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西強子
-
2 # 探尋歷史者
關於周亞夫的事蹟,最著名的當然是平定“七王之亂”。周亞夫在軍事上取得了非常突出地成就,堪稱漢景帝時期的一代戰神。
"七王之亂",其七國不滿朝廷大臣晁錯向漢景帝提出的削藩政策,因而聯合起來攻打朝廷,打出“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當時諸侯國勢力強大,朝廷軍隊不足,周亞夫受命與危難之間,率領軍隊和多餘自己數倍的叛軍作戰,憑藉過人的膽識和用人不疑,成功的擊敗了諸侯國叛軍,平定了七王之亂。
周亞夫究竟有何過人之處?能夠平七國?首先周亞夫從小天資聰穎。
對作戰方面很精通,非常善於治軍領兵,他在當時提出的一些戰略戰術都很前衛,而且他還會依據具體的作戰環境,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戰略,經常給敵方來一個措手不及,所以只要他指揮下的戰爭就沒有不勝利的。
其次周亞夫經常會猜測局勢
自己能夠看清楚狀況,正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周亞夫就把這句使用得活靈活現。比如他在打一場仗之前,他會先打聽敵方軍隊領導者的品性,以及常用的作戰策略,並根據他所瞭解到的仔細揣摩,作出合適的戰略戰術。
然後周亞夫本身是一個十分刻苦的人。
他從小就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經常天不亮就起來練武,晚上也是很晚才睡,所以他的武功也是十分高強的,敵方只要聽到是他親自帶兵打仗,就心生畏懼,自然仗也打的不是很好了。
最後周亞夫能夠平定七國之亂固然與他本人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背後有人支援他,這個人就是皇上,本來周亞夫要帶兵平定七國之亂時是遭到很多人反對的,但是皇帝眾排立難,不僅鼓勵他去,並且給了他足夠的軍隊與權利,使他不用顧忌其他人的心思,專心致志打仗。
周亞夫為何卻餓死獄中?我覺得他獲得這個結局,其實是他功高蓋主的一個後果吧,當然也有他的兒子坑爸的原因。
當時在一切都安定下來之後,有一次漢景帝召周亞夫去皇宮裡赴宴,當時,他給周亞夫準備了一塊肉,但是卻並沒有準備叉子,或者刀具這一類的必備品,所以周亞夫心裡也有點不高興,他的情緒並沒有很好的控制住,而是表現在了臉面上,於是周亞夫又命令僕人為自己取來了刀筷。這一點就讓漢景帝非常的不高興,他覺得周亞夫是因為不滿意自己的做法才這樣做的,所以在這個時候,漢景帝就已經逐漸的開始對周亞夫有嫌隙之心了。
直接的導火索是周亞夫的兒子,他是一個非常貪心的人,有小便宜就佔,當時他違法販賣了500多件兵器,這是在漢代明令禁止的事情,所以漢景帝一怒之下就牽連到了周亞夫,認為他教子無方。
於是他就找了一個藉口,冤枉了周亞夫,並把他關在了監獄裡面,周亞夫有苦也說不出,他回憶著自己在戰場上殺敵立功只覺得無盡的悲涼,所以最後也絕食自殺了,想給自己留下最後的顏面。
周亞夫為何結局如此悲劇?一、得罪了竇太后母子。
周亞夫用兵,本是為大漢朝江山永固,不想暫時觸動了劉武的利益,劉武反覆造謠,讓竇太后對周亞夫很反感。並且周亞夫是功臣之後,手握重權,讓竇太后不得不防。
二、得罪了漢景帝。
漢景帝是個刻薄心狠的人,當年曾狠心殺了晁錯,加上週亞夫做事不懂得順著皇帝的心思做事,一個奉勸皇帝不要廢長立幼,就讓皇帝下不了臺,還有一個竇太后冊封王皇后的兄弟做侯爵,周亞夫居然不懂得見機而動,以至於得罪了當時最重要的掌權者。
三、對皇子有威脅。
漢景帝的身體不太好,周亞夫是個很有本事的人,尤其是擅長軍事,漢景帝不希望今後周亞夫對自己的兒子有所威脅,因此才對周亞夫暗露殺機。
結語周亞夫絕食自盡後,漢景帝並未為難周亞夫的家人,直到漢武帝上位,周家才被徹底貶為平民。而這一切的原因都是由於周亞夫脾氣暴躁,不懂考慮他人的感受,最後落得這種下場。
伴君如伴虎,歷來能常伴君王左右的都非等閒之輩。他們既要有才能,也要有高情商,兩者缺一,都難在朝廷中混得如魚得水。周亞夫就是缺少高情商,最後卻落得被打入監獄的下場。
-
3 # 風去了無痕D
首先,漢景帝誅功臣,“兔死狗烹”之說,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周亞夫是不甘忍受下獄之辱,然後絕食自殺!
而非皇帝存心要他死,然後下令不給他吃食,活活餓死了他。所以,絕食而亡與餓死獄中,二者是有區別的!周亞夫因家中私藏鎧甲而下獄。私藏鎧甲,屬謀逆,按律是族誅大罪。但只抓了周亞夫一人,說明景帝也是深知周亞夫是不會謀反的,只是想殺一殺周亞夫的傲氣,沒料周亞夫性情孤傲,不堪此辱,自己在獄中絕食了。
周亞夫的悲劇。歸根結底還是一句話:不給上級面子的人,再有本事,結局都不會有好下場!
上下級如何相處,是一門學問。
《練兵實紀》記載的明代軍中夜巡條例。有一條很有意思的規定:
凡士卒夜巡時,哪怕遇上本營把總、千總將官等,也必須厲聲喊問口令。若將官違令,一樣嚴查。然後,待天亮時,又必須赴違令將官處,叩首告罪。將領與士卒的說話方式,也是有標準規範的:
士兵說道:“軍令如此,小的衝撞。”
將官回曰:“我自犯令,足見爾奉法,今後正當如此。”
完畢,將官還要依例打賞此士兵。
【事見《練兵實紀》練營陣第七.野營29條。第20條:申夜號。】由上可見。面子,是個多麼重要的事情!
周亞夫在治軍,用兵,打仗時,是個一絲不苟的軍事指揮員。為了嚴肅軍紀,他可以攔下文帝的車駕駛入營中,理由是軍中條例規定:營內不可馳馬。
平七國之亂,為了打勝仗。他可以絲毫不顧及皇帝與太后的臉面,
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由,生硬而直接的拒絕了皇帝要他分兵救援梁王的詔書。
那你倒是放低些姿態,給皇帝認真寫幾封奏摺,詳細說明一下,給皇帝個臺階下啊。但周亞夫不這樣幹,就是簡單直接的拒絕了事。
景帝詔書讓周亞夫粗暴拒絕,景帝心裡不是滋味,面子上不好看,肚子裡直罵娘,這是毫無疑問的!
七國之亂,事關大漢國運。為了打勝仗,皇帝也不與周亞夫計較這些事了。從兵法上講,周亞夫不愧為可與孫、吳相媲美的軍事家。周亞夫以梁王與漢軍步兵為誘餌,築堅壘固守,吸引七國叛軍主力。
而遣弓高侯等騎兵主力實施遠端迂迴,逐個擊破七國叛軍後方據點,斷其糧道,截其歸路。
使得七國大軍陷入了無糧無援的困境之中,最後不戰自退,然後撤退變成潰退,全軍崩壞,一敗塗地。
這是中國戰爭史上一次經典的迂迴戰與運動戰典範。也生動的詮釋了“打仗就是打後勤”這句話。
周亞夫力挽狂瀾,不負眾望。景帝當然也不能計較周亞夫領兵在外時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了。
然後,周亞夫以軍功入相,當了丞相。這一回,是“相在內”,而非“將在外”了。
然而當了丞相的周亞夫,仍是一副大將在外的作派,這就給自己的悲劇埋下了導火索。
有本事的人,必有個性,自古名將多孤傲。周亞夫就是個性突出、又十分孤傲的人。軍中時,講軍令如山,大將軍一言九鼎。朝堂上,卻是要講人際交往的。
周亞夫當了丞相,把將軍作風帶到了朝堂上,
同一種作風,在行軍打仗時,叫作臨機決斷,機斷專行。到了朝堂也這樣,那就成了跋扈驕橫,自然會引人反感。
結果孤傲不群,把人際關係弄得一團糟,朝堂上沒人會講周亞夫的好話。
然後,在景帝欲封皇后之兄以及匈奴降臣為王爵時,周亞夫以丞相之職,二次駁回皇帝之議,終於惹惱了景帝,然後,辭了相位。
有人說,周亞夫之死,是景帝要弄死他。並以“狡兔死、走狗烹”之說形容,這是不客觀,不正確的!景帝並沒有殺周亞夫之心!
西漢文景之後,已不像漢高祖時期,總擔心大將功臣謀反。相反,西漢有匈奴大患,是不會殺大將的,猶其是周亞夫這種大將。
景帝只是想磨一磨周亞夫的傲氣,還想讓他輔助太子的。
周亞夫辭相後,皇帝又把他召進宮中赴宴。但故意不在周亞夫席位前不放筷子,目的,是想試探他脾氣是否有改了。
周亞夫不高興了,大聲咆哮,向管事討要筷子。
景帝笑著對他說:“叫你來赴宴,莫非還不能讓你高興嗎?”
皇帝之語,大有深意。實際,這就是一個君臣交心的機會。
而性傲的周亞夫,卻認為這是在羞辱自己。很不情願地向景帝跪下謝罪。 景帝剛說了個“起!”
他就馬上站了起來,不等景帝再說話,就自己走了。
讓景帝長嘆著說:“這樣的人,怎麼能輔佐少主呢?”
景帝若有殺周亞夫之心,就這事,可以給他扣一頂“大不敬”的帽子。
“大不敬”是什麼罪?
武帝時,丞相田蚡大婚,奉太后之命設宴,曾參與平七國之亂,並立下赫赫軍功的將軍灌夫大鬧宴席,被定了一個“大不敬”之罪,殺頭滅族!所以,說漢景帝想殺了周亞夫,那是冤枉的!皇帝要殺他,憑宮中酒宴上週亞夫的表現,早就可以殺頭了!周亞夫在宮廷宴上,大發雷霆,仍然鳥事沒有,這說明,景帝雖然對周亞夫失望,但仍是寬宏大量的!
周亞夫年齡漸大,周亞夫的兒子,因其父戎馬一生,便私自偷偷的置了五百付甲盾,藏於家中,準備日後給周亞夫殉葬用。
這事,就闖下大禍了!
有人告發,周亞夫私藏鎧甲,有謀反之心,然後就下獄了。
於是,有人說,你看看,皇帝最後還不肯放過周亞夫。一個大將軍,家中放個幾百府甲盾,用得著下獄嗎?說這樣的話,一般都是讀書只讀詩文,而從來不懂軍事與歷史的人。
五百副鎧甲、盾牌,意味著可用武裝五百甲士,私藏於家中。那還了得!
鎧甲,冷兵器時代的軍國重器。不要以為古代打仗是靠武藝的。
若是五百名鐵鎧強弩,長槍大戟的武士,組成一個軍陣,橫推過去。能擊潰五千以上的無甲武林高手。人披堅甲,膽氣橫生。五百甲士,足以摧鋒破陣了。
所以,周亞夫家中私藏五百甲盾,那是任何一個皇帝,都不能容忍的!
誰要在家中儲存一個步兵營武器裝備試試看,究竟是什麼罪?而漢景帝不信周亞夫會謀反。
所以只將周亞夫一人下獄,實際還是隻想殺一殺周亞夫的傲氣。否則的話,那就是全家滿門統統下獄了!
萬沒料到,周亞夫一根筋的性格,極剛易折,竟絕食於獄中。一代名將,性格缺陷如斯,令人嗟嘆不已!
-
4 # 千人仟面
一、樹立政敵
有一次,景帝要廢掉慄太子劉榮,劉榮是慄姬所生,所以叫慄太子。但周亞夫卻反對,結果導致景帝對他開始疏遠。還有和他有仇的梁王,每次到京城來,都在太后面前說周亞夫的壞話,對他也很不利。
二、惹怒景帝
竇太后想讓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但景帝不願意,說竇太后的侄子在父親文帝在世的時候也沒有封侯。竇太后說她的哥哥在世時沒有封侯,雖然侄子後來封了侯,但總覺得對不起哥哥,所以勸景帝封王信為侯,景帝只好推脫說要和大臣商量。在景帝和周亞夫商量時,周亞夫說劉邦說過,不姓劉的不能封王,沒有功勞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為侯,就是違背了先祖的誓約。景帝聽了無話可說。
在後來匈奴將軍唯許盧等五人歸順漢朝,景帝非常高興,想封他們為侯,以鼓勵其他人也歸順漢朝,但周亞夫又反對說:“如果把這些背叛國家的人封侯,那以後我們如何處罰那些不守節的大臣呢?”景帝聽了很不高興:“丞相的話迂腐不可用!”然後將那五人都封了侯。周亞夫失落地託病辭職。景帝批准了他的要求。
三、不滿景帝要求
此後,景帝又把他召進宮中設宴招待,想試探他脾氣是不是改了,所以他的面前不給放筷子。周亞夫不高興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笑著對他說:“莫非這還不能讓你滿意嗎?”周亞夫羞憤不已,不情願地向景帝跪下謝罪。景帝剛說了個“起”,他就馬上站了起來,不等景帝再說話,就自己走了。景帝嘆息著說:“這種人怎麼能輔佐少主呢?”
四、兒子闖禍
兒子見父親年老了,就偷偷買了五百甲盾,準備在他去世時發喪時用,這甲盾是國家禁止個人買賣的。周亞夫的兒子給傭工期限少,還不想早點給錢,結果,心有怨氣的傭工就告發他私自買國家禁止的用品,要謀反。景帝派人追查此事。負責調查的人叫來周亞夫,詢問原因。周亞夫不知道兒子做了什麼,對問的問題不知如何回答,負責的人以為他在賭氣,便向景帝報告了。景帝很生氣,將周亞夫交給最高司法官廷尉審理。廷尉問周亞夫:“君侯為什麼要謀反啊?” 周亞夫答道:“兒子買的都是喪葬品,怎麼說是謀反呢?” 廷尉諷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謀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謀反吧!”於是周亞夫被關入獄中。
五、死因
周亞夫受此屈辱,無法忍受,開始差官召他入朝時就要自殺,被夫人阻攔,這次又受羞辱,更是難以忍受,於是絕食抗議,五天後,吐血身亡。
-
5 # 美妙行
周亞夫做事很厲害,尤其軍事方面是奇才,但人情事故方面太耿直,太冒尖,這種性格在高層交往中必然會吃虧的。人情事故一定要講妥協和裝孫子,周亞夫偏彎不下腰,弄得景帝不放心了,擔心百年後無人駕馭得了。不收拾才怪!
-
6 # 布衣淘史
周亞夫是平定“七國之亂”的漢軍統帥,為削弱諸侯王的割據勢力和鞏固漢王朝的中央政權立了大功。可最後卻被景帝關入大獄,五日不食,吐血而死,這又是為何?
周亞夫,沛縣(今江蘇沛縣)人,漢初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西漢時期的著名丞相、軍事家。官至太尉(是當時最高的武官職位,差不多相當於軍委主席)、丞相(當時最高的文官職位),和御史大夫共同行使宰相的職權,協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務,參與中央政府的行政決策,並負責具體的執行。
一、意外繼承爵位透過分析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和司馬光《資治通鑑》,發現其生平詳細描述發生在漢文後二年,漢文帝封當時尚為河內郡守的周亞夫為條候後才開始有記載。如果不發生意外,他可能依然會是普通的一個漢帝國的官二代。雖然他是周勃的兒子,但遺憾的是周亞夫並不是周勃的嫡子,而根據西漢的嫡長子繼承製,周勃同志死後,他的爵位和周亞夫也不會有實質上的關係。但意外的事發生了,公元前169,周勃去世,諡號是武侯。他的嫡長子周勝之繼承爵位。過了六年,周勝之因犯了殺人罪,封地被廢除。爵位中斷了一年,漢文帝從絳侯周勃的兒子中挑選出賢能的河內郡守周亞夫,封他為條侯(條侯國,條侯國故治在河北景縣),接續絳侯的爵位。
二、接受漢文帝巡視、 顯示卓越治軍才能、 細柳營一舉成名公元前158,匈奴大舉入侵北部邊境。漢文帝做出了戰略安排,任命宗正劉禮為將軍,駐軍霸上,任命祝茲侯厲為將軍,駐軍棘門,任命河內郡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便防備匈奴。
為了給軍隊打打氣,鼓舞軍隊士氣,做好戰前動員,漢文帝親自去尉勞軍隊。當他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時,騎著馬一路奔進。軍營裡從將軍到下屬官兵都騎馬恭迎接送。但是隨後到達細柳軍營時就吃了一癟。軍中官兵都披持鎧甲,兵刃銳利,弓弩張開,弓弦拉滿。當皇帝的先頭開道來到軍營,守軍不許他們進入軍營。前導說:“天子馬上要到了!”軍門都尉說:“我們將軍命令說‘在軍中只能聽將軍的命令,不聽天子的詔令’。”過了不久,文帝到了,同樣進不了軍營。皇帝只好派使者手持符節給周亞夫下詔令:“我要進去慰勞軍隊。”周亞夫這才傳話開啟軍營大門。守衛部隊對皇帝的車馬隨從說:“將軍有規定,軍營裡不準驅馬賓士,要限速”。於是天子車馬只好緩緩行進。文帝到了軍營中,周亞夫說我戎裝在身不能行跪拜禮,我允許我行軍禮參見皇上。文帝慰勞了一番,出來以後,文帝身邊的人都對周亞夫的做法很不理解,漢文帝卻對周亞夫的行為大加讚賞,說霸上和棘門的守軍和細柳營相比的話,那個霸上和棘門簡直就是兒戲,相差太大,只要一次偷襲就可以成功進入軍營中,受襲擊甚至被俘虜,他們的將軍本來就可能受襲擊被俘虜。至於亞夫,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啊,他呢防禦怎麼可能偷襲成功!稱讚他很久。過了一個多月,三支軍隊都撤除了。文帝便授予周亞夫中尉的官職。
周亞夫這種治軍嚴謹、恪於職守的大將風範贏得了文帝大大賞識。
周亞夫也透過其對軍隊的掌控彰顯了自己的名將氣質。但是從政治角度來看,卻體現出了周亞夫同志的性格反映在政治領域的缺陷不足。
三、彰顯卓越軍事才能、結怨太后梁王文帝臨終前,告誡太子說:“如果發生危急情況,周亞夫是真正擔當領兵重任的人。”文帝去世後,景帝授予周亞夫車騎將軍的官職。
景帝三年(前154),分封諸侯王勢力逐漸強大,同時削藩與中央集權矛盾激化,吳王劉濞聯合楚、趙、濟南、淄川、膠西、膠東等諸侯國,打出“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發動七國之亂。周亞夫臨危受命,受到重用,由中尉升任太尉,領兵進攻打吳、楚叛軍。
出戰前,周亞夫提出禦敵之策“楚兵剽輕,難與爭鋒。願以梁委之,絕其糧道,乃可制。”意思很明確,就是我們先放棄梁國,讓梁國頂住,我們去截叛軍後路段其糧道。整體的戰略戰術是正確無誤的,可是你把皇帝的親弟弟,太后最疼的小兒子扔在最前線當炮灰,考慮過這兩位的感受嗎?可偏偏景帝同意了意見。
周亞夫把各路平叛軍隊會合到滎陽之時,吳國叛軍正在進攻梁國,梁國形勢危急,請求周亞夫援救。而周亞夫卻領兵向東北跑到昌邑,深溝高壘守不出。梁孝王劉武天天派使者向太尉亞夫求救,可見形勢已是非常危急了。但是亞夫說堅守有利,不肯去救。梁王只有上書求助哥哥景帝,景帝馬上給亞夫下詔書出兵救梁國。可太尉周亞夫只有兩個字“不奉詔”,太尉不遵從皇帝的詔令,堅守營壘就是不出兵,而是派遣輕騎兵去斷絕吳、楚叛軍後方的糧道。吳國軍隊缺乏糧食,士兵飢餓,屢次挑戰,可是漢軍始終也不出來。於是就撤退離去。周亞夫派精兵去追擊,大敗吳軍。雙方攻守一共只有三個月,吳、楚叛亂就被平定了。於是將領們才認識到太尉周亞夫的計謀是正確的。雖然你是“為國不為人”,可你置梁王於何處?正是由於這次平叛。竇太后、梁孝王都和太尉周亞夫結下了仇怨。從軍事的角度來說,周亞夫同志的魄力與堅持值得欽佩,但從政治角度,周亞夫同志又何嘗不是在給自己掘墓。
他的性格進一步走向耿直,進一步走向驕傲。最終他終於成為一個“老於謀國,拙於謀身”的名將。當作為一個優秀職業軍人的周亞夫,帶著自己骨子裡的驕傲,以及軍隊在自己身上已鑄下的深深烙印進入自己並不擅長的政治領域施展拳腳時,其結果也能想象了。
四、出將入相、軍人從政、錯誤的開始1、周亞夫回朝後,朝廷重新設定了太尉周亞夫升任丞相,景帝非常器重他。但接下來周亞夫丞相干了一件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廢儲之爭”。公元前150年,漢景帝廢太子榮為臨江王,周亞夫堅決反對,卻不但未起到任何效果,反而使自己與漢景帝這位帝國一把手之間的隔閡進一步擴大。景帝從此就疏遠了他。而梁孝王每次進京朝見,常常跟太后講條侯周亞夫的短處。
2、王信封侯不成,竇太后、王皇后在內的外戚們對周亞夫很是不滿。竇太后希望給王皇后王姪哥哥王信封侯,漢景帝與周亞夫商量,周亞夫卻搬出劉邦政治遺言:“非劉姓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嚴詞拒絕。
3、匈奴王徐盧等五人降漢,漢景帝希望把他們封侯來立標杆以鼓勵後來的人。丞相周亞夫說:“那幾個人背叛他們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如果封他們為侯,那還怎麼去責備不守節操的臣子呢?”景帝還是沒有采納丞相周亞夫的意見。而是把唯徐盧等人全都封為列侯。周亞夫因而生氣稱病退居在家中,罷工了。可惜的是周亞夫同志不但沒搞懂政治藝術,甚至因政治無知而狂妄。皇帝你不聽我的,那我不幹了可以吧。於是乎周亞夫同志選擇稱病撂挑子。你撂挑子不幹,換個人一樣幹,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這次,周亞夫性格中的耿直與狂妄真正為他招來了殺身之禍。
漢景帝見周亞夫一再跟自己唱反調,反感與日俱增,公元前147年,最終以因病為由免去了周亞夫的丞相位。
到了最後,漢景帝為周亞夫設宴,賜給他一塊肉,只有大肉一塊,還是未切的,也沒給雙筷子。難道是忘了給嗎?按說此時的周亞夫應該感覺出這頓飯肯定不是皇帝想你了,隨便和你吃飯聊家常這麼簡單吧。估計有點政治嗅覺的人都會馬上趴在地上,涕淚橫流的向皇帝承認錯誤。然後讓皇帝看在自己對皇帝一片忠心的份上給自己一次重新做人的機會。
可是周亞夫同志答錯了這道面試題,非但沒感覺出什麼不對,還跟皇帝要筷子。漢景帝看著周亞夫,笑說:“難道這還不能滿足你嗎?周亞夫心中憤恨,敢怒不敢言,只好脫帽跪下謝罪。景帝讓他起來,他二話沒說,徑直往外走去,一副錚錚鐵骨,傲然挺立。
漢景帝看著昔日功臣遠去的背影,喃喃道:“看他那悶悶不樂的樣子,如此桀驁不馴之人,怎能輔佐年少之主呢?”那時,太子劉徹年紀尚幼。漢景帝擔心,自己若有一朝撒手人寰,周亞夫必定是個禍害。
從那天起,56歲的周亞夫的結局便已註定,周亞夫的兒子給父親買了五百件殉葬用的盔甲盾牌。搬運的僱工很受累,可是不給錢。僱工們知道他偷買違禁品,一怒就上告周亞夫的兒子要反叛,事情自然牽連到條侯。僱工的上書呈報給景帝,景帝交給司法查辦。景帝責罵他說:“我不任用你了。”並下令把周亞夫交到廷尉那裡去。廷尉責問說:“您是想造反嗎?”周亞夫說:“我所買的器物都是殉葬用的,怎麼說是要造反呢?”獄吏說:“您縱使不在地上造反,也要到地下去造反吧!”獄吏逼迫越來越加緊。起初,獄吏逮捕周亞夫的時候,他想自殺,夫人制止了他。因此沒能死,接著就進了廷尉的監獄。周亞夫於是五天不吃飯,吐血而亡。
景帝認定這個人絕不是一個侍奉少主之人。這樣的有功之臣,遇事就不滿意的人,將會是阻礙新君繼位的一根刺頭,是刺頭就得給剔掉。即使沒有私購葬器之案,周亞夫也必死無疑!
漢朝從高祖劉邦到武帝劉徹,對待許多功臣都心懷疑忌,刻薄寡恩。輩哉!漢朝皇帝的刻薄寡恩,司馬遷是有親身感受的,所以在記錄這篇傳記中有一股憤憤不平之情流注於筆端。
為將,周亞夫作為一個將軍很出色,性格直率,絕不奉迎媚上而鬆懈軍隊的戰備狀態,出色地履行著一個將軍的職責;
為相,周亞夫一不能揣摩君主心意,二過於直來直往,沒有掌握好進諫方式,與皇帝對著幹,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拉仇恨。爾虞我詐的朝堂,怎能容得下這樣性格的人呢?
正如曾國藩評價,
“周亞夫剛正之氣,已開後世言氣節者之風。
1、觀其細柳勞軍,天子改容,已凜然不可犯。
2、厥後將兵,不救梁王之急,
3、不肯候工信,
4、不肯王匈奴六人,
皆秉剛氣而持正論,無所瞻顧,無所屈撓。”
(河北景縣,故稱條地、條城、條縣。公元前169年,西漢開國功臣絳侯周勃死,周勃之子周亞夫繼爵,被漢文帝封為條侯,置條侯國,條侯國故治在景縣。)
-
7 # 趣談國史
周亞夫的悲劇,並非功高震主那麼簡單,而是因為他得罪了漢景帝的所有身邊人。
第一個,是漢景帝的弟弟,梁王劉武。
劉武和漢景帝是一母所生,母親是竇太后。劉武是幼子,深得竇太后的喜愛。竇太后甚至曾經逼迫漢景帝將來傳位於劉武。只是大臣們強烈反對,竇太后只好作罷。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竇太后對劉武的溺愛。
七國之亂爆發後,吳楚聯軍發兵,首當其衝便是劉武的梁國。
這個劉武,其實還是很有本事的。他憑一己之力,拖住了吳楚聯軍,為周亞夫贏得了時間。
但是,在這期間,周亞夫深深地得罪了劉武。為何?
就在劉武眼看著頂不住的時候,請求周亞夫援助。但周亞夫出於戰略考慮,按兵不動,劉武差點就掛了。
從此,劉武把周亞夫視為見死不救的仇人。周亞夫得罪了劉武,同時也就的罪惡竇太后。這孃兒倆,都是漢景帝最親近的人。他倆總是在漢景帝耳邊抨擊周亞夫,難免影響漢景帝對周亞夫的看法。
第二個,是王皇后。
當初,漢景帝打算廢掉劉榮的太子之位,立王皇后的兒子劉徹做太子。劉徹,也就是後來的漢武帝。
周亞夫極力反對。但漢景帝不為所動,最終廢掉了劉榮。
廢掉劉榮這件事,是長公主劉嫖一手操作的,為的是讓自己的女兒嫁給劉徹,將來做皇后。周亞夫從中阻攔,得罪了王皇后的同時,順便得罪了長公主劉嫖。而劉嫖和漢景帝也是一母所生,和漢景帝的關係特別親密。
周亞夫把漢景帝的親人全都得罪了後,最終又得罪了漢景帝。
原因是漢景帝撤掉了周亞夫的丞相之位,周亞夫對此肯定心懷不滿。就在這個時候,漢景帝請他吃飯。擺在周亞夫面前的,是一大條豬腿,可是沒有餐具。
周亞夫當然不爽啊,面色上很不好看。
這一切,漢景帝看在眼裡。待到周亞夫離去後,漢景帝說道:這個人,不是能夠輔佐幼主的。
此刻,漢景帝的殺心已起。
此後就是找藉口了。
找的藉口很搞笑:周亞夫因為囤了一些打算死後做隨葬品的盔甲,因此被定了一個“圖謀死後到地下造反”的罪名。
周亞夫大概覺得這個罪名太噁心了,就在獄中絕食,最終活活餓死了。
-
8 # 熱情的荷葉TO
條侯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家,但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過於剛直不會圓滑,沒有經得起景帝對他的考驗,終以悲劇結束。
此事證明:性格決定命運!
-
9 # 成熟魅力的思考者
不想說細緻末尾地具體分析原因。因為萬變不離其宗,最根本就是皇權、帝制和腐朽的人治非法治傳統(商鞅主義、儒家君臣效忠思想)決定了周亞夫的命運。
韓信、周亞夫、鄧艾、岳飛、袁崇煥等等無一例外。
3、君主的原因,昏庸或者弒殺,不在於功臣。比如岳飛、李牧、胡惟庸、藍玉等人。
回覆列表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
在統治階級大封功臣的同時,功臣識時務,主動交權,主動隱退的尚欠能保一條命。但功高震主卻一直活躍於朝堂的功臣,註定不得善終,沒有好下場。
周亞夫常有,而漢文帝不常有!當年灞上細柳營,衛士的一句“軍營中只聽將軍的號令,不聞有天子的詔命!”周亞夫治軍深得漢文帝賞信。文帝病重,詔命景帝“天下有事,周亞夫當可用之!”
公元前154年(漢景帝三年),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等七國發動叛亂,打出“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景帝於是升周亞夫為太尉,領兵平叛。周亞夫僅用3月,一舉平定叛亂。可是平定叛亂之時,是周亞夫權勢日盛之時,也是悲劇開始之時。
公元前152年周亞夫被漢景帝任命為丞相,不懂政治,性格莽撞的周亞夫開始飄飄然起來。
周亞夫性格耿直,景帝要廢掉慄太子劉榮,但周亞夫卻反對,說廢長立幼會使朝堂不穩,使得景帝對周亞夫越來越討厭。竇太后要求景帝給王皇后的哥哥王信封侯,但是周亞夫橫加阻攔,拿出非功臣不得封侯的高祖遺訓來教育景帝,使得王信也討厭他。
還有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中,雖然周亞夫戰功赫赫,但是對同是抵禦吳王劉濞大軍的梁王劉武沒有及時救援,導致戰後梁王劉武對周亞夫懷恨在心,每次梁王到京都在太后和皇帝跟前說周亞夫壞話。
景帝在宮中設宴招待群臣,想試探周亞夫脾氣改了沒有,他的面前不給放筷子。周亞夫不高興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笑著對他說:“莫非這還不能讓你滿意嗎?”周亞夫羞憤不已,不情願地向景帝跪下謝罪。景帝剛說了個“起”,他就馬上站了起來,不等景帝開口,周亞夫就自己走了。景帝嘆息著說:“這種人怎麼能輔佐少主呢?”
周亞夫年紀大了,他兒子偷偷買了五百副甲盾,準備在周亞夫去世以後埋到墓穴裡,但是甲盾是國家禁止個人買賣的。結果被人告發周亞夫謀反。景帝派人追查此事!廷尉問周亞夫:“君侯為什麼要謀反啊?” 周亞夫答道:“兒子買的都是喪葬品,怎麼說是謀反呢?” 廷尉諷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謀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謀反吧!”周亞夫無言以對,隨後被關入獄中!
因為論功勞周亞夫功高震主,不及時退隱,皇帝已經容不下他了。再加上他的不會做事和幾次受辱,竇太后,梁王劉武和王信等皇親國戚從中作梗,周亞夫是必死無疑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周亞夫在獄中也明白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道理。故而五日不食,絕食而死(公元前143年),以死抗議來證明他的忠誠與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