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庭教育羅聖傑導師

    其實這種情況,我們要回看一下姐姐的成長經歷。在姐姐的成長經歷當中,父母是不是在姐姐小的時候也是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姐姐的,當父母離開家之後,姐姐在潛移默化當中,是不是也在學習父母當初教養自己的方式來管教弟弟?家裡的老大通常會有,父母不在把自己幻化成父母的一種潛意識的心理。所以,建議父母先排查,自己先前的教養方式和與姐姐溝通的方式,這個問題表面上看是姐姐與弟弟的關係,實際上是父母與姐姐的關係,要先處理父母與姐姐的關係,當父母與姐姐的關係變得親密和諧之後,才能進一步的解決姐姐與弟弟的這種關係,從而向正確的方向去引導姐姐,做出正確的教育弟弟的方式。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2 # 張麗芳說兒童心理

    弟弟害怕姐姐的打,害怕自己說錯話而捱打……所以話會越來越少

    同時,弟弟對姐姐充滿了抵抗牴觸和違拗的情緒和行為……任何一個人對打自己的人,內心都會充滿了厭惡、憤怒或者仇恨的……所以,我們要看得弟弟的心理狀態;現在的弟弟在受害者的委屈的情緒狀態

    同時,看到姐姐的心理狀態,姐姐因為爸爸媽媽不在家,一定會需要來承擔照顧弟弟妹妹們的生活,姐姐自己有很滿很滿的情緒狀態,會藉由打弟弟的過程裡,流淌情緒……姐姐有很多的不得已,姐姐也有很多的委屈和難受,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情況。現在的姐姐處在加害者的憤怒的狀態;而面對這個家的安排,姐姐也有很多的受害者委屈的情緒狀態

    可以讓姐姐把自己的需求和爸爸媽媽說出來……

  • 3 # Mylove七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榜樣,請回看自己在生活中 是否給孩子傳遞了不健康的相處模式?及時修正 亡羊補牢☀️

  • 4 # 停一停思變君

    從簡單的三句話,可以看出家庭每個成員的問題所在。

    姐姐打弟弟,是不是家長由於姐姐年齡大的原因,父母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老相信姐姐,而不相信弟弟?久而久之弟弟覺得無力反駁,於是就不喜歡說話了?

    作為父母有沒有觀察其反應,是否從事實出發、客觀的看待處理問題了?

    出現此類現象背後的原因:

    父母:對於孩子的表現沒有洞察力。

    姐姐:父母沒有培養其責任感。

    弟弟:處於劣勢,受欺負沒有給父母交流

    我們分析問題,一定要有主次,這是往事萬物執行的規律,這種情況主因在於父母。

    作為家長別不服,看看心理學怎麼給你解釋的:

    認知心理學告訴我們:我們人類大腦前額葉負責理性思維:

    “大腦的發育時間比我們預期的要長很多,大概要到25歲左右才可以發育完成。因此,青春期的大腦是處於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的狀態,青少年的大腦沒有辦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為。”家庭成員父母應付的責任

    可憐天下父母心,天下每位父母都有一顆疼愛子女的心,由於每個家長的認知觀不同,他們教育的方式千差萬別。

    作為父母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經濟基礎固然重要,但是這有個前提:童年時期一定要觀察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不是像現在大部分父母那樣“一句為你好”,既是關懷,但也是為自己的過錯找了合適的藉口。

    想想生活中是不是這樣,作為家長在小孩子面前犯錯的時候,往往愛面子的情緒就上來了,自己不承認自己的一時判斷失誤,反而冤枉怪罪孩子。

    孩子覺得冤枉但是又無力反抗,等下次家長再給孩子說事情的時候,你覺得他們還聽嗎?所以孩子就會選擇沉默,因為說了也沒用,漸漸地變得沉默寡言。

    作為姐姐,用武力解決問題,而不是儘量用理說服弟弟,家長是否發現這一問題的存在?

    作為家長怎麼補救?

    如果按照這樣的方式繼續下去,姐姐在以後的人生處理事情的時候,往往還是以武力解決,在學校、以後的職場性格也會很強勢,容易形成以強凌弱的性格。

    做為弟弟,積壓負能量,不善言談,不愛交流,慢慢地性格很容易孤僻,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很難和別人相處,很容易受到外人的欺負,對生活缺乏希望。

    現在家長怎麼補救?

    ①騰出時間,陪伴孩子

    掙錢為了孩子,但是如果孩子心理不健康,掙再多的錢又有什麼用?抽出來一方陪伴孩子,另一方繼續工作掙錢。

    ②處理問題,先觀察,仔細詢問細節,從事實出發

    雖然姐姐年齡大,但是並不代表姐姐是對的,如果家長沒有發現此問題,則對雙方心理成長都不利,姐姐會總覺得父母相信自己,及時偶爾犯錯父母也不知道,於是就很可能編造謊言,而弟弟則會一直在隱忍,擠壓負能量。

    如果現在孩子很內向,情況比較嚴重,可以找心理因素。

    也可以找下相關的電臺節目,有心理醫生線上解答,可以讓專業人士給出一些專業的建議。

    綜上所述:出下類似情況,主要責任在家長,多陪下孩子,實在沒時間也要隔一段時間陪陪孩子,多交流交流,走進孩子的世界裡。

    因為分享,所以更強。

  • 5 # 真有料剪輯君

    如果說小孩子不願意說話,可以用以下的方法來解決:

    首先,要給寶寶提供說話的環境和場所,讓寶寶有說話的慾望。可以帶寶寶到兒童急劇的娛樂場所,讓小朋友和寶寶多接觸、多交新的朋友,同時可以讓寶寶和別人進行遊戲互動,以刺激寶寶說話的慾望。

    其次,作為家長,要多和寶寶溝通,雖然說寶寶還小,不會說話,但是爸爸、媽媽和寶寶說話的過程中,會接受說話資訊,從而刺激寶寶的語言中樞。

    如果小孩子是因為自閉症不願意說話,那麼還是建議,能及時帶寶寶去專業的康復中心進行整治。

  • 6 # 華方濤

    這是一對典型的留守兒童,多麼辛酸的事情,讓孩子照顧孩子,以前聽到一個真實的故事,九歲的姐姐給七歲的弟弟做飯,一起上學,照顧弟弟的飲食起居,聽完讓人淚目,小弟弟本來就淘氣,姐姐再經常打他,一是對父母有怨言無處發洩就成了“踢貓效應”一個故事講,爸爸在工作經受到打壓和排擠,回家對媽媽發牢騷,媽媽也感覺自己在家辛苦的操持家務特別委屈,見兒孑不聽話,又訓兒子不認真學習,兒子也莫名其妙被喝斥,關在自己小屋看見貓在悠閒的踱步,他冷不丁把貓一腳踢的慘叫一聲,他追著貓屋打!

    姐姐揍弟弟,弟弟有委曲也說不出來,有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感覺,”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出現自閉證和抑鬱症的可怕情況,所以應引起大人的重視了,就如同外國電影《何以為家》,既然生了就得養育,孩子是家庭的未來,要把孩子給冷落出病來,那將是無比悲哀!

  • 7 # 窗前閱

    從問題的表述上看,弟弟說話少是關鍵,這個結果雖然和前兩個條件密不可分,但不構成必然的因果關係。

    不知道弟弟的年齡是多大,沒有刻意的提出,感覺是在童年時期吧。童年一般指六七歲至十二三歲之間,正是小學階段。

    童年時期的成長,是和同伴的交往中得以實現的。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按照同伴交往中的人氣特點,可以分為如下三種:

    不受歡迎的兒童: 這種孩子會具有攻擊性,對人不友好,不尊重同伴,缺乏合作精神,還出一些不良的主意和惡作劇。受忽略的兒童:這類孩子表現為退縮、安靜,有依賴性或順從性,既不被同伴喜歡,也不被同伴所討厭。

    你可以拿弟弟和姐姐對照一下,是不是有相似的地方?

    所以,我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同時引導姐弟兩個。

    她們兩個是不同的型別,或者說各有偏重,因此對待方法和措施也有所不一樣。

    這樣的兒童要改善她們的行為處事方法,有三個辦法:

    直接干預。具體辦法是發現她的優點和長處,創造條件來發揮她的優勢,教給她與同學交往的具體辦法,介紹榜樣給她,指出行為不合理的地方,訓練改正。

    幫助她提高學習成績。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是希望她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也就跟容易接受弟弟和其他同伴。發揮群體的幫助作用,改善姐弟之間、同學們之間的關係,調整人際關係氛圍。

    弟弟的情況和姐姐不同,趨向於受忽略的那種,不想說話,也許是姐姐的存在還是讓他安心的,雖然不是很開心,但沒有其他可以親近的人、信任的人。但至少要引導他表達自己的意願,可以向姐姐提要求,如果姐姐不同意,也可以找其他人幫助解決。

    另外,姐姐的問題解決了,弟弟就會多一個溝通的渠道,哪怕內向一點,情緒上也是健康的。

    由誰來做

    這個才是問題的痛點。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的很多問題,都沒有辦法理想解決。讓父母帶上子女或者讓父母返鄉工作,都是不現實的。因此,需要求助於第三者。

    如果爺爺奶奶不能依靠的話,我建議給學校的老師說明情況,由老師出面引導、同學們幫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 8 # 耐克森地暖

    父母不在家弟弟經常挨姐姐打,這種情況應該是留守兒童或者父母白天上班晚上回來這種,弟弟越來越不喜歡說話肯定是有自己性格原因大多數還是父母不在家體會不到父愛母愛,唯一的姐姐還要經常打他,這樣長期下去勢必會對弟弟心裡造成傷害,本就弱小的心靈更加脆弱敏感,變的越來越不喜歡說話。父母在外工作為了多賺錢沒錯,但也應該多回家看看孩子,多打電話回家關心孩子的情況,不要一味的賺錢忽略了自己最重要的人。

  • 9 # 心覺

    這個問題非常嚴重哦,不知道提問者您是這兩個孩子的什麼人?

    如果您是孩子父母,請務必務必務必重視這種現象。

    首先,我們要明確姐姐為何會打弟弟,並且導致弟弟越來越不喜歡說話,可見姐姐下手應該是不輕,導致弟弟非常的害怕與恐懼,這種現象如果不及時遏制,讓他產生心理陰影的話,會很大的影響弟弟長大後的生活。

    這種情況,大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弟弟的突然出生讓姐姐認為弟弟分享了家人對她的愛,並且家人對姐姐的關懷確實也少了。

    如果再加上姐姐處在比較敏感的年齡段:比如七八歲叛逆期或者青春期,如果弟弟恰巧又是處在兩三歲最可愛的階段的話,家人對弟弟的關注難免讓姐姐產生嫉妒。

    並且,從姐姐的狀態來看,她的成長經歷也並不是很好,家庭對於孩子的關注可能很少,讓孩子的存在報復性心理,這種情況非常的危險,因為如果將來弟弟長大了,由於姐姐的毆打,可能會產生更嚴重的心理問題。

    所以 ,這個現象並非小事,因為已經不是單純的小孩之間的打鬥,已經產生了導致弟弟不願說話這樣的情形,希望家長予以重視。

    家長需要注意的事,千萬不可用過於激烈的態度去制止姐姐,讓姐姐心理產生更大的逆反。可以與姐姐平靜的溝通,並且要表達出對姐姐的愛與關懷,讓姐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總之,語言要溫和,態度要誠懇,未來更要對姐姐更多的關愛,不能有了小的就忘了大的。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一個兄弟姐妹的陪伴是非常幸福的,希望父母不要把這樣美好的感情由於偏愛而變成了他們一生的陰影。

  • 10 # 傻蛋白天不懂夜的黑

    這屬於留守兒童還是……很常見父母為了生活外出打工,孩子在家上學,年齡大的孩子照顧年齡小的。姐姐打弟弟原因是什麼,弟弟太調皮在生活中不幫助姐姐還是姐姐故意打弟弟?一般情況兄妹和睦相處,所有事情都會迎刃而解。如果姐姐故意打弟弟,弟弟肯定內心害怕造成了內心恐懼,不愛說話容易生心理疾病。父母既然生了孩子就該盡到監護人的責任……可以讓弟弟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讓他心胸開闊,然後會發現世界那麼大,樂觀一點,做個快樂的孩子何樂而不為?

  • 11 # 醜小影

    父母得告訴姐姐不應該打弟弟,另外問清楚為什麼打,老是捱打難道父母就不心疼嗎?孩子都是很聰明的,講道理他們能聽得懂,及早發現及早糾正,別耽誤孩子。

  • 12 # 借一盞月色給你

    這問題已經很嚴重了。

    這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的。為什麼要打他呢?不喜歡說話,不說話會影響他的生活,如果喪失語言功能呢?這個後果誰來承擔呢?幸運的人總統年來治癒一生,而不幸的人用一生來治癒童年。家人的關愛是一個孩子正常成長所必須的,而他沒有受到愛,會導致他的情感系統出現問題,沒有愛的人生是痛苦的。

  • 13 # longsuixin

    現在很多家長都希望家裡上演一出兄弟姐妹相親相愛的場景,可是,真的很多人家卻是截然相反的,不但不互相親熱,反而最刺激最讓人反感的壓迫還是來自於兄弟姐妹。

    這可是在很多多子家庭里正在上演的現實。

    我有一個同學,她在家就屬於爹不疼娘不愛,姐姐們揍,弟弟也打的局面。有的人會感覺到奇怪,為什麼一母同胞還會互相打,其實實際情況就是如此,互相打的很多,

    而且大的孩子,天然就比小的孩子長得強壯,懂得也多,所以,欺負起下面的孩子來特別順手。而男孩和女孩,如果年齡相仿,男孩子打女孩子的情況也會經常發生。

    最令人感到氣憤的就是,父母常常是視而不見,他們不是看不見,而是感覺到,孩子們打打鬧鬧是不會出什麼問題的。

    孰不知,這種親人之間的壓迫才是最令人壓抑和難過 的。

    而像我那個同事,直到大了上班了,回憶起童年來,也會記得,兩個姐姐是怎麼欺負她的,而弟弟也會反過來打她,而父母往往是選擇了裝看不見。一是他們本來就忙,二就是,他們壓根不會注意到這些瑣事。

    但是,對一個人的心靈的創傷是難以彌補的。也對他的一生有著極其不舒服的影響。

    嚴重的,會埋下非常仇恨的種子。

    對一個人來說是極其不公平的。

  • 14 # 才智寶貝學堂

    弟弟經常挨姐姐的打,弟弟因此變得不愛說話,這對弟弟的健康心理成長很不利。

    姐弟倆理應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小打小鬧,無傷大雅。但是弟弟因此變得沉默,父母就要注意下孩子間的關係處理了。

    可能在姐姐眼裡,弟弟是個與自己爭寵的人。所以才會如此依仗自己年齡大而欺負弟弟。父母要讓姐姐意識到,弟弟是自己的親人,不能傷害。同時,作為父母,一碗水要端平,不偏袒哪一個孩子。讓姐姐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愛不會因為弟弟的存在而消失。因此,如果姐姐真的欺負了弟弟,父母會懲罰姐姐。反之,弟弟如果存在同樣的情況,父母也一視同仁。

    除了要姐姐消除對弟弟的欺負,還要多多安慰弟弟的情緒。讓弟弟不因此而變得敏感、內向。如果姐姐欺負了弟弟,弟弟要學會尋求幫助。

    平時,父母要對讓倆孩子互相為對方做點什麼,培養良好的感情,消除偏見,和諧相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吳金貴是一個怎樣的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