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湖野客
-
2 # 水一白聊歷史
正史裡面的柴榮和趙匡胤都是很能打的,可以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主兒。要不是總喜歡在戰場上衝殺,柴榮應該還能多活些年,趙匡胤也不逞多讓。
趙匡胤也算是名將之子,受益頗多。再加上他的遊俠性格,好結交俠義之士,自然武功也會大有長進。看歷史戰績:
「軍危,太祖麾同列馳馬衝其鋒,漢兵大潰」……「暉整陣出,太祖擁馬項直入,手刃暉中腦,並姚鳳禽之」。
軍隊危急,趙匡胤率軍策馬衝鋒,漢兵大潰敗。
南唐猛將皇甫暉領十五萬大軍,趙匡胤竟無所畏懼,直殺入南唐陣中,砍傷皇甫暉,生擒姚鳳。
可見趙匡胤武功不俗。
野史中的太祖長拳和盤龍棍法更是神乎其神。
-
3 # 王二閒話
會武功的,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武藝很高,早期靠武藝屢立戰功,趙匡胤的武藝就是學自其父,尤其是騎馬射箭這門家傳絕學。
-
4 # 折緣
《水滸傳》第一回“楔子”裡有這樣一句話“一條杆棒等身齊,打四百座軍州都姓趙”,這句話講的就是趙匡胤。當然這話是小說裡的說辭,難免有藝術加工的成分,那麼正史之中又是如何記錄的呢?趙匡胤是否真的習得一身好武藝?
關於趙匡胤擅長武術這個事情,正史終止語焉不詳,但在南宋初蔡絛的《鐵圍山叢談》卷一中清楚記錄了趙匡胤從一介武夫到黃袍加身,一直棍不離身,由於長期握持聯絡,純鐵的棍棒上竟然生生地留下了他的手痕。
為此,蔡絛十分感嘆地說,大宋江山“得之艱難,一至斯乎!”
那麼,蔡絛為何知道得這麼清楚呢?
蔡絛是北宋權相蔡京的兒子,晚年的蔡京老花眼,很多政務都是由蔡絛幫忙處理,且經常代替他爹入朝奏事,其出入宮中,是有機會目睹留有趙匡胤手印的那根棍棒,應該是情理之中。
能把鐵棒握持出印痕,非長期訓練棍不離手是不會出現這種效果的,故而明清時期民間盛傳趙匡胤棍棒高明,並非空穴來風。
《宋朝事實類苑》中說趙匡胤未登皇位時習武不輟,且武技了得,其手下對他非常敬畏,即便登上皇位後,依然親自訓練軍士,對那些武藝優勝者,不斷提高待遇,賞賜,所以手下將士無不刻苦習練,左右效命,尤其是他身邊幾十位大內高手,更是他親自挑選,訓練出來的豪俠之徒,一個個武藝出眾,“人敵數夫”。
“拳棍雙絕”趙匡胤明朝後期軍事著作家何良臣的《陣記》和王圻的《續文獻通考》中,都記有“趙太祖騰蛇棒(棍)”之名,明代所說的宋太祖騰蛇棍法究竟是什麼樣的技法,如今已經很難知曉,但近代以來不少地方流傳“太祖盤龍棍”、“太祖棍”等,在其“名”的文化源頭上,或許與此有關。
除了棍法犀利外,還盛傳宋太祖拳法也很厲害。明代文武學者唐順之的《武編》中多次提到“趙太祖長拳”,並雲在技藝上“趙太祖長拳多用腿”。稍唐順之晚一些大的明代著名軍事家戚繼光在《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中則將“宋太祖有三十二長拳”列為古今拳家之首,還明確稱其第三勢的“探馬”是由宋太祖所傳,其訣雲:“探馬傳自太祖,諸勢可降可變。進攻退閃弱生強,接短拳之至善。”
然而,戚繼光書中的“宋太祖三十二勢長拳”到了略晚的何良臣《陣記》中,則增加成“宋太祖之三十六勢長拳”,多出了四勢,進而至明末王圻的《續文獻通考》中,唐順之、戚繼光等人的“趙太祖長拳”或“宋太祖長拳”,又名之為“趙太祖神拳”。
從這一方面的變化反映出趙(宋)太祖長拳的演變。大概由於出自對趙匡胤的心理認同和尊重。
後世不僅有單個冠以“太祖”之名的拳械套路,傳統武術中還形成了集刀、槍、劍、棍、拳等諸藝為一體的“少林太祖門”。宋太祖與少林寺發生關係,據馬明達先生介紹,較早見於清朝乾隆年間程穆衡所引崑山李南喬的《沙手譜敘》,其中說宋太祖當年曾傳三十六棍法於少林,不過這種說法如同少林寺的其他傳聞故事一樣,不足憑信。
-
5 # 西府趙王爺
一條杆棒等身齊,太祖武功最無敵!
在中國歷史上的數百位帝王中,論武藝,宋太祖趙匡胤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他的盤龍棍法乃棍中一霸,太祖長拳更是至高拳法!他這樣的人即使不當皇帝,也可以開宗立派,成為一代宗師。
宋太祖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而眾所周知,宋朝重文輕武,故此許多人認為宋太祖是個文人皇帝。但事實上,人家趙匡胤乃是行伍出身,成帝之前乃是一員虎將,身手不凡。所以肯定武功是要有的。
趙匡胤不僅會武功,而且還特別高強,是中國好幾種武術的開創者,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武功最高的皇帝。
“既長,容貌雄偉,器度豁如,識者知其非常人。學騎射,輒出人上。嘗試惡馬,不施銜勒,馬逸上城斜道,額觸門楣墜地,人以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馬騰上,一無所傷。”——《宋史·太祖本紀》
趙匡胤出生在一個軍旅世家,父親是一員猛將。俗話說“虎父無犬子”,也正因為有這樣的父親,從小耳濡目染,再加上他早年就在江湖闖蕩,練就了一身的好本領。
趙匡胤在後漢隱帝時期結識並跟隨了郭威,成為郭威手下一員虎將。而後來,郭威廢漢建周之後,趙匡胤更是擔起開疆拓土的大任,披荊斬棘屢立戰功。極得郭威和後周世祖柴榮得器重。
959年,周世宗柴榮北征回京之後駕崩,臨終前親自認命趙匡胤為御前禁軍頭領。但凡能做到御前禁軍首領這個職位的,除了有頭腦外,武功也必須一流的。
一年之後,趙匡胤發動了“陳橋兵變”,在眾人擁護下黃袍加身,趙匡胤登基為帝,把國號定為“宋”。趙匡胤在稱帝之前,也有人不服他。他直接叫人家出來單挑,說誰要是能打敗他,殺了他,誰就能代替他做這個皇帝。
雖然這些人不服他,但是大家都知道他的武功高強,打不過!所以也沒人敢上去挑戰,只好都齊刷刷的跪地朝拜了。當然,估計他們應該怕的不是趙匡胤得武功,而是趙匡胤背後的數十萬大軍。不過既然敢這麼講,可見趙匡胤對自己的身首也是頗為自信。
趙匡胤稱帝后很少有人刺殺他,他不僅自己身手了得,手下的大內高手們也個個都是以一當十的猛人,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人都是趙匡胤自己調教出來的。
他自己還創立了太祖長拳、盤龍棍等。特別是太祖長拳,雖然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到現在都一直被人們追捧去學的武術流派之一,為中國武術界“六大名拳之一”。
回覆列表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這首詩,不僅直接點出了宋太祖趙匡胤武略大於文采,而且將其提到了與秦皇漢武、唐宗等同等高度的位置。事實上,宋太祖趙匡胤不僅會武功,而且武功相當了得,其發跡史也與其武功和武略息息相關。
標準的官二代,更是標準的軍二代趙匡胤一生與軍武密不可分,其出生就是在後堂明宗天成二年洛陽的夾馬營中。趙匡胤祖上時代為官,其父親趙宏殷,由於驍勇善戰,又擅長射箭,很早就在軍隊翹楚禁軍中謀得職位。此後,趙宏殷在五代亂世的朝代更迭中,一直在軍營中任官職,也算是個不倒翁,一度升任到都指揮使的位置。
五代硝煙四起的亂世,父親軍中征伐的經歷,致使趙匡胤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尚武的環境中。
從小不喜讀書,而是立志習武趙匡胤從小經常跟隨父親在軍營中玩耍,喜歡騎馬射箭。父親出征時,趙匡胤沒有什麼事情做時,就把家裡當做軍營繼續玩騎馬射箭的遊戲。他的母親曾經勸他多讀點書,謀個官位,不知道趙匡胤是在軍營中耳濡目染,還是從小就稟賦奇異,直接說道,“治世用文,亂世用武,現在兵荒馬亂,枕戈待旦,我還是練習點武功,以防日後用的上。”
在郭威柴榮手下剛烈勇猛、戰功赫赫趙匡胤在郭威軍營中,表現非常突出,剛烈勇猛,立下不少戰功。在周世宗柴榮與北漢主劉崇的高平之戰中,趙匡胤在不少周兵投降漢兵的情況,奮然而起、策馬而出,手持一條通天棍,直接搗入敵陣,帶領數十名健將,把漢兵衝動七零八散。在清流關戰役中,趙匡胤帶領兩萬精兵,打的十萬漢兵落荒而逃。
在周世宗柴榮手下,趙匡胤南征北征,率先士卒,立下赫赫戰功。可見,趙匡應的武功,是在戰場上真刀真槍反覆檢驗過的。
江湖有地位,坊間有傳言傳言趙匡贏在訓練士兵中,結合戰場上的實戰,創制了太祖長拳,取名為“宋太祖三十二勢長拳”。這個拳法,以實戰聞名,就連天下武功第一的少林也對其刮目相看,公開攀親戚,稱太祖長拳是少林寺武功最大的別枝。
正史中記載趙匡贏是用棍的,還自創了一套“太祖盤龍棍”,被稱為“稱一條杆棒開啟下”。盤龍棍亦稱哨子棍,傳言結構獨特,練習起來容易上手,實戰性很強。
正因為如此,趙匡胤還被稱呼為“武術奇才”,是大家公認的武功第一的開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