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記錄歷史人生

    王賁是秦國時期的著名將領,在秦國滅六國的統一戰爭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他也是戰國四大將之一的王翦的兒子。戰國時期有四個軍事人才,他們都為自己的國家打了無數的勝仗,立下了很多軍功。他們分別是秦國白起、王翦,趙國李牧、廉頗。

    秦始皇十三歲繼位,幾年後他就開始了統一六國的戰爭,幾代秦王為了這個目標共同奮鬥了好幾代。秦王政時期,朝中大將雲集,為秦朝的統一奠定了基礎。秦王政統領有方,將戰國六國一一打敗,燕楚齊趙魏韓都被秦國給滅了,其中王翦王賁父子兩人除了南韓以外,其餘的五國都是這兩父子所滅的。

    王賁在公元前226年的時候,被秦王政派去攻打楚國,結果王賁不僅大敗楚國,還奪取了楚國的十幾座城池。

    公元前225年的時候,王賁又率領大軍攻打魏國,他採用引黃河之水灌淹魏國都城大梁這條計策,針對魏國大梁城採取了合適的策略,在黃河水的長時間的浸泡下,大梁的城牆坍塌了,魏國國君魏王假請求投降,可是秦軍殺了魏王,將魏國的土地收為秦國所有。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又徵召了許多計程車兵,他準備對付一直以來都沒有針對過的燕國。其實在公元前227年的時候,燕國就狠狠的得罪了秦王政,因為就是在這一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荊軻刺秦的事件。

    荊軻刺秦失敗了,秦王政大怒,決定派王翦出兵攻打燕國。燕國國弱,聯合趙國一起對抗秦軍。燕國這邊的領軍人物是太子丹,是秦王政小時候在趙國邯鄲一起做質子的小夥伴,可是這個小夥伴最後竟然是第一個敢派人來刺殺自己的人。最後趙國和燕國的聯軍還是被秦軍王翦打敗了,王翦乘勢攻取了燕都城薊,燕王喜逃到了遼東,燕國也名存實亡了。

    這一次王翦的兒子就是要去解決了父親當年沒有收服的燕國,他和李信將軍一起攻打遼東,捉了燕王喜,徹底滅亡了燕國。

    也是在公元前222年的時候,王賁還率軍攻打了趙國,他俘虜了趙國殘餘勢力的領導者代王趙嘉,徹底消滅了趙國。

    公元前221年,齊國國君齊王建派兵守衛齊國西部邊界,不與秦國通使往來。他以為這樣秦國就會放過他們,但是秦王政的目的是統一六國,怎麼可能少得了齊國呢!於是秦王政就派王賁和李信率軍攻打齊國,他們從燕國的南面出發攻打齊國。

    齊國王君聽取了國相後勝的建議,不和秦軍抵抗,齊國投降,秦國滅亡了齊國。從這一刻起,秦國就算是統一了六國了,所以秦王政在建立了秦朝之後,建立了皇帝制度,自稱“始皇帝”,他為了表彰王賁的軍功,封王賁為通武侯。

    當時秦始皇剛剛打贏了勝仗,為了安撫東邊的百姓們,他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東巡活動,此次東巡,王賁就在這個隊伍裡面,除了王賁之外,還有丞相王綰、卿士李斯等人,他們這些人聚在一起討論秦王政的功德,討論接下來應該採用什麼樣的制度來治理這個泱泱大國。可見王賁即使在建立了秦朝之後依然還是很受秦始皇重視的。

    但是就是這樣深受皇恩的家族,後來卻沒有什麼大的事件出來,似乎王翦父子兩人的輝煌都留在了戰國時期一般。後世之人評論王翦的時候就說王翦不僅是一個沙場老將,他還是一名懂得為臣之道的高手。可就是因為這樣,他才不敢對秦始皇提出意見,眼睜睜的看著秦始皇和秦二世將統一的秦朝整得倒跨不跨的。

    關於王賁後來的歷史事蹟相關的文獻並沒有記載,但是在趙高和二世的殺戮之下,王翦這個老將軍卻並不在被殺之列,所以王翦父子最終的結局應該不是被二世和趙高所害的。而王翦父子的死因也無文獻記載。

  • 2 # 鍋小震

    以下僅個人觀點。

    王氏父子在統一後不久就相繼去世(善終)。王翦死在滅六國後至始皇二十八年之間,王賁死在始皇二十八年至始皇去世之間。

    史書往往會花筆墨記載非正常死亡,比如捲進陰謀被害,得罪皇帝被貶被殺,戰死沙場等等。功臣的正常死亡因為太過平淡,缺乏故事性,往往不會被記錄。

    王翦列傳記載秦二世時王氏父子皆已死。

    王賁最後一次在史記中的記錄是始皇二十八年隨秦始皇東巡。史記裡這次東巡,群臣中武成侯王離列首位,然後是通武侯王賁。從這個排列可以看出那時候王翦應該已經過世。王賁有自己掙來的通武侯之位,因此王翦的列侯位傳給了孫子王離。同為列侯,王翦的武成侯高於王賁的通武侯,因此繼承了王翦的王離在群臣排位時,排在老爸前頭。

    王賁去世的時間點可以由此推論在始皇二十八年和始皇去世間。

    王氏父子給我的感覺是高調做事,低調做人,位高不戀權。在達成了父子滅五國的輝煌戰績,軍功至頂之時,王氏父子大概刻意遠離了朝政與權力中心。

    始皇一直都很信任自己的將軍們,但同時也很注重朝局平衡。

    王氏父子軍功正盛時,放棄了老將王翦而啟用了李信攻楚。王翦攻楚時用蒙武為副將,蒙恬擊匈奴時又配置了王離做副將。

    基本是在大膽用人的基礎上配置平衡措施,儘量避免一家獨大的局面。

    滅六國后王氏一門兩位列侯,軍功無人可敵。無論面對多英明的皇帝,對於臣下來說,功高震主終究不是什麼好事。對於皇帝來說,功高震主的臣下手握重權也不是什麼能置之不理的事。

    相信在六國平定,文官的戰場開啟時,王翦這位充滿人生智慧,懂得自汙求信任的老將大概真的藉機回家養老了。王賁多少應該也繼承了父親的智慧,把權力中心留給了文官以及蒙氏一門的新秀們。

  • 3 # 努力的蒲公英

    王賁,字典武,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人,秦朝著名將領,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王翦之子、秦滅六國戰爭中的主要將領。

    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大敗楚軍,奪取楚國十幾座城池。公元前225年,王賁水淹大梁,滅亡魏國。公元前222年,王賁奪取遼東,滅亡燕國,繼而消滅趙國殘餘勢力。公元前221年,滅亡齊國,自此秦國統一六國,王賁因功受封通武侯。公元前219年,隨秦始皇東巡。其後事蹟不詳。不過個人覺得歷史一般不會記載善終的歷史人物,尤其是戰功赫赫的武將,因為平淡的結局和光彩奪目的生平不相匹配,沒有記錄的必要,所以我覺得應該是善終,不然會被歷史記載,例如史記之類的史書。

  • 4 # 胡亂看一點歷史東西

    王賁,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東北)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之子,秦朝著名將領,是秦滅六國戰爭中的主要將領。公元前226年,王賁大敗楚軍,奪取楚國十幾座城池。公元前225年,王賁水淹大梁,滅亡魏國。公元前222年,王賁奪取遼東,滅亡燕國,繼而消滅趙國殘餘勢力。公元前221年,滅亡齊國,自此秦國統一六國,王賁因功受封通武侯。公元前219年,王賁隨秦始皇東巡。其後事蹟不詳。

    人物生平

    戰功赫赫

    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王政(即秦始皇)派遣王賁率領軍隊攻打楚國。王賁大敗楚軍,奪取楚國十幾座城池。

    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賁率軍攻打魏國,引黃河之水灌淹魏國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同年三月,大梁城毀垣塌,魏國國君魏王假請求投降,秦軍殺死魏王假,滅亡魏國,取得魏國的全部土地。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王政大舉興兵,派王賁與李信率軍攻打燕國的遼東,王賁與李信奪取遼東,俘獲燕王喜,滅亡燕國。同年,王賁回軍攻打代地,俘虜趙國殘餘勢力的領導者代王趙嘉,徹底消滅趙國。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齊國國君齊王建派兵守衛齊國西部邊界,不與秦國通使往來。於是,秦王政派王賁與李信率軍從燕國的南面攻打齊國,齊王建聽從國相後勝的計策,不與秦軍抵抗,帶著軍隊投降秦國,秦軍俘虜齊王建,滅亡齊國,自此秦國統一六國。王賁因功受封通武侯。

    海議功德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王政兼併天下後,建立皇帝名號,稱為始皇帝,史稱秦始皇。秦始皇為安撫東方百姓,於是東巡到琅邪(今山東膠南),當時王賁在隨行之中,與丞相王綰、卿士李斯等人在海上參與評議秦始皇的功德。

    人物影響

    王翦、王賁父子東蕩西殺,南征北戰,橫掃天下,相繼消滅五國,為秦國的統一奠定基礎,立下赫赫戰功。秦統一六國後,王翦、王賁父子激流勇退,榮歸故里,不再參與朝政。

    材料收集不易,望採納!

  • 5 # 風雅商頌

    應該是解甲歸田,老死家鄉了。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寫道“秦始皇二十六年,盡並天下,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於後世。”又寫道“秦二世之時,王翦及其子賁皆已死,而又滅蒙氏。”清楚的記載了兩件事,第一:秦始皇平定六國,王翦、王賁父子的功勞很大;第二:在秦二世時,父子二人都已經死了。但仍有一點不清楚,父子兩人是安享晚年,還是被殺的。

    我認為父子兩人是安享晚年了。為什麼呢?還是要結合史書記載來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記載了王翦出征楚國時與秦王的一段對話,大致意思為秦王問王翦滅楚要多少人,王翦回答說要60萬,這幾乎是把全國的兵力都交給他了,怎麼會不讓秦王疑心。所以,王翦在臨行前特地問秦王要了大量的美田宅園池,並說“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鄉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業耳。”王翦故意抱怨說大秦封侯難啊,所以我要為子孫後代安置家產啊,終於打消了秦王的疑慮。

    從上述對話中可以看出王翦是一個非常懂得進退的人,其兒子王賁長期跟隨他作戰,應該也是明白父親的苦心,所以父子二人在完成統一以後急流勇退是最好的選擇。

    此外,還有一段記載可以看出,父子二人是隱退了,而不是死於政治鬥爭。“陳勝之反秦,秦使王翦之孫王離擊趙,圍趙王及張耳鉅鹿城。”陳勝吳廣起義時,王翦之孫王離出場了。如果王翦父子真是政治鬥爭的失敗者,王離就沒機會帶兵出征了吧。

  • 6 # 晨本布衣

    秦朝王賁之謎王賁,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之子,秦朝著名將領,是秦滅六國戰爭中的主要將領。秦國統一六國,王賁因功受封通武侯。公元前219年,王賁隨秦始皇東巡。其後事蹟不詳。史書上上並沒有明確記錄。一方面王賁正常死亡的可能性最大。王賁一生戰績,幾乎踏足了所有六國舊地。在當時那種條件下領軍如此常年奔波,對身體的負擔估計不小。打完仗鬆懈下來後,多年積攢的勞累疾病發。有這個可能。另一方面王賁應該都是領了爵位後急流勇退。位高不戀權,統一之後回家種種地,搞養殖啊,自給自足。生活也許很安逸!不管怎麼說結局應該是壽終正寢了。

    歷史也許並沒有真相。

  • 7 # 文青聊史

    兩分鐘看完文青的高質量回答:其實不只是王賁下落不明,而是身為戰國四大名將的王翦還有其孫子王離最終都下落不明,他們去了哪?又因何下落不明?

    要說戰國時期哪些將領最為出名,那麼我想戰國四大名將的名氣應該無人能及其左右,但是四大名將中卻少有善終者,排名首位的白起因為功高震主被殺害,廉頗和李牧均為趙國將領,但是最終一個逃離楚國鬱鬱而終,一個直接被陷害而死,而四大名將中的王翦好似一個例外,其祖孫三代都在戰爭結束後離奇失蹤。

    要說王翦是誰,那麼我真要給你說道說道,都說秦國的白起最為勇猛,戰國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被此人所殺,但是同為秦國將領的王翦其實並不在其之下,秦統一六國,白起有很大的功勞,是他將各國打怕了,但真正統一六國的武將是王翦一家,王翦和其兒子王賁共滅六國之五,可見其威猛。

    按理說這樣的人應該一生都應記載在史書上,但是這家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最終都不知所終,成為歷史中一大懸案,那麼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這家人最終到底去了哪裡。

    功高震主後的隱居

    相比於白起來說,王翦是一個聰明人,為何這樣說呢,因為白起雖然是一心一意為了秦國但是最終因為功勞太多已經威脅帶了秦王,面對這樣的情況,就算你沒有反叛的心但也會被君王懷疑,而白起也並無過多解釋,最終導致被殺。

    王翦的功勞可以說是完全不在白起之下,自然也引起了秦王的懷疑,這一點在史記中就有記載,面對相同的情況,王翦選擇了另一種應對方法,就是自動放棄兵權從而告老還鄉,不得不說雖然因此失掉了兵權,但也同時保全了性命。

    而王翦真的身體不行了嗎?其實不然,在秦國攻打楚國的時候一曾攻打不下,最終還是王翦再度出山才滅掉楚國,此後就徹底隱居再也不曾出山,可見王翦把自己的性命看得比軍功重要,因此王翦也成為了四大名將中唯一善終的人。

    繼承父志隱居山林

    王翦是戰國名將,是秦國的寶貝,秦王怎麼可能讓王翦這麼容易回去呢?於是王翦就讓自己的兒子王賁坐鎮軍中,事實證明王賁之才能不在其父親王翦之下,如若不是此後戰爭偏少,那麼我想王賁的名氣也不會太小。

    在王賁的率領下,秦國先後滅掉其他國家最終成就千古霸業,而作為這其中最重要的功臣,王賁功不可沒,此時的他可以說是跟其父親王翦當時的情況一樣,功勞太大以至於引起秦王的懷疑,好在王賁不僅繼承了父親統兵打仗的能力,一同繼承的還有淡泊名利的心在功成名就之後也選擇隱退,而秦王自然也不會跟一個有名氣但沒兵權的人過不去,自然也就放他離開。

    王離生死成謎

    要說秦國有哪個家族世代為秦王服務,那麼一定有人站出來說蒙家,這話確實不假,但是王家對於秦國的貢獻並不在蒙家之下,在王賁離開之後也跟自己父親一樣,將自己的兒子王離留在秦國,真可謂爺孫三代都為秦國赴湯蹈火奉獻生命。

    起初王離是跟隨蒙恬一塊抵禦匈奴和修建長城,但是因為始皇帝的突然駕崩,再加上沙丘之變的發生,一紙詔書就讓扶蘇的蒙恬先後自殺,而蒙恬手中的兵權自然就落到了王離的手中,但同時天下大亂,王離不得不帶領軍隊班師回朝。

    好巧不巧的是回去的路上遇見了項羽的部隊,雙方交戰之後秦軍戰敗,王離最後跟其父親和爺爺的結局差不多,都是下落不明,有人說是被項羽生擒之後殺了,也有人說是逃回山林之中,而後來的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正是其後裔,但是不管怎麼說,王離最終的結局還算不錯。

    如果真的是身死在這場戰役中,對於王離來說確實是一個歸宿,武將死在戰場上是光榮的,不像白起,死在了朝堂之上,而如果身還的話,隱姓埋名從而隱居山中確實是王家人的風格,無論是哪一種,對王離來說都是極好的。

    結語

    綜上所述,你會發現造成王家三代人不知所蹤的原因都是因為君王的猜忌,不過不得說王家這三代人都有大智慧,知曉功名利祿只是身外之物,自身的性命才最為重要,並且在實現夢想的同時還保全住了性命,實在是聰明的一家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楊紫的百事可樂人形牌什麼水平?