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府159

    我媽活著的時候,我就給我媽說:活著好好享受生活,要吃啥喝啥都滿足自己,子女對父母好好地,比活著不孝順,死了張著個大嘴使勁的乾嚎強,那還有什麼用?我父母包括我姨都贊成我的觀點……人死如燈滅,不要再不斷的去墳地燒紙了,即使你住到墳地不回來也說明不了什麼。人都有一死,做好自己,別做樣子給別人看,儘量活的簡單些……

  • 2 # 天邊彩雲274

    每逢佳節倍思親。每當萬家團圓的春節來臨的時候,我就會情不自禁的想念遠在遙遠天國裡的父母親。兩位老人家先後離開我們近二十年的光陰歲月了。任憑時光不斷流逝,但父母親的音容笑貌、養育之恩以及與我們一起生活的美好人生故事,卻永恆地駐留在我們心坎裡……

    我們這裡給已故的父母親到墳墓地上燈、燒紙、送“錢”、清理雜草等,一般都是傍晚時分進行。但在進行祭奠事宜時,偶爾相遇下雨起風天氣因素;墳墓地上的雜草叢生、小樹蘆葦交織,清理這些需要時間處理。所以,現在我們這兒的家人都會提前下午三、四點鐘前往墳墓地……

    到長眠在墳墓地父母親上燈,風雨無阻已十多年了,從未間斷過。與其說給生活在另外一個世界裡的父母親上燈、送“錢”,不如說觸景生情令人淚流滿面、心湧無盡的思念……

    又是一年祭奠上燈時。到墳墓地,要帶以下工具:砍刀、鐵鏟、刮刀、錘剪、鐵鉗、擦布、黃蠟油、一壺清水等;要買燈籠、各種鮮花、香炷、紙錢、黃土紙、鞭炮等;

    做好以下事情:清理除掉墳墓上及墓周沿的雜草、小樹、蘆葦等,把墳墓環境打理得乾乾淨淨;用擦布與清水,把墓碑從上至下清洗塵土,打理乾淨後,再打塗一層薄薄的黃蠟油。起到防曬、保色、不脫落、不變色調的作用;最後,插香炷、燃燒黃土紙、紙“錢”、墳墓前磕頭、點燃一掛鞭炮,在心中盼望父母親保佑我們一家人平平安安……

    在完成一細列的祭奠事宜後,緩步繞墓地一週,依依不捨的一步三回頭。在滄茫暮色中,回頭看到,百餘座墓碑中,唯有父母親的墓碑光亮依舊,引人注目……

  • 3 # 春鋒如意

    這個事情我感悟很深、我的母親有心臟病還有高血壓。

    有一天、我去看她的時候、說話嘮嗑很正常、但是送我出門的時候、她說、兒子我死後年年給我燒紙就行了、我說你別瞎說了正是享福的時候。

    結果沒有過幾天我的媽媽就過世了、她生前預感到了自己死亡、並且自己用縫刃機做的裝老衣褲以及其它物品告、訴我放的位置,我所述說就是人類死亡是有預知的。

  • 4 # 梅子7744

    昨天去給過世的爺爺、奶奶、父親上墳,我覺得上墳不是做給誰看,這是對過世親人的一種懷念,爺爺和父親是同一年被癌症奪去了生命,那時我還小,整整三十年了,都說女兒不能給父親上墳,可父親沒有兒子,只留下我們姐妹四個,我們姐幾個我作為一個大姐,這麼多年從沒間斷過每年清明和春節都會去給父親上墳,緬懷一下對親人的思念,春節將至真的很羨慕那些父母健在的朋友過年時能歡聚一堂,其樂融融的和家人們嘮著家常。

  • 5 # 味哎兒

    有人燒,有人不燒,沒定式。

    本處的人,願在廚房,或餐廳的門後,設一垢,放盅碗盤筷,盛上年飯菜供給思念的亡靈。

    此,示意子孫莫忘前人外,表示開後門,特殊對待意。且不影響正常過年節的。

    燒紙錢,須有圍罩,晚上在十字路口處舉行,白天在少人處進行,也可去墓地進行。

    此須家庭主要男丁外,念叼念叼,告之自家人安好,共給其送錢了,在那邊顧好自己,等心願語。不論在哪,須圈罩好,除防火外,主要是別任意讓錢亂飛,跑到別人那裡了,自所供的人沒收到。

    每逢佳節,倍思親,供供去世親人是人性體現,最隆重的是家庭院或廳堂,設靈位,供三牲及酒菜,即自三十宴,全家人供拜完,吃胙食宴。

    胙食是供品供物,由供拜人分享的詞語。具沾供福的意思,因供物供品因供而近神品了,食到者也貼點神氣。

    家庭用三牲,不是牛羊豬,而是羊或豬的頭或肉,魚,雞的熟食品,再年飯菜,酒,乾果.鮮果.糕點等。

    供禮成,又分兩式:

    1.不開宴,由家主領長子長孫或指定繼承人,去十字路口接神,再奉神入神龕,才開宴。

    2.先開宴,宴後再迎神的。

    可見祖在先,神在後的。顯鬼神事敬而遠之的習俗。

    這一切,僅三十晚進行,三十前不拜年的,從而不竄門,開宴才祝新年好,且不歸拜年僅歸祝意,初一及以後才是拜年的。

    只不過,特殊的是,灶王神三十白天須安頓好,也有早幾天安頓好財神灶神的。

    財神有送上門的人賣的,但僅說送不許說賣,買只說接或迎。而灶王則說接.或迎.或請。其他神由自家奉誰,去十字路口迎的,且由家主燃長子或長孫手持香,由香的煙為引路返家的,奉誰心念默語誰。

    老年間,家庭院的照壁正中有宅神龕的,無影壁牆的,正房南牆有宅院神龕的。正房屋內有祖靈牌龕與房戶主神龕,置西間室或東間室的。家主神即灶王,家主沒戶主大,比宅神大。這如父或爺,長子主持日常一切,管家一樣。而後各房個神,門神守護大門如門衛。用軍事化述呈:組.班.排.連制式。

    由此,可窺古中國人教化措施之一斑。即,綜軍事化.人群群體.企事業模式於一體的家人形式。

    而,祭.供.祝.祈.拜都是訓守秩序,及適應儀式的懂規矩。特別是拜乾爹拜把子拜師父,訓單身離家咋辦,且有入鄉隨俗,自降一輩法則作陣,闖社會或江湖,僅自能力一項須自備了。

    因而,一句迷信,譭棄多少真諦。

  • 6 # 淵深緣淺2

    我們這兒有這個風俗,每年初幾里上墳是悼念逝去的親人!

    記得19年清明節,我們去給我母親掛清。雖然修的雙墳,但是隻有母親一人孤零零的在那兒。大慨是父親擔心她寂寞吧,居然買了兩條,就是用錫箔紙壓印出的紙花。當時我們還在責怪他不懂事,哪有給活著的自己買!就連路邊的挑沙工也在說我父親沒買對,一般家裡逝去一人就買一條,買兩條掛難不成自己詛咒自己!

    當時父親還不高興

  • 7 # 蘿蔔白菜75011412

    老爸文革時期,吃過安眠藥自殺,被搶救過來……他常說,死亡不可怕,死亡就起睡覺……。老爸還常說,人死了,不要活著不孝死了孝,父母活著照顧好他們,死了,燒紙,棺材,樹碑,沒啥用!………………2019年11月,83歲老爸肺癌晚期去世!去世前老爸說不怕死,別疼就可以!但是從眼神,感覺老爸很焦慮,恐懼!聽老媽說沒人的時候,老爸自己悄悄的落淚!

    我們現在也不燒紙!活著照顧老爺子了……,走得很安詳,沒受痛苦……不知道對不對!

  • 8 # 不甘寂寞12

    謝邀!每逢佳節倍思親。古老文明的傳統佳節一一春節既在眼前。祭祖也是傳統節日裡活動之一,倍思親此時就在華夏家戶顯得極為重要。用各種方式奠紀自己的“亡人”,以示對親人的懷念。燒紙就是其中之一。但大多以“逝者”生前或家族伩仰為形式去奠紀,如我老母信仰“基督教”,生前不燒紙坐拜過逝後也就不燒紙。

    但每到節前,子妹的均攜眷前往墓地獻花祭掃,告慰老母安息!

  • 9 # 水娟

    我父親去世一百多天了,活著的時候我就想,好好孝敬父母,死了不哭不嚎。可是,父親沒用我盡孝就走了,我接受不了,但仍然沒有又哭又嚎,而是把悲傷默默的埋在心裡。本來我也是很反對燒紙的,但是姐姐,弟弟頻繁張羅,我也不能不跟著去墓地給燒紙,上供。後來,我發現,這燒紙,上供品也確實能減輕心中的悲傷,也確實是一種寄託哀思的辦法。因此,我又備好了各種東西準備三十那天去墓地上看看父親,除了燒紙之外,也準備了一些食品,菜品等。

  • 10 # 使用者許萬祥

    各說各話。條友們說的各不相同。這個話題放大了說。有用嗎?啥用沒有?包括我們以後的自己。記得俺娘活著的時候,就說過,能吃啥就吃點兒啥,做自己喜歡的事。死了以後不論做啥事兒。還有用嗎?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太對了。在我們上小學的時候, 到我們姜老薑死去的時候。有一個問題我們始終沒有搞明白。那就是人生的意義。一直到現在我還在思考。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 11 # 張渭忠

    除夕之夜,到故去的父母墳地燒紙,意為請靈,就是將故人的魂靈請回家中,與家人共度春節。

    這是一種感恩儀式,感謝父母的生養,感恩父母的辛勞。同時把這種儀式,傳承給自己的子孫後代。

    說到講究,大體上的形式是這樣:一、請靈時間一般在夜幕降臨的時候,請靈的人一般為故人的子女,請靈去的路上大家可以說說笑笑。二、到墓地後,所有人便不再說話,一切交流都在肅穆、默然和意會當中進行,大家跪地、燒紙、起身,返回家中。注意,不可在墳地燃放鞭炮。回家後,請靈的人,仍然保持默然交流,在先人的遺像前敬香、燒紙、磕頭、起身,便意味先人的魂靈請回來了,所有人就可以說說笑笑了。請靈過程中,保持沉默,是為了先人的魂靈不受到驚擾。如果受到驚擾,先祖魂靈將重回陰間。所以,除夕請靈,務必虔誠。

    此後的十多天裡,象徵著先人與家人,共度春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後,先人的魂靈遊絲般地自行返回陰間。

    這是一種迷信,束縛放飛和任性;這是一種鄉愁,讓匆忙的人生放慢腳步,讓躁動的心靈有些思考;這是一種傳承,父母恩情不能忘,該擔當時能擔當;這是一種文化,禮儀之邦就是這樣積澱而成的。

    除夕請靈,面對先祖魂靈,迷亂在錢上、情上、仕途上、不知所途上的人啊,也許能找到北,也許懂點感恩,也許知道點擔當!

    2020年1月18日

  • 12 # 那年那月那天191028號

    愛人走了兩個多月了,我想過年這天早早地和兒子一起去墳上看看他,帶上他愛吃的肉愛喝的酒,還預定了一捧菊花,去跟他說說話[流淚]

  • 13 # 林中有奇峰2

    我來說兩句,我來說兩句,燒紙是傳統留下來的一種不健康的東西,過去人的思想愚昧,相信迷信,在社會上造成極壞的影響。燒紙汙染環境,還不安全,容易起火。希望活著的人不要做那些欺騙自己的事,做一個有知識的人。

  • 14 # 水209469745

    “春節了,你給去世的親人燒紙嗎?有什麼講究嗎?”春節了我一定會祭奠先人的,因為這樣能寄託我們的哀思。

    春節時有的人祭奠先人,有的人不祭奠先人,這裡面沒有對錯之分,不祭奠先人有不祭奠的道理。祭奠先人有祭奠先人的理由。不祭奠先人無可厚非,那是他家自己的事情,與旁人無關。祭奠先人的人只要沒有影響他人,其他人也不要說三道四,那也是人家自己的事情,其他人管不著。

    祭奠先人與不祭奠先人各持一詞,不祭奠先人的人不用說理由,大家都知道,有的是不相信迷信。有的是認為活著盡孝,人死如燈滅,什麼都沒有意義了。還有的根本也沒拿先人當回事。這都是自身的事情,別人無權干涉。

    持祭奠先人的人的態度認為,祭奠先人是一種感恩,是傳承先人優秀的所作所為,今人喝水的井是先人挖的,今人乘涼的樹是先人栽的,祭奠先人是不要忘記先人的恩典。

    每年都會有公祭大典,那是為了什麼?那是因為炎黃是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做公祭是為了記住始祖的功德。那麼老百姓祭奠近期的先人有什麼問題嗎?怎麼就會有一些人跳出來阻撓呢?自古以來從炎黃到岳飛,再到林則徐,歷史上英雄輩出,數不盡數,我們祭奠他們是不忘他們的豐功偉績。中山陵、紀念碑,紀念堂、八寶山我們祭奠同樣是為了記住他們的豐功偉績和流血犧牲。可見祭奠先人是中華民族傳承的精華!

    至於祭奠先人有什麼講究,國家有國家祭奠的規範,老百姓有老百姓祭奠先人的規矩。華夏幅員遼闊,各地有各地的風俗習慣,各地有各地的講究。

    祭奠先人:

    翻完農曆是新年,

    路上熙攘盼團圓。

    闔家歡樂未忘祖,

    祭拜先人慰心田。

    冥錢焚化遙天遠,

    火光升騰映淚連。

    難得幾回相見夢?

    更勝他年親情還。

    二零二零年元月二十二日

  • 15 # 夢修者

    家鄉安徽全椒,年前給逝去的親人燒紙錢是必做的事。去墳前燒,也可在路邊,燒一堆紙錢用火叉(現在不用了)畫個圈,道明這是那個先人的錢,最後,還得燒一大堆給孤魂野鬼的,免得它們搶祖先的錢。現在有些家建了”安親堂“(即南方人的祠堂),讓祖先靈魂相聚一堂,方便常年祭奠,傳統民俗是我們共同的價值觀,也是我們道德的認同,請專家教授們理解,別上告抵制,謝謝!

  • 16 # 明天會更好110085241

    去,怎麼不去,給故去的親人燒紙,別說我是一個5O多歲的人,到了大年三十那天,無論颳風下雨還是下雪,七八十歲的老人還帶著侄兒孫子,去給過世的親人燒紙呢。

    雖說給故去的親人燒紙,是個迷信,但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孝道,在我們農村從來沒有間斷過,老百姓講究香火,就擔心死後逢年過節連個燒紙的人都沒有,說句不中聽的話,那些說人死如燈滅,燒紙沒有用的,親人在世的時候,我估計是對老人孝順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我父親在我16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每年清明,十月一,大年三十,我從沒間斷過,年輕時候自己去燒紙,現在帶著兒子和侄子一起去,讓他們記住,哪個墳墓是老祖宗,哪個是老太,哪個墳墓是太爺的,爺爺的,以後我走不動了或者是死了,讓他們知道祖先埋在哪兒,讓他們到墳墓上燒,不希望在三叉路口喊著燒,而且教他們,在祖先墳墓周邊的墳墓都燒一把,因為他們是好鄰居,遠親不如近鄰嘛。。。

  • 17 # 如意64694

    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風俗,本人我的地方風俗是沒有在春節的時候去給去世的親人燒紙的,春節時間,大家都是心裡高興的,喜慶洋洋,大人,小孩都是穿的漂亮的衣服去串門,走親,紡友的。只有在清明節的這一天去給過世的親人掛紙,上香,在它的紀念日才有祭祀一下。所以,春節就沒有,春節大家心裡很高興,不想難受的。

  • 18 # hwa2288

    春節,給去世的親人燒紙錢,是我們這裡春節必不可少的議程。大年三十下午,年夜飯前,家族中的男性成員,特別是年幼的晚輩必須參加,由年長的長輩帶領下,一般是從輩分高的祖輩墓地開始,到墳前燒紙錢,同時介紹參與送紙錢的晚輩身份,然後給晚輩講解這個墓地的主人是我們的某某先祖,讓後輩知道墓地主人和自己的關係。然後點上蠟燭,恭敬的插上四根香,跪在墳前給祖先行三叩九拜之禮,告訴祖先過年了,是來接先祖回家過年的。最後點燃鞭炮,把蠟燭附近的雜草去除乾淨,把未然燒充分的餘火翻開,使其完全燒盡。然後再到下一棺墳地,直到把附近能到的先祖墓地逐一祭拜結束,當然也可以先遠後近進行的。回到家裡,在家中堂屋香火前的供桌上燒香然表,這時要點上三根香,意思是去世過了三年儀式的先祖,就是位列神仙行列,可以享受神仙的待遇,敬神是點燃三根香的。接下來給先祖磕頭作揖,告訴先祖接她回來過年,要保佑後輩心想事成,平安幸福。然後給先祖面前擺上一碗飯和筷子,到門外點燃鞭炮,開始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年夜飯。

    這期間先祖就是在家裡的,所以所有的人說話做事都要謹慎小心,客氣恭敬。直到初五早晨送窮神的時候,一併將先祖送回去。下來到元宵節晚上,再到先祖墳前燒紙錢,送上蠟燭,行跪拜之禮後,春節祭祖儀式就算結束。

  • 19 # 娃子888

    給去逝的燒紙錢,對亡者的紀念,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戶戶來到公墓祭祀親人,焚燒香燭紙錢,紀念離逝的亡魂,我們這邊是大年三十下午,煮飯請祖先,正月初一上山祭祀亡靈,擺上香燭焚燒紙錢,嗚放鞭炮紀念祖先。在遠都要去,每逄佳節,家家戶戶到公墓祭祀親人,這是不可少的,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和,自古難兩全,又到新年時,公墓祭祀好多人,祭祀祖先,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不能丟。

  • 20 # 使用者6701625326881劉

    春節大年三十下午當地風俗,去祖先墳前燒紙,請所有三代先人回家過年,路上不能向後看一直回家中堂供上水果高點,上香叩首,年夜飯每個菜先敬先人,從卅拾到初四每飩飯先敬祖先,初四下午送走,到墳上在燒幾張紙,十四在迎回十五在送走年年如此,代代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就想問,現在的你們過得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