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飯飯媽媽育兒

    我們有些時候在生活中會看到一些小孩子不太喜歡和爸爸媽媽睡,相反比較喜歡和自己的爺爺奶奶一起。看到這樣的情況,可能一些人就有些不太理解:明明爸爸媽媽是生他養他的人,為何孩子不願意和父母親近呢?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擔心過分和老人接觸是否會對孩子有影響。實際上這種事情是比較正常的,就像你上面所說到的鄰居小孩愛跟奶奶睡,不願跟媽媽睡到底對孩子有影響嗎?我們還是應該根據一些實際的情況來看。

    孩子和老人睡、父母睡本質沒有什麼區別

    其實就像我們所瞭解到的不管是奶奶還是媽媽都是孩子較為親近的人,可能在我們大部分人的想法之中總認為爸爸媽媽是孩子最為親密的存在,但實際上有些時候和爺爺奶奶相處較多,孩子在這樣的狀況之下也有可能和老人建立較為親密的依戀關係。所以對於孩子來說,不管是和老人睡還是和父母睡,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區別。當然我們這是從孩子的角度來出發,從孩子個人發展來看,就會有這些影響:

    1、和老人睡,孩子比較孝順

    正常情況下,如果和老人接觸比較多的話,實際上孩子會表現的特別孝順。因為老人不管做什麼事情,他們都和年輕人有一定的差距。在長時間相處之下,孩子也會懂得老人生活的模式,從而對他們更加的尊重、孝順理解他們的難處。

    孩子比較乖巧

    對於老人來說,教育孩子或許秉持著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觀念。除此之外,他們在生活中還會給孩子進行一定的科普,讓他們瞭解到如何變得懂事乖巧,當然在生活中也是這樣要求自家孫子的。長時間在老人的鞭策之下,孩子自然而然比較乖巧。

    2、和媽媽睡,親子關係融洽,更為自由

    現在大部分的年輕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基本上都秉持著讓孩子更加自由、健康、快樂的成長,所以不會對孩子過分的嚴厲,希望孩子可以自由的思考、探索。在和父母相處過程之中,孩子自然而然會養成這種獨立思考更為自由的狀態。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來其實從奶奶和媽媽不同角度來看,就會對孩子產生上面的兩種影響,當然除此之外一些負面的影響也必然存在,這就要看老人和媽媽是怎樣相處的。

    和老人、媽媽睡是否產生負面影響?

    老人是否背後說媽媽壞話?

    一部分的老人在和自己的孫子孫女相處的時候總是會刻意的去強調他們媽媽身上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小孩子在三歲以後才會存在一定的自我意識,他們會透過一定的方式去判斷,但是在這之前基本上都是別人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試想一下,如果父母長時間不和孩子相處,而老人又喜歡在孩子耳邊說這些話,必然會影響到他們對媽媽的看法,這時候也有可能和媽媽不親。

    親子關係是否出現裂痕

    如果孩子僅僅只是正常的和老人接觸,媽媽當然不必擔心,只是在這個過程之中需要考慮自己和孩子的關係是否出現了一定的裂痕?孩子在刻意的去逃避家庭、逃避父母,一旦有這樣的狀態必須進行糾正。

    孩子過分的追求奶奶甚至厭惡媽媽就需要考慮進行糾正

    1)多和孩子接觸

    孩子生下來必然是我們應該承擔養育的責任,即使是讓老人幫忙撫養我們也不應該減少和孩子接觸的頻率。特別是現在的孩子能接受到的資訊越來越多,一定要和孩子多多接觸對他們的成長髮育有一定的瞭解。一旦和孩子脫軌,那麼必然會出現更多的問題。

    2)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

    愛是最能給人溫暖的東西,作為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之中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發自內心的愛關懷,這種關愛會讓孩子變得更為溫暖陽光,同時也願意和父母接觸。

    所以就你上面所說的問題,我們還是應該從實際的情況考慮。如果僅僅只是適度的狀態,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孩子過度黏膩奶奶甚至逃避拒絕媽媽,這種負面影響就已經非常明顯了。

  • 2 # 綿羊媽媽

    孩子愛跟奶奶睡,不願意跟媽媽睡,去哪都愛跟著奶奶,說明孩子跟奶奶之間形成了不安全的依戀關係。

    我的朋友小倩的孩子就是特別依戀奶奶。2歲的女兒,因為她和老公都要上班,因此孩子白天都是由奶奶在照顧,斷奶之後孩子晚上也喜歡黏著奶奶跟奶奶睡。

    最近,孩子越發的喜歡黏著奶奶,對爸爸媽媽根本一點也不在意。穿衣服孩子只願意讓奶奶給她穿、餵飯只要奶奶給她喂、洗澡只願意讓奶奶給她洗……,在孩子的眼裡奶奶就是一切,爸爸媽媽的關心孩子一點也不接受和歡喜。

    一、孩子跟奶奶之間形成不安全依戀的原因:1、孩子跟奶奶接觸的時間長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都會有一個特定的依戀物件,這個物件的存在就是他們安全感的來源。而孩子的依戀物件一般是對孩子照顧時間比較多的人。孩子的生活起居主要由奶奶照顧,孩子的喜怒哀樂也是奶奶陪伴的多,那麼孩子就會依戀奶奶比較多,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跟奶奶親”,這就導致了孩子的安全感主要來源於奶奶。

    2、父母給予的陪伴少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的缺位,跟孩子接觸的時間比較少,大多是工作比較忙。但有些年輕的父母,是缺乏對孩子的責任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想做甩手掌櫃,不想費勁去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推脫給長輩照料。

    二、孩子喜歡黏著奶奶,喜歡跟奶奶睡會有什麼影響?好的影響:

    1、父母會覺得很輕鬆,免去了晚上照顧孩子的辛苦

    孩子不跟父母睡,可以保證父母的睡眠質量,可以讓他們在第二天精神充足去上班。

    2、形成比較好的生活作息習慣

    老人的生活作息相對比較規律,早睡早起,可以幫助孩子形成比較好的作息習慣。

    不好的影響:

    1、孩子會在心理上將奶奶作為保護傘,不利於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的進行

    孩子用奶奶做“保護傘”,拿奶奶做擋箭牌。不利於父母教育工作的展開。

    一般情況是老人容易溺愛孩子,會讓孩子因為驕縱而變得會蠻橫無理,還會讓寶寶不懂尊重長輩。要是一直處於溺愛中的孩子,一旦有一點點不順心,就更容易無法接受了,從而導致更多的叛逆。

    在很多原則性的問題面前,老人也會沒有原則地去寵愛孩子,久而久之對於寶寶的心理成長也會出現很多的問題,變得自私且缺乏獨立性。

    從利於孩子成長和後期教育以及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來看,孩子跟父母的接觸機會多一點會比較好,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相對奶奶媽媽陪伴的路程更長,也更能給孩子在成長過程提供必要的幫助。

    2、父母與孩子間的親子關係容易出現不和諧

    孩子過於依賴奶奶,對父母的教育的反抗,會讓親子關係出現不和諧,這會讓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很難展開。容易造成孩子與父母出於對抗狀態,產生不和諧的親子關係。

    不利於3、

    3、不利於老人的身體健康

    老人年紀大了,晚上照顧孩子會嚴重降低他們的睡眠質量,本身很多老人就不太容易有好的睡眠,如果孩子跟老人睡,老人會因為擔心孩子會不會踢被子等問題造成睡眠上的顧慮,更不容易好的睡眠質量。

    三、改善這種情況的建議:1、父母多給孩子更高質量的陪伴,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一個孩子的安全感形成的基礎,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無條件地滿足和接納他們。

    對低齡的孩子,媽媽無時無刻都在擔心孩子是否吃飽穿暖,是否生病,對孩子進行著細緻周到的照顧。所以,孩子會對他的直接養育人有著很強的心理依賴,這是孩子獲得安全感的根源。

    2、儘量自己帶孩子睡

    免去老人晚上照顧孩子造成的睡眠不足,保證老人的身體健康。

    自己帶孩子睡,有利於跟孩子間的溝通更方便。一般在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晚上睡前的時間是相對放鬆的,這時父母跟孩子可以很好地聊一聊,傾聽孩子的心聲,以便能及時瞭解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幫助孩子疏導不良情緒,幫助孩子形成對問題的正向思考,不讓孩子陷在困難和情緒中出不來。

    總結:

    也許客觀條件不太好,父母親自帶著孩子會有很多困難,但只要不是克服不了的困難,孩子跟著父母是最好的,我們可以請老人代為幫忙照顧孩子,但別忘了,父母才是孩子的直接養育人!

    這份對情感的相信是從好的親子關係中來的。所以要改變孩子的過度黏人,並不是要去嚴格要求他獨立,而是要不斷改善親子關係,讓孩子對關係足夠自信,他才能慢慢從過度黏人中走出來。

  • 3 # 墨仔媽媽育兒

    是有影響的,至少從母嬰依戀關係是否安全這個層面來看是有影響的。

    孩子和媽媽之間的依戀關係是天生的,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所有的寶寶自出生開始都是喜歡自己的媽媽的,但是後期的養育行為則有可能改變這個現狀。

    因為寶寶並不是只能和媽媽一個人建立情感連線,他可以同時和好幾個人建立情感連線,正常情況下是需要這樣的,但是如果寶寶只喜歡奶奶,而不喜歡媽媽,那則說明了一個問題:媽媽和孩子之間的依戀關係有可能是不安全的。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排斥媽媽的情況呢?

    1、孩子在成長最初期,也就是0-3歲的時候,沒有和媽媽生活在一起,很少見到媽媽,感受不到媽媽給自己的愛,而是由奶奶替代了媽媽這個角色。

    其實這種情況很常見,比如留守兒童,孩子生下來沒多久父母就去外地打工,爺爺奶奶負責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那麼自然孩子和老人的情感會更深刻,這個時候父母很突然的回來了,孩子的表現可能會是羞澀甚至是排斥,並不會像從小和媽媽長大的孩子一樣,撲向媽媽的懷抱。

    2、媽媽雖然一直在帶孩子,但是陪伴質量不高,比如總是玩手機、對寶寶的需求不迴應,哄睡這樣的事情一直都是由奶奶完成,孩子就不會喜歡和媽媽睡了。

    因為老人普遍在帶孩子這個事情上會更有耐心、更溫柔,如果媽媽總是不耐煩、甚至吼叫孩子,孩子對媽媽的信任感就會降低。

    這種情況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如果確認孩子和媽媽之間的母嬰依戀關係是不安全的,比如是迴避型和矛盾型的,那麼長遠來看會對孩子的心理發育造成不利的影響:

    1、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發育,比如形成迴避型的性格,不願意和人接觸社交

    2、容易讓孩子產生消極的情緒。

    所以,如果出現這種不和媽媽親近的情況,建議媽媽要加強和孩子的互動情感交流,沒有孩子天生不愛媽媽。

  • 4 # 孕嬰幫幫媽

    現在很多父母忙於工作,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帶。所以小區門口經常會看到很多老人領著孩子曬太陽。

    雖然把孩子交給老人帶能減輕父母的壓力,但是長期讓孩子跟著老人並不利於他們成長,還會影響彼此的感情。

    常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對家長和孩子而言有這幾個不好的影響。

    1、孩子和爸爸媽媽關係不親

    人的感情都是慢慢培養的,父母與孩子之間也是如此。孩子和誰相處的時間長,自然就更依賴他們。爺爺奶奶經常照顧孩子,孩子自然而然會對他們更加親近,和父母的關係則會比較疏遠,嚴重的甚至會有一種陌生感。

    2、孩子性格不健全

    老年人和年輕人的思想觀念以及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髮育。爺爺奶奶始終不能替代爸爸媽媽,孩子長期和爺爺奶奶生活,情感方面是缺失的,他們從爺爺奶奶身上感受到的愛和爸爸媽媽給予的愛是不同的。在長期缺愛的情況下,孩子的性格會受到影響。

    家長不論工作再忙,都要抽時間陪伴孩子,有條件的最好把他們帶在身邊。老人只能照顧孩子一時,孩子們最終還是要和爸爸媽媽一起成長生活。

  • 5 # 森林裡的百合

    鄰居小孩愛和奶奶睡,不願意跟媽媽睡,去哪都愛跟奶奶,對小孩有影響嗎?在我認為這種情況對小孩肯定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年紀小還愛跟奶奶睡的原因,就是因為父母不在家,父母出去工作。為了減輕自己的壓力,就把孩子拿給自己的父母帶,也就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那麼父母長期不在,對孩子的陪伴很少,對孩子的愛也就很少,孩子可能會不認父母,讓孩子缺少愛。對父母來說,對孩子來說都是有一定影響的,可能在孩子眼裡覺得奶奶是最親的人,奶奶的愛勝過父母。孩子就比較偏向於愛奶奶,可能跟父母關係就不會太融洽,導致孩子沒有把父母看在眼裡,而父母肯定也會因為這件事情我感到傷心,感到自責,對父母來說可能想去討好孩子,讓孩子也喜歡喜歡自己,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是最好的,那麼在同時父母要想辦法討孩子喜歡,孩子也可能會遠離父母,當孩子長大以後,在家就可能會發生很多矛盾,父母是不能解決的,導致一個家庭可能會吵吵鬧鬧,長大後父母可能會管不住孩子,孩子就任性,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而奶奶呢?也是比較偏向於寵愛孩子的,可能就會導致孩子沒有學好,長大後看不起人,在道德和品德,素質上面會出現一點小問題。

    對孩子來說問題是很大的,因為一旦他的素質,品德,道德不好,可能就會導致他的誠信比較差,在社會上社交能力不大好,找工作可能找不了,在學校也是比較任性的,就是因為小時候父母沒有和孩子融洽,那麼本來這個孩子就缺少了父母親的愛,到了初中,高中,孩子有什麼事也不會和父母分享,只會埋在骨裡。這對孩子來說是有很大影響的。

    所以我想說的是,每個父母都要陪好自己的孩子,不管工作有多累有多辛苦,都要抽時間好好陪自己的孩子,讓孩子體驗父母的愛,讓孩子知道這個家是多麼的溫暖溫馨。

  • 6 # pingfanrensheng12345

    大概是從小奶奶帶大的,從小跟習慣了,現在很多這樣的都是這樣的情況,父母生下來就交給爺爺奶奶來帶,長大了應該會好一些。

  • 7 # 微涼的夏

    我女兒在六個月的時候給我婆婆帶,然後我出去上班,在我女兒一歲兩個月的時候我又懷孕了,然後我就回來照顧女兒和養胎!我回來才發現我女兒不認我,怕我,那時我才明白,孩子需要陪伴,等老二生下來後我就自己在家和婆婆帶兩個孩子!等老二一歲多戒奶時給他奶奶睡了一個星期,然後就再也不黏我了!老大我沒怎麼帶,孩子不黏我我可以理解,都是老二是我自己一個人帶的,但是一歲多的時候也不要我!我脾氣不好,但是我婆婆脾氣也好不到哪裡去!就我公公脾氣好,對孩子有耐心!要是說我完全對孩子不管不問孩子不黏我我能理解,但是我帶孩子孩子還是不黏我我也很無奈!我對孩子的要求基本都是有求必應

  • 8 # 嘻嘻啊啊

    一個人在睡眠中是最放鬆的,感到安全才能安穩踏實地睡著。可是因為長期都是奶奶帶她,現在剛回到你身邊,她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和建立與生母的情感聯絡。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因為媽媽陪孩子的時間太短,而平時都是奶奶帶,所以和奶奶的關係更好。

    對於必須由長輩帶孩子的家庭裡,如何避免親子間的感情疏離?

    首先,關鍵在於照料者如何看待孩子的父母。當小孩會問起照料者去哪裡呢,如果是正面、積極的照料者,會在和小孩的對話中,說爸爸媽媽要出去賺錢養家,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父母光輝的形象。

    其次,父母可以每天固定一個時間與孩子聯絡,例如打電話說說今天發生的事情。利用一個固定的時間帶孩子出去玩,這也是增進感情的一種方法。總之要讓小孩感受到父母是真真實實愛著自己的,讓孩子明白父母出去了也會回來的,同時,父母對孩子的愛也要用言語表達出來。

    建議:媽媽再忙,在寶寶三歲之前一定要陪寶寶睡覺,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讓寶寶感受到母愛,增進和寶寶之間的感情。經常陪伴寶寶,和寶寶玩耍,交流,可以增進和寶寶之間的感情,而且也能讓寶寶對媽媽產生依賴,更加的愛媽媽,親近媽媽。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學漢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 9 # 慧說育兒

    鄰居小孩跟奶奶睡,不願意跟媽媽睡,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畢竟奶奶帶孩子比較多,媽媽要上班帶的比較少,換誰都是跟自己接觸多的人比較親近的。

    那麼,這種情況對小孩有影響嗎?

    基本上對小孩是沒影響的,只要奶奶不在小孩面前數落媽媽的事情,孩子的心理就不會對媽媽有偏見的。很多孩子雖然晚上不跟媽媽睡,但是平時是非常喜歡媽媽陪著玩的,也是渴望媽媽能夠多陪陪自己。

    我大女兒小時候也是奶奶幫忙帶的,她晚上也喜歡跟著奶奶睡,那時候她長期跟奶奶在農村生活,很少在我身邊的,偶爾回家看到我的時候也是很靦腆的,當時我就想,這孩子看來是跟我不親的了。但後來孩子回來上學了,她和奶奶的接觸少了,對我的態度就改變了,現在都初中了還喜歡在我房間蹭睡。當然,奶奶如果來家裡,她還是要找奶奶跟她一起睡的。

    所以,我覺得題主說的這個情況是非常正常的,同時也不會對孩子造成什麼不良影響的,不用擔心。因為孩子的生長過程中會對長期照顧她的那個人產生依賴性的,等孩子長大了就能緩解。

  • 10 # 豆小米媽媽說

    為什麼小孩喜歡跟奶奶睡,不願跟媽媽呢?去哪都愛跟奶奶,像奶奶的跟班

    想必孩子的長期照料人是孩子的奶奶,而非媽媽。

    我們小區也有這樣的孩子,奶奶說孩子一出生從醫院回來,孩子媽媽就讓孩子跟奶奶睡,說孩子睡媽媽身邊影響她的休息,不利於坐月子。於是小孩從出生就是和奶奶在一起,奶奶長期照顧孩子。媽媽產假休完就去上班了,孩子就一直奶奶管,吃穿玩樂,陪寶寶閱讀繪本,晚上講故事,都是奶奶的事情。

    孩子的媽媽下班玩手機,晚上孩子拿繪本找媽媽,媽媽說去找奶奶去,久而久之,孩子依賴的人就是奶奶,對媽媽就是一個稱呼,是生寶寶的人,而從未養,所以孩子和媽媽的親子連結就比較少。

    如題主所說的,孩子一直跟奶奶,就是孩子和媽媽的親子連結比較少。一般情況下,孩子出生到三歲前,最親密的人應該是媽媽,但是如果媽媽是缺席的,那孩子會把這種情感轉移到長期照顧自己的人身上。

    因此,孩子長期和奶奶睡,孩子就特別依賴奶奶,媽媽想要孩子跟自己睡,孩子都不願意,因為在孩子心裡,奶奶才是那個最值得依賴的人,和媽媽的感情比起來,奶奶更親一些。

    對小孩有影響嗎?

    孩子的親子連結已經形成,媽媽想要走進孩子的生活不是不行,而是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彌補自己和孩子的空缺那幾年。

    媽媽需要更多的耐心,多關心孩子,多接觸孩子,帶孩子出去玩,給孩子講好玩的故事,陪孩子去護外,瞭解孩子的喜好,多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慢慢接受媽媽,喜歡媽媽。

    親子感情需要慢慢培養,畢竟血濃於水,媽媽給孩子的愛和奶奶的愛是不一樣的,媽媽別灰心,多和孩子親密接觸,多給自己和孩子留點時間,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母子感情會逐漸升溫。

  • 11 # 雙子說

    對小孩沒什麼不好的影響,倒是孩子爸媽比較受影響吧。

    ①孩子跟老人親,說明父母的缺位。

    小孩兒一般跟兩種人比較親近,一種是生他的父母,另一種是對他最好的人。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血緣親情是天生的,一般沒有孩子不喜歡爸媽的。如果有,那就說明父母在自己的角色和職責上出了問題,導致孩子產生一種認識:我不是很喜歡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他們不能給我快樂或者幸福感。

    孩子和奶奶更親,一方面說明奶奶對孫子真心實意,孩子在老人家身上有割捨不了的親情和依賴,這種感情甚至已經超出了對父母的;另一方面說明父母為孩子付出的太少了,缺少包容和陪伴。

    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他雖然不會表達,但內心深處有自己的一把小尺子,誰對他真心實意,誰對他虛心敷衍,他都有所比較。如果孩子和自己不親了,當爸媽的就得趕緊反思一下是不是哪裡做的不到位了。

    ②父母在孩子心裡的分量不夠,會引發一系列問題。

    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和分量是靠在他小時候的養育過程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這個可不是天生就擁有的。一般孩子打小不和爸媽親近的,十有八九長大以後和不願意和父母溝通,遇到某些問題,更容易和父母站在對立面上難以化解。相反,他更願意和奶奶傾訴心事,對奶奶說的話更能聽得進去。

    對孩子而言,父愛如山,母愛似水,是最珍重的,別人給的愛再多再深,都不能取而代之。

    奶奶的愛給孩子年幼的心理不少安慰和安全感,幾乎是孩子全部所需。現在還看不出什麼,因為小孩兒在這個階段需求也少,但是等他長大一點就不一樣了,他開始有更多的需求,也開始和別人比較,他對父母的要求也會水漲船高。父母必須給孩子足夠的愛。

    但不是說,我們可以等到哪一天或者他幾歲的時候再去多付出就可以,這是不行的,先不說你不知道孩子哪一天突然長大了,光是這種“待價而沽”的愛就已經傷了孩子的心了。他需要陪伴,從一而終的陪伴。

    愛他,陪伴他,珍重他,不要等到孩子離你越來越遠了才採取行動,那就只剩後悔了。

  • 12 # 菲姐育兒園

    只跟著奶奶不親媽媽,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姨媽家表嫂就跟奶奶長大,這種影響在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開始相親時,姨媽對這位表嫂非常滿意,覺得她挑選一些軟的食物,是善解人意照顧婆婆的口胃,做事穩重大方。

    結婚以後才知道,表嫂其實從小和奶奶長大,只吃一些軟爛的食物,根本就不吃那些脆生的東西。做事穩重也是學奶奶緩慢的作風,表嫂的脾氣還是比較火爆的。

    如果說一些生活習慣都是小問題,那表嫂的可怕,是從有了孩子以後才表現出來的。

    生了大寶以後,表嫂理所當然甩鍋給姨媽帶孩子。因為她覺得孩子就應該和奶奶長大。二人世界沒過多久,又有了二寶,當然這也是給奶奶生的。

    表嫂的理所當然,讓姨媽苦不堪言。懷第三胎的時候,姨媽崩潰地說:我年紀大了,實在是忙不過來,這個孩子你們生了自己帶吧。

    三個孩子的日子,每天都是雞飛狗跳的。說是自己帶孩子,可表嫂根本不知道怎樣和孩子相處。 喜歡的時候,含在口裡怕化了,百般寵愛,惱火的時候,就大吼大罵,有時候自己跟著一起哭。

    好不容易孩子們長大了,姨媽帶大的孫子孫女,各自婚嫁後和表嫂的關係,可以說是相敬如賓吧。表嫂自己帶大的孩子,則非常任性。

    別人苦了難了,委屈了回家和爸媽哭,表嫂自從奶奶去世後,和孃家爸媽的關係,並不親密。這些年和自己孩子的關係,也有些不知所措。

    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表嫂非常愛自己的孫子。對錶嫂來說,祖孫輩的相處應該更有經驗吧。 姨媽如今80高齡,對自己的兒子兒媳也是不放心,可一輩人管不了幾輩的事。自己有兒有孫承歡膝下,只希望小輩們幸福吧。

    孩子什麼都依賴奶奶,不親近媽媽,是因為媽媽缺位,奶奶成了孩子的主要照料人。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種缺位有哪些影響呢?

    孩子會習得老輩人的生活習慣。

    老人年紀大了,可能會喜歡一些軟爛的食物,可能會行事緩慢,也可能沒那麼多精力,陪孩子做運動聊天。

    就算奶奶育兒觀念科學又正確,也難免因自身年齡問題,與年輕人行為做事出現差距。而長時間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必然會習得這些習慣。

    網路上,學奶奶彎腰走路的孩子,和奶奶一起跳廣場舞的孩子,就是最好的例證。

    孩子會和媽媽不親近。

    人生之初,無論是知識還是情感,都是空白的。誰對孩子照料得多,孩子自然就和誰親近,建立起安全的依戀關係。

    如果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媽媽是缺位的,那麼孩子和媽媽,也只是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罷了。 長期相處,耳鬢廝磨建立起來的那種親情,不是講講道理就可以替代的。

    孩子對處理父子母女關係,不知所措。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會耳濡目染,學習父母的思維方式,處事作風。

    如果孩子從小和奶奶長大,父母缺位的話,這種耳濡目染的過程是沒有的。當面對與自己的父母或與子女的關係時,沒有任何經驗可循,完全自己去摸索,可能會不知所措。

    菲姐的一點建議。

    現代生活節奏快,人們的壓力都很大,寶媽一邊上班一邊帶孩子,確實不容易。 可每一個做父母的人,必然是希望孩子幸福,也希望孩子對自己孝順感恩的吧。

    自己的孩子,有時間還是要自己多帶。完全甩鍋給老人看似輕鬆了,可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在育兒這件事上,每一點你偷過的懶,都會變成後悔的淚。

  • 13 # 像霧像雲像風

    我身邊同事就是這樣,平時工作忙爺爺奶奶幫帶,有空就帶孫去逛玩買好吃的,晚上就是不同爸媽睡。如果奶奶爺爺去走親戚那天都塌下來了根本停不下來,不單哭鬧嘴裡一直喊爺爺奶奶作為父母也許此刻覺得很無奈,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其實真正陪伴的也就小學之前,上了初中有些都不願和父母溝通以致很多叛逆期這時候就出來了。如果現在有這種現象的趕緊減少工作量,除非萬不得己在外打工小孩給家人帶有很多回去的小孩像看陌生人一樣連抱都不給抱。因為在幼小心靈中每天陪伴的是誰就和誰親,有的保姆帶大的和保姆像親人一樣如哪天保姆回家了也鬧翻天,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 14 # 閒客193223645

    孩子愛跟奶奶不願跟媽媽,這與奶奶與孩子相處的多,媽媽與孩子相處的少有關係,相處的時間多了,自然會知道孩子喜歡什麼,奶奶會盡量滿足他,時間久了感情就會建立起來。另外,“隔輩親”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奶奶對孩子賦予了太多的愛,會不分選擇的滿足孩子的慾望,使孩子形成了“還是跟著奶奶好”的印象。反觀孩子與媽媽的關係,由於媽媽要出去工作,與孩子相處時間少,再加上對孩子要求嚴格,兩者相比,孩子自然選擇奶奶不選擇媽媽。其實,無論是奶奶還是媽媽,給予孩子的都是愛,只是因角色的不同給予愛的方式不同。不過從利於孩子成長和後期教育以及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來看,孩子跟媽媽相處的機會多一點好,媽媽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相對奶奶媽媽陪伴的路程更長,當媽的不論多忙都要分出心來關愛孩子,抽出空來陪陪孩子,畢竟有沒有媽媽的陪伴感覺是不一樣的,使孩子有一個快樂、健康、溫暖的童年。

  • 15 # 萊陽西

    偉大的奶奶。奶奶一定有過人之處吧!沒有什麼不好吧!奶奶的經歷閱歷心態應當都是棒棒噠!奶奶的職業也應當是令人羨慕和尊敬的,不一定都是“溺愛”吆!

  • 16 # 知識解決所有問題

    媽媽的孩子就要跟媽媽,跟奶奶大多潛意識裡成了奶奶的孩子,孩子潛意識裡就會人父母平等,。平等就獲得不了能量,到一定的年齡段就會有問題。奶奶看孩子,父母是要付出代價的。

  • 17 # EDU筆記本

    影響必然是有的,即便是孩子喜歡跟媽媽睡,去哪都跟著媽媽一樣。

    影響分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所以不要看到“影響”兩個字就主動地認為一定是負面的。

    如果奶奶的育兒觀比較正,那麼對孩子的影響會比較正向些,相反如果奶奶的育兒觀比較放縱,那麼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就會多一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是恆古不變的定律。

    我想這個孩子的媽媽要反省,孩子跟奶奶親不跟媽媽親,這是孩子把安全感建立在奶奶身上,可能的原因有兩個:

    1. 媽媽陪伴得少,奶奶是主要養育者;

    2. 媽媽比較嚴厲,而奶奶比較放縱;

    無論哪一種,都說明了媽媽的教育方式不妥當,需要及時反省自我。

    我就是一個被奶奶帶大的孩子,上述兩個原因都有,媽媽工作忙,陪伴得少,而同時媽媽是非常嚴厲的,奶奶對我就是溺愛狀。

    在我成長的歷程中,無數次遇到很尷尬的狀況:要在媽媽和奶奶之間做選擇,但無論我做哪一個選擇,都會讓雙方都傷心。

    這種經歷其實讓我很壓抑,漸漸地我就形成了討好型人格,糾正的過程是那個虐心啊...

    直到奶奶去世之後,這種狀況才得以改善些,因為不用再搶了,再選了。

  • 18 # 我知道可以

    對這位寶Bora說,媽媽陪伴的時間或者質量不高,至少不如奶奶!孩子藏不了假,最簡單了,誰讓他覺得更舒服,更有安全感、更喜歡,更受待見,他就纏著誰!

    這位媽媽糾結錯地方了!需要諮詢大家的不是奶奶陪孩子睡有什麼弊端!而是這位媽媽需要努力改變些什麼!

  • 19 # 寧靜致遠76334512717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有沒有(>﹏<)關係呢?當年孟子的鄰居是個殺豬的,孟子就每天不學習,磨刀霍霍,玩槍弄棒,孟母果斷搬了家。

  • 20 # Bonnybrook

    我原來的鄰居家的孩子就是這樣的,出生就被送給老人帶了,一直和老人生活,媽媽幾乎是一年只看幾次。

    媽媽後來有條件把她接過去了,那個小孩還是隻和老人親近,自己家的老人不在,就一直待在別人家的老人身邊,不要媽媽。

    所以媽媽該反省自己了,這會對孩子有很長很深的心裡影響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常熬夜早起的20歲女生有哪些好用的面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