態下的親子關係是非常和諧的,當然也存在個別孩子寫作業磨蹭由怒火中的家長接走的情況。
2.孩子多才多藝,變得開朗自信
這種現象大多是選擇了那些孩子自身感興趣的輔導班才有的,如果家長能為孩子選擇一個他自身非常喜歡的課程,孩子就可以在學習中體驗到充分的成就感與自信心,整個人的個性也會變得更加開朗,綜合狀態越來越佳。這樣的輔導班就算累也是樂在其中。所以,家長在為孩子選輔導班時務必考慮到孩子的喜好,這直接決定他參加相當輔導班後的整體狀態。
3.影響正常學習,過早承受太多壓力
有些孩子對輔導班非常反感,特別是當其需要同時上幾個不同輔導班時,更容易出現身心俱疲的狀態,這樣的輔導班不但對其學習和成長不利,反而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正常休息,導致其得不到應有的休息和放鬆,心理壓力過大,進而對正常的校內學習帶來不良影響。我們那裡有個男孩很排斥籃球,但是他的媽媽覺得男孩子就該學學籃球,多多運動的同時還能長個頭,所以就各種威逼利誘讓他每天上籃球課,但一學期下來效果不堪入目。主要是他自身無感,所以訓練從不上心,而且動不動就和班裡的同學打架,半年下來收穫的籃球知識還沒有其他家長的投訴多。孩子自身也對媽媽的態度發生了改變,此後只要是他媽媽認為好的東西,他統統反對,性格也變得有些暴躁,但對媽媽之外的人卻不這樣。
【結束語】孩子是否需要每天都上輔導班不能由家長說了算,也應該適當考慮下孩子的意見,家長的職責是陪伴孩子一起在成長的道路上走,而不是直接決定孩子必須走哪條路。當孩子因上輔導班而完全沒了假期和空間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他們人生中的某些自由。
回覆列表
輔導班宜精不宜多。一定要找準自己上輔導班的目的再甄選,千萬不能盲從隨大流。
按考試成績把上輔導班的孩子分成三類:
一類是在校成績已經很突出的,沒錯,大家沒看錯,成績突出的孩子依舊有很多在校外補課,一部分孩子成績突出是靠輔導班補出來的,一部分孩子確實出類拔萃,但人外有人,還想繼續提升。這些孩子多半會滿足於成績帶給他們的榮耀,所以他們不會覺得上輔導班累,也瞭解自己學習上的弱項,會主動尋求合適的輔導班助其更上一層樓。因為有針對性,所以他們報的班也不會太多,更多的是自主學習,還是有時間自己安排的。
二類就是成績中等的,也是人數最多的,這些孩子就是補一補有點進步,不補就再退回去點,孩子累家長犯愁,可是想拜託這種困境又很難,孩子也不一定能說清自己哪行哪不行,這時候家長就得幫忙甄選了。太多了肯定不行,經濟上吃力,大人孩子也都太累,還容易貪多嚼不爛。孩子還是需要適當假期的。
三類就是孩子成績不好,也不太主動想學,家長著急,盲目報了很多課程,但是孩子可能壓根就不上道,上課也不認真聽,除了浪費時間根本談不上累不累,因為壓根就是出人不出力。這情況莫不如和孩子講明白別浪費時間了,設定點獎懲機制,把假期時間還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