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粵西讀史

    傳位給皇孫。

    歷史上和平的皇位傳承並不是只有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還有禪讓和祖死孫繼。當然,父死子繼是主流。今天的問題是在父死子繼之外,乾隆皇帝會選擇什麼?毫無疑問,當然是把帝位給孫子啊!大明的第一第二任皇帝的交接不就是祖父傳給孫子麼,也不是沒有前例。

  • 2 # 大風雲揚dfyy

    從其他親王或宗族中過繼一位。這事後來也是發生過的,同治病亡無子,光緒皇帝繼位(醇親王奕譞之子)。光緒帝暴崩後無子,傅義繼位(醇親王載灃之子)。當然古代也有兄終弟及的先例。不管怎麼操作,肯定不會讓社稷無主。

  • 3 # V度

    個人感覺會從他孫輩選擇一個人來繼承皇位。

    自古以來,皇位的傳承有兩種方式,一種同姓繼承,另一種異姓相代。

    先說說異姓相代,這種方式有兩種,一是禪讓,這種方式從大禹以後就沒有出現過了。二是造反,推翻現有的政權,建立自己的政權,自己當皇帝。但在乾隆皇帝那個時代,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幾乎不太可能,畢竟還在“康乾盛世”,人民生活還過的去。再者,那時候清軍還儲存著戰力,能應對小規模的起義。

  • 4 # 梁一雜說

    在封建社會,一直遵循著嫡長子繼承製,如果皇帝駕崩之前,不管是嫡子還是庶子都早死了,那皇位怎麼辦?比如乾隆皇帝,活了那麼久,肯定也熬死了不少兒子。

    肥水不流外人田,這是肯定的,每個皇帝都號稱後宮佳麗三千,即使皇帝死之前,都沒有子嗣了,這個問題也不難解決。因為清朝前面有明朝,明朝會給他很好的版本。

    乾隆皇帝一共有17個兒子,其中有幾個沒來得及起名就掛了,怎麼著也還有十二三個兒子,這些兒子們肯定還會生兒子,這十幾個兒子加起來肯定能比乾隆生的多,這些可都是親孫子呀。兒子沒了,那就在孫子裡面選繼承人,當然嫡長孫排位第一,以此類推,這個難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碰到過,結果沒怎麼處理好。

    如果子嗣連孫子也沒有,那隻能尋找乾隆的兄弟了,按照歷史記載,他還有一個弟弟弘晝,當然可能弘晝早已經死了,兄終弟及也不太可能了,但有兒子,也就是乾隆的親侄子,就是弘晝的世子及有可能會直接晉升為太子,當然也有可能立賢,就是從他親侄子裡面選。如果連他親侄子也沒有了,那範圍就直接擴大到康熙的孫子一輩了,其原則一般是選“近”,然後是“賢”。兄終弟及的例子明朝有的是,比如朱厚照和朱厚熜,朱由校和朱由檢。

    最後一種可能性,就是被權臣控制,選擇一個幼小的皇室嬰兒來做皇帝,權臣直接左右天下朝政,這種情況一般都出現在朝代末期,比如西漢末年和東漢末年最為突出。

    清朝乾隆要是遇到這種情況,多會採取第一種選擇法,兄終弟及(當然是選親侄子),其次是選康熙的孫子輩,也就是他自己的堂兄弟,這肯定不在少數,因為康熙太多兒子了,一定不缺乏孫子,也一定能選到。最後一種可能性也不大,因為乾隆在世時,還處在康乾盛世中,這種情況下,一般都政治相對清明,也就意味著朝廷君子多,好官多,小人少。

    總之,皇帝沒有子嗣,選擇一定以血緣遠近來選,其次才是賢能。

  • 5 # 天道輪迴蒼天饒誰

    如果乾隆駕崩前皇子都死了,那麼要看看皇子們有沒有留下孩子,如果有孩子,乾隆提前選好皇孫太子,不過駕崩之前先把和珅拿下,因為和珅位高權重,三國時期,曹丕就對司馬懿說過,我死之後誰能治你。

    如果皇子都沒有孩子,那麼也可能傳位給固倫和孝十公主,因為乾隆對十公主無條件的寵愛,讓皇子都羨慕嫉妒恨,乾隆曾經感慨:如果十公主是男兒身,會立其為太子;當時的嬪妃,一看乾隆不高興就找來十公主,見了這寶貝乾隆就眉開顏笑,忘了煩惱,有過武則天做皇帝的先例,如果皇子們都死了,乾隆臨死之際也可能立固倫和孝十公主為皇帝。

    還有就是立同宗,同血脈,或者兄弟,或者兄弟的兒子為太子,畢竟同出一宗,如果這樣,也得拿下和珅,乾隆死後,和珅對朝廷的威脅太大,傳位給嘉慶乾隆沒殺和珅,因為嘉慶是乾隆子嗣,名正言順,嘉慶也能降服和珅。

    如果不是嘉慶繼位,就必須把和珅除掉,如果是固倫和孝十公主就不用除掉了,因為駙馬是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以後固倫和孝十公主的兒子做皇帝,和珅也是皇親國戚,而且皇帝是自己孫子,固然好好培養。

  • 6 # 無憂歷史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長壽皇帝,在位時間長達60年,也是中國最長壽的帝王。乾隆皇帝一生兒女眾多,其中17個兒子,在其去世時還有4子1女。如果這些皇子都亡故於乾隆皇帝前,我想皇位的繼承會有以下幾個可能,我們一一來分析。

    在分析前,首先普及一下清朝的皇位繼承製度,共有四類:可汗推薦制度、嫡長子繼承製度、秘密立儲制度、懿旨確定制度。二乾隆時期主要採取秘密立儲制度,可以最大程度保證皇權穩定,不會出現宗室爭奪皇位的情況。

    皇位繼承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兄弟繼位。這種情況不可能出現,乾隆除了早夭的幾個外,成人的還有三位兄弟,兄長弘時在雍正時期被削爵,兩個弟弟弘晝、弘瞻均亡於乾隆皇帝前,所以均不可能繼位。第二種情況:傳位於兄弟後代。這種情況也不會出現。弘晝8個兒子,最小的乾隆十年出生,即使沒有死也50多歲了,不具備克承大統條件,再說這個兒子24歲就過世了。弘瞻在乾隆三年已經過繼給康熙第17個兒子允禮去繼承果親王爵位了,他的兒子也不可能來繼承皇位,除非乾隆一脈絕種。第三種情況:傳位於孫子。這是最有可能的情況。乾隆一生有41個孫子,並有多位成年的孫子,挑選一位合適的皇孫為儲君還是可以做到的,清朝皇權穩固,這種爺孫輩的君權交接也不會出現問題。

    綜上所述,即使乾隆所有皇子均亡故於乾隆前,乾隆帝也能夠秘密立皇孫為皇位接班人。

  • 7 # 逍遙46613

    如乾隆皇帝的皇子們都全死在乾隆前,那只有選血緣最近的了,那可能是雍正的第五子弘晝那支血緣最近,該由他們繼承皇位了。雍正第三子弘時己被清除出皇室,死了,其子也無繼承權了,雍正第六子弘曕早就過繼給果親王了,論次序也輪不到他。

    弘晝已死在乾隆前,皇位應由弘晝兒子繼承。

  • 8 # 伊耆角木

    題主既然說的是乾隆,想必是特指乾隆因為太長壽熬死了兒子們。鑑於乾隆有十七個兒子,孫輩眾多,乾隆自然會傳位給孫子,而不是有人說的找弟弟或者侄子。

    (載灃、溥儀、溥傑父子三人)

    自古以來,由於涉及到皇位傳承,遇到皇帝無子都是一個大問題。明朝曾出現過武宗朱厚照駕崩無子,而朱厚照又沒有親兄弟在世,最後選擇了堂弟朱厚熜即位,結果朱厚熜為了給生父爭皇帝名分與群臣展開了“大禮議”鬥爭,最終明朝莫名其妙多了個皇帝。清朝有感於此,強調如果皇帝無子,即位新君除了“繼統”,還要“繼嗣”,也就是說你不僅是繼承皇位的,還要繼承父子關係,也就是俗話說的延續香火。這就是為什麼同治皇帝死後無子,同治也沒有親兄弟,新君光緒明確是作為咸豐的兒子,而不再是他血緣上的父親醇親王奕譞的兒子。光緒駕崩時又無子,侄子溥儀一肩挑兩房,既是同治的兒子,又是光緒的兒子,也不再是自己血緣上父親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所以咸豐皇帝等於有了兩個皇帝兒子,同治和光緒,這倆人又有了一個共同的兒子溥儀,這就把香火續上了,皇位的傳承也就算沒有斷。

    解釋清楚了這個問題,就是說明,清朝看重的是皇帝的血脈直系傳承,在有直系繼承人的情況下不會去考慮旁系繼承人。故而,如果乾隆沒有生出兒子,或者兒子很小夭折了乾隆就駕崩,那真的可能將皇位傳給弟弟弘晝、弘曕。因為乾隆沒有直系子孫,只能找父親雍正的其他兒子。

    但是,由於乾隆活了89歲,有十七個兒子。因為太長壽,十七個兒子死在乾隆後面的只有四個:八子永璇、十一子永瑆、十五子永琰、十七子永璘。如果真的再來幾個意外,真的有可能全都死在乾隆前面。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了,跟同治、光緒那種沒兒子就駕崩的完全不一樣。因為乾隆有直系傳人,有孫子啊。

    乾隆不要說孫子,他還有曾孫、玄孫。早在乾隆75歲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五世同堂”了。當時他的長子長孫長曾孫長玄孫出世了(乾隆長子永璜生長子綿德,綿德生長子奕純,奕純生長子載錫)。所以,就算兒子都不在了,乾隆還有眾多孫子、曾孫、玄孫可以即位。

    孫子比弟弟或者侄子的優勢在於,他們是乾隆的直系後代,如果讓弟弟即位(實際上乾隆去世的時候也沒有親弟弟活著了),乾隆這一支就斷了,如果侄子即位,比如說弘晝的兒子即位了,那弘晝算什麼?是不是也要追尊一個皇帝?光緒和溥儀有慈禧太后壓著不敢追尊生父,乾隆駕崩後恐怕沒有太后能壓住了吧。

    如果孫子即位,比如永琰的兒子綿寧(也就是後來的道光帝旻寧),但是永琰已經薨了,沒關係,追封永琰一個太子,甚至追封為皇帝都沒關係。這是乾隆的直系後代,不影響皇位傳承。這樣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元世組忽必烈傳位孫子鐵木爾,比如朱元璋傳位孫子朱允炆等等。乾隆甚至都不用擔心孫子像朱允炆那樣丟掉江山,因為新君沒有叔叔在世了。

  • 9 # 李老師歷史課

    當然,後來乾隆帝還是選擇了自己的第十五子永琰繼承了皇位,這也是無奈之舉。那麼乾隆帝的這個皇孫是誰呢?他為什麼在乾隆帝眾多皇孫中脫穎而出呢?

    定恭親王,愛新覺羅綿恩,乾隆皇帝長子永璜的次子,他是乾隆帝的長子次孫,可是乾隆帝一直是拿綿恩當長房長孫來對待的!別的不說,僅從一件事就能看出乾隆帝對綿恩是多麼的寵愛有加,這件事發生在乾隆五十八年,定郡王綿恩晉封為定親王!

    綿恩是乾隆帝皇孫中第一個被封為親王的,在綿恩被封為親王時,乾隆帝的兒子們還有許多沒有被封為親王,可見綿恩在乾隆帝心目中的重要性!

    與乾隆諸子附庸風雅不同,綿恩打小身材魁梧,武功超群,長期擔任京師禁衛軍統領之職,乾隆帝連把保衛自己的重任都交給了綿恩,這絕對是實打實的重點培養!乾隆晚年,北韓王朝使臣來訪回國後認為,清朝皇帝繼承人將在十五子永琰和皇次孫綿恩之間產生,而且綿恩的可能性更大。因為雖然永琰是綿恩的叔叔,可是綿恩卻年長於永琰,綿恩大永琰十四歲。有道是國賴長君,從皇帝的心智、王朝的穩定等等來說肯定是年齡越大統治帝國的帝王之術越成熟!

    事實上,直到嘉慶帝永琰去世,比他大十四歲的綿恩依然健在。所以,如果乾隆的皇子們在乾隆駕崩前都去世了的話,那麼綿恩毫無疑問會被冊立為皇儲!

  • 10 # 歷史守望者

    這個問題如果用在其他皇帝身上也許顯得有些胡扯,但用在乾隆皇帝身上就另當別論了,畢竟乾隆皇帝活了89歲,是中國歷史上正統王朝裡最長壽的皇帝。在古代能活到89歲是非常少有的情況,縱觀乾隆皇帝17位皇子的情況,能活到乾隆帝駕崩之後的也只有4位而已。假設乾隆皇帝的皇子們都先於乾隆帝去世,那麼會發生以下兩種情況。

    乾隆的直系後代將優先獲得皇位繼承權

    古代皇位繼承十分講究脈系,乾隆帝傳位給自己的子孫才叫一脈相承,而如果傳位給自己的兄弟或兄弟的子孫,那已經屬於另一脈了。所以在還有孫子輩的情況下,乾隆皇帝應當會在孫子輩裡挑選一人作為皇位繼承人。而且因為乾隆帝壽命很長的緣故,在他去世前就已經有好幾位孫子長大成人了。比如後來的道光帝旻寧在乾隆帝去世時已經18歲了,而旻寧還不是當時乾隆帝最年長的孫子。所以如果兒子輩全都不在了,乾隆帝完全會優先在孫子輩裡選一位繼位人。

    乾隆同輩兄弟的後人其次獲得皇位繼承權

    假設乾隆帝的直系後代都先於自己離去,那麼為了清朝的社稷,乾隆帝也只能無奈從同輩兄弟或其後代中挑選一位繼承人。雍正帝10個兒子中長大成人的只有4位,而且全都在1770年前就去世了,所以他們都不可能成為乾隆皇位的繼承人。那麼乾隆帝只能從兄弟的後代子孫中挑選一位繼承人,準確說就是從弘晝或弘曕兩人的後代中選一位。其中弘曕在乾隆三年已被過繼給乾隆的叔叔允禮做兒子,所以合適的人選就剩下弘晝的後人。而弘晝的後人裡活到乾隆帝駕崩後的只有永琨一人而已,而且乾隆去世時永琨已經60歲了。

  • 11 # 達摩說

    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那我們就先來看乾隆帝有可能做出的選擇。

    第一,他可以傳位給孫子。一般來說,歷史上面臨類似問題的皇帝大多數都是這麼做的,比如朱元璋的太子朱標死了,雖說朱元璋還有其他兒子,但他卻選擇讓嫡太孫朱允炆繼位。鑑於乾隆帝長壽,自然是兒孫滿堂。

    第二,他可以傳位給弟弟。中國歷史上的皇位傳承方式有二,其一就是父死子繼,還有一個就是兄終弟及。兄終弟及的傳統源遠流長,很多皇帝都選擇兄終弟及。比如宋太祖趙匡胤便選擇了弟弟趙光義繼位,雖說這段史事在歷史上有很大爭議,很多人懷疑趙匡胤篡位,但事實上確實是弟弟坐上了皇位。

    第三,他可以從旁支過繼。這種情況某種程度上其實是變相的兄終弟及。比如晚清的同治帝就是這樣,他死的時候還沒有子女,所以滿清貴族公議,將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湉過繼給咸豐帝,於是載湉便以咸豐帝兒子,也就是同治帝親弟弟的身份繼承皇位,是為光緒帝。

    第四,他還可以收養一個遠支的子弟。比如南宋開國之君宋高宗趙構,他一生無子嗣,於是便收養了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趙伯琮為子,後來被立為皇太子,並繼位為帝,是為宋孝宗。

    那麼,乾隆帝更有可能會採取哪種選擇呢?

    鑑於乾隆帝太長壽,生下來的十七個兒子到他死的時候只有四個還活著,有可能他還真考慮過這個問題。首先傳位給弟弟不現實,乾隆帝連兒子都熬死了那麼多,弟弟更不可能有活著的了;過繼和收養對乾隆帝來說也沒必要,因為乾隆帝早在75歲時就迎來了五世同堂,有些孫子的年齡比自己兒子的年齡都大,所以乾隆帝應該會選擇從自己的直系孫輩中找一個合適的人選,以皇太孫的形式繼承皇位。

    乾隆帝孫輩中有沒有這樣的人選呢?答案是有的,這個人就是愛新覺羅·綿恩。

    綿恩是乾隆帝長子愛新覺羅·永璜的次子,但由於長子綿德因結交官員被打壓,綿恩承襲了本屬於綿德的定郡王,後來還晉升為親王,所以乾隆帝實際上是將把綿恩視為長子長孫的。而且綿恩身材魁梧,儀表出眾,武功超群。早在八歲就因射獵獲御賜黃馬褂,自乾隆三十四年就開始當差,先後擔任都統、步軍統領、閱兵大臣、宗人府左右宗正等職。就連當時的北韓使臣都覺得,乾隆帝的繼承人將在皇十五子永琰和皇次孫綿恩之間產生,而且他似乎更傾向於綿恩。但乾隆帝后來又擔憂傳位給孫輩會造成類似明朝靖難之役這樣的慘劇,因此綿恩最終失去了繼位的機會。

    事實上,綿恩雖然比後來的嘉慶帝永琰年齡更大,但壽命卻不短,一直活到了道光二年,甚至活過了自己的叔叔嘉慶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畫幅微單怎麼選,大家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